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选文章

精选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选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选文章范文第1篇

一、艺术期刊著作权的客体

众所周知,每期完整的艺术期刊由多位作者创作的艺术作品汇集而成。有人据此认为艺术期刊仅仅是多篇作品的集合体,不包含编辑人员创作的文章,单篇文章具有著作权,而整本艺术期刊不具有著作权。这是一种错误理解。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该法还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可见,艺术期刊成为为著作权客体的关键是期刊是否为汇编作品。

关键点一,艺术期刊在整体上是一件新作品。每期期刊都是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与出版方针,经由总体设计、选题组稿、栏目安排、信息组合等创造性编辑活动,而产生的信息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是一件新作品。关键点二,期刊作品具有独创性。每一期完整的期刊的多篇作品并不是独立地、简单地拼合在一起,而是编辑人员围绕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等因素,根据稿件内容、体裁、形式等特点进行取舍形成的有机体。具备《著作权法》中“汇编作品”的构成要件。因此,整本艺术期刊是一件汇编作品,每期期刊便是相应期刊著作权的客体。

二、艺术期刊著作权的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应由汇编人享有,但未对期刊著作权主体归属做出明确规定。据此,有人认为期刊是编辑人员的劳动成果,期刊著作权理应归属于编辑人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第一,编辑人员不是期刊著作权的主体。一是从职务作品的角度分析,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是一种职务行为。期刊是一种职务作品,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不是基于自身的独立意志。二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分析,期刊的汇编人不是具体的编辑人员,而是期刊主办单位。

第二,出版单位能否成为期刊著作权主体须具体分析。出版单位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其能否成为期刊著作权主体的关键。根据《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期刊由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期刊社。另一种是非法人编辑部,比如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社附设的期刊编辑部、社团法人组织所设的期刊编辑部等。根据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视为出版单位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这样,期刊整体上作为一类汇编作品,其著作权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期刊社或者期刊主办单位享有,期刊著作权主体是期刊主办单位或者具有法人资格的期刊社。

三、期刊著作权的特征及归属的现实意义

艺术期刊是在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编排”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次作品”,其著作权具有“整体性”和“受限性”两个特征,即艺术期刊著作权主体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单篇文章的作者享有该篇文章的著作权。两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制约。

第一,在整体性特征方面。一是艺术期刊著作权主体只对整本期刊享有著作权,对各篇作品不享有著作权。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不少期刊社为了保证自身享有更多利益会刊登如下声明“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未经本刊同意,任何单位不得转摘、改写、摘编等”。在作品著作权人未授予期刊社专有使用权的情况下,此类声明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品在报纸、期刊上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可见,期刊著作权人享有和行使著作权应以整本期刊为出发点,若要获得更多权益,则须获得作品著作权人的特别授权。二是期刊著作权主体只有在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整本期刊时才可以提起侵权诉讼,而当他人未经许可仅使用期刊中部分作品时则不能提讼。

第二,在期刊著作权受限性特征方面。一是期刊著作权是一种受约束的权利。期刊作为汇编作品的前提是不能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二是期刊著作权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期刊所刊载的单篇作品著作权的限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期刊著作权主体在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整本期刊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其中全部作品的使用。期刊著作权主体将整本期刊制作成电子出版物或者网络出版物或者转载、摘编其他报刊单篇作品时,如果作者声明不得上网及数字化或者不得被转载及摘编时,期刊著作权主体就无权使用该作品。三是法律对汇编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仅仅为对于所汇编内容进行选择或者编排而体现出的独创性,而不是汇编的内容本身。

参考文献:

[1]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著作权案例评析增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李明德,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精选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室内设计;应用;传统文化

引 言:“绿色设计”,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在绿色室内设计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整体环境的思想观,要求设计师应树立起生态意识,重视现场调查和分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赋予室内空间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建立综合的设计观念。

一、室内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1.绿色设计的概述

绿色设计是相对来说比较宏观的概念,它的核心在于设计应该与生态环境相符。而绿色室内设计指的是在室内设计中引入绿色的设计理念,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的设计,如室内布局、空间尺度、装饰材科、照明条件、色彩配置等都可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充分利用能源、极大减少污染等等。

2.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环境设计概念崛起,由此人类提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住在城市的人们开始向往自然,提倡绿色食品,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大自然绿色环境中。这种回归自然的‘绿色’趋势,反映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可称为室内绿色设计。

3.绿色建材的开发利用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材料,健康材料等,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设材料。它与传统的建材相比,具有“无污染性、可再生性和节能性”三大优点。

二、绿色设计的技术分析

1.室内节能技术

(1)通风技术。自然通风的最大益处首先是对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环境的改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新鲜的空气是人体健康的必要保证;另一个益处是能够降低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节约空调能耗。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住宅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室内空间是否要设计成封闭的,应同当地环境、使用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目的以及节约能源、工作者身体健康状况等结合,拿出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2)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自然采光更适合人的生物本性,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重要,同时节约能源。因此,在建筑空间中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光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室内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对新建筑的室内空间,其自然光是由建筑本身所赋予的,应充分地加以利用,对改造、改建的室内空间,可以通过改变窗户的位置 } else if (IsExists(vlink, "TTSVoice") == true) { setCookieC("aa4"); } else if (IsExists(vlink, "Multimedia") == true) { setCookieC("aa5"); } else if (IsExists(vlink, "EReader") == true) { setCookieC("aa6"); } else if (IsExists(vlink, "otherlink") == true) { setCookieC("aa7"); } else if (IsExists(vlink, "Rss") == true) { setCookieC("aa8"); } else if (IsExists(vlink, "Anriod") == true) { setCookieC("aa9"); } else if (IsExists(vlink, "IPhone") == true) { setCookieC("aa10"); } else { if (IsExists(surl, "Text") == true) { setCookieC("aa1"); } else if (IsExists(surl, "Special") == true) { setCookieC("aa11"); } else if (IsExists(surl, "Original") == true) { setCookieC("aa2"); } else if (IsExists(surl, "VoiceIndex") == true) { setCookieC("aa34"); } else if (IsExists(surl, "PeopleVoice") == true) { setCookieC("aa3"); } else if (IsExists(surl, "TTSVoice") == true) { setCookieC("aa4"); } else if (IsExists(surl, "Multimedia") == true) { setCookieC("aa5"); } else if (IsExists(surl, "EReader") == true) { setCookieC("aa6"); } else if (IsExists(surl, "otherlink") == true) { SetCookie("aa7"); } else if (IsExists(surl, "Rss") == true) { setCookieC("aa8"); } else if (IsExists(vlink, "Anriod") == true) { setCookieC("aa9"); } else if (IsExists(vlink, "IPhone") == true) { setCookieC("aa10"); } else if (IsExists(vlink, "Readership") == true) { setCookieC("aa12"); } else if (IsExists(vlink, "Anriodapp") == true) { setCookieC("aa13"); } } //页头导航 //页脚导航 var html = '首页返回阅览室首页'; var htmlFooter = '首页返回阅览室首页'; if ('t') { html += '文本版文本可复制,文章单篇阅读'; html += '专题版精选封面文章,荟萃每日精华'; htmlFooter += '文本版文本可复制,文章单篇阅读'; htmlFooter += '专题版精选封面文章,荟萃每日精华'; } if ('t') { html += '原貌版原版原式,翻页阅读,图文并茂,绚丽多姿'; htmlFooter += '原貌版原版原式,翻页阅读,图文并茂,绚丽多姿'; } if ('') { if (IsExists(vlink, "VoiceIndex") || IsExists(vlink, "PeopleVoice") || IsExists(vlink, "TTSVoice")) { html += '语音版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htmlFooter += '语音版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 else { html += '语音版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htmlFooter += '语音版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 } else { if ('') { html += '人声语音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htmlFooter += '人声语音精选文章,真人朗读,娓娓动听'; } if ('t') { html += '智能语音智能语音杂志,在线试听,下载播放'; htmlFooter += '智能语音智能语音杂志,在线试听,下载播放'; } } if ('') { html += '多媒体影音多媒体呈现,绚丽动人'; htmlFooter += '多媒体影音多媒体呈现,绚丽动人'; } if ('') { html += 'eReader随身携带,移动的阅览室'; htmlFooter += 'eReader随身携带,移动的阅览室'; } if ('') { if ('') { html += 'Wap手机WAP访问,随时随地读杂志'; htmlFooter += 'Wap手机WAP访问,随时随地读杂志'; } else { html += 'Wap手机WAP访问,随时随地读杂志'; htmlFooter += 'Wap手机WAP访问,随时随地读杂志'; } } if ('') { html += 'WinPhone AppWinPhone移动终端专用'; htmlFooter += 'WinPhone AppWinPhone移动终端专用'; } if ('') { html += 'Win8 AppWin8 App终端专用'; htmlFooter += 'Win8 AppWin8 App终端专用'; } if ('') { html += 'Android PhoneAndroid移动终端专用'; htmlFooter += 'Android PhoneAndroid移动终端专用'; } if ('') { html += 'Android PadAndroid移动终端专用'; 和数量,或通过透明屋顶来提供更良好、更广泛的自然光照。

同时人工照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人工照明的改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合理的照度水平,根据功能的需要要科学的设计。防止过度照明或者照明不足的情况。②引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③使用高效率的节能灯具。

(3)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的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系统。例如博物馆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无污染、无排烟、无废弃物的可再生能源―地热作为主要冷热源,系统冬季制热可满足总负荷需求,夏季制冷可满足总负荷60%的铸求。自然博物馆大面积采用地源热泵,是建立在专业机构针对该技术所做的模拟计算及详细研究基础之上的。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其地源热泵每年可节省17.7t标准煤,年减排CO2约195.5t,年运行费用可节省22.3万元,动态回收期11.98年。由此可见,采用该系统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符合目前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2.设计中的绿化技术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其东立面设置整片绿认外墙,同时在屋顶运用拓展型绿化方式,绿化面积达100%。屋顶绿化是一个包括植被层、基质层、隔离过滤层、抖休蓄水层、隔根层、分离滑动层和防水层的立体构造。外墙与屋顶绿化为低养护、免灌溉型.养护便利.可作为建筑室内空间的热量缓冲,减少取暖和空调的费用。

3.智能传感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被室内设计所使用,智能化初期阶段包括红外线报警系统、管线连结、数据传输、自动控制、对讲设备、人员疏散等,智能化更高级的形式,就是完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

三、绿色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1.传统文化对室内装饰构成的启示

(1)儒学思想对中华环境文化的影响最大。它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通过人的积极能动性促进天、地、人三者并进。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实践理性和道德精神,表现了既要改造和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的态度。

(2)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环境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园林艺术方面。“道”的基本含义是“无为”,即任其自然,它极力推崇天地自然之美,“道法自然”,是一种审美观,是中国人探索和欣赏自然时将其用在环境设计中,于是,道家思想便使我们将设计与自然的研究统一起来。

(3)佛教文化认为只要心中有佛,对现实生活的乐趣进行约束就是不必要的了,置于现实生活之中,体验与自然接近的愉悦正是禅宗的境界。它有助于我们接近‘空’的感觉,获得心灵上的平静。佛教的第一宗旨是要做到与宇宙和生命中存在的‘法’相一致,并从中指出人和自然走向融合、协调的道路。

2.传统室内装饰风格的继承与发展趋向

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这一艺术传统的继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移植或模仿,而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追根溯源,探究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取向的精髓,并以此为基准把握现代审美观念变化进行借鉴。继承和发扬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传统装饰的简化。在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中舍弃大部分的表面化装饰和界面雕饰,而保留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符号,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手段,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此类装饰效果也能为人们所接受,是对传统装饰风格的更简化处理。

(2)传统符号的借用。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中应用传统空间的处理手法,但是采用现代装饰技术和材料,使传统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类室内风格在空间上遵循着传统的布局和分割手法,但又大胆使用新型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最新科技成果带来的视觉感受。

(3)传统室内装饰风格的创新。在传统与创新问题上,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包容、并存和融合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此类问题。所以,在设计观念上发现和探索现代与传统的共同切入点,以全新的理念导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体现传统文化的延续,定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四、结语

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绿色设计将会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

精选文章范文第3篇

1、《中学生物学》,杂志是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面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杂志,本刊体现了知识性、实用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的统一;

2、《生物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3、《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作者是王冬、张劲硕、史军、刘旸。汇集了四位擅长解读动物和植物知识的年轻作者的精选文章。

(来源:文章屋网 )

精选文章范文第4篇

(一)建国前语文教材流变

中国古代的语文启蒙教材种类繁多、发展较早。以《史籀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代表的蒙学教材,以《诗经》《四书》等为代表的经学类教材,以及之后的《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古文释义》等选文类教材无一不凝聚着先贤哲人的智慧思想。但封建时期的语文教育以科举为目的,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并不是自成体系的,语文杂糅在历史学、哲学、经学等学科中。“1902到1904年,‘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文学’正式设科。这里的‘中国文学’并非纯文学课,是相对于当时设立的‘外国文学’而言的科目。从这时开始,语文教育开始真正走向独立,走向学科科学化的道路”。1906年科举制被废除后,《国语》《尚书》《国策》又成为主要教材。自从语文学科独立之后,语文教材的编写一直备受瞩目。林纾编著10册中学用教科书《中学国文读本》,每篇文首都有林纾的评论,精选周代到清代的经典,注重儒学与传统的传播。吴曾祺光绪34年编《中学堂国文教科书》为现代语文教材单元制奠定基础。谢无量1915年编的《新制国文教本评注》以散文为主,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教材助读系统。语文教材的编写一直在趋于完善,但是这3本教材仍是以文言文为主。从“五四”之后,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大量新文化代表人物的优秀作品被选入教材,并且加入了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教材的编写紧随时代脉搏,如顾颉刚、叶绍钧合编的《国语教科书》,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是有很大的突破的。还有沈星一编的《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首次选入鲁迅作品《故乡》、朱自清作品《背影》。1930年前后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黄金时代,主要由民间编写,版本繁多。夏丏尊、叶圣陶合编的应用于初级中学的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叶圣陶编纂、丰子恺绘图的小学教材《开明国语课本》至今仍风靡教材市场。其中,《国文百八课》第一次加入语文课后习题,对以往的教材来说是巨大的革新。“编者在《编辑大意》里说‘给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把选文按体裁分类,按‘文章学’系统依次排列,每一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单元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这套教材的文体知识趋向系统化,读写任务趋向明确化,为以后新语文教材的编制,勾勒了一个基本的模式。”

(二)建国后语文教材发展

建国以后,语文教材放弃以前的“国语”或“国文”的称呼,改为“语文”,“于1950年由现代中小学语文开山者之一的叶圣陶敲定,根据叶圣陶的理念,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亦即‘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小学教学应偏重‘语’,中学教学应偏重‘文’。当然,‘语’中有‘文’,‘文’中也有‘语’。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这四个方面”。这时有历时五年编写完成的分科教材《汉语》《文学》。从1958年一直到结束,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有官方编写的,也有地方编写的,没有统一的教材编写大纲,但这个时期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材选文的政治气息浓厚,语文教育紧随政治形势。后,1978年国家草拟了语文教学大纲,才使语文教学再次迎来了春天。这时期有1978年人教社出版的去政治化“合编本”语文教材。“合编本”语文教材开始以年级划分基本层次,形成了近三十年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与组织形式。1986年9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教材的编写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从中央到地方出现了教材编写的繁荣局面。到21世纪,国家级语文教材版本使用广泛的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地方性语文教材更是多的不胜枚举。纵观我国从古至今语文教材的发展流变,语文教材一直在经历一个不断专业化与蜕变的过程。但无论语文教材怎样变化,它所承担的主要角色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基础母语教育,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文明的传播。正是因为语文一以贯之的重要角色导致了社会舆论对于新课改后语文教材选文增删的不同声音。

二、语文教材角色设定与选文增删争论

(一)暴力描写挑战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界定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的选文主旨必须与语文学科的性质相一致,语文的“工具性”顾名思义,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可是语文学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因此,“人文性”的理念应运而生。“人文”一词始于《周易》。《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具有教化的意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语文教材是培养人文气质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的选文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与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先生多次建议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曾引发很大的争论。他在博文中提到“《鲁提辖》一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当场陨灭的残酷现实。我不反对在大学课堂上给更为成熟的年轻人讲析这样的经典片段,然而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则是个问题”,支持者反对者各执己见。支持删除者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的暴力行为充满了赞美,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不利的。反对删除者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文章无论语言还是思想都可圈可点,而主题思想也是伸张正义,见义勇为。引发这样争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各界对于语文学科与语文教材人文性见仁见智的理解。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这些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章节,对于中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而是否对塑造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确实需要讨论。

(二)时代性与经典性的博弈

语文教材的选文是经典化的过程,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学作品即使时间距离遥远,仍能记忆犹新。例如《故乡》中闰土的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等形象,曹冲称象的智慧与谋略,这些选文都曾深入人心。时代不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紧扣时代脉搏。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坚持经典性还是侧重时代性的博弈在是否删除鲁迅先生的文章的讨论声中拉开大幕。2007年,鲁迅被选入教材多年的名篇《阿Q正传》《药》等被删除。连续几年鲁迅的文章在各地各版本的教材中都在减少。2013年,《风筝》也被删除。一时间,社会对于教材中鲁迅文章是否太多,是否该“去鲁”产生激烈的争辩。众所周知,鲁迅作品自上世纪20年代入选国语课本以来,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鲁迅作品能够被选入教材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从内容上来说,他一直站在最低层人民的立场上呼号;从思想上来说,又有一种锋利的批判性和尖锐的斗争性;从语言上来说,他的《狂人日记》是白话文的奠基之作,经过历史的锤炼与现实的打磨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语言。从来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像鲁迅一样受到语文教材的青睐,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另一方面,鲁迅的文章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问题。首先,早期白话文与现代语言确实存在差异,晦涩难懂,这就构成了语言理解的障碍。其次,鲁迅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与当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不太合适。第三,在讲授鲁迅文章的过程中过分肢解其主题,流于道具化。鲁迅的作品无疑是文学经典的代表,历久弥新。但语文教学需要新鲜血液,例如,新入选的巴金的《小狗包弟》,反映了作者的自我忏悔,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片段以及老人与孩子的友谊,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非常值得中学生阅读学习。

三、转换思维:关注文本阐释

当大众把关注的点仍聚焦在教材选文增删的利弊争论上的时候,我们应该跳出这个圈子,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去关注语文教育本身,用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语文教材的嬗变。选文的进进出出所引发的争论不会停止,名著选段的争论也好,鲁迅“大撤退”的争论也好,最终都回归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文本的阐释。

(一)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阐释教材

教师创造性的阐释教材与主动的合理引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一味地关注选文优劣而忽视教师的能动性,将整体的教学重点指向教材是不可取的。教材是“砖”,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才是“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传神描写与《水浒传》的艺术特色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体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更赞美了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英雄鲁智深。”。其中的暴力因子需要教师正确阐释。在信息化的时代,并非只有教材中的暴力描写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的任务是通过选文教会孩子怎样去明辨是非,远离暴力。让学生见微知著,通过课文打开明理克己的天窗。

(二)充分运用新成果,提高解读新颖性和深刻性

精选文章范文第5篇

月初,赫夫纳在Twitter上了一条消息:“5月18日,读者就完全可以在iPad上浏览《花花公子》,非常完整并且无需审查。”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在其内容上向来以严谨著称,需通过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来进行审核。App Store是苹果公司基于iPhone的软件应用商店,向iPhone用户提供第三方应用软件服务;这是苹果开创的一个让网络与手机相融合的新型经营模式。所以,能在App上下载《花花公子》的东西,用户几乎不抱希望。然而,随着今年1月这项计划首次公布并被报道,《花花公子》杂志会在iPad浏览器上以优化网站的形式推出;这一iPad应用程序被冠名为“iPlayboy”。

赫夫纳在其Twitter上继续公布澄清:“只要花8美元,iplayboy网站就能够让读者浏览《花花公子》的每期内容,从头到尾,尽收眼底。”当用户登录iplayboy网站时,需提供一个邮箱地址来接收发出的验证信息。《花花公子》还推出了一些能够在lOS系统上运行的终端。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使用。为《花花公子》杂志专门设立的iPhone应用程序可提供精选文章,以及每月发行刊物的提前预览。直到去年年底,《花花公子》品牌的iPad应用程序还并未,但很快就在App Store迅速推出。

《花花公子》已在一个高价硬盘平台上出版其电子文章――《Playboy Cover toCover》。在它的网站上,可免费以允许浏览的格式欣赏过去53篇文章;但它需要美国微软公司提供的跨平台XAML页面布局语言MicrosoftSilverlight,它是WPF的子集合,配合JavaScript,可跨各家平台(Windows Vista、Windows XP,以及MacOSX);利用内插(plug-in)技术,可执行于网页浏览器之上,包括:Internet Explorer、Mozilla Firefox、Safari和Netscape。

Silverlight是一种新的Web呈现技术,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借助该技术,将拥有内容丰富、视觉效果绚丽的交互式体验;而且,无论是在浏览器内、在多个设备上还是在桌面操作系统(如Apple Macintosh)中,都可以获得这种体验。

《花花公子》通过推出iPad优化版网站――i.省略网站,设法避开以往的内容,这一做法在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Apple App Store似乎开始奏效。

精选文章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教材 改革

一、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作为基础学科的必修课,在专业林立的中职课堂里一直被轻视,显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作为相当于高中阶段的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对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又具有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教师难教又必须教,学生厌学又必须学的怪圈。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

由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学历文凭成了就业时的“敲门砖”。大学不断扩招,很多学生选择了读高中升大学的道路,致使中职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甚至完全失去选择余地,导致了中职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语文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未经选择招来的学生,多数语文基础薄弱、语言能力不强、写作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甚至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智力或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教材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高教版语文教材(倪文锦主编)虽然分为提高版、基础版,并采用模块化教学,但仍是教材、教法不分专业,采取“一刀切”;选文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知识陈旧,面孔严肃,不能紧跟时代变化;序列安排不完善、选文系统不严密,如基础版第一册(修订版)所选课文《创造宣言》、《安塞腰鼓》、《关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册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都是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知识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导致学生不愿学、不会学、不能学的现象。

(三)中职语文教师的前途得不到保障,教学素质得不到提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了突出职教特色,增加了实际操作和技能课程的学习时间,不断压缩语文课的课时(很多学校只开一个学年),导致中职一些语文教师无课可上,前途堪忧,不得不出现跳槽或转行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教学评价机制单一,教好教坏一个样,同行之间缺乏竞争,又少有观摩、进修的机会等,造成了中职语文教师积极性不高、不思进取、不进则退的局面。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每况愈下。

(四)家长和学生的“语文无用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激增。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对中职生和技工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也做了积极的报道,甚至还出现了中职生比本科生更易就业的宣传。这些宣传无不透露着拥有“一技之长”便能找到好工作的信息。语文课由于学科的特点,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所以,家长、学生的“语文无用论”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二、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了中职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所以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评价不高。这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对中职生的评价和选择。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现行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加以调整,开发出适应不同专业特色的语文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语文教材要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负责”的作用。语文学科和语文教材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加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本,教本,教学所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倘若改革教育,势必抓住教材改革作为契机和突破口”。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正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而语文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和依据,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教材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意义非同小可。从教学论方面看,教材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关系到怎样教。好的语文教材不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素质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体现新思想,提供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教师,为他们提出新的理念和更高要求,提供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使他们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锻炼成长。所以,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材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突出职教等特点之外,还要做到:

(一)突出专业特点,注重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

中职语文教材的接受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现在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毕业后将赴一线直接从事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满足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注重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让学生的语文所学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为此,语文教材改革必须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课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以高教版语文教材的模式为例,如果在选文时能突出学生的专业,就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如在模具专业的语文教材中,可以适当精选一些有关模具设计与制作、或与本行业成功人士有关的文章,既让学生学会分析赏鉴课文,又深一层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及从事本专业必备的素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总之,“课文只是个例子”,有意识地将这些例子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让它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前途,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二)体现“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博伊曾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所以,在突出专业特点的前提下,语文教材也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处处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是“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念在当今语文教育中的真实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真实需要,建构适合他们的主体式教材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经验获得的过程体验,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从而变“教本”为“学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形成有利学生成长发展的语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

(三)选文应遵循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初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必须能胜任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在学校即应完成相应的知识储备,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要分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后的工作需要,将各类选文的比例关系和顺序处理好,既让学生进一步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并给以推陈出新,又要适应时代、贴近生活、拓宽视野、讲求实用。精选一些反映人生与价值、社会与现代、体现实用性的文质兼美、增知益智的文章,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这些“例子”来了解行业、专业信息,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相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仍以高教版(基础版)语文为例,我认为把《计划总结》、《报告合同》与《广告》、《通报》、《说明书》、《摘要》的安排顺序调换一下,会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因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已缩减为一个学年,学生毕业后一般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写计划、总结、报告与合同的机会应该比写广告、通报、说明书、摘要的机会多一些。

(四)考察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课程的难度。

中职学校专业繁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应该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置课程的难度。一般来说,文秘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不乏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和计划。教材编写要注意与高职内容接轨,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个性才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其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为提高层次。商务英语、财会、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教材编写要立足基础,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并能模拟撰写简单的求职信、记录、计划、报告等常用文体,为中等层次。机电、汽修、数控、模具等专业中男生占绝大多数,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对语文不感兴趣,来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一技之长,毕业后马上就业,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应降低难度,要求其掌握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语言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口语会话和自我介绍,会撰写简单的常用文体,适应一般企业需求,甚至还要做一些基础文化(字词句篇)的补习工作,为基础层次。考察学生的不同层次,并且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编选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语文水平上有所提高,各有所得、各尽其才。

总之,语文教材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材改革成了当务之急。各中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适应自身需要的语文校本教材,逐步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尴尬现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语文》基础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琴.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3]孟光雪.大胆改革重建中职语文课程新体系.

精选文章范文第7篇

一、文以载道,在审美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师宜通过表情泛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批文入情”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的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如何关怀、培养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探索的乐趣。只有乐在其中,他们才能体验美,发掘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更加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和感受。因为有些东西,如作品暗示出来的意境,确实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或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故都秋天的“清静、悠闲”特点的片段,结果答案是多姿多彩的。落蕊、蝉声、秋草、秋雨自然是很多学生的选择,但都市闲人的那根烟管、半熟的枣子也被纳入了选择之中。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烟管时,该学生说,在他小时候,他父亲整天都忙,就是拿着长长的烟管的时候最悠闲,所以他很有共鸣。我们硬要塞给他一个标准答案,不是大煞风景吗?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天地。相信经过长期的美的体验,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美的熏陶。

二、积累素材,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性情

说真的,给同学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因为语文要学好或者说作文要写好,必须做到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正是优秀人物,优秀文章强大的魅力深深的打动了学生,每周我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赏析作文,带动了他们热爱刊物,精读精选刊物的热情,《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博览》《视野》……一大批贴近学生生活的书报杂志走进了课堂,深入到了学生心中,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适时的抓住这一契机,在“精”字上下功夫,强调选文要弘扬优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同学们各个建立了摘录本,看谁选得多,选得精,要写读书报告,要进行大脑的理性过滤。为了达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我们每天早读都让一位同学主动登台,朗读自己的选文,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在教室后头的黑板上开辟了“精选园地”,学习小组推选,课代表评选,学年末给予奖励。这样好文章层出不穷,不仅在班内传抄,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外班同学。教学从来是相长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我在向他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同时,也注意向他们学习,师生互动,我们拥有了共同的精神财富。同学们有自己的作文集,还过了把编瘾。正是由于大量的积累,多渠道的引导启迪,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们不光是为作文积累,为语文积累,更是为他们日后做人积累,从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精选文章范文第8篇

关于初中生文章精选1

又是一年春草草,霏霏春雨如丝般将天地细密地织在一起,能将我与母亲的心织在起么?我呆呆地痴想,沉沉地忧愁着。

望着窗前滴着雨滴的牵牛花,我不禁悲从中来,牵牛花已经四岁了,她是母亲离开我到外地打工的那一年栽的,也是这样一个飘着细雨的雨天,妈妈说:“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这牵牛花可以跟你做伴。”点点滴滴铺出了母亲离开的道路,当火车响起嘹亮的笛声,仿佛淹没了我告别的声音,那下个不停的雨却是我心灵的泪水,但我能感受到那两颗相连的心,因为雨是我们之间传情的信使,回来的路上,有着许多人在悠由自在的欣赏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意,可我的心中早已下起了暴风雨,势不可挡,袭卷心灵。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怎样挪着脚步依依不舍地回家的,我欲哭无泪,只觉得有雨就够了。压抑、沉痛,不知从何发泻。

如今,窗前的这棵牵牛花已经长大了。可母亲却依然一人在外地工作,随着母女分隔两地的痛苦,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鬓微霜的母亲下班后独自一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宿舍走去,岁月老人在她的额头上刻下一道道皱纹,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送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而我总是在这样的雨天默默地忧愁着,忧愁着……

雨向来被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寄以情思,“悟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李清照、秦观、晏殊都以雨寄愁,如今,我也不例外,我曾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可雨,带给我的只有愁思,看着雨,是愁的色彩;听着雨,是愁的声音;嗅着雨,是愁的气味,暗淡的雨带给我以浓浓的沉思,沉思着浓浓的亲情,沉思着心中的百般思念。夜渐渐暗下来。

氤氲的夜色浸染着紫色的窗棂,一个飘着雨丝的夜晚。梦里似乎又闻到了牵牛花那淡淡的幽香。梦似一道澄静的柔波。妈妈,那迷惘的雨丝就是我眼中的泪!你又走进我的梦中,再现的依然是你和蔼可亲的容颜。

一滴雨又滴落下来,它扯出我无尽的回忆,无穷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

关于初中生文章精选2

说道妇女节,其实“主角”是妈妈。因为大多数妇女是母亲。而母亲的最大牵挂是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个母亲证明了这一点。“妈妈,我头晕。”说完,这个孩子便倒下了。惊慌失措的母亲抱起自己的孩子奔向了医院。经三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医生脸上依然没有一丝笑容,他走出手术室,走向那个母亲,沉痛的说道:“孩子命是保住了,但他被确诊得了绝症——白血病!”这个母亲一听便瘫坐在地上,一副不知所措和绝望的表情写在了她的脸上,一切都沉寂了,连呼吸都犹若无丝了。但她没有气馁,而是拼命地筹钱,筹钱!遭尽了婉拒,吃尽了闭门羹,她知道有钱就有孩子,钱是孩子命呀!然而,最终她只筹到10万余元,而医生说救治孩子至少要15万元,还有那么大的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在这个可怜的妇人心里好似放的进去宇宙洪荒!而她实在是没有了任何可以求助的了,“卖血”,她说,“只有卖血了!”可卖多少血才能弥补得起那个窟窿,需要卖多长时间呢,怎么办呢?这个可怜的妇人像一个木偶一样,每天四处奔波,磨破了鞋子,磨破了脚底,也磨破了嘴唇,每天尘土满面,泪痕纵横。

后来,电视台知道了这件事,被这个伟大的母亲感动了,做了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又为她们组织募捐活动,终于为她募捐了5万多元,在得到那5万多元的那一天,这个可怜的母亲哭了整整一天,最后连声都发不出来了!在一个幸运的日子里,用母亲的骨髓给孩子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结果母子俩都活了过来,她们躺在病房里的两个相邻的床上,手拉着手相互微笑着,眼里的泪珠久久不能逝去,这笑里不仅包含了母与子的爱,又包含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激。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看出了母爱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圣洁。所以,健健康康地活着是对母亲的最甜蜜的回报,因为母亲从来不会贪图你财富,也不会迷恋你的名望,只要你能快乐健康,哪怕你再平凡、再普通!请同学们在妇女节那天给母亲洗一次脚,或者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同时也给你周围的女性说一声:“节日快乐。”

关于初中生文章精选3

我的初中生活 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 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的人了。虽然有了自由,可生活却乱得不可收拾;虽然长大了,可有些事情却不是一个人就不能独立完成的。 在以前的时候,在学校里什么困难有时老师可以帮上忙,自然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