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钟课文

花钟课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花钟课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钟课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 语文 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语文积累的状况很不令人乐观。很多学生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积累缺乏兴趣。其原因是被动积累,机械记忆,形式单调,过程枯燥。如何提高学生有效的语文积累,减轻学生语文积累的负担?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创设情境。让积累过程生动有趣,变学生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引导学生在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环境中实施积累。

一、以图画为桥梁,让学生从形象积累过度到抽象积累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记忆。以图画为桥梁,就是用图画再现积累的内容(一般在低年级),通过图画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然后借助图像画面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刺激,形成形象记忆,最后,再将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迁移,完成语文积累。

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生理解课文后,我指着挂图让学生复述课文,两遍之后让学生自己对着图复述,最后,取下挂图,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时,学生一个个都能背了。

再如,在学完了杜甫的《绝句》,我对着诗的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边画简笔画一边让学生跟着复述课文,老师图画完成了学生诗也会背了。整个背诵过程就像是师生在合作完成一幅画。在教完课文《日月潭》,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日月潭风景的录像,让学生一边欣赏日月潭的风光一边复述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快快乐乐赏景、轻轻松松背书。两遍过后,学生全能完成课文的背诵。

二、以制做为路径,引导学生绕过机械记忆的屏障

动手做,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动手做靠大脑思维,同时,动手做又给大脑留下信息储备。教学中,我将这一特点渗透到学生的语文积累中。

例如,《花钟》的第二自然段要求背诵,如果学生按常规方式背诵效率很低。为了减轻小学生背诵的难度,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我为学生准备了课堂里做花钟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做花钟。什么时段用什么花做,什么花是什么形状和颜色,制作过程中,课文内容点点滴滴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里。花钟做好了,再让学生背这一段可谓水到渠成。不仅效果好,而且很轻松。

三、以引读跳板,引领学生跨越枯燥记忆的鸿沟

有的文(段)句式很有特点,句子前半部与后半部明显成回答式和解释式,很适合师生合作朗读。

例如,《翠鸟》有这么一段:翠鸟喜欢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如,《花种》的第二自然段: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吾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醒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在安排学生背诵的时候,先由老师与学生接读(背),再由学生与学生接读(背),结果,学生很快在一种愉快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读中完成了背诵。

四、以表演为媒介,将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

有的课文(片段),它描写的是某一动态中的动物、植物或人物,如果我们直白的布置学生去背诵这部分,学生思想上马上产生压力。如果我们安排学生用动作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学生立刻会欣喜若狂。爱表演是小孩的天性。利用表演让学生在一种无意中完成课文的积累。

例如,《美丽的丹顶鹤》的第三自然段,在背诵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编动作,编动作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在编动作的过程里记下课文,动作编完后再让他们一边演一边背(台词),课文自然留在脑海里。

《燕子》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背诵时,先让学生对照课文编排动作,然后组织学生一部分旁白一部分表演,或学生旁白老师表演,将一种有意的记忆渗透在一种无意的记忆里。

五、以导游为载体,将积累过程置于生活的情节里

一些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仅刻画细腻,而且文字优美,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

花钟课文范文第2篇

1.字词句图,快速入目

学生从平时的阅读向快速阅读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图片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充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如课文后面的生字词、思考题、资料袋及相关的图片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整理利用文本的各项资源,并指点学生根据种种提示,识记课文中的字词句。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花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描述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姿态。尤其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词丰富、语言优美,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只是面对这么多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姿态,要学生一下子识记实在是有些难度的。在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四面环绕的花的图片资源,利用图片感受“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等多种花的开放姿态,在这样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效果更好。与传统的阅读相比,快速阅读不仅只是关注课文的文字,眼光也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写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是通过综合利用文本资源,快速吸收对阅读有用的相关信息,继而在“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这一层面上展开阅读,深入阅读,享受阅读。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了阅读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注意力与记忆力。

2.设计问题,规定时间

花钟课文范文第3篇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与羊》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和谁争吵,又为什么争吵吗?”这样提出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释题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登堂入室的效果。

三、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提问导入

如在教学《养花》一课时,我就直接地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是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是什么感受吗?”这样的问题逗得学生心里直发痒,都纷纷举手回答。又如在执教《种子的力》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同学们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大力士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象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吊车的力气最大;还有的说是蚂蚁的力量最大。当大家积极地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时,教师引入了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种子的力》”。大家迅速翻开了课本,急于想知道答案。

五、故事导入

如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音乐导入

在讲课文《借生日》时,我由一首《生日快乐》歌曲引入,让他们在感受美的时候,谈自己怎样过生日,给了谁?这样,小学生们会不又自主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七、实物导入

如讲《落花生》这课时,我出示一些花生,让学生介绍对花生的认识,如外形、用途、生长特点,最后再讨论花生的性格。这样就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八、图片漫画导入

如课文《比尾巴》教学中,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松鼠的尾巴让学生认,之后再画下兔子、公鸡、鸭子等动物的尾巴,最后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中出示课题,让他们进入状态。

九、复习导入

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老师先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的船》后问:“你们对这首儿歌的哪一句最感兴趣?”学生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座,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么说同学们你们很爱看星空了,你们数过星星吗?你们看到过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拍摄的画面吗?汉朝就有一位叫张衡的人,小时候很喜欢星空,他还数过天上的星星呢?”学生一边回味着对遨游太空的憧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为新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十、悬念导入

花钟课文范文第4篇

栀子花

近几年来,每当暑期接近尾声时都会进行师德培训,这似乎已成惯例。今年也不例外,8月底,学校又组织了为期两天的师德培训。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听到了台州市教研室李昌官主任等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讲座内容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及存在问题,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的对策,让我们受益匪浅。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张老师的“关于作业改进”的课题研究报告。张老师对“作业”的深度思考,于我真有醍醐灌顶之感。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什么是作业?”“学生为什么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应该怎么样做作业?”等问题,片面认为“作业”就是练习巩固,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是理所当然的事,至于“做什么样的作业”只要找到跟教学内容相配套难度适宜的练习册即可,按题目要求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张老师的报告让我明白了“作业”的真正内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与学的交汇点。也就是说“作业”的功能是桥梁和纽带,是通过作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反思自己的过往教学,只把作业当做机械的训练,为作业而作业,只要会做题,做对题就万事大吉了。大多数老师也是这样做,认为学生会做题就是掌握知识了,不会做题就是没掌握知识,要多练多做类似的题目,以求达到知识的掌握,从来没有从能力角度去思考,这个作业是为了培养或是提升学生的哪方面能力而设计的。张老师通过举例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作业”的问题:老师只管布置,学生只管做,尔后老师又埋首于作业批改中,对于错题草草讲评;错了再做,做了又做,反复练习,以求掌握;学生忙,老师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老师缺乏对作业的指导及本质的思考。

以《花钟》课后作业为例:

1、我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积累记忆)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归纳)

3、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理解)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 蔷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拓展)

设计上面四道作业题的目的并不相同,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有积累记忆的,有归纳、理解的,也有拓展的。我们平常都是盲目地布置学生去做,因为老师也不清楚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有的口头作业马马虎虎说过去就行了,有的甚至跳过不做了,就如以上第2题,通常课堂上叫几个学生说说了事。

张老师不但清楚地剖析了“作业的功能与技术研究”,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要从作业的设计、布置、指导、批改、讲评五个环节入手。他特别强调指出“指导”的重要性,又结合实例详细地给我们讲了“作业指导”的方法及在教学中经常被忽视的作业题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欣喜之余又万分惭愧。

如《花钟》第1题,这是经常被老师忽视的作业题。要让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再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下来。

再如:《乡下人家》课后作业第2题

填空:

( )的藤( )的微风

( )的叶( )的装饰

( )的笋( )的雄鸡

( )的红霞( )的鸟儿

( )的浓阴

以上填空有学生全部填上“美丽”,按题目要求填“美丽”不能说错,但课后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显然不是这样的,没有达到原本的要求。那做这道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该怎么做这道题?这就是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张老师设计如下指导步骤:

1、课文中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景物?快速默读课文,动笔圈出来。

2、交流。

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完成作业纸上的第2题。

填空:

( )的藤( )的微风

( )的叶( )的装饰( )的风景

( )的笋( )的雄鸡

( )的红霞( )的鸟儿

( )的浓阴

4、交流反馈。

花钟课文范文第5篇

《花钟》应该归为科普小品文之类,但是你不能否认它是那样优美的散文,它的语言既灵动,又准确,是学语文的好例子,尤其是第一段: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很多老师喜欢这一段,原因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花开了”还可以怎样说。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不乏极具智慧的创意设计,能看到老师对这一部分的关注。但是听后还是产生了好多疑问,为明晰起见,分成几个片段来记录。

片段一:

师:请读下面的句子,对比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写法。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放;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

生:更喜欢课文中的写法,这样写重复了。

师:写花开了,不总说花开,怎样能写得好呢?这一点我们可要好好地向作者学习。谁来读读写牵牛花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片段二:

师:如果把写牵牛花和蔷薇花的句子换一下,像这样――艳丽的牵牛花绽开了笑脸,蔷薇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是不是可以?

生:不行,吹喇叭是牵牛花的特点。

师:对,写每一种花,要抓住每一种花的特点。

片段三:

师:课文中有两种花写得特别简单,你能学着课文写其他花的样子写一写它们吗?(这里指: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生: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发出淡淡的清香。

生:夜来香在晚上八点绽开了笑脸。

生: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伸出了美丽的叶子。(学生意为“花瓣”)

这样写花为哪般?为什么有时语言极尽华丽,旖旎,有时语言又极尽简单,朴素?

相对于夜来香和午时花,其他七种花作者尽情描摹,不仅一律采用拟人的手法,而且角度变幻多端:写牵牛花,抓住它的颜色和形状来写――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写蔷薇花,抓住它的色度和表情写――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写睡莲,从它的名字上做文章――从睡梦中醒来;写万寿菊,抓住它的繁茂和欢喜来写――万寿菊欣然怒放;写烟草花,从情态开始想象,言其开放得悄然无声――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写月光花,则抓住它的姿态写――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写昙花,从它开放时间短促中得到灵感――含笑一现。

一样写花,百样写法,取其形象灵动也。华丽之美和简洁之美交相呼应,长句和短句彼此映照,朗读起来才会有音乐般的错落感。如果都华丽,就显得繁复冗长,如果都简洁,则又会枯燥单调。

一样写花,百样写法,取其跌宕变化也。写每一种花的句子并不是绝对不可以调换的,除了牵牛花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的艳丽、昙花的一现、睡莲从梦中醒来是有明确的对象的,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花“欣然怒放”,可以说所有的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可以说所有的花“绽开了笑脸”,难道不是吗?甚至可以说所有的花“苏醒”,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我们的换句比较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的学习模仿有什么目的呢?千万不要给学生错觉,认为花开了说“花开了”,太简单,认为花开了非得委婉,才优美。没有的事!

二、一样开花为底迟

听课的时候,我很喜欢老师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到这么多的花都开了,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万紫千红……

师:这些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这些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

为什么这些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正是第二段要写的内容。所以顺理成章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我不想评价这种做法的优劣,倒是看到了其中一个很好的契机。语文教学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个简简单单的“浅问题”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充其量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稻草桥梁而已,勉强从上一段延伸到下一段。

我忽然想到了与学生相同的一些问题。不仅花儿在一天里开放的时间不一样,而且不同的花开放的季节也不一样,为什么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为什么花儿不能同时开放?这个问题有多少人在追问呢?黄巢曾会为鸣不平――“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林黛玉曾东篱问菊“一样开花为底迟?”。

花钟课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颖的教学法;激发兴趣;学习方法

Transfers the junior high pupil to study the language enthusiastic attempt

Yang Xiaofeng

【Abstract】Improv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languag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key, then how is to let all student study the language to have the interest, transfers them to study the language the enthusiasm. In the last few years, I in the language whole instruction reform practic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drive that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guides, to obtain some understanding, that was divides following three steps drove that the student studied the language interest.

【Key words】Novel teaching method; Stimulation interest; Study method

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则是如何让全体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近几年来 ,我在语文整体教学改革实践中,注重激励,实行分步引导,获得了一些认识,那就是分以下三步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1 抓住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

学生新入学或刚换老师,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心理。老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如果在服从期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学生的服从心理及行为, 就容易消失。因此我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做到:

(1)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书间笔记。书间笔记的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 注拼音;⑨注解释等。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现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整体教学改革的练多在课内进行。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是做得到的。

(2)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用于讲读教学,安排周一、二、三、五三天;另一类是演练课 ,安排周四进行。教学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自读课文的导读重在听写训练。讲读课内,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紧张在课内,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3)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讲读课的教学流程是:

①导入课文谈话(约2分钟)。

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4分钟)。

③学生复述导读题(约2分钟)。

④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书间笔记(12-15分钟)。

⑤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5分钟)。⑥大组交流讨论(约10分钟)。

⑦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

⑧学生修改书间笔记,小结(约2分钟)。

由于服从阶段的周期较短,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使差生不感到学习语文乏味,初步产生兴趣,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对中途接班的学生,训练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严格按规定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

2 激励兴趣,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跳摘果实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第二阶段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的标志的是: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它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在同化阶段,他人和群体氛围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在同化阶段持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跳摘果实。所谓跳摘果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获得学习语文的成果。做法是:

将全班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不固定的程度级(对基础较好的或特差的班级也可分三个程度级)。 的是便于教师和学生本人分辨进退。听记训练等作业按程度级分别记分。教师在每次表扬作业时,只表扬本级 别中作业有进步、作业完成较好的。这样,即使是差生,只在本级别中,经过努力,超越本级别的一般同学, 就有可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大大减轻了起跳的难度,增加了采摘果实的机遇,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起跳。连续一个月获表扬的学生还可以升级。

讲读课读做比改的要求:

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自读课文,是预习的发展。这种预习在课内进行,既不增加学生课外 负担,又有了时间保证。导入课文后,教师常常一连串导入课文的启发性思考题。这些题比较全面地覆盖 课文,并有纵前后课文的知识点和横课内外知识点的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增强了自学的针对性,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做:做书间笔记。在书上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对课文进行评注。要求做完整的书间笔记。

改:组织学生在学习组和大班发言交流。凡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要指导学生及时吸收同学发言正确的信息,及时修改补充书间笔记。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的要点,学生也要在书上及时做好书间 笔记,并改正错误的书间笔记。

比:采取检查、提问等方式,了解同学的读做情况。并让学生自我小结:跟学前比,我懂得了什么;跟同 学比,存在什么差异,进行自我完善。

反复进行读做比改,是反复的学习吸收和信息反馈,知识的深化。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增强了能力。获取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成功,必将促使学生产生再学习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3 自觉加压,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再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 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第三阶段内化阶段进发。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学生开始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 文。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化阶段,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 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为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进行刻苦学习,也是可行的。

我的做法是:

花钟课文范文第7篇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营造快乐活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快乐情境,轻松导入教学内容

创设轻松快乐的导入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构建精彩语文课堂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文言文《伯牙绝弦》时,为了减轻学生们对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轻松快乐地走进文本,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何莹弹奏的古筝曲《梦,禾雀花》让他们欣赏;随后,我说:“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古筝《梦,禾雀花》。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了两千年多年的知音难觅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就这样,在美妙的《梦,禾雀花》的乐声中,在《伯牙绝弦》深情诵读的引导下,学生们快乐地走进了这个动人心魄的、充满着浓浓的悲剧色彩的古老故事中。

二、师生分享快乐,激发巨大能量

师生分享快乐一直是我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因为师生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新体验,可以在无形之中促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正能量。而这种巨大的正能量又促使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比如,在教学老舍的散文《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都对课文中介绍的北京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深感兴趣,对老舍在课文中描绘的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颇为向往,纷纷举手发言说: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北京的大学,好好体验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感受北京春节的民俗风情等。对此,我不仅极为赞赏学生们这种积极上进的精神,赞赏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精神,还颇为诚恳地说:“将来如果哪位同学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不要忘记将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告诉我,允许我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这份快乐。”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三、生生分享快乐,其乐融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相互分享快乐的平台,既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促进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精神,让学生在快乐的、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习得知识,从而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为学生创建生生分享预习成果的平台,真是其乐融融。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与地球相关的知识。上课伊始,我安排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们交流搜集到的与地球生态相关的资料。这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查阅到的是我们的地球矿产丰富、地大物博的文字资料,有的学生查阅到的是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有的学生查阅到的是我们的动物每天锐减的具体数字……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学生们把各自在预习中查阅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眉宇间流露出无限的幸福与快乐。这真是一堂其乐融融的、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啊。

四、运用多媒体,立体展现画面

目前,运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亦然。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将教材文本中蕴含的大量的抽象的、模糊的物象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盛宴中快速地进入极佳的学习状态,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比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主要特征和审美特质,我在网络精选了许多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图片,再配上颇具民族特色的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背景音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让学生们在精美的课件中真实地、生动地品味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整体特征、实用价值、艺术风格等审美特质,并对上述各具特色的民居产生无比地向往之情。这样,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学生们在这视听盛宴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愉快的民俗生态旅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花钟课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朗读 感情 范读 情感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1、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2、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3、注重范读,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教师范读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范读不是让学生生硬机械地去模仿,而是在学生感悟到文中的情感却不知道怎样表达的时候,适当地来扶一把,这样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小鹿的玫瑰花》这课,"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学生体会到小鹿焦急地盼望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但表达起来很难,因此我适时地范读,帮助学生表达情感。第二,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指导情感朗读中,教师的范读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适当地模仿。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引导他们深入课文情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文中情感焦点,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深刻领会情感蕴含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如《小鹿的玫瑰花》这课,正当玫瑰长了很多花骨朵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摔伤了,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文中没有写小鹿焦急的心情,但我们可以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来感受它内心的情感。此时我问学生,"静静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很安静,因为小鹿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养病。我接着问,小鹿静静地在床上养病,他的心是静静地吗?他在想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揣摩小鹿的内心,担心玫瑰花没人照看会不会枯萎,那些花骨朵开花没有……一心想的都是他的那丛玫瑰花。学生体会到了小鹿此时焦急而又没有办法的这种情感,因此在读时达到情自心中来,情从口中出的境地。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5、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