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讨论英文

讨论英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讨论英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讨论英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文歌曲 高职学生 能力 培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37-02

英语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与所有专业关系最密切的公共课,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少不了公共外语(英语)这门课,所以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学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英文歌曲是一种音乐,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好的英文歌曲可以愉悦高职学生的感官,也可以令高职学生感动,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唱英文歌曲还可以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中国社会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的帮助,打下良好的基础。

《Moonlight Shadow》合着欢快的乐曲,教学生做做手操,从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入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营造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课堂氛围。拉开发挥潜能,培养综合能力的序幕。任何人包括高职学生,只要是在欢快和谐的环境,轻松愉快的氛围,都会激发各种灵感,唤起多种动机,燃起各种欲望,便于发挥潜能,利于培养能力

1 通过听英文歌曲提高听的能力

世界上最能吸引人的是优雅欢快的曲调,优美动听的旋律;《Better Man》、《Edelweiss雪绒花》听这样世界闻名的经典英文歌曲使人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多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能激活左右脑,引起兴奋,带来。能自然地激发起内心感想,激起听的欲望;《Shinning frond》经过多听、多感受、多思考、多学、多练便能知晓英文歌曲的特点,了解英美文化,每听完一首英文歌曲,笔者都会用PPT把该英文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通过完型填空的形式填写所缺单词或短语,使整首英文歌曲的歌词完整;在填词的过程中采用给个人或小组加分的方式激励和奖励学生,从而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英语听的能力。听美妙动听的英文歌曲,填写英语单词的训练是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活动之一,

2 阅读能力的培养

英文歌曲《When I'm With You-西城男孩》的歌词是英文的精美提炼,内容健康向上,时代感强,富有生活气息。能吸引人的眼球,激起人的阅读欲望。这种阅读是最愉快地阅读,和着优美的旋律去阅读那是最美好的阅读境界,据说人在愉快时候的记忆力是一般状态的好几倍;马什说得好: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得。通过大量英文歌曲歌词的阅读,高职学生有着比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很快就理解了歌曲大意,了解了相关知识,掌握了现代形势发展趋势和时代的脉搏;也培养了英语阅读能力。英文歌曲背景知识阅读比赛、英文歌曲歌词背诵比赛、英文歌曲歌词阅读理解比赛等活动的开展能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3 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英文歌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儿歌《it\ls only thefairly tale.》,民歌《The Red River VaHey》,情歌《Love Story》,有乡村音乐《Sealed With A Kiss Brian Hylan》摇滚乐《beautifulones》;有歌唱爱情《I Miss You》、《Love me tender》歌唱生活《welcome to my life》等等,这样的歌曲能引发人用英语讨论的热情与动力。讨论听者对歌曲的喜爱与否和原由、讨论歌手的演唱风格、讨论歌曲的表现力等等,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讨论,对提高英语说的能力有着实效性的作用。讨论实际上就是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的表现,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多后很快就进入社会,成为职场人,如何与人交流与沟通是他们的必修课;与人交流与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每学唱一首英文歌曲后的小组用英语对歌曲进行讨论是最轻松、最愉快也是最活跃的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它提高说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有利相互交流与沟通,有效地培养了交流与沟通能力,为高职学生的未来打基础。比如,我们听了《飘扬的旗帜》后,自然引发许多的话题要讨论:将有多少个国家的足球队参加南非世界杯赛?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球星参加?现任和上届的国际足联主席是谁?他们为世界足球作出什么贡献?高职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积极地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4 唱的能力的培养

在某届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有个参赛学生以唱英文歌曲《When You Believe》开场,立刻吸引评委和在场观众的注意力,使场面活跃欢快;加上精彩的演讲,从容的对答,从而获得一等奖。俗话说得好: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这不正说明唱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吗?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能力与自我表述能力是现代和未来职业能力测试的重要的因素,那么,作为高职学生,他们在校学习那有限的两年多时间里,不仅要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任务,还必须考取与他们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习压力非常大,唱英文歌曲《Doesn’t Mean Anything》可愉悦人的情绪,刺激人的大脑,激活人的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人带来学习。课堂上、课间时、在教室、在宿舍、在饭堂、在操场、在……随时随地只要能开口的地方高职学生完全可以学唱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此外,在校园里开办唱英文歌曲社团,举办唱英文歌曲比赛,都能激发高职学生学唱英文歌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唱的能力或培养他们比唱还好听的那种说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能力的要求。不难理解,两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其它条件相当,那么用人单位一定录用能说会唱英文歌曲的那个;因此通过大量学唱英文歌曲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唱的能力,其实就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着想,高职学生轻松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同时,还多了一项技能。唱英文歌曲和用英文唱歌曲都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提高唱的能力的有效办法。

5 写译能力的培养

英文歌曲的翻译一直是许多人喜欢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英文歌曲《Realize》、《When You’re Mad》的翻译,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两种语言的特征,对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灵活地运用。翻译是双向的,我们把外国歌曲翻译成中文的同时,应该努力把更多的好的中文歌曲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学唱我们中文歌曲,让全世界的人来通过唱我们的歌曲了解

我们中国文化,以此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更好的交流与理解。那么,如何把中文歌曲合理,恰到好处地翻译成英文达到推广中国文化的目的,不仅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我们的责任!组织高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精神,进行一百首中文歌曲英译比赛;可增强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生通过

参与活动翻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还从自己的翻译作品被选中并展出中获取成功感。

鼓励高职学生编写英文歌曲,如:《Verbs songs》经过大量地听英文歌曲,例如:《One Fine Wire》、《Traveling Light》,观看大量的英文歌曲视频后,激励高职学生自编英文歌曲,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不同形式在限定的时间内,自编英文歌曲,例如,要求学生用英文歌曲来唱出英语动词的各种时态、英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自己所学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英语单词和短语句子;还要求高职学生在编写完成后,用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录像,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让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进行评分并选出优秀作品,在更大更高的场合(面)播放。让写出优秀英文歌曲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感觉。激发高职学生写的欲望,达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写的能力的目的。B创造能力的培养

讨论英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T8L教学法 物理诊断学见习 英语教学

TBL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课堂上以团队为单元进行讨论。并进行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物理诊断学是通过问诊、检体及其它物理学方法(如心电、超声等),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临床应用的基础学科,其具有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实践型强的特点。我们尝试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TBL教学模式(Tearn―based learning)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以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1eeture―based leaming,LBL),实验组采用英语TBL教学法。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诊断课学习内容、见习课学时数、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指导教师资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仪器设备

使用校内物理诊断学局域网英语交流系统、山东省营口市远东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分为心脏、肺脏和腹部三部分)及挪威挪度(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3G新一代的综合模拟人(生理驱动模拟系统英文版)进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SimMan?3G英文系统均由教师机及学生机组成局域网,该网络系统可提供英文临床病例,学生可通过该系统的自学功能进行预习,对于异常体征的识别、诊断的建立与判别、操作的实施与评价,该系统均可提供英文提示和纠错。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进行英文LBL教学

课前常规自行预习,不作具体要求,范围以教学大纲为主。课前播放中文英文对照物理诊断学教学录像。通过老师英语示教,学生互查,2人1组在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心肺腹电子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技能训练,最后完成英语课后作业。

(2)实验组进行英语TBL教学

①组建TBL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中、差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人,各组学生的既往英语及专业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由各组学习成绩最高者担任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和测试。

②教师备课。首先,要进行专业的TBL教师培训及英语培训。TBL教学法培训要求教师熟悉该教学法的理论特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内容。每位受训教师均要通过课堂模拟及预讲考核,并提交中英文教案,经过互评及教学主管部门的审核方可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在课前2周告知学生课堂上将进行个人和小组模拟人物理诊断学英文测试,学生根据教学要点进行课前理论及实践准备。教师在每节课前通过教学网络系统向学生预习问题,根据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反馈程度评价教学的难度及深度。教师还可于上课前一周在网络上并根据知识扩展的需要相关英文电子教材、英文病例、英文文献、教学录像等,并开放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SimMan3G英文版等教学资源。

③个人测试。开课后的15分钟时间进行个人英文测试,试题为基本概念和操作。试题由8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2个在模拟人上实施的操作题目组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英文,鼓励学生实用专业词汇和简单句型进行反复交流和强化,首先,达到“能开口”;其次,追求“善交流”。在教学中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把握教学的目的是使用英语工具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④小组测试。由各组小组长组织进行,展示本组的集体智慧。通常在个人测试之后进行,时间约为25分钟,为全英文题目。由7个多选题,3个操作题组成。题目着眼于辨别思维,要求全英文回答,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答案,教师根据英语表达标准和专业标准分别进行评分。最后教师进行要点及难点的总结,课后学生上交完整英文病历。

(3)成绩评定

物理诊断学操作考试(英文)由物理诊断学教研室组织,两组学生分期分批对消化科、心内科及呼吸科等科室的20种阳性体征进行检查,辅以问诊,并上交病历。比较两组学生英语查体正确率。

(4)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SSPSl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检验,双侧检验P

三、讨论

L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在预习阶段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英语及专业知识全貌,对于学生英语的使用能力更是缺乏了解。如何有效配比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大难题。我校立足教学工作,将英语TBL教学法应用于物理诊断学见习教学实践,取得了以下经验:

1.规避了大班英语授课“满堂灌”的缺点。将大班化整为零,每组只有5名学生,而且在团体内产生学习优秀的组长,组织课前学习和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大大节省教学资源,而且使组内每名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实践。在客观上使组内学习资源和经验达到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促进了信息交流。

2.客服了LBL教学法标准答案唯一的弱点,针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语言交流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强调使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交流,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

3.打破以往专业英语书本教学的习惯,采用小组英语讨论为主,教师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法,实践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英语TBL教学法是以医学实践为目的展开,因此无论从教学题目的选取、英语预习的实施、课堂讨论的贯彻、课后作业的评价都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实践,以期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和在现实语境下应用英语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现示了语言学习过程“基于学”“重于用”的学习脉络,很好地促进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度,为教学国际化进行铺垫。

综上所述,英语T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较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应用,这在我们开展的物理诊断学见习教学中得以证实,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其它医学桥梁课程,推动教学改革进一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讨论英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94-02

近年来,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日渐革新,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开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之一,其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中医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专业上还是属于中医学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并且入学后的第一年并不安排学习医学课程,而是先接受高强度的公共英语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期间还酌情进行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前期训练,所以对外中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故我们选择此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探索的对象。以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学校要足够重视,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课前认真备课。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比如,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也就是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选择的教,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则建议学校出面,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岗前试讲制,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毕竟专业不一,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这样,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不论什么专业,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江涛,易永芬.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

[2]王俊艳,李金茹,梁玉,等.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

[3]冯先玲,邝咏衡,刘志刚,等.小组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重庆医学,2013,42(17).

讨论英文范文第4篇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为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样本共计44人。采取在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即回收的形式,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文献并结合授课实际基础上编制,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英语水平,学习需求等,填写时间约15分钟。不涉及学生姓名,以保证结果真实。采用Epidata3.3建立数据库录入,逻辑检查无误后,用Stata13.0分析。采用构成比描述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情况,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无序分类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口语学习需求。

从每节课希望发言次数、学习模式和口语练习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对于每节课期待发言次数,72.7%(32/44)的学生希望有1-2次发言机会,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对发言次数需求越多;40.9%(18/44)偏好小组讨论,38.6%(17/44)偏好角色扮演和游戏,大致呈现出英语水平越低对听教师讲课方式需求越高;以上两个方面,不同英语水平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口语练习方式方面,52.3%(23/44)的学生喜欢“教师提问,学生自愿回答,平时分奖励”的方式,45.5%(20/44)的学生偏好“学生小组英文讨论,推荐代表回答”的方式,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二)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英汉比例的需求。

主要从英汉语言分布、英语授课比例、PPT设计和教材形式几个方面分析(见表2)。54.5%(24/44)的学生偏好英文词汇,稍加汉语解释,36.4%(16/44)学生需求英语词汇,多为汉语解释;教师授课时英文比例而言,59.1%(26/44)的学生认为50-80%的比例较适宜,呈现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对英文比例需求越多的现象;PPT方面,50%(22/44)学生偏好“英文PPT,专业词汇用汉语注释”的方式,38.6%(17/44)学生喜欢中英文同步出现;以上各组在英汉语言分布、英语授课比例和PPT设计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教材方面,59.1%(26/44)的学生希望使用“中文教材,英文资料”,大致呈现英文水平越高学生越希望英文的教材教辅资料,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一)注意英语学习的循序渐进和逐步引导。

调查中关于英汉比例需求调查可看出,即使是已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也较为偏好“专业英文词汇,稍加汉语解释”的方式和50-80%的英文授课比例,提示全英文授课模式尚不符合本校公管专业学生。专业英语不同于公共英语,大多学术性较强,若学生一开始就面对大量晦涩难懂的陌生词汇和语句,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课堂知识吸收,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逐渐引导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适合公管专业英语学习和满足学生多样需求的教学资料。

50%学生偏好“英文PPT,专业词汇用汉语注释”方式,59.1%学生希望使用“中文教材,英文资料”,可看出,单一教学资料不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运用各种平台丰富PPT内容和教材教辅资料,特别对于专业英语,其前沿性要求教师跟踪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外文文献和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虽然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需求不存在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身需求。如未通过CET4的学生偏好教师授课、学生参与度低的方式,这可能与其自信心不足有关。角色扮演和游戏较轻松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再如教师据教学资料用英语提问,组织学生分小组英文讨论后,用英语来陈述,从而增进学生间相互交流,促进其发挥群体效应和效仿效应,突出其主体地位。当今知识蓄积型人才已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

(四)引导学生将公管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

讨论英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影赏析;视听说;文化差异

一、引言

英语电影欣赏课无疑使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陡增,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既能涵盖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情感等几大要素,又能以一种更为直接和易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价值观。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了文化,而理解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习得。英文影片中纯正地道的英语给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很浓郁的英语视听环境,大大有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电影欣赏能给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应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才能尽量做到以专业的角度来欣赏英文电影。

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学习,但局限于无相关的语言环境,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里,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从一开始接触到的英语学习中他们就缺乏兴趣,更不用说将它作为一种交流的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英文电影画面精美,故事情节曲折,经典对话原汁原味,并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视野,是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运用多媒体手段剪接一些英文经典影片的片段,并以各种英语活动穿插于视听说课程中,是指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来解读西方文化,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促进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英文影视作品在视听说课的设置和运用

1.材料的选择

英文影片是学生进行互动式听说训练的平台,所以影片的选择一定要迎合互动式教学的要求。选择的影片首先,适合学生当下的语言接受能力,发音清晰标准,难度适中,才不会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太难而放弃。其次,所选择的内容尽量贴近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做口语练习或者讨论的时候才能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对影片的细节进行剖析。再次,选择的影片最好是能反映出西方文化或是能够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对目标语的兴趣,也能结合中国文化的特色做进一步更深刻的分析和讨论。

2.课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课时的时间限制,在课堂上欣赏一部完整的英文影片可能性较小。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第一次完整观看影片的任务。学生可能在第一次观看的过程中被影片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所吸引而忽略了对语言的学习,因为任何一部原版的英文电影都不是以语言教学为原始初衷的。教师的课前任务是需要在这部影片中节选出几段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视频剪辑,在视听说课堂上进行反复播放,以达到精看的效果,让学生既欣赏了影片又习得了语言知识。

3.课堂活动的设置

鉴于课前布置的观看任务,学生虽然免不了会有许多没有听懂或者看懂的地方,但更喜欢关注电影情节的他们至少对影片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影片中的主要角色的任务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分析和见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就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任务的性格特征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上有差异性,这样的讨论能让他们在首次观看后就同一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让他们对整部影片有更深刻的印象。接着,老师就影片的故事内容进行小结,这部分可以通过截取影片中的几个经典镜头,让学生采取“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电影的主要故事线索。然后再从影片中选择经典,有代表性,可讲性极强的影片剪辑就语言表达方式,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反映出的西方各方面的文化习俗进行深入的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如: 简短回答问题,正误判断,多项选择,复合式听写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有目的性,也培养他们认识到观看电影的目的在与学习英语而不仅仅为了娱乐,如果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这就违背了鼓励学生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初衷。然后,在反复播放的影片剪辑中,教师可根据剧中某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或者是反映出的某种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后进行鼓励性的总结,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英语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后,还可以安排一系列的表演任务,如电影的原声配音,学唱电影里出现的经典歌曲,背诵经典台词对白或者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甚至可以改编剧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4.课后的任务布置

英文电影的赏析课目的是为了以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怎样从观看英文电影中习得英语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后如何进行一些“精看”和“泛看”的练习。“精看”的影片要求学生认真反复观看,彻底搞清电影的文化背景,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及文化背景赋予电影台词的独特含义。挑出其中精彩的语言进行模仿、朗读、背诵。课后作为书面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就影片中感兴趣的角色或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和评论,也可以对整部电影的主题或某一个侧面做影评。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英语知识,鼓励学生对英文影片进行“泛看”,选择不同题材、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影片,以此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进而增强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

四、英文影视作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英文影片还是中文影片都是艺术的创作,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很多英文影片和中文影片都表现出强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喜欢把英文经典影片《阿甘正传》和前段时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做比较,虽然他们生长在美国和中国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土壤中,却铸就了相同的性格,一个是坚持不懈,一个是不抛弃不放弃,如果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能够 读出影片中人物给我们展示的性格积极的一面并能实际运用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那便是对英文影片赏析的升华。

五、结语

利用英文原声影视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巩固且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特别是口语和听力的词汇,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又能将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进行巩固,就已掌握词的相关词汇进行扩展。同时将电影引入英语课堂,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大学试听说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观看英文原声电影能让我们中国学生在缺乏语言环境的的条件下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不仅能保证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的真实性,而且还能生动地把文化知识、社交技巧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教师的各方面文化知识丰富,才能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英文电影中最大程度地习得英语各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慧英,《原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07,(9):64-65

[3] 丁欣,《英文原声影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9,第23卷第四期

[4] 张明,《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总第112期

[5] 廖文玉,《英文电影片段欣赏进入大学英语的构思与实践》[J],电影评介,2009

讨论英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教学 正确使用

引言: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认可,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英文电影的因素,有些学校在英语听说课中加入英文电影,也有一些学校直接开设选修课,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加入更多的英文电影因素。但是在将大量的英文电影相关内容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能够正确的使用英文电影,从而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因此,笔者期望通过本文提出一些在英文电影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同行共同讨论,从而使英文电影能够得到正确使用,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好的资源与形式。

一、电影的选择

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难度和语言风格,等等。因此我们在选择影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具体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影片。

(一)影片内容的选择

一般我们都认为要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因为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同时应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而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最好选择与近期所学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影片。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不要选择内容情节太过复杂的影片,因为太复杂的情节会影响学生对于语言的关注度,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影片语言的选择

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应用英文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因此在这方面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讲,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甚至稍差一点的学生,一定要选择发音清晰,语速较慢,语调平稳,语言难度较低,没有太多专业用语或方言的影片,如《狮子王》、《美女与野兽》、《怪物史瑞克》等一些动画片或《音乐之声》、《阿甘正传》、《泰坦尼克》等。这些影片语音清晰,很多经典对白朗朗上口,对于刚刚接触英文电影的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也非常合适他们练习听力和口语。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语速适中甚至稍快,同时可带有一些俚语,俗语及带有较多文化背景的影片,如《乱世佳人》、《简爱》、《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辛德勒名单》等。通过这些影片,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地道的口语,还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社会文化及风俗等的了解。

(三)字幕的选择

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我们需要选择汉语字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影内容,避免由于不理解内容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碟片可以英汉字幕同时出现,当然这样最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观看字幕。而对于水平好一些的学生而亩,在不影响他们理解电影内容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只放英文字幕,甚至不放字幕。练习听力和口语。

二、相关活动的选择

在观看影片之前,一般需要让学生先行了解影片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及一些俗语与方言等。在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影片观看之后的教学活动选择。

讨论英文范文第7篇

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

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 (《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 。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

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 (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 (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

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 (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 (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

ANS Press, Singapore.

[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

讨论英文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根据我院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在IT类人才培养中引入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和可行性,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国外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以及引入国外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同时对双语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003年9月,我院首批选择了三门课程作为试点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实践。笔者担任了“操作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在双语教学以及改革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实践。通过双语教学,首先在语言方面与学习模式和方法上让学生逐步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为我校和国外大学开展的3+1项目选送学生到国外学习打下基础。其次,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使不能到国外学习的学生能够体验到国际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逐步实现国内教学与国际教学的接轨。

1国内、国外教学方法的比较

国内教学和国外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下面根据本人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的考察研究,比较一下我院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

(1) 教学环节的比例。包括面授、讨论、辅导和实践、实验的比例,英国东伦敦大学的比例为3:3:3,即面授、讨论与辅导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各占1/3,另外还有较大的课外学习比例,如课外作业,撰写报告等,由学生自己掌握。我校一般课程的教学比例为3:0:1,其中面授的比例比较大,讨论与辅导课、实践课的比例相对较低。

(2) 教学方式和方法。国外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提问式、引导式。在面授课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随时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是在主动的学习。而在国内的教学中,面授课中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参与少,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学习。国外讨论课的实施,是在面授课以后,学生进行思索与消化,带着问题到讨论课中与教师讨论。由于讨论课人数相对较少,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作业经常采用提交报告等方式,一门课程一般要上交2份报告或更多。提交报告可以使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总结,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而国内教学中的作业,经常是每章后的习题,范围相对狭窄,不利于学习内容的深入掌握。

(3) 教学内容的组织。国外的教学注重实例与知识、技能的结合,通常对所讲授的知识和对要掌握的技能都由完整的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与掌握。而国内教学中,实例和教学内容结合不是很紧密,或者实例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中的某一个片段,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说明。

(4) 教学方法。国外的教学环节都围绕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深刻。而国内的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教师灌输知识的成分比较大,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少,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国内的教学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引入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对提高教学效果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操作系统”课双语教学实践

2.1教学目标

根据立项的要求,本次双语教学拟达到如下的目标:

提高学生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利用原版教材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接受课程中新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用英语学习本专业的技术和阅读原版书籍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原版教材的使用能够把最新的技术内容引入到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及时的学习到先进的技术。

根据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应用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使学生通过在本校的学习体验国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到国外学习和深造的适应能力。

2.2教学的改革措施

我院采用的方式为采用原版教材,使用英文板书,中文授课并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做习题和采用英文试卷进行考核。虽然采用了英文教材和英文的板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根据“输入假说”,应该让学习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跳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本次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最初提出的双语教学的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实际的实践中,笔者根据国外的教学方法在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1授课力图“少而精”

少就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精就是要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是教材中处于纲领地位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选用了贝尔实验室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Abraham Silberschatz编写的经典操作系统教材《Operating System Concept》,该教材再版了6次,是国际上比较流行和权威的教材。但是,该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有近900页的内容。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部详细教授是不可能的,为了突出重点必须分析和提取教材中的重点和精髓部分。为此,我们精心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保持内容先进性的同时,抽取了其中的重点,使学生能够抓住课程的重点。

针对课程中的难点,我们采用了启发、引导和讨论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最终化解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提问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即时检查教学效果。

关键点是指重点和重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的一贯性。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点,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的连贯性,在适当的阶段帮助学生进行总结。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学生提交报告。报告的形式是国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作业。作业是对局部问题的理解,而报告是范围较广的综合论述的形式。它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查找大量资料。因此,提交报告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总结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操作系统实例时,以资料比较齐全的Linux为实例,给出若干网站让学生收集最新资料来丰富报告的内容。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操作系统知识更加连贯。

2.2.2穿插英语讲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特点和弱点,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计算机中常用的词汇,以及科技英语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

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英语都是公共英语,接触科技英语比较少,尤其在计算机技术中,新词层出不穷,很多词汇有专门的中文术语与其对应。若仅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就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很多学生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果使用中文中的专业术语都能很好的理解,但是当用到英文中的某些词汇,由于不能和中文的专业术语对应,常常不能理解其含义。其根源就是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因此,掌握计算机技术中的常用技术词汇是学生用英语学习的重要条件,有必要介绍和讲解这部分词汇和常用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随着专业词汇的增加,学生普遍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从期末考试的结果看,学生对全英文的试卷没有发生对题目内容理解错误而导致丢分的现象。

一般工科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相对薄弱,在双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在作业上要求学生用两种文字答题,督促和引导学生用英文写作,而不是仅仅抄教材中的内容应付。用中文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然后翻译成英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2.3增加课堂信息量

“操作系统”作为双语课,学时并没有增加,但其难度明显大于原中文授课的形式,教师授课和学生的理解力都影响到了教学进度,因此采用PowerPoint文稿代替板书,不仅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内容更丰富。上课的节奏明显加快,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保证了教学进度。另外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材料,也可丰富教学的信息量。

3结束语

总结“操作系统”双语课教学的经验,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应在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小班上课。小班上课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同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机会。中国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比较被动,不习惯在课上发言和提问题。提高学生在课上提问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班上课还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来组织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增加讨论课时。适当增加讨论课时,可以更充分的展开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每一节课前要有预习提纲。学生先阅读和预习,可以帮助理解课堂内容。并且带着问题到课堂,使课堂提问和讨论更加充分。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准备更加完整的实例,用于讲解知识和培养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勇. 高职工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 陈红蕾.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教探索,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