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化学第一章

高一化学第一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1篇

课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知识点。因此选取难度较小的课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课题主要分为“文字阅读型”(知识点少,理解难度小的课题。学生通过倒置教学法阅读,查资料图片很容易掌握其知识点,做题正确率高,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初级探索型”(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阅读可以进行初步探索解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阅读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自然的分类》、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基本营养物质》等;“初级探索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当然,也可以选择某个课题中的一个部分作为倒置教学的内容。

二、选取适度的自学作业

凡事有目的才有方向性,同理,在布置自学作业时,可挑选本课题所需掌握知识的巩固题目(题目可以选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个层次)。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书总结做题,既指导学生自学又能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后有的放矢。例如九年级化学课题《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就可布置课后第1、3、4题作为作业,作业从常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常见燃料的化学方程式、理想的燃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有层次地考查本课题知识,学生能很快理清思路,掌握新知识。

三、采用赏识而公正的方法评价作业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2篇

高一化学趣味记忆法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化学趣味记忆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趣味记忆法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再如有机化学烯烃中有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时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运用手插尹“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这样较易记祝总之,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图示记忆、归纳记忆、借曲填词记忆等。

高一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1.榜样策略

从初中升入高中,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这些因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模范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上占有主导地位,于是,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学生学有榜样:

(1)教学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谈吐、教态、教法等方面的规范。高一化学第一章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概念比较多,实验少,内容较枯躁。上课时我力争语言简洁、板书整齐、操作细致、遇到问题不轻易放过。端正的教态,严谨的教风,为学生树立求实认真的良好风范,慢慢地就感染了学生,使他们自觉性得到培养。

(2)请学习成绩较好或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谈学习体会,介绍成功的学习经验或方法,重点阐述在逆境中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才取得今日的成绩,使学生感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3)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上的著名人物,如居里夫妇、侯德邦等的事迹。教育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具备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意志品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2.爱心策略

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而“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目前,有许多高一学生是首次离开父母,学习、生活及心理上还很不协调,特别是自费生,心理状态更不稳定。所以,非常需要老师通过情感培养来达成认知目标及智能目标,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其渠道可分课内与课外。

(1)课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充满信任、期待、亲切的话语去感动、振动他们,创设“人人爱动脑,个个乐回答”的氛围,当学生对问题茫无所知时,就适时启迪;当学生对问题争论不休时,就切中要害开拓;当学生思路受阻时,就引路搭桥;当学生有一丝“闪光点”时,就充分肯定。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达到师生间情与情交融,从而使师生间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2)课外:有许多高一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往往羞于见到老师。这时,教师应进行正确诱导,接近——融洽——共鸣,在帮助他们寻找学习中的不足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同时切实关心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使他们感受老师的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进而树立把化学学好的信心,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理。

3.目标策略

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教师应适时为他们指出追求目标:

(1)对每一道题,教师要学生明确知道本题的训练目的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做这道题,学会解这一类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归纳总结,要学生具备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纵横联系上加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甚至有所创新的能力。

(2)对每一堂课,教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什么知识,理解并掌握哪些技能,会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犯什么错误,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拓展、创新等。

4.激励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极大的,“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氰酸……”。然而,进入高中后,化学基本概念多,知识较零碎,理论较难理解,于是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渐渐地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坚持性受挫。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外事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发现学生在困难面前一撅不振时,我给学生讲了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整整四年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烧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周围的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我觉察到了成功的激励效果。

5.挫折策略

受挫就是意志教育的好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班集体中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优势,受挫经历少。因此,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我经常借助教材巧妙设计一些“坎坷”,以致于学生受挫。例如:在分析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分解3NH4NO3= N2O3 + 2N2 +6H2O,问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高一学生普遍认为题难,实际上认真分析后很简单。当然,让学生受挫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在受挫后不要气馁,而要冷静分析原因,在逆境中奋起,在“坎坷”中逐步提高受挫能力。所以,为了不至于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时我尽量将问题设计成一系列子问题,使学生沿着一个个台阶步步深入,从而使思维逐步趋于完善,使意志品质得到培养。

高一化学六大块的学习方法1.基本概念“块”。

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

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

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

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

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3篇

1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合理衔接

1.1、心理衔接有些学生因初中、高中学习环境的差异,化学教材内容的加深,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教师应帮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尽快进角色,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1.2、知识衔接由于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复习初中知识。比如:高一的第一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要涉及初中元素及其化合价等知识。复习好元素及其化合价等知识,可以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加快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知识衔接上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反应及有关计算上等。当然也不要完全拘泥于细枝末节,应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1.3、方法衔接。初中、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学术性、系统性逐步增强。规律性也较强,更加注重科学素养和方法训练,有些化学知识也较初中化学抽象。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稳定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3.1制定目的计划: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目的越明确,效率越高。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顾此失彼、忙乱不堪,因此,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习动机是学习化学的首要环节。

1.3.2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自学习惯。自学质疑是指学生通过独立观察、阅读、思考、质疑问难、主动搜集、输入和加工信息等环节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要敢想敢问,全面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要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研究,提倡研究性学习,要用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学会及时巩固复习:复习巩固是保持、贮存和积累信息的过程。知识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能准确、牢固地记住,需要时不能快速提取,就等于没有学习。巩固知识靠及时复习。复习还具有温故知新,加深理解,熟能生巧的作用。积极思维,加深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条件。复习要及时,方法要科学,形式要多样。

1.3.4精选习题、及时检测: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上要做到精挑细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新情境、新条件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鼓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1从情感和心理上参与学习过程。是否从情感和心理上参与学习过程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学习的标志,也是能否学习化学的必要条件。化学是一门充满新、奇、乐、趣的学科,它带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内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神奇世界。学生只有融情于学,全身心投入,才能了解它,懂得它,学会它。

2.2从思维上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参与是活动的最高层次,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储存在学生头脑中,并对每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找出规律,理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3从行动上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行为参与主要包括阅读、观察、实验、倾听、记录、质疑、练习等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投入程度和表现出的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控。

3 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4篇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初入高中,除对教材的“新颖”感到陌生外,还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很不适应。如何让他们迅速转换角色,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突破高一化学学习的“瓶颈现象”?下面将笔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教学体会就教于同行。

一、以目录研究为情境资源

对目录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了解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按知识框架形成学习计划。《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内容设置“从实验学化学”,主要印证义务教育中强调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目录,并展示了2012年“安徽卷”高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摘录如下。

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

PbSO4(s)+CO(aq)?葑PbCO3(s)+SO(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1)(2)略。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出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

假设二: ;

假设三: 。

(4)为验证假设1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②定量研究: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

笔者通过试卷内容承载目录信息,与初中化学实验所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初中化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而高中化学实验则强调化学是将“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验研究,突出了教材第一章设置内容的意义。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此番分析能迅速进入自主学习的良性状态;同时该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第三、四两章中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以生活实例为情境资源

以上述2012年安徽高考题为切入点,强调化学不仅可通过定性实验对化学原理进行分析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同时,也可通过定量计算对其过程进行分析。以此引出第二节标题,学生本能地意识到学习该节内容的现实意义。

新物理量的引入类似于一套新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如何缩短这一磨合期,是对高中教师的一种挑战。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如“刘翔的百米跨栏”和“蜗牛百米爬行”所用时间的单位作比较,揭示选择单位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创造出较为方便的数值。在审读教材第12页内容“1mol水”数据(如图2)时,学生得到的启示也是非常大的。

图中显示,用“1mol”表示的一滴水中的水分子的个数约为1.67×1021个,数值庞大,如果用“个数”表示其极为不便。同时其他单位表示也不简单。如水的密度约为1g/cm3,这18gH2O的体积约为18mL;1mL的H2O约为20滴,18mL的H2O约360滴。所以学生发现,引入单位“1摩尔”这一新的物理量表示微观事物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

三、以已有知识为情境资源

在认识规定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关系时,所选的对象是12C原子。在回忆初中曾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后,笔者反问学生:“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也是以12C质量的1/12作为计量标准?”教师不作过多的解释,学生即可悟出前人研究化学的思想:其一,将复杂的数值简单化;其二,以具有较强稳定性的“12C原子”作为研究对象等一系列潜在的知识内涵。

在学到阿伏伽德罗常数NA时,借学生已有的π与3.14关系强调NA与6.02×1023mol-1的关系,同时强调π和NA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NA不是一个纯数,而是一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在对新知识进行构建时,以防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真正达到“以其已知,喻其未知,使其知之”的效果。

四、以教材图表为情境资源

结合高考“安徽卷”的卷面设置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特点,不难发现试卷和化学新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有了巨大的突破和改进。一是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冗长的文字叙述所带来的沉重感。有的知识展示过于到位,从而剥夺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遏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新教材配套了大量的图片和表格,在给学生带来一种清新、生动、活泼的感觉外,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表格展示的内容和信息进行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探究物质的量n与微粒个数N、物质质量m三者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第12页图(如图2)中H2O的三个物理量。学生将会自主找出质量m、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n间的直接关系;同时也能找出质量m和微粒个数N间的间接关系。我们要培养学生读懂教材、应用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养成终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导入“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新概念前,笔者充分利用教材第13页(如图3)的“1mol的几种物质”所展示的信息,让学生发现相同物质量的固体和液体体积毫无规律可言,激发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热情,做到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多数教师在研究影响气体体积因素的同时,一定会补充“阿伏伽德罗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解水实验原理示意图(如图4)和左边的表格,就不难得出在同温和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分子的物质量的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效果,比教师强求其死记硬背的要好得多。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枯燥烦闷的事情。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住课堂上所讲的化学知识。因此,思维导图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地串联起来。思维导图的构建相对比较简单,且重点突出。在思维导图的整个结构上,学生只可以看见相关化学知识的关键字,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减轻一定的负担。[1]另外,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在思维导图模式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师可在课前预习环节就引入思维导图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功课,为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高中化学教材上涉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自己去建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构建的思维导图提出改进意见,逐渐地培养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的能力。[2]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在课下提前了解课本上涉及到的金属种类,并在课本上找到每一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再让学生根据其化学性质对其进行分类,进而构建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久而久之,教师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师可在课堂的教学阶段引入思维导图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部分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最集中,也是最重要的化学学习环节。教师要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将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简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对化学学习也有了一个充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列出课本所涉及的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三)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复习阶段可引入思维导图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科目众多。在最后的复习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都比较大。因此,怎样将学生学过的知识简化,更好地让学生记住成为每一个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3]例如,在学习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一课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化学知识进行记忆绝对比传统方法的记忆要快很多。因此,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阶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初高中、衔接。

江西的高中新课程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火红的六月高考送走了新课程的第一批毕业生,回忆走过的三年新课程之路,有得有失。再回高一,教师和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以下是本人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做好教材的衔接

初中化学只学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以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主,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由于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与初中相比起点高,知识理解和接受难度加大。虽然化学新课程在整体设计中已注意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和内容的分工衔接,但高中新生要适应高中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

例如学生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一般都会复习初中的知识。高中新教材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编为第一章,让学生先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燃烧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知识,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而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习惯了那种攀高、超前的教学方式,生怕讲少了,于是在教学中,大量补充,以求全面。如在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补充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歧化反应、利用电荷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高难度的知识。这样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打击了学生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见到化学就产生一种畏惧感。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学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精心处理好教材的提前与靠后、集中与分散、直线上升与螺旋上升等的编排问题。

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经历课程改革的高一学生知识面较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较强,有合作精神,比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初中新课程在学科知识、技能学习上要求的深度、学习的系统性有所降低。高一教师必须研究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升入高一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

利用好化学实验这一“利器”来辅助教学,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对化学实验内容及实验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过去学生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项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始终,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等实验教学方式。通过化学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以此让学生对化学课堂充满兴趣,有着生动而且深刻的体验。

树立全面正确的化学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的课程资源多为化学教科书及相应的配套资料,这只是非常片面的课程资源。事实上,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化学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科技图书、教学软件、报纸杂志等,也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教学衔接中向学生揭示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早些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小结、解题等。

培养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学科思想:?①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等。②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图。③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④注意累积解化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守恒思想(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平衡思想意识(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验思想(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误差分析)等。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到高中的教学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特点,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材必须熟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教师要主动地作好疏导和转化等过渡期工作,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1\]刘知新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Ⅰ)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7篇

一、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例如在做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让学生对比前面所讲次氯酸的漂白性和初中化学学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比较这几种漂白的原理、效果的异同,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

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探究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灵感”有所激发。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实验(1—5)配100mL1.00moL/LNaCl溶液的学生实验中,以往教学是教师按“讲述—实验—验证—讨论”的程序,即先讲述用什么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甚至写到黑板上,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去做。而按探索性实验的要求,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等有关知识,应该能够自己完成这个实验。所以在教学时,只告诉学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做实验时,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述,巡回对个别问题加以指导。我对两个班级分别采取上面的两种教法,结果,按“讲述—实验—验证—讨论”去做的班级,课堂秩序井然,全部学生操作有序,学生很快并顺利地做完实验,没有提出更多的问题;而后一种教法截然不同,课堂秩序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操作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暴露出不少问题。实验结束后,每组同学都拿着自己配制的溶液请老师观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以几组的实验为主,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违背操作规程的现象,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发展智能及实验技能的有关问题,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在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并相互讨论,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这样既能掌握实验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达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地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地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就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课本以“科学探究”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在总结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课本、教辅资料中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真正明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每种设计的优缺点,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又辅以练习,使该问题由探究讨论上升到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不断搜集证据,通过相互交流、评价反思,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我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当好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第一章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 价值观

展望世界未来的发展,以知识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化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体会。

一、哲学角度的高中化学教育价值观

一般的价值概念,表示物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特殊属性,即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的自然关系或物的社会存在本性。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人类不仅要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按照教育价值的定义,化学教育价值有两层含义:一是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及重要应用,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是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二、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

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于化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被教育者又是教育形式、方法所服侍的价值主体。所以,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成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近年来,化学教育的研究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一是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二是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化学家的教育,又包括非化学家的教育;三是化学教育要联系社会;四是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材料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的化学教育价值分类只具有相对性,不应该绝对化。因为价值是客观的,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中产生的,所以价值应是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的辩证统一。如在化学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化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结构。无论是在课程规划、教材编写、教法研究,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应用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化学教育的价值活动。

三、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定位的表现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高中化学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

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定位表现在: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新教材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化学与环境。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