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月光曲课堂笔记

月光曲课堂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月光曲课堂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月光曲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一)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德育教学不深入的情况,德育教育的方式,仅限于在走廊内或教室内张贴名人字画,发放德育教学相关书籍。在课堂上的教育内容也仅限于教材内容的阅读,并没有进行知识的引申和任何教育方面的延展,导致学生认为德育知识的教学可有可无,因此这样流于形式主义的教育理念,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德育教育模式陈旧、方法老套

高校钢琴教学的主体对象,分别是钢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和选择高校钢琴选修课程的学生,这两种学生,本质上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音乐基础方面都需要加强和改进,虽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并不完善,而选修钢琴课的学生,他们对于钢琴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更为薄弱,然而教师在对其教授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指标,达到教学目的,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德育教育的开展,由于其教学模式的陈旧,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照顾,使学生思想素质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的熏陶,使学生对德育教育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践行德育思想理念的行动缺失

学生在经过多年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已经对德育教育的各个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始终缺少对德育思想的切身实践,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只存在于其简单的书面概念,而并没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行为理念和方式更是与德育的标准相去甚远。

二、如何将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钢琴的学习和探索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旅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之前,除了引导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外,还应运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运用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前提,以技术提高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的一生中任何酷炫的技巧,都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是内心素质的提高。

(二)德育教育以实际生活为参照

高校学生大多背井离乡,开始进行了自己独立的学生生涯,他们在进行求学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改善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使其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点。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德育现象,运用积极的德育理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培养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钢琴教学中的理念,也可以融入到德育教学过程中,例如对音乐的审美和升华,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和德育的教育是想通的,他们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以友爱和善的心态面对一切人和事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无论是在钢琴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信心和恒心的培养都至关重要,信心是一个人向前进取的强烈支柱,也是其独立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然而对于钢琴的学习更需要学生有恒心,才能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上坚持下来,进而促进今后对于钢琴学习技巧的掌握。在自信心和恒心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详细记录课堂笔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等优良习惯,并且督促学生多参加钢琴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坚强和勇敢的品格。

(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每一首钢琴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故事,例如贝多芬的《月光曲》中,流畅铿锵的音乐背后,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境逐渐恶化的深深痛心,引导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重视和认知。在进行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掌握作者创作该作品之时的心境,才能把握作品演奏的精髓,以丰富和饱满的感情投入到对于乐曲的演奏过程中,从而感染每一位听众。因此在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相较于对学生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演奏过程中,只有充满感情的音乐才是立体饱满的,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从这方面也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钢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月光曲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至今没有过时。书有好坏之分,对提高民族素质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也就是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深感大有建立一门“读书学”的必要。

下面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练习引趣

教师从实际出发,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信心。

如针对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这一心理,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比如写《记一次家务劳动》这篇作文。一种方法是可以要求把手帕、肥皂、脸盆带进教室,在课堂上将“洗手帕”的过程实际操作一遍,通过模拟生活后习作。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阅读有关做家务的习作,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感想。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习作提供帮助。这两种方法对比这下,第二种方法(归类整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由怕习作变为爱习作,由“言之无物”变为“一发而不可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语感激趣

如教学《月光曲》一课中,皮鞋匠联想的三幅画面。我是从进行语感练入手,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一切很幽静,一会儿月亮升高,微云开始破坏幽静;接着风起浪涌、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音乐节奏是从舒缓到增强、曲折再到高昂激越。通过形象再现,学生很顺利地进入了读书审美境界,从面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这样通过语感激起学生对读课文的兴趣,使一种分认为读书是一种负担的学生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3 自主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轻松读书,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读物,自主地读所喜爱的书,任其自然地选择自己的方式去读书,自发地摘、记、画。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书,并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品尝到读书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4 评奖激趣

采取多种多样的评奖活动,如:在班级开展评选“优秀奖”、“进步奖”、“小作家”、“小朗读家”等活动。评奖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学生人人参与,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目的。

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起来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第一、保证读书的时间。每天的晨读就是读书的黄金时间。一节语文课要求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甚至更多一些,让学生从繁琐的问答中解脱出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只有读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去采用多种形式去练读,同时有意识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大读书量。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这样教师的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第二、保证读书的质量。学生要真正会读,也就是要通过读书实践掌握读会、读懂的方法。如教学《卖火些的小女孩》,我这样要求:抓住文中感情强烈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绘声绘色地读出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强化了读书的质量。另外,教师指点读书方法对提高读书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书中精华部分进行分析、理解、欣赏、评价等可采用精读法;对一般书籍可以用泛读法,以扩大视野,增加信息的筹备。

读书要经过自己的选择、鉴别。要吸收、消化;有过滤、有放弃。对书中的内容不能过于轻信不能过于盲从。要经过自己查证、核实,再决定取舍。读书贵求真。因为书中不会“句句是真理”,所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明辨是非,拾遗补缺。在此情况下,读书要重视提高鉴别能力。

第三、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多读书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读书时要写读书笔记,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写卡片,存资料。这既有利于对所读书籍内容融会贯通,又利于为写用积累材料。例如我们班的刘雅红同学以前不但字写得不好,而且很害怕习作。课下找她谈话,鼓励她多看一些少儿读物如《小学生必读》、《安徒生童话》等,并且教给她怎样摘抄,如何写读书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过后,我在一次批习作过程中发现了刘雅红的佳作,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她写的字也比以前判若两样。由此看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是有道理。

第四、要推荐有益读物。茫茫书海,浩瀚无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图书有时会出现盲目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适时给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以唤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给学生推荐《听妈妈讲史记》。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伟人、名人、英雄、模范的评传。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伟人、名人、英雄和模范,但伟人、名人们的事迹、思想、品德、行为,特别是他们的理想境界、信念等等,能给我们每个人以多方面的教育,激励我们有不断向上的勇气,还能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教我们反省、催我们自新。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的《传》、《传》等,都是值得学生认真读的好书。好书是人们忠实的朋友,没有书籍的屋子就是没有阳光的黑屋。

第五、通过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专心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具体步骤:(一)要明确办图书角的目的和意义;(二)号召大家捐书;(三)把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借书卡,制定切实可行的借阅制度。图书角办好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爱书教育,并举办读书心得交流的活动。既然图书角创办起来了,就要让其发挥作用。读书至少有两种用途:娱乐或者学习。而对学生来说,肯定多半用于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我要写文章就顾不上别的事,就像所有的星星围着太阳转一样,一个中心。如某个学生从图书角错阅某本图书,过一段时间我要亲自和她(他)交流读书心得,以此来验证她(他)读书是否专心。通过检验,我便了解到学生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是把读书当作一种负担,还是一种乐趣。此外,图书角可以定期向同学们推荐新书,引导大家好读书,读好书,使图书角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月光曲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疑方法 质疑训练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2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学生针对课文题目,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田忌和谁赛马”“田忌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这样从课题入手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桃花心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为什么是焦急的,又是耐心的呢?

3.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对重复语句,运用修辞手法提出疑问。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

4.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在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5.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6.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科学家这样假想黄河象的的来历?《黄河象》)

7.对环境的描写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月光曲》一文中,为什么描写茅屋周围的环境?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8.对修辞方法运用质疑。如《三峡之秋》一文中,“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这些句子采用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对时代背景质疑。如《军神》一文,为什么说自己叫刘大川?当时的战争情况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抓文眼、找依据、揭矛盾、比优劣等方法在提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质疑训练,还可采用以下方法:

1.“每日一问”。

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

2.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要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提分成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让个别学生解决,而是设法使问题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各自所提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讨论、互相启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取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