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旦习俗

元旦习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元旦习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元旦习俗范文第1篇

中国元旦各民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 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 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元旦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你知道中国元旦各民族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学识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国元旦各民族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 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 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元旦习俗范文第2篇

不知不觉间,又一个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让人激动不已,这时候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叫什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新年的第一天叫什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新年的第一天叫什么元旦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元旦各国习俗1、日本

日本在元旦的时候,会送一条有自己名字的围巾,给觉得重要的人留作纪念。

2、朝鲜

元旦这天,朝鲜家家户户都会吃糯米加松子、枣泥、蜂蜜煮成的甜饭,象征新的一年过得甜蜜、万事如意。

3、伊朗

元旦的前一天,伊朗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干柴,到了晚上,全家人把干柴点燃,然后家人依次从火上跳过去,表示来年可免除疾病之害,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4、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在元旦这天,大家都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友,以此忏悔前一年的过错。而且在印尼某些地区,过元旦的时候人们会相拥痛哭,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

5、匈牙利

匈牙利的居民在元旦这一天,是不能吃家禽和鱼类的。亲友之间互赠小猪和扫烟囱工人瓷像,表示美好的祝福。

6、保加利亚

元旦的前一天晚上十二点整,保加利亚的每家每户熄灯三分钟,亲属相互拥抱、接吻以示祝贺。等灯开了以后,大家坐下吃特制的新年蛋糕,如果谁吃到蛋糕里面的小钱币,就表示他在新的一年里会成为幸福的人。

7、阿根廷

在元旦这一天,全家人都赶到郊外的河中进行“新年浴”,在下水之前,先把鲜花撒在水面上,然后全家人跳入水中,用花瓣擦揉全身,这样是为了把旧年的晦气洗掉。

8、英国

在苏格兰地区,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会敞开,欢迎任何人来做客。而客人则需要随身带块炭,投向主人的炉中,象征炉火久久地燃烧,家庭兴旺。

9、法国

在元旦这天要把家里的余酒喝光,用来寓意新年万事如意。如果还有存酒的话,就表示新年会交厄运。

元旦吃什么传统食物年糕

出现时间:南北朝

综合简介:年糕,又叫粘粘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这一食物历史悠久,但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主要在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

历史记载:明末《帝京景物略》,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曰年年糕”。

汤饼

出现时间:后魏时期

综合简介:汤饼在古代指的是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类似我们现在吃的面条。

历史记载: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

椒柏酒

出现时间:东汉时期

综合简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中的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历史记载: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鸡蛋

出现时间:吴晋时期

综合简介:元旦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当时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不过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没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梁武帝信奉宗教。

历史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饺子

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综合简介:饺子是由馄饨转化而来的,每到元旦佳节,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元旦节吃饺子的习俗,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元旦习俗范文第3篇

元旦吃饺子还是汤圆 水饺,形状如元宝,所以有招财进宝之意。有时候人们还会往饺子馅里加入其他东西,像糖、花生、枣或者硬币等,吃的糖的人,意味着往后日子越来越甜;吃的花生的人代表健康长寿;吃到枣的人寓意早生贵子;吃到硬币的人意味着来年发大财。

饺子现在几乎成了人们过节时,必不可少的食物,除此之外,若家里有什么贵客来,给客人说包顿饺子吃,也能体现出客人在主人心中的地位。

一般饺子还可以用来送别,家里亲人要出远门时,会包饺子;家里亲人回来时,也会包饺子,别时饺子是希冀亲人在外能够平平安安;回时饺子,则是为了给家人接风洗尘,也有犒劳之味。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吃什么无所谓,主要是我们的文化还在,传承还在,文化没有对错,地理差异更没有对错,有的只是足够的相互尊重,不管是汤圆还是饺子,除了个人的饮食不同外,还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不管是吃什么,都带着中国人们对往后日子的一种美好期盼。

元旦吃什么传统食物 1.饺子、年糕、鸡蛋、汤饼、糍粑等。

2.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便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3.年糕: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来祭祀神灵及供奉祖先,其后渐渐成为一种农历新年食品,取其“年年高”之意。

元旦的来历 元旦属于世界节日,其中元表示数字1的意思,旦则是一天的开始,元旦代表着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每年公历的一月一号,元旦到来时,英国人有打井水的习俗,比利时有向牲畜拜年的习俗,法国则会开启狂欢模式。

元旦是不是很冷了

元旦习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韩国;舍尔;中国;春节

节日是每个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的日子,人们可以通过节日更好地认识、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土民情。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提高人民的节日文化意识。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对两国的春节进行研究,把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寻找出共性和特性,发现节日文化的优点与长处,了解两国文化传统的异同,为未来韩中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 韩国舍尔节和中国春节起源的对比

1.1 韩国舍尔节的由来。舍尔节被认为是韩国固有民俗和中国传统民俗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习俗。6世纪前在承接了太阴太阳历之后,人们制定了以太阳历为基准的标准,因此舍尔也是以太阳历为基准。舍尔未产生之前,上元(1月15日)就是这样一个类似舍尔的节日。制定舍尔之后,在上元节举行的仪式就被分为元旦与上元两部分。与农耕岁时有关的在上元举行,而关于儒教的仪式则在元旦举行[1]。1985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宣布把农历舍尔作为“民俗的天”,农历舍尔再次恢复。1989年开始把“民俗的天”改成目前的“舍尔”。制定与现在一样的三天公共假日。1991年新正假日由三天变为两天,1999年最终变为一天。即使到现在,舍尔主要还是为了祭祀和探亲访友。

1.2.中国春节的由来。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至约四千年前的殷代。在殷代每年年初举行祭祀,这种仪式可以说是春节的最初形态。春节也被称为 “元日 ”、“元旦 ”、“新年 ”。 1911 年以前,中国将阴历 12 月称为“腊月”,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将腊月最后一天称为“除夕 ”。春节指从除夕到元旦这个阶段。1912 年后,中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年,将每年的阳历 1 月 1 日称为“元旦 ”,而将每年的阴历 1 月初 1 统称为“春节”。春节是新春开始的日子, 也预示着新的耕作的开始[1]。

二、韩国舍尔节和中国春节习俗的异同

2.1 韩国舍尔节习俗

2.1.1 韩国舍尔节饮食习俗。在韩国,舍尔节当日早晨为祭祀祖先以及招待客人而准备的食物称为“岁馔”[2]。岁馔中以年糕汤最具代表性。春节时食用白色的年糕汤被认为来源于古代的太阳崇拜信仰,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作为光明的象征而食用白色的年糕, 将年糕切成圆形象征着太阳的形状 。除此之外,韩国人在舍尔节时不喝温酒而喝凉酒,这具有迎接春天的意思。韩国的舍尔节还有使用九折板装食物的习俗。九折板中间放置薄饼周围分为八个格子,格子内装着八种材料制成的食物 , 主要有牛肉、香菇、木耳、黄瓜、胡萝卜、豆芽、蛋清、蛋黄等。

2.1.2韩国舍尔节的礼节习俗。舍尔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祀茶礼[4]。在正月初一,人们都换上韩服,给祖先进行祭祀茶礼。人们在木地板或大房间里祭祀,祭桌后放上屏风,桌子上摆着新年食物并供上祖先的神灵牌位或将纸牌位供放在屏风上。摆放的顺序是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5]。舍尔节早上,人们穿好韩服,对长辈行大礼的习俗叫岁拜。在祭祀茶礼结束后,向祖父母、父母奉上大礼;晚辈向长辈行大礼,按顺序行大礼;饭后向村中长者和近亲岁拜;三月之前向远方长者行岁拜的礼节。长辈一般给晚辈岁拜钱、糕点。韩国人进行岁拜主要是表达他们对长者的尊敬和祝愿。

2.1.3 韩国舍尔的祈福方式。在舍尔期间,韩国人家家都将挂福笊篱看作是不可缺少的祈福内容。舍尔将至之际,把准备好的福笊篱挂在出入频繁的门、厨房或大厅处,取开关门的时候福气装满福笊篱之意。还有一些人为了祈求财富,将有钱人家的福笊篱偷到自己家中悬挂。根据地区不同,悬挂后的福笊篱有的焚烧有的则继续使用。福笊篱这个物件以其集福盛福的美好。

2.2 中国春节的习俗

2.2.1 中国春节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人们在除夕夜晚和初一早上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饺”与“交”字谐音,新旧年的更替称为“更岁交子”,所以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吉祥。饺子是过年时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在包饺子时,人们为了增加节日气息,还会加入糖、花生、枣和钱币。同时,它们还有不同寓意,即吃到糖的人生活甜蜜;吃到花生的人长生不老;吃到枣的人早生贵子;吃到钱币的人财运滚滚来[4]。在南方,春节的食物以年糕为主。年糕谐音为“年年高”,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一年比一年高。总之,饺子和年糕带给人们美味之外,还有新年的期待和希望[4]。

2.2.2中国春节的礼节习俗。守岁是除夕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直到新年的习俗。晚八点后,人们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也会回首一年的生活和谈论新年的愿望来增进亲情。

拜年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愿的方式。出门访问亲朋好友,互相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还会收到压岁钱。人们还运用电话、短信及 e-mail 的方式来传达新年祝福。无论拜年的方式发生什么变化,它仍是加强亲戚关系的重要方式和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2.2.3 中国春节的祈福方式。贴春联、贴福字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春联起源于桃板,把用桃木制作成的桃人挂在门两侧。宋代时,在桃符上题字成为普遍的风俗。明代时,桃符改名“春联”。此后,民间对联十分兴盛,许多文人都参加对联活动。除此之外,春节时家家户户还将“ 福 ”字贴在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 , 有的地方还倒贴 “ 福 ” 字 , 利用 “ 倒 ” 和“到 ”的谐音 , 寓意 “福到了 ”。这些和韩国舍尔的挂福笊篱有异曲同工之效。

三、小结

在本文中,比较研究了韩国舍尔与中国春节的民俗,以及两国传统节日中的异同点。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韩国舍尔和中国春节,进而更深入的了解两国的文化。同时,这种研究对于学习中文或韩语的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兴趣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舍尔和春节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中国学者中不乏对春节与韩国舍尔的研究者,但是少有以韩国土著视角对韩国舍尔与中国春节的研究。本文正是以韩国人的视角对舍尔与春节进行观察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憾。

参考文献:

[1] 金廷桓. 韩中春节民俗比较研究 [硕士], 山东大学; 2011.

[2] 崔文婷韩中春节风俗对比[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4):155-156.

[3] 金舒韩国春节饮食与服饰文化研究[J]. 吉林农业. 2012(07):239+238.

[4] 姜莹. 中韩同源节日对比研究 [硕士], 黑龙江大学; 2012.

元旦习俗范文第5篇

编者语:时间终于一点一滴地走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俗称的“腊月”。寒风萧萧,腊梅花开,给这个寒冷季节别添一分风采。腊月一到,接着便是除夕、春节、元宵,注定这是忙碌的一月、欢快的一月。本期的《民俗博览》,为你详尽讲述腊月里的那些事儿。

寒冬腊月年之尾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便是雷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到了“冬闲”时节。农事上是“闲”了,但生活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本月有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要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算结束,这从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见一斑。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富有无穷魅力。为了过好年,百姓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慰问,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月初八与释迦牟尼

我国人民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此为纪念,于是“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会在腊八节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有的寺院由僧人在腊月初八以前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杭州名刹天宁寺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可见当时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人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有“二十三,糖瓜粘”的民谣。更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仪式。灶神,本是万物有灵观念驱使及对上古人发明火烧食之功的崇拜臆想出来的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周礼》称“颛顼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后来发展成为人格化的灶神。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上天雷事”去了。祭灶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弘扬了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本刊汇编)

我国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习俗范文第6篇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但是,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中国只是到了中华民国以后才逐渐改用公元纪年。因此,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既春节比公历的元旦更有节日气氛。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表示。为了表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憧景、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各地人们都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

阿根廷有些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地到江河洗“新年浴”,并以鲜花揉搓全身,以示洗去污秽和霉气,换来吉祥和幸福。

元旦这一天,有些巴基斯坦人携带红粉出门,见到亲友便互相把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幸运吉祥。

一些德国人元旦有个习惯——爬高,选又直又高的树,小伙子顺着树干比赛爬高,以示步步高升。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人们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不堪的瓶、罐、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保加利亚一些人相信: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就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长将把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西农村有一独特的风俗,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

元旦习俗范文第7篇

2、随着阵阵鞭炮声,旧年去了,新年到了。回首过去的日子,如流水一样过去了!

3、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4、“元”有始之意,“旦”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5、时间像流水,一眨眼,元旦联欢会结束了,但今天的联欢会让我们每个人都会铭记在心中。

6、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7、等啊等,盼啊盼,终于把那热闹的元旦节给盼过来了,那天,学校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大操场上,去看我期盼已久的元旦演出。

8、一个又一个元旦,随着时间流逝,带走了我的过去,推搡着把我挤到下一站,即使再害怕,再抵抗,步伐却不听使唤地向前迈着,即使我知道,那里很恐怖。时间的力量,谁能抵抗?

9、日出日落,在365个循环后,元旦站在路边等你。这365个循环中,失败了什么,成功了什么,元旦不在乎。元旦永远在等你,希望你从他身旁经过,好为你拍拍灰尘,换身衣服,加点干粮,鼓励你继续走下去,你也不仅愁眉苦脸,该笑着迎接元旦的洗礼,并告诉他你很快乐,别忘了一句“谢谢”。

10、快乐的“庆元旦”游园活动正在进行中,有老师有同学还有家长,真够热闹啊!再加上别开生面的游戏活动就更热闹了!

11、我们一家人匆匆吃完晚饭,然后拿上烟花来到院子里,只见天空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上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把天空点缀成了鲜花的世界!

12、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的、悄悄的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值得回忆的20xx年过去了,迎来了激动人心的20xx年元旦节,开始了一年的新旅程。

13、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们,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元旦习俗范文第8篇

还有4天,日历就进入崭新的2011年了,同学们又长进一岁了。今天我们来谈谈“元旦”的话题。

“元旦”,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为了表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憧憬。各地人们都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

阿根廷有些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地到江河洗“新年浴”,并以鲜花揉搓全身,以示洗去污秽和霉气,换来吉祥和幸福。

一些德*国人元旦有个习惯——爬高,选又直又高的树,小伙子顺着树干比赛爬高,以示步步高升。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人们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不堪的瓶、罐、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巴西农村有一独特的风俗,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