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1篇

一、招生计划

1.招生省份:湖北、安徽、湖南、江苏

2.招生专业及计划:视觉传达设计四年制本科 63人

其中:湖北28人、安徽15人、湖南10人、江苏10人

二、报名要求

1.符合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份规定的2017年美术生报名条件,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者,文理兼招。

2.考生须参加所在省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并通过该省划定的合格线。

3.考生须按所在省级招办的要求,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考生按照所在省招办规定填报志愿。

三、录取规则

1.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低于生源省份同批次录取控制线,按生源省份投档规则投档后,学校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50%。

2.省招办认定的政策加分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后折算综合成绩。

3.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60分(含)以上(按单科满分150分计)。

四、有关说明

1.学校2017年美术专业不单独组织专业校考,专业成绩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2.美术类专业新生入校后不允许调换专业。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费标准为10350元/年。

4.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2017年有关艺术类招生规定有调整,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五、监督机制

1.华中农业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术类招生录取工作,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美术类招生录取过程,监督电话:027-87282056。

2.新生报到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不符合条件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对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联系方式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网网址:zs.hzau.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 华中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电话:027-87280707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2篇

昨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访问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在该校举行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

鼓励不同领域专家交流

在华中农大图书馆圆形会议室,艾伯茨与该校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座谈。艾伯茨说,要多给年轻科学家机会,为他们提供资源。他非常愿意促进中美年轻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

应该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擦出火花,做植物研究的可以去听一下动物研究的,这样碰撞灵感火花,获得新观点。一个研究生要进3个教授实验室,实验室要相互开放,一名专家在本领域要能让别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论文要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华中农大不少中青年教师关心如何向《科学》投稿。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艾伯茨说,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相关报道见十二版)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高校旅游;旅游资源

收稿日期:2011-06-30

作者简介:周 盼(1989―),女,湖北孝感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

通讯作者:刘倩如(1978―),女,湖北人,讲师,乌克兰基辅国立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231-04

1 引言

随着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科技更加重视,兼具都市旅游和风景旅游特点的“高校旅游”成为近年旅游的一大热点。我国的高校旅游由清华、北大此类名牌高校兴起带动,逐渐稳固成一特定旅游产品,在高校运作中可期夯实为附属支柱产业。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呈现发展不平稳的总体特点,一类名牌高校旅游开发较早,市场效应较好,且近年来旅游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完善;大部分大学由于专业限制或名气稍逊、校园用地狭小等原因较少进入旅游者视线[1]。部分高校旅游旺季游客盈门的同时滋生负面影响,导致对高校旅游褒贬不一,校方和社会舆论支持与反对并存。高校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受学术性质限制程度不一,开发利用的差异度较大。

“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已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旅游规划主要任务明确提出须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市场等需求。高校旅游理应正视国计民生的要求,重视旅游市场日益扩大,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优化经营管理思想,将“高校旅游”诠释为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中一员。

2 目前高校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高校具有城市建筑、科研机构、体育设施、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古迹等,并具有自己独特的高校品牌、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这些都是高校旅游的宝贵资源[2]。在目前的高校旅游活动中,多数宝贵资源沉默于校园,仅少数部分作为旅游资源供人游赏,导致高校旅游资源的低度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各类高校千城一面不能突出特色,无法确立各自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和旅游优势。

2.2 旅游项目内容、形式单一化

高校旅游内容分为观光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和事件旅游7大类[3]。针对社会大众的旅游类型仅局限于观光游一类,其他内容偶见于特定人群(如科技旅游用于高校学术交流或高校外事展示)。游客在高校游览观光过程中仅能走马观花的观赏,而未能通过互动行为和体验活动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活、高校文化和科技研发知识等,低端的内容和形式局限了公众吸引力。

2.3 旅游系统缺失

名牌高校的“高校游”热暴露出高校旅游系统不完善。高校旅游缺失支撑保障系统,无管理组织;旅游产品缺乏规划设计,景点和项目相对散乱,在旅游功能规划、游线设计等方面不完善;旅游市场无科学预测,游客的组成、数量及游览内容存在不可控制性,旅游活动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对设施和场地的使用造成压力,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2.4 专于教研的观念束缚高校旅游发展

高校管理层对于高校旅游持保守态度,一方面受固有观念影响,保持校园教学、科研的安全和专属性;另一方面担忧高校旅游带来诸如嘈杂、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等增加校园管理负担。高校中如图书馆、展览馆等谢绝对游客参观,有潜在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未积极开发利用,致使高校旅游发展受限,不能充分展示其特色。

2.5 旅游形象不突出

高校旅游主题形象模糊,鲜有具独特吸引力的意象。高校旅游形象作为表象层,依托于高校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支撑,根植于高科技旅游产品和丰富旅游项目基础[5]。在高校旅游中,支撑层和基础层未有充分利用,导致各高校旅游形象模糊单薄,无法突出自身特色。

3 华中农业大学旅游规划分析

3.1 探寻潜在可利用资源,明确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本文尝试做有针对性系统规划,重在利用高校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突出旅游特色上以华中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华农)为例,尝试利用规划手段,合理分配和利用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框架体系,着重对景观、游线、基础设施等的规划,以期建立华中农业大学高校旅游系统,突显旅游特色。

3.1.1 自然旅游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处武汉市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比邻珞狮南路和狮子山大道,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北枕狮子山麓,南瞰田园阡陌,兼收南湖之滟、野芷湖之幽,以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园林式景观称道。华农校园内绿树成荫,绿化率达到了98.88%,被誉为湖北省园林式学校[6]。

3.1.2 人文旅游资源

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农学氛围营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学农爱农的朴素校园文化。狮山广场、南湖湖畔读书声不断,田园、实验基地劳作身影不息,这些都是华农独特的耕读文化魅力,更是校园淳朴学术氛围影响下鲜活生动的人文景观。学校有建于20世纪早年的苏式历史建筑,也有朴素无华的清水砖建筑群,它们与校园中高大虬劲的悬铃木相映成趣,与校史馆一起向人们展示着院校历史和文化底蕴。

3.1.3 科技旅游资源

在工业及信息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当代,公众同样好奇农业的发展。华农具有以农业高科技品牌,学术“六个一”科研硕果,“四个一”特色发展模式,更有“康思农蜂蜜”、“华农脐橙”、“华农茶”等一批附属产业,这些均是有潜在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学校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也具有较高的农业观光游价值和农业科普游价值,可作为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形成生态农业试验观光区、园艺观赏区和果树采摘区等,成为农林院校旅游的固定内容。华农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科技旅游资源,以良好区位条件,形成自然、人文和农业科技三类资源体系(图1)。

3.2 根据校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校园旅游形象

华农的科教特点、农业景观和耕读文化可以作为特色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以华农作旅游地,采取游客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其历史和现实形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技农业、农事景观和园林品质3大核心要素。通过对华农校园的本底形象及感知形象的分析和研究,综合优势及特色资源,最终将华农的高校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科技农业、耕读田园”。

3.3 合理整合校园旅游资源,根据学校现状用地进行规划

3.3.1 旅游资源整合

校园旅游资源选取基本避开教职工住宅区、行政办公及教学科研核心区和学生生活区,主要环绕分布于,避免学校正常教学与校园旅游的相互干扰和冲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3.2 旅游规划目标

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下,以“科技农业、农耕田园”为主题,充分发掘校园特色旅游资源,策划观光游和体验游活动相结合使游客体会“农校旅游”特色,提升华农的高校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时带动农业科研产品的推广。

3.3.3 功能分区与规划结构

规划中将旅游区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教职工住宿区划分开,主要集中于学校南部的科技园区、试验基地,北部狮子山,东部滨湖地带。整体规划为“一轴三带”结构,“一轴”为人文景观轴,“三带”即农业科普观光带、滨湖自然休闲带、山林景观体验带。旅游功能分区为:农业科普展示区、试验基地观光科普区、滨湖景观区、山林探险体验区和狮山人文休闲游览区5大景区(图2)。

根据资源分析结果,对综合评价较高的资源予以留用,适当地加以改进部分项目,并增加旅游服务设施(表1)。

表1 华中农业大学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3.4 旅游线路

规划设计农业科普观光游线和自然人文观光游线两条路线。农业科普观光游线以壕沟入口为起点,主要延香樟路、学府路、南荟路和沿湖东路,将宠物之家(原兽医院)、蜜蜂博物馆等农业科技景点串联起来。自然人文观光游线以新西大门为起点,主要依托于狮子山大道、学院路和南湖东路,并设计两条次级游线分别通过狮子山广场和狮子山,从而将校园自然人文景观联系起来。两条游线各有特色又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整体形成网状分布,避免了游线的重复单调。旅游交通便捷,游线起止于4个校门,尽量与学校的教学生活区避开,组织串联了集中性旅游服务设施,如国际交流中心、梧桐路商业街和农家乐(图3)。

3.3.5 景点设计

详细设计的双狮望月游园景点选址于校内绿化科庭园,基址位于学院路和狮子山大道之间,近邻西校门,紧挨国际交流中心。为了疏散校园出入口人流,为国际交流中心游客提供游憩场所,展示校园文化,选择在此设计游园。调查“校园八景”之“双狮望月”缺失实际内容,因此以“筛月”为主题,重塑双狮望月景点,以游园形式弥补其内容空缺(图4)。

3.4 策划独特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项目

现代旅游出现由单纯的观赏性游览向体验型游览转变[7]。华农旅游资源具备体验游开发价值。基于校园旅游主题形象和游线规划,将旅游产品分为3类10项进行策划。

3.4.1 农业科普观光体验游

科普观光体验游包括关爱宠物周;蜜蜂文化展;生态湿地观鸟活动;农事认知体验活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校园科技成果展。

3.4.2 自然人文观光休闲游

自然人文观光休闲游包括校园文化展;暑期校园开放日;野外拓展训练营;“花香校园”书画摄影;“幸福农家”体验活动。

3.4.3 科技产品成果推广游

华农科研成果丰厚,推出系列农业科技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旅游活动中增加相应产品的宣传,突出了华农的特色,提升了校园形象。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带动高校旅游的附属产业发展。各高校有其自身特色,须通过旅游规划突出其特色,保证旅游效益。

4 结语

综合评价高校旅游资源,明确特色资源及潜在资源。根据旅游特色资源,塑造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校园旅游形象,强化校园特色旅游的宣传和传播。系统规划校园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特色资源,确定校园旅游规划体系。根据校园特色资源和旅游规划体系,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校园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 伟,涂 菁.高校游发展初探[J].特区经济,2006(2):229~230.

[2] 吴雁华,傅 桦.高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22(2):86~92.

[3] 朱 f,田美蓉,欧阳颖.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2005(1):45~48.

[4] 吴修和.校园旅游开发浅析[J].山西科技,2005(3):52~53.

[5] 马 勇,李 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佚 名.华中农大通过湖北省园林式学校评审验收[EB/OL].[2004-11-10]./details/index.php/news/2004-11/20421/

[7] 郭 璇.山东省环城游憩旅游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Analysis of Highlighting Unique Features of College Tourism by Means of

Planning 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Planning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ou Pan,Wu Jiayu,Liu Qianru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实践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一、发生背景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是一所以美术类专业为特色的独立学院,美术类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一半。根据《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实践教学环节艺术实践课程至少安排8周的时间,其中包括第三学期的基础写生和第五学期的专业考察各4周。

艺术实践课程是独立艺术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每年有针对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随学生参加艺术实践课程,这既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以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还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般情况,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的基础艺术写生地点主要在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以及湖南凤凰等民居极具特色的地方;专业考察涉及的线路主要有云南、江苏、上海、重庆、北京和内蒙古等具有服饰文化、工业文化、视觉艺术等气息的城市。艺术实践周期长、路线远,再加上都是专业教师带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兼顾到,才能保证艺术实践课程圆满完成。

二、艺术实践课程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具有的普遍特性,我们必须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教师在做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需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统一要求,还要注重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与统一。

第一,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相对比较富裕,在生活上吃不得苦,学习上缺少自觉性;学生中多半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明显,团队精神不足。

第二,对艺术实践课程没有明晰的认识,把艺术实践当做旅游。学生离开学校,对于外面的世界总觉得很新奇,走出学校后,心思多数不放到学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

第三,对于生活方面的要求大于学习上的需求。艺术实践课程的学习需要克服住宿、吃饭、乘车等生活上的难题,有些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抱怨,对于专业的学习不尽心,由对环境的不满引发对学习的敷衍。

第四,缺少团队精神,不能相互帮助。艺术实践课程经常是上百人的大团队实践活动。

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如丢失财物、抢座位等小问题,使艺术实践期间学生的纪律松散,缺少凝聚力,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打架或中途返校的情况也有发生。

2.教师方面的

第一,带队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有些教师平时在校上课期间与学生接触不多,对学生状况不熟悉,当学生出现思想状况或其他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第二,专业教师本身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或学生事务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解决学生偶发事件或思想状况时不能对症下药。尤其是对于学生在校外期间既教书又育人的角色转换不能很快适应。

3.艺术实践基地方面的

第一,基本生活条件无法让学生满意。艺术实践基地多半生活条件比较简陋,这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现今的很多艺术生家庭条件较富裕,学生多数在吃、喝、住、行方面比较讲究,学生存在不满情绪,思想工作就不容易做通。

第二,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基地越来越商业化,有的吃、喝、玩一应俱全,使学生对于外界的刺激无法抵挡,觉得艺术实践就是玩的一部分,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收集素材绘画写生。

三、解决的办法

独立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具体实施上各有侧重,其育人的总体目标大致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艺术教育崭新的内涵,艺术专业教师作为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人,只有更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并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水准。具体来说:

第一,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这要主抓学生干部,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二,用心教学。高校艺术教师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成功保证,是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教育,还要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对艺术实践课程的浓厚兴趣,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十分强调教师的亲自指导作用,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他们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实践从而取得进步,学生和专业教师在一起的时间也要多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体察和了解将更为丰富和重要。因此,专业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注重优质资源建设,注重教育教学与平时工作相联系,注重自身影响力和外在的客观评价。

第三,教师在教学以外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这样将大大限制教学和管理的成效。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困惑于学生恶性事件的多发和学生思想的混乱。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将教学和管理紧密结合。从艺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来看,更要强调专业教师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要防止教学和管理的脱节。另一方面,艺术专业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在教育教学中明确表达出对丑陋、邪恶、低级庸俗倾向的批判,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追求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因此,艺术专业教师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不受复杂的外界环境影响,静心提高自己的修为,以个人内在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总之,独立院校艺术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体上仍不能达到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高等学校艺术教师师资仍然十分缺乏,还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艺术专业的学生采取特殊的,能使学生接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密切结合,把艺术教育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和不求回报的精神,才能更多地塑造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丰子恺.艺术与人生[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王文亮.解读“80后”大学生心理[D].中国教育报,2007―3―26(7).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29-04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向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增大教学设备投入和资金支持,教育技术现代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成果得到深入推广和应用。

当前,教育技术界对多媒体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多媒体教室建设和设备管理维护。中山大学[2]、东南大学[3]、重庆大学[4]等高校就如何在管理人员有限的条件下管好数量众多的多媒体教室,使其既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满足教学的需求,又能尽量保证设备的完好,降低维修率做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2.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福建师范大学[5]、内蒙古科技大学[6]、永州职业技术学院[7]、河南广播电视大学[8]、集美大学[9]、唐山师范学院[10]、南京邮电大学[1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2]、河南理工大学[13]、南京大学[14]、山东政法学院[15]、山西医科大学[16]等院校研究了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提出了一些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优化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并将其付诸实践。3.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华中科技大学[1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8]等理工类院校针对教学和管理需求开发了实用性强、技术先进且各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4.多媒体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重庆大学[19]、湖南工业大学[20]、三峡大学[21]等院校改革多媒体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业务重整,优化流程,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机制,从制度和管理层面对多媒体教学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总体的发展走势来看,高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在设备层面,从单纯的设备采购逐渐向系统集成推进;在应用层面,从单纯的技术保障向应用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发展;在管理层面,从简单的维护工作向支撑、应用、服务等更深层次的管理工作拓展。

二、华中农业大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现状

华中农业大学自1997年建成第一间多媒体教室,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粗具规模,形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覆盖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教学楼。满足了全校各种类型和层次课堂教学的需要。

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按照功能和业务可以划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多媒体教室子系统、教学网络子系统、全自动录播子系统、标准化考点子系统、教学信息子系统、校园卡认证子系统和语音广播子系统。这7个子系统在应用中密切配合,保障了全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多媒体教室子系统:华中农业大学共有多媒体教室279间,分布于6栋教学楼。其中普通多媒体教室233间,全自动录播教室5间,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29间,交互式液晶触控屏教室8间,报告厅4间。普通多媒体教室满足一般多媒体教学需要;全自动录播教室能够满足网络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慕课建设需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和交互式液晶触控屏教室能满足互动教学的需要;报告厅能够满足大型会议和各类学术报告的需要。全校多媒体教室类型多样,既有500座左右的大型报告厅,也有30座的讨论室;既有固定课桌椅的教室,也有活动课桌椅的研讨室。所有多媒体教室均为网络型,可以随时访问校园网和互联网,配备多媒体电脑、扩音系统、大屏幕显示设备和中央控制器,实现了多媒体设备操作的自动化。教师上课前,打开讲台,所有多媒体设备自动开启。授课结束,关闭讲台,所有多媒体设备自动关机。类型多样,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满足了各种类型和层次教学活动的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战场。

教学网络子系统:各栋教学楼之间通过光纤联结,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网络,通过统一出口接入校园网。整个教学网络共有信息点1900多个,接入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交换设备235台,教学电脑、中央控制器、数字摄像机、IP电话、IP广播、解码器、服务器等网络终端设备1030台。教学网络系统承载课程中心、多媒体教学、标准化考点、校园卡认证、IP电话和IP广播等六大业务。为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通畅、稳定、快捷的网络保障。相对独立的教学网络满足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远程管理的需要,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全自动录播子系统:录播教室采用先进的全自动网络录播设备,与课程中心软件平台密切结合,具有智能导播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网络导播,支持多通道画面预览功能,含教师画面、学生画面、VGA画面导播控制。具有手动、全自动、手动全自动一体化三种录制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性地采用单流单画面、多流多画面、单流多画面三种录制模式录制课件。录播系统具有网络直播、点播功能。录制过程中能够将现场画面进行网络直播,通过校园网直播到全校任意教室,也可通过互联网直播到学校以外的地方。录制结束后,能够自动保存录制课件,并自动上传至点播服务器,在网上,供师生点播观看。现在,录播系统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采集器,是开展各类精品课、视频公开课和慕课建设的重要场所。

标准化考点子系统: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行建设,实现校内考场实时网络远程监控、管理。学校定点考场电子监控系统,作为前端监控资源,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为上级考试中心提供服务,实现考场的实时网络监控和巡查,各级巡查指挥中心能够通过远程监控视频图像实现远程考试指挥、监控和管理[22]。

标准化考点子系统覆盖6个楼栋,建设标准化考点245个(其中普通考点243个,艺术设计类考点2个),试卷保密室2个,阅卷室5个(其中计算机阅卷室4个,普通阅卷室1个),指挥巡查中心2个。按照技术要求,每个考点前端1台广角定焦摄像机,后端1台广角变焦摄像机,做到整个考点全覆盖,无死角。

教学信息子系统:所有教学大楼一楼大厅均安装LED大屏,课表、教务通知等教学信息。LED大屏平时实时同步显示教务系统课程信息和教学通知,重大考试期间可以切换显示所有标准化考点监控画面和所有录播教室录播场景。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信息、校园文化宣传与展示的重要阵地。

校园卡认证子系统:全校所有的多媒体设备均已实现教师的校园卡认证使用,即只有经过身份确认和授权的教师校园卡,才能刷开多媒体设备。采用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一体化的认证设备,与学校一卡通对接,实现了教师校园卡信息的本地认证,校园卡认证数据自动实时更新,多媒体设备工作状态实时展示、查询和数据采集。保障了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语音广播子系统:多媒体教室内安装IP广播音箱,通过服务器的操作,进行点对点IP寻址广播管理和控制,能够实现实时或者定时定点的语音信息。

三、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设施和场所,基于十余年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华中农业大学提出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总体建设原则:保障教学,便于维护,扩展应用,构建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软硬件平台。今后几年,计划着重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打造稳固、统一的硬件教学平台。多年来的建设实践,特别是自2010年开始的第四教学楼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华中农业大学多媒体管理团队积累了大规模多媒体教学硬软件平台建设和管理经验。信息化的教学大楼内,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之科学的管理,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但是,由于各栋教学楼建成于不同的时期,基础设施、多媒体设备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教师上课的操作模式并不不一致,管理维护的通用性差,导致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有鉴于此,今后的建设改造工作应当着力向先进技术靠拢,将有利于教学和管理的建设成果,向其他先期建设的教学楼栋推广,统一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师的操作使用模式。多媒体教室的硬件教学平台统一之后,全校教室的工作模式将一致化,方便教师的教学,同时增强设备的通用性,为设备维护带来更多的便利。

构建个性化、适应教学需求的教学软件平台。教学是高等院校基本的工作任务,课堂教学在现阶段仍然是高等院校最为基本的工作单元。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深入,尤其在华中农业大学 的农学、生物学、工学、语言学等学科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学科教学的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操作系统和教学软件的个性化需求日渐增强。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网络的普及,开放教育资源思想日益为教育界所接受和推崇。网络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慕课等先进的教育方式也正在酝酿和试点之中。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课程中心等教学软件平台上完成。构建个性化、适应教学需求的教学软件平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四、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日渐广泛和深入。新技术的涌现,对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理念,甚至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教育技术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教师等使用人员信息素养欠缺,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之后,教师由于教学惯式的作用,不能、不会,甚至不敢将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再加之管理的缺失,培训的滞后,新的装备、新的技术不能充分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造成设备和建设资金无形的浪费和流失。

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偏低,知识储备不足。教育技术领域是传统电化教育行业的延续和发展,时至今日,华中农业大学和其他传统名校一样,面临人员老化的危机。华中农业大学多媒体管理现在只有1名正式职工负责专职管理,另外还有8名编制外用工人员。随着事业的发展,各类系统的应用维护工作量骤增,人员知识结构的欠缺,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方面知识的欠缺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障碍。

技术成熟度低,缺乏成功的应用经验。一直以来,IT界的新理念、新技术层处不穷,教育界、教育技术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力图运用各种新技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发展形势,真正能够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变革的技术并不多见。许多技术,比如说教育云、虚拟桌面等,厂商往往停留在“卖技术”阶段,只关心技术的优化创新[23],而不关心其教育教学应用和实际效应,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实际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国内并未见到大规模成功运用的案例。信息技术要真正做到在教育中的完美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教育专家与技术人员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实践。

建设经费巨大,工期要求严格,工程全面实施风险较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涉及全校所有的教学楼,所有的多媒体教室,点多面广,需要申报大量的建设项目,筹措大量的建设经费。随着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完成,建设工作重点应当转向系统性和集成度高的软硬件应用项目建设,工期长,延续性强,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项目建设可能因为经费原因,无法全面实施,甚至有可能出现建设到一半,后续经费无法落实,项目被腰斩的危险。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和施工还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一般只能集中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时间紧,任务重,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影响到新学期开学后的正常教学秩序。此外,建设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后期维修经费的大幅增长,也会带来沉重的经费负担。

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步实践和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新路子。

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华中农业大学遵循“规划―建设―改进―稳固―扩展”的思路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后续建设。在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安排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对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思路,持之以恒,确保建设成技术先进,契合自身教学管理,满足本校教学需求,富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项目建设之前,学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测算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规模,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分析研究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建设规模。全面考虑学校现有和规划发展中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专职教师人数,学科建设发展规模与多媒体教室数量、多媒体教室类型、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的最佳匹配,做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规划多媒体系统的布局和建设方式。项目覆盖哪些楼栋,有多少多媒体教室,是一次建成,还是分期分批建成,都有明确的计划。然后,明确界定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保证适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条件下,对技术选型进行规划和设计。摒弃独立购买和安装设备的观点和做法,站在系统化建设的角度,高起点,集成化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项目完成之后,经过实际的教学使用检验,及时改进不足之处,确认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之后,再将成熟的技术和建设经验进行推广。

培养与引进并重,提升人才素质。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和管理涉及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音视频处理等学科,随着富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业务工作已经成为包含软件和硬件,涵盖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引起学校各个层面的重视。只有注重内部培养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也是保证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澎湃发展,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总体建设和发展水平。加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全校教职工教育技术能力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形式活泼的教育技术培训。对于一线教师开展多媒体设备操作方法、基本教学软件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等逐级提升的系列培训。为从事多媒体维护与管理的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使之具备与其岗位职责相符的素质和能力。同时,积极邀请具有技术实力的相关公司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拓宽教职工的视野。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保障,需要长期的经费投入作为支撑。只有建立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工作的正常性和延续性。华中农业大学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长期以来每年投入大量的运行经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积极申报教育部组织的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沈文华,范双喜,吴晓玲.高等农林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

探索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

[2]麦礼彬,林小真.高校多媒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

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刘庆全,陈章其.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J].南京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

[4]陈金玉,垠,罗仕健等.高校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

备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5]曾庆福.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6]邓永春,王艺慈.高校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比较[J].中国

冶金教育,2014,(4).

[7]唐鹏程.对于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J].考试周刊,2014,(65).

[8]张颖.高校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高

教,2014,(8).

[9]杨神化,李丽娜,王俊玲.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研究[J].集

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10]李隆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J].河北工业科技,2007,(4).

[11]邵斌.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教

育信息化,2014,(14).

[12]洪胜宏.高校多媒体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2).

[13]祝杰,魏海霞.高校多媒体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

[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14]傅俭.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

教,2011,(1).

[15]贾静.改善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10,(21).

[16]周旭光,赵静萍,张雪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调研分析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1).

[17]张会铭,叶仁春,雷志华.多媒体教室设备故障及风险

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

[18]林超.手机二维码在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10).

[19]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20]江文化.创新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探讨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21]容善华.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2]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全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

设技术资料汇编[Z].2012.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三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50-03

自1956年东北农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1],到197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恢复或新建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有94所,分布在农林、理工、综合、财经以及师范院校,以农林和理工院校为主[3]。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类、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技术类等各具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农业大学强调土地利用与工程课程的开设,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强调土地经济与土地政策等课程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强调不动产资源学科类课程的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侧重开设地理课程,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强调土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图等课程的教学。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复杂、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特色专才。

1 专业发展历程

按照大学生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变化,可以把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成3个发展阶段。

1.1 农学专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1994-2000年)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设置的农学专科专业,当时的农学专业下分为六大人才培养方向,包括土地规划与管理、农学、农学师范、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和植物保护方向,此时习惯把农学专业称之为“大农学”。1997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与湛江水产学院合并为湛江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学专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土地规划与利用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农学概论、生态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监察、测量学、土地法规、环境土壤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学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从事各级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的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工作的人才。

1.2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2001-2006年) 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原“土地规划与利用”与“土地管理”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由于我校农学专科专业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尚不符合申报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申报条件,同时原农学专科专业下的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分别升格为本科专业,因此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划入到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升格为广东海洋大学,但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不变,依然维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设置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和管理的高级和实用型管理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基础、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各级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职业学校及土地管理与房地产部门从事生产组织、技术研究与推广、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农业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授予农学学士。

1.3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7年-至今) 经过13a的专业发展,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至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每年培养的本科生由原来1个班35人左右,发展到2个班70人左右;由原来授予农学学士,变更到授予管理学学士;人才培养计划也作了相应调整,与教育部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规划、土地资源信息、地籍管理及房地产估价、投资分析与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地质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测量学、遥感技术、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适合到国土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生产;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21-04

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鄂州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城郊型农业定位,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鄂州市畜牧业向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012年,鄂州市生猪出栏113.27万头,家禽出笼1 475.35万只,肉类总产11.02万t,禽蛋产量5.09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32.78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5.7%。经过几年的努力,鄂州市畜牧业实现了由传统副业向农业支柱产业的跨越,在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牧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产能耗高,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生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1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1 资源优势

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耕地面积达4.23万hm2、山林3.45万hm2、水面4.34万hm2,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800万t,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133.33 km2,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300万t,相当于解决600万~1 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10倍。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2 科技优势

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是国家一流的农业院校,该校动科动医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具有强大的技术服务实力,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可为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市拥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6人,可以承接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务。

1.3 区位优势

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可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特别是鄂州市被列于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武汉市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将源源不断地流入鄂州市,鄂州市的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武汉超市。各种力量的汇集与重组,可以从更广的层面、更大范围调动、激活鄂州市现有畜牧生产力资源,促进鄂州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壮大。

1.4 产业优势

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获得高端利润,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杨叶白沙、燕矶映山、葛店秋千等地推行“猪-沼-菜(果)”模式,面积达667 hm2,蒲团周、瓜圻、泽林建新等地的“鸭-渔”混养模式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势头很好。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2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充分利用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同武汉城市圈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上的融合与对接,大力推广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提升与改造,根据环保、生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水平,着力打造生猪、家禽、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推动鄂州市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形成良种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相配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鄂州市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 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推广“猪-沼-菜(果)”模式种植面积1万hm2,“猪-沼-渔”、“鸭-渔”模式配套水面面积1.33万hm2,“林-草-畜”种养面积0.53万hm2,建设沼气池20万m3,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及排污设施配套率达98%,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98%,资源化率达95%;推广高新技术30项,培植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户300个,培训专业农民3 000人,使养殖场(户)技术培训率达100%,畜牧板块内畜禽产品的无害化认证率达90%,畜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年节本增效2.0亿~2.5亿元;引进1个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完成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和市西山牛羊屠宰场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家禽3 000万只、牛羊6万头(只)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生猪出栏200万头,家禽出笼3 000万只,牛羊出栏6万头只,肉类产量达21万t、禽蛋产量5.8万t,畜牧业产值达44.6亿元,在全市农业中的比重达35.9%。

2.3 产业布局

全面实施“一主两辅”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生猪,加快发展水禽和牛羊养殖),根据“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超市)和“三个结合”(畜牧业发展同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加强“三沿”(沿边、沿湖、沿江)地区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100万头生猪、2 000万只家禽、6万头(只)牛羊三大生态畜牧养殖板块,辐射带动全市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生猪产业:建立以106国道和樊李路沿线的90个村为主的100万头优势三元猪生态养殖示范板块。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m3,改良菜地(果园)33.3 km2,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渔”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m3,套养水面0.33万hm2,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改造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家禽产业:依托梁子湖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建立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0.33万hm2,年出笼优质肉鸭2 000万只;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500万~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33.3 km2;在涂镇配套建设1家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引进3 000万只禽类屠宰加工厂1个,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3 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t,实现产值12.6亿元。

牛羊产业: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0.33 hm2, 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牛羊人工授精站一个,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3 建设生态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3.1 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协作。市委、市政府应当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成立专班,大造声势。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土地局、环保局、电力局、建设局、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管理和实施,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工程的宣传,大造声势,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鄂州市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三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草食畜牧业、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江新洲人工草场的建设与改造,强化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三是创新思路,广聚财力。进一步加大“跑步进京”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大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

3.2 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太和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5~2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 000万、鸡苗1 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40万头份、牛10万头份、羊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以“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仔猪,形成种猪生产、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3.3 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按照“建学习型机关、做专家型干部”的总要求,通过创建模范岗位、树业务标兵等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有技术、有思路、有作法、有胆识、有干劲的“五有”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积极培植业务带头人,逐步打造一支精干、务实、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二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5年的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三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2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3.4 狠抓加工增殖,培植精品名牌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通过项目开发,完成对武昌鱼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技术改造,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永惠、武汉精武等家禽加工企业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本市投资兴业,在梁子湖区建立一个年宰杀3 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县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本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华中农业大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白云边 酒业集群 服务平台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白酒生产企业。2009年,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成件酒年产能达到1500万箱。近几年来,白云边的销售收入、税金、利润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根据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集群总体发展规划,酒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十二五”末期产值将达到70个亿左右。为落实上述目标,保障和扶持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的研发、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支持性平台要对酒业集群发展起支撑性作用,以提高白云边酒业集群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地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一、白云边酒业集群支撑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在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以围绕酒产品制造商为核心的大功能群体。但是它不仅仅应该是生产与加工制造集群,更应该是完善的支撑性产业集群。在企业业务服务方面,由于白云边产业集群地处非省会城市,其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销售等辐射范围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白云边产品在技术、咨询、策划、培训、广告等业务方面往往难以得到高质量服务;在企业管理指导方面,往往造成对酒业发展趋势、行业法规制定等信息知晓滞后;在专业学术交流方面,往往难以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学术信息,从而造成产品研发的滞后;在酒文化交流上,由于资源有限,权威性不足等原因,难以形成高规格的交流,影响了白云边品牌的打造和知名度的提升。由此可见,要打造完整的白云边酒产业集群,关键在于加强对其产业集群的支撑性产业平台的打造。

二、白云边酒业集群支撑平台构建方案

支撑平台的发展应该坚持按照城乡统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合作工作思路,大力实施131战略,即打造一个白云边酒业集群信息交流中心、三个白云边酒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一个酒业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和支持白云边酒业提高规模水平、提升争创品牌意识,充分发挥“白云边”区域品牌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动白云边酒业更好更快发展。

1、打造白云边酒业集群信息交流中心

借鉴茅台、五粮液等国内白酒龙头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白云边酒业自身实际状况,通过“空间整合产业、规范行业、服务行业”构建白云边酒业信息交流中心。通过功能区域划分,对白云边酒制造集群的信息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生产制造集群的服务集群。在服务集群方面,信息交流中心整合了政府、行业、专业服务机构等资源,围绕着白云边酒企业形成横向的服务集群,为企业提供业务服务、行业管理指导、专业学术交流等各项服务。

根据信息交流中心分析,白云边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中心应该选择在集群中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入住厂商可以以此为桥头堡,辐射华中,覆盖全国,真正实现展示与销售、商务与交易、零售与批发兼容。

具体措施一是在信息交流中心留出黄金铺位,用于构建酒文化的宣传基地,可以用来展示集群内所有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特色的产品,特别是突出宣传白云边浓酱兼香产品的特色。该铺位既可以作为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窗口,也可以作为集群内的企业进行商务接洽的良好场所。二是根据白酒行业消费者行为理论,白酒的文化底蕴往往代表着白酒的品质和质量,它给予白酒产品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因此白酒的历史文化的宣传是白酒进入名酒行业的核心基础,它将长久主导白酒品牌的发展。白云边信息交流中心应采取多种推广与传播手段,包括采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立体宣传方式,构建“中国首创浓酱兼香——白云边”的品牌效应,为在此经营的厂商招引客流,提升销量。三是白云边信息交流中心内应全面宽带接入,电子商务与世界同步,并应争取到中国酒城网、中国名酒交易网、《酿酒科技》杂志等专业媒介的全面协助,为入住配套厂商提供连接世界、行销中国的信息平台。

2、打造白云边酒业产学研合作中心

技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核心动力,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创造者和使用者,它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产业未来技术的引领者。白云边酒业集群是一个以白酒制造为主业的、众多相关配套聚集在一起的联合经营模式。因此提高白云边酒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白云边酒业集群的市场知名度,需要集群内企业共同努力提高各自产品的科技含量。白云边产成品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弊端都会直接对白云边品牌产生冲击,最终都有可能危及到集群的生存与发展。但是,集群内企业独自开展科技攻关计划又会受到实验条件、资金、人才供给等方面的制约。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服务难题迎刃而解。产学研结合是集成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各自的优势,是当前加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且产学研结合必须以集群内企业为主导,以市场机制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发挥出产学研结合这一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

具体措施一是新建酿酒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根据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泸州老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有关经验,在白云边酒业集群中,建立以白酒科研为主要业务、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体的主建型产学研合作中心,主要内容包括在集群区域内新建白酒酿造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由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和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面向省内外开放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发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实验平台的通用设备面向行业开放,大型专用设备实行在专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放使用,在完成本实验室科学技术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前提下,面向省内外开放。实验室应立足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及配套工程设计、技术培训等。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为科技攻关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合作院校为科研项目提供科技攻关人才和设备支撑。二是成立白云边酒业集群科技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构成仍然坚持以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领导,集群内相关企业协助的运营模式,其主要功能是在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非主营业务方面,协调各个企业,开展以项目为支持,以“学研”方为主体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部分集群内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而无法独立开展科技研究的企业,办公室应对该类企业的科技需求加以引导,部分科技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对于集群内其他科技攻关项目,可以以办公室为代表,通过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的方式外包给专业研究机构或公司。三是设置白云边酒业集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白云边酒业集群发展可以由松滋市政府牵头,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协助的方式,建立白酒产业集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吸引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到白云边酒业集群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工作,为白云边酒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打造酒业人才培养中心

随着白云边酒业集群按年增长30%的速度跨越式发展,集群内对白酒相关产业的需求将在“十二五”中期出现爆炸式需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势必造成白酒方面的人才用人成本的水涨船高,由于白酒行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特别是如高级评酒师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专业的磨练。因此,集群内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被集群内有关企业相关部门重视。而根据白酒行业的用人规律,以贵州茅台酒产业集群为例,现在该集群主业人数为6000余人,茅台酒厂职工的人数,今后8年里,白云边酒业集群主业新增职工数将按照不低于30%的速度递增,将白酒行业配套行业与主业人数按照4.5:1的比例配比,整个白云边酒业集群将在今后8年里每年引进人才数将不低于1000人。

在人才供给方面,武汉每年可以提供与集群企业有关的机械、设计、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大概有3万余人左右,且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省啤酒职业技术学院等专门培养酿造、发酵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对于一些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由于地理位置和薪水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具体措施一是规划用地。联合武汉和荆州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如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等,建立酒业产业链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逐步建立包括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企业管理、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职业培训体系,引入国家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酒业相关产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和商务部的职业技能鉴定,积极争取建立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酒业技能服务中心,实现酒类专业人才培训标准化、规模化,造就大批酒类专业人才,打造酒类人才高地。二是集群相关企业可借鉴中百集团人才培养模式,与武汉工业学院、湖北省啤酒学校等相关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可共同商议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同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企业可派专门人员协助校方开展课程讲授工作,对签订合同的学生实行“2+1+1”培养模式,即两年基础课学习,一年专业课学习,一年到企业实习全新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有的放矢,来之即用。三是集群内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高校实习基地管理办公室,完善配套设施,包括住宿、岗位等,广泛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等高校进行学生实习基地的合作。企业应该重视与合作院校的学生实习工作,对来到集群基地内实习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包括住宿、就餐、岗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因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样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扇窗户。对于实习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合作院校可配合企业做好引荐工作。四是提供专门的经费聘请全国酒业方面的专家定期到集群内有关企业进行讲学,对在职员工进行工作后期教育,有利于从企业内部挖掘员工潜力,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

[1]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EB∕OL].http://hbby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