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百家讲坛苏轼

百家讲坛苏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百家讲坛苏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1篇

“哑巴中文”的提出,不可不承认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我们从一岁便开始学说话,父母教,天天用,经历了近十年的语文教育之后,我们把一个个说话流畅、吐字清晰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个出口不成章、有理说不清的“中文哑巴”。

也许,我们过分在意于分数而忽略学生那越说越少的话;也许,我们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谨慎而不在意学生那越来越混乱的表达。在日积月累的埋头习题中,在反复强调的题海战术中,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嘴巴越闭越紧,他们的心理素质越躲越差。幸好,我们发现的还不算太晚,幸好,我们尚可以亡羊补牢。我们要把成为我们耻辱的“中文哑巴”变成一个个“能说会道”的“相声演员”!

之所以成了“中文哑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自知识积累的贫乏,这与读书少有很大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理,“读书破万卷”之后,才能“出口如有神”。腹中空空,没有内容,张口当然无话可说;相反,知识积累足够多、储备足够用,才能够侃侃而谈,讲出来的话才能有根有据、令人信服。学生读书多了,自然就需要交流沟通,自然就出现了急于表达自己观点以得到他人承认与赞同的欲求,那么不但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同时也使自己的交流更加有内涵了。正如“相声演员”之所以能被人们喜闻乐见,不仅仅由于他们的说话技巧,更重要的是相声的内容本身能够引人共鸣,使观众在开心一笑的同时,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如果,相声只是强调两人无聊的斗嘴、互相贬低,那么这也不能称为一出好相声,这两名相声演员也不能成为好的相声演员。

另外,光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现在很多学生在课下非常活泼,非常开朗,与同学和家长在一起没有丝毫的表达缺陷。问题就出现在课堂上,他们当众回答问题时,便紧张无措,思维混乱,出现口头表达障碍。这种口头表达障碍是出于心理紧张、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周围听众带来的压力,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状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学生的怯场、紧张,实际上是不自信的表现,他们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表达是否明确、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所以经常在课堂上会听到教师对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重复“请大点声,其他同学听不清”这样的话。“相声演员”面对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依然谈笑自如,这份心理素质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达到的。这需要他们对于自己讲的话烂熟于心,有表达的欲望,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表演要非常自信。同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学习过心理学,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赞美、鼓励、反复实践等等的一系列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例如,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鼓鼓掌,请他(她)的好朋友侧面安慰等,都可以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也许说到这里,有的教师会反驳我,你这都是纸上谈兵,“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用到了从“中文哑巴”到“相声演员”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了,那就是多练。心理障碍的克服实际上就是在“多读”和“多说”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第一点讲到的积累,也需要在“多说”的基础上反复运用,才能使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多多练习,多讲、多说、多读,才是从“中文哑巴”到“相声演员”转变中的重中之重。

演员行业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反复实践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得到充分的练习呢?除了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自主发言之外,可以结合课文的自身性质,多开展辩论、评价、改编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将课堂主动性还给学生。例如讲到一些人物比较问题,可以借机展开辩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树立起自信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条理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使学生由过去的“中文哑巴”转变为侃侃而谈的“相声演员”。

二、向白岩松学提问

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问答,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很多时候无法掌握问答的角度、问答的分寸和问答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在我个人身上就存在,有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对不对、是不是”之类,有时在公开课上会是为了问答而问答,有意设计某个简单题目,例如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等等,这样的问答实际上毫无意义,完全是自己亲手设计一个圈套让学生来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思考与总结,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基本明确了今后在问答方面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做一个像记者一样的提问者、倾听者。

为什么教师这一职业会与记者相联系呢?记者的职业特点是提出尖锐问题,聆听对方答案。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不同点就是,记者的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对方回答的正确性不是由记者来决定的,在面对受访者时记者做的更多的应该是用心交流、用心聆听。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则不然,在发出提问的同时,教师的心中已经生成了一个标准答案,引导的过程实际上类似于王二小把敌人带入埋伏圈的过程,等待着学生完整准确地答出自己心中的那句话。这样做,不仅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模式化的方块中,也会衍生一系列的弊端,导致学生的回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心自己的答案会带来批评或者驳斥,无法正常甚至超常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现在学生个性和心理的早熟,我们过去的那种希望全班同意一种观点、全班统一一个答案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要求了。其实答案不一定就是参考书上的几行字,观点不一定就是专家学者分析的才百分百正确,既然我们的教材只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的杠杆,那么学生加入自己的发挥也未尝不可,更何况有时学生的回答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收获甚至惊喜,所以,我个人理解,我们应该向记者们学习,我们应该向“白岩松”们学习。

白岩松的提问得体恰当、尖锐直接,说出了观众的心声,也不至于令答者无从作答,最为重要的是,他不会自己在心中事先设一个标准来衡量你的水平、评价你的不足。我们在课堂上大可放下手中的教参,放下心中早已生成的“标准答案”,放下“我教你学”的模式,从最基本的文本出发,从最原始的心态出发,找准问题的关键,抓住知识的要害,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抛出问题,找一个平等的角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不急于否定,不急于表态,不急于评论,像一个优秀的记者一样,学会尊重对方的思维、尝试理解对方的想法、认真聆听对方的见解,使受访者在放松的、平等的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以达到精神上、思维上的真正交流与融合。

像白岩松那样,提问严谨、思考缜密、尊重对方、平易近人;像白岩松那样,问者真诚、答者轻松、听者会心、思者赞叹。有时课堂不一定必须是“我对你错”,有时教师也可以过一把记者瘾。

三、高中教师的“百家讲坛

面对众多的必修选修教材,或许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们如鱼得水,可以借助课堂这一平台释放自己储备的很多知识,但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几年的青年教师,有时不得不承认,一旦备课不充分,就会在课堂上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毕竟自己的专长与积累有限,面对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语言文字,要做到面面俱到、样样精通,的确是一件难事,通过学习,我个人总结了一点适用于自己的方法,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试验一下。

我认为其实高中教师在教学生涯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没有必要逼迫自己成为一部百科全书。我们做教师的,本身就是做学问的人,大家都很了解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提升的过程,急于求成是绝对不可取的,临时抱佛脚和恶补出来的效果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知识框架,打乱了已有的教学思维。既然我们必须要经历在积累中的成长这一步,那么何不寻找到一个突破点,借鉴“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富”的原理,从自己的专长入手,同时积累其他方面的知识,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呢?

就像“百家讲坛”栏目中的讲师,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于丹、易中天、康震等等,他们便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例如康震,他是北师大的文学院副教授,他讲苏轼的时候讲得非常精彩,声情并茂,观点新奇。但是我们发现,康震在“百家讲坛”中并不是只讲苏轼,他还讲了李白,讲了杜甫,讲了李清照,在讲这些其他人物的时候,特别是李白,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对于李白大多停留在对历史材料的讲解上,自己的认知观点很少触及。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康震老师的钦佩和对他的学术研究的认可。从中,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师,实际上“百家讲坛”栏目有很多专题都是中学教师讲授的,观点和语言都是很不错的,可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同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逐步积累,这样一来,精彩之处有增无减,知识弱点逐步攻克,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教学水平与知识框架也是只有完善与提升,而无舍本逐末之忧。

其实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百家讲坛”,将自己的专长尽情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完整甚至完美地掌握这一环节的知识点,同时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不必畏惧,在课下不断积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一部分知识讲到、讲明,那么我们的努力也就会有成果的。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2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设适合学生阅读的情境,让学生仿读课文,初识文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的参与,主动地去学习。笔者认为这一理念也应当充分贯彻到语文文言文阅读课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第一步,设置图像:大江东去浪淘尽 (出现在电脑屏幕中,作为底图背景)。

第二步,播放声音: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观赏图像同时聆听悲壮苍健的音乐,感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的词风,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

第三步,展示图像:作者像。

第四步,出示文字:(由屏幕下方向上缓缓升起,具有电影、电视屏幕的效果。擦掉上一个画面内容后,才出现此项内容。下同。) [作者及作品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北宋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作者时年 47岁,面对雄伟的江山,缅怀历史英雄人物的业绩,慨叹自己的坎坷经历,于是写下这首气魄雄浑的“千古绝唱”。

第五步,屏幕展示文字,再辅以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第一集开篇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由屏幕下方向上缓缓升起。课题、作者及词作全文直行书写,显得古朴雅致;改变学生阅读思维习惯,激发兴趣 )。

如此设计既交代了词作作者及其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又出具了示范朗诵,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在范读中正字音,识句读,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

二、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解读文章,疏通文句

我们阅读文言文不仅要正确流畅的读下来,更要理解文句的意思,如何理解文句呢?在照本宣科进行“满堂灌”,肯定行不通,不仅时间也不允许,而且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环境下“345”课堂的要求,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基于学生合作探究时课堂分组,全班划分为ABCD四个小组,组内合作,组与组间竞争,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先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引进竞争机制,共分3步,第一步A组一同学读课文,让B一同学所读句子,第二步四个组分别齐读课文,第三轮解决文言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渔父》一文,教师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读文章,借助课下注释和《古汉语词典》,有的问题组内同学解决不了的就请老师解决,在合作探讨中,基本疏通理解了文意。

接着进行小组竞赛。

第一步:翻译课文

每组选取一名学生,首先AB组搭配,要求A组一名学生读一句课文,B组一同学口头翻译课文,然后CD组依次进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AB组进行时CD组打分、评价,基础分为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

第二步:诵读课文

将课文内容以多媒体课件(渔父.ppt)的形式展示出来,

基础分为100分,比赛方法同上,四个组各自认真读一遍,每错一处扣10分。

第三步:解决文言知识

PowerPoint展示:

(四个小题分别由四个小组完成)

(1)解释划线的词语(2)辨析古今异义(3)辨析一词多义(4)翻译下列句子

底分仍为100分,错一处扣10分。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3篇

第二个文化形态叫做印刷文化,或者叫做读写文化。这种文化,和口传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出现了印刷物,我们通过印刷的文字来进行交流。如果说口传文化是面对面的,我们叫做在场的交流,那么印刷文化它就是一个不在场的交流,比如说我可以看几百年前古人写的书,我可以看几千英里之外洋人写的书,就不是面对面的。那么第三个文化形态我们在文化学上经常把它叫做电子媒介的文化,也就是当代的文化,当代文化造就了两个很重要的现象。一个叫做远距传播,一个叫做互动传播。远距传播比如说电视台,电视、广播这些都属于远距传播。今天我们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甚至在北美都能收看到。互动式包括很多,比如说电视电话会议,甚至包括我们的电视讲座,如果是观众可以参与的话,也是一种互动。

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越来越趋向于图像的传送,或者说依赖于图像的传播,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实际上跟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媒介文化是关系非常密切的。那么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很多人都发现电视的传播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视觉文化这个概念就在学术界逐渐被传播开来,那么视觉文化到底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一下视觉文化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主因。

第一个方面,就是视觉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因为我们知道,人对世界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视觉,但是在语言传递的时代,视觉有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重要,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视觉性已经在我们文化的各个层面突显出来,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大到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的整个城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形象。比如说这是一幅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一个空中航拍的图,整个城市它实际上变成一个形象,都是经过人们精心策划和规划过的,不仅仅是城市,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我们现在到医院去看病,我们的家庭装修,都已经要图像化了。这是一个婴儿13周的时候,在母体中被拍摄下来的图像,我想在过去的时代我们是不可能看到婴儿在母体中如何发育成长的,但是在今天这个图像时代,我们可以把看不见的东西变得看得见。所以今天文化的法则我们可以看成是视觉图像支配的时代,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想视觉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文化主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叫做图像对文字的优势,读图时代这个概念本身就表明图已经是一个比文字更具有优势的一个媒体,或者一个媒介。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他把中国很多经典的文献用漫画的形式来加以表现,而这个画面上所讲的,是苏轼的著名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在这个画里边,他把苏轼的《水调歌头》,用文字转化为图像,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一种他对《水调歌头》的理解。那么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当前的文化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4篇

前10天,以休息和玩为主,和妈妈去旅游旅游,用眼睛和脚学习,寓教于乐,深度游玩。去远的地方旅游一趟,当然了,需要先阅读相关历史、文化等资讯,难得一去,尽可能有点深度。

妈妈为我找了几个同龄的朋友,做我的学伴兼玩伴,从7.5开始,我们跟着妈妈开始玩中学、学中玩多元素质教育了。

一天的安排8:30前:运动时间

趁着稍稍凉爽,抖抖空竹、打会羽毛球、爬树、爬杆、拉单杠、跑跑步、跳跳绳、跳跳高、跳皮筋等;

健身也多样。我有很多健身的东东,有空竹、可乐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只是平时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多玩。

动静结合,刚刚运动过,现在做做静心训练,训练有张有弛的能力。

经典诵读:《三字经》、《道德经》、《大学》、唐诗等。

妈妈还为我准备了很多经典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长恨歌》等,我有个同学已经会背诵很多这样的文章了,她的作文写得可好了。

通过经典诵读、深度剖析学习情商,提升人文素养、还学习作文之道。

我家有一套很好的作文书《作文,多大点事》,非常老师就是通过经典剖析,教作文写作之道的。

9:15-9:30:休息时间

休息、喝水、吃吃水果,做做游戏

游戏也疯狂。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有汉诺塔、九连环、孔明锁、雅典娜、魔方、大富翁等,在游戏中锻炼思维;

我还有一套很好的,在玩中提高情商、思维。

9:30-10:15:数学或科学、思维训练时间

做做数学作业,趣味数学游戏,数学,;

或做做、跟妈妈学习科学原理在玩中学习科学。我已经跟妈妈学习了很多科普知识,从地球系列、天文系列、物理系列、化学系列、生物系列、人体系列等。

妈妈深入浅出讲解的能力很强,她总是能将艰深的科学知识和原理以我这样1-3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理解。

这个暑假妈妈为我准备了很多非常好的科普视频,还将给我们玩呢。

妈妈理科出身,数学和科学,是妈妈最得心应手的。

10:15-10:35 休息放松时间

休息、喝水、吃吃水果,做做游戏

做做语文作业,画读后思维导图,深度分析,写读后感。

前两年,我看了很多童话,去年的暑假,我阅读了40本书,现在我更喜欢看名人传纪。这个学期,我已经看了名人传记20几本,有牛顿、爱迪生、华盛顿、达尔文、毕加索、达芬奇等,但是平时作业多,我也没有时间画思维导图、深度阅读。妈妈已经给我设计了名人传记深度分析框架,暑假可以在妈妈的引导下深度分析、阅读了。

妈妈已经准备了近百部,有《叫我第一名》、《风雨哈佛路》、《永不放弃》、《放牛班的春天》、《阿凡达》、《逆光飞翔》、《**总动员》系列、迪斯尼系列经典剧等,还有很多获奖

,这个暑假可以饱餐了!

,我已经知道很多人了,李清照、苏轼、王安石等,可是关于他们的故事我还知道得不多,妈妈为我准备了百家讲坛故事——唐宋家系列。亲近历史,亲近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历史名人。

伴着,或听着催眠,身心放松美美睡个好午觉。睡觉有助于长高,也是身体修复的时间。

妈妈已经为我准备了很多有声故事,《儿童百科故事》、《阿拉伯故事》、《经典童话》。

休息、喝水、吃吃水果,做做游戏

妈妈为我准备了很多故事、绘本视频、,妈妈带着我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英语。

或者,妈妈带我们做情商游戏,学习体会情绪、感悟沟通与合作;

或,欣赏大师名作听音乐、......

吃下午点心、休息、游戏、喝水

妈妈将带我做趣味手工,制作、用做串珠或首饰、做永不凋谢的、学习,、创意美工、折纸、剪纸等,我还要呢,妈妈以前学过服装设计,自己会打样、剪裁、缝纫,我家有拷边机、缝纫机。

丰富的手工,不仅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还能锻炼手的精细能力,进而锻炼大脑。

电脑是“玩具”?是“工具”? 恐怕很多孩子将电脑作为玩具在用。我已经会在电脑上下载东西、买东西了。妈妈给我们上课常常放精美、还有动感的ppt,我很好奇是怎么做成的,平时没有时间,妈妈答应我暑假教我自己定主题,自己找素材、自己还要当小老师,给大家上课呢。

我们的手工作品如果做得好,妈妈还会让我们自己。自己拍照、编辑图片和文字,自己上传到网店上。如果有生意,自己和买家沟通,自己填写快递单。因为是做生意,我们要做账,核算成本,计算收益。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锻炼赚钱能力和电脑综合应用能力。

游戏、阅读、运动,直到小伙伴们全部回家

去年,我已经自学会了游泳,而且可以在游泳池游个来回了,今年再接再厉

一天张弛有度,玩中学、学中玩,有趣又有意义。

周末,我要和爸爸一起玩玩。

暑假最后的几天,我要收拾书包,准备迎接新学期了!

这几天和孩子的一些同学的家长聊,我说:成也假期、败也假期。

尤其是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学校的课业压力。

暑假,孩子怎么过,就全看家长怎么带,怎么安排了!

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在暑假拉开了。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5篇

一、审题关――奇葩离不开根

高考话题作文通常会在话题前给出一定的提示语,但是依然还有考生会写出“出轨”的作文。例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话题是“忙”,有考生就将话题误解成了“帮忙”,结果得到了很低的等级分。由此可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话题以及明确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例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话题是“传递”,提示语中给考生提供了很多思考方向和角度,从而赋予了“传递”丰富多彩的含义。学生只要能把根植于“传递”这一内涵丰富的话题,就能让作文开出娇艳的花。

二、构思关――美文都精于构思

苏格拉底说:“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的真实性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统一。例如,苏轼《赤壁赋》中客和吹洞箫者的谈论,以及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和渔夫的对话等,都可以看做是作者为刻画人物而运用的精妙构思。再如,2007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我有一双翅膀》,开篇引用歌词作为题记,然后以时间顺序写了“我想飞”“我要飞”“我会飞”,整篇文章一目了然,开合自如,体现出了很强的结构美。

三、扣题关――瞄准话题中心不偏题

话题作文虽然比命题作文写起来自由,但不能脱离话题。常见的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活琐事入题法。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窗棂边的栀子花》,作者开篇即从生活中常见的窗棂边的栀子花切入话题,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一切道理都从生活中来的观点。

2.说文解字巧开篇。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美,距离的忧伤》,作者开篇便通过解析仓颉造字切入话题,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表明了距离的重要性。

3.变形阐释切入法。

所谓变形阐释切入,就是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进行巧妙变形――或将其压缩成一句精要的话,或将其扩展成一个事例,进而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遥望晶莹,近观纤瑕》的开头,作者就是将材料中雷抒雁的诗歌进行了变形阐释,以此切入话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类比构建暗切题。

所谓类比构建暗切题,是指在行文中活用材料和其他事例进行类比,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开篇即用三个整齐的句式类比构建,鲜明地指出了距离与完美的关系,结尾则通过再次点题深化了中心,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精巧。

5.鬼斧神工叙事中。

所谓鬼斧神工叙事中,是指写作时可以巧妙地把材料中的人、事、理演化为叙事的中心,以叙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回家》就通过编故事恰如其分地演绎并表达了人与家乡复杂而又莫名的关系,进而使文章表现出了含蓄深刻、意味深长的特点。

6.卒章显示话题法。

卒章显示话题法,是一种在文末彰显话题并亮出主旨的作文结构方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作者就恰到好处地将材料中的诗歌化为文章的内容,并在结尾照应了话题,读后叫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总之,学生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好材料,独到而新颖地切入话题,紧扣话题材料,瞄准话题中心,才能写出优秀的话题作文。

四、文体关――异彩纷呈贵在精

紧扣文体特征写特色作文是写好高考话题作文的又一关键。因此,写记叙文要注意细节描写与叙事的详略,以及事例的时代意义;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并选择丰富而恰切的论据。当然,考生还可以用访谈式、对话式、日记体、书信体、辩论会、新闻发言稿、剧本、就诊报告、处罚通知、广告文案等标新立异的形式写话题作文。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百家讲坛》与《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就分别运用谈论式和书信体,不仅降低了行文难度,还收到了结构美的效果。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 创新思维 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课的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就促使教师在大学语文教法上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

一.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在各学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授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张孝祥的《念奴娇(洞庭春草)》时,我指出:唐代诗人感叹人生短暂、遭遇坎坷时多半向隅而泣,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宋代诗人由于受佛老思想影响,感叹人生短暂、处于逆境时能表现得比较通透、豁达,但却是一种矛盾世界观的反映。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碰到挫折,不应采取消极的自暴自弃的态度,也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实现自身价值。

在教学中,既可以紧密联系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意识和人生观;同时教师也应该有一种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感。《学记》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精心备课、全身心投入的讲课吸引学生,把内心饱满的热情都贡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领悟语文是我们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①

二.古代的师道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今的教师应该课内课外联系实际教书育人

大学语文课堂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了觉得淡乎寡味。老师备课讲课自认为很卖力,但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中有的讲小话,有的玩手机,有的打瞌睡,有的干脆逃课。事实上教师应该反思,课文(尤其是古诗文)所述之事、所说之理、所抒之情,与学生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是否存在距离,如果讲授每篇课文都能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感同身受,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针对校园内恋爱风日炽,有的学生为爱而弃学,乃至个别学生为情而轻生,我在教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时,先在学生中做了较广泛的调查,为什么大学校园谈情说爱的风气甚嚣尘上?学生们坦陈原因:1.紧张的高中学习和高考,弄得心力交瘁,进入大学后,需要放飞心情,放飞心情最好的选择就是谈情说爱。2.进到大学后感到无所事事,找一个红颜知己出双入对光顾歌厅网吧是一种时尚。3.交异性朋友,作为刺激学习的动力。4.眼看同室的姐妹双休日、节假日有情人相邀相约,唯独自己形单影只,顾影自怜,也只得匆匆找一个异性朋友,以示自己不比人差,不至名花无主。5.自己家处穷乡僻壤,一无关系,二无资本,毕业后不可能在大中城市安身立命,不如趁在校时降格以求,找一个差强人意的终身伴侣,以绝孤身之患。6.也知在校的恋人,将来不一定终成眷属,姑且逢场作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上课时,我罗列了上述说法,同学们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堂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

教“大学语文”,切忌“满堂灌”,要用“启发式”,这是人们的共识。什么是“启发式”?不是说在讲课时问几个“是不是”、“对不对”,就叫“启发式”。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即便是课堂提问,也必须精心设置。围绕教材组织辩论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训练方式。针对教材的某一方面设计一个能形成争辩的话题,这个话题又包含两个对立的判断,正方、反方各据一个判断立论,整个辩论过程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思考的过程,使辩论具有思辨性。在辩论中,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必须拥有足够的论据,使辩论具有知识性。在辩论中,正反双方各抒己见,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又使辩论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同时也具有趣味性。辩论是语言是艺术,也是思维的艺术,辩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授《垓下之围》一文时,在讨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后,我设置了一个辩题:“如果项羽东渡乌江,能不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正方认为能,因为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蒲松龄有一副对联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卷土重来灭吴的。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缅怀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反方认为不能,因为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以力征经营天下”“而不自责”,更重要的是“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在双方各执一端,争执不下时,我参与讨论,谈个人看法。我认为项羽失败是必然的,即使东渡乌江也不可能卷土重来。天时、地利、人和,他没占一项,最根本的是失去了人心。通过辩论,学生尝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提问或组织学生辩论,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一统天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主体上搞“二元论”,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单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正如语文教学名家李镇西指出的:“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的目的。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气氛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②

四.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清华大学葛兆光在《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后记》中写道:“在急功近利、讲究实用的年代,文史课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所以只好搞点包装,添加点佐料。”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玉鉴琼田三万顷。”注释说:“玉鉴:玉镜。”“鉴”为什么是“镜”呢?我说“鉴”原本写作“監”,左上部分的“臣”是竖看的人眼,右上部分是人的身子,下面的“皿”是盛水的器具,“監”是一个人站在水盆前,张大眼睛看水中的倒影,古人以水为镜。殷商时使用青铜器,当时的人以铜为镜,就在“監”的左边加一个“金”字,写成“鑑”。因为以铜为镜,就省去盛水的“皿”,把左边的“金”字移到“皿”字的部位,写成“鍳”,简化为“鉴”。字的演变反映了事物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演变。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注释:“婴:缠绕。”这个注释不好理解,我查《说文解字》:“婴,颈饰也。”“婴”字上面是两个“贝”,下面是一个“女”,女人爱美,穿一串小贝壳戴在脖子上做装饰,引申为“缠绕”的意思。古代用贝壳做颈饰,现代用金、银、珍珠、钻石做颈饰,颈饰就是项链,还有手链、脚链,其实都是古代奴役妇女的刑具绳索、枷锁、镣铐的演化,我也是个大美女,我就从来不戴这些东西。说到这儿,学生们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

由此可见,“佐料”如何加呢?这正如深受学生欢迎的美国大片和《百家讲坛》。美国大片之所以好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幕后班底深谙观众的观影心理,频频设置兴奋点吸引观众,《百家讲坛》里主讲人口中的那些新奇大胆的评说论调、真实可感的励志故事足以吊足听众的胃口。因此,课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希望学生认真听课、学生不能走神,上课就不能平淡,课堂设计要有起伏,在上课一开始就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每隔一段时间就设计一个兴奋点,有时候可以欲擒故纵,先提问题,有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牵引出许多的文学知识。总之,增强趣味性,能起到优化教学、吸引学生和营造氛围的不错效果。

注释:

①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第20页.

②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102页.

③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7篇

在中医里面,有个叫逍遥丸的方子,这是个千古名方,在现代社会里用处很多。那么,这个逍遥丸的方子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逍遥丸。

话说宋朝的时候,皇帝非常重视医药,所以宋代搜集了大量的医方,宋代很多人都以搜集方多为荣。著名的大文人苏轼就搜集很多方子。后来和另外一个科学家沈括也搜集了很多方子,他们俩人的方子合起来,出了本书叫《沈苏良方》。

另有一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后不断修订,直到南宋时还在增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这部书,比如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藿香正气散等,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讲的逍遥散。

逍遥散的方子,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代的用法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然后用生姜和薄荷与这个药粉一起煮水后去药渣,喝药汁。

中医的肝,不只是一个器官,更是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因为它负责把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给疏泄开,通道给疏泄开。其中,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畅情致,如果情绪不好的话,那么会影响这个疏泄的作用,所以会导致郁闷,那么所以中医管这个叫“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因为肝主四末,也就是我们四肢的末端,所以如果肝气郁积,阳气闭塞在内,无法到达四肢末端,则会出现四肢末端冰冷的状态,这在中医叫四逆,很多女性朋友都是这样的。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是容易发火,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很多女性在月经前都容易发火,这种人很可能就是肝气不舒的,还有的月经前胀痛,这也与此相关,因为肝经与关系密切,中医传统认为属胃经,属肝经。

因为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因此肝气不舒与月经不调也严重相关。

在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里面,还会出现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胸胁胀痛等等。

总之,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非常多,甚至于很多器质性病变也与此相关。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梳理肝气的,白芍敛阴柔肝,和当归一起来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方子里面的薄荷也是升散的,可以透达肝经郁热,生姜则是辛发的,也可以发散郁结。

那么,肝气不舒会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呢?回答是:脾胃。

因为肝属木,五行里面认为木克土,而脾胃属土,所以肝气不舒,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消化系统受植物神经控制,而情绪郁闷,会导致植物神经的紊乱,因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又配了茯苓和白术来补脾,这样就防止了肝木的侵袭,这是张仲景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

那么,如果脾胃虚弱,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我们知道,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其中的饮微物质,就是好的东西,会被我们吸收,一部分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化为气;另一部分上输心,在心的作用下化为血,然后气推动这些血液,供养全身四肢百骸。如果我们的脾胃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气血的来源就出问题了,尤其是血的来源,因此肝气不舒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血虚。

在逍遥丸里面,又配了当归来养血,来阻止了血虚的情况。

所以大家看了,所谓肝郁――脾虚――血虚――肝郁,被逍遥丸这个方子全部给拆解了,逍遥丸针对这个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解决的药物,可见古人出方,是多么的周全。

那么如果肝郁化火呢?古人又配了栀子和牡丹皮,这是清火的药物,其中栀子泻三焦之火,丹皮清肝胆之火,加上这两个药物以后,这个方子就叫加味逍遥丸,又叫丹栀逍遥丸。

我们可以用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里面分析逍遥丸的话来总结,他说:“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另外,逍遥散这个药,它从古到今,整个中医发展历史上,它都是做为一个方剂出现的,是做为一个治病的药出现的。有的它鲜明地适应症,它一定是肝气不舒、脾虚、血虚这种情况才用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那么这个方子会很见效的。

下面,我把相关资料里面提到的注意事项贴给大家:

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孕妇服用时请向医师咨询。

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诊。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服药两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言艺术 时代性 流行性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走红了一批学者,如易中天、阎学年、马瑞芳、纪连海、于丹等,他们的讲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从六岁小孩到耄耋老人,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一般市民到科学院院士,具有宽泛的观众群体,使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于大众。这除了他们引经据典、风趣幽默、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用现代语汇去阐述古代历史故事、古代经典名著。易中天《品三国》就巧妙地运用现代流行语加以通俗的阐释,并以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本来面目。如《品三国》中的一些语录:“诺,相当于现在的OK。”“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宴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这样,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与时俱进的语言来讲故事,肯定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语言也应该活起来,与时俱进,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生活,充满现代的气息。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改进,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还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的现象,如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除了注意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征外,更注重课堂语言的时代性、现代性、流行性,我也尝试着用现代语言来充实语文课堂:

一、以现代流行语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故乡》一文是这样描述杨二嫂外形的:“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上文的描述中可用现在流行语来概括20年后的杨二嫂是“超(级瘦)女”,而二十年前的杨二嫂称为“豆腐西施”,也可用流行词来概括杨二嫂是“豆(腐)模(特)”。杨二嫂由二十年前的“豆模”变成了二十年后的“超女”,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由于运用了两个现代流行语,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现代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理解、把握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用现代流行语去“戏说”古诗词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可以用现代流行语去进行意思的阐释:老夫不该狂,而自己却要发发少年的狂气,也来爽一把,左手牵着藏獒,右肩上架着苍鹰,戴着黑锦蒙帽,穿上貂皮大氅,率领十个贴身保镖及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越过一道道山岗。为报答众人的捧场,来个现场直播,我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让大家来大饱眼福。这样,枯燥的古诗词意思很容易理解了。而运用了一些流行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生活,变得通俗易懂,学生更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现代流行歌词于“汉语知识”的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知识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我就把流行歌词引入了汉语知识教学中,把歌词作为例句或练习题。如学习复句类型部分,我列举了下列歌词作为例句:

1、你是火,你是风,你是织网的恶魔。(并列复句)

2、羊爱上狼,爱得那么疯狂。(递进复句)

3、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我还有我的喉咙。(转折复句)

4、波斯猫踮着它的脚尖,一转眼却又看不见。(转折复句)

5、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因果复句)

6、既然不是毛毛虫,就要壮烈地扑火。(因果复句)

7、如果华佗再世,崇拜就被医治。(假设复句)

8、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我都为你去扛。(条件复句)

9、与其渴望关怀,不如一起精彩。(选择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