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1篇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2篇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鸡进笼晚兆阴雨。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看物象识天气的谚语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3篇

一、看云识天气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二、看风识天气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识天气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五、天气谚语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4篇

一、通过提问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在教授鲁迅《社戏》一文时,先提出问题:(1)文中的戏好不好看?(2)他们去看戏遇到什么波折?(3)小伙伴们在船上煮的豆好不好吃?这些问题一下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想弄个明白?

二、通过对比提问,把握人物形象

我在教授鲁迅《孔乙己》一文时,先提出以下问题:(1)孔乙己两次到店肖像有什么不同?(2)孔乙己两次到店语言有什么不同?(3)孔乙己两次到店动作有什么不同?(4)孔乙己两次到店酒客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5)孔乙己两次到店掌柜对他有什么不同?(6)孔乙己两次到店我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一对比人物形象一下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抓住文章的线索进行提问,利于分析文章的情节

我在教学鲁迅《藤野先生》一文时,先提出以下问题:(1)《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什么?(2)《藤野先生》一文的暗线是什么?通过明线,我们就了解了作者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离别和怀念这些情节;并通过暗线,理解了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四、从学生自身的天性提问,让学生走进课文

我在教授鲁迅《风筝》一文时,先提出以下问题:(1)同学们爱玩游戏吗?(2)你们玩过风筝吗?(3)你们自制过风筝吗?(4)你们玩风筝时大人们反对过吗?我们来探讨文中是怎样写的。一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你说多好啊!

五、通过俗语和谚语提问,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教《看云识天气》时,通过设疑、设题等手段,以小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兴趣。(1)你知道多少与天气有关的俗语和谚语?(2)在实际生活中,你觉得这些俗语和谚语灵不灵验?让学生收集整理本地民风谚语,了解云彩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照体会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层次体会课文,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自觉加强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我们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公开课案例 应对策略

一、公开课案例

课题:锋面系统

[学习目标]:(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2)通过图表学会描述冷暖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变化情况,学会区分冷锋与暖锋的差异;(3)激发探索天气系统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关注天气变化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防治气象灾害。

[学习新知识]:

(一)气团与天气

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摇 ?摇、?摇 ?摇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摇 ?摇的大范围空气。按相对湿度的高低,又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对比冷暖气团

起来说一说:①假设东升镇正处于一团暖气团的控制下,请描述一下东升镇的天气。②假设东升镇处于一团冷气团的控制下,描述一下东升镇的天气状况。

(二)锋面与天气

1.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摇 ?摇,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叫?摇 ?摇。两者合起来称为锋。锋面向?摇 ?摇气团一侧倾斜。

动手画一画:在下图相应的位置填出冷气团和暖气团;在右图画出锋面。

冷气团 暖气团

?摇 ?摇

二、应对策略

这节公开课,让笔者深刻体会到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的置身事外,老师的一言堂。由此让笔者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喜欢”地理。笔者经过探索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言

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上这节公开课时就是一开始就进入新课的学习,平淡如水,丝毫不顾学生的感受,其效果可想而知。可这样导入:“冷热两兄弟,一强与一弱,拼起力气来,弱的被挤走,强的笑呵呵,小的泪如雨。”

(二)巧用古诗文教学

如果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就会使人产生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沧桑之变时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吴空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引用歌谣谚语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如引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作为这节公开课的内容之一,既能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冷暖气团相互作用的不同结果,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如引用“一山不存二虎”谚语讲解生态平衡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引用“不违农时”、“抢季节”谚语使学生充分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引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地理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多媒体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本节课冷暖气团相互作用时,用PTT演示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因为滥伐森林,造成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理想的栖息地,产生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6篇

1趣味教学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1]。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马斯洛的层次理论也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的需要的激发。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机,只有在具有内在动机的情况下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或学习活动结束时获得快乐和报偿,从而使其他方面的需要也获得满足。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可以适时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社会外部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需要,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动力系统。因此精心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又有趣的内容,如引入古诗、谚语、歌谣及历史典故、事例等,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以致用,开阔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古诗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所讲内容选择较为贴切的古诗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语言美、诗境美,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如在讲到“气温的垂直分布”时引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好可印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而递减的基本特征,因为桃花的开放与气温的高低有关。再如,用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是无法受到季风影响的:玉门关地处贺兰山以西,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是由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跨越两道大的山脉屏障,经过长途跋涉后至此已成强弩之末(“春风不度玉门关”),因此西羌一带降水稀少,多是戈壁沙漠,使杨柳无法安家[2]。还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则是江淮静止锋所致梅雨天气的生动写照。

1.2谚语歌谣

为帮助学生识别云及了解其对天气的指示意义,在教学中如果配以云图再加上一些谚语,就可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如“瓦块云(高积云),晒煞人”;“鱼鳞天(卷积云),不雨也风颠”;“天上灰布悬(雨层云),雨丝定连绵”;“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在讲物候与节气时适时引入廿四节气歌谣和谚语(如“谷雨前,好种棉”),既可让学生容易记住各节气名称,了解一年四季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也懂得了“不违农时”、科学生产的道理。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1.3历史典故事例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家喻户晓的故事都与气象有关,在讲季风时就可适时引入“火烧赤壁”的故事:我国冬季一般盛行偏北风,但在一些特殊天气形势下也可能出现偏南风。学识渊博的诸葛亮就是成功预测出了这种特殊天气形势,帮助周瑜大败曹操的[3]。再如历史上有名的“奥林普”案件[4]———1912年英国奥林普轮船以飞快的速度赶超另一只船时,两船像磁石一样地并列相撞的悲剧,罪魁祸首就是“气压差”。通过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还有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可谓百年不遇,大家记忆犹新。在讲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时引入该事件———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所致。这样就更加深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的印象,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的。具体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多种,笔者结合气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2.1创设现场观察情境

气象学是一门季节性、随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气(或天气)现象的发生,并不一定与教学计划同步,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和不常见的天气,如冰雹、扬沙、雾淞和雨淞等的出现更是如此。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弄明白它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及其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印象深刻,既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2.2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尤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置一些精当的问题,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季风”内容前,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本地冬季多刮偏北风,而夏季则以偏南风为主?自然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以一种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听讲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到的知识就很牢固。

2.3创设媒体情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气象学中有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内容,如对林学类专业的学生,在“绪论”的教学中,通过播放“沙尘暴”课件:狂风呼啸、乌云翻滚、飞沙走石,一时间,树木被刮倒、折断,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这些画面,让人不寒而栗,学生的心被紧紧揪住了;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我国西北地区经常出现这种“沙尘暴”天气?这种天气现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减轻其危害?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认识到作为一个未来的林业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生态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明确了其立志林业的远大理想。

3探究型教学法

现代教育理念不排斥课堂教学,但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个性生长空间,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和积极探索[5],对掌握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快速更新知识,从而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设疑、讨论或辨论等方式进行。例如,在讲到“大气温室效应”时,联系当今全球的热点问题给学生布置如下探究型学习任务: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气候变暖会带来什么后果?③联合国有什么应对措施?④我们每个人该怎样做?学生就会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这种探究型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了一种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起了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增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运用典型的事实材料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将教学内容、原理典型化、具体化,使学生由个案的特殊性推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改变了过去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展示了知识从发现到形成的过程和思路,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

如对“霜冻及其防御措施”的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如下:

首先,展示案例———1999年5月,在云南昆明世博园准备开园前夕,突遇昆明市多年未遇的低温及降雪,气温降至0℃以下,园内准备展示的珍稀植物面临低温伤害,这对正常开园带来了极大威胁。此时有关负责人立即召集多方专家紧急研究对策,于低温来临的夜晚,在园内的很多地方,用锯沫、硫磺等物质进行熏烟燃烧,配合覆盖、灌水等措施,使园内的植物免遭低温的伤害,保证了顺利开园。

其次,让学生看案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①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植物通常将遭受什么低温危害?②为什么在低温快要来临时进行熏烟可使植物免遭伤害?

再次,学生经思考、讨论和分析后得出结论:①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植物通常将遭受霜冻的危害。②因为霜冻发生时常有逆温层出现,靠近地表的气温最低,故幼苗受害较重;另外,植株的幼嫩部分,如刚萌发的顶芽、新梢、嫩叶、未木质化的枝条,也易受冻[6]。在霜冻来临前,用直接加热或减少辐射冷却的方法,使林木附近气温升高,即可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熏烟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所以可使植物免遭低温的危害。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7篇

一、谚语

地理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自然地理规律,可谓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中以描写气候、地形以及地理景观的居多。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谚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很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年的夏天,西北地区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是到了晚上,气温就会急剧下降,所以就有了农民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这样独特的风景;以前常常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上草原一望无际,牛肥羊壮的地理景观。现在却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的牧区,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无节制地开发而出现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情况,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则描述出了了人为破坏草场,导致草场沙化后的情况。“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一天。”生动逼真地讲述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类似的谚语数不胜数,成为我们地理课堂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讲《天气和气候》一节时,可饮用“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早霞雨、晚霞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来到”;讲锋面雨时,可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讲大气散射作用时用“雨后青山分外青”;讲地形雨时,可饮用“晕过山坡时,雨过山头明”;讲食物链时可以引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硅藻”;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以引用“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胡杨树时,我告诉学生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可以引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谚语。

二、谜语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用谜语,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思维和推断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新课之前借用谜语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授新课铺平道路,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介绍“宇宙“这一概念之前,我引用这样一句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下,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无左右和上下“(宇宙)”;讲”常规能源煤”时引用谜语“黑汉性刚强,浑身闪金光,火炉放光明,工业好食粮。”(煤),这些谜语犹如“味精”,为地理课堂增添了一丝风味。引出这些谜语之后,课堂气氛活跃,讲授效果尤佳。

三、诗歌

诗词歌赋,读时朗朗上口,教学中应用得法,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玉门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玉门因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几乎不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选用这样的诗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如讲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时,教师可有表情朗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讲垂直自然带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的运动时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这些诗歌的引用,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学生既享受到趣味语言的熏陶,又获得了地理知识,使空洞无味的知识变得充实可口。

四、雅称

雅称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特定称谓。如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广州有“花城”之称,重庆有“山城”之称,甘肃金昌有“镍都”之称,山西有“煤海”之称,伦敦有“雾都”之称,森林被称为“绿色卫士”“绿色水库”等。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雅称,虽是寥寥数语,但说明了一种现象,蕴含了一定的道理,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理。

五、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可使教学生辉。如讲地壳运动引用“沧海桑田”一词;讲流水的侵蚀作用引用“水滴石穿”;讲风的搬运作用引用“飞沙走石”;讲太阳辐射在四川盆地分布较少引用“蜀吠犬日”来解释。通过上述成语的使用,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六、歌曲

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歌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如讲《中国的河流》时,可让学生唱《长江之歌》,激起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再讲东亚季风时,可引用《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时教师可提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和东南风?盛行在什么季节?是如何形成的?在讲印度德干高原的季风之后,让学生据《黄土高坡》的歌词,写一首《德干高原之歌》,学生立即举手回答:“我家住在德干高原,大风从高原刮过,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通过这首歌的引入,课堂上气氛活跃,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范文第8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与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做起。

一、听——两耳关心窗外事,不再只读圣贤书

我们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总喜欢强调“关心生活,观察生活”。实际上,这种指导太宽泛,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明确的任务,如“文学采风”中歇后语的搜集、谚语的整理、电视广告的记录、流行歌曲的传唱等等。下面我展示一下学生的成果。

第1小组把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进行整理:

①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②大熊猫的食物——损

③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第2小组搜集了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整理如下:

①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②天上灰云悬,雨丝定连绵

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装订成册。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在积极地参与中,他们在活动中了解这些歇后语、谚语的产生渊源和深刻含义,丰富了语言,最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材料。

二、说——我口诉我心

曾经有人趣言,“当今世界三个宝:口才、金钱加电脑”。其中口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学生的思想都很活跃,他们也有很多话要讲,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上做好引导。而口头作文是了解学生内心、促进其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生“说”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三个尝试:生活见闻交流、课前演讲、听课感想交流等等。如听课感想交流中的一个例子:

我在教学《道士塔》第三部分结尾“我好恨”这一句时,问学生:“余秋雨恨谁呢?”

一学生认为“他恨王道士,恨他不懂莫高窟的价值,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葬送在他手中……”

一学生认为“他恨自己,恨自己晚生一个世纪,恨自己没机会阻止莫高窟文化宝物的遗失……”

一学生认为“他不但有恨,还有爱,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从敦煌学的研究者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自尊心是多么的重要……”

三、读——亲吻朵朵鲜花,酿造甘甜蜂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读很重要。我们可以以读促写,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洞察世界,热爱生活。

在阅读写作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素质的教育,人文的培养。特别是教材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总不忘时时让学生动笔。如引导学生写课文导入语、写提纲、拟标题、仿写、续写、改写等等。笔者在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对一些工整经典的语段带领学生作了几处仿写。其中一个学生尝试着仿写“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如下:

“真的雄鹰,敢于搏击险峻的高峰,敢于撩掠浩瀚的大海。这是怎样的勇敢者和无畏者?然而命运又并非不公,它以万里的晴空,来衬托你的矫健,还留下白云的飘渺和微风的和煦来做点缀。在这飘渺的白云和微风的和熙中,让你一展雄风,维持着你的英姿飒爽。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停住翱翔!”

四、写——自由写作,写出人生,写出精彩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和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教学必须确立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之上,坚持“主体意识”的教育思想,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主体。写作训练我注重作文的随笔化、生活化、日常化,换言之就是作文训练从小处着眼。实际上,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以人的世界包括“我”的内心世界和人的外部世界。当内心和情思被文字自由地承载出来的时候,是一种幸福。所以阅读、生活、思考是语文教育的全部指向,是作文训练的全部内涵。从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我便反复阐述以上基本理念,诱导强化,人人都有一本心爱的随笔(日记)。同时,不定期地选编印发优秀的个人专辑,形成激励共享的氛围。下面随手剪切几段学生的随笔:

如:《琐不住的童年》片段

童年就像一个月光宝盒,里面贮存了一支支动听的歌曲。童年像月光一样轻柔,像细沙一样平缓,像丝绸一样光滑,像溪水一样清澈透明,像拉萨的天空一样广阔而悠远,像草原一样生机盎然,像含苞欲放的花蕊一样诱人而神气,同时它又像蜻蜓点水一样一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