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汉城湖公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州景点较多,推荐如下:
1、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边缘,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交汇处,主要有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中国典当博物馆、江西会馆、山西会馆、苏镇扬会馆、天主教堂等10多个景点;
2、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是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遗址,该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有多达五千年的文化堆积,对研究史前聚落和黄淮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沛县汉城:位于沛城中心,占地66公顷,由汉城公园、汉街、汉高祖原
(来源:文章屋网 )
雅典奥运会(2004年)
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超过了80亿欧元,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支出最多的一届。由于相关建设工程不能按工期施工,后期为加快工程进度增加了额外支出,同时,安全保卫费用大幅增加。根据欧盟的统计,雅典奥运会的支出超出预算约18亿欧元,占希腊GDP的3.2%。巨额超支影响了希腊在奥运后经济的持续增长,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下降至了9年来的低点。希腊副财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
悉尼奥运会(2000年)
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 State)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获得了63亿美元的收益。赛前新南威尔士州GDP增长最快,奥运会当年并没有实现最高增长率,奥运后增长率出现了小幅下滑的趋势,到2003年时GDP的增速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起色。在筹备奥运的前四年投资出现了大幅增长,尽管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但增长的平均幅度大大高于1996年以前的水平。赛后投资不仅大幅下滑,而且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以后才逐渐恢复,2003年投资增长率回升到10%,恢复至了赛前的状况。
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举办地——美国佐治亚州(Georgia State)带来的总效益为51亿美元。奥运会前后佐治亚州GDP的增速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从经济结构内部来看,受奥运影响幅度较大的产业部门如酒店和交通业波动较大。酒店业、建筑业以及交通市政设施等部门赛前增速较快,并在奥运年实现了最高增长率,在奥运结束后的头一年增速放缓,尤其是酒店业在赛后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以后虽然开始恢复,但增长率明显低于赛前的水平。
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Catalonia)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巴塞罗那。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整个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下滑,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恢复,所以巴塞罗那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加泰罗尼亚州在奥运前的几年内经济增速每况愈下,所以虽然奥运后经济出现负增长,但不能完全归咎于“奥运低谷效应”。
从赛前来看,加泰罗尼亚州经济增速高于西班牙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奥运会延缓了加泰罗尼亚州经济的下滑。由于奥运会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为巴塞罗那市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从西班牙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看,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在奥运会前增速比较平稳,在奥运会前一年实现了最高增速,奥运年反而增幅减小,奥运会后逐渐恢复,但略低于赛前的增长水平。投资一直波动很大,总体上赛前的增长水平较高,从1991年开始投资出现负增长,奥运会后跌幅更大,1994年以后才逐渐恢复,但这种变化与整个欧洲经济不景气密切相关,不完全是由奥运因素造成的。汉城(首尔)奥运会(1988年)
汉城(首尔)在奥运前两年的时间里,其GDP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
汉城(首尔)奥运会的重要场馆和基础设施等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已基本完成,奥运会年经济增长速度稍有放缓,赛后的前两年未出现“奥运低谷效应”,经济增长略有提速,1991年后经济增长逐步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增速约在八个百分点左右。198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韩国利用汉城(首尔)奥运会成功提高了本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同时韩国的国际形象也由一个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开放的国家。汉城(首尔)奥运会不仅为韩国带来了3亿美元的盈利,而且也使韩国经济得以顺势快速发展。目前,韩国企业仍在继续利用奥运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如三星和现代。
总之,奥运低谷效应并不是定理,分析举办地奥运前后经济状况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经济变量和因素,不能只片面地看到奥运对主办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各主办城市变化的差异较大。但各主办城市窭后的投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和奥运前投资计划使得很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前高密度集中是分不开的。
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体育场馆及设施利用情况
奥运场馆及设施是奥运会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场馆建设虽然可以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但却极易在赛后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主办城市越多地利用现有的比赛设施,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雅典(2004年)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是由于赛前政府都将精力放在防范场馆工程的工期延误上,未能顾及赛后场馆详细利用计划的制定。赛后有关当局又在场馆及设施的所有权的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所以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
悉尼(2000年)
悉尼的场馆在2004年以前的利用状况并不理想。
澳大利亚体育馆(Stadium Australia):主体育场共有111000个坐位,赛后经过改造后和澳大利亚橄榄球联盟达成协议,在主体育场举办2005年以前所有澳大利亚的wallaby test matches和至少2004年以前所有橄榄球联盟的总决赛、国际比赛、洲际赛以及常规赛季的主要比赛。之前,在2002年只举办了8次比赛,2003年1至10月共举办了24场各类比赛,观众总数为869,000人。
网球中心(tennis center)和穹顶体育馆(SydneySuperdome)赛后为少之又少的活动公开竞争。网球中心除了每年一月份的Adidas国际锦标赛,很少有其它重要的网球比赛,2003年9月以后不得不开始举办舞会和音乐会,这对附近的穹顶体育馆直接构成威胁,后者已经和娱乐中心(entertainment center)展开了竞争。
穹顶体育馆举办了2001网球大师杯赛、2002 ARIAAward、2003滚石全球巡回演唱、悉尼婚礼展览(Sydney bridal expo)和Hillsong会议。
水上运动中心每年亏损300万澳元,主要是举办嘉年华和公司活动。
总的来看,奥林匹克公园的经营还存在困难,据统计2002年奥林匹克公园共举办了1750场活动,体育赛事只有8场。2003年举办了奥运后最大的活动世界杯橄榄球赛。从举办活动的种类来看。文化和商业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包括会议和展览等活动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补充体育赛事的经营收入。
2004年开始奥运匹克公园的经营有了起色,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2003年政府调整了原有的把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成体育产业发展区的规划,将其重新定位为“会展和娱乐中心”。并在2004年发起了新一轮的建设活动,其中包括投资470百万澳元的tower center。经营思路的转变,使场馆的利用和收益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体育场馆附近的旅馆出租率就可以看出,之前平均入住率是30%,而至2004年中旬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0%。2004年年底,奥运村的房子经过改造升级,出售率达到了70%左右。
从以上分析可知,悉尼奥运场馆赛后短期内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奥运后可供承接的各类活动和赛事的数量有限。从根本上说还是悉尼的人口较少,国内人口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不足,加上悉尼承办国际赛事的数量有限,所以很难把场馆充分地利用起来。另外个别场馆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主体育场和篮球比赛场地的附近都有类似功能的设施,这也加大了赛后经营的难度。而通过转变经营思路,将场馆的利用形式多元化,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将场馆聚集区的功能合理定位,大大提高了赛后体育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利用率。
亚特兰大(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商业化运作的特点比较突出,场馆建设在赛前就充分考虑到了赛后的利用,对于一些赛后没有人愿意承接的比赛场地,如自行车、射箭、划艇等项目的场地都采用了临时场地的形式。能找到赛后承接者的场馆设施。则按长期保留的品质来修建,而且其设计和建设问题会考虑承接者的意见。赛后重要场馆和奥运村的利用如下:
奥运会结束后,主会场移交给了私人团体,拆除了1/3的临时坐席,改造成了当地棒球队的主赛场,吸引了大量的主队支持者前来观看,发展了相关的体育产业。
1999年以后,网球场移交给私人团体负责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主要举办网球比赛,也举办音乐会、展览、毕业典礼、集会和婚礼等日常活动。
位于拉尼尔湖的皮划艇和赛船中心运营比较成功。1996年奥运开始的时候当地的居民喜欢上了这些运动,拉尼尔皮划艇和独木舟俱乐部在1999、2000、2002年赢得了“国家俱乐部”称号,成长为美国最大的俱乐部之一。2003年在该场馆内举办了皮划艇/独木舟世界锦标赛。
水上中心捐赠给了乔治亚理工科技大学(场馆所在地),服务于大学之间和当地居民的水上比赛和活动。
自行车比赛中心赛后设施被拆除,经过绿化后闲置。2002年由于排水和腐蚀等问题开始了新的整治工作,绿化后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奥运村后来成了乔治亚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
亚特兰大赛后场馆的利用十分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赛前就制定了赛后场馆的利用规划。另一方面,由于亚特兰大申办奥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自己发展成为全球的运动中心,赛后有关团体和机构在申办其它体育赛事方面十分积极,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保证了场馆能承接大量的赛事活动,如1998年NCAA男子首轮和第二轮比赛、2000年的Superbowl和篮球明星赛、2002年的NCAA男子四强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巴塞罗那(1992年)
出于在最大空间范围内传导奥运经济影响的考虑,巴塞罗那的场馆选址比较分散。共新建了15个体育场,翻新10个体育场来为奥运会服务,其中很多场馆是临时陛设施。赛后作为奥云遗产的场馆设施数量相对较少。由于在建设时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对场地的需求,赛后场馆利用的灵活性很强,利用率较高。
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市就开始筹建巴塞罗那珀摩西奥(Barcelona Promotio SA。)公司,该公司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预算管理,使得活动组织更加便捷。该公司管理所有的场馆设施和蒙图帝克公园,采取承租、限期买断使用、俱乐部会员制等多种灵活的形式经营。同时,可以将奥运投资最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收。
1989-2003年期间,巴塞罗那奥运场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靠自身经营获得,而不需要任何市政府的补贴。期间,这些场馆共举办了4,100余场活动,包括38%的赛事活动,如世界杯等,24%的音乐会,11%的家庭活动,其它类活动(如展销会、产品会、宗教活动、公司活动以及政治活动等)占27%。累计接待23,500,000以上的观众和16,300,000以上的游客。
巴塞罗那对原来作为工业仓库区的海滩沿岸进行整治开发,并在此建设了奥运村公寓,这些公寓绝大部分在奥运年之前已经卖给了公众。
汉城(首尔)(1988年)
由于汲取了以往主办城市的经验和教训,汉城(首尔)在制定奥运总体规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场馆等设施的赛后利用。共设置了场馆112个,其中包括72个训练场馆和34个竞技场馆。绝大部分训练场馆是将已有设施改造和翻新就直接服务于奥运,竞技场馆有13个是新建项目,主要集中于汉江以南的汉城(首尔)综合运动场和奥林匹克公园。
赛后政府非常关注场馆的利用问题,1990年2月,汉城(首尔)成立了专门管理各主要体育场馆的“汉城(首尔)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该机构负责对汉城(首尔)主要体育场馆的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有赛事的经营收入、参观旅游的门票收入、市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场地租用费用,此外管理办公室还在体育场馆内举办各类学习班作为副业。
奥林匹克公园每年要花800万美元来维修,现在它成为了运动和文化联合中心,也是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奥运村主要由私人部门投资,奥运结束后成为新的居住区,缓解了市民的住房问题。
通过综合对比各个主办城市奥运后场馆的利用情况,可以发现赛后场馆利用情况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场馆的投资主体:如果大量的场馆设施都由政府投资,虽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如果赛后利用情况不理想,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往往容易造成财政负担,雅典、悉尼、汉城(首尔)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体育场馆前期的建设规划是否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和赛事需求:场馆建设的数量、选址、场馆内部的设施规划和装备水平能否匹配赛后居民活动和赛事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场馆的利用状况。由于奥运场馆装备先进,维护费用高,如果赛后主要服务于居民需求,往往造成利用困难。
赛后的管理主体:汉城(首尔)和雅典都是政府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巴塞罗那是委托政府下属公司经营,后者的经营状况要好于前者。
赛后的经营内容:多元化的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场馆的利用水平,赛后绝大部分城市都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需求,承接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项活动。
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房地产业利用和发展情况
房地产市场的空置是造成“低谷效应”的另—个主要隐忧。近几届奥运主办城市给我们提供了他山之石。
悉尼(2000年)
悉尼奥运会后的两年内,地产发展不景气。澳大利亚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思路,随后奥运场馆利用率得以提高,奥运村地区的环保建设和悉尼奥运中心区住宅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居民入住,该小区已从数千人发展成为6万户居民的小城镇,是悉尼最适合居住的地区之一。
悉尼奥运公园的配套交通设施包括快速列车和渡船(通往市中心),拥有近3英里的海岸线。该城市公园占地935英亩,其中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长达22英里。根据政府规划,悉尼奥运场地向新型城市社区转变。之后,每周都吸引1000位移民在此安家落户。
得益于各种会议的召开,悉尼奥运公园内的两家诺富特酒店的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6%。2005年,其母公司雅高(世界最大的酒店旅游集团)在奥运公园建成了第三家酒店。2006年将再建第四家。2004年一年,诺富特接待的会议代表人数达到150万,是2001年的三倍。
酒店建设只是悉尼奥运公园近20年内50亿美元商业和居住建设中的第一步。2005年动工的3.4亿美元的建设项目中包括560套住房。按照规划,项目完成后奥运公园的建筑面积将增加1/20,每天可接待7万人次,其中包括2.7万位常住居民,1.7万个工人,9500名大学生,以及其他参观者。
奥运会举办时纽因顿接纳了1.7万名运动员,2006年开始进行房屋升级改造,近当年开发商就成功售出了2074套期房中的80%,纽因顿的成功证明了奥运公园这个新项目的可行性。
亚特兰大(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充分发展。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佩恩是亚特兰大房地产界最著名的律师之一,由于赞助和经费的关系以及佩恩与房地产界的联系很多,房地产行业在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中业因此受益颇多,包括交通整治等,都充分考虑了开发商的利益。
奥运会前后奥林匹克公园周边房地产升值普遍都超过30%,为举办奥运会,亚特兰大不得不对市中心的旧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大量旧的工业厂房搬到郊区或更远的地方,而中心区的写字楼和商业物业得到巨大发展。奥运会后达美航空、南方贝尔等世界级大公司和政府组织纷纷在亚特兰大设立机构,由于奥运会期间留下的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宾馆为召开会议提供了便利,亚特兰大目前已成为“会议之城”。同时,赛前政府还大力整治了市区和郊区的交通路线及设施,加上奥运会带来的后续效应。使得亚特兰大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巴塞罗那(1992年)
巴塞罗那宾馆的供给量在奥运当年并未达到峰值,但在奥运年宾馆的供给增速达到25.4%,1992年以后,宾馆的供给量保持平稳的增速,尤其是在1994年以后,宾馆供给总量的增速保持在1%-2%之间。四星级以上宾馆数量和三星级以下宾馆数量的增长步调一致,1990年四星级以上宾馆占宾馆总量的33%,1997年为34%,结构变化很小。1992年以后,房间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宾馆总量的增速逐步放缓。房间供给量赛前增长迅速,1990-1992年床位增加了35%。由于需求不能和供给保持同步增长,供给的迅猛增长导致了入住率的下降。后来由于供给增长十分缓慢,需求稳步增长,1998年入住率已经由1994年的54.6%上升到80%。过量的设施供给为宾馆经营者以及相关的商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revPAR(revenue peravailable room)在赛后的两年内下降了60%,直到需求的增长逐渐填补了筹办奥运带来的超额供给,收益才逐渐出现好转。
赛后在奥运村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房价在1986—1993年之间上涨了250%-300%,奥运被认为是主要的作用因素。巴塞罗那由于房地产的过度发展,奥运会后用了6年才扭转跌势。
由于市场的不成熟,赛前出现投资过热,商业房产面积大幅度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5%的现存的CBD面积(约850,000平方米)都是在1988-1993年间建成的。1992年时商业房产的空置率已经上升至10.4%,由于过量供给,商业房地产的租金价格从1991年之后开始大幅下降,减幅达50%,直到1994-1995年,该市场才实现了供需平衡。
汉城(首尔)(1988年)
汉城(首尔)的旧城区集中在汉江北岸,由于大量的奥运体育设施都在汉江南岸,奥运村、公寓和新闻中心的建设,使汉江南岸形成了新的发展中心,为该区域房地产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但是汉城(首尔)新区的开发热潮也造成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的火爆一直持续到1995年。韩国政府不得不从1990年开始实施房地产抑止政策,从1992年以后房地产价格开始逐步下降,1995年后,韩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许多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而被迫中断施工,或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委托给第三方处理。
奥运会前,韩国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在10%以上,随后逐年下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利润一度下降到了3%。
分析赛后房地产的发展不仅要看短期内供给、需求、价格、租金等指标的变化,还要看到由于奥运后城市形象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升级使主办城市吸引投资的能力可能高于奥运前的水平,进而为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另外,各个城市奥运后在场馆密集区和奥运村往往形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通常是会展和体育产业中心区或是居住小区,大量人流在这些区域聚集为商业房地产和住宅房地产,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总的来看,奥运前后价格、租金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当地房地产的成熟情况和发展周期。市场不成熟往往导致赛前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影响了赛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悉尼和巴塞罗那。但赛后房地产业总体的发展情况与城市的改造和新功能区建设更为相关,如悉尼和亚特兰大由于奥运区形成了新的住宅和商务中心,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
雅典(2004年)
旅游业是希腊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据希腊旅游管理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2004年来,前往该国观光的游客明显减少,而不是如预期的增加,个别地方的旅游人数下降超过了33%。而希腊酒店联盟的统计表明,2004年前4个月,希腊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和预订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0%至30%。
奥运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希腊相关部门未制定旅游营销计划,直接导致了雅典奥运会门票滞销。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澳大利亚做了大量的旅游推广工作,从而保证了门票的销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西班牙政府为推广旅游以保证门票销量,启动了一个促进旅游的计划,旅游人数也因此上升了150%。
事实上,对于像希腊这样人口较少的国家而言,需要大量世界各地的观众以保证门票收入,因此,举办国的奥组委和其旅游当局应紧密合作,为奥运旅游及赛事的观看及早筹划是非常必要的。
奥运会后,希腊当局把精力集中于继续繁荣旅游业和吸引私人投资,并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引进了新的金融辅助手段并简化了相应的手续。旅游部当局表示奥运后要调整旅游业的发展结构,一方面继续发展大众旅游,一方面大力推动面向高收入阶层的高端旅游服务。
另外,新的战略措施还要将希腊作为一个提供多样化旅游的全年旅游目的地来宣传和包装。政府将继续鼓励建设豪华的宾馆和度假场所,以及专业化设施和会议设施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悉尼(2000年)
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Australian Tourism Council)是负责奥运前和奥运年旅游促销活动的主要机构,赛后该机构为了使旅游业能长期持续发展制定了新的赛后发展战略。在奥运利好因素和政府措施的支持下,悉尼的旅游业在赛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会展和奖励旅游是旅游业中盈利状况最好的部门。
2004年上半年,来澳的国外游客数量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5%,达到240万人次。
会展业为新南威尔士州的旅游贡献了35%的收入。悉尼是该州会展业发展最快的城市,1999年有39个国际性会议在悉尼举办,数量突破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与会代表总人数达43000人,收入达1.8亿澳元。另外,各类专业会议的收入达7亿澳元。国际会议协会(ICCA)根据各城市承办2000年世界会议数量后的分析和估计,到2000年悉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会议城市。
据悉尼会议及访问者事务局资料显示,受益于奥运会城市形象,悉尼赢得了2004年至2012年45场国际会议举办权。
教育产业同样受益匪浅。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中有20%是海外留学生,每年交纳10亿美元的学费,还为整个国民经济创收40亿美元。2003年,在澳洲就读的外国学生共有136807名,是10年前的三倍还要多。
巴塞罗那(1992年)
奥运会对赛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短期刺激影响,1992年以后游客量大幅度上升,后三年平均每年20%的增长速度。
1996年以后游客量增长出现停滞,新增的游客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内市场,国内游客的比重由1990年的48.8%上升到1996年的63.1%,度假游、会议和商务旅游增长幅度也较大。这种变化和赛后巴塞罗那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关,它主要是通过提升的知名度和全新的城市景观来吸引国内市场和短距离的欧洲市场(由于整个欧洲的经济下滑,他们正在寻找昂贵的长途旅行的替代目的地)。另外,面貌一新的城市中心也为本来已经发展良好的商务和会议旅游市场提供新的优势,所以赛后的增长较快。
总的来看,巴塞罗那的主办方很好地发挥了奥运的杠杆作用,为其旅游业带来了丰厚收益。1992年巴塞罗纳在欧洲最受欢迎旅游地中排名16,而到1999年,它已上升到第3位。
赛后由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同时,奥运的成功举办向全球证明了其大型国际活动的优秀组织能力,加上基础设施的升级、会议场所和住宿设施的增加等,巴塞罗那成为欧洲最理想的会议城市之一。1997年,该城市举办了1000场国际会议,比1990年的373场增长了63%。1997年国际会议代表的人数比1992年增加了21%。
汉城(首尔)(1988年)
奥运成为汉城(首尔)旅游业的转折点,由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们改变了以往对汉城(首尔)的印象,汉城(首尔)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城市。赛后汉城(首尔)入境游客人数长期持续增长,1990年比1986增长了60%。另外奥运前建设的高档的宾馆设施和国际旅行社也使得汉城(首尔)的入境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满足了入境游客的需求。
汉城(首尔)在奥运前和奥运后一年时间内宾馆供给增长迅速,两年内增长了约40%,四星级以上的宾馆供给增长尤为迅速,占到全部房间数量的41.9%,奥运后两年供给增速逐渐放缓。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宾馆的入住率在奥运年反而出现低谷,赛后由于韩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数相比与奥运期间有增无减,入住率反而上升,并没有出现预先所担心的高闲置率。
从宾馆的盈利状况看,单位房间的收益在奥运年达到顶峰,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奥运年租金的大幅上涨冲抵了低入住率,使得奥运年旅游业房地产的收益最好,会后第一年收益较奥运年大幅下降,但第二年又出现了回升的趋势。
从长期来看,奥运会提升了主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加上丰富的奥运遗产,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从短期看,奥运会后的人境旅游一般会增加,但是也有很多特殊情况,如亚特兰大赛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非常平稳。影响短期入境旅游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办城市申办奥运会的目的、主办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主办地旅游业发展阶段、主办地利用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力度、主办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奥运会周期所处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大环境等等。因此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的情况差异比较大,或者出现回落,或者维持原来趋势。或者以更高的趋势增长。巴塞罗那和汉城(首尔)赛后人境旅游的发展最成功。保持了赛前的高增长趋势。避免奥运会后“低谷效应”措施。
一、锁定奥运会举办目的。主办城市申办奥运的目的不同,那么在筹办过程中调用的资源和制定的策略重点不同,各个产业所受的影响也就不同。因此确定目标市场和特定的产业部门有助于使如何发挥奥运的杠杆作用更加清晰化,全局策略只会稀释有限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悉尼将重点定位于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并在奥运会前后制定了战略规划,因此奥运会后悉尼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国际旅游的发展也十分喜人。
二、奥运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低谷效应越不明显。以亚特兰大为例,亚特兰大有关奥运会的直接投资全部由私人企业承担,企业会在赛前充分考虑回报问题,因此在奥运会永久性场馆的建设上,首先考虑场馆是否有需求和赛后如何利用,所以不存在赛后场馆闲置的问题,这些场馆很快就与城市融为一体。悉尼则致力于举办历史最好的奥运会,在体育组织的压力下修建了许多永久性奥运场馆,这些场馆仅仅是为了满足奥运会的需求。赛后,政府还要挖空心思把这些运动场所变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对周边社区有用的地区。
关键词:马王堆;保护;开发
Abstract:The exploiture of Mawangdui Chinese ecotypic Han dynasty City is a tentative plan that on the basis of full protecting of the ancient tomb.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detailed analysis on using field curr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ut detailed project design and cost estimate that plotting to plan a scheme. It provided the practical reliable basis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work out the relevance, the plan and follow-up exploitation.
Key words:Mawangdui;protect;exploi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6-0012-05
收稿日期:2007-03-12
作者简介:刘亚丹(1980-),男(汉族),湖南岳阳人,研究生;佘果辉,女,教授;郑伯红,男,教授、博士。
1引言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尤其以千年不腐的“辛追”遗体而震惊世界。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价值可说无法估量。对于马王堆汉墓的保护是整个马王堆规划的核心,而对于汉文化的传承、旅游价值挖掘,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是整个马王堆规划的外延。两者相辅相成,不但使千年古墓原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为在城市近郊调和保护古墓与发展当地经济两者之间的矛盾,做出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2规划的背景
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旅游经济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没有很好地进行开发,使长沙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旅游中转站。以马王堆为核心开发旅游线路,形成汉文化感受之旅,发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必将改变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使长沙成为一个旅游热点,由旅游中转站升级为旅游目的地城市。
3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周边用地现状
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发展区)位于马王堆汉墓遗址以北,东临万家丽路、南接展览馆路,西抵康乐路、北靠浏阳河,总用地面积38.34hm2(合575亩)。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将以马王堆汉墓博物馆为依托进行开发建设,规划拟突出西汉文化特色,荟萃考古发掘、遗址展示、文物遗存、学术研究,发展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群。
3.1用地条件
马王堆古汉城用地位于浏阳河畔,地势平坦,基地内部最高高程为33.8m,最低高程为30.3m,最大相对高差为3.5m。
古汉城内生态环境较差,建筑密集,新建的万家丽路两侧植被情况较好。
古汉城规划用地的南、北、东、西四面均为城市道路,分别为展览馆路(城市主干道)、长善路(城市次干道)、康乐路(城市次干道)、万家丽路(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46m、26m、26m、66m。
基地内部交通条件极差,仅一条东西向的火炬路(规划建设中,红线宽度26m),其余均为6~7m宽的小路,交通条件差。
3.2现状用地构成
发展区内,火炬路以北为火炬村用地,各种用地较为混乱,内部建筑密度高,建筑高度12~18m不等,环境差,火炬路南侧建筑质量较好,为办公区、宿舍以及居民安置用房。
规划区内涉及被征地单位19家,各类建筑729栋,建筑面积18.44万m2,预计拆迁经费6.22亿元。
3.3马王堆汉墓发展区用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地位于马王堆遗址北部,为更好地保护马王堆汉墓遗址,实现“物址合一”,充分突出西汉文化主题,要求扩大其保护范围,以提升马王堆的旅游价值,现有的旅游环境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基地位于市中心区周边,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基地的地价不断上升,现有的建设不能体现该地段的地价要求,从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节约使用土地的要求来看,必要进行开发建设。
从汉文化的保护展示来看,长沙的汉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可作为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一张重量级的旅游品牌,充分打造汉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需求日益强烈,现有的汉墓遗址与这种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长沙汉文化展示的瓶颈。
4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开发的意义
对汉墓的保护以及利用是规划的重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很好的利用是实现规划价值的体现。建设大汉文化博览基地――中华生态古汉城,首要的是突出其文化品位,同时也要注重相应商业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个载体,一件事情都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比如兵马俑带动了西安整个城市的发展,拉动了就业,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以马王堆汉墓为品牌的文化旅游项目是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就业效益的就业型经济,势必带动长沙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充分挖掘楚汉文化特色,发挥马王堆汉墓的国际品牌优势和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垄断优势,有效地保护和积极地利用文化遗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5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的功能定位
长沙是有名的楚汉历史文化名城,从楚汉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来看,以汉文化资源为主,有名的西汉王陵、马王堆汉墓、风棚岭汉墓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奠定了长沙汉文化的坚实基础,要打造长沙的汉文化品牌,加强汉文化的挖掘,就有必要充分展示汉文化,而马王堆正是汉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建设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成为汉文化的展示基地,使长沙的汉文化得到充分体现,真正让“楚汉名城”落到实处。
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能反映汉文化的地方不多,西汉时期都城长安,属于今西安,但西安有着更出众的秦文化,相比其秦文化而言,我国的汉文化有待挖掘,所以,从错位发展的观点来看,长沙正好可以充分挖掘汉文化的精髓,马王堆,从其文化地位和知名度来看,都是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又加上长沙地区有其他汉文化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后,规划拟打造天下第一古汉城――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突出汉文化特色,形成“秦文化看西安、明文化看南京、清文化看北京、汉文化看长沙”的格局。同时,为突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宜加强对长沙楚汉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展示和利用。
“马王堆”的发掘,曾在世界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以千年古尸为标志的马王堆成为一张世界品牌。“浏阳河”也在世界声名鹊起,从地理区位来看,马王堆位于浏阳河西岸,建设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如将二者紧密结合,必将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
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的定位为长沙楚汉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全国汉文化展示中心;以“马王堆”和“浏阳河”为品牌的世界级旅游景点。
6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功能分区
马王堆汉墓发展区(生态古汉城)用地按功能分三个功能区:商业文化区、候世家区、文化体验区(如图1)。规划采用双轴线的结构,一主一辅,以西侧正对马王堆堆体的轴线作为整个古汉城的主轴线,其上布置候世家区及文化体验区,重点安排了专题博物馆、候府、汉学讲堂、中药保健园、古汉养生园、汉邸阁以及汉乐府等。在东侧的辅轴线则采取自由布置的形式,以火炬路为分界线安排了两条南北向的步行街,一条以马王堆仿制文物的销售为主题,一条以餐饮及酒吧休闲为主题。而在场地北面靠近浏阳河的两条轴线之间则设计了马王堆演绎中心,在这里可以进行大型文艺表演,以体现马王堆古汉城的雄浑大气!整个古汉城是汉文化集中展示园,尽量展示汉代生活风情,反映西汉“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场面,构建西汉“清明上河图”,涉及西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7整体概念构思
7.1形象定位
“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以“古汉探幽”与“休闲娱乐”为两大特色显现古汉城的商业与人文历史特色的交融与契合。
7.2旅游定位
展示大汉文化,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内涵以及西汉长沙国的古代辉煌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游客“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享受自然、体验生活”,实现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消费、可体验,并可寻找中华民族精神之脉的旅游景点。
7.3景观设计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即在塑造古汉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沧桑感的同时,注重营造古汉城的旅游、商业氛围,为人们创造一个休闲、访古、娱乐及购物的空间,为长沙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7.4交通组织
规划将游览路线和服务路线分开设置,整个古汉城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中间以火炬路相隔,在火炬路下面设置地下通道。南面主要游线顺着由艺术长廊和文化市场构成的线性序列空间进行布置,开合有序的序列空间环绕两大主要的绿色开敞空间布置,强调游线的趣味性和通达性,在主要游线上形成有开有合的空间序列,中央绿化开敞区由园林小路联系各个主要功能区,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可随时进入绿色开敞空间休息;北面形成“中”字型游线,以汉水园、汉水观景台、汉水阁、草药园、汉音广场、演义中心形成的中轴线,东面由餐饮休闲街和酒吧休闲街形成两条平行的街区,西面形成串联的汉学讲堂、中药保健园、汉乐府等功能空间的游线。(图2)
8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项目策划
8.1专题博物馆
长沙王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展示西汉长沙王的出土文物和反映西汉长沙王相关的史料。
长沙国陈列馆:展示西汉长沙国的出土文物和反映西汉长沙国辉煌历史成就的相关史料。
汉重要文物博物馆:建设专题博物馆,展示整个汉代社会时期,长沙地区汉代相关的出土文物,可将文物分类展出等。展示反映汉代长沙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物、文字、图片等,供游人参观、学习。
8.2候府
按照古墓出土的文献资料,仿建部分候家居,展示西汉时期的整体建筑风格。并开发轺车游览,以车代步,别有情趣。其中又分成候官府生活区和候家居生活区。候官府生活区展示候家族的官府生活,让游人体验西汉时期的官府生活。而候家居生活区展示候以及辛追夫人的家居生活,让游人体验西汉时期的家居生活,可结合家居生活设置可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8.3马王堆仿制文物街
建设众多制作坊,包括纺织品作坊、瓷器作坊、木器作坊、乐器作坊,漆器作坊等,以制作出土文物仿制品为重点,游人可以参观古代用品、艺术品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也可以参与其中亲自制作。以前店后厂的形式将西汉商业、手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汉代商贾文化街,再现文景之治时期长沙国繁荣的社会经济面貌。
8.4文物市场
市场由各个比邻的店铺组成,摆设各式各样的古玩,瓷器、陶器、木器、玉器、书画、杂项、钱币、雕塑、古书等等,买主或看客可以在优雅的环境中细细把件或展开价格的谈判。
8.5汉文化长廊
用于参观、学习汉代文化;展示汉赋、题词、雕刻。让游人领略汉代三绝碑(赋、字、刻工)的风采,形成古汉城一靓丽风景线。
8.6大汉华夏园
景因水活,大汉华夏园的中心水景以汉代疆域版图为其形,进而取名为“汉水”。贾谊亭依水而建。以“汉文化”为中心立意。通过园林的手法,全面体现汉文化。驻立在观景台上可欣赏周围的无限美景。而其后的中草药园,种植着各种从汉代开始沿用而又具有可观性的中草药。汉音广场,矗立在广场上以汉代乐器――竽律为原形的雕塑,展示大汉文化,将辉煌的汉文化汇聚于此园,让游客“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园林”,通过大汉建筑与有汉代特色的园林景观交相辉映,营造出具有大汉精神文明的园林景观,让游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绿色文化平台之中。
8.7汉邸阁
休闲区:为满足游人多样化的需求,设置娱乐、茶室、商务等功能区。
住宿区:邸阁是汉代诸侯王或郡官在京城或交通要道上的行宫,也是接待贵宾的场所,它由院落、回廊、前堂后寝、亭台、楼阁、花园等组成,即庭院式建筑。其功能以西汉文化交流中心为主,兼休闲、养生,建筑形态及规格要体现王府的尊严。
8.8大汉演绎中心
为丰富古汉城娱乐活动,建立演绎中心剧场,特规划演绎剧目,定时进行汉代节目演艺,形成“汉城印象”效果。让游人体验汉代娱乐生活的丰富性。而其附属广场结合浏阳河风光带进行设计,形成一个自然过渡。
8.9汉乐府
乐府是汉代末管理民间俗乐俗舞的机构,乐府集中了各种民间艺人从事文化艺术创作与演出。
汉乐器乐谱展示区:汉代的主要乐器有编钟、瑟、琴、筑、笛等,该区域主要展示陈列汉代乐器以及乐谱,让游人参观汉代演出场面模型。
汉乐表演娱乐区:设置专门场地进行室内、外演出,演艺人身着汉服,演奏汉乐和表演舞蹈,同时也表演汉代的杂技、百戏演出,让游客了解并享受古代的文化活动。
8.10古汉养生园与中药保健园
分为汉养生文化展示区、古汉养生园、中药保健园、汉保健品销售区。分别展示汉养生保健书籍、记载等出土文物;设立汉代养生、保健休闲院,经营马王堆养生术;开设西汉药物足疗,药物浴和汉式推拿、按摩,供人修身养生;销售各种保健品,以满足游人的需要。
8.11餐饮休闲街、酒吧休闲街
都市休闲族的精神驿站,是体验时尚休闲的魅力街区。以古街巷建筑,穿插庭院式院落为特色,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在街区内有餐厅、茶坊、酒吧、旅游工艺品、湖湘特色产品等经营项目,各种特色小摊遍布街区。
8.12汉学讲坛
该区展示汉代名人的书籍、诗词歌赋等,营造文化氛围,同时做为讲坛,可邀请名人前来讲学,拓展学术道路,增进学术友情,开创文化教育的高尚典范,启迪莘莘学子们。
9建设建议
按统一形象、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采用股份制模式筹措资金和进行有效管理,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相结合,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对于有收益的项目采用商业化运做,政府干预的手段。借鉴美国迪斯尼乐园、意大利庞贝古城、日本明治村、韩国水源村等的成功经验来开发、经营管理长沙马王堆。
尽快实现“物址合一”,启动马王堆汉墓申报世界遗产的相关工作,研究马王堆申遗的可行性途径,通过申遗的手段来宣传马王堆的形象,扩大马王堆的影响力,推动整个项目的开发。同时要做好相关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论证建设马王堆古汉城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10成本估算
用地范围为北至浏阳河,东至万家丽路,南至展览馆路,西至康乐路。总用地38.33 hm2,合575亩。需要拆迁单位12家,拆迁建筑856栋,建筑面积共180928.66m2,拆迁成本62045.003万元。
建设成本包括土石方工程费用、绿化景观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用、道路、广场、停车场工程费用、驳岸工程费用、水电设施费用、规划设计费用、未预见费用等方面。总建设成本估算为85470万元;(估算详表见表1)
11总结
马王堆生态古汉城规划是属于整个马王堆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第二期工程,目的在于对马王堆周边地区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带动长沙的发展;建设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保护好千年古墓是整个规划的重中之重,保护好之后自然会给周边地区带来不菲的经济价值及良好的社会价值,其运作也将是社会性的,而不再是一个政府性的行为。但马王堆生态古汉城的概念规划却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为古墓周边地块大致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为政府部门将来对这一地块进行开发起到了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应该说生态古汉城的规划是具有相当前瞻性的,也是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的。
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的文物是古人为当今社会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更是古人传承给子孙后代的无尽深情。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也为更好的保护提供了条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相信马王堆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芙蓉区政府关于建设马王堆古汉城的构想.芙蓉区人民政府.2004年.
[2]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 长沙市远大路以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沙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
[4]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长沙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
[5]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调整.2004年9月.
[6]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2003年.
[7] 长沙市市区中小学建设用地规划(2001-2020).
[8]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10]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是城市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大禹治水发端,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来不缺少人水共生和人水抗争的历史。即使是现代化的都市,人与水的角力依然在进行。
2016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导致南方城市普遍出现严重内涝甚至全城瘫痪。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海绵城市试点,人称“百湖之市”的武汉,也成为此次抗洪中的焦点城市。
近些年,通过加大投入,铁腕治理,武汉在治水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的快速扩张,又引发了人与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
洪水“大考”之后,武汉也开始反思。随着其2030城市规划获批公布,一系列让地还湖、人水和谐的举措正在逐步施行。
水患
地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地,武汉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困。
站在大型居民区连片的南湖边,冬日暖阳下,湖光水影、微风习习。而数月之前,数十个小区一度成为一片。紧邻湖岸的南湖雅园小区,场面犹如灾难电影一般,浑浊的黄水夹杂着垃圾和树叶,积水最深处达1.8米。数十辆汽车浸泡在水中,居民进出只能乘坐橡皮艇。
2016年7月,受长江汛情影响,连续多日创纪录的强降雨后,江河湖库水位暴涨,武汉全城告急。据事后统计,仅南湖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的社区就多达24个,渍水时间长达20多天,受灾群众近2.5万人,转移安置1.8万人。
高峰时,武汉城区共有206处路段因渍水车辆无法通过,地下通道几成瀑布,56条公交线路停运,过江汽轮、汽渡全部停航、地铁部分线路关闭,全城交通瘫痪。部分居民小区被大水围困,停电停水。
按照应急预案,武汉市防汛指挥部连夜启动城市排渍Ⅱ级应急预警响应,紧急调度铲车、卡车、大巴车作摆渡工具。一些地方,皮划艇、挖藕服成了民众出行的标准配置。
持续降雨量大是这次内涝首当其冲的原因。武汉市气象局副局长唐仁茂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武汉暴雨频发。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0时,武汉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说,在经历了多轮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侵袭和浸泡后,湖泊和港渠保持在高水位。数据显示,自6月30日以来,长江汉口段水位连续上涨了3米以上,无法形成错峰调蓄。
“前三轮的降雨后,武汉的湖泊堰塘都饱和了,7月5日晚那场连绵一夜的暴雨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唐仁茂说。
“人水争地”
不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相关人士也在反思城市自身的问题。
湖泊是调节内涝的天然载体,“百湖之市”武汉发生如此严重内涝,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洪山区水务局排水科科长王晓静工作的洪山区,是过去二十年武汉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大大改变了洪山区本来的面貌。自1996年起,房地产发展迅速,紧张的用地局面下,当地不断填湖建房。资料显示,1996~2006年十年间,洪山区所辖的南湖水域面积共减少了35%。
“水认得他们自己的家。”在抱怨洪水带来灾害的同时,一些人也在反思。长期的围湖运动,湖泊萎缩、土地硬化致吸纳能力降低,被认为是此次城市水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水争地”并非洪山区一地的问题。
近些年,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GDP从2001年的134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000亿元,增长近10倍,正式成为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伴随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及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武汉市常住人口逐年攀升。1995年到201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数量从710万上升到1060.77万,增长近50%。与之相应的是,武汉城区面积由1982年的173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平方公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教授李长安说,历史上,武汉就是一块沼泽地,地势低,湖泊多。在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武汉市湖泊面积从1987年的370.97平方公里萎缩至2013年的264.73平方公里。
半个多世纪来,近90个湖泊因造田、建城而消失。之前能够对雨水径流起到调节作用的河湖、坑塘、湿地、沟渠、低洼地已经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过多的湖泊遭到填埋,导致了城市内涝灾害。
据武汉市水务局统计,2002年武汉市共有200多个湖泊,10年之后的今天,只剩下了166个。其中,消失最快的是中心城区,建国初的127个湖泊现在仅保留了38个,平均每3年消失4个湖。
沙湖,是武汉内环区域内最大的湖泊,不仅景色优美,且有蓄水功能,被称为“武汉市的肾脏”。近几年,伴随着武汉长江隧道和沙湖大桥的相继通车,便利的交通让沙湖成为众多房地产商眼中的“香饽饽”,沙湖周边的湖景房价格也是一路看涨。
巨大商业利益驱动下,开发商不断蚕食着湖泊岸线,水面也一点点缩小。目前,沙湖周围高楼林立,水域面积仅剩4000亩左右,较之前缩小近乎一半。
“补课”
事实上,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水争地”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武汉市早已采取措施,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行动首先从治湖开始。面对不断缩小的湖泊,武汉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早在2001年,武汉市即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将全市范围内的湖泊全部列入保护名录,严厉打击、遏制围湖建设、填湖开发等行为。
其次,在制定湖泊水域保护“蓝线”(水域控制线)的基础上,武汉市规定绿化范围的“绿线”(绿化控制线)和建设控制线的“灰线”(建筑控制线)和环湖道路,锁定湖泊岸线。
此外,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民间湖长和官方湖长结合的“湖长制”。其中,官方湖长直接由各区区长担任。以汉阳区墨水湖为例,最多时配备了5位“湖长”。
武汉市还将湖泊治理纳入治庸问责体系。水务局在中心城区40个湖泊蓝线设置界桩,公示分界指示牌,并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湖泊形态动态监控;加强湖泊巡查执法,确保违法填湖案查处率达到100%;每年“电视问政”上,武汉几乎都会有一些干部因治理湖泊不力被问责。
管廊沟渠是城市的“血管”,武汉在这个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王家墩商务区的管廊,是武汉首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地下管廊。这条长5.2公里、高2米多、总宽约4米的“里子工程”,布设的主要管线通过支线管道连接各个区域,承担周边约7平方公里的通信、供水、供电功能,不仅避免了城市建设过程中“拉链式”重复建设,还有效解决了区域的排水问题。
武汉还推进了城区水系的连通。目前已经完工的东沙连通工程,不仅能缓解城区的内涝情况,还有效地改善了水质。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江湖水系连通格局初步形成,四片生态水网的重点区域基本连通,届时全市将构建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此外,武汉也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在青山示范区和四新示范区38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武汉市已经建成了一系列示范工程。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海绵功能体,目前经过了数次降雨的考验。
业内人士估计,如果没有近些年的“补课”,此次前所未有的暴雨无疑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灾情。
为生态“让路”,给建设“留白”
不过,在严重内涝的事实面前,有舆论认为“补课”不足。
王晓静告诉本刊记者,湖泊萎缩是发生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满是心痛。很多项目虽然征求水务部门意见,但往往不起作用。
另外,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市政建设在预防内涝方面仍有不少“欠债”。
例如,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也是此次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从排水条件看,过去国家经济不发达,过多强调经济性,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渍水。
此外,2013年武汉市水务局出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提出,准备通过三年努力,投资130亿元,系统完善武汉的排水体系,整体提高排水能力。但是,由于部分骨干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拆迁缓慢等原因,目前仅投入其中一小部分。
这种情况下,2016年的洪水灾害,以严酷的现实给人们以警示。
对此,武汉市提出实施更加严格的湖泊保护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区,给生态“让路”,给城市建设“留白”。
2016年7月14日,在连续超保证水位7天后,湖北第二大湖梁子湖北部的牛山湖大堤被炸平,过去30多年一直是水产养殖基地的牛山湖重回自然状态。虽是应急之举,但湖北省和武汉市也从长计议,对牛山湖以及附近最高水位线22.5米以下的约20平方公里民垸实施永久退垸还湖,将居住在里面的1000余名群众永久性迁出安置。
在蔡甸区消泗乡,灾害过后,万亩油菜花海长势正旺。消泗乡党委书记周军民告诉本刊记者,在做好灾后重建的同时,消泗乡正在计划将辖区内寓居群众少、农田设施弱的民垸退还给湖泊湿地,利用油菜花观光业,探索一条分蓄洪区发展的新路径。
“破垸调蓄分洪,相当于让洪水回到了‘老家’,这是实施生态防洪的重要举措。”湖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副总工程师江焱生认为。
针对民房侵占连通渠或河道的现象,武汉市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对狭窄淤塞河段进行了扩建疏通。
同时,武汉市日前出台了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修复城市水生态,打造适度超前的市政设施规划建设体系,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系统综合性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打造郊野公园群是另一项重要举措。依托木兰山、梁子湖等山区、湖区特色,在南北两个方向重点打造数百平方公里的两大郊野公园群。在城市外环以内的近郊区建设“郊野公园+主题休闲游憩”,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生态功能区,防止城市建设区连绵成片,在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的同时构筑生态屏障。
在长达十三年的选址风波过后,2014年10月13日,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集团和北京首寰投资宣布,环球影城最终选择落户北京通州。环球主题公园是美国环球电影公司旃下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电视制片厂及以电影题材为主的主题公园,与环球嘉年华和迪斯尼主题乐园并称为世界三大娱乐主题乐园,游乐项目包括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变形金刚3D历险、神偷奶爸小黄人乐翻天等。
这次落户通州的北京环球影城是继美国好莱坞、奥兰多、佛罗里达、日本大阪、新加坡圣淘沙后,全球第六座、亚洲第三座环球影城。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处于台湖、张家湾、梨园三镇交会处,京哈高速和北京东六环路交会处西北角,规划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120公顷),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其面积是日本大阪项目的2倍,相当于6个圣淘沙项目的面积,将会成为亚洲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十三年的选址波折也让通州区当地居民对环球影城期待的心情由起伏逐渐归于平静。
虽然环球影城投资不菲,但此前万达投资的“青岛东方影都”更让人瞩目。2013年9月,万达集团正式启动“青岛东方影都”建设计划,并宣布每年将有30部左右的国外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制作。2014年10月,在青岛市政府与万达集团主办的“东方影都影视制作全球峰会”上,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公布了与政府政策配套的园区补贴措施,并成为国内首个园区投资管理单位对入园影视企业给予制作补贴的影视产业园。根据万达集团的规划,位于青岛市区西部的“青岛东方影都”,将会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涵盖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该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投资300亿元,房地产投资200亿元,堪称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
对影视产业的大手笔投资源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文化产业前景的看好。“青岛东方影都”的投资原因同样如此。
“未来几年我国电影产业将迎来大发展。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而未来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就在中国。”在“青岛东方影都”启动仪式上,王健林这样解释。
对外声称看好文化产业的绝不止万达集团一家,正在建设影视城项目的地方城市也不仅仅是青岛。事实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基于影视产业的造城热潮早已席卷全国。
在“青岛东方影都”启动之前,由中国金龙控股集团投资的天津东方环球影城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0亿元,将引进美国环球影城主题娱乐模式,打造第五代世界级主题公园。
2011年11月,浙江海宁市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携手打造“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计划投资逾10亿元,占地2000亩;2012年3月,湖北襄阳“唐城”、“汉城”影视基地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达到30亿元、22亿元。
影视地产的隐忧
影视地产作为新兴的文化地产模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事实上,除了周星驰和冯小刚的影视旅游地产项目,全国各地类似的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安徽宿州宣布将建总投资达70亿元的影视基地;香港卫视宣布将投资30亿元在巢湖边建影视城;长影集团也将在海南投资高达436亿元建世界级的“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等。
影视地产投资已成风,各种以影视文化产业项目为名义的地产开发层出不穷,虽然影视地产已渐成规模,但与数量急剧增长不成正比的是,跟风建设的大多数影视基地项目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营利模式。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成功的营利模式大多是开发与其配套的地产项目。主题公园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而投资商是以主题公园的名义来低价拿地,并以周边相关的住宅、商业地产作为其额外的补偿。
影视城行业的性质也是高投入、资金回收周期长,很多影视城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十多年都没有改造过,对剧组和游客都没有吸引力,最终陷入困境。以云南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为例,当年因为《天龙八部》在那里拍摄而成名,但电视剧播放完热度一过,便很难再借助影视剧的热度吸引游客,影视城就出现闲置。
国内最为知名的成功项目是横店影视城。横店模式也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为成功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据了解,浙江横店影视城初建时,其市场主要是影视拍摄剧组。旅游化之后,横店影视城的目标市场则逐渐转向了旅游者。
据统计,2011年到横店旅游的超过1200万人次,实现收入60亿元。2012年横店影视城接待的游客量达到1177万人次,接待剧组150个,累计接待剧组近1300个;2012年横店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同比增长12%。2013年“十一”期间,横店影视城门票收入为8025万元。
横店影视城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以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投资吸引剧组,并通过打造知名影视制作,吸引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演艺人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进而又带动了会展业、演艺培训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的营利模式。
这是横店影视城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却难以复制。
“谁都想成为另一个横店,但事实上只有一个横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这源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艺术性以及个性化。
横店影视城的成功路
中文名称:横店影视城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阳市
占地面积:45000亩
建立时间:1996年
所属企业:横店集团
影视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金枝欲孽》、《鹿鼎记》、《雍正王朝》、《宫锁心玉》、《甄执》、《潜伏》等。
1997年
横店集团自身快速融入房地产开发行业,于
1997年成立横店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身开发建设住宅项目。
2009年
2009年,横店影视城花费重金打造横店影视院线目前已投资建有长沙、南京、武汉等地多个高档影院并不断向全国扩张。横店数码影视城统一配置当今世界最为高档的视听设备,为观众带来高品质五星级电影城的至上享受。
2010年
2010年10月,横店数码影视城进驻广州南沙奥园海景城,横店影视城与南沙商业霸主奥园海景城共同掀起南沙财富风暴。地产巨头奥园集团打造的20万平方米大体量商业综合体,未来必定做旺做强,成就南沙商业核心。
2011年
2011年,横店影视集团与泰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此次签约对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泰和商业广场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2.48亿元。
2014年
2014年,安庆汇丰广场与横店影视城旗下横店电影院签约,影院内设有7个放映厅,总面积约3206平方米。此番强势入驻汇丰广场,为宜城人民尊享电影的视觉盛宴,打造一个全新的属于安庆人的“好莱坞”影院。
iloushi点评:
关键词 生态保护;城市结构;绿地系统;滨水空间;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1滨水空间概念、意义、类型
1.1概念
笼统的说,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1.2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75座大城市中,就有69个位于滨水地带;就中国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首府共34个城市统计,其中33个城市均位于上述各类滨水地理环境。可见滨水城市是非常普遍的。
笔者认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软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区域,是城市呼吸的“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中枢,其对于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重大,因此合理规划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1.3类型
城市滨水区按照水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滨河(江)区、滨湖区、和滨海区几种类型。
2.城市滨水空间建设优秀案例---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府南河生态活水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从府南河上抽取受到污染的河水,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里。
成都和世界许多城市一样, 是依靠水运从两河的水岸地区发展起来的。到了近代, 这个原来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变成了因水而困的城市。府南河工程通过治理水资源的污染, 运用绿化等各种手段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活水公园除了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在景观即文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开园以来,深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赞赏,也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认为是“世界造园艺术一个创举”, “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同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届国际水岸中心年会获得优秀水岸设计最高奖。
3.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特色
西安南望秦岭,北临渭水,周边还有河、灞河、泾河、沣河等河流,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从滨水空间类型上来看,西安属于滨河城市。主要河流渭河自古以来都是从西安以北穿过,因此西安算不上典型的滨河城市。而其余河流均为渭河支流,绕西安城汇入渭河。形成“枝状”流域系统结构。由于历史悠久,河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迁,但现在的流域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八水绕长安”格局。
城内原有的明城护城河格局犹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增加了如未央湖公园、南湖公园、大唐芙蓉园、园博园等大型游憩公园,内也增加了大面积水域,对于改善西安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作用。
整体来看,西安的水域以“点”和“线”为主,还没形成集中的面域滨水空间。由于以前西安城区规模较小,“八水”均绕城而过,加上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未能真正的将河流纳入到建设范围之内,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西安还未拥有真正的城中河。
历史考证秦有名句“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自古渭水是西咸都城的“城中河”。这位之后提出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确定的西咸新区就已跨越渭河而发展,这样渭河已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城中河”。
2011年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设计竞赛中,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中最终胜出,成为景观带未来建设的蓝图。项目提出了“渭河中央公园”的理念,无疑也佐证了渭河成为西安城中河的事实。
4.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总结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问题:
1水域面积不大,中心城区水环境较少,难以发挥实际的生态效应。
2滨水空间系统性不强。城市公园与滨水空间的联系不足。
3滨水界面设计不合理,采用完全石砌的硬质驳岸,加上两岸封堵的建筑及城市道路,阻碍了水空间对城市腹地的积极影响。
4滨水空间开发强度过高,绿化面积不足,滨水空间难以发挥良好的生态廊道效应。
5水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到河流里,已经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导致河水污浊,生态效应恶化。
5.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策略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几大现状问题,以及分析相关优秀案例,从保护生态环境层面出发,笔者提出几点可行性的规划策略。
5.1增加水域面积
针对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点”、“线”二元特征,借大秦岭自然和渭河自然生态区的影响,提出增加水域面积的策略。比如增加城市绿化空间,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营造水环境,使所有的“点”和“线”串联起来,最终辐射成网状的“面”空间。在城市拓展空间中,保护并适当拓展原有水环境。
在最新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在800多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范围内,实际城市建设用地仅有200多平方公里。那么也就有600平方公里左右的绿空间,结合周边河流拓展滨水空间,将会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及环境气候有很大的改善。
生态环境对城市气候改善的作用已经深入人心。西安市政府已经启动“八水润长安”的城市重点工程。“东有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湖,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
5.2 增强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及环境效应。现在城内很多滨水空间污染的本质就是因为水没有做活,系统性太差。
笔者建议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环城绿化带、二环三环绿化带及相应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上增加水空间,通过引水、造水、通水等措施进行实施,加强西安城市滨水空间的系统性。
5.3设计生态驳岸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承载着贮水调洪、净化空气、吸尘减噪、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因而滨水区建设开发不能实施过度的人工化操作,而必须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并且河流廊道绿地还应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他的城市绿地、水系、广场等联系起来,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而将滨水区上空形成的“水陆风”引入城市腹地是滨水区生态设计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5.3.1解决滨水区上空水陆风循环可采用的方式
1选择西安当地的水生植物。
2调整通往滨水区道路及视线通廊方向,形成与常年盛行风方向一致的风道。
3风道两侧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利于进一步增加风量。
4滨水建筑一二层架空处理。
5.3.2提倡应用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的特性在于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其除了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河岸与水体的水分交换与调节。
5.4合理确定滨水空间开发强度
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效应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过高,导致滨水空间绿化面积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生态效应。
笔者参加过西咸新区的一些规划项目,由于滨水空间的景观性较好,开发商普遍将滨水空间的开发强度提得过高,因此笔者感觉目前规划编制依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城市生态环境考虑得不足。
5.5加强滨水空间环境治理
由于目前西安市域的大部分河流分布于郊区,而郊区又是工业类用地的集中区域,导致滨水区水污染严重。例如东区纺织城就对河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城内少数水空间又遭到生活污水等的破坏。
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善西安滨水空间环境,就需要加大滨水空间环境整治力度。对于工业可以适当迁出或实行严格的排放制度。对于城区需要结合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加强生活污水排放的规范性。
6.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对于西安城市缺水以及气候变暖的现状,需要加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使滨水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理想空间编辑部.滨水区规划与工程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
[4]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2
【关键词】孝文化;文化产业;老龄产业;创意产业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大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出自孝感。孝感是中华孝文化中一块具有坐标性质的热土,孝感被国内外朋友誉为“中华孝都”。孝文化是中国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和出发点。[1]在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孝感注重中华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中华孝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了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中华孝文化产业,推进中华孝文化产业园转型升级,建设中华孝文化的新形态,推进中华孝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在全国打响中华孝文化的品牌,提升孝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一、观念先行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中华孝文化能有今天的态势,离不开孝感的贡献。要发挥研究成果作用,用孝文化的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有责任、有义务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中设计孝文化现代化的路径。[2]面对的全国各地弘扬孝文化百舸争流的局面,孝感必需解放思想,在发展孝文化产业的理念上实现六个转变。第一是由公众意愿到政府意志、资本意图、公众意愿、专家意见的深度融合的转变。孝感应从孝文化的研究阶段,向孝文化的产学研用转变,凝神聚力,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孝文化产业的合力。第二是由立足资源到创意引领的转变。整合孝文化资源,加大孝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以创意来引领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是由单一开发到构建孝文化产业链的转变。改变“淬片”化的产业项目发展现状,树立“长线”理念,系统设计,立体开发,形成孝文化产业链。第四是由说孝感到游孝感、养老在孝感、消费在孝感的转变。要研究、培育、开发孝文化的“吃”(养生)、“住”(养老)、“行”(健身)、“游”(感知)、“购”(市场)、“娱”(体验)六要素,打造孝文化产业的新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第五是“孝创互转”的理论突破。中华孝文化以及孝道教育,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文化的“母体”,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体,可以反哺中华孝文化以及中华孝文化实践,推进中华孝文化与时俱进,实现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第六是由被市民认可到经市场验定的转变。要从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注重考察孝文化发展的绩效纬度变化趋势,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建设孝文化的产业高地。
二、孝道胜景
一是依托三河连通建设孝道观光带。在槐荫公园二期、三期建设以及老缀痈脑熘校凸显孝文化元素;河的两岸适当地段,可展示孝文化浮雕。湖北省先后开展了“十大敬老好儿女”的评选、感动荆楚十大敬老楷模评选,孝感开展“十大孝子”、“十大敬老小天师”评选等,为孝老爱亲楷模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平台。[3]在槐荫公园,建设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塑像、中国当代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塑像;建设董永(纪念)馆;可尝试把孝文化与佛文化结合起来,在缀又畔树立董永雕像。建设孝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建设孝文化旅游圈。整合孝感地区旅游资源、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旅游圈。在云梦建设黄香纪念馆,创造条件争取把楚王城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建设黄香文化产业园。在孝昌建设孟宗纪念馆;在汉川建设善书博物馆。在应城汤池、天紫湖、双峰山等景区增建孝文化设施和景点,提升老龄服务功能。实现孝文化与旅游景点的融合,一线串珠,门票互通。三是重建文昌阁。做好文昌阁重建的论证和规划工作,启动文昌阁重建的相关准备工作,发挥民智,利用民力,建设好孝感的人文标志性工程。四是建设孝文化博物馆。建设孝文化(通史)博物馆;把文昌阁重建与孝文化博物馆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发挥综合效应。展示名人文化;深入发掘孝感籍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源;建立熊赐履研究所,筹建汤文选艺术馆。五是建设楚剧博物馆和楚剧院。
三、创意产业
一是以中华孝道创业园为重点提升中华孝文化产业园的品质。建设中国第一个孝文化产业园区――中华孝道创业园,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实现“孝创互转”;大力发展孝文化领域的动漫、影视、出版传媒、演艺、旅游等产业。二是建设中华孝文化学院。在孝感建设全国首家“中华孝文化学院”,加强孝文化研究,建设孝文化教学资源包,大力开展孝道教育,推进孝文化领域的产学研用。三是建设中华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在当今时代,孝文化是立德育人的重要资源,是生成公益创业文化的“土壤”和“母体”。要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进一步整合相关创业资源。[4]推进孝文化与慈善文化、公益文化、志愿服务文化的融合,以中华孝道创业园、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武汉城市圈创业学院为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中华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四是推进孝文化与媒体的融合。在媒体开办孝文化栏目,打造孝文化领域的电视节目、广播电台、网站、时尚期刊品牌。
四、养老产业
一是建设养老基地。建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天紫湖建设中华敬老园;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国际养老基地,把孝感建设成养老的乐园。二是发展老龄产业。举办全国老龄用品设计大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特别是老龄科技产业,培育老龄产业链。三是推进养生产业。开展老龄科学研究,培育养生项目,打造老龄养生产业链条。四是建立会展平台。建设孝文化的会展设施,培育孝文化产业市场。举办全国老龄用品博览会(交易会),争取孝感成为全国老龄用品博览会(交易会)的永久会址。
基于此,《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发出倡议: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建设文化强的家战略;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助力。这也是对“十一五”以来中大遗址保护实践的深度审视以及今后工作的期待。
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建设文化强的家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不动摇。 2008年《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形成了一个重要认识“大遗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表明大遗址保护具有公益性质,政府主导责无旁贷,这是中大遗址的“血统”:政府是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大遗址社会效益的责任主体;保护不仅是部门的行为,更应该是家行为;不仅是行业的行为,更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发挥中央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加强文物与发展改革、财政、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局和方向,在涉及大遗址保护的法制建设、人财物投入、政策扶持上予以重点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将大遗址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以及各级领导责任制,由此将大遗址保护提升为全民参与的重要行动。
在具体实践中,2011年湖北省人大通过的《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重点实施荆州片区家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列为重要内容,使推进大遗址保护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明确目标。高句丽、殷墟、元上都、大运河沿线、茶马古道沿线、丝绸之路沿线大遗址,依托申遗,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快速推进,并按世界遗产的水准对公众展示。2006年以来,中央和陕西各级政府在陕西省累计投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12亿元。而大遗址保护领域的新兵,湖南省每年推动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南京市制定了大遗址保护展示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山东省政府开始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还体现在:高峰论坛参会城市已经从西安的11个增加到荆州的40多个,地方主要党政领导坚持参会。家发改委、土资源部也派代表出席了荆州论坛。在这种轰轰烈烈的形势之下,更需牢记,150处核心大遗址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在鼓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同时,勿忘“保护是前提、利用是过程、管理是手段、传承是目的”,厘清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坚持大遗址管理机构的公益性原则。
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惠及民生不动摇。
惠及民生被视为检验大遗址保护工作是否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改善遗址所在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美化当地民众的生活空间;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是大遗址在惠及民生方面的贡献。西安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筹集资金,于2010年10月建成了大明官家考古遗址公园,取得了遗址环境和群众居住状态的双赢。开园后,遗址区三分之二区域免费对游客和市民开放,2010庆期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目前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正迅速显现。鸿山家考古遗址公园先后启动“万顷良田”建设项目、高科技农业研发项目,实现了向生态农业及湿地旅游的成功转型。陕西省在大遗址所在地共聘请了4300余名群众文物保护员,保护遗址安全并增加了就业机会;汉长安城遗址东南城墙的保护展示与防洪治污水利工程相结合,建成了1031亩的汉城湖园林景观开放。辽宁大石桥市在金牛山遗址所在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保护了山体。周口店遗址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猿人洞保护方案。汉阳陵东阙门考古发掘在社会招募志愿者参与,让社会了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桂林甑皮岩遗址策划“从娃娃抓起”,举办系列模拟考古科普活动,创新了考古遗址公园参与、互动、体验为特点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新模式。新疆在坎儿井保护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大遗址保护在维护民族团结及促进民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楚故都纪南城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仪式上,几千位周围群众自发来到现场,他们的围观既是对活动的好奇,更是对遗址和未来生活的关注。因此单霁翔局长一再说,要感谢遗产地人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理解和关注,惠及民生将是大遗址保护工作长期的任务。
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助力,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单霁翔局长指出,今后五年是大遗址保护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关系到大遗址保护事业的成败兴衰。无论是保护展示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手段的完善,还是发展利用的恰当把握,大遗址保护亟须再上新台阶。
2011年上半年,家文物局与有关部门一起集中调研了12家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从法律地位、土地政策、总体规划、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深刻剖析大遗址保护和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发现当前我大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规划和管理、资金投入、土地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研究深度不够、保护思路单一、展示手段单调,缺少有新意、有品位、能够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这些瓶颈问题使得大遗址保护仍任重而道远。
同时不能回避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用地指标稀缺;一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存在投资大、回报慢的特点。以良渚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据测算建成后年运行成本需数亿元,单靠自身的旅游经营收入维持运行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