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徐文长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B(傲视,狂傲地对待。)
2.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们”。B.①就,②才;C.①然而,②认为正确;D.①所字结构,②表被动。)
3.C
4.D(膝语蛇行、不敢举头的是“介胄之士”。)
5.①文长每次去见胡公,都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戴着隐士的黑头巾,放任地谈着天下之事。
②文长仗着自己的才华,喜欢出奇特的计策,谈用兵之道大多被他说对。
③我有个在越地做官的同年,曾委托他抄录文长的诗文,现在还没有拿到。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的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任越州学官的时候,对他的才情特别赏识,把他视为国家的杰出之士。可是他命运不好,多次考试都不中第。中丞胡宗宪听说他的情况后,请他到幕府做门客。文长每次进见,总是穿着葛布衣戴着黑头巾,纵谈天下事,胡公非常高兴。这时,胡公正统率着数处边防地区的军队,威震东南,披甲戴盔的将官,跪着跟他说话,像蛇一样匍匐前行,不敢抬头,文长却以胡公部下的一介书生的身份显得那么高傲。议论的人把文长比做古代当幕僚时的刘真长、杜少陵。适逢胡公得到一只白鹿,让文长做一道奏表。奏表呈上去,世宗看了很高兴。胡公因此对他更加器重了,一切公文奏章,都让他来写。
文长自恃有雄才大略,好出奇妙之策,议论军事大多能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当今的士人没有能够让他中意的。然而他竟不得志。
近代花鸟画大师齐白石也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石涛有诗云:“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中国抽象绘画之父”“中国流艺术第一人”朱明誉称其为“真正的奇才”,说:“千古书画,当有徐渭是也”。但其一生遭遇十分坎坷,虽由官宦之家出身,但是系嫡出,并且幼年丧父,由嫡母抚养长大,而后家道中落,陷于贫困之中。他屡次乡试不中,发狂杀妻而锒铛入狱7年,经友人营救获释,晚年靠卖书画及课徒度日,迭遭不幸,甚至被逼成疯,可谓“落魄人间”。徐渭活到72岁,回头看看这位才子、狂人,这72个春秋,却经历了无数的辛酸坎坷,一个生活上穷困潦倒之人,处处与人为忤、不合时宜,他该有一颗多么孤傲、狂放的心灵。漫漫历史长河中,徐渭以极其悲苦的方式,把他对艺术的感知,他的孤傲与寂寞,他的人生体悟留给了后世。
二、徐渭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1.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创派始祖
艰难险阻总是会出现在艺术家的人生道路上,徐渭正是因为坎坷的经历以及独特的个性,影响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不断的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才促使他的画风忽然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最终在绘画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显得格外地不同凡响。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其笔墨酣畅,纵横驰骋,构图奇特,意趣横生,多用扭曲夸张的线条,不受任何拘束,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葡萄不求修饰,藤条低垂错落、枝叶纷披,葡萄晶莹欲滴,倒挂枝头,显然不是要逼真再现一个个自然物,其中正如他在这幅画的中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正是借以抒发他半生落魄、怀才不遇的愁绪,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徐渭的晚年作品堪称是精品叠出,比如《杂花图》,在长达10米的的横幅上画了各类的花果多大十余种,不仅各自特征明显,而且其中运用了“积墨法”“破墨法”“泼墨法”“蘸墨法”“焦墨法”等多种技法,勾抹涂染不拘一格,充分体现出画家大写意花卉的高超造诣。画中分别描绘了四季的花卉,在章法上变化多端,具有新意,在描画枝干时,运用草书的笔法,生气蓬勃,堪称大手笔。整幅画作一气呵成,引起观赏者极大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共鸣。徐渭的传世名作还有《荷蟹图》,画中荷叶和芦花用粗笔来勾画点染,而螃蟹具有动感,蟹壳上的一块留白,给观赏者以富有光泽的感觉,整幅画酣笔放纵,写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体现出水墨独特的审美效果。徐渭的作品几乎是他一生孤独、压抑、苦闷彷徨心境的写照。他一改吴门文人画派花鸟画自然秀润、典雅静婉的绘画风格,而是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在花鸟画中,他不再是传统的以型写神的画法,而是主要是抓住描摹对象的精神特质,进入“似与不似之间”的巧妙境界,借以抒发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这并不是浮夸的画风,不论是形象、用笔还是墨色都充满了个人的感彩。在这一点上,对后人的诸多大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清初的山人、石涛、扬八怪,尤其是黄慎和郑板桥等,都从他别具一格的画风中吸收艺术营养,他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晚明狂草书法发起人
徐渭自己尤以书法自重,对其书法颇为自负。生前,他曾对自己的作品有过评价,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一生反“俗”书,“俗”者,从众也,如此则“天下无书矣”!追求不与人同的孤高境界,才造就了“臻玄达圣”的书法艺术,树立起了一座属于自己同时属于历史的艺术里程碑。徐渭的书法正如其人,行笔如天马行空,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在明代书坛上别具一格。他崇尚书法的磊落不平之气及笔意奔放的气势,精于对笔墨技法的掌握控制,最擅长、成就最高的是气势磅礴的狂草,笔墨恣肆、满纸狼藉,跌宕起伏的节奏,这些都令人为之震撼。明代文豪袁宏道撰《徐文长传》,论及徐渭书法谓“诚八法中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给予很高的评价,道出他豪荡不羁,倔强而气象奇伟的狂放风格。更为可贵的是,徐渭在书法上的巨高造诣对于其绘画笔墨上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体悟出了以书入画的妙境,诗、书、画相配,才是最完美的作品。
三、总结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星光璀璨,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全才徐渭正是这星空中闪亮的一颗。这位绍兴人才盈千古,独树一帜,于笔墨纵横间孕育出一种不可磨灭之气,加之他一生坎坷的经历、狂放不羁的个性、不囿于世俗的看法,使他的书画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徐渭的作品大多散失各地,留在绍兴的并不多。借助第32届兰亭书法节,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和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主题展览,于2016年4月9日在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隆重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徐渭书画作品展、徐渭感映艺术大展和文化创意展。此次徐渭书画作品展中的文物多是来自故宫博物院和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的一、二级珍贵文物,极具观赏性和研究性,也是近年来一次大规模的徐渭个人书画艺术展,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了这位“中国梵・高”。
这位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诗文书画独树一帜,他癞狂如梵・高;自杀九次而九生,最后却在贫病交困中凄惨而逝。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徐渭经常自题的《墨葡萄》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徐渭一生命运多舛,用王长安的一首十字歌可以概括其人生遭遇――“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徐渭曾自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识者许之。”其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决当在王雅宜、文彰髦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徐渭主张学古以出新,作画不守一家,自成机杼,如他在一首题画诗中说,“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他笔下的花鸟绘画开创了大写意花鸟之新风。对于水墨的大胆运用、墨色的精确把握,是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一大特色,后人称之为“青藤画派”,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乃至吴昌硕、齐白石都受其影响深厚;其诗文成就被袁宏道称为明代第一人;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被称为明代杂剧精品,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成就。
一场突破传统展览模式的感映艺术展
此次徐渭的艺术大展突破了往年常规的书画展览模式,在原有传统展览中加入了高科技的感映艺术展。所谓感映艺术展,就是用多媒体方式再现其作品。
此次徐渭感映艺术大展运用了各种动态影像,环绕立体音响、十多台高清投影仪组成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用多屏幕高清投影再现了徐渭的30多幅经典书画作品,放大细节,局部精看,伴着音乐让参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感受到徐渭作品中的“真、意、狂”。
徐渭感映艺术大展是新技术、高科技下的一种艺术呈现和感受,对于绝大部分参观者来说,专业的讲解和单调的观赏很难真正深入内心。而通过这种创新型的展示,用声、光、电形式来阐述原作,动静结合,灵活多变,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参观者在欣赏原作时毫不吃力且深入其中。感映艺术展也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育方式,这种直接而又具体的展示方式,通过现场的放映、解释,让学生们能更快速有效地接受作品背后的故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博物馆都在打造数字化博物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中的《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了;国家博物馆《乾隆南巡图》也动起来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也被数字化展示,使观众能全方位欣赏。前不久,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也开展了数字艺术展,我相信数字化的感映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所喜爱。
感受这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今人评述徐渭时多用“奇、畸”二字,徐渭一生坎坷多难,晚年贫困潦倒,生性狂狷,虽英才天纵,但不趋炎附势,不拘礼节而又富有独立个性。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写到“文长……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在《青藤书屋图》中徐渭题跋写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他自称为“南腔北调人”,实质是在表达自己与当时社会风气的格格不入,也是对自己后世落魄却又不失风骨的一种自嘲和遗世独立的体现。同样有“狂人”之称的绍兴籍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曾用南腔北调命名其作品集,鲁迅自称“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便名之曰《南腔北调集》”。
徐渭出生在一个封建小官宦家庭,出生百日后,父亲因病去世,之后家族迅速衰落。在他10岁那年其生母被变卖,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在其《上提学副使张公书》中,他回忆道:“骨肉煎逼,箕斗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正是这样一个畸形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和骨肉分离的沉痛打击,为日后徐渭形成怪的性格埋下了隐患。
徐渭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偏偏天不随愿,20岁中秀才,直至41岁,共8次参考,未能中举人。在《畸谱》中徐渭用一个“北”字来记录每次的名落孙山,虽然他才华横溢,却写不出合乎规矩的八股文。八股文虽毫无用处,却是旧时文人的唯一出路,徐渭屡次应试,然一无所成,这无疑又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这种痛不光纠结在考不上,而且涉及到他对于人生、对于自我、对于科举的质疑。
21岁初婚,因家境贫困,无力娶妻,遂入赘潘家。但好景不长,5年后潘氏因病去世。对于尝尽了人间辛酸苦辣的徐渭来说,这场婚姻给了他干涸的心灵以莫大的滋润,他异常珍惜与潘氏之间的感情,人已逝,独世一人,他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对爱和幸福的渴望,但之后的婚姻却连遭不幸。29岁买胡氏为妾,一年后被胡女告官,几困而抑之。嘉靖三十七年(1558),37岁入胡宗宪府做幕僚,39岁由胡宗宪做媒,入赘杭州王家,夏入秋离。41岁娶杭州女张氏。嘉靖四十二年(1563),徐渭42岁,因胡宗宪受严嵩案牵连,令其闲职在家,徐渭离开胡府。嘉靖四十五年(1566),胡宗宪再次被捕,入狱后不久便自尽。在做胡宗宪幕僚的5年时间,是徐渭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自我价值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实现。
36岁时,他写出了对现代戏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南词叙录》一书。后来徐渭将所写的《玉禅师》《雌木兰》《祢衡》和《女状元》四个杂剧合编称为《四声猿》。但随着胡宗宪的入狱,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他失去了为之骄傲又能实现理想的平台,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不少当时胡宗宪的亲信与幕僚都因此受到牵连,徐渭终日提心吊胆,他也担心因与胡的特殊关系而被捕。这种对绝境的恐怖和对人生的绝望,使他的心理由恐惧变为焦躁,从而产生了畸变。
徐渭曾9次自杀,最严重的便是胡宗宪入狱后的两次,用利斧击破头颅、以利锥锥入两耳、以锥击肾囊碎之。终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徐渭癫狂发作,杀妻入狱近7年。隆庆六年(1572),徐渭在诸多好友的保释下出狱。之后10年是徐渭艺术生涯的顶峰期,至今我们所熟知的作品都出自那个时候。徐渭晚年贫困交加,以鬻书卖画为生,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万历二十年,在穷愁困顿中走完了坎坷的一生。
独特的艺术衍生品创意盎然
本次书画作品展,“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主题展览汇集了徐渭的近三十幅书画精品,作品创作的时间贯穿了徐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让观众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亦通过解读徐渭的书画作品,真正触摸到这位生性狂放、才高八斗,却一生多舛、历经坎坷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文化创意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高知识性、融合性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