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芪的功效

黄芪的功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黄芪的功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1篇

1、补气养血,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具有补气益中以及养血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身体倦怠、气虚、血虚以及气衰等毛病,有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2、降低血压,科学研究发现,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含量,特别是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糖也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黄芪进入身体之后还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血管扩张之后血液循环加快,对于依稀慢性溃疡、皮肤不好以及各种血液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3、益气固表,中医方面认为黄芪使用之后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毒生肌的作用,对于一些水肿的情况也有不错的疗效。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浮肿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都可以将黄芪泡水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4、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2篇

1、祛湿热。用于湿温发热及湿热泻痢等毛病,能很好的祛湿热,调节体内的湿气。与滑石、白蔻仁、茯苓配合能治愈湿气过重导致的发热;与白芍、葛根、甘草等配合能治愈泻痢;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配合可治愈黄疸。

2、清理湿毒。黄芪对湿热造成的毒气也很有疗效,像疮疡、肺热、咳嗽等属于这类型的病,运用到黄芪有不错的疗效。

3、增强免疫力。黄芪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泡水喝还能补肺固表,有效的增强免疫力。是很多老人家和体弱者都可以服用的中药,且价格也适中。

(来源:文章屋网 )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3篇

黄芪有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膜荚黄芪的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中益气,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是其价格与人参价格相差巨大,所以,人们都喜欢选择黄芪作为日常保健的药材。黄芪的主要功效包括:

1.能提高肺部免疫能力。针对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虚汗、脏脾功能差、代谢功能弱等问题,黄芪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如身上没力气、说话无力、脸色苍白等症状,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从而达到治疗脾肺气虚的目的。

3.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抵抗自由基损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美容生肌的功效。

5.黄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的功效。

6.能双向调节血糖。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具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7.能保护肝脏、消除蛋白尿,预防肝糖原减少。

8.由体虚气虚引起的睡眠不好、夜梦盗汗等症状,黄芪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黄芪性质微温,可养气补血。

服用黄芪注意用量

黄芪分生黄芪、炙黄芪,相比之下,炙黄芪的补气升阳效果更好。

黄芪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

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一旦有不良反应,应停用。如果服用后原有的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有所改善,则可逐渐增加用量。建议每次黄芪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2~3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一般来说,炙黄芪每次用5~10克煮水即可。

黄芪泡水喝时,一定要用刚烧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但即使这样,冲泡最多也只能泡出药物三四成的药效,因此,将黄芪泡水有点浪费药材,建议以煎煮为主,效果更佳。

如果黄芪使用过量,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睡眠质量变差、双颊泛红以及心情烦躁等症状,服药中应注意。

八类人群不宜服用黄芪水

1.肾阴虚者不宜服用。舌苔发红、手脚心发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容易心烦……这些都是肾阴虚的症状,这种体质的人是不适宜喝黄芪水的,喝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2.湿热体质的人也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水。如果要服用,最好与清热的药物相搭配,如黄连、黄芩等。

3.肺结核患者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咯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这类患者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服用。

4.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不宜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否则会不利于身体退烧。

6.怀孕早期的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少量使用黄芪,可以起到养血益气、强筋健体,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药补不如食补,黄芪毕竟是补气的中药,虽然其副作用小,但补得太多反而不好。而孕中期或孕晚期的女性最好别吃黄芪,一方面,黄芪有益气、固涩的作用,会干扰妊娠晚期胎儿正常下降的生理规律,引起过期妊娠;另一方面,黄芪能“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服用过多容易使胎儿骨肉发育长势过猛,导致分娩时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

7.如有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手心脚心发热、失眠多梦盗汗等阴虚表现,不能使用黄芪。因为黄芪性质微温,阴虚患者使用之后会助热,容易伤阴动血。

8.如果身上有疮者,也不能服用黄芪,因为有疮则意味着身上有热毒,性质微温的黄芪容易滞邪,加重病情。

如果以上人群治病中必须要服用黄芪,则需要与其他中药配伍。阴虚患者需要搭配麦冬、熟地、玉竹、生地、天冬、玄参等,这些中药有养阴的作用;湿热患者需要搭配茵陈、黄连、黄芩等,这些中药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身上有热毒的患者则要搭配败酱草、黄连、大黄、栀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此外,使用黄芪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量太大,在发热、身体疼痛时要谨慎使用。

黄芪要用优质的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4篇

一、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

当归性温热,味道甘辛。最明显的功效就是补血,食用后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能。

黄芪性温,有补气固表,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等多种功效。

黄芪当归水

【用法】:平常的保健,当归10克,黄芪10克。如果气虚情况严重,黄芪的用量可以稍稍加重到15克;如果贫血厉害的人群可以在当归上加重用量。

【注意事项】:

在感冒期间服用当归黄芪泡水不仅没有把病毒驱赶,还会导致感冒缠绵难愈,加重病情,所以在感冒期间不宜饮用当归黄芪泡水。

孕妇不能喝当归黄芪枸杞水(当归是活血养血的药材,容易导致流产)。

二、茯苓配薏米利水渗湿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茯苓薏米粥

【原料】薏米60克,白茯苓50克,糯米100克。

【做法】

1、将白茯苓打碎放入砂锅,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

2、加薏米、糯米和清水500毫升,用武火煮粥,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可。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健脾,化痰,止咳。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三、金银花配绞股蓝清热解毒

金银花为清热解毒药,性味甘、寒,入肺、胃、心经,具有解毒散痈,清热凉血,清肿明目,疏风散寒等功效。

绞股蓝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

二者泡水喝,代茶饮。二药一起使用,治痈疽,益气,安神,清热解毒。

四、莲子心遇到了麦冬清心火

焦虑、抑郁、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症是心肾不交的典型病症。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莲子心专清心火,主要治疗心火旺盛的失眠、口腔溃疡、小便涩痛等。

莲心麦冬饮

【用法】:莲心3克、麦冬5克、枣仁5克水煎代茶饮。

【功效】:莲心麦冬饮适合于阴虚体质,内有实火,阳虚患者。

【注意事项】:

排稀便等清热太过应停服。

平时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者慎用。

五、酸枣仁配龙眼肉安神助眠

酸枣仁善于补肝宁心,定神除烦,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烦不安、失眠。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

二者煎水,代茶饮。无论刚开始失眠还是长期失眠,均可适用。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5篇

韭菜牛奶羹

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毫升。制法:韭菜、生姜分别洗净,切碎捣烂,以洁净的纱布包裹并绞汁。将挤出的汤汁放人牛奶中煮沸即可。功效:温脾健胃,降气止逆。适应症:寒性胃溃疡或慢性胃炎,也可用于胃寒疼痛。禁忌:便溏或饮食积滞者真用,阴虚内热者忌食。方解:韭菜为辛温之品,能温肾助阳、健脾益肝,用于噎嗝、反胃和吐血。生姜性温,味辛辣,能温中发表、散寒、健脾与和胃。牛奶则为甘平之品,能全面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补虚损、益脾胃,生潮闰肠。以韭汁、姜汁和牛奶混合服用,尤其适用于胃溃疡患者。

饴糖姜枣汤

饴糖二汤匙,生姜三片,红枣五枚。制法:红枣、姜片分别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沸,投入饴糖继续煮至糖溶化即可。功效:温中健脾,益胃补虚。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服法:吃枣喝汤,连服三日。禁忌:湿热内郁、腹胀呕吐者不宜服用。方解:饴糖性温,味甘,能缓中补虚,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饴糖以其特有的香甜气味配合健脾益胃的红枣,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可用于治疗胃脘痛及泛酸暖气。

蜂蜜鸡蛋羹

蜂蜜30克,鸡蛋一两枚。制法:将鸡蛋打散,加入蜂蜜调匀,隔水蒸熟。功效:补中缓急,益胃止痛。适应症:胃寒胃痛。服法:每晚临睡前一次服完,两个月为一疗程。禁忌:肠滑泄泻者不宜服用。方解:蜂蜜性平,味甘,能补中缓急,润燥止咳,养脾除烦。以蜂蜜配合补脾和胃润燥的鸡蛋,对于因胃寒冷而造成的胃痛疗效颇隹。

莼菜豆腐羹

莼菜200克,嫩豆腐250克,麻油和盐各少许。制法:莼菜洗净切碎,豆腐漂净切片,共入沸水锅内续煮至沸腾,以盐和麻油调味即可。功效:清热解毒,益胃消炎。适应症:胃溃疡、慢性胃炎。服法:任意佐餐服食。禁忌:脾胃虚寒、胃脘冷痛者不宜服食。方解:莼菜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消炎解毒、润肠益胃。以莼菜配宽中益气消胀的豆腐,有益于胃溃疡及慢性胃炎出现胃热症状的患者。

猴头菇汤

鲜猴头菇60克。制法:猴头菇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再加适量水,以文火煮熟即成。功效:补虚,利五脏,抗癌,助消化。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及消化道肿瘤。服法:早晚两次饭前服用,连用两个月。禁忌:痛风患者不宜。方解:猴头菇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补虚亏。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脘腹胀满诸症。药理实验显示,猴头菇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是治疗癌症的良药。

木瓜鲩鱼尾汤

番木瓜一个,鲩鱼尾100克。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人油锅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功效:滋养、消食。适应症: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方解: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参芪猴头炖鸡

猴头菌100克,母鸡一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段、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制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段、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功效:补气健脾养胃。适应症: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方解:猴头菌又名猴头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脏的功能,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砂仁黄芪猪肚

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一个。制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应症: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胃下垂及慢性胃炎。方解: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

黄芪内金粥

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一个,糯米80克。制法: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功效:消食和胃。适应症: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方解: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补中益气。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6篇

1、原料:生黄芪:15克、大枣:5枚做法:将黄芪和大枣洗净,放入砂锅内,加两碗清水,盖上锅盖,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半小时,弃渣喝汤,每周饮用2-3次。

2、营养功效:黄芪性温热,有补气的功能;大枣是补血补气、健脾胃的佳品;百合能够滋阴养肺。三者结合,对气血两虚的病人大有好处,能够缓解乏力、怕冷等症状。

3、注意:1. 如果气虚、气短比较严重,可将生黄芪换成炙黄芪,补气功效更强。2. 黄芪性偏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所以有阴虚阳亢、热毒亢盛、食积内停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阳热亢盛。

(来源:文章屋网 )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7篇

1、黄芪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芪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芪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2、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由于黄芪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芪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来源:文章屋网 )

黄芪的功效范文第8篇

1 肺气虚

黄芪陈皮茶

症状:脸色苍白,遇冷时打喷嚏、鼻塞等情况更严重。

材料:黄芪15克,陈皮10克。

功效:黄芪补肺益气,陈皮理气、利脾肺。

做法及用法:药材加5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每天1杯,可天天喝。

迎香穴

位置:鼻翼两侧近法令纹交界处。

作用:补肺气、祛风散寒、疏通鼻窍。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15下,想到随时按。

2 肾气虚

肉桂甘草茶

症状:鼻过敏伴随呼吸短促、手脚冰冷、头晕等症状。

材料:肉桂5克,甘草5片。

功效:肉桂温补肾阳,甘草益气抗敏。

做法及用法:药材加3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每天1杯,可天天喝。

肾俞穴

位置:肚脐正后方背部、脊椎旁约2指宽处。

功效:补肾滋阴、增强免疫力、调理过敏体质。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15下,想到随时按。

3 脾气虚

生姜红枣饮

症状:过敏时鼻水多、食欲不佳、大便较稀。

材料:生姜3片,去核红枣5颗,白术15克。

功效:生姜益脾活血,红枣、白术补气健脾。

做法及用法:药材加5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每天1杯,可天天喝。

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作用:健脾胃、益气抗敏、增强抵抗力。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15下,想到随时按。

4 风热型

荆芥紫苏饮

症状:感冒未痊愈使呼吸道敏感,鼻涕偏黄、体温则比较高。

材料:荆芥、紫苏各5克。

功效:荆芥祛风解热,紫苏行气散寒。

做法及用法:药材加3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每天1杯至症状消除后停用。

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与食指间虎口凹陷处。

作用:疏散风热、通络开窍、行气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