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边形复习课件

四边形复习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1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期末复习

1

设计者

胡笑英

执教者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2、通过对四边形、周长、周长的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对周长的计算有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个性调整

一、整体复习

师:今天我们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进行复习。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一、四边形,二、认识周长,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分块复习

(一)、四边形

(二)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梳理综合沟通转化

课前思考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至此,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基本结束,于是安排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由于在计算中需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若干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因此这一过程既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又促进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是此次最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渗透估算思想,培养估算意识。

课堂回放

一、 联系生活,设“境”导入

1. 谈话:学校实践基地的一块地上种了三种蔬菜(课件出示)。你知道茄子、西红柿和黄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2. 小结:刚才计算了图形的面积,这学期我们在图形王国学习了哪些新内容呢,下面就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教者巧妙改编教材题目,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践基地种蔬菜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有利于设疑激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一) 回顾重点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宝库,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多边形面积,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很重要;

生2:我认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也很重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回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多边形面积的重点内容,明确整理和复习的知识重点。]

(二) 再现公式推导

1. 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板书:推导)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 学生口答,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教者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课件的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 整合知识结构

提问:同学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想到了哪个图形?(长方形)。在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又分别想到了哪个图形呢?(平行四边形)

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能画一画,并用箭头连一连吗?(小组整理,师生修改完善,形成知识结构链图。)

小结:我们推导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就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我们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数学知识之间就是这样紧密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设计意图: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是复习的难点之一,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建构了这块知识体系,使单列的知识以网状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 拓展深化认知

1. 如果不按照面积公式的推导顺序,而用其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或者验证另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行吗?比如: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2. 你们还能发现这些面积公式之间的哪些联系呢?

生1: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生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来的,所以,长方形面积公式是其他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生3:这五种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来理解计算,其中可以看做三角形“上底”为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上下底”相等;

生4:应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实现图形转化是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常用方法;

生5: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中的“除以2”既可以看做是上下底的和乘半高,即“高除以2”;也可看做是高乘上下底和的一半,即“上下底的和除以2”;还可看做是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使转化途径除开平行四边形之外还可以是转化为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等。

[设计意图:教材中对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总是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呈现,而当学生已经学会这几种图形面积后,回过头来再打破这样的知识体系,用一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验证另一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相对性,同时渗透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认知重构过程,建立了联系着的几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网络图式,也在其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 综合练习,深化认知

(一) 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 两个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2. 两个底和高分别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4. 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第1、2题,使学生明确: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判断第3题,使学生明确: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通过判断第4题,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二) 仔细观察,细心计算

[设计意图:组合图形的面积,它以五种基本图形为基础,因此在整理知识网络时没有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列出来。通过这一题的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正确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二是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分割法、添补法。另外,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在比较中优化的能力。]

(三)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 公园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5米,中间铺了一条石子路。那么草地部分面积有多大?

2. 一块街头广告牌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底是12.5m,高6.4m。如果要涂饰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kg,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设计意图: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习题中从学生熟悉的公园草地、广告牌引入,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就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基础知识的回顾,到复习整理的提高,再到实践与应用,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认识、转化、迁移等过程,来揭示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图形面积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这节课先让学生主动回顾本学期学习了哪些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已学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整理知识链图,再通过“你能用其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或者验证另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吗”,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2.灵活运用公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3.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清公式的推导以及内在联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师:圣诞节快到了,大大小小的商铺里都摆着一棵树,是一棵什么树啊?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棵这样的树。(揭开圣诞树的面纱。)

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这棵圣诞树里包含了哪些基本图形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你们知道制作这一棵圣诞树须要用多大的卡纸吗?这个“多大”指的是什么啊?(生:面积。)

师:这一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多边形面积进行复习和整理。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一)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将圣诞树拆分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请同学上黑板写出各个图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生板书。)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ah÷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a+b)h÷2

(二)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引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一个或几个你喜欢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生1: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下来,分成两个部分时,运用“割补”法,经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生2:因为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形状改变,面积不变,“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也就是说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的)知识来学习、研究,并通过“旧的”知识来总结、“推导”出新的知识,(板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师随机板书。)

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呢?

生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先“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因为它们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再经过“旋转”,最后“平移”拼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拼成的“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都要除以2。

教师用ppt给同学们展示转化的过程,并指着板书强调:我们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来学习、研究,也是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旧的)知识,并通过“旧的”知识的总结、“推导”出新的知识,(指出板书)“转化”方法,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用了两次。

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也运用了这种方式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因为它们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再经过“旋转”,最后“平移”拼成一个的平行四边形,它们高相等、梯形的底=(上底+下底)的和。

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计算梯形的面积时都要除以2。

师指着板书强调:同样!也是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旧的)知识,并通过“旧的”知识的总结、“推导”出新的知识。

(三)整理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过渡:从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图形与图形的面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联系)这种利用“转化”来推导新知识的方法在以后也会经常用到。

三、课堂小练兵

师:同学们对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非常熟练了,但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老师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

1.小法官:(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⑵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⑶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⑷正方形、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2.根据所给条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口头列式说出结果,并想一想应用了哪个面积公式。)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师引导学生自由解决问题,集体汇报,订正。)

四、扩展练习

师:我们刚刚计算的是基本图形的面积,而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什么?(组合图形。)那么这棵圣诞树一共用了多少卡纸呢?

生:把刚刚那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就行了。

1.出示第96页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几种方法。

2.在一个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已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75平方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掌握了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生2: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3:学会了利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的)知识来学习。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4篇

一、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二、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优良环境中学习,觉得更有兴趣、更快、更好,同时让他们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熏陶。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用多媒体教学要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轨迹一节内容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轨迹的意义,再如“顺次连结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这是一道常见的题目,以前用传统的方法来讲,要在黑板上画出大量的图形,而且很难讲清楚,笔者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动态地展示了当四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时,顺次连结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图形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个规律。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也抓不住重点。 四、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不要出现教师在讲解课件的怪现象。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所以,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不该使用时不用,避免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学生因此而倾倒,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9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较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掌握情况好;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课堂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厚。

【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观察、割补、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启导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经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成功与愉悦的过程,以及自信能学好数学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探究平行四边形计算知识的情趣,以及对平行四形面积从度量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再将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做比较,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科学的认知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布置任务

1. 什么叫面积?

2. 如何量出如下长方形的面积?

3. 长方形的面积=

4. 预习课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想一想:你如何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

[评析:前置学习与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紧密:第一道题回顾什么叫面积,既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又为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心理准备,同时也唤起学生对面积问题的认知经验;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是对长方形面积,用单位面的度量与公式计算的回顾以及经验的唤醒,又为新课中从度量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再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需要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道题在让学生先学中,不仅可以学定教,而且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拓展打下基础。]

二、课前反馈,确立问题

1. 组内互检,扶帮抒见。

2. 教师引路,小组汇报。

师:哪组派代表说一说什么叫面积?

组1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组2代表发言: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组5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你们认为哪个组的代表发言最好?

生:第五组,概括全面,说得透彻!

师:将掌声送给第五组!你们是怎样计算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在小组内议一议。

师深入小组倾听后,学生汇报:

组6:第一种方法,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得到;第二种方法,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用长的量数乘以宽的量数,即可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师小结: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析:在课前反溃,确立问题环节,教师的步骤清晰,首要的是通过组内互检,落实前置学习,其次是通过互助互帮,扫清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使旧知真正成为新知的生长点。然后,由学生熟悉的图形面积入手,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三、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1. 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想听。

课件播音: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并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地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 自主探索

师: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们认为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只要把长方形的毛毯和平行四边形的毛毯重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哪块大。

(课件演示)

生2:我发现重叠后还是很难判断哪块毛毯大,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即把它们都放在方格子图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哪块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点非常好。(出示课件)每个同学的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方格纸,请大家来数一数画在方格纸上的两块毛毯的面积,再比大小。

自主探究卡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比一比,有何发现?

(1小格代表1平方分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也可运用技巧算。)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度量比较。

(2)指名小组汇报。

组1:我们是这样数的,先数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分米);再数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24(平方分米)。我发现了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还有没有补成整格后,再数的?

组3: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将平行四边形上面第一行最右边的在边线外的不到半格的用同一行最左边同样的图形填成整格,以下每行依次类推,补成整格,共4行,每行6格,因此,平行四边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是6×4=24(平方分米)。

组6:我们组是这样拼成整格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过来,就可以把不满一格的合拼在一起变成整格了。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

(课件演示:略)

组7:我们组先从平行四边形上面一条边上任意找一个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把左边的直角梯形平移过来,我发现两个直角梯形拼在一起不满一格的刚好就变成整格了。最后我也发现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课件演示:略)

师:同学们都有独特的见解,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尤其组6与组7的同学想法很巧妙,他们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割补法。至此,我们可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通过上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一定发现它与一个图形有关(停顿――生: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否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呢?各小组可尝试研究与推导。

[评析:这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前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设计,教师颇具匠心,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图形的转化方向这个关键问题。第一个环节,故事激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并提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而要求寻找旧知中的其他方法。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即用旧知中单位面积去度量,即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从中再抓住计算技巧,即拼成整格数,逼出割补法,从而就有了直角三角形割补与直角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要的是暗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图形的主要转化方向,分散了推导公式的难点。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精妙之笔,值得赞赏。]

3. 推导实践

(1)图形转换

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现在老师随意给你们每个小组几个平行四边形,四人小组合作研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展示成果

师:哪组愿意派代表上讲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成果呢?

组1:通过刚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组想到了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顶底画一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拼成一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其他组的想法呢?

组2:我们组的思想和刚才那组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的是一个直角梯形,把它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我们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平移 割补法)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组5:我们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我们组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生归纳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 方 形 的 面 积= 长 × 宽

所以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底 × 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

(板书:S=ah)

4. 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6-89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

生: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对角处一拉就能变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也就是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不是相邻两边相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教师边说边进行实物演示。

[评析:这是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后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推导实践。又分为图形转换与展示成果。由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心理与基础知识的准备,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自然而然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去思考。同时,又在自主研究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推导实践中,学生容易通过比较平行四边的底等同于长方形的长,高等同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建构的平行四边形由自己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的面积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提问质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练习,展示交流

1. 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2. 选一选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五、总结全课,完善新知

师:现在大家看:哪块毛毯的面积大呢?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知道吗?阿凡提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这节课,11岁的我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比阿凡提还了不起!老师为大家感到骄傲!

六、当堂练习,成效检测

1. 平行四边形土地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底是5米,高是2.5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你能算出芸芸家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4.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

[评析:从课内练习、展示交流与当堂练习、成效检测看,本节练习的层次性是较强的,有本节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再现性练习,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求平行四边形的综性练习,还有拓展性、思考性较强的发展性练习,能使班内三类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惜限于时间,有些题目研究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另外,课堂总结要让学生去说,从新学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法等全面总结,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与学法的基础,是对新知学习的经验指导与总结,不可小视。]

[总评:本课教学体现如下特点:其一,课时教育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生态,过程教学,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努力达成目标;其二,对教材能深度把控,所以能做到设计新颖严谨,教学主线清晰、扎实,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其三,教学结构“前置学习,布置任务;课前反馈,确立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课内练习,展示交流;总结全课,完善新知;当堂练习,成效检测。”严谨,符合学校课题研究中所要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学流程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想、看、操作、研讨、争论、概括,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其四,练习设计注意层次性,有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满足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五,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注意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这是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其六,学科转化的思想方法突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七,全程根椐学生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为全课增添了色彩。总之,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附:板设计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6篇

一、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创设情境,进行图形变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内容过于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课件动态演示,就能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蝴蝶形香包、脸谱、剪纸、皮影等。这些图形的出示,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然后教师及时利用flas分别演示这些图片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学生在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下很快就能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图形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出示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等,利用动画和闪烁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和“对称轴”。并利用几何画板的拖拽功能把矩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进行“变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变式图形的异同点,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舍弃其非本质属性,为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进行例题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数学例题课变式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所发展。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演示旋转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从直观上明确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这样引入课题,不仅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知识点,而且节省了时间。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再把例题进行变式。

例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小明用刻度尺测得如下一组数据:BC=11cm,AC=8cm,BD=14cm,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BOC的周长是22cm。下面是小明解题的过程,想一想,小明的做法对吗?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变式一: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10cm,AC=8cm,BD=14cm,求:①BOC的周长是?摇?摇?摇 ?摇cm;②ABC与DBC的周长哪个长,长为?摇?摇?摇 ?摇cm。

变式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10cm,AC=8cm,BD=14cm,CD=6cm,BOC与DOC的周长哪个长,长为?摇?摇?摇?摇cm。

变式三: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CD=6cm,BOC的周长比DOC的周长长4cm,则BC的长为?摇?摇 ?摇?摇cm。

变式四: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2cm,BOC的周长比DOC的周长长4cm,则BC的长为?摇?摇?摇 ?摇cm。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课件动态演示例题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够创设出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变化、拓展的数学情境,而且能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的快速显示功能,进行复习变式,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复习课变式教学中的变式方式和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安排。恰当合理地进行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它能升华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后续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变式题目的设置往往需要补充和编排一些例题和练习题,需要大量的板书。采用多媒体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的板书问题,还能大大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复习》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复习课所选的范例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综合性、层次性。根据以上原则精选了一组变式题目:

计算函数值比较大小;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7篇

但是,多媒体的不合理滥用,不仅启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重点、难点不能得到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或课件制作者的大量精力和体力等等。针对上述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笔者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二、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优良环境中学习,觉得更有兴趣、更快、更好,同时让他们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熏陶。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用多媒体教学要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轨迹一节内容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轨迹的意义,再如“顺次连结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这是一道常见的题目,以前用传统的方法来讲,要在黑板上画出大量的图形,而且很难讲清楚,笔者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动态地展示了当四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时,顺次连结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图形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个规律。

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也抓不住重点。

四、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不要出现教师在讲解课件的怪现象。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所以,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不该使用时不用,避免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学生因此而倾倒,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自从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回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几何画板”软件当然是首选,据了解,国内已有大批学校开展了“画板”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边形复习课件范文第8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括六章,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其中第一二三五章是重点章节。本节课是逐章复习后的一节综合复习课,我以本册教材重点和中考考点为基础,以有效课堂教学为指导,精选了15道题,创设了数学活动的情境,对学生对于本册教材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运用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答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思想。

3、综合复习本册教材的所有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检测。

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册教材的知识,并学会灵活地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代本节课的任务,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础闯关(3秒钟过渡音乐)

课件展示以下10道基础题,提醒学生动眼、动脑、动笔,看看谁最先闯关成功。

1、等腰ABC的一个内角为20°,另两个内角为_____。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____。

3、配方时方程两边都加上____。

4、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____。

5、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8cm, 6cm, 则菱形的面积____。

6、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____。

7、如果正比例函数y=mx和反比例函数 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2,4),则k=____,m=____。

8、函数 的图象在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__。

9、如图(1)放置一个机器零件,若其主视图如图(2),则其俯视图是( )

10、将两粒均匀的分别标有1、2、3、4、5、6的正六面体同时掷出,向上的数字相等的概率是( )

A、 B、 C、 D、

学生自主完成后指名汇报。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我从重点章节中各选两题,次要章节中各选一题,十道题没有相同的知识点。)

三、技能挑战(3秒钟过渡音乐)

课件出示以下4道习题。(前3题分层分组完成,也可自由灵活选择,第4题必做)

1、解方程:(希望组完成――学困生)。

(1) (2)

2、如图三: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交于M (2,m) 、N (-1,-4)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3)连接OM、ON,求三角形OMN的面积。(潜能组完成――中等生)

3、如图四,ABCD中,AE、CF分别是∠BAD和∠BCD的角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写出证明过程。(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智慧组完成――优等生)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针对易错点讲解。

4、(我是智慧小商家)人人家超市某种食品,平均每天可销售20千克,每千克盈利44元,若每千克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售5千克,为了尽快减少库存,且每天盈利1600元,每千克应降价多少元?(必做)

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后集体解答。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选题时紧扣本册教材的重点章节,由易到难,有计算、有解答、有证明、有应用。设施分层教学,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教师点拨讲解遵循“三讲两不讲”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配时间最长。)

四、智慧比拼(3秒钟过渡音乐)

出示以下习题,小组讨论,力求一题多解。

已知:如图五,在ABC中,∠BAC=90°,延长BA到点D,使AB=2AD,点G、E、F分别为边AB、BC、AC的中点。

求证:DF=BE。(比比哪组的方法多)

合作交流后选代表汇报讲解,尽可能用多种方法。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选题典型,知识含量广,既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答,也可以用相似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相关知识来解答,差不多十种方法。既可以充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课堂教学具有了弹性,根据时间情况适当讲几种方法,留几种方法供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也使本节课有余味无穷的感觉。)

五、分享收获(3秒钟过渡音乐)

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总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每人课外精选4道题,组内互换完成。(在重点章节中各选一道,难易程度要符合自己组内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总复习

一、基础闯关

二、技能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