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用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源地保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议

一、诸城市水源地保护概况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总面积2182.7平方公里。2008年,全市辖13个乡镇(街道)、1个开发区管委会,总人口106.82万人。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市区内有潍河、扶淇河两条主要河流。潍河,是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由诸城市西南部入境,经市区北流入峡山水库,境内长78公里,流域面积6367平方公里。扶淇河,是市区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265.8平方公里,在市区南端扶淇河上建有中型水库――三里庄水库,是市区的主要水源地。

诸城市目前集中供水水源地以三里庄水库为主,青墩水库为辅,引涓工程为三里庄水库补充水源,目前无法正常使用,墙夼水库为远期规划饮用水源。2003年4月,划定三里庄水库水系和陆域为诸城市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青墩水库位于三里庄水库上游8公里处,与三里庄水库构成梯级水库,是向城市供水的后备水源,现已开始向城区和部分乡镇街道供水。目前,三里庄水库和青墩水库及其流域水质COD监测平均值均低于15毫克/升,达到了饮用水二类标准,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诸城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4.67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需水量5.5亿立方米,年缺水0.83亿立方米。通过调查和抽查,到2009年4月,诸城市仍有117个自然村,7.68万人的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8.8%。

一是,饮用水源地基础设施存在较大饮水安全隐患。诸城市的地表水资源工程由于大多数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因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造成部分供水工程失管,供水能力衰减。目前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乡镇(街道)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排入河内、库内,库区周边和上游村庄均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开放式监管难度较大,引涓干渠年久失修,一旦引水就会对三里庄水库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水源地保护涉及环保、水利、国土、建设、城管、规划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配合力度不够,协调不够顺畅,有责任不清和推诿扯皮现象,存在一些监管死角。

三是,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居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三里庄水库和青墩水库周边仍有161处养殖场(养殖户)、43家饭店、2家医院和114家工业企业。青墩水库和三里庄水库周边有大片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皇华镇规模较大,距青墩水库较近,其生活污水对青墩水库水质有一定影响。水库沿岸村庄规模持续膨胀,对水体的污染不断加剧。不少农村的水井周围10米以内,有厕所或粪坑、牲畜圈、污水沟等。

三、诸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的划分。诸城市政府于2003年3月划定三里庄水库水系和陆域为诸城市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土地总面积为51.61万亩,水域总面积为3.63万亩。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库区为一级保护区,水库流域内的其它区域和引涓干渠、涓河拦河闸为二级保护区。2008年8月,诸城市政府划定农村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依法实施保护区制度。根据诸城市水资源“十一五”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涓河拦河闸向西沿引墙夼水库水入涓河的渠道两侧村庄以及墙夼水库流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其水质标准不得低于(GB3838-2002)三类标准,

二是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力度

(1)加大日常管理。市里成立了饮用水源地保护领导小组,在三里庄水库和青墩水库组建了水上和陆上巡逻队,三里庄水管局投资5.3万元在水库溢洪闸门安装了监控设施,进行不间断监管。开展水源地污染源调查活动,依法取缔三里庄和青墩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饭店、废品收购站、养殖小区,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在三里庄、青墩水库和潍河投放鱼苗150万尾,取得了明显效果。

(2)加强水污染监测和防治。加强环保自身监测能力建设,2008年底环保局监测站配备人员已达到28人,监测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办公面积200平方米,投资36.7万元购买仪器设备。在潍河及其主要支流及青墩、三里庄等水库共设置监控断面47个,建立了完整的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库。对全市9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实现了全省联网。

(3)全面推进城乡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2007年以来,启动了新一轮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工程涉及全市10处乡镇(街道)、开发区。其中建设5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和5处乡镇铺设排污管网工程,2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各进行4万吨的二期扩建工程。从2010年4月份开始,在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乡镇(街道)全面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

(4)加大水源建设投入。诸城市有规划、有步骤地加大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充足,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投资6亿多元,实施了潍河、涓河“百里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潍河公园实行综合开发,增加拦蓄水2370万方,有效造地1100亩。

(5)诸城市政府创新大水务管理体制。诸城市政府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政策,按照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政企分开的原则,整合成立了水务集团,对全市水库、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砂、土地、苗木和旅游等资源及相关联资产进行整合重组。建设大水务,融资投入到从原水处理直到污水处理的水链条全过程。依托市水利局成立了农村自来水管理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建立起市乡村三级管理体系。

四、诸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大向上级政府争取支持力度。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到2011年投资2亿元,使诸城市有条件的单村供水工程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争取省和潍坊市加大对诸城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潍坊的母亲河――潍河和潍坊市区饮用水源――峡山水库水质安全。要充分发挥诸城信息港、中国诸城等网站的网络宣传优势,让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深入人心,创造强大舆论宣传环境。

二是,创新发展规模化、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多渠道融资,利用中小型水利工程多的优势,统筹区域内的村庄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模式。完善市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农村自来水管理处职能,要逐步扩大三里庄、青墩两大水源地的供水范围,扩大康源供水工程、龙泉自来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和管网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开辟石门水库、郭家村水库、吴家楼水库等后备水源,大力发展规模化、城乡一体化供水。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饮用水源;客水;污染;预警

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高度敏感的民生工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要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的沭阳县等地区,地表水源地极易受到上游客水污染,政府及相关部门如何提高水源地管理能力、保障水源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

1.水源地污染隐患分析

1.1沭阳县主要水系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

1.1.1沭阳县主要水系概况

淮沭河、新沂河为沭阳县两大河流。淮沭河河道设计流量为3000m3/s,由南向北纵穿该县,南接洪泽湖、总六塘河(泗阳县尾水通道),北连古泊善后河(连云港市送清水通道),属地表水Ⅲ类功能区,六级航道;新沂河河道设计流量为6000m3/s,由西向东横贯该县,西接沭河、骆马湖,向东流入黄海,为新沂市、山东沂蒙地区及宿迁市区重要尾水通道,沭阳县境内分为南偏泓、北偏泓,分别属地表水Ⅲ类和Ⅳ类功能区,在县城西北处,南偏泓与淮沭河交汇,北偏泓建有上清下污地涵(设计流量为50 m3/s),淮沭河清水通过地涵上方向北通过沭阳新闸,新沂河上游尾水由地涵内东流,汛期大流量泄洪时,南偏泓和北偏泓平槽,当水位高于淮沭河,将对淮沭河产生顶托,并向南倒灌至沭阳闸,为保护淮沭河上游水质,此时须关闭沭阳闸。

1.1.2沭阳县饮用水源地取水口

沭阳县城区地面水厂于2006年初投入运营,供水能力5万吨/天,水源取自淮沭河,沭阳县城南6千米为淮沭河沭阳闸,在该闸北侧600米的南关洞闸,建有城区饮用水源第一取水口;在沭阳闸南部上游,2008年又建设了第二取水口和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站。

1.2水源地污染隐患分析

淮沭河、新沂河两岸建有防汛河堤,县内无排污口。根据水源保护需要,沭阳县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完成了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根据相关水系特征,目前水源污染主要威胁为四方面:一是汛期新沂河客水污染,倒灌汇入水源地保护区;二是水源地保护区上游淮沭河水源污染;三是水源地保护区内外的水陆运输泄漏事故污染;四是人为破坏。以上四方面实际发生概率依次递减,地面水厂投运以来,发生最严重的水源水质事件就是2007年7月2日,新沂河南北偏泓发生平槽,上游污染导致南偏泓总磷、氨氮分别超过三类水质标准17.3倍和34.0倍,南偏泓水向南倒灌进入淮沭新河南关洞渠,致使饮用水源地遭受污染,城区地面水厂停水近两天。

2.预警响应体制和机制

2.1预警响应组织体系

成立饮用水源预警响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水质监测工作组、环境监察工作组、协调处置工作组、信息保障工作组。

2.1.1水质监测工作组:负责保障水源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行,并对饮用水源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也可提请省市环保部门实施水质同步监测。

2.1.2环境监察工作组:负责掌握可能威胁水源地的安全生产和水污染事故,对可能的污染源防范排查,跟踪协调对污染源采取隔离、消解措施。

2.1.3协调处置工作组:负责统筹应急演练,及时了解周边天气形势、水文情况,牵头分析水污染可能到来和持续的时间,指导和协调应急期间的供水保障及调水冲污。

2.1.4信息保障工作组: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示,负责信息处理汇总上报、人员调配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2.2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当有信息显示水源地可能或已受到污染,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分析确认,根据实际形势,分别启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级应急响应。

2.2.1蓝色级应急响应

根据周边天气形势、水文情况,可能将有客水下泄,或者饮用水源受到其他威胁,但尚难以确定近日会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应启动蓝色级应急响应机制。在此期间,着重作好监测、监察、气象水务信息通讯、信息分析上报工作,并及时作好提升响应级别准备。

2.2.2黄色级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上游有大流量污染客水下泄,或者饮用水源水质受到其他威胁,将于近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应启动黄色级应急响应机制。在蓝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对污染源落实有效隔离、消解处理措施,科学实施调水冲污。

2.2.3橙色级应急响应

当饮用水源地污染已经形成,但污染程度轻微,地面水厂可以对净水工艺实施强化处理,也可启动第二取水口及地下井备用水源,则实施橙色应急响应机制。在黄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落实供水应急保障。

2.2.4红色级应急响应

当饮用水源地污染严重,必须暂时关闭地面水厂,立即启动备用地下水井等应急措施,则实施红色应急响应机制。在橙色级的应急内容外,还须启动城区地下水井备用水源、采取调集周边洁净水,保证安全供水,必要时,鼓励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应急期间有计划进行调休。

3.边界污染联防联治快速反应工作规则

加强预警应急工作保障,必须在改善预警应急装备、提高人员素养基础上,针对客水型污染特征,畅通上下游水务、环保部门的联络,完善联防联治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边界污染联防联治快速沟通和处置工作规则。

3.1环境信息快速通报交流工作规则

3.1.1适时通报重污染项目建设信息。邻域上游地区建设化工、农药、印染、酿造、制浆造纸、冶炼、电镀等重污染项目时,应及时向下游通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抄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简本。

3.1.2适时通报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信息。邻域下游地区建设饮用水源地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时,应及时向上游通报。

3.1.3超前预警紧急排污讯息。当遇汛期泄洪或突发性污染事故,相邻县(市)之间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主动、实时通报河水流量、污染物浓度、水利调度等讯息。

3.2边界环境保护快速执法处置工作规则

3.2.1提前开展污染防范性的联合检查。在汛期到来之前等可能会发生环境污染情况下,经协商同意,开展污染防范性的联合检查,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可适时提请召开临时联席会议,商讨预防与处置调度方案。

3.2.2快速处置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在遇到跨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相关县(市)应迅速赶赴现场,按照睦邻友好、相互支持的原则,共同协调磋商、共同处理解决边界污染,积极构建和谐、安全的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务院,2006.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部, 2010.

[3] 关于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受上游客水污染调处情况的报告, 沭阳县环保局, 2007.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3篇

一、*县城乡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

我县县城区共有2个饮用水源地,其中潘家东山水库水源地日取水量约3500吨,占水源地总取水量的50%,牛波水库水源地日取水量约3500吨,占水源地总取水量的50%,受益人口在19600人左右。

二、*县城乡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情况

1、科学制定规划,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20*年,我县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了《*县县城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区划报告》,对县城区两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水环境功能界定区分。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从而为开展水行政执法、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县政府制定了《*县县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2、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去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县政府专门成立由环境保护有关职能部门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重点、难点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全县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以及污染源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对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认真排查,县城区两个饮用水源地四周无影响水源水质的工业污染源,无网箱养殖、旅游、餐饮等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

3、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县政府组织环保、建设、水利、卫生、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一是严格项目审批,从源头上强化污染控制。加大项目开发管理力度,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发新建项目,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了环境污染。二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多方位监控。制定城县饮用水源管理办法,对潘家东山水库和牛波水库两个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建立了水库管理站。

虽然我县在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目前县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主要是由水利、林业、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的,由于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不够明确,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普遍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导致组织不力、推进不快。二是饮用水水质化验不够规范。此项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但由于存在水质监测、化验设备和手段落后,化验分析的因子少、频次低,运行管理也不够规范。

三、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作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通过明确水源地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这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建立完善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将县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各部门进行考核的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继续加大县城区供水工程的推进力度。实施县城区供水是解决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影响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对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及建筑物组织清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现状;分析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极其重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因为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地处沿海的江苏省赣榆县又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目前,赣榆县的供水主要依赖总库容为2.82亿立方米的小塔山水库。因此,如何做好赣榆县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为赣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成为全县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

1、饮用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情况

1.1 全县唯一饮水源地――小塔山水库

小塔山水库作为赣榆县城地区的唯一供水源地,担负着县城及周边地区3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该水库是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利枢纽,功能以防洪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与养殖。集水面积386平方千米,兴利水位32.8米,兴利库容1.16亿立方米,总库容2.82亿立方米。该库建于1958年10月20日,1959年9月30日竣工,2002-2005年进行除险加固。

小塔山水库承担着下游县城和5个镇3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30万亩农田、2万亩对虾塘、3万亩盐田、300多家工厂和100多所学校的防洪任务。1980年开始向县城及沿线村镇供水,后经多次供水扩容,目前全县约有45万人饮用小塔山水库水源,占全县总人口的42%。

1.2 备用水源地――朱稽河

朱稽河是县城地区的备用水源地。小塔山水库是目前全县唯一的供水水源。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不预期发生,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将朱稽河作为第二饮用水源地。调水途径有两条:一是利用通榆运河调引江淮水,通过沭北闸入境引至朱稽河,供南水厂取用。二是在石梁河水库水质能达到地面水质量III类标准时,可调用石梁河水库水做为应急用水,即从北干渠引水入朱稽河。

1.3 县城区自备水源

我县城区有水井12眼,年可开采量为400万方。可供县城用水,但短时间大流量使用将会造成海水反侵,将严重影响水质。

2、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

2.1定期清理水库周边地区地瓜淀粉加工点。水利局多次联合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等单位对库区上游加工户进行调查,责令在库区范围内的一切淀粉加工单位、个人立即停止非法加工行为,限期所有工具、器械等设施搬离库区。

2.2 规范小塔山水库采砂行为,要求所有采砂船只全部使用无污染的燃气环保动力船只,指定采砂地点和范围,清理了所有燃油动力船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水库水质的污染。

2.3 分别在小塔山水库、青口河等重要显著位置设立水源地保护牌,提醒群众保护水环境。

2.4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执法巡查管理。赣榆县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制定了专门的巡查制度,定期对小塔山水库、青口河、朱稽河、龙王河等重点水利工程进行巡查,并组织专门队伍对小塔山水库进行重点监督管理。

3、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明确目标,是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首要条件。

要加强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群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促进群众主动参与保护水源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做到专项整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让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对破坏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并严肃查处。

3.2摸准情况,突出重点,是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前提。

要加强调查摸底的组织工作,彻底摸清本地集中式供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的有关情况,要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危及水源的污染企业要采取关停和搬迁措施,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域规划、饮用水源水质演变等情况主动会同县建设、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提出调整、扩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保护级别的设想和规划。

3.3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是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部门内部和相关部门联动的优势,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把要关停和搬迁的企业向环保等部门移送并报县政府批准实施、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收集、对限期治理重点企业进行督促编制本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各项保护规划、对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规划作出合理调整;水政监察大队负责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负责对专项行动信息的调度。对在专项行动中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凡发现违章建设的码头、船坞及其它水上建筑物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凡是因为环境违法问题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要向颁证部门移送,有营业执照的要向工商部门移送,涉及需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行政监察部门,涉嫌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或者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应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合办案。

3.4加强联络,合理调度,是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关键。

建立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报告制度,加强上下协调,确保政令畅通。确定专人负责行动信息调度和传递工作,定期上报工作简报、专项报告和阶段性总结。随时报告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时上报重要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在专项整治中,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保持投诉热线24小时畅通,发动群众踊跃参与,推进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根据乐至县近三年来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结果数据,分析了全县集中式乡镇饮用水的现状和引起水质变化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乡镇饮用水水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引言

乐至县地处川中丘陵区,整个辖区处于沱、涪两江分水岭上,年均降水量虽有918mm,但分布不均,夏季雨量占全年的半数,常年出现冬干、春旱。而全县建制的25个乡镇饮用水源地主要是靠建设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畜水工程和小溪河流,其中11个乡(镇)取用水库水;有10 个乡(镇)取用河堰水。利用这些有限存量水库、河流的 3386.5万m3水源为全县农村建制乡镇(除天池镇外) 约9.23万人的提供了生活水源,每天的生活用水供水量约为2553m3。

2、水质现状分析

2.1 水质状况

乐至县环境监测站近三年来,对全县21个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全县乡镇饮用水源地水源水质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能够满足地表水和地下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域功能的要求,均出现了1-3个以上项目的超标,三年综合来看水质达标率几乎为零。

表1

2007-2009年全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统计

单位:个/L, mg/L。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熊家湾水库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2007

2008

2009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监测项目的要求,对21个监测项目分湖库、河流分类采样进行了监测分析 (见表1)。从上表中数据可以说明水质情况如下:

(1) 全县区域内乡镇饮用水源地水源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CODmn)、挥发酚、氨氮(NH3-N),湖库还出现总氮、总磷超标;

(2) 从2009年数据来看(括号内为超标倍数):除宝剑河水库、三元庙水库、狗不过桥石河堰、龙王堂石河堰、牛王河石河堰无超标项目湖库水无超标因子外,其余乡镇均有超标项目,包括:棉花沟水库的总氮(0.72)、总磷(1.30)超标;简家河水库的总氮(0.10)、总磷(0.74)、高锰酸盐指数(0.09) 超标;岔岔河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15) 超标;油房河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10)、溶解氧(0.12) 超标;熊家湾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0.37)、氨氮(0.83)、溶解氧(0.26)超标;猫儿寨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0.28) 超标;猫儿沟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0.16) 超标;汪家桥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0.21)、超标;十里河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05) 超标;高锰酸盐指数(0.28)超标;盐井凼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0.15) 超标;五敦桥石河堰高锰酸盐指数(0.09) 、溶解氧(0.22)超标;大码口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16)超标;蟠龙河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11)超标;黄桷凼河石河堰的高锰酸盐指数(0.10)超标。

(3) 其它基本监测项目(如六价铬、砷、汞、硒、镉、铅、氰化物、叶绿素a、生物综合毒性等)由于在乐至辖区内表现变化不明显,就没有参与统计分析。

2.2 水质综合评价

乐至各乡镇饮用水源地既是所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也是沿岸周围农田灌溉水源地,还是沿岸牲畜饮用水的基本水源,因此,根据国家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的划分,全县集中式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表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溶解氧≥

氨氮≤

挥发酚≤

总氮≤

总磷≤

2.2.1评价参数

根据监测结果、水质分析情况和乡镇饮用水源水污染特点,选用了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7个基本项目作为评价参数。

2.2.2评价方法

2.2.2.1 综合污染指数P

由于不同类别水体的水质要求有差异,利用单一标准来评价水质的优劣是不可取的,故在计算水质污染指数时,按照水体功能对应的标准进行计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是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

2.2.2.1.1具体计算公式:

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 Pi=Ci/Si(式中:Ci—污染物实测浓度;Si—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 P =1=1/n Σpi(式中:P—水源地评价的综合指数;n—参与评价的污染指数项。)

2.2.2.1.2水质分级标准(见表2)

表3 水质综合评价均值型P值分级标准

2.2.2.1.3水质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统计出了全县集中式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及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污染指数

水源地名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P均值

评价结果

1.022

2.424

0.511

1.319

轻度污染

2.572

2.127

1.049

1.916

中度污染

1.166

0.849

0.916

0.977

较清洁

0.646

2.677

0.854

1.392

轻度污染

0.677

0.799

1.391

0.956

较清洁

1.237

0.851

1.074

1.054

较清洁

0.750

0.945

1.425

1.040

较清洁

1.086

3.316

0.710

1.704

轻度污染

0.658

0.7158

0.648

0.674

清洁

0.946

0.909

4.958

2.271

中度污染

1.533

0.927

0.677

1.046

较清洁

0.911

0.594

0.606

0.704

清洁

1.372

0.935

0.732

1.013

较清洁

0.636

0.595

0.551

0.594

清洁

0.792

0.763

1.411

0.989

较清洁

0.764

0.656

0.655

0.693

清洁

0.980

0.907

1.063

0.983

较清洁

熊家湾水库

1.407

1.685

1.923

1.672

较清洁

三元庙水库

0.764

0.839

1.536

1.047

较清洁

牛王河石堰

0.768

0.783

0.464

0.672

清洁

上表数据分析情况表明:全县20个乡镇饮用水源地中有5个在清洁水范围内,占总饮用水源地的25%;有15个在较清洁以上,占总饮用水源地的75%;可以说明全县饮用水源地有较大一部份都存在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污染。

3 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现状分析

表4 乐至县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主要污染源汇总表

3.1 生活污染源

乐至地理属川中浅丘区,饮用水源地需较大的集雨区、在整个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共有人口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241.38万吨,排放方式为直排,大部分作为农田施肥,极少部分经径流进入河道。

3.2. 其他非点源

3.2.1 畜禽养殖规模及分布调查结果

全县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大规模化畜禽大型养殖场,通过对保护区内畜禽散养的种类和数量调查,常年分别有牛0.1万头、羊0.8万只、猪5.6万头、鸡16.8万只、鸭11.2万只,饲养方式包括放牧、圈养和笼养,其中圈养和笼养部分畜禽粪便均全部作为农肥使用,而牛羊以放牧为主,粪便多数散落在山坡草地上,这些粪便随雨水进入地表水,对饮用水源地有一定的影响。

3.2.2 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

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类型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蔬菜等,种植面积约6705公顷,肥料施用量每年施用尿素1206.9吨,过磷酸钙8045.9吨,碳酸氢铵9051.7吨。不合理的施用方法对水源地有较大的影响。

3.2.3 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过去几年,全县饮用水源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水产养殖和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部份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在绝大多数水源地已经基本取缔了水产养殖,逐年在恢复了饮用水源的功能。而在及少数水源地内上游段或水源地内仍存在偷投行为,很难保证了饮用水源安全。

4.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分析

近年来随着乡镇集中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饮用水源地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已经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工程供水功能受到严重威胁;二是水源保护区管理上存在弊端,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三是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现状底子不清,特别是集雨农村方面的污染缺少准确科学数据;四是缺少备用水源。

4.1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

为保障实施效果,应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内容包括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

4.1.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针对目前水库保护区的界碑、界桩和宣传警示牌等老化和破坏情况进行调查更新,对原先尚未设置或根据现在情况需要设置的地方进行增加设置。针对目前人畜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或与水库相邻的道路侧必要时进行铁网拦截工程,同时建议对水库的一级保护区内设置隔离带,降低人员、牲畜随意进出水库一级保护区内而造成随水质污染风险。

4.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切忌搞一个模式,具体必须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最好是遵循生态循环、能源综合利用的道路。对于有较多农田或需要较多有机肥料需求的农家院,可以采取厌氧法处理后制成有机液态肥料进行还田;对于靠近水源地,没有综合利用去向的村舍则建议采取生化法处理,处理后废水回用;对于距离水源地较远,有现有的湿地或池塘的村庄,建议使用氧化塘法或人工湿地法处理。

4.1.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要在周边村社中设置集中垃圾中转站将垃圾收集后清运到垃圾转运站进行集中处置。各地垃圾处置场必须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外。

4.1.4农业面源处理措施

农田径流控制工程:农田径流是农田污染物的载体,大量地表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侵蚀冲刷下,随农田径流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水质产生影响。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通过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并通过生物系统拦截净化污染物。

农业生态工程:在保护区内规划实施以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使用量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减少因施用农用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农村能源替代工程:通过推广能源替代工程,减少农户的用柴量,减少植被的砍伐,保护植被并加快生态的修复。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就是很好的替代能源。

4.1.5 规模化养殖场处理措施

为保护水源地的水环境功能,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禁止在各个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新规划养殖场。

4.1.6 工业污染点源处理措施

工业污染点源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CODCr的排放、其次是削减氨氮。禁止在各个水源地保护区内新建污染企业和关闭或搬迁老污染企业。

4.1.7 水土流失问题处理措施

计划建设的村级公路工程或其他乡村道路在施工前要进行实地考察,线路选线必须避开水源地的一、二级保护区,道路施工前应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做到公路修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已经正在修建的工程或其他乡村道路必须补做水土保持方案,对已经产生水土流失的路段要进行植被绿化,弃土、弃渣要定点堆放,不得顺着山坡随意丢弃;水源地保护区内已修建完工的工程和乡村道路应由相关部门展开复查,对产生水土流失的路段进行补救;对裸露的山体进行植被绿化,恢复当地的自然景观;加强监管,确保便民工程为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不会对水源地的水质造成危害。

4.2城镇超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

4.2.1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成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领导小组,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公室,监察质量检查组等。

4.2.2 强化污染防治项目的管理机制,明确领导责任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项目的管理。各级政府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领导、机构、法制、投入、政策、科技、教育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并把水源地保护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领导任期内的水源地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定期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充分发挥上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公室的领导、协调、监督职能。充实、完善水源地保护机构,负责全县水源地规划、实施、科研、监督、管理等业务工作。

为了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列入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实绩考核之中,建立领导责任区,实行“挂牌工程”即在各自的责任区内挂牌公布,明确责任,把牵头领导、项目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的责任捆在一起,进行考核,保证领导到位,指挥到位、服务到位和责任到位。

4.2.3 加强法制,强化政策,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自觉地保护饮用水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环境。加强执法监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4.2.4充分发动群众,加大宣传力度

群众是主体,社会参与是补充。在“组织发动、利益驱动、政策推动和典型带动”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投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自觉性。

4.2.5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4.3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

预警监测体系工程建设是为了保证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够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水量,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管理需求。环境预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监测网站的建立和监测能力的建设。为增加对供水原水的安全性预警,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环境监测站、疾控中心、各自来水公司可以对每次常规监测结果进行交换对照,增加不同实验室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发现明显差异数据应分析原因。各监测单位如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超标数据,应及时向水源保护管理机构汇报,由水源保护管理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方案。

参考文献

[1]乐至县环境监测站. 2007-2009年监测报告.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 饮用水源地 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9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157-01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源问题作为影响农村建设的大问题,应该将其纳入到新农村体系的建设中。之所以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如此急迫,主要是因为现如今我国的农村饮用水源的确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典型就是用水保证率比较低,而且有些地区的水质存在着超标的现象等,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应用,同时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农村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和水质污染程度严重,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1、用水保证率问题。引起饮用水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

2、饮用水水质超标。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受到了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的污染,水源水质越来越差,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质性缺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水中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3、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全国大多数城市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了划分,建立了一大批水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了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制订了一系列饮用水源保护的法规和条例。虽有的地方在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中也涉及到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内容,但对因农村饮用水源变化引起保护区范围变化的科学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饮用水源如何保护缺少相应的规划和科学研究;对水源地源头周围污染源情况掌握和管理有滞后现象,缺少水源地日常动态管理系统、污染源动态档案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而言难以发挥其优势。其弊端主要表现在法律调控中的三个方面:

1、立法现状。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历来突出于对城镇居民有关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村地区关注较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在法律规范中一笔带过,其保护管理的控制体系,手段和形式在法律文件不仅不突出。

2、权力运行。我国对于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而言,存在政府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上的困境。农村水源主要为散置在村落或村落间的水体,而政府控制的组织依托在于行政机构,使得政府组织建构不符合农村饮用水源的自然属性,以至相关管理措施难以长期稳定的延伸到乡镇以下得农村地区,水源基层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3、内容。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法律调控存在具体制度上的缺失。我国现行水源保护的三大主要制度为:水源保护区制度,水质标准制度和水质监测制度。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居民无法享受到管网供水,只能直接从江河等地表水源取水或者依靠收集的雨水,井水为生。

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对策

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所使用的水是否健康,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为了能够保证农村饮用水健康无污染,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源地进行保护,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首先,在选择水源地时,相关人员应该选择那些不容易造成污染的水源地,比如可以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地,因为与地上水相比较,地下水更容易保护,卫生条件也比较好,因此最好选择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其次,做好水源工程的把关工作,质量监督人员应该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监督检查,但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因此需要质量监督人员依照具体情况来进行检查分析,一般情况下,为了直接污染,通常会建设水源构筑物,要求其全封闭;再次,注重卫生防护工作,因为水源地主要是作为生活用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为此,需要设计一个防护地带,将水源地分为不同的保护区进行保护,同时依据各个区域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最后,注重水质监测工作,有关人员应该设置一个布点,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监测。

上述几点措施注重的是细节方面,而实际上,大环境背景也十分重要,比如法律政策以及饮用水规划体系建设等,其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

首先,建立健全有关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然后依据我国现有情况制定相关的条例,有关部门可以依据水源保护地之间存在的差异来进行详细的划分以及制定条款,同时建立信息制度,定期水源质量的相关信息,以便居民能够了解,水源地的情况;其次,制定保护计划,目前我国正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源地的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保护计划十分必要,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再次,构建生态体系,相关学者应该依据农村饮用水源地的具体情况来构建生态体系,以此避免水源地点源不会发生污染,一个良好的生态屏障对农村水源地的保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好很多准备性的工作,比如掌握生态防控机理,明确容易污染的地点等;第四,制定应急方案,无论哪种防护措施都有百密一疏的情况,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水源地出现了污染,可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避免污染扩大化,同时启动应急供水体系,以即使在水污染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也能够使用安全的水;第五,做好检测工作,每一个区域都应该按照级别来构建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监控系统以及监控网络,其中监控网络的建立十分重要,其主要涵盖了常规检测、移动监测等,这样相关负责人都能够及时的掌握水源地水质的变化情况;第六,编写技术规程,相关人员应该按照各个水源地之间的差别,来编写技术规程,以此为后续的水源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应该注意细节方面,也需要注重宏观方面,只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因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所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能够完成体系的建设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也可以联合当地的企业,获得企业的赞助,同时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到法律体系中,从而工作的开展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侯俊,王超,兰林,万雷鸣.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规体系现状及建议[J].水资源保护. 2009(01)

[2] 董秋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9)

[3] 李保刚,周克梅,林涛,陈卫.水源地保护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的研究与实施进展[J].水资源保护.2008(01)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7篇

“近年来,水利等单位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资金,可由于缺乏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按设计要求完成,影响治理效果。建议县财政建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全县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议县政府尽快就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直补机制开展调研,并出台相应政策。”

…………

在安吉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上,宣加强、胡卫红、梅明星等代表分别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赋石水库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全县饮用水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快出台安吉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代表们既肯定了安吉县近年来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纷纷建议政府出台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

水源地保护办法终出台每年千万资金定向补偿

代表们的连续建议,引起了安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2013年,县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分赴各水源地上游乡镇,围绕山区农业生产减肥限药、库区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山区小流域治理、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美丽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就水源地上游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间,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也连续3 年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列入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开展7 次专题视察、调研,3次专题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就水源地山体保护、库区水质改善等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强列意见建议。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2014年县政府再次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作为“五水共治”、“山青水净”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于2014年12月30日出台了《安吉县集中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s the core for rural safe drinking water, i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rural water drinking and protec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pollu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to mak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protection;suggestion

TU991.25

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但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饮用水源的类型

农村饮用水源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其中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溪沟水和坑塘水等;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承压水和泉水等。

河流水一般流量较大,但受季节和降水的影响较大,水的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且易受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湖泊水水位变化小,流速缓慢,水量、水质较稳定,浑浊度较低,易繁殖藻类;水库水水位一般较高,变化较大,浑浊度较低,也易繁殖藻类;溪沟水水体一般受季节性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染比较严重,有的还受企业废水的污染,所以水质相对较差;坑塘水水量一般较少,有机污染严重,一般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水质易受地表或地下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部分地区的铁、锰、氟或砷含量较高或超过卫生标淮。承压水指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下的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有自流(压力水头高出地表)和非自流两种。

2 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和水质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农村群众长期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污染水等,同时因设备简陋、干旱引起的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2.1用水保证率问题。引起饮用水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

2.2饮用水水质超标。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受到了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的污染,水源水质越来越差,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质性缺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水中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2.3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3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全国大多数城市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了划分,建立了一大批水源保护区,并积极开展了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制订了一系列饮用水源保护的法规和条例。虽有的地方在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中也涉及到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内容,但对因农村饮用水源变化引起保护区范围变化的科学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饮用水源如何保护缺少相应的规划和科学研究;对水源地源头周围污染源情况掌握和管理有滞后现象,缺少水源地日常动态管理系统、污染源动态档案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而言难以发挥其优势。其弊端主要表现在法律调控中的三个方面:

3.1立法现状。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历来突出于对城镇居民有关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村地区关注较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在法律规范中一笔带过,其保护管理的控制体系,手段和形式在法律文件不仅不突出。

3.2权力运行。我国对于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而言,存在政府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上的困境。农村水源主要为散置在村落或村落间的水体,而政府控制的组织依托在于行政机构,使得政府组织建构不符合农村饮用水源的自然属性,以至相关管理措施难以长期稳定的延伸到乡镇以下得农村地区,水源基层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3.3内容。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法律调控存在具体制度上的缺失。我国现行水源保护的三大主要制度为:水源保护区制度,水质标准制度和水质监测制度。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居民无法享受到管网供水,只能直接从江河等地表水源取水或者依靠收集的雨水,井水为生。

4 饮用水源地污染原因

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二是水土流失;三是农业耕作源料污染;四是工业污染;五是地下水开采过量

5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应对措施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安全的水,其根本措施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供水工程、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

5.1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在同等条件下,地下水源不易受污染,易于防护,卫生条件好,宜优先选择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

5.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

5.3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5.4强化水质监测。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等内容。

6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6.1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

应总结国内外的饮用水源地管理经验,抓紧编制出台《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例》,颁布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水源地监测信息管理和规定,分层次建立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的法制监管体系。

6.2制订科学合理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在制订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 6.3生物防控工程技术体系

建立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模拟分析系统,研究农村饮用水源生态防控机理,确定农村饮用水源地点源和面源污染的生物防控措施,设计农村水源地的生态屏障,同时进行生态防控措施的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建立农村水源地污染生物防控示范点。

6.4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

在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水源地战略储备体系和特枯或连续干旱年以及水质受到污染情况下的应急供水体系。规范和强化本地区应对农村应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和完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6.5构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

分类分级建立监测水源地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控系统和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包括常规监测、移动监测、动态预警监测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源地水量水质状况。

6.6制订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技术规程

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建立实用性强、经济、高效的水质监测技术规程,开发和筛选适用于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的技术与设备。

6.7建立科技进步创新体系

加强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有关的科学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加强劣质水、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安全高效消毒技术研究,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制订工作,加强制水工艺的改造和研究,加强流域水环境保护、纳污能力及污染总量分配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依靠科技手段防控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实现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6.8建立宣传教育体系,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宣传和引导,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运行,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充分反映农民意愿,建立农村水源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农民对加快水源地保护的认同程度。

参考文献

[1]林洪孝主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