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1篇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为大家推荐的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素材,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 、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 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 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五、深度开掘,提升主题。

1.我们的成功还应该感谢谁:(自己 自己的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3.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谨慎

成功

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说明文。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3.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谁来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太阳、松鼠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明事物的特点

太阳------远 大 热

松鼠------漂亮 乖巧 驯良

作者为了把说明对象交代清楚,就使用了说明文这种体裁。(出示课件2)

二、整体感知。

师: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交流。(出示课件3)

师总结: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生讨论,并回答。(出示课件4)

师总结:

板书: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师: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生总结并回答:(出示课件5)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出示课件6)

《太阳》一文就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三、比较鉴别

师:同样是说明文,《太阳》和《松鼠》相比较,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并发言(出示课件7)

同样是说明文,和《太阳》相比,《 松鼠》一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出示课件8)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太阳》一文语言较为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描述更细致。

板书: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四、初试身手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也知道了怎样写说明文。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吧。

要求: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生自由选择,组织语言

师请同学在全班交流,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白鹭》这篇散文的2-5自然段改成说明文。要改成说明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白鹭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熟悉的课文引入说明文这一体裁,明白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方法。同时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这样学生们会对说明文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作业的设置,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2.在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层层深入地了解说明文。这样既环环相扣,又非常紧凑。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写作;训练;倾吐

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有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得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3篇

昨天我跟一个朋友吃饭聊天,她非常地烦恼。因为她的女儿琪琪在生活学习中,就是非常的拖拉磨蹭,可能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这个问题头疼。琪琪7岁,上一年级了,琪琪妈说她一丁点时间观念没有。起床要催,洗脸刷牙要催,睡觉还要催。你着急着出门吧,她偏要磨磨蹭蹭在那里发呆,好不容易出了门,又东看看西瞅瞅,常常真的就是迟到了。以前上幼儿园还没有多大的关系,现在琪琪上小学了,总是迟到很麻烦。晚上回到家,写作业的时候,拖拉磨蹭的情况更严重。催一下做一会儿,陪着她就做快一点,不陪就边玩边做,磨磨蹭蹭,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去喝个水,琪琪妈说,到最后恨不得她自己替她把作业做了。相信琪琪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三个原因,然后针对每个原因来学习一个应对方法,有效地解决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

原因一

旭:1、孩子只对感兴趣的事情着急,这是由孩子发展的特点来决定的,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懵懂的观念,她并不知道怎么计划和控制。比如说,孩子刷牙的时候,咦?这个热水是从哪里来的?哇,这个牙膏这样挤,很好玩的。再比如,上学路的上,路边的小蚂蚁,小麻雀,甚至是一小片树叶都会可能吸引她的注意力,停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大人可能就会看到一个拖拉磨蹭的孩子了。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有个小Z,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白白胖胖的。数学老师夸他思维好,英语老师夸他记忆力好,我是语文老师,我能感受到他看过很多书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本该讨喜的小男孩,令老师们头疼。上课时你会发现他眼睛直勾勾盯住一个地方,当你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一愣,羞涩地低下头。只要检查作业不管是语数英,他不是忘记带了,就是没完成。下课时你观察小Z,他很多时候都身体前倾,抻长脖子,凝视着前桌同学的书籍。小Z同时也是班级里最拖拉磨蹭的孩子之一,只要是规定时间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情况小Z是完成不了的。比如,听写词语单词等,数学的五分钟口算计算等。老师要求订正的内容等。他的家长也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声讨小Z在家里的表现。刷牙时他会一直盯着牙膏后面的说明书,而忘记刷牙。吃药时,他会一直盯着药盒里的说明书而忘记吃药。 写作业总是需要爸爸在一旁监督否则就是无休止地等待。每天家中战火不断,硝烟弥漫。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着急这是由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决定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大脑里负责控制和计划的前额叶皮层,在儿童阶段还远未发育成熟。那怎么办呢?

策略一

翠:1、简单有效的方法——有限的选择。给孩子两个简单有趣的选择,同时尽量满足家长赶时间的需求。比如说:希望孩子洗澡,你是想像小鸟一样飞过去,还是想像兔子一样蹦过去?希望孩子关电视,可以说:我们约好的一集结束了,电视你是自己关,还是妈妈帮你,自己关很难的,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你要不要试一试?

希望孩子去睡觉,可以说:宝贝睡觉的时间到了,走,你像听一个故事,还是两个故事?希望孩子做作业,可以说:该做作业了,今天你希望先干掉难的,还是要先干掉容易的?这种方法就叫做有限的选择。就是尽量用孩子感兴趣的两个选择,来导向家长希望孩子做的事。家长们可以找时间,对着孩子的生活场景,比如穿衣、吃饭、上学,做家务,做作业等等,写一遍类似这样有限选择的句子,每一项可以多写几句,这个方法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非常灵验。

旭:我真是特别同意翠翠老师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过有位老师讲天山的位置。用中国地图——雄鸡身上部分来给孩子打比喻。雄鸡有两只爪,前面的是台湾诸岛,后面的是海南诸岛,爪子下面有一堆小石子,就是我们南海的各个美丽岛屿。大兴安岭是雄鸡长长的眼睛。雄鸡尾巴上有三根漂亮的羽毛:第一根在最上面,靠着天,所以就叫“天山山脉”;第二根比较长,叫“昆仑山脉”;最下面的这根最出名,叫“喜马拉雅山脉”这里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一般他们都会用时较短,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而且不易出现错误。

还有就是有选择权真的很重要。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度。比如我班的小Z就可以邀请他玩个游戏“在三分钟内,一边刷牙一边读牙膏说明,刷牙结束后由妈妈检查牙齿是否刷干净了,说明书上的内容了解了多少?”激发孩子感兴趣,激起孩子的游戏精神。

原因二

孩子可能会被逼无奈,消极对抗。

旭:孩子拖拉磨蹭的第二个原因就与家长有关,班级里有一个厌学孩子的故事特别经典:女孩小学3年级了,作业拖拉磨蹭,甚至开始出现厌学的情绪。刚上1年级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她挺喜欢上学的,每天放学回家早早地就把作业写完了。后来才开始,慢慢拖拉厌学的,我们很好奇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这位妈妈是企业高管,很在意学习效率。女儿1年级放学回家,她发现很快写完作业,觉得老师留的作业太少了,孩子有时间可学习更多的知识,每天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刚开始孩子配合,很快完成,她一看孩子还有潜力,效率还可以提高。慢慢的孩子发现没做完作业也没得玩,等着自己的是更多的作业,就开始越来越拖拉。最后这种消极对抗的方式,让孩子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

翠:孩子消极对抗的情形,现实生活中很普遍。比如说,孩子想去小区玩,妈妈非让她收拾玩具整齐,才能去,孩子心里不高兴,但不得不干,就应付磨蹭;还比如说,孩子想做作业的中间,玩一会儿再继续做,妈妈希望想让她坐一个小时,全部完成作业才能玩,于是,玩成为很多父母,拿来逼迫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孩子自然消极对抗,拖拉磨蹭,不愿意配合。不过话说回来,家长们希望孩子先做应该做的事,可以理解的。

策略二

翠:启发式提问。

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尽量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比如说,帮忙想一下,有什么办法,我们今天可以准时到校?

睡觉前,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呀?

8点前完成作业,后面我们轻松玩,我们可以怎么做?

睡觉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啊?

想想看,要高效地完成作业,今天我们该怎么做?

只要是孩子自己说的,他就没有被控制的感觉,就愿意主动做。孩子最听她自己的话,

秘诀:家长多提问,用启发式地提问替代命令式地沟通,孩子拖拉磨蹭的机会,自然就会少很多了。

原因三

3、缺乏训练,相关技能不熟练,没有机会锻炼。

翠:有个妈妈曾经问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10岁的孩子,做什么都特别慢。父母中,有一个人是急性子?妈妈说父母两个都着急。我们最看不得孩子慢吞吞的样子。当你的孩子慢吞吞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呢?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她说:有时候,实在嫌弃他慢,又着急就替他做了。

旭这让我想起班级里有个小男孩名叫小X,瘦小的身体,大大的眼睛再加上一副黑框眼镜,十分像哈利波特。小脑袋也特别好使,总能提醒老师一些班级事务,俨然小秘书的样子。可是只要你看过小X放学装书包时候的样子,一定会大开眼界,瞠目结舌,因为他会把所有的书籍,文具,餐具等统统杂乱无序的放在地上,椅子上,桌面上,有时其他同学会来告状他把东西随意摆放在别人的桌面上,其他同学都已经收拾好了,在走廊里排队准备放学了,他还在一脸焦急的整理着自己的物品。开始我以为他的东西多,整理的时间短,有意识的让他提前装书包,后来发现即使是第一个开始装书包也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再后来课上课下注意观察他,细节处看出他的物品总是随意乱丢,铅笔呀,橡皮呀,甚至是作业本经常会掉落在地上而他却全然不知。这种整理物品拖拉磨蹭的习惯一度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他的父母沟通后得知,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和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是个非常能干雷厉风行的女人,原来在单位也是领导,据说这位姥姥家里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物品摆放堪称典范。年轻时姥姥对自己的女儿要求非常的严格,因此女儿很优秀。可是到了外孙这里,可能是隔代亲的原因,在外孙的衣食住行上可以说照顾的无微不至。好多事情上姥姥代劳了,所以才有我们看到的满地东西,整理却毫无头绪的外孙。

翠:大家发现问题所在了么?孩子学习技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孩子3-4岁时,穿一件衣服10几分钟,刷牙5分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耐不住性子,催促他快一点快一点,再不行就替他做了。比如说,嫌孩子洗脸慢,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她洗。嫌弃孩子整理书包时间太长,妈妈就天天帮他整理,而结果就是孩子因为缺乏这些事务的必要练习,行动就更慢了。同时,形成一个认知:这些事,我都不行,我做不好,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催越慢,越慢家长越着急,而再家长的催促和包办下,孩子信心缺乏,担心自己做不好,做起事情时,瞻前顾后,畏畏缩缩,速度自然就更慢了。所以可以说,每一个拖拉磨蹭的孩子的背后,可能都站着一个着急、催促、包办的家长。

旭: 正像翠翠老师说的那样:身边的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长或者长辈催大的,每天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催,“快快快,要不迟到了”放学回家也在催“快快快,赶紧写作业”周末也在催“快快快,我们要上补习班了”连放假都在催“赶紧,别人都在学习,你别玩了”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拥有的能力往往不足,因为在催促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受不了孩子的慢,一边各种抱怨,一边就帮助孩子做了;比如把孩子的书包收拾整理好了。比如帮助孩子穿衣服了,比如一道数学题,孩子还没有完全思考,爸妈就直接给出答案了。因为受不了孩子浪费时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多一点点耐心去对待孩子,对待生活。

策略三

翠:3、放手让孩子,尽量自己管自己

首先,家长要停止替孩子做事,改为放手让孩子去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停止批评指责孩子。给孩子足够充分的时间,鼓励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比如,多跟孩子说,妈妈注意到,连续两天,你不用提醒就自觉开始做作业了,这就叫做自律;妈妈留意到你能自觉独立完成钢琴练习,又进步了;妈妈发现上周你按照约定管理好爱派时间,又长大了。

总之,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把责任逐步还给孩子,中间用鼓励孩子点滴的进步来代替批评指责孩子。

用翠翠老师的方法我们可以建议让小X和妈妈一起生活,首先教会他如何整理书包,比如妈妈注意到你今天书籍正面全部朝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餐具放在中间一层,手帕钥匙放在最前面,方便拿取。妈妈相对于姥姥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帮助他,应该要求他自己做,孩子很快得到了锻炼,有了方法有了训练自然在装书包就不拖拉磨蹭了。

以上就是孩子拖拉磨蹭的三个原因,以及三个应对方法。

鼓励:

我发现翠翠老师交给大家的方法,与平时家长惯用的方法不太一样.

平时我们多是说孩子你真棒,你真好,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时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用条件交换,翠翠老师却不是这样的

一描述式?细节描述

二启发式?感觉怎样?行为和感觉联系到一起.如何做到的?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4篇

一、利用阅读品评课,让绘本情燃烧起来

绘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如同一颗颗珍珠,而文字则是将珍珠穿起来的细长的线,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深远的哲理。简单说:绘本=文+图+奇思妙想,那么写话之前阅读情感的调动就成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绘本阅读品评时,我们要撇开纯文本教材的惯性教学方法,抓住三个层次,力求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第一层次:初入绘本境界,包括初读,老师领读,在过程中抓住图画,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解读图画中蕴含的丰富信息。

第二层次:深入绘本世界,可以利用大书、投影片,或是单枪投影等方式呈现,让学生熟悉书本的图画与文字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用问答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书中的图画和内容,包括故事本身,以及故事的意义延伸,让学生明白美丽图画背后的意义,在观看和聆听中感悟绘本(图)和文本(字)所蕴涵的知识与道理。

第三层次:进行互动的阅读时,教师带领孩子开展与绘本阅读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相会在绘本世界,感受真实世界的美丽,真正悦读绘本,感受美丽,在趣味中受到教化。

如在阅读完《收集东收集西》之后,我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我的妈妈喜欢收集什么?我的爸爸喜欢收集什么?我的奶奶喜欢收集什么?我喜欢收集什么?孩子们将调查的、收集的,张贴在墙上,举行了一次阅读品评会,从而激发了对绘本的喜爱之情。

如在执教伯纳德・韦伯(Bernard Waber)的作品《勇气》时,我抓住它的文本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特点,首先范读;在展示文本的画面时,用亲切的笑容,儿童化的语言与口吻,借着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语,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勇气,并让孩子们走近书中所表述的“勇气”:勇气是骑自行车不装辅助轮,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向陌生人问好,是勇尝不喜欢的蔬菜……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在小孩眼里都成了了不起的“勇气”,原来自己就是书中的主角,自己就是具有那个勇气的人,生活真美妙啊。

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看看图画、猜猜图意、听听故事,在绘本图画与简单文字的频频变化中进入书中的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喜爱之情。

二、进行想象性说话,让绘本图立体起来

绘本中的图画不仅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解读绘本,根据图片中隐含着的可说可写之点,选择最能有效唤起孩子原始的表达冲动方法,利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孩子开展丰富的想象,用鲜活的文字表述让画面立体、灵动起来。

如在教学《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一课时,当小鸟飞来轻而易举地摘下苹果时,鼠小弟双手紧背,瞪大眼睛死死盯着。看着画面,我问:“谁来猜猜此时此刻鼠小弟在想什么?”让学生通过抓住图片上所演示的动作,想象鼠小弟是怎样学小猴、长颈鹿、犀牛等去“拿”苹果以解馋的。于是学生按照已经有了的故事图画的情景和语言上的样本,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再如在教学《长大做个好爷爷》时,我将小小熊回忆爷爷的那张图画放大,设计了“口头说话”的环节。“当……时候,小小熊……”,孩子们溢满情感的言语将小小熊和爷爷相依相处的一幕幕再现。这是一次成功地融生活还原与想象于一体的言语训练。

由此可见,绘本图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丰富体验的机会,只要我们抓住绘本里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抓住画面中的一些“悬疑的和猜测的”细枝末节,让学生仔细观察,注重细节发现,展开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学生想象的泉水自然会汩汩流出。

三、激发多样化表达,让绘本文精彩起来

绘本中的情节大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语言简练,同时隐含着语文知识,能潜移默化地教孩子们有序地、规范地说话,具有很强的可模性,还能激发学生练笔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也会表达。

1.抓住精彩,写一写。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我发觉小兔子和大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很特别,句式又差不多,当读到第20、21页这幅图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说着说着,他们来到了哪里,小兔子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得较仔细:小兔子看到了花、草、山树、竹子、小河……我发觉学生观察到的很多东西书中都没有写,便产生了让他们仿写的念头。“是啊,小兔子看到了这么多,又说出了对妈妈的爱: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那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请你写在练习纸上”。此时,学生认为这样的句子一点都没有难度,而且很有意思,写下了:“妈妈,小草有多少,我就有多爱你!”“妈妈,山有多高,我就有多么爱你!”“妈妈,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么爱你!”

2.正确引导,讲一讲。

选择孩子能听懂的、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温馨阅读讨论的氛围,让孩子讲解和复述大概情节给大家听,在其复述的过程中我用动作和语言不断给予及时的提示和鼓励,给予他们很大的促进与影响。

(1)行动引导。

有一次我在引导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发现,一个平时不爱看书、不爱表达的同学被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图画形象所吸引了,翻书速度比别的同学快、动作幅度大,我看到后想:“如何让这样的同学也喜欢绘本阅读?要是再用语言去提示肯定会打断他的兴趣,说不定又以沉默告终了呢!如果我坐到他旁边用自身动作去引导他是否会有明显的效果呢?”于是,我坐到他的旁边,拿起书一页一页地边看边讲,开始他还没注意到,一会儿后,他竟然也加入进来了,把自己看到的小声地告诉我,我惊喜地点头微笑回应他后又低头一边轻轻翻看一边轻轻地讲,这时我用余光发现他看了我一会儿后,又将目光转移到自己手中的绘本,不过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刚才那么兴奋,相反,他翻书力量轻了、速度也慢了,似乎专注了许多,看起来也有兴趣了。可见我的行动在无形之中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2)语言引导。

除行动引导外,教师语言的提醒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是那位同学,同样在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由于第一次自由阅读时我没有多提看书的要求,因此他描述时音量又特别大,没有任何语言的美感。我又坐到他的跟前,用柔和的语言,慢而清晰地引导提示道:“我们一起来轻轻地翻、仔细地看,还可以自己的话用讲一讲。”听完我的提醒,他开始专注地低头翻书,并轻声地讲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位不爱读书、不爱表达的同学课余更是爱上了绘本,还常常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听,编讲故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言表达连贯性、完整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煽动情感,画一画。

一天我为孩子们讲了《大冒险》这个小故事,我导入了本故事的讲述:“孩子们,咱们每个人的冒险的确够刺激。那小豆豆的冒险又是什么呢?她也是仅仅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吗?”喧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都静静倾听,当听到小豆豆为了让泰明爬上树而冒险的时候,我又停了下来。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小豆豆是为了什么而冒险的?小豆豆是个怎样的孩子?”几个问题,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对小豆豆的敬佩之情,他们为小豆豆叫好,为小豆豆捏一把汗。孩子们的心,已经完全被小豆豆感染了。

当小豆豆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没法让泰明从梯子上爬到树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都为小豆豆着急。有的孩子替小豆豆想出办法,一时又表达不太清楚,所以,我就让这些孩子给大家画个简图,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在后来的交流中发现,由于有了简图的凭借,孩子表达的方法清楚了很多。

抓住绘文细节,孩子们逐渐学会思考,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时地画一画、写一写,甚至声情并茂地讲一讲,表现力、编讲故事的能力日益提高。

四、巧用绘本发散点,让写话思绪飞扬起来

绘本是一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不仅配有精美丰富、意蕴深刻的图画,而且语言生动优美、深刻简洁。绘本空白处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又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又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化,它为孩子们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更让孩子们浮想联翩。这样内容生动、情感丰富的作品常常让学生的思维开阔、文思泉涌、欲罢不能,这也是低年级孩子写话的源泉,创新的开始,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写话素材,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由绘本“空白”而激发的写话素材更是展现了它的多姿多彩。

1.联系生活――续写出个性体验。

在巧用这些绘本的空白时,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这种“补白”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孩子们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深刻。如《我也是普通一兵》这篇文章写道:全船人员立即投入救援民船的战斗,当脱险的船民发现是少奇同志救了他们,无不激动万分,一个个紧紧握住少奇同志的手,两眼噙满泪花,文章到此结束。这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写略写的船民获救后会对刘主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给孩子们倾诉情感的机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个性感悟。

2.延伸情节――续写出生命精彩。

孩子们在读绘本这类故事时,思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或悲或喜,或欣慰或焦虑。这时,趁热打铁,根据剧情的发展,引导孩子们进行创造性地想象,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爱心树》教学末尾部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只有一两句,但都表达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他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有的还联系生活中的体验,想起了大树就像生活中的妈妈,总是无私地爱着自己,于是他们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写出了感人肺腑的话:

“读了《爱心树》后,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总是把好吃的给我吃,漂亮的衣服给我穿,我感谢我的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就像这棵大树,她陪我做游戏,把所能给我的都给我,我爱我的妈妈……”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5篇

一、马人客戎

客戎的故事在古斯塔夫・施瓦布所著《希腊古典神话》中所占篇幅很少,甚至都没有独立成篇,只是散见于其它故事之中。

马人是一种半人半兽的族群,亦被称为肯陶洛斯人。有些马人性格暴戾、嗜酒好色,有些则是人和神的挚友,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马人叫客戎。他善良、公正、智慧、仁慈,还精通医术。客戎的学生里出了一些英雄。一天,赫拉克勒斯因美酒与马人发生冲突,马人们仓皇逃至最受人尊敬的族人客戎那里,马人们想到向客戎求助也因为客戎还是赫拉克勒斯的老师兼朋友。但是赫拉克勒斯太气愤了,他朝马人们射箭,不料箭穿过一位马人的手臂,刺伤了客戎的膝盖。由于箭上浸透了九头蛇怪许德拉的毒汁,致使客戎的伤无法治愈。客戎希望自己死去,从而摆脱箭伤带来的痛苦,可他却是一位不死的神,因此客戎决定为解救普罗米修斯而献身。宙斯把逝去的客戎幻化成闪耀的星星,这个星座就是“射手座”。

客戎的意外受伤完全是其善良性格使然。箭伤的折磨让客戎不堪忍受,唯求死亡以获得解脱,而即使是在自身倍受煎熬的时刻,客戎还想到了解救别人,在生命终结前完成了最后一件善事。由于他的自愿献身,英雄普罗米修斯获救了。客戎的故事因“善”始,亦以“善”终。

二、《马人》主人公卡德威尔

小说《马人》从客戎的当代化身卡德威尔受伤开篇。卡德威尔是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被淘气的学生用箭伤到脚踝。在卡德威尔求医的路上,作家厄普代克写下这样的句子:“他尽量不使他的腿碰上地板,但是剩下来的三个蹄子的杂乱的啷当声很大”,这一形象又新巧的描画使读者快速进入客戎与卡德威尔的跨时空结合。卡德威尔拥有与客戎一样的生活模式:受伤――求死――解脱,并且两人都很善良。不过因为时空的差异,卡德威尔的伤痛是远古的客戎不能理解的。那不是单纯的肉体疼痛导致的精神受折磨,那是文明社会里人类特有的精神压抑,主要由无尊严的生存状态引起。

2000年厄普代克推出一部小说集《爱的插曲》(Licksof Love),其中一个短篇《父亲险些儿受辱记》可以看作《马人》的简写本,该短篇主要通过少年的回忆述说父亲承受的家庭重担,文风直白、朴素。时不时地,作家也赋予小说中的父亲话语权。在一次与母亲的争执中,父亲吐露出他的苦恼:“咱们有一个大地方需要生火取暖。咱们不能全赤身露体地生活。孩子一天天长大起来。我那身棕色衣服也穿破啦。妈在园子里干她所能干的事,可我得养活这个五口之家。”再加上《马人》里零散分布的生活窘态:卡德威尔驾驶的是曾在殡仪馆服过役、破烂不堪的黑色老爷车,不讲究的服饰,住旅馆时开的空头支票,偶尔才买却经常会放烂的香蕉,彼得的健康状况,彼得的教育,作家对九头蛇怪许德拉的毒汁进行了当代诠释:这些生活上的苦难才是涂在箭上的毒汁。作家在《父亲险些儿受辱记》里用“垃圾堆旁的狗”形容主人公的贫苦生活。

更可悲的是,《马人》里的卡德威尔无法像狗那样由着生存的本能靠捡拾垃圾供养家庭。朋友亨迈帮他拔出箭头后,囊中羞涩的卡德威尔依然会主动问他该付多少钱,并表示不付钱不合适,只是他的行动出卖了他的经济状况,“他在不太认真地掏着他装钱包的口袋”。虽然有“不太认真”这样的修饰,读者也不可能将此理解为虚伪的表现,无论是读者还是卡德威尔的朋友亨迈,他们只能感受到悲哀。

卡德威尔的脑子里不只装着妻子凯西、儿子彼得、岳父克雷默,还有裘娣・伦格、德芬道夫等学生。他理解德芬道夫的抱怨,超过职责限制去帮助裘娣・伦格(卡德威尔出于怜悯把全部测验题暗示给她,不过裘娣依然考得一塌糊涂)。亨迈一度怀疑箭头有毒,卡德威尔却坚持认为学生们不会做那种事,此时,他心里出现的都是跟客戎学习的英雄形象,阿喀琉斯、赫拉克勒斯、伊阿宋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这样的心理刻画不仅将卡德威尔的善良扩展到学生身上,而且通过卡德威尔与客戎的学生之间的类比,再次印证了两位“马人”形象上的关联性。遗憾的是,客戎的学生让老师看到了希望,给老师带来了光环和荣誉;面对当代学生,卡德威尔却时时感到困惑:教师工作到底有什么用?“马人的眼神所到之处是一片白”,卡德威尔遇到了精神荒漠。放眼客观世界,卡德威尔看到家里的八十亩土地是冰凉的死地,更远处则是冰凉的雪原,精神上的痛苦是蛇怪许德拉吐出的更为可怕的毒汁。面对无处不在的蛮荒景色,卡德威尔也想到了死,认为这是万灵之药。

客戎的高贵在于他倍受痛苦折磨之际依然想到用善行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使因造福人类而遭到宙斯惩罚的英雄普罗米修斯获救。即使在这样的光环下,现实世界里的卡德威尔也未因此而显得渺小,他在哀叹、抱怨自己物质、精神双重贫乏的同时,感激上帝没有剥夺他妻子对田地的喜欢(物质存在带来的精神愉悦),他也感谢上帝让岳父有阅读报纸的嗜好(精神),让儿子保有对未来的憧憬(精神)。卡德威尔“发现在把他自己的生命献给他人时他进入完全自由的天地。……天和地又了。”一切皆因奉献而重新获得生机,作家厄普代克相信美德确实活着。

三、神与人的融合

在《马人》这部自传式的小说中,厄普代克对“父亲”的轻蔑、怨恨、怜悯、尊敬、崇拜等一系列复杂并且强烈的感情宣泄在他以后的小说中很少再现,作家思想的直接告白也罕见地频繁出现在这部小说里。可以说,《马人》是一部倾注了作家热烈感情的试验新文学样式的作品,也因此,厄普代克给读者一种感觉:他似乎是迫不及待地让卡德威尔的形象中浮现出客戎的身影。但是,全文的结构还是精彩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试验全新写作方式的能力与成功。

小说第一章以全知者叙述方式讲卡德威尔的受伤,穿插零碎的客戎意象。在《马人》这一书名的暗示下,读者能够比较轻松地把握客戎形象短暂、甚至是模糊地出现,如“他尽量不使他的腿碰上地板,但是剩下来的三个蹄子的杂乱的啷当声很大”。第二章从儿子彼得的视角观察父亲卡德威尔比较而言,第三章非常简短,通篇以神话故事暗示卡德威尔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反衬现实中的不满与困惑。二、三章之间的人与神对比的连接明显,第二章以上班路上卡德威尔担心迟到结尾:“当我们的车驶入中学停车场时,最后的一个孩子刚刚挤进校门。上课铃一定是刚刚响过”,第三章开篇即说客戎感到有些晚了。

一、二两章对现实的交代同第三章的神话世界形成极大的反差。客戎的世界才是卡德威尔一心向往的: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存环境,还有聪颖的学生。美好的事物似乎总是短暂的,卡德威尔只有一节课的梦想时间。现实与神话的落差突显的不仅是卡德威尔作为父亲和教师的悲哀处境,还有他原本绚丽多彩的内心世界。

第四章以一句“下课以后我到父亲的房间”将读者带回现实世界,并再次以儿子彼得为叙述者。旅馆接待员的意外死亡为第五章奥林格镇居民哀悼卡德威尔的去世做好铺垫,第六章重点表现儿子彼得对父亲的深切依恋。现实毕竟不同于神话,卡德威尔的责任感、同情心和无私精神,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牵挂让他在第七章“转身把门关上”,死亡与解脱就都被拒之门外。至此,读者恍然大悟,五、六两章原来是幻景。卡德威尔并没有像客戎那样消失,原因正如第八章里儿子所观察到的:人是有牵挂的。父亲卡德威尔最终选择的解脱方式是活下去,继续坚忍地面对生活。

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第6篇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如:

(1)“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心无价》)

(2)思想是人生的一种的境界。浮躁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浅薄的生命装不下广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于伟大的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览群书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产生于历尽艰辛后的总结经验,独辟蹊径。(《思想是智慧的路标》)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排比修辞,(1)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什么是“孝”,告诉读者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因为“孝”是无法弥补的。(2)段运用排比修辞,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3)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一阵清风,当你惊慌失措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荒寂时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

(4)我的生命是一条船,母亲是长天,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于是我有了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幸福。岁月如歌,余音绕梁;好友如诗,句句悠扬。(《感谢生命》)

两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结合,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

3、巧用拟人

拟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加语言的审美效果。如:

(5)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碍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春草散章》)

(6)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怀古》)

上面两段文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4、巧用对偶(对仗)

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物相杂故曰文”(《易经??系辞》),因而散句中要杂以对偶句、对仗句等。这些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增加文采。如:

(7)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使用对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勤奋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

通感就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在日常生活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9)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为了忘却的记念》)

(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长江三峡》)

这两段话使用了“通感”的方法。“浓黑”是视觉形象,而“悲凉”是感觉。作者把感觉转化成视觉形象,让读者看到作者的悲凉是又浓又黑的,使悲凉有了形象感。“草坂”是视觉形象,而“乐曲”是听觉形象,作者把视觉转化成听觉形象,突出了“绿茸茸的草坂”的美。

(1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药》)

(12)母校啊,给了我太多的往事,无法风干的情感,落满潮湿的心头,而笨拙的笔,却写不尽回首的滋味。岁月像淤积的河道,沉下的泥沙垫高了百年的河床。一个世纪的薪火相传,春夏秋冬轮回不息,您已经为自己写下了回肠荡气的史诗。(《回首的滋味》)

(11)句中,“移植”意思是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由此看来,移植的对象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东西。鲁迅先生借此来“移植”生命,生动形象。表现出老栓的愚昧、虔诚和心情的急切。与“移植”相对,后文用了“收获”,“收获”意思是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收获”作动词,其宾语是“幸福”,而“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可感而不可视、不可触摸的。作者借用“收获”这个词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人想象到收获的幸福就像田野里的庄稼一样。(12)句中,“风干”情感,“情感”落在心头,同样也是移用的手法。

很多时候修辞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于一段话中,如:

(13)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使文字灵动,摇曳多姿。

二、巧用想象和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拓思路,增加文采。如:(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

(2)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孝心无价》)

(3)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勿要求全责备》)

这两段文字用联想写成。(2)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为了论述要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作者广泛联想,从塞北到江南,从天上到人间。

三、巧用动词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如:

(4)“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药》)

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又如:

(5)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

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再如:

(6)他们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是平静地将浓于血的情感缝进儿子冬日的棉袄,女儿夏日的裙衫。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你是一只远离了母亲的风筝,那么你身后的蓝天写满了母亲的叮咛。(《背景》)

其中的“缝”“写”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四、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

(7)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面感动了。(《普通劳动者》)

三句话,一、二两句是主动句,第三句是被动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个分句主语的一致性,从而突出陈述重点;否则语意的连贯、语气的流畅就会受影响。又如:

(8)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狂人日记》)

“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再如:

(9)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五、巧用名言警句

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如:

(10)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无声的诺言》)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11)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认识自己》)

其中的“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六、巧用重复

一说到重复就常常想到累赘、罗嗦,但是恰当地使用重复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2)命运没有规律,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场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学梦。她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了一个普通的专业,进了一家普通的小厂,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平凡》)

(13)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几乎在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段阴影相伴相随。(《选择》)

其中的“普通”“选择”使用了多次,从使用词语要参差错落的角度衡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这里恰恰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七、注重节奏

古人作文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说现代语体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还要讲究一些节奏。如果有了节奏感,文采也就氤氲其中了。如:

(14)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距离产生美》)

(15)快乐就压在烦恼的皱折里,藏在疼痛的口袋里,它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寻找快乐》)

虽然这两段中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谐调,但是读起来却有节奏感,若把“千山万水”“温馨与柔美”句换至最前边,把“在你深深的眸底”改成诸如“身边”“心里”等,就失去了这个效果。

有时也要讲究点平仄。前一句是仄声煞尾,后一句煞尾的就应是平声。这样可使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