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1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严师出高徒,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这种教学观念已经慢慢被淘汰了,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确的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教师要学会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当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做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小,关系平等时,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活跃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只有树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座位安排,组织学生将座位进行重新的排列,围成一个大圈。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相互诉说自己的理想以及原因。为了消除学生的拘束感和紧张感,教师可以带头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各个阶段的理想。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开始畅所欲言,纷纷发言,有分享自己的,也有分享身?人的,也有人对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进行评价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二、重视课堂互动

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进行不断互动的过程,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构建高中语文生本高效课堂需要教师重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为课堂互动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提出质疑,在相互讨论和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课堂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表达自己最真实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奥斯维辛是什么?奥斯维辛真的没有新闻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一个名字?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并且找出答案。在阅读完课文后,然后让学生都来回答一下。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给课堂留白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是根据上课的时间的长短和内容的多少来评价的,而是在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高中语文教学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给课堂留白,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时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对教学的流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但是也要留有一定的自由学习的时间,选举一些特定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进行自主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上课的时候特意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来表演提前准备的片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特定的角色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情冷暖。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能够快速有效的构建一个高中语文生本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2篇

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

B.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C.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D.藏三代甲骨魂宝,萃千秋金石精华

2.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补写一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语(不超过6字),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解读这则广告词的内涵。

广告词:《南方周末》,

内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字)

答: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一首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的诗,但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清代学者浦起龙评价这种诗歌手法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要求:(1)有描写和抒情;(2)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3)不少于150字。

答:

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德军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在怒放。”请发挥想象,刻画“雏菊怒放”的场景。

要求:(1)侧重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2)要有一两句画龙点睛式的议论;(3)运用对比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5)不少于200字。

答: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然后写出三个关键词。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答:

7.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

[京华时报讯]《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的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注]已经确定。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3篇

1.主办单位: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叶圣陶研究会

《语文世界》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语文学习》编辑部 《语文月刊》编辑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

2.承办单位:《语文世界》杂志社北京80中

3.时 间:2008年10月10日~12日

4.地 点:北京80中

5.会议主要内容

(1)中心议题: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培养新型语文教师。

(2)专家报告:温儒敏(北大中文系主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

钱梦龙(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3)第三届“四方杯”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

参赛选手及课题

初中组:李志龙 陕西西安高新一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刘卫东 河北保定育德中学 《木兰诗》

陈爱民 湖南长沙六中 《傅雷家书两则》

李爽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电影人物赏析”

姜露 贵州双口县三中 《观舞记》

曹文静 安徽马鞍山十六中 《老王》

陈峰 河南南阳十三中 《囚绿记》

赫飞虎 云南红河州开远五中 《金色花》

王立鹏 北京101中学 《夏》

黄穗远 广东广州二中 “课外阅读指导”

刘爽 北京80中 《我的叔叔于勒》

高中组:王丰松 湖北荆州中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张一鹏 山西阳泉一中 《我与地坛》

于扬 江苏扬州中学 《想北平》

陈双黑 黑龙江哈尔滨一中 《烛之武退秦师》

薛善忠 山东济北中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

钟群 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我若为王》

焦忠民 海南海口双岛中学 《兰亭集序》

吉林长春二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余伟 浙江温州四中 《听听那冷雨》

陶红艳 北京56中 “写作指导(辩证分析)”

贾小林 北京80中 《记念刘和珍君》

初中组评课专家: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4篇

一、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朗读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语文能力,也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朗读高考不考,训练学生默读重要,且能节约课堂时间,于是,任性地扼杀了高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殊不知高中阶段,学生的模仿与纠正能力较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能够满足学生未来交流的发展需要。比如学习《赤壁赋》时,如果简单地让学生朗读文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教师如果能以口语训练为抓手,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先听后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效地融入情境。学生通过模仿,朗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也能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获得阅读的愉悦感。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看题、默读文章、讲解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大幅下降,且产生阅读疲劳。如果以口语教学为突破,让学生在读题之前多朗读几遍文章,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比如讲《六国论》,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读,这样学生能对文章整体上有一个把握,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师讲解文章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得到提高。在常规的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让学生关注写作,课堂上除了分析题目就是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偶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学生没有丝毫的写作乐趣,只能感受到一份压力。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多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终利用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完善。比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以“家乡的秋”为题,说说关于自己家乡的秋,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以及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学生在说的时候,生发出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写作。

二、多管齐下,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朗读能力的提高完全取决于口语教学的有效。它可以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并使之序列化。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小训练

教师每天可提前布置2名学生做好准备,搜集口语素材,利用新授课前5分钟复述或讲述。材料内容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励志名言,也可以是感悟、体会等。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了学生材料积累的可能,也是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好的方式,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理念。

2.专题口语训练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表达交流”板块中专门安排了“演讲”“辩论”“讨论”等口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板块,安排专门时间,使学生全体参与其中,或探究或搜寻,或组织或预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3.编演课本剧

选取一些经典篇目,如《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湘夫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巧用课后练习

新教材设置了诸多此类练习,如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说看到这幅图时的心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以话说宝玉为题,说说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诗歌《琵琶行》“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与诗意的协调”,科普作品《宇宙的边疆》课后练习“请你做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落实这些要求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

5.强化竞赛激励

竞赛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没有激励便死水一潭。当然竞赛的方式是多样的,可课堂、可课外、可背诵、可朗诵、可积分、可记奖等。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5篇

通往领奖台的路很长,几乎有四十年那么长――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声音。说实话,我没有力量一直坚持走下去――很多次,人们让我震惊,让我恐惧。我体会过狂喜和厌恶,我也曾想忘记听到的东西,回到无知的状态。然而,我也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人的美好,为此喜极而泣。

我相信,人们本来多可以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苏联生活。为什么?我很长一段时间搜索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跑遍了前苏联的各个国家,并录了几千盒磁带。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一点点地回顾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它对人的影响。我发现人类其实是很小的概念,尤其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但在现实中,人使得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战后,西奥多・阿多诺在震惊中写道:“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都是野蛮的。”我的老师,阿莱斯・阿达莫维奇,我今天带着感激提起他的名字――认为用散文记录是对20世纪那些噩梦的一种亵渎。你必须如实写下来。需要一种“超文学”。我想起尼采说的,没有艺术家能完全达到真实。

令我感到困扰的是,真实不是存在于一颗心灵、一个头脑中的,真实在某种程度上破碎了。有很多种真实,而且各不相同,分散在世界各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类对自己的了解,远远多于文学中记录的。那么我在做的是什么?我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话语。我收集我所处时代的生活。我对灵魂的历史感兴趣――日常生活中的灵魂,被宏大的历史叙述忽略或看不上的那些东西。我致力于缺失的历史。

经常有人说,我写的不是文学,是文献。今天,文学是什么?谁能回答?我们生活的节奏空前地快。内容打破了形式,也改变了形式。一切东西都在超出了原有的边界:音乐、绘画,甚至文献中的语言也在逃离原本的边界。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没有界限,它们相互流动。见证者不是中立的。讲故事时,人们会进行加工创造。他们与时间角力,他们是演员,也是创作者。

我对小人物感兴趣。我认为他们是渺小却伟大的人物,因为痛苦能塑造人。在我的书中,他们讲述自己的历史,更宏大的历史也从中显现。我们没有时间来理解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说出来。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表达出来。(但)我们害怕这样做,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面对我们的过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中,沙托夫一开始就对斯塔夫罗金说:“在无限无穷的世界里,我们是最后一次相遇的两个生物别用那种腔调,像个人一样说话吧。至少,用人的声音说一次话。”

我和我的主角们差不多也是这样对话的。人们从自己的时声,但人类的心灵是难以抵达的,这条路被电视、报纸以及这个世纪的迷信、偏见、谎言阻隔。

我想读一读我的几篇日记,展示时光如何前行,观念如何死亡,我如何追踪它们的轨迹。

我得承认,我也不是突然间就获得了自由。我真诚地对待我的受访者,他们也信任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通向自由的一条路。当我从阿富汗返回,我不再抱任何幻想。

许多人从阿富汗回来,就获得了自由。但也有特例。那时在阿富汗,一个年轻人教训我:“你是个女人,你懂什么战争?你以为成千上万的人是怎么死的,和书里和电影里一样?昨天我朋友被杀了,他脑袋中枪,然后还跑了几米,想去接住被打出来的脑子”七年后,同样是这个人,已经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喜欢四处讲阿富汗的故事。他说我:“你干吗把书写成那样?太吓人了。”他变了,不再是以前我在死人堆里遇到的、二十岁的怕死的年轻人了

我有三个家:我的白俄罗斯祖国,它是我父亲的祖国,我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乌克兰,我母亲的祖国,我出生在那里;以及俄罗斯的伟大文化,没有它,我无法想象现在的自己。这些对我都很宝贵,但是在今天,已经很难再谈论爱了。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群文教学;指导经验

所谓“群文教学”,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根据这组文章展开阅读,师生充分利用个体智慧优势,围绕共同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学生不同意见的基础之上逐步建构文本最终意义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群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预示着一场语文教学革命正在悄悄到来。在农村地区开展“群文教学”,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阅读缺乏指导等问题,教师必须要有策略地进行教学指导。下面谈谈农村地区语文“群文教学”指导策略。

一、议题的选择策略

语文“群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就是议题的确立。整个“群文教学”都是围绕着议题展开讨论的,科学合理的议题对于提升“群文教学”指导工作质量、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议题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有限等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议题。

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较少,教师不妨以教材为依托,选择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探究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群文教学”中来。事实上,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现在人教版教材每单元的文章基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都是说明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都是新闻体文章。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单元,围绕本单元几篇文章的主题展开“群文教学”,这样就不需担心学生难以获得阅读资源的问题了。

二、集体建构的策略

在“群文教学”过程中,议题和文本确定之后,教学就要进入集体建构阶段了。在集体建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议题和文本展开讨论,最终在立足个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吸纳集体智慧,就该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起城镇学校,农村学校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农村语文课堂笼罩于应试教育阴霾之下,学生鲜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上课时,教师急于向学生灌输考试重点,学生并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过科学系统的集体建构训练。集体建构过程应当是高效、有目的、有方向的,切忌胡思乱想、漫天胡侃,学生在集体建构过程中可以就议题自由表达想法,但教师应为学生给出方向,使学生的讨论能契合议题,和文本进行心灵火花的碰撞。

教师应当针对“群文教学”集体建构,为学生提供问题和方法,使学生围绕议题将多组文本横向联合、纵向分析,学会在群文中提取、整合对集体建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主题升华。

问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设计,应力求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重整、伸展、评鉴。蒋军晶教授教学《创世神话》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神话传说是先人的想

象,并不是真实科学的,为什么现今仍要学习?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可以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神话传说对于研究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重要意义。

比较是“群文教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主题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多种方式,以供学生鉴别思考。例如,在“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的群文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章《春》

《济南的冬天》《秋天》,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常常与周边景区结合起来进行表达的写作手法。

“群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农村地区开展语文“群文教学”也遭遇了诸多挑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以期完美实现“群文教学”目标,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7篇

一、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论是我国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还是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著作《演说术原理》,无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今,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科成绩,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合作学习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培养新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具备重要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思考-组队-共享法

思考-组队-共享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思考、研究,并在团队中阐述出每个人的观点,意在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观念,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余,让学生合作探讨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考察徐志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从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个才子。从他对林徽因的爱,可以看出他是个痴情的男子。从他和张幼仪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个自私的人……由此可见,合作学生可以集百家之所长,在学习中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塑造完美自我的目的。

(二)文学圆阵

文学圆阵也被称为文学圈、文学圈圈,是西方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把它应用于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出更多的文学语言爱好者。例如,教师在进行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合作阅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朱丽叶与罗密欧》等其他作品,让他们更多的了解莎士比亚这个文学巨匠的作品特色,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再比如,由于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教师在讲解鲁迅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前,可以采用文学圈这种方法,让学生合作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风筝》、《狂人日记》等,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索鲁迅的文学特色,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三)K-W-L

K-W-L是由奥格非发明的,其中K是Know的缩写,意为“已知的”,W是Wanttolearn的缩写,意为“想学的”,L是Learned的缩写,意为“学到的”。这种方法的操作是这样的,教师选取一个较大的难题,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已知的方面,并注明自己还想知道哪些方面,最后经过合作、探究,写出自己学到的东西。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前,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中列出通过预习已经了解的方面,并写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点。然后小组间进行谈论、汇总,最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比如,互联网查阅、参考书籍文献等,但是必须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虽然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时间不短,但是其成效并不显著。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可将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应更多地注重实际效果。由于现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也许表面和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探讨问题,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其合作效果极差。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孙犁《荷花淀》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该文章的背景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人文风貌、风土人情等。这种合作主要要求学生从看过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和父辈交流中,挖掘80年代的年代特征。这样不仅有针对性地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而导致观点不一的现象,还能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与竞争相辅相成

很多教师都会苦恼到底是竞争适合学生,还是合作学习适合学生。其实,学生的脾性、需求、能力各不相同,教师无法做到正对每个学生的胃口,无法判定合作与竞争的好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竞争模式舍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万不可只注重合作学习,而忽视竞争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出现与他人竞争和合作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与其苦恼哪种更好,不如两种配合使用,毕竟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只用两者配合着适度使用,才能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为进一步顺应加强学生的素质需求,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应做出适当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因此,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融入审美元素,提升审美技能,其在本质上也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呼应,具有情感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根据新课改要求和标准,高中语文教育工作应适时对教学目标作出调整,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情趣以及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固定于教材内容的传输,并且将教学目标限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但对学生而言却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吸引力,同时也不能充分满足培养高中生审美情感的需求。仅从身心特点与年龄特点来看,该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思想、旺盛的活力和澎湃的青春热情,而这些均会导致他们对于审美情感的追求更为强烈。在语文教学改革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学校开展素质实践教育的需求,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而且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教材内容的哲理美和人性美,尽享其中的快乐与自由。常言道,“兴趣是最佳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促进健康快乐成长,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凭借独有的优势在审美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既引导学生塑造基础道德,又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也就意味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一)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标志形象,提升思想境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作品的语言文化是其重要环节之一。通常说来,形象生动的语言总会蕴含着饱满的思想情感,能够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例如,教师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朗诵这首散曲作品,尽管远隔数百年,但作品中的画面仍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流水图。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该首现代诗歌的语言极为秀丽脱俗,其节奏轻柔委婉,正如动听的钢琴曲,而且整部作品充斥着丰富的情感,无不耐人回味。针对文学作品中的标志形象,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分析具体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功能,从而感受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形成情感共鸣

为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体验,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很多教学文章常常汲取了作者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等精华,当然这也是最真实的环境写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在本质上也就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为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必须合理运用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熏陶并影响学生。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体会思想情感,即作者厌恶城市生活的市侩与庸俗,却向往淳朴真挚的乡村生活。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如诗的天堂,主人公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和思想。我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指出: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与城市生活相对立的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有纯天然的人物,而且也有纯天然的文体,以此达到至善至朴的效果。作者运用众多笔墨来个体现最原始的生命,并且对那些尚未异化的小说人物包含情感,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循善诱,采用联想方法将文学作品内容深化为情感思想。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

通过充分挖掘作品的标志形象,以及深入体会创造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感。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逐渐丰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均得到广泛运用,仍以沈先生的《边城》为例,教师对文本内容的叙述直接以动态的图像进行展示,不仅增强高中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又如在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r,如若配声乐背景,其意境更为优美真实。另外,在面对文章中出现大量专业术语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兴趣不高,如果借助记录片形式来了解这些术语,势必就会容易些,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体验。

(四)运用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灵活引导学生的道德操守

语文教材凝聚着前辈们的思想智慧,绝大多数内容都闪烁着伦理光芒,进而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在于使得科学的思想道德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彰显情感意义、伦理道德,净化人们的内心世界。比如《包身工》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尽管两篇作品的创作手法有所区别,但都对学生的心灵有着强烈震撼,而且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升华他们的伦理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热情与兴趣爱好,融入审美情感元素;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核心形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实现作品与受众者之间的情感共鸣;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并利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从而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的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国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