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直在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1篇

我寻找一朵爱情的蓓蕾

始终相信

在那不为人知的陷阱里

它安静的等待

我救赎的跫音

春天落下

掷地有声

一如我系在爱情脖子上特别的

铃铛响起

从杂乱无章的喧嚣中

我一眼就认出了它

漫长的跋涉后

爱情裂了口

我无法修补

只能把它放到秋天的旷野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2篇

OUTDOOR:请您说说这些年对您影响最大的登山活动。

次仁桑珠:我是2008年担任公司领导工作的,担任了2008年卓奥友峰登山领队,2009年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登山领队,2010年珠峰和卓奥友峰登山领队。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珠峰山难事件和2010年卓峰雪崩事件。这两次登山活动,我都是领队。2009年珠峰登山活动中,第二组登顶下撤时突发了吴文洪体能衰竭无法下撤的事情,我当时在北坳营地进行现场指挥,我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在大本营留守的登山队队长尼玛次仁,请求他的支援。当时就对吴的向导做出了留守待援的指令,我立刻带领组救援队,从北坳营地出发,攀登至8650米处,从手持电台里不断听到向导的报告,一直到宣布救援失败,在那十多小时的持续救援中,我们甚至带上了高压氧舱,虽然我们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

那一次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成绩,一次登山季节带领近20名客户成功登顶。我们从这次事件也总结出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要用我们职业的经验帮助客户判断他的实际状态。协助他作出规避风险的决定,并且要恢复领队的绝对权利。

2010年卓奥友峰,因为天气的原因,降雪量超出预期。修路组遭遇雪崩,造成2名向导重伤,5名轻伤。一直到登山季节结束,我们也没有获得再次登顶的机会,此次活动宣告失败。

商业登山活动是以登顶作为成功的标志,但是,我经历的失败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说攀登和人生一样,都是一个过程。那么安全就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不能接受有些尝试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结果。永远不能。

2010年珠峰登山活动中,我在8750米阻止了5名客户,因为他们超过了规定的关门时间,的确再过两个小时,他们都能登顶,但是我没有把握把他们带回大本营,我很清楚这些客户对我的埋怨和不理解,过了一年我想说:对不起,我做的对,我不后悔。

OUTDOOR:圣山探险建立的十年里,一定会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请您评价一下,现在的服务水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次仁桑珠:圣山探险是为解决登山学校毕业学员就业的问题所建立的,公司每年也从登山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支持登山学校持续办学,公司从2001年建立一直到2006年第一次独立举办商业登山活动,其中5年主要是以劳务输出方式向国外登山队派出高山向导和协作,让他们直接在具有国际商业登山管理经验的公司里去学习,这些在登山活动中取得的管理经验非常重要,主要从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但是一贯沿用照搬国外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根据我们国内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

比如在登山活动中,我们的餐饮服务主要以中餐为主,辅助西餐。我们陆续派遣学员到成都的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去学习川菜和西餐。我们现在有一批具有三级川菜厨师证书的高山厨师,他们在各个营地,可以提供多达30多个品种的菜肴。

在有些方面,我们的服务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同行标准,比如在向导方面,我们在做到一比一的同时,还增设了备份向导,国外一直是一比三。

在高海拔探险活动中,我意识到客户心理需求也需要更多的关注,我们除了详细掌握客户在各个登山阶段的体能指标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客户心理的干预和指导。因为有些客户因为把登山作为自己的终生理想,那么不可避免会对自己有一些心理暗示,夸大了自己的体能状况,在极度条件下,这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我们在分组问题上,会采用抽签的办法,尽量做到公平。

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扎根青藏高原,做好现在这些服务项目,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圣山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公司的从业人员都很年轻,但是我们希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服务标准,为更多的登山爱好者提供优质和安全的探险服务。

OUTDOOR:您同时还担任登山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工作,从登山管理中,是否会将发现的问题在登山教学中进行一些调整?

次仁桑珠:登山学校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理论到实际,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随着登山条件的不断变化,我们也要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喜马拉雅山区近年来秋季登山季节降雪量在不断增大,在些高山营地地况和地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加入对个别山峰特点区域需要掌握的器械知识和地况地貌和气象知识。

在登山教学中加入实际救援预案的内容,在法国高山救援内容基础上加入适合喜马拉雅山脉特点的内容。每年去山峰实习的学员都要进行救援预案的演戏。

OUTDOOR:企业都会履行一部分社会职能,圣山探险在所处的服务行业是如何做的呢?

次仁桑珠:圣山探险是自治区内一个合法注册纳税的服务性质企业,公司成员绝大部分都来自喜马拉雅山区的农牧民子弟,他们每年的收入也会对家庭有所帮助,公司的一部分职员在拉萨买房安家,还有职员在做一些茶馆和旅馆的生意,只要不影响工作,我们一直是支持的。

在登山季节,我们需要大量的营地工作人员和物资运输人员,我们和珠峰脚下的扎西宗乡政府合作,每年雇佣大量的营地服务人员和牦牛工,事实上也为当地的经济作出了贡献。

随着登山活动的进行,当地出现了以观光旅游,餐饮旅馆、高山运输和营地服务多种形式的商业形态。

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由登山队主导的高山救援体系,公司的高山向导每年冬季都要参加登山队组织的高山知识培训,也派出向导参加一系列的高山救援演练活动。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3篇

那是非常特别的一天,我和弟弟到田野边乱逛。田野周围的山种满了树,苍苍翠翠的可以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儿,田里也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大胆地从我们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独的小鸟,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它一直保持一样的身姿,沉默不语,眺望着远方,仿佛那儿有什么在等待着它。过了一会,它一跃飞了起来,像一条直线,背影倔强而坚决。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个老人。他是我家的邻居,一个人住,没有家人,个性孤僻,从不与人交谈,每次见到他,都是一个落寞的背影。出于怜悯,我每次都向他问声好。而他,也是沉默,不理我。但是有一次,他居然主动叫了我一声还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过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心再冰冷也可以用真诚来感化。

他是一年前走的。他的房子也被遗弃了,而他院子里的那棵芒果树会在夏天结满果子,有些果子溢出墙外,村子里调皮的孩子就会争抢去摘,吃得脸上都是黄黄的。

那么他是不是像那只孤独的燕子一样,落寞地飞走了?上帝,天堂里有花吗?摘一朵放在他身边,告诉他,这是所有有爱的人送给他的,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但首先要学会爱和关怀。我不知道他种下的那棵树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谢谢他,因为那棵树所结出的果子,给过那些孩子快乐和满足。

[2]

前几天,看了席慕容的散文集《有一首歌》,里面有些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是不禁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握住的到底是什么呢?要怎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要怎样才能理出它的脉络?

而我,也有过一样的思考,在每次太过颓废之后,我会在夜里惊醒。特别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总是在醒后问自己,我,陈春娣,到底要的是什么?我到底要怎么努力才能达到我的目标?也是这样的思考,使我一步步坚强地走到现在。尽管现在的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我曾以为是现在的大学配不上那么努力的我,而那一年的我是否也是那么毫无保留地付出?

我现在努力提高的是我的英语,我通过任何方法来学习。经常到阅览室里阅读英文杂志和报纸,我用手机安装沪江听力酷VOA、开心辞场的软件,我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并总结出他们最常说的英文短句。我也用了ICQ,在里面可以交上任何国家的朋友。去年的暑假,我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用英语交谈,他告诉了我很多事情,他知道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喜欢吃中国的豆腐,他是加拿大籍的,喜欢到处旅游,在澳大利亚定居了。我给他听过李代沫的《我的歌声里》,和他语音聊天。他还发了一些照片给我,照片里的他,意气风发,帅气洒脱。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解释“打边炉”,讲了半天他还是不能明白。可惜的是,我没带电脑去大学,他的e-mail地址也被我不小心弄丢了。回家后,电脑系统已更新,以前所有的资料都消失了。

所以我在QQ上向Mr.Smith解释什么是ICQ的时候,他记住了我。在课堂上,他点我的名字时是没有看名单的,他叫我用be used to doing sth 造一个句子,我说,I am used to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他说:Good。我可以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对我的欣赏。每次他的课,我都坐在最前排,我要做英语的第一个听众,从来都是。

我们班的同学大都不喜欢英语,至少我没有发现和我一样执著英语的同学,这对我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不会放弃。从来都不会。于是在上一届英语A级第一名的师兄来我们英语迷俱乐部进行演说时,我特意把海报做得很大很显眼。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依然会快乐地学习。

[3]

有时候,时机很重要。

就像现在,我本来想早点起床看港剧《老表,你好野》,但由于没电,我只能拿着电脑放在我房间的桌子上,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窗外绿意盎然的风景,感受着温和的阳光,听着楼下小朋友的嘻哈喧闹声,开心地写下我的文字。文字,突然想起,邓老师在空间上写的话:我总是希望留些时间写下一些事。我们都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再忙都要。

上思修课时,老师要我们在课本的首页写下我们毕业十年、二十年后的希望的工作和期待,以及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的一生。我记得我写的是二十年后,四十多岁,我希望自己在一家外企里当高层,我知性,依然善良,做事果断。孩子懂事聪明,丈夫体贴细心。我会带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见他们没有感受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如果再有能力,就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建设我的小学,让小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路上,过客,同构关系

 

徐则臣的小说关注小人物的生活际遇,主人公往往面临反差强烈的两个世界,即诗意的心灵故乡与现实的残酷导致的精神焦虑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是徐则臣的近作。若从作品人物、主旨、结果、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的角度进行开掘,可以发现其与鲁迅《过客》之间存在的同构关系。

鲁迅的《过客》,是反抗绝望的觉醒者的坚守。老者告诉他,路的尽头是坟地。他“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文学艺术论文,虽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他要寻找的东西,但仍然前行、反抗,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论文提纲怎么写。徐则臣的《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讲述了城市里的一对夫妇,长在城市的女人难以忍受男人每日隐居家中,练书法,不愿出去走走的习惯。在农村长大的男人则对城市的喧闹难以忍受,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女人要求男人一同旅游遭到拒绝后,终于发怒,争吵与一番手脚后,两人离婚。在火车上,男人得了肺炎,不停咳嗽文学艺术论文,同行的女乘客递给他咳嗽药。两人结识,倾诉不幸,成为知己。女乘客的丈夫因为领导犯案牵扯进去,关在看守所,虽然一直未获准见面,但她仍一直坚持从远方来探看。后来,丈夫出狱,并受到提拔,要补偿在狱里受的折磨,身陷欲海不能自拔。女乘客对丈夫失去信赖。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她要献身给“我”,被拒绝。

从作品人物上看文学艺术论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与《过客》存在同构的关系。

过客与“我”都是探索者、坚守者。过客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怎样,却执意追求,从而在行动和心灵上都成为探索者。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的“我”一直在坚守心中源于农村生活带来的宁静,对外界的繁华喧闹无动于衷论文提纲怎么写。离婚后,在火车上偶遇女乘客,为她的坚持感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对生活有执着追求的人,自然不易。“我”将她视为知己,“我”似乎找寻到了久违的心灵归属感。但最后女人以为“我”对她的纠缠是出于时,“我”再次发现,“我”仍然是茫茫俗世中的不被理解的一个“过客”,这也契合了文章“在路上”或者说行动与心灵的“漂泊”的主题。

两篇文章的同构文学艺术论文,还表现在老者与妻子在行文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妻子狂热地以旅游、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对外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心灵追求的缺失,以致难以理解我对安静生活的坚守。同样,老者的形象也是世俗的代表,他曾有追求,而当知道路的前方是坟地时,就不再追求,在芸芸众生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对“我”和过客都抱着不赞同的态度。

同时,《过客》中的小女孩与女乘客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相似;在结果上,过客的毅然前行与“我”为寻找心灵慰藉继续“在路上”探索存在同构。从词义上看,“过客”、“路上”都表现了一种漂移、不稳定的状态。作者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文学艺术论文,偶然与一个女人的相遇,让我微微一颤,心心相惜。那只是一时的错觉。而现在,“我”依然在路上论文提纲怎么写。《过客》中,小女孩的好意,让青年人感动,几乎难以前行,但最终,过客不顾死亡,依然选择了前行。虽然都经历波折,但在最终的选择上,是一致的。

从整个结构上看,《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遵循着这样一条线索:无归属(与妻子貌合神离文学艺术论文,最终离婚)——归属或伪归属(与女人的偶遇,暂时找到了归属)——无归属(与女人仍然没有心灵对话的可能,依然“在路上”)。对应这些,《过客》中则有这样一条线索:前行(声音的召唤)——难以前行(女孩的帮助,我无法回报)——前行(继续坚定)。因此,在线索上,两者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上可知,这篇作品在诸多方面与《过客》存在同构关系。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作者化用以至融合,确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小说创作论[J].当代文坛.2007(3).

[3]徐则臣.区别,然后确立一答《文学报》傅小平兄十七问[J].黄河文学,2007(2).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5篇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5年7月29日~3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设立图书展示区和图书现场销售区,展销的图书达10多万种85万余册。展示区共设450个标准展位;图书销售区总面积4000平方米,设置了700多个图书展架,向参观展会的市民开放销售。两岸共500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参展,大陆方面为380多家,350个展位,包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全国文艺出版社联合体、古籍图书联合体等数十家中央级出版机构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广东等省市的品牌出版社。台湾方面参会的出版和发行机构有200多家,100个展位,组织了2万多种共5万多册的台湾图书参展,内容涉及文史哲、科技、生活、法律、教育、医学、漫画等类。

台湾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社均参加了展会,包括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远流出版公司、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城邦出版集团、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这是台湾书商来大陆参展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会。在近300名的台湾参展商中,有146人包机自台湾直航金门,通过厦金航线抵达厦门参展,这也是台湾出版发行界首次以联合组团形式通过厦金航线前来大陆参展。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交易会现场到会客商有近万人,参观和购书的人数有10余万人;交易会共销售和征订图书2000多万元,其中,现场销售图书额500多万元。这当中,台湾图书销售额近200万元。会上共有100多种图书达成版权交易意向。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6年9月20日~2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二馆举办。展厅面积6800余平方米。设精品展示、图书销售和版权贸易3个区,展位330个(大陆展位160个,台湾展位150个,版权贸易展位20个);参展单位共460家(大陆196家,台湾264家);大陆参展人数303人;展示图书共13万种50余万册(其中大陆展示图书共26类、11万种、35万册);大陆参展图书共2000万人民币码洋由台湾金典书局企业有限公司全部包销。5天展会期间,现场销售图书470多万人民币码洋。台湾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也十分踊跃,有影响的200余家出版商都参加了展会。此次大陆展团,无论是展馆面积、参展人数、图书品种和数量,还是图书销售金额,都是两岸出版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期间,还举办了大陆图书精品展示、向相关图书馆赠书、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与发展高峰论坛、两岸知名作家签名售书、“魅力福建摄影图片展”和图书版权签约仪式等多项活动。

这次大陆组团参展,在台湾出版业界和民众当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特别是303人的庞大参展团和2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图书集中入岛,以及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两岸出版界之间深入交流合作的成果,反映出台湾出版界对进一步扩大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台湾民众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表明了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说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平台作用。

展会期间,在大陆展区参观和购书的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始终络绎不绝,一次性购买几十册、几千元人民币大陆图书的民众随处可见。许多台湾民众反映,大陆图书品种多、价位低、选择范围广,无论是阅读还是收藏,都非常有意义。据统计,有关本界交易会的报道和转载报道总量达万余次。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7年10月26日~3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厦门书城举办。交易会展馆总面积36400平方米,共设图书展位394个(大陆287个,台湾107个)、展示书架960个,出版相关产业展位400个。两岸共有745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大陆出版机构286家,台湾出版单位459家);参展图书共20万种110.5万册(大陆图书18万种104万册,台版图书2万种6.5万册),总码洋约3600万元人民币。6天展会期间,前来参观、购书和交流的业内人士和读者达20余万人次(境外书商约500多人,其湾书商约400多人,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采购商约30人);图书销售共计1948万元人民币码洋(大陆图书销售1430万元,台版图书销售518万元);两岸业界共达成113项版权贸易合作项目(版权输出42项,版权输入71项),另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期间,还举办了“主宾城市――北京馆”文化成果展示、海峡两岸出版发行高峰论坛、出版相关产业展示与洽谈、两岸业界合作项目签约、两岸大学生“阅读与人生”演讲邀请赛、作家签售、新书推介、赴金门文化考察、网游动漫展等56项活动。

此次交易会,因书目新、数量多、品种全,受到两岸出版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在图书展示厅,大陆的《钦藏英皇全景大典》、《中国稀见史料》、《台湾文献汇刊》、《闽南文化丛书》,台湾的《中国地方志》、《明清档案》等史料巨著,吸引了大批业者和民众,其中《中国稀见史料》与台湾8家图书馆达成各出售1套的意向,《钦藏英皇全景大典》被台湾金典事业集团买走;在图书销售区,从四面八方赶来买书的人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台版图书中的学术类、工具资料类、经济类、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也受到大陆读者欢迎,展会期间台版图书销售和征订额达518万元;在图书馆现场看样、采购厅,两岸200余家的馆藏机构现场采购图书108万元、看样采购300多万元。交易会期间,台湾业界共采购大陆图书520万元。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于2008年9月19日~28日在台湾举办。交易会展场总面积达9781平方米(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三馆主会场展场面积7481平方米,台中市文英馆分会场展场面积1300平方米,台南市金典书局分会场展场面积1000平方米);主会场设立展位366个(大陆280个,台湾86个);参加本届交易会的大陆出版机构、发行单位及相关产业295家443人(出版集团单位13家、出版社203家共264人,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12家53人,图书发行单位13家39人,出版相关产业单位8家12人,期刊社18家28人,图书馆13家21人,新闻媒体15家26人),台湾出版机构58家;大陆参展图书共10万余个品种、37.5万册、2050万人民币码洋。4天展会期间,共销售图书1225万元人民币码洋(现场销售175万元人民币码洋),大陆图书馆采购台版图书150万元人民币码洋。共达成了102项图书版权交易合作项目(引进36项,输出66项),还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本届交易会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为组委会为名誉主任的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赴台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首次在台设立主宾城市、大陆期刊展示区,首次在台中市、台南市设立分会场,首次组织563名大陆参访人员乘两岸直航包机分别从北京、上海、厦门往返台北。本届图书交易会作为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为此,组委会办公室对涉及整个活动的3个会场开幕式及图书展销、北京主宾城市成果展示、出版及相关产业展示、大陆精品书刊展、“海西风采?魅力福建”图片展、《印象厦门》摄影展、《闽南文化丛书》等重点图书推介会、版权贸易、两岸知名作家签售、两岸合作项目签约、两岸大学生“阅读与财富”演讲比赛、《书香两岸》杂志首发式、向台中市等有关单位赠送图书、文化考察等十多项内容进行周密安排。

本届交易会是20年来海峡两岸出版交流活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图书品种最多、活动涉及面最广、两岸业者参与程度最深的一次出版交流活动,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新闻出版界出境办展参加人数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交流最深入、受众面最广的文化交流合作盛会。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交易会主会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展场面积2.64万平方米,设10个展区、1320个展位,比第三届增加20%;图书展示区622个展位(大陆482个,台湾140个),增长58%;厦门外图书城和厦门新华书店中山店开设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图书销售区,交易会展场总面积4.6万余平方米,超过以往在厦门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三届交易会展场面积总和;主会场展出图书20余万种、146万册、增加1/3,总码洋约3800万人民币,其版图书3万种9万余册,增加超过1/3,书目新、数量多、品种全,囊括两岸各出版机构近两年来的新书、重点书和畅销书。在台湾展示区,台版图书数量、品质均比第一、三届交易会有大幅提高,学术类、工具资料类、经济类、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等多种新出台版图书首次在大陆书展亮相。首次在大陆展会亮相的《传记文学》、《电子月刊》、《教育资料集刊》、《财金杂志》等近千种精品期刊,展现了台湾期刊出版水平。出版相关展示区新增的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印刷、图书设备、出版文化用品等相关产业的展示、展订和展销,联通上下游,完善产业链。上海主宾城市活动以“海派出版,世博书香”为主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号召,推出了世博图书主题展、沪版精品图书展、重点图书推介会和著名作家签名售书等系列重头活动,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的新内涵、新发展和上海出版的新形象、新成果。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6篇

在没有多少色彩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有我们几个在走着,不得不让人感动。

我们几个花季样的少年,各自把尘规打破,走进蓝色的友谊世界。

在青葱浮绿的季节,我们认识在蓝色的天空下。

你,美丽的天使,你用你的可爱,点缀着我们友谊的小屋。将窗变得和你的眼睛般明亮,将那空气边得和你一样清新。

你,调皮的天使,你用你的滑稽,轻奏着友谊之歌。让那山叮咚如你的笑,让那歌声舒畅如你的心。

你,宽慰的天使,你用你的大度,悄悄擦拭着大家的双眼。把那沉落屋底的灰尘卷走,把那温暖送进小屋。

我,热情的天使,用我的炙热,融化冰一样的误解。能使蓝色的大海沸腾,能让曲折的小溪流得畅快无比。

拥有你们,比拥有世界更美好。

生活替我选择了你们,你们永远是最好。

我们,在蔚蓝的天空下,绽放成一体的美丽。

我们,用青春的美好,让友谊之屋永远甜蜜。

我们,对,就是我“们”。是我们。不是我,你。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7篇

一段过往

一段快乐或忧伤

都是人生的一幕幕电影

相聚又散场

哭的酣畅

笑的张扬

你方唱罢我登场

人生,还真是一部没有倒带的电影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胆小胆大都罢

都不免要独自走在路上

去探索未来的方向

无法避免也是必然

有的人柔弱却坚强

有的人看似金刚

其实只是虚假的屏障

弱弱地保护里面那颗容易受伤的心脏

无论哪一样

都是为了自己不受伤

一直在路上范文第8篇

——林宽

青春,是一个被赋予太多期望的词汇,有人说,青春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是狂妄的,勇敢的,是有激情的;有人说,青春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是饱含着智慧与希望的;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只迷途的鸟,在天空盘旋着,却怎么也找不到方向。

青春,在别人看来,是迷人的大海,而在我们心底,却是空白的世界,我们徘徊在光明与堕落的边缘,不知路在何方……

而青春的我们就是这样,叛逆、嚣张、不羁是贴在我们额头上的标签。我们渴望成长,却又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彷徨。我们渴望摆脱种种束缚,却又发现自己羽翼未丰。我们渴望被别人认可,我们怀揣着热情,却又不敢释放。

直到我们想为自己空白的世界填充一些绚丽的红色,绿色,蓝色时,回首却发现,我们曾经犯下的错误,已经涂上了难以抹去的黑色印记,它显得格外刺眼。

青春是火,燃烧我们年轻的激情,青春是灯,照亮我们美丽的豆蔻年华,青春是路,指引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