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谚语大全

人生谚语大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生谚语大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1篇

1、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佚名

2、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蒙田

3、动则生,静则乐。——杨万里

4、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5、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6、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7、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叔本华

8、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9、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1、芸芸众生,孰不爱生 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12、人生是一所学校,再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13、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罗曼·罗兰

14、我们不能坐等令逸乐盗取我们的生命!——林肯

15、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1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1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18、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19、今天就是生命——卡耐基

20、生命由种种经验而千锤百炼。——蒙森

21、没有人能平安无事度过一生。——埃斯库罗斯

22、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23、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24、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25、在坎坷的生命里,我们要有超越自我之感觉。——贝纳文特

26、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中国)郭沫若

27、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佚名

28、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9、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30、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奇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3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32、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

33、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3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35、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6、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37、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38、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通。——艾略特

39、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40、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杜伽尔

41、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曼杰

42、人生似朝菌。——寒山

4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4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45、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维斯冠

4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47、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4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49、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法国诗人]吕凯特

50、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5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2、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5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54、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谚语

55、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泰戈尔

56、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57、人为某事而诞生,并不是为无所事事而诞生。——武者小路实笃

58、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59、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60、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萧楚女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62、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6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4、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65、生命短暂,切不可猬琐偏狭。——狄斯累利

66、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67、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68、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69、生命是一支织梭。——莎士比亚

70、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71、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72、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73、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惠特曼摘自:名言名句大全

74、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75、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为人民谋利益。——德莱塞

7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77、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78、生命靠许多分歧的问题维持下去,这些问题不能不“与生俱存”,只有在死亡中才得以解决。——舒美赫

79、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80、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杨沫

81、长命也许不够好,但是美好的生命却够长。——富兰克林

82、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蒙田

8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8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85、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86、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莫泊桑

87、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88、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89、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90、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9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9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宋)李清照

94、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9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6、我最喜欢的是生命有种种经验而千锤百炼。——蒙森

97、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98、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沈从文

99、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100、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101、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佚名

102、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北宋)欧阳修

103、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肖楚女

104、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罗兰

10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106、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泰伦提乌斯

10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108、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沈从文

10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2篇

1、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 伏尔泰

2、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 —— 柯尔律治

3、不达成功誓不休。 —— 陈潭秋

4、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 —— 赫尔巴特

5、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 赫尔岑

6、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 —— 茨威格

7、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8、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 袁中道

9、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 —— 马尔林斯基

10、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 列宁

11、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 蒙田

12、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 梁实秋

13、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 斯里兰卡

14、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 莎士比亚

15、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 —— 菲·贝利

16、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 德奥弗拉斯多

17、伟大的思想能变成巨大的财富。 —— 塞内加

18、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 卢梭

19、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 普劳图斯

20、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 —— 巴金

21、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 —— 克鲁普斯卡娅

22、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 —— 纪伯伦

23、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 培根

24、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 刘易斯

25、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 卡曾斯

26、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 王尔德

27、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 德莱赛

28、忠诚可以简练地定义为对不可能的情况的一种不合逻辑的信仰。 —— 门肯

29、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 章炳麟

30、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 —— 巴尔扎克

31、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 巴尔扎克

32、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克

33、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 华罗庚

34、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 别林斯基

35、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 —— 何其芳

36、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 —— 苏霍姆林斯基

37、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 罗素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3篇

1、没有哪一种友谊的基础比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稳固———爱尔兰

2、决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巴浦洛夫

3、思想感情的一致产生友谊。———(希腊)德谟克里特

4、友谊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补;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比林斯。J

5、单单一个有智慧的的友谊,要比所有愚蠢的人的友谊还更有价值。———(希腊)德谟克里特

6、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7、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英国)培根

8、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最喜欢平等。———(俄国)冈察洛夫

9、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的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不过是一片荒。———(英国)培根

10、生活中遇到大忧大患,友谊应该是有效的安慰。———巴尔扎克

11、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英国)培根

12、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英国)培根

13、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巴甫洛夫

14、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希腊)亚里士多德

15、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支蜡烛。蜡烛是要耗尽的,而星星却永远闪光。———大仲马

16、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它是温柔甜蜜的。———奥古斯丁

17、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奥斯特洛夫斯基

18、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于人身一样。———(英国)培根

19、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卜伽丘

20、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爱默生

21、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奥斯特洛夫斯基

22、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苗族)谚语

23、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上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五卷书》

24、真友谊像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D.M.

25、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德国谚语

26、讲到名望、荣誉、享乐、财富等,如果拿来和友谊的热情相比,这一切都不过是尘土而已。———(英国)达尔文

27、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在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28、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贝多芬

29、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30、尘世之友谊,莫过于寒窗。———字严

31、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32、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

33、世界上三件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4、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英国)培根

35、友谊是一个神圣而又古老的名字。———奥维德

36、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弛放,这些不平凡之气是各种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英国)培根

37、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英国)培根

38、帮助朋友,以保持友谊;宽恕敌人,为争取感化。———(美国)富兰克林

39、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英国)培根

40、帮助朋友,以保持友谊;宽恕敌人,为争取感化。———(美国)富兰克林

41、世界上三件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42、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假手于他,同时也不借钱给他。———保罗

43、思想感情的一致产生友谊。———(希腊)德谟克里特

44、富裕带来荣誉,富裕创造友谊,穷人到哪儿都是下人———奥维德

45、友谊的本质在于原谅他人的小错。———大卫·史多瑞

46、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英国)法拉第

47、友谊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自由的幸福的许愿,把天然的同情行为永远不变的和洽,超出、利害、竞争和偶然之上。———阿仑

48、蜜糖算最甜,友谊的话比蜜糖还甜。———(瑶族)谚语

49、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英国)培根

50、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英国)培根

51、友谊也像零存整取的银行。———毕淑敏

52、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英国)培根

53、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丹麦

54、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55、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56、男女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周正

57、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薄伽丘

58、单单一个有智慧的的友谊,要比所有愚蠢的人的友谊还更有价值。———(希腊)德谟克里特

59、我们不可能说出友谊形成的确切时刻。就像向盛器滴滴灌水,最后一滴才使盛器溢满;许许多多的友善言行也是如此,最后一次才使人心领神与,情长谊源。———鲍斯韦尔

60、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英国)培根

61、自制的友谊比买来的友谊要持久。———奥美利

62、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爱情则是暴君与奴隶之间的卑下交流。———奥立弗·哥尔斯密

63、正如真金要在烈火中识别一样,友谊必须在逆境里经受考验。———奥维德

6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65、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英国)培根

66、当朋友之间互相都觉得比对方稍稍优越时,友谊便能长久下去。———Honore de Balzac

67、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愤怨和抑屈之气得以宣泄释放。临时结交的人,不能算是朋友。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英国)培根

68、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

69、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70、友谊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薄伽丘

71、如果友谊一旦破坏了,连爱情也不能够再使它恢复。———《五卷书》

72、这个人愿意为我流尽鲜血,牺牲生命,但他却不能向我公开藏在他内心一角的小小的秘密。友谊啊,你不过是过眼的烟云,你象阳光一样光明灿烂,但只是可供观赏而不可捉摸的虚无缥缈之物……———大仲马

73、友谊是没有羽翼的爱。———拜伦

74、蜜糖算最甜,友谊的话比蜜糖还甜。———(瑶族)谚语

75、友谊如金钱一般,容易得到却不易保持。———Samuel Butler

76、疑心病是友谊的毒药。———(英国)培根

77、友谊能增进快乐,减少痛苦———爱迪生

78、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希腊)亚里士多德

79、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爱迪生

80、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Epicurus

81、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恼。———爱迪生

82、友谊是一根金线,把全世界的心连在一起。———J.Evelyn

83、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D.M.

84、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巴甫洛夫

85、没有哪一种友谊的基础比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稳固。———爱尔兰

86、讲到名望、荣誉、享乐、财富等,如果拿来和友谊的热情相比,这一切都不过是尘土而已。———(英国)达尔文

87、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88、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贝多芬

89、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英国)培根

90、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他会紧紧的跟着,但当你一旦横越过阴暗处时,它会立刻就离开你。———(英国)培根

91、有时候爱会自然而然地从信任、敬重和友谊中产生。我愿意从最后一个开始,到第一个终止。———(俄国)冈察洛夫

92、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爱情则是暴君与奴隶之间的卑下交流———奥立弗·哥尔斯密

93、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94、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最喜欢平等。———(俄国)冈察洛夫

95、友谊是我们对于一个人物的绝对的选择,他们的天性是我们选择的根据,我们一次爱了他,便永远爱他。———鲍那

96、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97、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

98、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99、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愤怨和抑屈之气得以宣泄释放。———(英国)培根

100、我们彼此间的友谊将协力维护我们的美誉。———贝纳文特

101、有时候爱会自然而然地从信任、敬重和友谊中产生。我愿意从最后一个开始,到第一个终止。———(俄国)冈察洛夫

102、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103、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尔卡

104、女孩往往以友谊为名要求帮助。———周正

105、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英国)培根

106、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英国)培根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试论 《增广贤文》 文化价值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是一本新颖独特、从清末至解放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启蒙读本,它在传统启蒙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全书共6290字,记录了许多反映生活哲理的格言,这些内容不仅儿童喜欢,就连成年人也乐于阅读,以致于其中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这正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旧时代有这样的一句口头禅:“读了《增广》会说话。”这是民间对《增广贤文》的评价。《增广贤文》曾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过去,人们对《增广贤文》评价这么高,现在学习研究《增广贤文》还有没有价值,还有没有现实意义?1985年,周谷城先生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写的《序》中,曾充分肯定了蒙学读物对于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的研究价值。他说:“有的蒙学书能够长久流行,为社会长期接受,在传授基本知识,进行道德教育,采取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的形式等方面,确实有其长处和优势,是不能也不应一笔抹杀的,仅仅在这一点上,即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的价值。”我认为:《增广贤文》等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独具特色,编写经验极其丰富,认真地进行研究并科学地加以总结,对当今儿童读物和社会普及性通俗读物的编写有着极其重要借鉴意义。现就《增广贤文》的文化价值问题作一些探讨。

         首先是句式创新、灵活多变。

         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整齐单一刻板的问题,这就使蒙学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打破了三言四言五言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限制,采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长句和短句交错的杂言句式排列,灵活多变,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只求对偶成句,不强求整齐划一。都押韵但换韵自由,视情况而定,不必如作诗般严谨,取其易于记诵即可,处处体现了自由活泼的特征。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言而无信,百事皆虚”,句式是三言四言,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句式是四言七言,但都表达了时间过得很快,使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则是五言七言,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努力学习,不要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以免将来后悔莫及;“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不多时”,则是四言六言七言,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和珍惜亲情。

其次是形式创新、格言警世。

         《增广贤文》以格言的形式,荟萃成书,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宣讲了人生哲学,并希望能进一步治世育人、敦伦劝孝、美化风俗。它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实际上是一部格言集。从《增广贤文》所录格言的来源看,这些格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增广贤文》代表了许多人的思想,凝聚了前人的智慧,这与其他蒙学读物只代表作者一家之言有极大的不同,是本书价值的又一表现。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绝非凭空而谈、信口雌黄,而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深”、“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等。这就使得这本书如同今天的《格言警句大全》之类,雅俗共赏,切近实用。

         其三,兼容百家,普及经典。

         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书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其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增广贤文》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有的格言警句来自经史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句子;还有“慢藏诲盗,冶容诲”(《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荀子》),“鹪鹩栖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止于满腹”(《庄子》)等。

有的格言出自历代著名的诗句,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还有“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等。有的格言警句出自著名的小说、杂记,例如,“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喻世明言》第11卷作“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西游记》第5回出现过;“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见于《西游记》第37回;还有“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地;露冷黄花,烟迷津渡,悉为旧日争战场”,简直就是《红楼梦》第一回中《好了歌注解》的改写本。有的格言警句来自民间通俗文学,例如“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即是出自于宋话本《碾玉观音》。 

《增广贤文》还采用了一些蒙学读物中的句子,例如,“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菜根谭》原文作“志以澹泊明,节从肥甘丧”;“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这句在《神童诗》中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名贤集》;“洒扫庭除,须内外整洁;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则出自《治家格言》。正是因为出处不同,所以全书正如清代周希陶在《重订增广·序》中所说:“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恶善言,有勉戒言,有在家出家言,复有仕宦治世言,有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不拘一格,广泛采录,正是其特点所在。

         其四,少用典故,通俗易懂。

         以往的蒙学读物都存着用典过多、深奥难懂的问题。《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就有了突破,不仅用典少,而且不强求以骈句行文,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新面貌。文中只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二句是明显用典。前一句讲的是唐朝王勃去南昌时,得到马当地方的风神相助,路途虽远,但一夜即到南昌,在滕王阁的聚会上写出了名篇《滕王阁序》。后一句说的是宋代一个书生十分潦倒,在饶州作官的范仲淹十分同情他,就叫随从拿出纸墨,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拓欧阳询的碑帖,去京师售买,每本可获千钱。但途中遇雷雨,巨雷将石碑击得粉碎,穷书生只怨自己命运不佳。这两句的主要意思是:“时来”的时候,是天意在帮助,你就好好地珍惜;“运去”的时候,也是天意在为难,切莫乱强求。除以上两句外,《增广贤文》基本无须讲解就可明了。在“言必引经,文必四六”用典之风盛行的明代,作者敢于打破常规,不用典故,而采用接近现代白话文的写法,确实难能可贵,确实有胆量、有创建、有先见之明。难怪乎诸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等等不藏典故、明白晓畅、易读易记的俗语谚语至今还流传在群众口头上,这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其五,内容广泛,论述精辟。

         《增广贤文》最能征服人心的是它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增广贤文》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全书重点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及人际关系,如“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二是命运,如“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三是如何处世,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如“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书中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人们既然不能真诚相待,那么他们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东西,这就是金钱:“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这种恶劣的世俗现象,使作者发出感慨:“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其实,书中并不是一味崇拜金钱,也不是片面地反对金钱。作者是深知金钱的重要:“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上接第4页)“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书中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人们应该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书中的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必须注意到它有不少反映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色彩的内容,如“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等;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例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有的反映了在当时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例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但在今天来讲,却是我们应该摈弃的,例如安分守命、明哲保身、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等等即是。此外书中那些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如“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能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这些带有时代局限的糟粕,影响了全书价值的高品位。我们在阅读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清·周希陶《重订增广·序》.岳麓书社,1987第一版。

         2、《名贤集》。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快乐,轻松愉快,生动,妙趣横生,声情并茂,创新。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先进作用越来越突出,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音像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点与功能。这些特性和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得以实现。几年来,我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是学生自主快乐学习方面做了一点探讨,下面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妙趣横生

针对目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发音声调不准,上课缺少资料,讲课趣味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为宗旨,设计一个栏目“快乐学课文”内容包括:快乐学课文、识字、写字、组词造句、词语天地、课文详解、习题解答、认读检测、闯关练习等。快乐学课文,给课文配上普通话水平高的朗读语音,配上针对性比较强的图片、视频、情景动画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情境中学习理解课文。识字:配有图片、标准读音、组词、造句。写字:对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字重点教学,讲解,拼音、笔顺、结构、音序、部首、字义、巧计、书法指导。拼音配有声调校准的读音,笔顺配有真实的毛笔动画示范演示和笔画名称语音。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家长辅导非常方便。组词造句:运用多种形式的动画示范展现每个字的多个组词和造句。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记忆字词。认读:是检查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栏目,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识字卡片,情景动画出示字词句,趣味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练习设计成闯关练习的形式,根据每课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师生互动形式别致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把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练习。本栏目的朗读语音,全部请普通话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配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课外阅读声情并茂

阅读能力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对未来人才的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多数地区,多数学校的现状是:1.多数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无书可读,2.少数家庭有较多的课外书籍,学生不会选择有目的有目标的去读。3.纯文字的黑白世界学生感到枯燥没兴趣读。4.应试教育指挥下,教师布置的机械重复作业多,学生没时间去读。针对这个现状。我的做法是:1.结合课文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按科普类、故事类、写作类、其他类,分类筛选,设“科普乐园”、“阅读世界”、“故事大王”“作家摇篮”四个栏目。“科普乐园”:旨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阅读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走上求知、探索、发明的道路。“故事大王”:小故事温暖心灵,大道理点醒人生。每册所选故事近百个,它包括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谜语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笑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古今中外的新老故事。内容涵盖了成长的感悟、勤奋、努力、执着、不断进取,追求成熟,学会共处,约束自己和保护自己等诸多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方方面面,哲理精当,寓意深刻,起到良好的熏陶教育作用。“阅读世界”:主要精选与主题有关的名言、格言、谚语、谜语、歇后语、脑筋急转弯、古诗、笑话、对联、新旧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优美词段等本年级学生应该阅读的全部内容。“作家摇篮”:针对每单元的写作要求,给学生配上精美图片,情景视频,音乐动画,让学生看图作文、直观形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情景激发联想和想象力,有话可说,有啥可写,再加上具体的手把手的写作指导,和大量的参考性很强的范文示范引导。这些大量的声、图、境、文使学生获取很多信息,使写作变得较容易。

所选所有阅读内容紧扣教材,是教材的补充巩固、加深提高、拓展延伸。例如:北师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眼睛”,“科普乐园”栏目我选了:眼睛,人为什么要眨眼睛?为什么眼珠不怕冷?为什么眼皮会跳?眼保健操为什么能增强视力?为什么日光灯照明对眼睛不利?肥皂水跑进眼里怎么办?斯拉姆导弹的“眼睛”长在哪儿?四眼鱼真的有四只眼吗?眼镜先生交朋友,夜间猫眼为什么会发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睛里的小精灵。13篇。“故事大王”精选了眼盲心明、用左眼眨出来的书、两盲相诟、三个“近视眼”、随声附和的盲人、因为看一眼而惹祸、照镜子、没看见、长眼睛的小木屋。九个古今中外的故事。关于“眼睛”的名言、谜语、歇后语、谚语更是面面俱到。数量之多。这些针对性强,趣味性浓的阅读资料紧随单元课文之后,使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课内知识去阅读课外资料效率成倍提高。所有内容全部配有针对性强的能起到补充说明帮助理解记忆的图片、动画。全部内容都配有朗读语音,朗读语音都配有优雅动听烘托气氛的音乐,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优美的情境中轻松愉快阅读。学习掌握知识。

三、学习练习趣味化、游戏化

针对学生普遍对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练习感到厌恶,对玩游戏趣味极浓,甚至废寝忘食的现实。我把课堂练习互动化,课后练习趣味化,单元练习游戏化。课堂练习:根据每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设计成师生互动的动画练习形式,例如:“生字开花”,我设计一株美丽漂亮的花卉,上面结满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个花骨朵上写上生字,当把能与生字组成词语的字拖到花骨朵上时,花骨朵开放变成一朵美丽的鲜花。“松鼠吃松果”、“找朋友”、“手拉手”等十几个动画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选择使用。课后练习:面对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评卷,白纸黑字,枯燥乏味学生在没有强制的压力和逼迫下很难主动去完成它。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在题型设计上创新,保证题型新颖、有趣,难易程度上,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这些黑白文字放在美丽漂亮的背景里,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单元练习游戏化:先把每单元的知识点排队,根据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编织成层次不同,梯度不同的三组题型,每组20个题,然后再制成三个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的动画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例如:“贝贝救灾”,汶川地震了,司机贝贝开着装有救灾物资的汽车,急着向灾区行驶,可是在标有四个答案的路口,不知去向,请你赶快点击正确答案帮贝贝指明道路。再如“保卫领空”,敌机闯入我国领空,我战士奉命出击,请你赶快点击正确答案,帮击落敌机。学生在正义、爱国精神驱动下,会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选择正确答案。当看到点击正确答案后,导弹飞向敌机、击中、敌机爆炸坠落的情景时,学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当看到“答案正确”一次得5分,不断上升的优异成绩时,更是信心百倍,在这种双重成功的情景体验中,学生情绪高涨,激情四溢。“猫捉老鼠”、“青蛙逮蝴蝶”、“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36个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动画游戏,个个形象逼真,妙趣横生。每个游戏20个题,每道题5分,每单元3个游戏覆盖60个知识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些信息量相当于课本信息量三四十倍,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资料我系统整理,反复实验,设计出一个功能齐全,导航清晰,操作简便包括使用操作说明,目录,单元导航,的操作系统。非常简单实用,一年级学生就可自主学习使用。

这种集课文讲解辅导,课外阅读,写作、练习、测评游戏于一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形式很受师生欢迎。

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重点。有助于难点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3.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性的认知结构。4.通过对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5.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6.针对性,图文声像大量的信息,给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成为可能。7.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省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效率。每册的信息量相当于教材信息量的三四十倍,一册在手,相当于一本字词句段篇章、一本课文详解、一本百科全书、一本故事大全、一本格言名言、一本谚语、一本古诗、一本歇后语、一本脑筋急转弯、一本写作技巧指导、一本优秀作文选、一本练习册、一本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一套游戏光盘、一本精美图片册、一盘朗读语音、一盘动听音乐、一盘视频动画的信息总和。为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大语文教学观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英语学科运用多媒体以后,更是妙趣横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的做法是:把静止的纸质教材变成动画的电子教材,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也采取了给语文学科模式相同的阅读,趣味练习,游戏练习的形式,是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是学生发音标准规范,克服了WCD的很多不足之处。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6篇

立秋幽默祝福语

1、立秋到来人欢笑,祝福声声快送到。祝愿秋风将你绕,清凉无限人舒爽;祝愿细雨将你润,滴入心田人欢笑;祝愿美景多美妙,两只眼睛不够瞧;祝愿秋日硕果丰,快乐幸福少不了。立秋到了,祝你开开心心无烦恼!

2、时间过得好快,秋天悄悄走来。尽管桑拿难耐,凉爽秋风已在。白天避暑防晒,晚上小肚要盖。短信留下思念,感悟快乐情怀。立秋祝福众友,生活快乐精彩!

3、立秋到,清凉为你按摩,消暑降温,舒爽你心;清爽约你谈心,消烦去燥,愉悦你心;清新向你问候,情浓谊厚,沁润你心。愿你笑开怀,立秋乐逍遥!

4、落叶知秋,情谊相守;今日立秋,真心问候。祝你:开心勿愁,快乐无忧;爱情醇厚,浪漫依旧;名利双收,幸福永久!

5、一阵清风携清凉,扫去暑燥身舒爽。一场秋雨一次凉,早晚添衣不能忘。荷露晶莹耀银光,秋来景色耀灿烂。立秋了,愿你美景尽收眼,快乐幸福度晚年。

6、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今天是立秋,愿你从今天开始,爱情甜蜜,幸福堆满屋。事业兴旺,金银收满仓。朋友遍地,祝福装满身。立秋节气,快乐满乾坤。

7、秋风送爽,爽心爽意爽一生,秋风送福,福气福份福来到,秋风送梦,美梦佳梦与好梦,秋风送喜,喜上眉梢又一季。祝君立秋快乐,幸福相随!

8、立秋报道,它带来了凉爽,带来了美丽,也带来了我祝福的信息,愿你爱情美满温馨,友情不离不弃,事业收获佳绩,一生无忧无虑!

9、秋的洒脱,爽朗了心情;秋的诗意,渲染了山林;秋的雨露,润透了万物;秋的飒爽,愉悦了心扉。朋友,立秋到了,愿你心情爽歪歪,自在乐逍遥!

10、这短信聚集了春日之,夏日之无忧,秋日之清爽,冬日之浪漫,还有我一毛钱短信费,望你能妥善保管好,另外补充一点:立秋了,记得添衣。

11、立秋到了,风变爽了,天变凉了,好运临头没处藏了;蚊不叮了,虫不咬了,心情变的更美妙了;热气消了,烦恼跑了,幸福甜蜜来拥抱了;问候收了,祝福到了,好日子到来天天笑了;立秋到了,联系勤了,你是一个幸福的人了。立秋快乐!

12、我的祝福不简单,跑过草原的广广边,爬过山峰的高高尖,越过大海的宽宽界,照过太阳的烈烈光,历经磨难只为到你耳边,送你一声祝福:立秋快乐!

13、立秋了,秋天高,秋气爽;秋风起,秋意凉;秋雨绵,秋心潮;秋夜浓,秋思扬;日日思君不见君,只愿君心似我心!

14、皇天在上头,后土在下头。夏天在前头,秋天在后头。好运在里头,快乐在外头。平安到手头,幸福无尽头。只要你低头,立秋祝福到心头。

15、忙里偷闲,立秋祝福:为了工作,东奔西跑,为了生活,黑白颠倒!奔波劳累,身体要好;无暇他顾,家人要想;各自奔忙,朋友莫忘。

16、夏天依依惜别,秋意渐渐浓烈。几度清风朗月,人间换了季节。岁月渐行渐远,思念不知不觉。千山万水重叠,难将友情阻截。立秋祝福情切,愿你幸福愉悦。

17、时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为了日子忙连连,金秋已到收获天,收获健康体安泰,收获愉快乐无边,收获幸福好时节。

18、立秋愿你收获多,送你温柔的胳膊,好怕无端若风波;送你钞票宜提包,又怕你会去**;送你秋“菠”最适合,裹着幸福保鲜膜,祝身体健康笑呵呵!

19、徜徉在秋风中,身心惬意,自在逍遥;沐浴在秋雨中,爽心爽肺,乐不思蜀;陶醉在秋景中,烦忧无影,心情爽爽。立秋到,愿你漫步在秋的天地,开心无限!

20、立秋,收获季节,愿你:在人生路上收获一片好风景;在工作中收获一个好机会;在情场里收获一个好缘分;在我的短信中收获一个好祝福,幸福每一天。

21、立秋到,秋风吹散了烦躁,欢喜连连;秋雨浇灭了炎热,清爽阵阵;秋歌唱出了秋意,清凉无比;秋景渲染了世界,美不胜收。愿你开怀,心情爽爽!

22、立秋到,养有道:起个早,睡得好;润肺燥,愁丝少;秋色妙,心情好;生津要,汤水捞;胃口好,防感冒;蓄精锐,收为要;好时节,幸福绕!

23、为表达诚意,我罄南山之竹当笔,决东海之波当墨,扯来天上白云当纸,不吃不喝写了半月,把最大的福字送你,祝你立秋多福!

24、立秋的时节秋高气爽,立秋的景色云淡艳阳,立秋的心情快乐飞翔,立秋的短信随风而降,立秋的祝福诚挚悠长。祝你:立秋快乐!

25、立秋了,特送你一副对联:上联:秋风秋雨秋老虎,生活劳累不容易。下联:中奖中标别中暑,保重身体要记牢。横批:立秋快乐!

26、秋风丝丝,洒清凉;秋雨滴滴,烦躁除;秋露凉凉,身心爽;秋景美美,饱眼福;秋意蒙蒙,心陶醉;立秋来到,乐开怀。愿你立秋惬意,舒爽无限!

27、立秋到,万物笑,清爽早早来报到!心情好,烦恼少,身体健康最重要!发点财,别骄傲,心想事成才算妙!愿你立秋如意,天天欢笑,事事可乐,生活美妙!

28、立秋时节,你挽一缕轻风,从思念的落叶中走过。我在岁月深处默默注视你,用真诚的心为你挡住丝丝凉意。从此,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温暖的快乐追随。

29、思念伴着落叶而至,问候随着祝福送到,今天立秋,希望你能忘记这个夏天的烦恼,放下心里的浮躁,回归秋的淡然,感受秋的暗香。祝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30、立秋了,在此送上我的祝福,希望秋风带走你的烦恼,秋雨洗去你的浮躁,秋天愿你收获梦想,播种希望,愿你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终点。祝你立秋愉快!

31、立秋的天空高远,湛蓝;立秋的清风,清爽,惬意;立秋的白云飘逸,自在。立秋的溪流欢畅,清澈;立秋的祝福美好,真纯。愿你立秋快乐。

32、季节交替,岁月轮回,酷暑渐渐已远去,金秋缓缓又来临,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小小一短信,情比万言长,立秋了,愿朋友珍惜,珍重!

33、立秋热,白露凉,秋分正是好时光;日不短来夜不长,应把事业多多忙;拼搏健康两不忘,成功向你闪光芒,愿你天天都吉祥。

34、秋风秋雨秋老虎,终日奔波真辛苦;天气变化要记住,莫丢健康然后补;要有不快向我诉,我用祝福伴你度;祝你立秋快乐!

35、我的祝福汇聚寒冬的白雪,沐浴春雨的滋润,经受夏阳的蒸煮,在秋天来临之际凝结成祝福的结晶,只为在立秋送给你,愿你秋意凉凉,心情舒畅。

36、立秋到,景色俏,落日黄昏很美妙;心情佳,胃口好,事业如意节节高;身体健,万事顺,生活从此乐淘淘。暗香秋日真美妙,一条短信问候好。

37、立秋到,心情妙,祝福信息来问好;立秋到,燥热跑,事业丰收少不了;立秋到,好运绕,浪漫爱情来报道;立秋到,健康好,幸福吹起集结号。祝立秋常好!

38、一片枫叶知秋深,层林尽染色缤纷,你在我的心扎根;一轮秋月知佳人,天涯海角若比邻,情深义厚灵犀近。一条短信赠温馨,祝你立秋天高气爽更开心!

39、今日立秋,短信对你暗送秋波!收到此祝福,你的心情将秋高气爽,收获好比秋天果实硕果累累,烦恼同秋风扫落叶般干净,幸福还闹着跟你秋后算账!

40、送走夏日炎炎,迎来金秋凉凉,对你甚是思念,短信问候捎来:金秋丰收连连,葡萄粒粒饱满,相思之意点点,**瓣瓣流传。立秋佳节,祝你精彩。

41、立秋了,凉风起,余热在,须谨记:三餐搭配要仔细,季节变化有问题,多喝水,防天燥,多锻炼,身体好,少吸烟,要牢记,早睡早起数第一,祝健康!

42、风起的时候,带着思念;月落的时候,等待浪漫;云飘的时候,挥洒悠闲;潮涨的时候,快乐缠绵;立秋的时候,祝福无限:天气有变化,愿你多保重。

43、拦不住的是雁儿传出了信儿,看不尽的是秋风吹散了叶儿,望不到的是思念写满了心儿,立秋快乐,我的问候在今儿。

44、秋风送爽秋意凉,秋梦吐芬芳;秋夜渐长秋草黄,秋日莫感伤;秋月明亮秋水涨,朋友在心上。立秋节气,秋高气爽,愿你心情舒畅!

45、立秋立秋把扇丢,凉风习习热浪走;丢掉赤日炎炎热,迎来天高气爽秋;丢去树上知了闹,迎来春华秋实福星搂;此时手机一定响,秋日祝福马上吼:立秋了,祝你每天笑开口。

46、今天立秋了,景色越来越美妙,少了夏日的烦热燥,享受片刻的无人扰。工作重新跟上步调,心情淡淡幸福就好!祝你立秋快乐!望少些烦恼,少睡懒觉!

47、离开江河的怀抱,轮回化作清晨晶莹的露珠。如秋风一样自由,同秋雨一起追寻。晶莹是它心里的光芒,跌落,不是**。期待再次的轮回!立秋了!

48、立秋热,白露凉,正值金秋好时光。日不短,夜不长,家庭事业多奔忙;钱要赚,身要养,拼搏健康两不忘。保平安,添吉祥,朋友祝你永安康!

49、南飞的大雁传来了秋的讯息,渐渐微凉的天气凝结着秋风的来意,漫天飞舞的树叶是秋天特有的礼仪,我在这个充满思念的季节送出问候,祝立秋快乐!

50、秋天快到,立秋时节你在做什么?枫树那飘落的树叶迎来了秋姑娘的祝福声,愿大家节日块乐,身体健康,桃花运旺盛!

51、立秋来得真快,有点寂寞难耐,念你念得厉害,想你想得发呆,精神不在状态,情绪重新洗牌,秋天要吃菠菜,听说可以补钙,朋友默默关怀,暗把秋波送来!

52、秋姑娘穿着橙色的服饰携着清风细雨爽快而来,给人们带来了清凉舒爽,拂去了暑夏的炎燥。她一路吹着秋风唱着赞歌传送秋波,真乃心旷神怡,荡漾秋水湖光徜徉自得。立秋了,愿朋友有个好心情!

53、立秋到,雁行行;瓜果香,劝君尝;问寒暖,诉衷肠;心放宽,笑无妨;福禄喜,从天降;爱相随,赛蜜糖;享太平,走四方;寄思念,两相望,情谊长。

54、立秋时节雁南飞,瓜果飘香丰收闹;天高气爽心情妙,登高吟秋抒情怀;时光荏苒莫感怀,真情真意祝福在;愿你立秋好运来,日子越过越精彩。

55、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天高气爽是秋天,明月风清袖两边,平日繁忙不常见,小小信儿来问问:立秋了,天气多变,养身养颜是关键!

56、立秋季节替,友情长相忆。大雁南飞去,落叶风中戏。寒暑不可避,冷暖多留意。山水隔距离,问候遥相寄。匆匆虽难聚,心中倍珍惜:千万保重身体。

57、立秋之日,祝福送到。送一份美丽让你不老,送一份开心让你欢笑,送一份平安让你逍遥,送一份梦想让你骄傲,送一份真情不要回报。收到请回信报告!

58、立秋过后处暑来,天气不再烈火炎,多吃瓜果和蔬菜,不要熬夜到很晚,温度要随天气变,衣物记得要增减,虽然不在你身边,短信一则表关怀!

59、紧紧握住立秋的手,莫让款款秋意溜走。看那秋花芬芳美丽,瞧那秋光灿烂旖旎。听那秋雨浅声低吟,赏那秋林秀美如金。愿你沐浴秋中多沉醉,万般幸福紧紧随。立秋快乐。

60、走入立秋的怀抱,咀嚼秋芬芳的味道,体会秋清爽的温度,欣赏秋美丽的画卷,感受秋独有的神韵,聆听秋别样的歌声,祝福秋日里幸福的你,天天快乐。

61、今天是立秋,传说:若在这天收到这个祝福,从此心情会秋高气爽、常有人暗送秋波、事业如春华秋实,所以立刻送上最凉爽的祝福,快乐健康!幸福美满!

62、立秋到,天气凉爽你在笑;烦恼少,心微妙,一切快乐最重要;加薪升职心勿燥,别骄傲,顺顺利利最为好;秋风送喜,秋风报到。祝君立秋快乐,幸福相邀!

63、一朵云对天空说:记住我!下雨了!雨停之后我将离去。一丛绿对大地说:记住我!开花了!花谢之后我将离去。记住我春雷之后我会回来;记住我鸟语之时我会回来。立秋了!

64、清凉秋风,吹散了淡淡忧愁。清澈秋雨,敲碎了点点哀伤。清新祝福,送来了暖暖问候。祝你心想事成,万事顺意。立秋节气快乐。

65、一片落叶,两个人欣赏,三分秋色,四只眼期盼,五谷丰登,六月里繁忙,七彩秋光,八方友人爽,九九快乐,十分乐意过立秋!

66、立秋节气凉风爽,收获好运喜洋洋,金色财运在飘香,黄色祝福在荡漾,友谊深厚常思想,发条短信快乐淌,祝朋友立秋节气快乐!

67、落叶知秋,情谊如酒;时间在流,情谊相守;今日立秋,真心问候。祝你:开心勿愁,快乐无忧;爱情醇厚,浪漫依旧;名利双收,幸福永久!

68、恰遇立秋,几翻思绪欲说还休,不下眉头总上心头,且敬一杯雄黄美酒,祝君快乐无虑无忧。

69、一阵秋风一阵凉,清风送来身舒爽;一场秋雨一场凉,早晚及时添衣裳。秋露莹莹耀眼亮,秋实累累心欢畅。美景在眼看不尽,祝福声声情绵长。立秋快乐!

70、白云飘飘,邂逅秋日的安宁;梧桐叶落,拂去烦恼的心声;天高气爽,重温幸福的美景;深深祝福,品味幸福的人生。立秋,愿你签订快乐,糊口好运充盈!

71、光阴似水长流,时光转入立秋,风起渐觉凉意,思绪涌动心头,情谊酒般醇厚,友情温暖相守,祝福常伴左右,短信传递问候:立秋快乐!

72、皇天在上头,后土在下头。夏天在前头,秋天在后头。好运在里头,快乐在外头。平安到手头,幸福无尽头。只要你低头,立秋祝福到心头。

73、立秋到,短信祝福来送上:愿你生活乐一点,快乐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寂寞跑一点,悲伤消一点,喜悦传一点,心情好一点,幸福生活满意多一点。

74、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的露珠;欣赏一幅图面,是朗月点缀的星空;幽兰弥漫旷谷;祝福一位朋友,是笑看短信的你。祝立秋快乐!

75、暑去秋来的交替,就仿佛人生行走的轨迹。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郁闷后,欢笑总在悲伤后,开心总在烦恼后。立秋,幸福总在忍耐后!祝福你,尽情享受秋天的幸福!

76、夏季翘翘尾巴,秋天就要来啦;酷热即将下岗,凉爽温馨登场;白云蓝天秋水,遍野瓜果香味;勤奋收获成熟,友情传播祝福;立秋时节,祝你永远富足。

77、立秋时节,你挽一缕轻风,从思念的落叶中走过。我在岁月深处默默注视你,用真诚的心为你挡住丝丝凉意。从此,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温暖的快乐追随。

78、立秋季节替,友情长相忆。大雁南飞去,落叶风中戏。寒暑不可避,冷暖多留意。山水隔距离,问候遥相寄。匆匆虽难聚,心中倍珍惜:千万保重身体。

79、一年三百六十日,二十四节紧相连。清明种麦谷雨田,立秋打甸处暑镰。日出而作日落息,周而复始岁枯荣。顺天应季合农时,五谷丰登六畜旺。

 

2019立秋节气祝福语相关文章:

1.2019关于大暑的古诗 大暑节气诗词大全

2.2019夏天来了的文艺唯美说说句子朋友圈精选

3.2019夏天到了的唯美朋友圈说说句子精选

4.有关二十四节气立秋的谚语

5.详解二十四节气——立秋

6.关于立秋的图片

7.描写立秋的经典谚语

8.立秋的唯美句子图片

人生谚语大全范文第7篇

在埃利希看来,法学是作为观察的科学。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法学是科学,它的核心关注点是法律的基本原理而非法律适用的技艺;其次,法学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归纳先于演绎,应用观察法是科学的要求,法学必须坚持。埃利希毕生所从事的研究,就是用观察的方法发现法律的基本原理。

那么,埃利希究竟发现了哪些关于法律的基本原理?埃利希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进行了很多颇具开创性的研究。在法哲学领域,他对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清理,并向实证法学派的国法中心主义发起了猛烈攻击,提出“活法”论,创立了法社会学派。在法律史领域,他全力倡导科学的法律史研究,对罗马法、英国法、中古共同法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建树颇多。在司法理论领域,他倡导自由的法发现,是自由法运动的开创者之一 。凡对法律理论有所涉猎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些。不过,我们所知的也就仅此而已,对其思想的系统研究尚付阙如,甚至对其著作都很少阅读。由此可见,对埃利希的研究成果进行清理,将其原貌展现给世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鉴于此,本文即主要应用埃利希的“观察”法考察其法律多元理论。笔者试图以文献梳理为基础,尽量把埃利希论述法律多元的理论逻辑、基本命题、实质涵义展示出来。所有这些都是以如下九个互相联系的原理体现出来的。法律多元理论的基础是社会理论,相关的有四个基本原理:(1)社会是由团体组成的,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团体。与个人协议组成国家的社会契约论不同,埃利希认为社会是由团体而非个人组成;(2)社会中的权力是多元的,每个社会团体均有存在于其上的权力;(3)国家是社会的机关而非凌驾于社会之上;(4)社会秩序是多元的,社会中存在着“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一阶秩序是团体的内在秩序,二阶秩序是干预性秩序。把法律多元理论和社会理论联系起来的则是埃利希独特的法律本质观。与之相关的有两个基本原理:(1)法律的本质是秩序;(2)国家并非法律的垄断者。法律多元可以分为实质和表现形态两个层面,与之相关的是两个原理:(1)法律多元的实质是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的并立;(2)法律多元的表现形态是多样化,具体包括社会法、国法、法学家法、习惯法等几种形态。 总括起来则形成如下第九个基本原理:一体社会中的秩序多元决定了法律多元,即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的并立决定了“活法”和“外来法”的并立。

文章最后,笔者会把埃利希的法律多元理论放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予以重新审视,意在架起思想与现实对话的桥梁。

一、秩序多元:国家主权被请下神坛

(一)社团国家观

国家法中心主义最根本的观念前提是国家主权至上,国家具有制定法律的自然权利。它认为国家主权的原初主体就是作为一个人格享有者的国家;国家的人格独立于组成国家的个人;国家的意志高于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意志。国家相对于个人的这种优越性就构成了公共权力或主权。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主观主义的体系,同时也是一套抽象的体系。

秉持以上信念的实用法学家们坚信以上理论所确定的就是永恒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将国家法中心主义理论推向了极致。要想真正驳倒这种理论,就必须要对主权观念做出清理。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埃利希无疑受到了当时社团国家理论的影响。

狄骥基于治权理论,用“公共服务”概念取代了“主权”概念。狄骥是沿着历史路径和理论路径两条路线展开对主权的抨击的。狄骥指出,主权观念是长期的历史演进的产物;但是,导致它实际形成的那些具体条件却使得它具有某种人为创造的以及不稳定的特性。主权(sovereignty)概念起源于罗马法中的“治权”(imperium)概念,到了中世纪封建时代,治权概念几乎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领主权。近代法律职业者在古罗马治权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领主权, 将主权重构为一种为王权辩护的工具,其代表性人物有博丹等。博丹把主权定义为:“一国之中的绝对而又持久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把君主的主权替换为了民族国家的主权,代表性理论人物有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和公民权利宣言》和1791年宪法对国家主权做了原则性表述:“主权的全部来源从根本上将都在国家之中。……主权是唯一的和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因时效而消灭的。它属于国家。” 这一理论燃起了人们的激情,推翻了古老君主制的基础,为现代世界的各种政体结构提供了根基。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主权概念与某些重要社会事实不相容的本质逐渐显现出来。主权理论与社会和政治变迁的矛盾使得主权理论越来越显得苍白无效。

在以狄骥为代表的反主权论者看来,主权就由此变成了纯粹的抽象拟制物,成了没有根基的存在物。“这是一套抽象的体系;因为它所赖以为基的主观权利概念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而且,还是一种帝制主义或王权主义的制度。它暗示统治者可以独揽组织为一个国家的民族所享有的‘治权’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命令的权利。” 一方面,君权神授并不能作为主权权利的解释;另一方面,人民主权也只是一种虚构。国民意志仅仅是一种虚构,实际存在的只是某些个人的意志;所谓国民的意志,即使是完全一致的,也只是某些个人意志的加总,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个人都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反对者。因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充其量只是一套披着华丽的语言外衣的诡辩。为此,统治阶级并不享有任何主观性的主权权利。它只拥有一种为了满足组织公共服务的需要而必须的权力。“国家不再是一种命令的主权权力。它是由一群个人组成的机构,这些个人必须使用他们所拥有的力量来服务于公共需要。公共服务的概念是现代国家的基础。” 当然,要真正驳倒国家主权,还需要驳倒个人的自然权利。与国家主权一样,个人的主观权利也不具有高于社会的优越性。人不可能仅仅因为自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天赋权利。作为个体的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仅仅是一种知性拟制物。权利的概念不应以个体抽象的人性为基础,而应以社会生活的概念为基础。 “因此,如果说人享有某些权利,这些权利只能来自他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他不能反过来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社会之上。”

通过狄骥的批判,独立的人格国家所享有的绝对而又至高无上的神秘主权变成了作为普通社会团体的社团国家所履行的公共服务 职责。国家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命令者,而成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埃利希秉持的亦是这种社团国家理论。他认为,国家主权和个人的天赋权利这两个概念已经成了一种单纯的抽象概念,无益于任何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制度。为此,必须从社会历史事实出发,把国家从天上拉回人间。通过历史的和社会事实的考察,埃利希指出,国家并非享有自然权利的神圣先验存在物,而是社会统一化进程的产物,它的出现不过的社会统一化不断蔓延的表现。 国家不过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是通过立法和行政等公共服务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贯彻统一性的社团。“国家首先是一种社会团体,在国家起作用的力量是社会之力;凡是来自国家的活动,即国家机关的活动,特别是立法活动,均是社会通过其为此而创建的团体即国家完成的工作。” 在此基础之上,埃利希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原理:国家是社会的机关,而非凌驾于社会之上。

(二)一体社会中的秩序多元

传统社会理论将国家与社会作为对立的两极。社会是由享有主观权利(自然权利)的个人组成的,国家则是享有主权(自然权利)的独立人格体;因其主权绝对性和优越性,国家高立于社会之上。盘踞于社会之上的国家以其主权命令,统治整个社会。

以社团国家观为基础的埃利希的社会理论则与此不同。在他看来,社会是人类团体的组合物;各种类型的团体组成了社会(原理二)。“社会乃彼此存在联系的人类团体的总体。” “这些构成社会的人类团体是各式各样的。国家,民族,国际法上的国家共同体,地球上远远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文明民族之政治、经济、思想、社交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单个的教会、教派和宗教组织,财团法人,阶级,阶层,一国的政党,狭义和广义的家庭,社会帮派、宗派,这个由盘根错节的团体和相互交织的圈子形成的整个世界,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终归是可以感知的,而组成了社会。” 这些各种各样的人类团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原生性的)团体”,一类是“后来的团体”。原始团体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单位,人通常出生于原始团体,它的起源归因于无意识的本能。原始团体主要有家庭和氏族。后来的团体是社会组织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结果,它分担了原始团体的某些职能并部分地增加了新的职能。这些后来的团体有:公社、国家、宗教团体、社团、政党、行业协会、职业协会等等。任何人几乎毫无例外归属于某个原始团体,但并不一定属于其他某个后来的团体。

国家只是人类团体的一种,“国家首先是一种社会团体”, 它的出现是社会不断前进的统一化。社会中那些小团体是大团体的基石,是大团体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的较低发展阶段,人类社会完全建立在原始团体及其结盟而形成的部落和民族之上,后来的团体尚未出现,国家也就无从谈起。“无疑,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很遥远的过去,但在氏族或者家族成员共同体中却无法寻找到它。”随着社会的演化,团体间的沟通与依赖开始强化,社会的统一性开始出现,较大团体开始从统一性出发为较小团体施加规范。团体逐步扩大,最后形成了国家。虽然“一个独立于社会的国家也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撇开这些例外不谈,从大多数方面看,特别是在有关法的事项上,国家仅仅是一个社会机关。” 作为社会机关的国家,既不高于也不外在于社会。国家虽然非常大,也只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发号施令的主导者。社会本身利用作为其机关的国家,以通过它来把自己的秩序施加于属于它的团体。

在团体多元并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多元秩序。在这里,多元秩序是指团体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的并立。团体是内部秩序的创造者,每个存在着的社会团体都有其内在秩序。这种秩序可以被称为“一阶秩序”。“每个团体完全独立地为自己创造这种秩序,而不受其他团体为此而存在的秩序之约束。” 在原始的阶段,这种人类团体的内在秩序就构成了团体秩序的全部。后来,随着社会统一性才出现,大团体开始为它之中的小团体施加统一性的秩序规范。比如,统一的法、宗教、伦理、习俗、礼仪等。最终,这一类规范在整个社会产生。这些规范就不再是小型团体的一种内部秩序,而是整个社会的一种内部秩序,它是作为外部秩序强加给各个团体的。这种由社会为小团体施加的统一性内部秩序具有“支配—斗争”的烙印,它“根本不具有直接在团体中创设某种秩序的目的,而仅仅是把社会所创设的秩序带进各个团体之中” 。这种秩序就是“二阶秩序”。在现代社会,社会开始用国家作为其机关施加二阶秩序,因此,国法是最重要的二阶秩序。 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的二元并立是现代社会基本的秩序形态(原理三)。

是权力多元在支持着秩序多元。 只有在以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手段足够有效时,真正的秩序才可能得到持久维持。为此,埃利希言到:“问题是,社会团体以什么手段促使属于该团体的个人遵守其规范。” 强制并非法律规范的特有属性,社会规范亦有其强制手段,它们也有权力强迫属于团体的个人服从这种秩序。任何规范强制均基于以下事实:“个人实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他登记、加入、融入和受制于一系列团体,因此,对他而言,脱离这些团体生存是难以忍受的,甚至常常是不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是作为社会规范之后盾的社会权力的强制手段和作为法律规范之后盾的国家主权权力的强制手段的二元并立(原理四)。“国家并不是唯一的强制团体,在社会中还有无数的团体,它们实施强制比国家更加有力。” 社会规范是社会权力的外在表现,它存在着多种强制手段,比如家庭强制、企业主与工会的强制等。这些社会权力强制有效维护了团体的内在秩序。与之相比,国家的刑罚强制意义微不足道,民事强制执行作用亦极其有限。因此,国家主权权力强制的效力“基本上限于对人身、占有以及针对脱离社会之人的要求之保护。” 在其他事项上,就算国家不作为,社会也不会乱套。基于实效性,社会权力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正当性。它与国家权力虽有作用范围的差异,但却无位格上的高下之分;国家权力无权主张最后的优位性。

综上所述,埃利希用社团国家观取代了人格国家观,用公共服务职责替换了绝对性主权,将具有自然权利属性的国家主权彻底请下了神坛。他把走下神坛的国家从社会之上纳入了社会之中,从位格上讲,国家主权再也无法对社会主张自己的优越性,无法再以社会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统治者的身份出现。多元秩序的现实性和社会权力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削弱了国家主权的优越性主张。对国家主权的攻击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为法律多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二、法本质:秩序即法律

居于主流地位的实用法学认为法不过是法条的集合体,不管这些法条是来源于神、主权者还是民族意识。这种法被视为是由一个优位者所规定的、对人们行为表达其意志的规则集合体。政治意志成了法律的本质。这种法律观又存在以下几种形态:(1)将法律视为裁判规则。法律就是法官据以裁决具体个案的规则体系;(2)法律体系具有逻辑完美性。对出现的任何法律问题,现行法中总有一种答案,人们必须懂得去寻求;(3)法是一种强制秩序,法的本质在于准予可强制的请求和课予可强制的义务;(4)习惯法是一种从属的法;它在起源和效力上取决于立法者的授权、认可或批准。

埃利希是头一个攻击法不外是一堆法条或者法条的集合体这种主张的人。他认为,服务于法律适用的实用法概念并没有把握住法的核心本质。把法和国家联系起来并将其本质界定为国家意志是完全错误的。“法的本质特征既不在于它来自国家,也不在于它充当法院或其他国家机关裁决的基础,或者构成此种判决之后的法律强制的基础。”

在提及埃利希的法律本质观之前,需要先对埃利希的研究进路做个简单的交代。受孔德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埃利希重视的是法律的功能而非形式。他认为,实用法学先在地将国法概念设定为法律的概念并据此甄别法律是不科学的,是法学的自闭。与之相反,法社会学作为法律科学要寻找的是关于法律的知识,而非固守自己的偏见。作为科学,它首先要发现“法律实际上什么”,而非“我们需要法律是什么”,在社会中实际存在的法律是埃利希要关注的对象。埃利希强调的是法律在秩序调整中的作用,而非政治组织对规则的制定和认可。他在界定法律时考虑的是实质法律观,坚持的是“内在视角”。即考察规范是否可以被称得上是“法律”,不是看其外在形式特征(比如法典形式),也不是看其创造者(比如主权者所颁布),而是看其在特定社会团体中的“效力”,即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能发挥它的实际作用。为此,他对“法律规定” (Legal Proposition)和“法律规范”(Legal Norm)进行了区分。法律规定是法典或教科书中规定的法律条文;法律规范则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戒律。法律规定要成为法律必须得得到有效实施。为此,埃利希抛弃了传统实用法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纯粹的以司法适用为导向的演绎、推理,是从国家制定法实施的角度出发的;转而采用法社会学方法,即归纳方法占主导的观察、提炼、总结、分析等,它力图通过事实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洞察法的真理。

坚持以上方法,埃利希对国家法中心主义观念进行了批判。首先,“国法的观念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1)在国家法还没有出现之时,就存在着罗马家庭秩序、中世纪庄园秩序和原始公社秩序;在国法出现之后,这些秩序仍在很大程度上独立发挥作用。“法律史表明,无论立法还是司法一开始并非属国家所专有。”(2)国法的出现相当晚。国法的出现晚于国家的出现。“只有当一个由中央所指挥并受到一种强大的军事和警察权力所支撑的司法和行政建立起来时,国法才出现。” 如果要把国家保障作为法的本质性要素的话,那么结论便是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无法,这很显然是荒谬的。其次,“国法观念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1)在社会中,存在着与国家无关的生活关系。不应进行人为的虚构,认为一切法律规范,不管它怎么起源,也不管它凭什么可以维持存在,都与国家联系起来。(2)绝大部分法律生活根本上就是远离国家、国家机关和国法而进行着的。一堆杂乱的制定法不可能涵盖多姿多彩的法律生活。在当今还存在着两种完全独立于国家的法体系,即教会法和国际法。不应当对独立于国家而产生、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法粗暴地视而不见。由此产生了第五个基本原理:国家并非法律的垄断者。

那么,独立于国家而产生、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法存在于何处?答案是社会秩序之中。“要说明法的起源、发展和本质,就必须首先探究团体的秩序。” “所有迄今为止想弄清楚法的本质的尝试均告失败,原因就在于其不是以团体中的秩序而是以法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法产生于社会团体,属于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则仅仅是一种行为规则,在这一点上与所有其他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相同的性质。” 关于社会规范,埃利希认为,“社会规范不过是人类团体中的秩序。” 社会规范是社会权力的产物,是团体而非个人或国家才是社会规范的创制者。社会规范是社会团体据以调整社会关系即团体中的支配、占有和处分关系的手段。社会行为规则塑造着社会关系,任何的人类关系,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都完全以团体中的行为规则来维系。稳定的、持久的、普遍的关系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秩序。

秩序之所以具有规范属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1)社会规范得到实际的遵守。秩序的形成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国家的规范强制并非秩序形成的因素,社会有自己的强制手段,团体通过自己的强制手段迫使个人服从社会规范。社会规范的强制基于以下事实:个人实际上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他登记、加入、融入和受制于一系列团体,因此,对他而言,脱离这些团体生存是难以忍受的,甚至是常常不可能的,为此,个人很害怕被抛弃、疏离和排斥。这一点在社会团体中正是所有社会规范的强制权力的来源。 (2)秩序得到团体以及团体内个体的承认,具有了应然性。“法律规则至少被人普遍地承认并加以遵守,它们才创造团体中的秩序。” 这种承认即“自律”,这表明秩序是以组成团体之个人的信念为基础的。只有当规范的遵守是出于确信时,规范的遵守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法是形成秩序的社会规范,但并非所有的社会规范都是法律。团体内还存在其他的社会规范,比如伦理、习俗、宗教、礼仪和礼节等。法律规范有自己的特性,以下三个要素可以用来识别法律规范: (1)从调整事项上看,法律规范调整较为重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事项。(2)从表达形式来看,法律规范经常明确地用清晰、确定的语词表达。(3)从团体成员的情感来看,法律规范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是“必然之见” ,即人们把特定规范认定为法律。埃利希特别强调,自律与他律不应成为区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标准。在他看来,“所有的规范作为行为规则同时既是自律的,也是他律的。它们是他律的,因为它们总是起源于团体;它们是自律的,因为它们以组成团体之个人的信念为基础。”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埃利希提出了他的第六基本原理:“法不是一系列法条,而是社会秩序。”

三、法律多元

要理解埃利希的法律多元理论,就要区分法律多元和法律多样性这两个概念。在埃利希那里,法律多元涉及的是法律制度产生问题,即法律的实质渊源问题。而法律多样性涉及的是法条如何形成的问题,即法律的形式渊源问题。

(一)法律多元的实质: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

在埃利希看来,法律多元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而非学者的主观判断。但这并不代表埃利希的法律多元是没有前提的。恰恰相反,他的法律多元理论是以层级社会团体结构的存在为支撑的。只有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多元秩序才可能存在,法律多元也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埃利希讲的秩序多元并非一个静态平面上的秩序多元,它是有层级的、带有位格的秩序多元。可以用一个半球来表示这种秩序的格局。在秩序的最底层,是多个并立的小团体秩序,它们处在最低层次的秩序位阶上;在它们的上面,则是多个并立的稍大型团体秩序;依次往上叠加,直到一个相对封闭社会的最高机关,它裹挟了整个社会秩序。在这个相对封闭的一体社会中,虽然从小到大的团体有N多个,从低到高的层级有N多层,但是所有存在的秩序只有两类,即“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在埃利希那里,同一层级上多个秩序的并存只是“多个秩序”,并非他所关心的“多元秩序”。

因为法的本质是秩序,所以,“一阶秩序”和“二阶秩序”的并立就决定了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的多元并存。这种多元并立就是埃利希法社会学理论中法律多元的实质(第七个基本原理)。

所谓一阶规范,就是指自团体结构及其经营方式产生的规范,它直接规制和调整团体秩序。它是社会团体内部秩序的产物,是团体内活生生发挥作用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阶规范:(1)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团体之中。小至家庭、村落、企业,大至政党、协会、国家,不论规模大小、形态复杂程度,只要是人类团体,都存在一阶秩序。(2)它是内生性的。一阶规范产生自团体内部,而不是由外部施加的。(3)它的内容由团体的结构和经营方式决定。它的产生、变化都由团体盘根错节的关系和相互交织的圈子决定。(4)它是在团体内部活生生发生作用的规范,其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能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所有直接为团体内成员分配权利义务,确定成员在团体内地位,划定成员行为边界的规范都是一阶规范。占有权、所有权、物权和债的请求权等形成了团体的内部秩序,它们直接调整着团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阶秩序形成了团体的内生秩序(或内在秩序)。

这种一阶规范就是所谓的“活法”。“活法”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为各社会共同体(家庭、村落、企业、商会、协会、学校等)成员所认可、并在实际上支配成员之行动的规范,它包括生成和维持团体内在秩序的习惯和惯例,这就是“活法”。“活法不是法条中确定的法,而是支配生活本身的法。”

所谓二阶规范,就是指来自于团体外部,不直接规制和调整团体秩序的外来规范。它仅仅是保护、维护和巩固团体,但不塑造团体。诉讼规则、行政裁决规则、刑法等法律规则就属于二阶规范。二阶规范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在社会统一化进程中出现的。随着社会统一性的增强,较大的团体逐步剥夺了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较小团体的司法和法律创制权。(2)它是外来性的,它不是产生于社会团体本身,而是由外来者施加的。它是外来者对团体内部秩序的干预,是强加的。(3)它的内容不是来自于团体内部秩序,而是来源于社会统一的需要。(4)它不以在小团体中创设某种秩序为目的,而仅仅是把社会所创设的秩序带进各个团体之中。二阶规范确保了社会的统一性及其需求的实现。

二阶规范的作用范围是由社会的统一化程度决定的。按照施加者和作用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二阶规范即“外来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法,一类是国家法以外的社会二阶规范。国家法以外的社会二阶规范的诞生早于国家法,在那个时期,社会统一性虽有所发展,但是国家还没有出现。部落习俗、宗教礼仪、中世纪庄园法、教会法、地中海商人法等都属于社会二阶规范。在作为社会机关的国家出现以后,国法才开始作为社会二阶规范出现。

要认识法律多元,仅仅看到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并立而存还不够,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首先,在二者的关系当中,一阶规范处于更重要、更核心的地位。一阶规范是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活法构成了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 它形塑了社会团体的内部秩序,对于社会的存在来讲,它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对此,埃利希言道:“人类团体的内部秩序不仅仅是原初的法的形式,而且直到当代仍然是法的基本形式。” 至封建国家时代结束为止,法的中心仍然在于人类团体的内部秩序,法律秩序的绝大部分还不是靠二阶规范,而是依靠各种社会团体的内部秩序。即使在当代,情形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使在今天,如同在原始时代一样,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团体内部秩序而非由法条所决定。” 其次,二阶规范虽不处于基础性地位,但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二阶规范是随着社会统一化的进行而出现的,是统一社会秩序维系所必需的。二阶规范在维系社会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各社会团体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特别是在国家诞生之后,社会便可以利用国家这一机关给二阶规范以强有力的支持,二阶规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最后,二者之间还存在转化的情形,即二阶规范可能转化为一阶规范。随着二阶规范的实施,其某些内容可能会变成团体的内部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埃利希竭力强调一阶规范、内在秩序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在为自治提供理论辩护。 他也同样承认国家制定法的重要作用,他言道:“迄今总是制定法在法律发展陷入僵局是能够帮助其度过难关”,制定法“可能被看做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 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是一种描述性的考察而非评价性的价值选择判断。他认为二者关系在事实上就是如此,至于这种关系是否就是好的、可欲的,就不需要改变,那还要探讨。

我们可以从“法律之外的法”、“国家之外的法”、“法律之外的秩序”三个视角来理解“活法”,进而理解“活法”和“外来法”的二元并立(即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的二元并立)。(1)“法律之外的法”,这涉及到法的存在形式问题。此处的“法律”指的是“法典”,即国家制定法。埃利希的活法论首先意味着在国家制定法之外还有法存在。通过这一论断,埃利希提醒我们,不能将法囚禁在法典之内,而应当超越法律文本。在立法、法学文献、司法判决之外,还存在很多在社会中发生活生生作用的社会规范。法律发展的重心不是国家法,而是社会规范。(2)“国家之外的法”,这涉及法律的创制者、实施者问题。埃利希活法论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国家法(或官方法)是怎样被制定或实施的,而在于发现不需要或者没有国家支持的法律领域。埃利希认为国家并不垄断法律事务,他重点考察了国家之外的规范是如何形成、实施的。(3)“法律之外的秩序”,这涉及法律的生成形态和它的内容、实质问题。埃利希重点关注的不是社会团体是如何自上而下施加规范的,而是定型化的行为是如何上升为团体的运作秩序的。他关注的不是“法条”,而是活生生的关系、秩序,秉持的是“秩序即规范”。以上三组对立就反映了“活法”与“外来法”二元并立的丰富内涵。

(二)法律多元的表现形态

法律多元的实质是“一阶规范”(活法)和“二阶规范”(外来法)的二元并立。而法律多元的表现形态则更加多样化(第八个基本原理)。“主张法律多样性的那些人只是将‘法律’理解为法律条文,而这些法律条文至少在当前各国各有千秋。” 法律条文的多样性只是法律多元的外在表现形态。埃利希对四种法律的表现形态进行了论述,它们分别是:社会法、国法、法学家法、习惯法。

国法是一个广为人识的概念,在此只需提醒几点。首先,国法中也包括一阶规范,它是国家作为社会的机关所确定的规范自身的秩序规范,包括国家宪法、国家机关法、纯粹的国家裁判规范等。 其次,与社会法不同,它不具有自我实施性,而要依赖于国家官员的执行。“国家机关既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无所不在的”,国法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作为裁判规范,国法的实效微弱;作为干预规范,国法也收效甚微,还常常面临对国法的抗拒。国法的作用主要在于禁止和保护,它是国家和平、国民和财产权的创造者、守护者。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国家在法律发展中作用的有限性,国法中心论和国法优越论是不足采的。

社会法属于前文已经提到的社会规范,它是成为法律的社会规范。社会法中也有成文法,教会法就是其典型代表。教会法拥有完全独立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体系。在历史上,教会法曾经盛极一时,就是在当今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商法则是既有成文法也有不成文法,它的某些秩序已经制度化、法典化,但同样还有很多没有制度化的秩序。更多的社会法则是没有法条化、制度化的团体内在秩序,法条(哪怕是不成文的)并非其唯一的表现形态。它们存在于具体的支配关系、契约关系、生活关系、商业、习惯、礼俗和惯例中。它们不仅调整国法以外的关系,而且也处处涉足国法的领域,从而为社会团体秩序奠定了根基。社会法之所以能成为法律,关键在于它有足够的手段促使该团体的个人遵守其规范。 社会法的规范强制手段与国家法虽然不同,但同样甚至是更有效。在团体中,个人并非孤立的个体,他生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团体结构对个人的制约、个人生活对团体的依赖使得任何悖逆行为代价沉重,这就是社会法强制权力的来源。今天被法学家视为一切法律秩序之基础的刑罚和强制执行仅仅意味着对付被团体驱逐之人的极端手段,并且往往以社会法的强制为基础。社会法属于一阶规范。

法学家法是经过法学过滤形成的法。法学家法是法学家劳动的产物,这里的法学家包括法官、法学著作者和教师、立法者、被国家委托此任的官员。 所以,法官法就包括法官的法学家法、法学著作者和教师的法学家法、制定法中的法学家法等。埃利希认为科学仅仅能够知道实然存在,不能够对某个应然作出安排;因此,科学不创制规范,而仅仅研究、阐释和传授规范。 所以,法学家虽然在法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并不创造法律,而只是在法的事实要素之上发现法律。随着法条的形成,法学家法进入了法典。《国法大全》的成分是法律科学、法学家法和国法,而现代欧洲法典的成分则是共同法、本土法和自然法。以自然法学、共同法学、历史法学为代表的法学家曾在法律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随着法典化时代的到来,法学只许根据法典来继续作业,在丧失了创造力之后,法学家法开始衰落。立法者试图通过权力使法学达到终结,从而维持法典体系的完美性。但这一点不可能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超越法典进行法学续造的需求又被提出来了。法学再次面对其永久的使命:使法律能够服务于生活的需要。

习惯法是形成了法条的社会法。从就其本质而言,习惯法属于社会法,它是从社会内在秩序中产生的;从法条形成过程讲,它又是法学家法,是法学家过滤的产物;从适用上讲,它又从属于国法,形式上与国法相连,实质内容则来自于社会内在秩序。

四、结语:全球化背景下的重新审视

埃利希的法律多元理论是通过考察归纳法得出来的,其结论依赖于作为考察对象的社会母体。时至今日,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本文最后不再以“以古苛今”的方式对埃利希的具体结论进行意义无多的所谓“点评”,而是要遵循其一再倡导的“考察”法对全球化时代法律多元面临的新问题做出探讨。

法律多元已经跨出了国门,向国际法律多元发展。埃利希的法律多元是一体社会内的法律多元。有国家作为社会机关的一体社会已经完成了统一化,其结构是闭锁的。法律多元的实质是大的社会统一体内“一阶规范”(一体社会内各社会团体的“活法”)和“二阶规范”(国家的干预性规范)并存。从本质上讲,这种多元是基于功能分工的多元,所服务的是一体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则是国际社会中的法律多元。在国际社会之上并无机关, 各国家也不同于一体社会中的社会团体。一方面,地球尚未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整合成一个结构闭锁的大社会共同体。另一方面,各国既非生活方式相近的临近社会团体,也非功能互补的社会团体,而是种族、文化存在差异的国家实体。这种国际社会中的法律多元实质上是不同类型文化规范的复数对立, 是法律的多样性而非法律的多元性。一体社会中“一阶规范”和“二阶规范”是功能互补的,而国际社会中的多个规范则是彼此冲突的,这种冲突从根本上来讲是种族生存方式的冲突。在一体社会中,二阶规范统辖一阶规范是基于社会统一体功能发挥的需要;而在国际社会中,宣称一国规范优于另一国规范则是对他种文化的压制。在埃利希的理论逻辑里,只有社会机关出现,并为社会整体统一化进程制定干涉性二阶规范的时候,法律多元才可能真正出现。所以,如何妥善对待不同的法律文化样式,透彻研究多样化的法律文明及其沟通融汇,关注国际社会从“法律多样”向“法律多元”的转变,应成为我们新时代法社会学关注的对象。

就法律的多样性而言,情形则更为复杂。在这里主要提及软法(Soft Law)问题。“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讲,‘软法’是指那些虽采用某些规范性惩戒但并不以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则或正式的惩罚手段为依据的调控手段和治理机制。” 软法概念最早兴起于公国际法领域,随后扩展到其他法律领域。 它反映出了两方面的趋势:一是法律制定者的急剧多元化,一是法律制度的私化、民间化。在国际公法上,一些超越国家的国际性组织制定的某些规范就有软法的性质,比如欧盟的建议、意见等就具有制度性软法的性质。 在国际民间社会,很多跨国性组织也在制定软法性规范。比如纯私人性的跨国公司制定的行为守则,准公共机构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协会规则,各种标准制定者制定的各种技术性标准等等,也都具有软法的性质。所谓的“新商人法(New Lex Mercatoria)” 也可以被视为是由全球商人团体所产生的软法。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 )和国际商事仲裁制定的各种商事通则和标准合同也可以被视为软法。在这些软法当中,有些属于“二阶规范”,比如欧盟产生的软法,绝大多数则属于“一阶规范”,它们更多地是团体的内生秩序。要正常发挥其功能,前者面临的是在增强其效力的同时加强与国家法的磨合。而对于后者而言,更多地则需要探索可对其进行有效干预的“二阶规范”。一个反应的是统一化在加强,一个反应的是自主性在增强,而这看似相矛盾的两个趋势其实都是在趋向埃利希意义上的法律多元。不同的是这一次运动的舞台是整个地球,这可比奥地利的布科维纳省大多了。

注释:

参考文献:

[1] James E. Herget, "The German Free Law Movement as the Source of American Legal Realism", 73 Virginia Law Review,1987, p.408.

[2] “治权”是古罗马皇帝所享有的命令的权利,开始时是由人民授权,后来演变成了皇帝的天赋权利。“皇帝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是一句法律谚语,它源自这样一个事实:皇帝享有完全的治权,有权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领主权”是一种宗主权,它与土地所有权紧密相关,来源于占有土地这一事实。

[3] 具体可参阅:法国1791年宪法,第3章,第1条。

[4] [法]狄骥:《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郑戈等译,11页,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5] 狄骥:《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13页。

[6] [奥]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舒国滢译,3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7] 狄骥:《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12页。

[8] 公共服务就是指那些政府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与社会团结的实现和促进密不可分。

[9]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65页。

[10]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5页。

[11]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62~163页。

[12]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28页。

[13]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28页。

[14]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5页。

[15]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43页。

[16]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63页。

[17]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31页。

[18]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62页。

[19] 当然,国法中也有大量的一阶秩序规范。这些一阶秩序规范规范的是作为社会团体的国家的秩序,它包括宪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等。

[20] 埃利希此处讲的权力是秩序性强制力,指的是由团体结构和运行方式所带来的团体对其成员命运的决定,与通常意义上的以暴力为基础的物质性权力和以法律为基础的规范性权力是不同的。

[21]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4页。

[22]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4~65页。

[23]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6页。

[24]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73页。

[25]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25页。

[26] 有学者翻译成“法律命题”,我认为是不够准确的。可参看[日]六本佳平:《法社会学》,有斐阁,1986年。转引自何勤华:《20世纪日本法学》,116~117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7]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71页。

[28]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52页。

[29]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75页。埃利希此处指的科学是指追求知识与事实相符。

[30]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0页。

[31]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1页。

[32]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2页。

[33]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3页。

[34]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6页。

[35]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4页。

[36] 必须注意的是,在埃利希看来,不同规范之间的区分具有任意性,任何明晰的界限都是由人附加的,而不是概念的自我规定。在不同规范类别中还存在着亚种的规范,它们构成了一个规范类属到另一个类属的过渡。法社会学关心的与其说是区分不同的规范,还不如说是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37]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77页。

[38]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78页。

[39]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574页。

[40]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545页。

[41] [奥 ]埃利希:《法社会学方法——关于“活法”的研究》,张菁译,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页。

[42]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0页。

[43]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38页。

[44] David Nelken, Eugen Ehrich, Living Law, and Plural Legalities, 9 Theoretical Inquiries in Law, 2008, p.443.

[45]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99页。

[46] Eugen Ehrlich, The Sociology of Law, 36 Harvard Law Review, 1922, p.129.

[47]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64页。

[48]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14~418页。

[49]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64页。

[50]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90页。

[51]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191页。

[52] 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476页。

[53]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有联合国的存在,但它并不同于作为社会机关的国家。

[54] 关于法律多元的文化意涵,可参看[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强世功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55] Anna di Robilant, Genealogies of Soft Law, 54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6, p.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