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好处

课外阅读的好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1篇

1、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人格;

2、课外阅读有助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4、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6、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摘抄;课外阅读;能力;实效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整体阅读

1.引言

阅读对于学习语言材料、增加课外知识、扩大词汇量等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不仅是认识、了解某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对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好处,还可以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相关国家的背景、文化底蕴等。因此,外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表达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阅读,从而提高个人能力。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初一时,就让学生意识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大部分时候还需要课外阅读,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到定期指导。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按时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例如利用每天睡觉前的半个小时阅读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的氛围。比如班级专门设置英语学习角,随时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等,看过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探讨阅读的收获,分享自己阅读的乐趣。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定期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都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成功带来的喜悦,以此引导学生增强阅读意识。

3.寻求适当的阅读材料对开展课外阅读至关重要

教师在指导同学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的时候,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即兴趣性、分层性和与话题相关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等。

3.1兴趣性的原则

教育学中有一个理论:“兴趣是一切知识获取的来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可以长期坚持,不会懈怠,最终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必须以感兴趣性为前提,这是习惯培养的最初级阶段。以笔者推荐选用的《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为例,投其所好地拓宽学生视野。指导学生适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资讯、娱乐。这样就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另外一种享受。

3.2分层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年级为依据,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阅读量,要求学生完成固定的阅读量,切忌随意增加阅读量,这样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如八年级侧重大量的表达实践和英语学习方式的形成,对词汇的运用较为重要。班级中学生外语水平还是有差异的,因此阅读要因人而异。其次,教师在阅读材料难度上进行相应选择。对于读不懂英文阅读材料的同学,应给予相应鼓励,循序渐进地给予帮助,教师应积极配合,不能置之不理。最后,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就会增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3话题相关性原则

话题相关的原则就是指老师有意识地根据课堂教学提供的阅读题材进行相关话题讨论,它可以为学生主动地选取相关的阅读材料做准备。教材中课文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话题中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分别发给学生,当做拓展阅读的材料,既可以巩固课上所学到的话题知识,又能增加课外阅读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增加词汇的积累。

3.4多样性原则

在指导学生选择资料或者教师提供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考虑其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知识的广泛性。所选的材料应是有一定量的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涵文章,体裁更要多样化。

4.掌握阅读策略,促进阅读能力

4.1在课外阅读中将精读与泛读结合

欣赏鉴析与专门训练结合在一起,课内外阅读的内容相结合。为保证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精读是关键。精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词汇的主要来源,也可为泛读做基础。精读课,教师主要对词、短语及语言现象进行重点、深入、分析性的讲解。在学生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运用的方法,提高对词汇的掌握能力。

4.2提倡用大声朗读的方式

对于精彩的文章,主张背诵,在具体训练中可以培养语感。增加朗读训练,感受外语学习的语言语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更是说明背诵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背诵中,学生对英语课文或者优美的语言进行反复的诵读,能通过死板的语言文字再现作品的完美艺术形象,更会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是使学生喜爱课外阅读、获得语言语感的具体途径。

4.3从“整体阅读”来入手

学生应集中地将注意力放在整个文章内容,而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词语。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不熟悉的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或者转折词语等关键词语进行主体猜测,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整体预测。整体把握之后,对各个单词进行各个击破,某个单词重复出现的过程,学生就记住了具体单词,增加了单词量。对整个文章进行总体升华,在情感上进行梳理,从而实现水平的提升。

5.结语

在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使用各种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获得一种享受,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宗强,张萌.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4).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每周用一节课时间指导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课上,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目、文章,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阅读训练。

首先,安排学生独立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优美文章,画出重点句子、优美词语等,必要时注上对文章或字句的理解。对低年级的学生,就介绍一些浅显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燕子来了》等,中外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亡羊补牢》等。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批边写(如,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语句等),课外要求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讲故事”比赛。

其次,指导学生评析读物。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评和讨论。这种活动往往在四五年级进行,经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评论;二是老师恰到好处地讲评,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肯定,或在评论的基础上深化。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思路

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广泛深入的阅读,没有深厚的阅读基本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阅读与作文的思路也不相同,阅读从语言形式入手理解内容,再从内容回到对形式的了解;作文则先要确定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再考虑文章的表达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典型的文章,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体入手出示问题,说说这篇文章写些什么内容,是论说、叙事,还是状物写景。通过阅读,学生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后,再与学生一起研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段落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遣词造句及其表现方式,初学写作的三四年级学生,可以照人家的方法仿写,然后在仿写的基础上创新写作。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对照课文学写,然后根据想象写《冬雪》《夏》,把阅读的知识迁移到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的四条对应规律

一是从审题上对应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命题形成大体有四种:以物命题,如,《落花生》;以事命题,如,《半夜鸡叫》;以地点命题,如,《在炮兵阵地上》;以意命题,如,《伟大的友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联系小学语文的四种常见题型(传统题、填充题、图像题、供料题)进行必要的剖析,使学生对照课外阅读的优秀篇目进行剖析,在写作中避免离题现象。

二是从选材上对应结合。“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就是材料,选材要回答的问题是“写什么”,在语言教材中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范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文选材不典型、不突出、不生动的毛病,和范文、例文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选材的要求和规律。

三是从立意上对应结合。立意就是文章如何确定中心思想,联系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多中心”和“无中心”毛病,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及优秀作品,作者是如何通过材料来表现中心的。如,课文《鸡毛信》,就是围绕儿童团员海娃送信报信,表现“爱国主义”这一精神的。

四是从谋篇布局上对应结合。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详写和略写、过渡和照应、写作顺序等。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联系学生作文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选准课内外反问的例子,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日积月累,自见功效。例如,《落花生》一文写了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因为“种花生”不是重点,因此文章只用了八个字概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而把“议花生”当作重点,写得比较详细,从而突出了“要做有用的人”这一中心。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我对四、五年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种课外书?”在5个备选答案中,90人中有32人选择故事书,占35.6%,而其他均不足25%。由此可见,故事书是学生对课外书的首选,所以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组织一次名为“故事会”的班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在“故事会”上带有表情、动作、声调地来讲故事,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王子与乞丐》的故事,讲到王子为了好玩,与小乞丐换了身份,在外面过着辛苦的流浪生活,受到其他人的欺负,而且经常受到小乞丐父亲的虐待,而小乞丐却在王宫里过着小王子的生活,受万人景仰,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出示《王子与乞丐》一书让学生课外阅读。

二、师生共读,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小学老师的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打造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良好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有的教师就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1.多读

读有三种方式,一是泛读。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或报纸,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还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知识点记下来。比如:指导阅读报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对价值不高的内容只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而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并简要地做些摘记。二是速读。我们看书只要看有价值的书,而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有很多,因此要快速查阅资料,必须“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节约时间。三是精读。对于名篇或者名著等阅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其构思,欣赏好句,体味其意境,使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

2.多思

读完书,我们对书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因此,我应采用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等形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使自己多思考,以便真正了解这本书。

3.多记

即多做读书笔记,笔记随时可记,好处很多,又可分为许多种,如:疑问笔记,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可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记下,以后再看这本书时体会就更深了;摘录笔记,可将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句整理成册,时常阅读,其好处不言而喻;创作笔记,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读书,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四、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1.读书笔记展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小学最为常用的是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要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获胜者和进步较大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把得奖的作品贴出来,在班级中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能够向获胜者看齐;还可评出最佳改写作品、最佳扩写作品、最佳读后感等单项奖,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继而不断提高读书兴趣。

2.开展游戏表演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1.增强与课文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进入教材的,但是,教材中的文章由于时间和排版的问题,文中的篇章并不是原著的全文或者是有一些变动,比如,删改了一些语句,或者是根据教育内容所改编,学生在课本上是不能够看到完整文章的。所以,课外阅读能够作为学生学好语文的辅助工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而且还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只是依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而阅读就是一个扩大小学生知识面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课外阅读不仅简单,并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阅读相关的资料。

3.提高识字量,打牢文学基础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给小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好处,首先,在阅读中遇见生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字典或者是询问父母解决,这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提高文学的造诣,加强自己的文学功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不同的课外书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课外书籍多种多样,例如,革命历史的课外书籍,阅读这些书籍中描写的英雄人物能够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能够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所感染,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与整合的策略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了解、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非常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故事为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但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所以,老师应该以故事诱导学生阅读。比如,在学《惊弓之鸟》这篇文章时,老师在课前应该先导入“猜成语”游戏,比如把禾苗拔高一截,帮助他们生长;羊死了再修羊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成语故事,课后应该提出掩耳盗铃、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补充他们的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2)巧借课文激趣

阅读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要促进课内文章顺利教学,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够扩大知识范围,对课文知识进行补充,还能够加强记忆。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文中只是对圆明园之前的景象和毁灭后的景象进行描述,没有对圆明园毁灭的具体原因和具体过程进行描写,所以,这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查找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和原因,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增加了对圆明园的进一步了解。

2.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读物

课外阅读书籍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所以,小学生要选对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选择阅读题材偏难,会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和阅读兴趣;如果选择的读物太简单,则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选择不慎,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读物,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推荐健康有益的阅读文章,老师在布置文章时不要统一定制文章,而是应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置办一个小的书架,书籍可以由学生自行捐助,或者由老师推荐购买,这样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书籍供学生去阅读,并且营造了阅读氛围,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一起去阅读,去交流;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去图书馆一起选择读物,或者和孩子一起阅读。

课内阅读主要是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储备知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课外阅读是需要学生靠自觉性和自主性,老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自主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适当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拥有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家庭校园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犹如:一株刚刚破土的幼苗,非常渴望吮吸知识一的甘露,以让自己能够茁壮成长。这就必须:要拓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邀游,快乐成长。作为在农村学校从教的一名教师。我就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抽丝剥茧――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只要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而农村学生由于以下原因导致阅读的兴趣不高。

1.年龄特点的制约。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

2.学生课业负担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为了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小学生们整天围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很少,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去阅读。根本不可能。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他们自己去领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本身就十分困难j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去阅读历史故事、革命故事。他们就会很吃力,越吃力,就会越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家庭是学生生长的摇篮。农村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受家庭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着种种不足。

1.家庭经济条件差。许多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持有阅读愿望的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因而就造成了他们的阅读量较少。

2.家长的意识落后,观念淡薄。农村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他们认为只要把老师教的书本学好就行了,读课外书简直是荒废学业,根本没有必要。

3.家长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力不从心。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更是无法指导。

三、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掌握科学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农村小学生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因而阅读的质量也不高。

1.在选择阅读书籍上十分盲目。课外书籍浩如烟海,鱼龙混杂,非每一本书都对小学生有价值,而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读书的效率也不高,容易吸收杂乱无章的东西。

2.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的记性好,但忘性更大,更应该做笔记。但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根本没有几人做笔记,他们都是随手拿来看了就丢了。读后问之内容,当时知晓,但过后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有些小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但是他们只是凭个人兴趣,想读时才去读,不想读时就随意丢在一边,没有制定读书计划,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就会是虎头蛇尾,阅读的成效也不佳。

对症下药――实施良好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现状,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学生享受自由愉快的阅读乐趣。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阅读的机会,从而增长知识。

1.启发学生阅读的萌芽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初,不要强求等生读什么书。当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后,他们就会很容易被书所吸引,产生读的愿望,而主动加入阅读的队伍中来,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设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许多学生对书本不感兴趣,就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抓住学生迫切想知晓答案的心理,趁热打铁,为学生推荐读物,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寻求答案了。

3.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与其在口头上大吹读书的好处,还不如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经典名著、好词佳句,随口道来,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由钦佩教师的博学多才而爱上老师。

(2)树立学生典范。随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坚持大量阅读,并且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同时还可以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自己的阅读体会,朗读美文,讲故事等,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个个都争当“小老师”。

二、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1.保证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保障。教师每天应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农村学生早晨到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会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校,这时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每天中午(农村学生大部分在校吃午饭)可以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这样相互竞读,借读,极易促进学生的阅读。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对学生全面开放,让学生把图书室、阅览室当成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组织与阅读有关的竞赛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不少好词佳句,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可以开展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大朗诵、演讲比赛等。当他们的阅读布线得到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阅读。

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因而,家庭的阅读环境。家庭的经济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

1.针对经济条件差的,鼓励学生借书看、换书看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低,农村学生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少之又少。面对着有强烈欲望却无书可读的学生,就仿佛看到了巧妇无米之炊的窘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向学校图书室或其他图书馆,向同学借书看。也可以在学生中建立“阅读伙伴”,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快捷地借阅对方的书籍,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读书交流。

2.开展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只有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强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活动,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转变家长服里只有分数的观念,转变家长眼里读书是老师教学生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益处。

3.开展家长培训班,教会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方法,与家长共同商讨,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书目,共同阅读,或者与孩子比赛读书等,让家长成为指导孩子的最好老师。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知识,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面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也不知什么书目适合自己,老师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书目。(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书目。低年级可以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等,中年级可以阅虞革命故事、儿童故事、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高年级可以选择历史故事、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读物。(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读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3)组织订阅少儿报刊,进行统一指导。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即逐字逐句地研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培养思维能力)、略读法(即翻看读物时大致看一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粗略地看一遍,力求快速地明确主要内容。)、批读法(即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体会,随读随写。)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