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习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1篇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古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现,学习方法是自主而非被动的产物。

现代教育思想进一致认为,教育即生成,“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累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教育中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因此,教育活动应当关注的是“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注重受教育者实现自身不断地“在境遇中生长”。

虽然学习方法的获得离不开“预设”的指导,但任何“方法”都不会是简单的“预设”的产物。教师简单地、过分积极地把所谓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有意无意地“强制”学生接受教师的见解,完全替代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过程,剥夺了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这显然是外部注入式教育观念的表现,导致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并非是“生成”而是“灌输”。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变成了学生新的负担。

二、学习方法具有触发性,应当以科学的教法促进科学的学法的形成

强调学习方法应当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并不是说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例:江南某君在一个普通高中当了多年的校长,辞职后到另一所中学任物理教师。由于长期离开讲台,物理教学业务已经相当生疏了,在同事看来极为简单的物理题,他都做不来,还得向人求助。但令他的同事感到诧异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教学成绩几乎是最好的!后来的调查和分析证明,骄人的成绩肯定并非由于他的专业学识,而是受益于他长期教育管理中形成的一套方法。以此看来,教学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科知识的完备程度,倒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法存在巨大关联。

教育即环境,教师也是这一环境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是通过“环境”触发的,因此,必须构建师生“对话型教学”环境。教法制约学法,没有好的教法就不会促进好的学法的形成。一个割裂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性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不讲究教法、学法的老师必定是在进行着高耗低效的教学活动,同时导致学生学习活动的高耗低效。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法,改进教法,以科学的教法促进学生科学的学法的形成。

三、学习方法具有工具性,应当以科学的教学目标统领学习方法

单纯地掌握所传递的具体知识算不得真正的“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过程,才称得上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表面过程,通过学习掌握思考方式、形成学习态度是学习的深层过程。

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本追求,把课程教育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方法、元认知能力的形成,既是我们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总体教育目标的工具。因此,学习方法具有工具性,必须为正确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

反观我们自己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以狭隘的、短视的应试为目的的。“工具”背叛了“目的”,甚至背叛了自己。这样的“方法”本身就丧失了科学性,丧失了正确的方向,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南辕北辙。这样的“方法”,只能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负效”,学科教学活动必然面对学生的厌烦、逃避、拒绝甚而是对抗。我们要以素质教育基本精神为指导,以三维发展目标统领方法,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三个维度”发展目标全面实现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方法具有结构性,应当坚持以结构化的方式建构学习方法

建筑材料不等于建筑物,构筑建筑物是建筑材料的结构化过程。同样,知识的碎片也不等于知识,更不会直接升华为能力、价值观。教学活动中,使散乱的知识累积得以系统化,赋予学习对象以意义,并且创造出新的认识方法,就是“结构”。对学习者而言,知识片段的的结构化过程,也就是学习方法的创造过程。学习方法着眼于知识结构的把握,是以结构化的方式采集、加工、提取知识信息的。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2篇

死记硬背,对于中学生来说,显然是一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它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学生对生物课学习不重视,平时不认真学习本科知识,只能考前临时抱佛脚,此时除了用“背”的方法突击,其它根本无从谈起。

另外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独立学习和复习的能力。

把学生从“背”中解救出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帮助寻找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高考不单独考生物了,变成了综合学科,而且占的比重不大,许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因此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想学了,才能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满腔热情、恰到好处地宣传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绪论课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满腔热情地向学生讲明生命科学的现状和前景,讲明生命科学在工农业、医学等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讲明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的解决都依赖于生物学的研究,讲明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使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仅凭教师的口头宣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如讲课时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看懂一些常见的化验单,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识别,克隆羊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再列举国内外的一些科学研究动态、重要论文,甚至一些重要案例,以及发达国家对生物学的重视,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经费等,使他们体会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锐意改革,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极大的热情去上好每一堂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能有新鲜感、满足感,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生物产生足够的兴趣。有了学下去的强烈欲望,就会在平时刻苦学习,而不至于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了。

二、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有了良好的素质,学习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应是最关键的因素。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应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1、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以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为主的探索式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有充分地成为学习主体的机会。在这里教师要甘当导演,搞好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好充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中适时的指挥衔接、引导、总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是演员、是主人。在不知结论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自主的实验、探索、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自然会在其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学生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索感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2、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锻炼学生技能、传授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实验和教学是脱节的,一般都是先讲课,后做实验,应付了事。现在我们则是边做实验边讲课,把新授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能在实验室上的课尽量在实验室上。演示实验尽量变成学生实验,边实验边讨论讲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还可有意设置一些困难,让其自己分析解决,甚至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其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能力。

3、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出问题。一看书,什么都懂,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了。学习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设置疑问,不断创设新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鼓励、表扬,不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要耐心解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没有任何包袱,学生思维开阔了,自然学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3篇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假设始终先于知识。——洪堡

4、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培根

5、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盐铁论》

6、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9、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10、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戴布劳格利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怀疑是知识之钥。——谚语

1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7、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

18、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9、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2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1、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22、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谚语

2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26、思则睿,睿则圣。——周敦颐

27、经验是最好的教师。——谚语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4篇

整体与部分从来都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不能脱离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部分作为整体内部所包含的因素或过程,总是处在与其它部分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来说,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这应是理所当然的认识论原则。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会运用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进行学习,无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有着重大意义。

一、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也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在认识事物的特性时,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

基于上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笔者认为: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通过学习部分去认识整体,通过学习部分来改造、完善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

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坚持从整体出发去学习文化知识,并努力通过部分去学习文化知识。

1.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认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从整体到部分地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1)分析整套教材,建构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他认为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

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设计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是教材中所有知识要素和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总和,也是教材中最深广最复杂的设计。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考虑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特别注重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了解整套教材结构的同时了解学科知识结构,以便站在较高层次上对所要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起整体认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

(2)分析教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奥苏贝尔认为,“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科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它们能显示出最宽广的概括和综合特性”。所谓“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是指某门具体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概括和包摄水平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它们是“强有力的观念”,决定了该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课程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居于中层,起着“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充分认识、利用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纵横贯通”作用,就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模块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具体化。对模块的学习需要理清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意义,突出了模块对知识体系的“纵向”联系。第二,模块与模块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必修模块之间、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以及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必修模块之间和选修模块之间往往以横向联系为主;必修模块往往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理清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很好地突出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第三,模块与主题的关系:模块进一步“逐渐分化”则是主题

,模块与主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材与教材章节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模块与学科知识体系关系的同时,还要理清模块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模块的“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作用。

(3)分析教材章节,建构模块知识体系。主题是模块“逐渐分化”的产物,教材的章节有机构成教材体系,而且对基础知识起到“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分析章节的知识结构设计,也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主题与模块的关系、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和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章节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主题与模块关系的同时,通过理清主题与主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模块知识体系,通过理清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主题知识体系。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就是分别以学科知识体系、模块知识体系和主题知识体系为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地对课程进行认识,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为进一步学习筑牢“固着点”和“生长点”,以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2.从部分到整体意义建构,完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通过整体学习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后,在运用部分学习法学习章节知识时,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把部分学习与整体学习结合起来。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中去,也就是说,在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这个部分“结构化”到其上位的整体中去。具体做法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基础知识“结构化”到章节,完善主题知识体系。学生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将所学基础知识“结构化”到其上位章节知识体系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理论知识,要指导学生将其“结构化”到模块甚至学科知识结构中去,在学科背景或学科历史背景中进行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这些重点知识作为“固着点”来学习其它相关知识。

(2)章节知识“结构化”到模块,完善模块知识体系。在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理清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以及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及教材“发生联系”,进而将所学章节“结构化”到教材中去,完善模块知识体系的认知结构。

(3)教材知识“结构化”到学科,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同样,在学完一本教材的内容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及时理清所学教材与其它教材以及整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它们“发生联系”,将所学教材“结构化”到整套教材中去,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认知结构。

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体系中去,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所学知识这个“部分”和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达到使所学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都有稳固的“固着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是充分利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为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采取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这样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再深入探究,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做好“纵横联接”,建构起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小礼.从部分与整体谈科学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4):10—18.

[2]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1):87—89.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5篇

1、制定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2、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和情绪。

3、专心上课: 课上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的越透彻,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就越牢固。

4、及时复习:除了跟随老师在课堂上复习外,更多的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中出现的遗忘等现象,做好课外复习工作,复习不应是机械地重复几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

(来源:文章屋网 )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自主性学习特征 自主性学习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能否的成功,虽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从教学层面上审视,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因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理念?quot;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本文为什么使用"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而不用"自学"概念的原因。同时,文章所指的自主性学习是以执行开放教育专业教育计划为前提的。学员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凭借各种信息传播媒体调集和处理各种学习资源的效率越高,那么自主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这中间需要学习方法的介入、链接,方能实现学习目标。

一、自主性学习的特征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突出自主性学习这一核心理念。只有点击这一要害,实际上就抓住了远程开放教育的灵魂。如果抓不住这一环节,那么最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也仅是时髦的摆设而已。因此,揭示远程开放教育自主性学习的特征,对于试点工作的成功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远程开放教育自主性学习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技术性 远程开放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以现代通迅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是工业化,信息化技术的产物。这一特征反映在自主性学习上,就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经院式"的教学中剥离开来。从当前来说以计算机网络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推广,具有先进性,快捷性,交互性。如离开这一特征来谈自主性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分离性 自主性学习过程教与学双方处于准分离状态。当然,这种分离性不能理解成绝对分离。从空间上来说这种分离的起讫点可近可远,但教学过程中必须凭借传播媒介。这一特征规定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它再也不可能是传统?quot;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确切地说,没有分离也就没有远程开放教育。至于目前试点初期,相当一部分试点单位限于各种条件,仍按旧的套路运行"远程开放教育",那只能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时间终究要将这种"老平台"淘汰出局,开放教育是不可能在旧平台上起飞的。

第三,自主性 这一特征是自主性学习最基本的内涵,自主性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退居幕后,不再成为主角,他们的"影子"融化在各种媒体之中,转换成为各种符号。学校将对所有的求学者提供强大的支持服务。但笔者对自主性学习社会化进程的理解,认为应分为高级、初级两个阶段。其高级阶段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学科、学历层次、学习时空等选择完全具有自主性。初级阶段仅限于对学科选修。就目前试点初期而言,则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各种媒体以自学为主。如果连自学为主这一点也做不到,坚守运作"喂奶式"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则往往适得其反。

第四,社会性 自主性学习,就其开放性来说,是满足社会成员对科学、技术、文化不断探索的欲望,或者说是接受终身教育的需要。因此,自主性学习,从教学设计上考虑,必须能充分反映各类求学者的不同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目前试点阶段而言,各种学习媒体的设计应尽量深入浅出,扩大涵盖面,各种支持服务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学习者的差异性。也就是说自主性学习要讲究社会学习效益最优化。另外,由于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设计自主性学习材料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甚至宗教文化的因素。

第五,组合性 自主性学习是有众多基本变数组合而成的。从实体来说由教师、学员、媒体、信息通道、支持服务,组织管理,效果评价等组成。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的是,自主性学习可控性较差。因此,必须通过各基本变数的有机组合来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在试点初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组合中出质量、出效益。也许在自主性学习的几个特征中,组合性最具有开发的价值。例如,开发一个课件,找到了最佳的媒体开发制作者、文本作者、信息传播通道等,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其效果就绝非平常了。

概言之,初步梳理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对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规律性问题无疑是一种向导。而当务之急,要根据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相应地设计出较实用的自主性学习方法,为试点工作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学习模式。

三、自主性学习方法类型

在试点阶段,自主性学习方法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原则。一是必须根据现阶段开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过程办事。也就是说,自主性学习方法是有条件的。二是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难易程度,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三是必须根据不同学员在认知结构上的特征,建构或选用不同的自主性学习方法。

(一)网络、多媒体学习方法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环境之下的教学。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已的学习能力和客观条件,锁定选修学科的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措施,并付诸实施。而这一方法使用的途径,从目前可以享受的资源看,主要是由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网络所提供的学习信息。诸如网上导学、测验、VBI信息、课程教学体系介绍,还有卫星频道传输的电视教学、直播课堂节目、教学录像带、录音带等。因此,电大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发挥其作用。有条件的基层电大要全方位开放电子阅览室,让学员自由接收网络学习信息,并进行必要的下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运作程序简单、经济、实用、信息量大,提高快。

网络、多媒体运作图示:

反 馈

这种方法的局限,学习中心必须开通校园局域网或学员在家可以上网,有卫星接收系统,有音像播放设备等。但从目前学员家庭拥有的电脑、音像播放设备来看,仅占在校人员的25%左右。而基层电大又无法满足路远的学员的需要。

(二)文字教材学习方法 由于试点工作初期,各方面准备工作尚未充分到位,再加上政府对远程教育工程投资不足,网络建设迟缓。另外对大多数学员来讲,人-机交互式学习,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文字教材学习方法是目前远程开放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法。因此,这一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对这一学习方法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是文字教材设计要符合学员认知的需要,由于开放教育教材建设目前难以同自主性学习完全配套,只有少部分文字教材尚能体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在教材章节编排的基础上,每章设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建议。在文字表述中,为帮助学员学习,配有解释、指导、启发、补充这类说明性文字,章后设计了思考与练习(自测题)或案例介绍和提示。从已经出版的开放教育试点教材看,仅管在内容丰富性、表述的多样性上还可进一步提高。但从总体看,由总到分,由纲到目,由浅入深,条理较清楚。从认知到记忆、反馈,还是较符合学员认识规律的。二是学员学习计划的制订。从学员自主性学习的情况看,大多数学员严重忽视学习计划的制订,不按规范操作,学习随意性很大。因此,教师对学员进行学习法的指导显得极为迫切。除学习时间安排因人确定外,可指导学员掌握以下学法:

(1)通读法(泛读法) 即按章节顺序通读教材,在通读的过程中,对主要概念、原理、公式、图解等进行勾划,标记,以加深印象。对某些问题自己有感悟,可在页面的"天头"、"地脚"或页边作一些眉批,可助记忆。如对一些不解的问题,可打上问号,注明疑点,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通读中碰到常识性不解的问题,要及时查阅各类工具书。

(2)精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章节,必须逐句逐字的仔细研读。从词汇及其组合,句子含义,及句群整体含义进行逐句逐层地分析、归纳,弄清其整体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为强化记忆,还可通过做笔记、默背等方法,纳入自已的知识系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必须识记。对相近的概念要进行逐一辩析,以免混淆。对一些基本原理,还需结合实际问题加以思考,从中悟出一些规律性的道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3)问题法 这种阅读的特征是"疑"。即问"为什么",敢于对教材所论述的观点进行发问,敢于对教材中引证的材料进行质疑,敢于对教材中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反证。这种阅读方法是建立在对教材通读和精读基础上的。同时以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为前提的,学员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对照教材所阐述的理论观点以及例证,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且从问题中找出一些根源,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样的自主性学习,能将学习引向深入,而不是满足于掌握一般的知识要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探索中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4)发现法 在自主性学习中,学员的学习目标除了重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外。思维的兴奋点要指向教材的作者是怎样结构教材知识体系的。如从教材目录中去发现知识系统的"块板结构";从教材的大标题、小标题、规范段的主句中去发现新的观点或新的提法;从叙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表达方式;从引证的角度去发现新的材料,以及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引出材料,提取观点;从逻辑上去发现作者如何通过或归纳、或演绎、或比较,或叙述得出新结论的。另外,还可以从总体上去把握教材作者的写作风格特征,是写实型的,或是启发型的,还是推理型的,甚至是条条纲纲型的。总之,学员通过阅读发现,可以把教材中作者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学到手,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自己科学思维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辩识蹩脚的表达方法,甚至识别伪科学的能力也逐步形成了。

(5)比较法 比较学习是自主性学习中收效较快的一种方法。这种学法倡导多视角地看问题,在认识某一理论观点的同时,引入一种或几种相类、相对、相反的理论观点,进行仔细辩析,梳理。指其优劣、正误,从而明析事理,归纳出真理性的认识。比较法在时空上,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在自主性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迷惑不解的问题,只要学习者善于引入比较对象,善于区别异同,许多较为模糊的问题通过比较就会变得经纬分明了。

(6)练习法 练习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开放教育文字教材中,一般每章后要求附有自测题,并附答案。学员在研习教材的章节后,一定要及时做练习,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学习中必须及时地加以复习,以减少遗忘。根据开放教育形成性教学的认知要求,学科知识体系分为识记、理解及应用。对于要求识记的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强化记忆;对于要求理解的知识,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基本意义;对于要求应用的知识,能把基本原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考,用学科中所提示的原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对于需要动手进行操作的实验、实习,都必须按操作规程认真练习,方能转化成自己的动手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练习的数量和强度,要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习者的实示情况来确定,因人而宜。在自学过程中,学员要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合理的给予评价和反馈。

(三)期末复习学习方法 开放教育就目前而言,仍属于学历达标行为。因此,衡量自主性学习的效果其直接标准是能否通过学科的考试。平时自学与考前复习的关系相当密切,平时自学是基础,考前复习是巩固、提高。鉴于中央电大在期末考试前都会学科考试要求的说明,及测试的题型。因此,学员在复习阶段,一定要紧扣考试纲要,并结合考试题型的答题要求进行复习。具体复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核心扩展法 这种方法是以每章节中的核心概念为基点,在牢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逐层找出与此相联系的概念和相关原理,做到纲举目张,触类旁通。

(2)前后串连法 对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分布面较广。学习者需将前后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前一章节出现的知识,后面的章节又出现了,前后应联系起来理解,这样相关知识才会系统化,做到融会贯通。

(3)专题法 对史类学科。可以按问题的属性或史实特征,在一个主题下纵向地或横向地梳理材料,搞清楚在各阶段的主要结论,从而形成对该专题来龙去脉的系统把握。

(4)图示法 由于人的视觉对直观的符号较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一原理。在复习中可对教材的知识系统进行分析归类,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编排,这样一目了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特别对那些基础理论学科,概念、原理多,采用此法非常管用。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分析技术;网络学习;慕课;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03-04

问题一:尊敬的丹尼尔・布尔戈斯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网络学习技术交流,改进相关策略、方法、工具和资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的执行主席,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贵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你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设立在西班牙的拉里奥哈省的国际大学学院,它成立于一年前,致力于打造在线学习的用户共享平台,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教育、社会科学以及创业等领域。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优秀资源和实践成果共享,总结优质学习模型及方法,以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习更高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系,建立用户协会,通过研究、教育、咨询和培训活动开展项目。涉及主题有学习分析、非正式学习、社交网络等,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这些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研究结果分享给大众。本着为人所用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侧重对规律、模型及方法的提炼,从而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更具实用性。我们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做了很多实践方面的努力,包括小学、初中、大学教育和职业训练,不仅研究如何改进正式学习,还研究如何用开放教育资源如慕课、社交网络来促进非正式学习。就我个人来说,2014年11月第十六届西班牙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论坛组织者(Organization of the X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November 2014, Spain),也是致力于打造云大学国际期刊的“虚拟校园”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f “Campus Virtu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University in the Cloud),还是交互式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国际期刊学习分析和建议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IMAI)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Recommendation);工作上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网络环境下公开课学习分析(Open Class on Learning Analysis in Online Environments with AbelardoPardo (University of Sidney, Australia)),还进行了拉丁美洲在线学习网络的构建(Implementation of a Latin American network on E-Learning)。这就是目前部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主要工作。

问题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成立的下属研究机构,您希望贵组织在世界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提供优秀的学习方法。虽然我们是在线学习的倡导者,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技术确实对人们很重要,科技进步令人欣慰但是这还不够。更需要倡导的是如何去运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这些学习方法。

问题三:就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言,您认为我们应该更重视哪些方面?不同的国家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丹尼尔・布尔戈斯:有两件事是值得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之前提到过的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二件事是与其相关的问题。我们认为技术背后的方法论和教育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必须十分认真严谨地去设计。技术的确很重要,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即教学系统设计。所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组织和大学的需求之一就是设计精确的、有效的、实际的模型来支持技术增强的教学。比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关于移动学习模型的研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有比较有效的模型来支持移动学习,有没有能够适应移动时代的教学模型。以前的授课模式是教室中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负责授课,学生主要听课和记笔记;现今需要考虑移动技术或移动学习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已有的学习模型能够起到作用,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特征,个性化地更新这些模型从而使这些技术可以有助于促进实际的学习。

问题四:我们了解到您这些年一直领导团队进行在线学习和社交网络的研究,包括学习分析、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慕课等,您能同我们分享这些话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们出版的在线学习分析报告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它在全球已经有了600万的下载量。我们还把报告翻译成了除西班牙语以外的很多语言,分享给全球50名专家同事。当然,我们也会逐渐延伸到小学和初中教育,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想知道现在的技术在一年或者两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可以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从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符合其个性、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能力的学习系统。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者分析技术。现在的学校教育遵守着相同的逻辑顺序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这需要做出改变。今天早晨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上,中国开放大学的校长说他们学校大约有350万名学生,这应该是世界上学生最多的大学了。通常,一个大学一般不会超过1万名。只要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在这350万名学生中,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需求、能力和学习目标,也不可能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正式课程、学习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做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需要跟踪收集学习者信息,包括点击的数量、花费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等等,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并分类,从而为每位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我认为这些有关个性化及学习分析的问题可以是当下核心的研究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研究。因为我们大学是在线教育,这些教授、导师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共有10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语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技能。要满足这样的学习者状态,教师必须不断自我调整去迎合不同的学习者。有很多学者会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其实教师也需要具有相同级别的关注度。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研究小组,为教师提供支持,包括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值得跟踪收集的学生信息、他们需要哪些工具来辅助教学等。

再一个方面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结合。我们有与之相关的官方项目,该项目不仅调查在教室发生的事情,也研究那些在教室之外发生的事情,比如发生在社交软件如what’s up、Skype、connect、explorer等软件上的学习行为。我们针对学生和教师做了很多研究,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工作坊具有不同规模,有15人、20人、50人不等,在来中国之前我们就进行了两次工作坊式的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探讨学校的规则。第二次工作坊关注的是初中学校教师。工作坊期间我们会问教师相同的问题,从而能够自上而下全面地了解该方面的问题。相关的问题有教师在教室里运用技术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当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教师需要什么技术、在教室以外如何才能使用技术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等。教师的回答非常有意义,比如有教师回答,当他们向学习者发送关于活动的信息时,学习者用手机完成活动会很成功。学习者可以用手机以微学习的方式进行活动――回答问题、进行互动、分享信息。当学习者来到教室里时,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学习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如何将这种手段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策略,以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如何运用翻转课堂使人们在校内外都能进行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我们需要给那些提前预习和主动分享的学生一些奖励,他们可以获得之前不在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特权,在某个级别特权需要完成哪些步骤、需要哪些教育模型、需要哪些手机应用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些设计是由教师掌控的。这是目前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方面的研究。

问题五:您刚才提到慕课,我们想知道现在西班牙的慕课现状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目前我们致力于一些政府项目的开展。全球各国,包括西班牙在内,都对慕课和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有很强的敏感度。慕课研究主要来自学术机构,少量来自私人教育机构、通信公司、银行,这些机构和公司给予慕课研究很大支持。一年前我们还对慕课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认证和评价,当时西班牙有50门慕课,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200门课程了。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课程往往是体现教授个人观点的,这样的内容能够为公众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无法满足个别化的特殊需求,而慕课的出现可以满足这样的特殊化需求。也许慕课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不是。同时,慕课非常关注个人特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慕课并没有特定的能力标准,只要感兴趣,只要社会和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进行学习。在西班牙西部的农村地区翻译者数量及质量都比较匮乏,因此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他们进行学习并获取相关资格认证,这项工作即将实现。现在的事实是那些实际上并不需要MOOC课程的人,比如大学生,拥有学习MOOC的机会。但对所有体制之外潜在的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职业技术学习者,如何利用MOOC课程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问题六:2014年第十六届计算机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研讨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吗?即将到来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上最有影响力的话题会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当然,我很乐意分享。这个国际教育技术会议是去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共有来自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80多位学者参加。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官员和部门领导,研讨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主题有之前我们提到的如学习分析技术、个性化学习等,但有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主题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来支持或改进课程,使其不再局限于官方的教材;如何使用慕课、YouTube;如何使用学生和教师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我们认为重点是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来源进行认证。关于开放教育资源还应关注其内容的质量。由于它是开放并且免费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用于学习,是需要用质量标准体系来界定的,包括版块的数量、版块的长度、内容的真实度等。此外,对于相关内容的作者署名问题和版权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作者从无到有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设计和创造,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可能引用其他作者的内容或对他人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等,但是这些必须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版权规范的基础上。

提到即将召开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我与你分享的这些观点都是我和同事经过讨论得到的,学习分析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社交网络在特定教育领域中的利用、教育游戏的运用等都将会出现在此次会议上。此次会议中还会涉及一个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不引人注目,也经常得不到报道,即各种软件的互联互动。我们希望能研究不同的软件应用,思考如何把Google、Sakai、Whatsup等应用联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应用,而是可以整合的。目前,我们是从繁多的应用里逐个提取信息,然后再整合到一起。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应用数据都整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借此更快地获取更精确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比如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更好、更精确以及更有效的服务,这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

问题七: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全球教育大会上将可获得、公正、平等的优质教育作为2015年后全球教育议程的重要指导原则,致力于2030年之前,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途径。以您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理解“优质教育”?您认为信息技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并不是很确定优质(quality)在教育中的定义,这个提法也给我极大的思想震惊。我们通常认为质量是与衡量标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等相关的固定不变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了A,那他会被认为很优秀,如果学生得了C,那可能就会被认为很平庸。但这真的是质量吗?我并不确定这是什么质量,是评估的质量、内容的质量、学习路径的质量,还是教学方法的质量?质量这一概念涉及太多因素。我认为教育的质量应当符合教育目标,每一部分的质量汇聚起来才是最终的质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刚好获得所需的内容就是有质量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质量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目前所说的质量标准、过程等都相关。质量也应该根据学习和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更加个性化。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指标,它应该与不同的学习过程相匹配。因为每个人也许因为起点、需求不同而有不同情况。质量应当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服务,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因人而异。曾经有一个吉他手,他从一种风格转换到另一种,玩过摇滚乐、流行乐以及爵士乐,他曾说:“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是食物,你不能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的心情和状态不同,听的音乐就不同。”我认为对质量的理解和这个是一样的。

学习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 小学教育 兴趣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3)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合作学习。对于一些“问题性”程度较高,个体学习、同化有困难的材料,教师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在相互补充、互为启发中完成心理转化,学到知识。

3.数形结合。数学主要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数形结合是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尝试活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4.思考活动。所谓思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周到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有了思考方向,并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想像,他们才有可能捕捉到丰富的材料,进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长期培养学生,有利于他们形成思考的方法,提高思维的质量。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活动的基本途径有:1)对思考对象进行分析、概括或抽象。2)对思考对象展开联想,将其归纳到已有的经验中去。3)对思考对象进行分析,弄清题意;接着对条件和问题展开联想;然后,借助已掌握的概念进行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变通等),把条件与问题“接通”―建立模型。

5.观察活动。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6.操作活动。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7.自学活动。中高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增多,数学知识的长进,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课内的独立性自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