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桃树下的小白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朋友们都来向它祝贺。小松鼠送来了开心果,小乌龟送来了冰淇淋,小白兔送来了巧克力。小猴请朋友们坐下来,一起吃生日蛋糕。
可是,小猴的好朋友小胖猪没有来,大家觉得很奇怪。
送走了小松鼠、小乌龟和小白兔,小猴出门去找小胖猪。
一只老山羊在高高的山坡上吃草,小猴走过去有礼貌地问:
“山羊爷爷,山羊爷爷,您看到我的朋友小胖猪了吗?”
“小胖猪呀,”老山羊摇摇白胡子说,“它到那边的树林子里去了。”
小猴走进树林子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梢上唱歌,小猴问:
“小鸟,小鸟,你看见我的朋友小胖猪了吗?”
“小胖猪呀,”小鸟理理花羽毛说,“它到那边的山谷里去了。”
小猴跑进山谷里,山谷里空空荡荡的,没有小胖猪的身影,只有一棵结满了果实的山核桃树。
“小胖猪,你在哪里?”小猴大声喊。
“我在这啦。”山核桃树下传来了小胖猪的声音。
小猴跑过去一看,小胖猪掉进山核桃树下的深沟里,上不来了。
小猴攀着山核桃树,将长尾巴垂到沟里,让小胖猪抓住。小猴一使劲,呼啦一下子,小胖猪上来了。
“对不起,小猴,”小胖猪说,“我想把你最爱吃的山核桃摘下来,送给你做礼物,可是我太笨了,从树上摔进沟里了,什么礼物也没有了。”
小猴紧紧地拥抱着小胖猪,真诚地说:“你已经送了最好的礼物给我啦!”
“没有呀,我什么也没送呀!”小胖猪结结巴巴地说。
“你这傻胖猪呀!”小猴拍拍小胖猪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脸,调皮地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项!”
有一棵奇怪的树,身材很特别,树根处像水缸那般粗,但长着长着就变细了,继续往上又变粗了,就这样粗粗细细变化了93次。这棵树也很淘气,他的枝杈同别的树也不一样,这一枝像桃树,那一枝像梨树,另一枝像苹果树……叶子呢,更不安分,形状各异:圆形、三角形、锯齿形、正方形、花瓣形……不用说,他结出的果子也不一样,这一半是苹果,另一半是香蕉;这一半是橘子,另一半是梨。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都有。哎呀,树你一定很累吧?小动物们站在树下,崇拜地望着树。
树很骄傲。他的果子可不是谁轻易就能吃到的。必须在他面前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还要让树一看就会,才可以得到一个果子。
小白兔走过来,用后脚挠了挠耳朵。树很开心,一下就学会了。小白兔得到一个果子,唱着歌走了。
小灰狼站在树下,前后不停地弯腰,脑袋都触到地面了。树咯咯地笑了。他也学着灰狼的样子做着动作,尽管他的头没有触到地面,他还是给了小灰狼一个果子。
小山羊来了,他不停地拍着巴掌。狐狸来了,大尾巴摇得“噗噗”响。长颈鹿来了,晃悠着脖子。大象来了,甩着鼻子。
猪獾、老虎、山鸡、野猫……小动物们都得到了一个果子。树上只剩下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子了。
“谁做了可以打动我心的动作,谁就能得到这个果子。”树说。
刺猬来了,在地上滚了100圈;乌鸦来了,翅膀不停地忽扇;松鼠来了,抱着拳头,给树作揖。
树无动于衷。
青蛙来了,一蹦两米高;棕熊来了,
大巴掌呼呼扇动着……
树看完就闭上了眼睛。
这时一只金丝猴蹦跳着窜了过来。
“哎呀,树上有一个好大的果子哟,我想吃,我想吃!”金丝猴说着就向树上爬去。
其它动物不愿意了:“没经树的允许你不能吃他的果子。”
爬到树腰的金丝猴望着树下的一群动物,有点迷惑:“树上的果子从来都是谁摘到谁吃的,哪来的这个规矩?”金丝猴继续向上爬。他很快就爬到了树梢,伸出手去摘果子。
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努力,离果子都差那么一点点。
下面的小动物们则拍着手嘲笑金丝猴,金丝猴气坏了,又抓耳又挠腮,还折下树枝,扯掉树叶发泄愤怒的心情。
这时大家看到树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你快下来,你把树弄疼了!”大家生气地喊金丝猴。
没有得到果子的金丝猴沮丧地走了。树哭了,大家的心情也黯然下来。
这时,小红马坐着轮椅,向大树身边移去,大家望着他,眼里充满了惊讶,小红马的腿是前几天运货时,从山坡上跌落摔伤的,难道他也想得到树上的果子?
小红马呢,并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他只是看到树有些忧伤,便靠近树,伸出手,将胳膊张得大大的,费力地将树抱在怀里,并把脸紧紧地贴在树干上,对他说:“抱抱就开心了。”
在温暖中我们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新学年,面对新入学的幼儿,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环境,在逐步深入的要求中使幼儿开始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其次要通过背诗、讲故事、读儿歌和编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还有想象力和朗读能力等等各项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去培养,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到思想教育。为了完成上述任务,使幼儿在本学期得到良好的发展,特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1、培养幼儿发音准确,清楚,说话连贯、完整;
2、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3、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创新、竞赛和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5、发展早期阅读及提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
6、渗透思想教育。
7、学会20个简单的字。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培养幼儿讲述能力的有《我最喜欢的春天、月亮船、小红浇花、太阳,花和姑娘、桃树下的小白兔、王羲之练字、好主意、小熊的气球、野猫的故事、贪心的小狗、小狐狸、城里来了大恐龙、一只袜子、飞呀飞、鲤鱼澡堂》;背诵朗诵的有《星星灯、量词歌、鼠妈妈的摇篮、风、看谁和他做邻居、小溪流、折喇叭,吹喇叭、古诗两首、小书包》;需要写会的有20个简单的生字。
三、落实教学任务的措施
是使幼儿的不随意性更易于感知记忆,在教学中尽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指导幼儿欣赏,促进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如讲述我最喜欢的人引导幼儿说说喜欢他的哪些地方,你想学习他什么,围绕这些来培养幼儿思维的能力;
2、启发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善于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4、在示范教学和使用教学范例中要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5、重视德育培养。
四、德育渗透方面: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准备结合课堂做以下德育的培养:
1、幼儿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做事要有信心,但是幼儿不要骄傲;
2、通过看图学诗歌,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地域广大,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讲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关心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这都是快乐的,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掌握本领;
4、培养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5、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机智。
五、课外活动的安排: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象、文字、动画、影视等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感染力和艺术化。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的学习创设惟妙惟肖的动画场面;可以运用音乐CD,为幼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情境,为幼儿创设各种各样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意境优美的诗歌、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抒情味浓的散文……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感知能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文字、动画、声音三方面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诗歌《摇篮》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反复地欣赏、理解、朗读,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飘”、“翻”、“吹”这三个词不同之处,并能在诵读时用语气表达对“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风儿轻轻吹”的理解,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此可见,教师凭借多媒体技术,以境激情、情景交融,使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像,激起内心强烈的美感和情感,使语言教学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达到“情切切、意融融“的境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每个故事都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为小朋友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故事中不仅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信息技术利用其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可以在活动中模拟甚至再现故事情景,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使幼儿不断地利用现有经验去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小鸟找家》是一个意境优美的故事,在教学时我制作了一个声像结合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黑黑的夜晚、幽幽的树林、孤单的小鸟,孩子们仿佛来到了森林里。此时,他们就是小鸟,完全融入了找妈妈的急切、焦急的情景中。加上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鸟找家,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散文诗是我们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比较难掌握的教学活动,因为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很难从文字中去体验散文诗的意境美,传统的图画教学也很难体现这种美。但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的另一优势,就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知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在制作课件时,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视觉,优美的音乐刺激幼儿的听觉,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实现审美愉悦。
关键词:课间游戏活动;大班幼儿;自主性;组织策略
短短的课间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向往的,但对于老师来说却是十分头疼的。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老师却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既要顾及幼儿的安全,又要顾及运动量,真是有点顾此失彼。如何组织好幼儿的课间游戏活动,让他们“适度地动”“有益地玩”呢?我们进行了《优化大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组织策略的研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从中寻找合理的策略,助力幼儿的积极发展,通过研究,初步探得一些策略。
一、资源筛选策略
课间游戏内容适宜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课间活动的质量。于是在课题实施初阶段,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意愿,通过发放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什么游戏适合在课间玩,什么游戏不适合在课间玩,爸爸妈妈爱玩的课间游戏是什么等。通过调查交流,我们筛选出了适合大班幼儿的课间游戏内容,如智力迷宫、拼图、魔方、七巧板、纸球纸棒、自制打地鼠、套圈等。另外,我们还把民间游戏引入课间,如挑花线、挑小棒、挤囡囡、编花篮、跳房子、丢沙包、抬花轿、斗鸡、石头剪刀布等。在收集到的游戏中,我们进行了合理而科学的筛选、取舍,力争做到既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又符合我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所喜欢和接受。同时,幼儿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也体会到:课间游戏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富有乐趣,参加课间活动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二、环境创设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儿童已不再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游戏,而是游戏的主人。应为儿童准备符合其发展需要、能促进其发展的游戏环境。”只有立足孩子基础设置的环境,才是调动孩子本真的环境,亦能促进幼儿与环境在交互作用中获得自主发展。
首先在场地分配上,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游戏运动量的大小,把课间游戏分成室外运动类和室内益智类两大类。室外运动类有跳房子、编花篮、跳皮筋、套圈、绳子等;室内益智类有挑花线、挑小棒、石头剪刀布、拼图、迷宫等,这样的分类很自然地把课间活动的场地以及人员进行了分隔和分配,促使课间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兼顾室内室外,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开展。其次,我们采用图示法、儿歌法等不同的方法,将各种游戏规则、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把教育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幼儿自发的需要。比如,在“挑花线”的游戏中,我们将花线藏于“娃娃”的口袋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从口袋中取出,游戏结束的时候将花线对折两次后藏于口袋中,有序而整齐。在“跳房子”的游戏中,我们在教室外的走廊地面贴出了不同的“房子”,并在对应的窗户上贴出了不同的跳格子的方法,孩子们看着示意图,一个挨一个有序地进行。在“挑小棒”的游戏中,我们将规则制定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石头剪刀布、先后分清楚、一把一抓放、动静分得清、你我轮着来、一根又一根,比出挑棒小能手),这样就避免了幼儿游戏时可能产生的矛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合理的环境创设让规则与快乐渗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三、主题融合策略
经过实践探究我们发现,那些在室内能安静活动的小朋友都是有具体事情可做的,而那些走东串西的小朋友都是漫无目的地玩,难免会影响别人,制造事故。怎样让这后一部分孩子也能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自制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玩具或材料,组织他们在课间活动时玩。由于主题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材料也在不断变化,这样就能持续不断地吸引幼儿投入课间游戏中。比如,在开展“春天的秘密”主题活动时,我们在自然角增加一些花生、大蒜、蚕豆等发芽类植物,并提供尺子、绳子、吸管等测量工具,让幼儿尝试测量,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还投放了《桃树下的小白兔》《小蝌蚪找妈妈》《种瓜》等故事图片或动物玩偶,供幼儿看图讲故事或扮演角色表演;另外还提供一些柳条等,让他们编手环、头环、项圈等。总之,把课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这些不断变化又方便取放的材料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四、家园合作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课题实施阶段,我们也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我们精心筛选的、自认为适合幼儿开展的“挑花线”游戏,只有个别几个孩子课间拿出来玩,还有的花线全部是“摆设”。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好多孩子都不会玩。这种需要两两合作的游戏如果一方不会玩就进行不下去,而我们老师也难以个个去帮助指导。我们课题组成员就这个问题商讨解决:何不让家长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来唤醒课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呢?于是,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个“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把筛选出来适合课间玩的民间游戏内容列成一张“游戏课程计划表”共享给家长,邀请家长自己选择内容给孩子们“上课”。有家长、老师设计了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民间游戏:挑花线”,通过观看视频、讲解示范、两两练习等形式,确实让许多孩子学会了。接下来的课间活动中,我发现玩“挑花线”的孩子比以前明显多了,还有的向同伴、老师展示新学会的“降落恪薄N颐敲吭驴展一次,并把游戏内容、玩法、活动照片等展示在“家长园地”中,这样的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家长关注与参与,更唤起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孩子们比以前更会玩,也更爱玩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家长全身心参与进来后,唤醒了我班课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
“一日生活皆教育”,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但幼儿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却是愉悦的,课间活动也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我们只有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的立场,真正探寻出一些合适有效的组织策略,才能保证课间活动有序、自主、快乐地开展。
关键词:图画书;幼儿阅读;心理健康教育
1前言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书写技能。”这个论述为图画书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定位确立了方向,即利用图画书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充分发挥图画书的作用。
2图画书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画书颜色鲜艳,内容生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因而深受幼儿喜爱,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画书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艺术,不仅文字语言简单明了,而且图画本身也承载着一定的信息,具有交流的作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说话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让幼儿观察图画,多次反复以后,让他们模仿,逐渐从“听故事”过渡到“讲故事”,这就有利于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2)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语言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词汇量,与每天的语言交流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幼儿“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累积词汇的过程。如在“龟兔赛跑中”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小兔与乌龟的差距,就能猜测小兔跑步的速度比乌龟快得多,初步理解“遥遥领先”的意义;通过观察龟兔上山坡的情境图和乌龟吃力的表情,就能大体理解“满头大汗、大汗淋漓”的含义;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进一步了解各种词汇的意义了。3)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自主讲故事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随时变换内容,举一反三,表达出新的意思,从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丰富主题活动的阅读素材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一般都根据参考用书来实施,如小班的“小兔乖乖”,中班的“桃树下的小白兔”,以及大班的“月亮船”等。这些经典的幼儿故事年复一年地使用,容易给教师和幼儿一种单调和乏味之感。而把图画书融入主题活动,有利于补充现有活动用书中的阅读内容,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如在小班开展“小兔乖乖”主题活动时,可把《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图画书中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故事中小兔子带来的温馨和感动。同样,在大班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时,可让幼儿欣赏《老鼠娶新娘》《小木匠学手艺》《屠龙族》《小石狮》等带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图画书,既补充了原有教材中的故事内容,又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有利于拓宽培养幼儿情感的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要求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为理念,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心理健康对他们以后的情感形成和个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小王子和小公主般的生活,普遍存在心理脆弱、自我任性、怕苦畏难等问题,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加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图画书中有许多优秀作品蕴含着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渗透着人类丰富的情感经验。例如:体现亲情之爱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表达的是母子之爱,《我的爸爸真麻烦》体现了父子之爱,《爷爷一定有办法》体现了祖孙之爱;体现同伴好友之情的《大熊有个小麻烦》讲述了同伴之间的倾诉与倾听,《鼠小弟系列》讲述了好友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反映环境与生命主题的《小房子》《小蜡笔头儿》《花婆婆》等讲述了人类生存与环境密切相连的关系,《我永远爱你》对“死亡教育”具有很大启发。借助这些优秀的图画书,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培养,可以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阅读中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在思考中学习表达与交往,形成初步的情感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图画书集文字和图画于一体,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文字与画面,幼儿可以根据图画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扩充和延伸。如《狐狸爸爸鸭儿子》的封面就是一只狐狸和一个蛋,教学时可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猜想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学习了《黄色小番茄》之类的关于植物生长的图画书后,幼儿不仅知道了小番茄的成长需要播种以及雨水和蚯蚓来帮忙等知识,而且了解到需要锄土等劳动,由此联想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发展了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个性图画书作为一种有趣的信息载体,有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选择,从而促进个性发展。如学习了《小兔乖乖》后,大多数的幼儿都表现出对小兔的喜爱和对大灰狼的憎恶,而有的幼儿却喜欢大灰狼,认为大灰狼非常勇猛。
3图画书在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图画书虽然是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资源,但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教学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不少教师对图画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教师是图画书使用的直接决定者,如果教师认识和重视不够,其作用也大打折扣。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图画书的应用非常重视的比率为10%,一般了解的占67.41%,不了解的占3.15%;有效使用的占11.83%,一般使用的88.17%,不使用的占6.45%。不少教师将图画书的阅读等同于图片讲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对图画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重视,因而对图画书的运用缺乏整体规划和目的性。不少教师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图片讲述,有的教师甚至还没有把整个故事讲明白时,就开始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或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学现场看似热闹,实则肤浅,既浪费幼儿的时间和精力,又违反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更忽视了幼儿的阅读感受,使图画书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家园联系不畅由于许多幼儿父亲和母亲都外出打工,家中由老人照管,而老人因为身体和知识水平等原因,无法实施亲子共读,致使家园联系不畅。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4利用图画书进行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提高认识,重视应用幼儿园负责人应转变对图画书的观念,重视图画书的运用,支持和鼓励幼儿教师开展图画书进行教学活动。要积极购买图画书,丰富教师的图画书教学资源,充实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以便于教师和幼儿随时阅读和使用;建立图画书教学资源库,让教师上传自己的图画书资源以及图画书教学案例,供全园教师使用;利用派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法,支持教师听讲座和观摩图画书精品课,让教师更好地学习和思考图画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积极开展图画书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完善对图画书的理解,把握图画书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率。对图画书进行认真筛选图画书在幼儿阅读教学中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无节制使用,而是要认真筛选,要使图画书中的情节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1)要注重多样性。不同类别的图画书对幼儿有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因此,在选择时,图画书的品种要多,涉及面要广,内容不要单一。既要选择童话故事类和自然科学类,也要选择散文诗歌类和手工操作类。2)要注重趣味性,即注重选择色彩鲜艳而新颖有趣的图画书,以激发幼儿的兴趣。3)要注重自主性,即在挑选图画书时给幼儿一定的自,让他们自由选择,教师指导,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在图画书的应用中,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非常重要。拿到一本书后,先把书浏览一遍,然后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会按页码顺序翻看图书;看图时,要从左往右、自上而下地看,认识和体会图书图画书的构造;教育幼儿能清楚明白地叙述图画书的完整内容,能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合理的想象。密切与家长的联系1)建立QQ群,让教师与家长随时联系,让家长明白图画书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同时要求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亲子共读的心得与体会。2)开展各种理论培训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组织亲子共读交流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共同搜集相关的图画书,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5结语
总之,图画书作为幼儿阅读的一种重要资源,在幼儿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要结合教学实际,加强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开拓教学思路,尽量让图画书发挥出最大作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范晓芳 单位:滨州市邹平县魏桥镇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应用[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
1、什么是整体、整合
整体是与部分相对的,它是指由若干对象组成的具有对象在分离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新质的统一体。整体从紧密到松散,有不同的类型,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不同的联系状况,对整体类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系统整体是整体的理想类型。系统整体所具有的质不同于系统各要素具有的质,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教育作为整体,有些是比较松散的,有些较为系统,幼儿教育的这些现象均与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性质有关。组成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联系越紧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就越系统。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就是坚持幼儿教育的系统观和效益观,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有机联系,是联系的最高层次,有机联系的建立是良好的、系统的整体形成的关键。对整体观的强调,从具体的行为上看,就是要对整体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整体的幼儿教育的形成,应该同幼儿教育的整合联系在一起,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合,来达到整体形成的目的。对幼儿教育整合的水平决定着幼儿教育整体的性质。
对不同教育的阶段需要具有不同整合水平的教育,并非所有的教育阶段都需要高度整合的教育,有些教育阶段的有些教育要素只需部分整合,甚至还要求有所分化。幼儿教育是3-6岁的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需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初浅的表面的,概括能力还很低,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往往不能过于分化。幼儿又是通过生活及其它活动来学习的,这些活动尤其是生活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尽可能的加强教育的整体性,是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需要的。
2、什么是教育整体观
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
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
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在此,有必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课程整合,也称课程综合,另一个是综合课程。课程综合是一种课程设计的技术或行为,而综合课程是一种课程的模式。我们倡导课程综合,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而不是全面的、普遍的倡导选择或建设综合课程,因为,课程模式的选择必须是现实和历史的有机统一,必须从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和条件出发。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课程对师资有特殊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幼儿园都能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所有的幼儿园都应该作这种选择。但是,根据《纲要》的精神,所有的幼儿园都应该树立并努力实践整体教育的观念,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影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为什么要强调整体观
首先,整体性的教育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强调整体教育观有利于引导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
其次,整体性的教育在实践中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强调整体教育观有利于推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最后,在一些幼儿教师的观念中,存在着很多与整体教育背离的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少与整体教育背离的现象,强调整体观,有利于纠正观念、改善实践。
二、幼儿教育应该整合什么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众多的因素,应加以有机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应该是系统的整合,只对局部的要素进行整合,往往难于取得应有的成效,甚至整合往往会变成形式的整合,而不是实质的整合。
1、观念的整合
观念的整合,就是观念的联系和渗透。幼儿教育应关注多样化的观念,并注意这些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整合的观念,才会有真正整合的教育。避免机械的、片面地理解某些教育观念。如关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结合起来;应把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与教育手段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
教育观念的整合,是先导性的整合,只有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的观念,形成一种与教育整合有关的观念的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
2、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教育目标在表述时,可能会划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教育目标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及艺术五个方面。除了这种划分方式外,也还有体、智、德、美或运动与技能、认知及情感等归类、划分的方式。不管那种归类、划分方式,都是对整体发展的相对的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教育目标时,不致笼统、无序。任何一种划分都存在对整体发展分隔的问题。这种分隔对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分隔能使学习内容分化、深入。但对年幼的学习者来说,分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应该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加以弥补的。因此,教育目标的原初形态并不是割裂的,要使教育深入和具体化,有必要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划分,但这种划分不应只是是单一领域的目标细化和分解,而还应是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教育目标从总体的目标到现实的活动目标应该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
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的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整合,进而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3、内容的整合
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的。教育内容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甚至可以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内容的整合最终应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内容的整合性,影响到活动的整合程度。
4、资源的整合
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运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5、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经验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但较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对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提高教育的成效为目的,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和刻板。
6、发展的整合
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幼儿教育整合中每一项整合都应关注幼儿发展的整合。发展整合的实现,是使整体性目标从可能性转化成为现实性。
三、如何整合
(一)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致的区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起着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环节。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专门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这些专门的学习活动,应把认知、情感、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发现、探究和体验结合起来,把计划的学习情境与变化的学习情境结合起来,把室内的学习活动同室外的、园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把先前的活动与当今的活动和将要进行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各种学习活动产生多维度的联系。应避免学习活动目标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现象,避免各种活动之间封闭、割裂甚至抵触的现象。
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锻炼、用餐、就寝、散步、日常劳动等都是与生活直接关联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而且,现实生活具有对课程内容的渗透作用、综合作用。生活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生活活动中包含了多领域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游戏也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游戏不只是教学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更有它自身的价值。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反映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
(二)注意教育内容之间的整合。
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人们经常关注的联系方面。内容的联系和整合的本质目的,往往不在内容本身,而在于通过内容的整合,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和谐发展。内容的整合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课程中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即内容的纵向联系;二是不同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即内容的横向联系、整合。课程内容联系和整合的形式很多,在此主要讨论领域内的教育内容的整合、领域间的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超领域的教育内容的整合,这几种整合,均属横向的整合。
1、领域内的整合
相对于学科而言,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领域是在学科的基础上的一种内容组织体系,领域本身就是整合的结果。因此,领域的内容必然的比学科的内容整合程度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域的内容已不需要整合。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要使领域真正成为领域,必须加强对领域内内容的整合。每一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在一个领域中,教育内容有可以作相对的划分。如在科学领域中,有关于自然界的内容,有关于科技的内容,有关于数学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独立性,甚至已自成体系,但在现实的课程中,应努力使这些内容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如,关于动物的知识,经常地与关于植物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有时有跟一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联系在一起,甚至还跟科技联系在一起,其中也很可能有分类、数量等数学的内容。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领域内的整合。
2、领域之间的整合
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之间需要整合。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地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这种联系的发现和利用不是为了使领域消失,而是为了使不同领域相互联系,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更大的整体性功效。领域之间的整合有多种水平,有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有领域之间的零星联系,多点联系和密集联系。在一个课程中,可能不同的领域间联系和整合的水平是不同的。
3、超领域的整合
在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有一些课程并不是以领域的形式加以组织的。这些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整合,已经超越了领域,在这种课程中,已经看不到特定领域的存在。不同领域的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整合在一起。这种课程一般成为综合课程、整体课程或整体性课程,也有的课程方案从具体的组织形式上考虑,把这种课程成为主题课程、单元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是否绝对的体现整体性的思想了?综合课程是否真的只整不分?任何课程都有整和分的两面性。综合课程虽然把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了,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主题和单元有可能有把领域中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上的顺序或内容的前后联系割裂了。我们很难做到前一个主题的内容刚好是下一个主题的基础,下一个主题的内容恰好是前一个主题的延伸和继续。也许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尽可能使前后主题之间的内容尽可能的相互联系,但是,这种新的割裂还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综合课程,如果所谓的联系是拼凑的、无机的,又牺牲了内容的前后联系,那么,这样的综合必定不如领域课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的选择是一种整合形式和割裂形式的取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判断这两种课程组织形式的标准。更具体的说,整什么更重要。由于人们的发展观的不同,课程观的不同,知识观的不同,对应整什么和分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也许真是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样化的原因之一。如,有些人认为,接受系统知识的教育很重要,应尽可能注重知识的逻辑。也有人认为,对于幼儿来说,重要的是对内容感兴趣,只有当幼儿愿意学,才可能学好。要让幼儿愿意学,就应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从生活中学习,课程应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幼儿感兴趣或幼儿现实参与其中的生活。不要把知识人为的作学科划分,应综合地学习各种知识
在如何综合的问题上,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者一直在探求综合的机制问题。与综合有关的有两个课题:
一是主题的来源及性质。不同的主体来源,决定了主题的不同性质。
主题的第一种来源是领域。即主题是以一定的领域为基础来设计的。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动物”、“夏天的水果”、“我们做朋友”、“新年到”等等。这些主题明显的与特定的领域有关,以某一个领域的内容为主,但在主题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又不只限于某一个领域。这类主题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些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从主要是或较多的涉及单各学科或利用的内容发展到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内容。
主题的第二种来源是社会社会和幼儿生活事件。主题的设计围绕这些具体的事件加以展开。如“交通事故”、“运动会”、“台风来了”、“出血了”、"新朋友"、"送别好朋友"等等。这些主题均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或幼儿自身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围绕这些主题设计和组织的活动可能以某一领域的内容为主,也可能多个领域并重,往往这类主题更有生成的空间。
主题的第三个来源是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一些现象和过程。如"变"、"熟了"、"原因"等等。这些主题是开放的,本身并不包含确切的内容,但却可以容纳不同领域中很多相关的内容。主题内容的选择就是围绕这些现象和过程进行的。
主题的第四个来源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作为主题的来源不同于领域作为主题的来源。这里是指将某一个文学作品作为主题的来源。文学作品本身就涉及到艺术和语言两个领域,二文学作品尤其是故事、寓言等,其具体的内容往往是与科学、社会等领域紧密相关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物品、道理、场景等都是主题内容生成的这样线索。如“桃树下的小白兔”、“小蛋壳历险记”等。
二是主题的特质。主题的性质,取决于主题设计时设计者的立场。一个主题确定以后,有人是站在领域的立场上来考虑主题的内容的,基本的做法是从不同的领域中选取与该主题有关的内容。有的在此基础上对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一些整合,有些不加整合,从而出现主题内不同领域的内容堆积的现象。有的虽有主题,但每周还是有固定的以领域为划分方式的课表。这种主题成为内聚式的主题。
也有人在主题确定以后,首先是分析主题所包含的核心内容,根据对核心内容的分析,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形成所谓的主题网络或主题树。由此可见,这类主题的设计和展开并没有以领域为依据,但主题的具体内容必定是与领域有关的。只是这些具体的内容,可能与几个领域有关,也可能与某一个领域有关。这种主题称为外展式的主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内容整合形式不能笼统地评定它们的优劣。对于不同的幼儿园来说,适宜的、经过努力可以采用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幼儿园采用那种水平的内容整合方式,应从幼儿园的现实出发加以选择。此外,对许多幼儿园来说,内容整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各种形式在一个幼儿园中被综合采用,达成互补。从我国当前的现状看,大部分幼儿园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整合形式。
(三)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合
真正的教育整合应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中加以实现。要在各种现实的、具体的活动中实现整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活动的开发和创新
良好的活动应该是融目标、内容、环境、材料及方式、方法等活动的基本要素合理组合的、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一个合理整合的活动应该是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活动。如何才能使各种活动要素有机结合,实现真正的活动整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对活动的开发和创新。活动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动能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于能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活动开发和创新的基础是对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了解,对幼儿原有经验的了解,对幼儿现实生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多种多样的活动。这种活动应该能够引发活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应提倡让幼儿从事探索和发现性的活动,观察和参观性的活动,调查和访问性的活动,查找和"阅读"性的活动,交流和讨论性的活动,感受和体验性的活动。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点上,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组织活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