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卜算子咏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卜算子咏梅范文第1篇

“亮晶晶的东西落下来了!”雏鸟在窝中叽喳道。“是雪花啊。”我默想。“这预示着我又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叫春。”我心里踊跃出一种异样的喜悦。“嗨,你们好!”我向雏鸟问好。“呵,是‘丛中笑’,你好啊!”“现在冰封雪冻,花姐姐们都休息了,唯您独俏,一定很神气吧?”另一只小鸟羡慕地说。

我无语,苦笑。又眯起眼睛眺望了一下身边被冰雪所覆盖的万丈深渊,想道:多么绚丽的殷勤话!可是,我不可以被垒倒,我不可以让花朵永远沉睡,自己孤芳自赏,我的信念如那万年冰山般牢固!

天空,犹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小湖犹如一位安静的女生,斯斯文文,湖面波光粼粼,一小串淡紫色的丁香弧形垂下,把那小巧玲珑的湖儿衬托的更加美丽。

春姑娘来了,冲我微微一笑。“哦,是春啊,你这可爱的家伙。”

我心中一惊,花儿们该苏醒了,可是我在这一年中又要埋没在花群中可。但,不,我不要这虚假的美丽!

我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唤醒众花的《梅之歌》唱着唱着,我感到眼睛湿润了,泪花竟大滴大滴的顺着脸庞流下。是悲哀,是欢喜,还是别的感情?我说不清楚。

果然,花儿们迅速绽放,婀娜多姿,美丽无,很比,很快,我被淹没在众花之中。

卜算子咏梅范文第2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错过了漫天的芳华,难道这冷寂的位置,洽谈室了她难以拥有花的价值了吗?梅花只是无声兀自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的慰籍,给多少彷徨的灵魂以重新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冷嘲热讽和细雨绵密的润惠又有什么,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赋予我美丽的背景,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卜算子咏梅范文第3篇

一、通过比较,感悟古诗词的创作风格和感情基调

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欣赏古诗词的第一印象,不同的作者,或者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心情境遇,作品的感彩都会有所不同,甚至风格迥异。李白的浪漫飘逸、雄奇瑰异,杜甫的沉郁顿挫、真挚写实,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这些在整体上比较容易把握。但同一类作品,感情基调上的细微差别则需细细品味、反复揣摩。比如下面三首古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这三首诗,共同点是都充满了令人震撼的雄浑力量。但荆轲的是一种既知必死、慷慨赴难的悲壮,项羽的是一种英雄末路、回天无力的悲叹,而刘邦的则是志得意满、奋发图强的豪壮。对比欣赏这三首诗的感情基调,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的背景。同一事物、同一景物,诗人境遇不同、心情不同,诗歌情感自然会有所区别。

二、通过比较,感悟古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古诗词的意象,在表情达意上既有一定的规定性,又在不同的诗句中表现得异彩纷呈。同样是家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只是淡淡的乡愁;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思念家人妻小外,又有深深的忧国之情。而不同的意象,也可以表达相近的情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深度悲哀;而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却尽书文人淡淡闲愁。两首词同是愁思绵绵,同用比喻,同样形象生动而意象朦胧。然而两位诗人,则赋予不同的物象以相似的意境,相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表情达意的高超功力。

三、通过比较,感悟古诗词的思想和境界

“诗言志”。诗人的审美意识、道德修养、精神追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两首《卜算子咏梅》,我们从陆游的词作中能够看出作者仕途坎坷的身影,也读出了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境界;的词作展现了梅花坚贞自信、昂扬开阔的精神风貌。陆游写的梅花寂寞高洁、孤芳自赏,格调低沉、情趣消极;写的梅花美艳坚强、浪漫无私,体现了诗人的高风亮节。教师在对比教学中,自然无需比较两首词艺术水平高下、道德情操优劣,但两首词中传达出的情趣境界却是大相径庭的。

四、通过比较,感悟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课文中选编的古诗词,无不是艺术技巧炉火纯青、臻于完美的代表作。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作者们或是化虚为实、虚实相应,或是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或是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品评个中三昧,自须细细揣摩。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清新的美景写离情;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凄迷的悲景写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友人长别,前途未卜,通过作者的依依不舍与牵挂表达深厚情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通过作者的安慰与劝勉表达深情厚谊。“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用“闹”字写春意,把大好春光写的有声有色。教师可以对比举例:“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以“弄影”写花,同样妙不可言,“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南朝王籍《游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写静的名句,准确的传达了噪与静、鸣与幽对立统一的神韵,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与深远。宋代王安石则在《钟山即事》中将此句化用为“一鸟不鸣山更幽”,意趣与技巧与前者真有云泥之别,无怪乎黄庭坚评王安石是“点金成铁”。

五、通过比较,感悟古诗词的遣词与造句

卜算子咏梅范文第4篇

第一节 如何把握古诗的意象

技术点拨

“意象”中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的意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蕴涵诗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主要指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应注意两点:

(1)单项思考。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写作意图,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志”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或命运不济,或遭受打击,或不被重用,写物实则写人,物不过是诗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诗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诗人写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来是在儿童嬉戏的庭院里。你看他们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写孩子的,暗示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茁壮成长。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表现描写对象。通过侧面烘托、映衬,含蓄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吴歌》一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镜湖方圆三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来采莲。若是在若耶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挤得水泄不通了。诗人用婉曲的手法从侧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绝伦。全诗只字未写西施的外貌,但是这种婉转表意的手法却言已尽而意无穷,足见其艺术感染力的深远。

二、物象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习惯性的。简要举几例:冰雪的晶莹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梅兰竹菊松和蝉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学生应抓物象的内涵。

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同是《卜算子咏梅》,在笔下,梅是不畏严寒、凌霜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在陆游笔下则是孤高清绝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悲怜与同情。

三、景象

写景诗中的景象最集中,鉴赏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除了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外,大多数的写景诗寄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怀。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有的在大自然的奇伟瑰丽中感悟人生哲理。当然穷山恶水也会引发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异地山水会让人有思乡之念。中国诗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情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被迫隐居,景物之乐,虽然能感受到,但诗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以南宋诗人居多,学生鉴赏这些诗歌时应结合诗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论世。

2.关注诗人写景时的表现手法。大致说来有几下几种:

(1)对比衬托。如唐求的诗句“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中“秋烟白”与“晚日红”色彩对比鲜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画。

(2)动静结合。如孟浩然的诗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新、明。

(3)虚实结合,即将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绘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声响。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红”二色,令人觉得花红欲燃,柳青如碧。

(5)观察角度的变化。①远近高低变化角度。如杜甫的诗句“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团”,描绘的是月隐云端后的景象。银河不因月出月隐而改变其明暗,关山也如往常一样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河汉、关山写远景,庭露、言近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绘出月隐云端后的一幅朦胧夜景图。②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变化。如晏殊的诗句“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描写的是一处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阁楼,低垂的层层帘幕,轻盈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鲜艳。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多么悠闲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采用视转景移的方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诗人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使诗显得错落有致,情趣盎然。

(6)侧面烘托。如王勃的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诗人写山中春兰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庄园中桃李争艳,绚丽多彩。面对这样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间俗事都不愿过问,内心无比宁静,就连鸟的吵叫,也没发觉。诗人正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绘出醉人的风光。

3.掌握写景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