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市场需求 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87-01

科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IT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然而,现在的计算机高职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 计算机高职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方向的设定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计算机专业的方向也越来越精确。有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方向设置并不明朗,不论哪个方向,学的课程都差不多,很多也很杂。而且,专业方向一旦确定就很多年不变。这种陈旧的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就业率。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1.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现在有很多的计算机高职专业是一些本科院校在承办。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没有突出高职专业的特点,一些课程的设置和本科专业差不多,太偏重于理论,而实践教学环节不过关。由于高职专业学生的底子相对比较薄弱,计算机又是相对比较难学的科目,特别是大量理论课的设置,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从而学习热情大减,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的国家早就定性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个能力就是实践动手能力,技术能力,也是适应能力。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1.3 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计算机行业知识发展和更新迅速。教师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一些院校,不管教师所学什么专业方向,排课的时候是统排,不考虑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一个专业的方向的一些课程还没研究透,换个学期又换另一个方向的课程。而且,我国现行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仍在沿用普通高校体制,依然是以教师的论著和科研成果为标准。教师为评职升薪,不得不刻意埋头作文[1]。教师的精力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为评职称搞科研的压力,使教师很难真正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2 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

2.1 计算机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人才供需状况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2]。通过往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反馈信息、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行业人员深度访谈、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要求,借鉴NIIT模式,归纳出企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共性[3],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再依据不同的方向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2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突出方向的特点

在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的设置中要突出专业方向的特点,针对性要强。有的院校为了学生好就业,课程开设的比较杂,哪个方向的都学,但是哪个方向的都学不精。这就不利于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人才。比如:软件开发专业可开设的专业课:数据库设计与应用、C++程序设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等;而网络方向课开设的专业课有:计算机网路基础与网络服务、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设备与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组网实用技术等。其他方向的课程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去选修,但是不应设为必修课。当然,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也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识文化课和专业的基础课设置也要合理。

2.3 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了必要的理论和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在此提出: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设置为“4+1+1”工程。即在3年的培养计划中,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通识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专业课占4个学期,1个学期用于以工程项目驱动的实训,最后1个学期为学生的深入企业实习。

在一个学期的专项实训中,老师集中讲解用到的专业知识,然后,虚拟一些开发项目,让学生分组独立操作,按项目的要求和进程在实训室完成。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定期评审,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愿花人力、物力及财力去培训新员工,所以“有项目开发经验”成了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也成为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一个门槛[4]。项目实训驱动的经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增强,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一定抗挫抗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将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中,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广泛开展与企业合作,创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专业教育就及时培养具有所需要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毕业生。同时,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岗位见习、顶岗上班等形式零距离接触企业,适应企业的工作全过程[5],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4 注重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除了要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特别是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专业方向,提供更多的去企业和公司培训和锻炼的机会。并且,不应单纯地以论著和科研成果作为高职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成分。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为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其他因素

其一,源自教学实践的教学变革力量;其二,源自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力量;其三,源自教育管理的行政推动力量。只有由教师、科研介入和管理层的行政推介,三股力量的积极、通力配合下,改革才能有根本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长富,赵斌涛.关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步履维艰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23.

[2] 马力.高职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09(7):89-91.

[3] 李焕玲.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化设计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32):9.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就业力;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38-02

市场营销专业是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学院都开设的专业,其主要的宗旨是要培养面向营销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营销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营销专业特点及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内涵

(一)高职营销专业特点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即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市场营销专业是今年来发展较快的高职专业之一,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只要我国绝大多数行业买方市场状况不变,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表现出的旺盛需求就不会改变。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很广阔,历年平均就业率达97%左右,持续多年排在社会人才需求的前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是在普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多由成人教育、专科教育发展而来,其主要定位于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营销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能策划,善调研,懂公关,会推销,求创新,服务于企业的营销一线。

(二)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内涵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的定义,就业力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就个人而言内在表现为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就外在而言表现为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稳定率、晋升率以及企业满意率等整体评价指标。一般而言,就业力可以区分成能够广泛适应及胜任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就业力以及配合特定产业或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就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力来说,其就业技能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营销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知识能力”;二是围绕营销工作的专业业务技能,包括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科技技能等;三是决定其职业发展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有利于就业的态度与个人特质、自我营销与职涯管理能力、具有学习的积极意愿,并能反思所学的能力三个方面。然而就目前的高职营销专业教育来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本科营销的缩小版教育,未形成完善的高职营销专业教育体系。很多高职院校虽在理论及业务技能方面教育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整个过程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待继续深入的研究。另外,不只是营销专业,在其他高职专业中同样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核心技能这种软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就业率普遍较好,特别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就业过程对社会及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职业意识。很多应届营销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对就业形势不明,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对未来工作期望过低或过高,不了解社会中营销工作的岗位要求,造成盲目就业。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想法非常嬗变,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工作当成“跳板”,把工作单位当成自己“有偿实习”的场所,在择业过程中热衷于选择大企业、高收入、岗位流动性大的岗位。由此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是其工作的低稳定性和高流动性,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不信任。另外一方面,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对营销人才的期望。高职毕业生是大学生中最低的学历,但好高骛远的高职毕业生绝不是少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高职营销人才应是具有一线营销能力的人员,企业希望所招收的营销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营销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营销专业的一线人员,很多时候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营销技能及个人努力在营销基础工作中更为重要。然而很多营销毕业生在学校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三、如何培养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力

个人要具备充足的就业力,不只需要充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有利于就业的态度与个人特质,还需要搜集有用的职场信息以进行适才适性的职业选择,并且需要多方尝试实际工作,不断从工作中学习与成长,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工作。鉴于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高职院校营销毕业生的就业力培养起点只能确定在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把握专业营销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要培养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力,首先各院校要确立正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过程和营销工作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为导向,在培养方向和目标上做到有的放矢。总的来说,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就不同的学校而言,各自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会因为区域、产业等的背景不同,而有着具体的差别。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能准确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及时掌握各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趋势,准确设置岗位培养目标。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确定专业营销方向。

(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营销专业技能是其毕业生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是不同的。因而要提高高职营销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要有一套科学、适用的课程体系。由于营销科学是近20年才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所以目前国内高校的营销专业设置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各高职院校应从学校自身优势以及地方经济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对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具体体现在结合地方经济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增加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二是要将实践、实习等技能训练活动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引进专业营销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等。

(三)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力

核心就业力主要指个人态度、个人特质、职业生涯管理与自我营销力三个方面。因为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做市场营销需要各种能力,在现实中,并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人就适合做市场营销。在很多情况下,营销专业知识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良好沟通技巧和心态等个人能力却越显得重要。然而这些核心就业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也不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获得,而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获得的。高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帮助学生提高其核心就业能力。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高校应在学生大一时,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个人的知识、体力、能力、社会经验、智力和个性特点进行恰当的评价。其次,在专业教育中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以及求职自荐能力和转业改行的多项适应能力。在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从事营销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盲目择业。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和职业道德辅导,引导他们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一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创业意识、吃苦精神、责任心等。一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个人意愿与职业、个人素质特点与职业要求的结合。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分析自身特点能力是否适合从事营销类工作,适合从事何种营销工作等。二是要开展心理指导,调整好学生正常的就业心态。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用平常的心态面对就业,提高职业心理素质。三是要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高职学生要在各类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了解企业、了解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求职技巧与方法,应对学生进行应聘指导和选择职业指导。四是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加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感,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使其对企业营销工作或其他工作有正确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

参考文献

[1]汪胜.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穆林.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理性思考和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3]范泽瑛,谢超,高磊.关于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高职学生 就业率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加重要。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可在这些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还可从事审计实务工作、咨询服务工作。若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优势更是明显:薪水高,地位高,注册会计师在企业改制,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我们高职学校的毕业生缺乏工作时间锻炼,毕业生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因此,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全国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设置较多,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的开办使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需求;致使我们高职专业的学生更是就业压力巨大,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往往是先找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来先解决一下温饱问题,再另找机会找合适的工作。另外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于现在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已经把对会计的研究推向精尖化,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证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来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更加困难的表现

1.各地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沿海发达城市多,内陆省份少的的特点。

2.会计类毕业生多。近几年来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纷纷上马会计类专业,还有很多地区开设了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

3.薪酬逐年降低。市场只给1000元,关于会计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的显示水准,连我们高职学生希望自己的月薪也在1200以上。

4.社会要求逐年提高。目前会计类毕业生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文凭要求越来越硬,致使我们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做的事情也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做。

5.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热门专业之一,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会计专业在我院设置以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几年来,在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专业软硬件建设方面为本专业教育教学环境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也使我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目前,本专业已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方向集中在本省及沿海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

二、提高会计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笔者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做了认真的系统分析,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合理定位和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分析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在详尽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课程设置计划,为专业建设指出方向。

2.在师资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本专业未来发展对师资的需求,要采取“急需紧缺型师资调入,鼓励在岗教师进修提高,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

3.要进行准确的岗位定位

要教育学生眼光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情况重点放在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满足出纳、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审计等岗位的上岗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操作,迅速成为各企业单位的出纳、统计及基础财经文秘管理人员。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财经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2)毕业生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从专项会计、总帐会计、纳税会计、涉外会计、成本会计等能满足用工单位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技能,并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

(3)毕业生具有领导、管理的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在专业水平上大幅提高,逐步会计师职业资格技术职称,成为各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4)毕业生具有查帐、调帐、审计能力。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基础同时,认真钻研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通过自我学习、实践以及向资深会计请教学习。

4.产、学、研结合办学是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式

坚持与企业紧密联系,将生产实际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培养企业认可的会计人才。我院自会计专业创建以来,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协作或合作协议,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就有六家。本专业还聘请了企业、政府机构及高校中具有高级工程师、教授资历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5.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要创建严格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组。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本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要经常通过向企业、学生及家长电话采访,派出教师去用人单位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就业的形势就会越来越好,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有进有出,流向顺畅,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的压力,搞高学生的就业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共同创建好自己的学校。

参考文献: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教学;游戏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G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52-0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既可以参加高职类高考,也可以凭借中职学习期间掌握的专业技能直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专业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中职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重要保证。

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当前,多数中职学生能认清现实,主动学习,但也有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业成绩不佳,出现厌学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调、枯燥。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中职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一些学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新意,跟不上时展需要,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吸引力。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深奥,对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过高,学生难以理解,部分学生想学也学不进。另外,教学形式及方法有时仍是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始终处在教学的主置、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较差。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需要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掌握何种专业技能,因而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有的中职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上无信心,对未来的前途比较茫然,得过且过。另外,一些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不强,不主动学习,需要教师不断督促。

(3)家庭环境不理想、教育效果不佳。中职学生出现的不良表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去普通高中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年龄较小,不能参加工作,就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让学校管理,而自己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到位。也有部分家长密切关注的是孩子的就业,不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与孩子缺少交流。还有一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起榜样作用,自己平时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没有给孩子带好头,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的伤害,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有的无心上学。

二、注重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必须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游戏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学习理念,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具有的特点。现在部分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经常看看书、写写字,而是天天拿着手机或者泡网吧,沉迷于游戏,尤其是现在的中职学生。游戏让无数的中职学生通宵达旦,乐此不疲。经过对游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最痴迷的角色扮演类闯关游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游戏里创设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二是游戏里设置的内容,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亲自操作,设置的情节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特点和情绪变化;三是游戏里安排的难关,能够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设置的闯关等级制考虑到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享受。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实训教学若注重游戏化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

(2)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特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相应的文化课知识,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求职、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之所以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理念,是因为中职实训教学具有与游戏相似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一是中职专业实训教学的性质,与游戏需要亲自操作的特点非常相似。中职专业实训教学非常强调动手操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反复练习,获得过硬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自操作,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工作任务或教学项目才能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与游戏的“亲身参与和亲自操作”特点相似。例如,在单片机实训课中,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编写相关程序代码、完成相应的硬件电路连线,实现相应的功能,才能获得能力的提升。二是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游戏中的闯关非常相似。专业实训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某专业工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而每一次实训教学任务,也可以分为几个有机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简单到困难。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游戏闯关非常相似。例如,在单片机实训课中,学生先要掌握单片机如何控制发光二极管,接着掌握如何控制数码显示管,然后掌握如何控制液晶显示、独立按键的读取、矩阵按键的读取,等等。层层深入,就好像游戏中的闯关。因此,中职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游戏化设计,让中职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三、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的优点

游戏和中职专业实训教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采用“游戏中的项目、项目中的游戏”策略,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符合中职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原则。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要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吸引力强、学生能接受的难关。也就是让中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能像玩游戏一样,经过自己一定的努力,即可闯关成功,让学生在高度兴奋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二是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中职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喜欢学习,以学习为乐。三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实训教学游戏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实训室墙上贴一张闯关成绩表,公布全班同学本课程的过关情况:谁成绩排位最高则谁的等级最高、谁成绩排位最低则谁的等级最低。每个教学项目或工作任务结束之后,都要及时更新闯关成绩表,公布谁升级了。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因升级而感到自豪,有一种无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强化了进一步闯关的动力;落后的学生面对闯关成绩表,会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努力拼搏。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排名情况,取消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考技能证书的资格,给学生施加压力,促其迎难而上,力争上游。

四、结束语

实训课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训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解决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从中职学校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采用“游戏中的项目、项目中的游戏”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效率,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龙芋宏,杨军平.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思考[J].职业教育,2009(02).

[2]陈萍,张桂春.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7(08).

[3]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邹悦.中职教育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各类高职院校因此不断涌现出来。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也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高职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根本之道。

一、高职毕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完成特定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是高职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就业竞争中的专业保证,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也是大多数家长送让子女上高职院校的主要原因。

2.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工作技术人才,学生是劳动操作者。熟练的动手能力,是完成工作过程的保证,是他们在企业立足根本,也是企业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

3.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高职学生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企业中立足,更要学会在竞争中推销自己,包装自己,进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高职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自己创新能力,在学习生产中注意总结经验,在创新中求得生存发展。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因素影响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现实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失意者,他们在高考竞争中"失败"下来,情绪低落。到高职院校来就读,往往是受父母之命。再加上刚从高考的超大压力下解脱出来,所以,不少高职学生在刚入学时心理方面会出现方面的问题,其总的影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对前途迷茫。因此,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高职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

2.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很多高职学生从未考虑过毕业后要找怎样的工作,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感到茫然。他们觉得就业问题还很遥远,至少也要等到毕业前一年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往往到真正找工作碰壁时才发觉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3.对社会就业环境了解不足

现阶段的高职生一直接受应试教育,以书面考试成绩好坏定成败,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高职院校学习阶段(有些所谓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仍有应试教育成分),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对社会就业环境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清楚。各种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动手能力不足,达不到现代企业的对人才的高要求。

4.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确立职业信念、调整职业行为,追求职业理想的根本保证,体现为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有职业荣誉感,职业操守良好等。一些正规的知名企业除了对员工有技能方面高要求外,同时对职业道德习惯的要求往往更高。但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高职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机会不多,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对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缺失,他们很难在毕业时或短期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他们更好就业机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途径有很多,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高职院校和学生是主体。

(一)高职院校方面

1.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原则

为什么要办高职院校,办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甚至办学校只是为了解决院校教职工的生存问题,不真正顾及学生的质量问题。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职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高职课程目标的设定应面向整个职业,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根本目标,即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合理、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

高职专业是职业型专业,专业设置与就业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基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学科专业设置适当的专业,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因地制宜设置一批具有明显职业性和区域性的专业,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课程内容设置应以理论课程为辅,实践课程为主,强调理论知识够用为好,理论课程服务于实践课程。在课程教材建设上,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编写对岗位职业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快适应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

3.推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其教学以服务于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为主线,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学。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注重实践性。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环境的机会。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不是低等教育,并不是专为企业培养底层操作员工。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倡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特别注意求异和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敢于进行科技创新,为自身发展拓宽道路。

(二)学生方面

1.认清形势,面对现实

高职学生应客观积极地面对现实状况,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要认识到步入高职院校是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起航,只要自己努力,同样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虽然现在就业形势竞争激烈,但高职学生也有自己身的优势,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急需的。因此高职学生完全没必要质疑自己的社会价值,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自己的高职学习。

2.加强培养职业意识

学生一进入高职院校时,学校通常都会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高职学生即时就应注意自身的职业意识培养。在学校提供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动手能力,自己更要注意接触社会(如假期打工等),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和行业行规,加强自己在相关方面的学习,为今后的就业作提前准备。

3.为综合职业能力打基础

高职学生在自身学习精力和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要注意自已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在今后工作中,除了本专业能力外,还能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或是能够较快地转向相近专业,使自己具有较宽的发展方向的职业能力。现在的各种小企业中,就要求人才有这样的跨岗位、跨专业的综合能力,以解决现在用人慌、人员工资高的现实难题。要实现此目标,高职学生本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打下基础,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与自己相近专业的知识(如数控专业与机电专业),和各种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复合能力。

参考文献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引言

高职教育任务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能高效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学习参照,以该职业的工作过程建设课程体系,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满足企业一个岗位或一个岗位群工作需要。高职教育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企业,需要适应的是企业文化,所以研究高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需要研究企业文化,要让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从而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分析

工学结合的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研究确定开设的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适应企业需求,对于培养人才层次和规格定位要准确,否则人才培养过程就会偏离方向。正确的对专业进行定位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调查行业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各岗位和岗位群对人才有什么要求,岗位员工未来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市场调研的深入与否决定专业建设未来的发展。通过对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岗位群员工的工作过程,归纳总结典型工作过程,把典型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知识和技能,把相应知识和技能分类融合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过程也要基于工作过程,在典型工作过程中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岗位技能体会岗位职责。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众多文化中的主导文化,是企业进行文化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如有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员工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环境文化等。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况和历史条件产生的,在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本企业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在结构上可表现为三个基本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融合之路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高职院校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就要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它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和环境之中,存在于学校教育与管理之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首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两种文化都是由所在群体共同创造的文化;第二,两种文化都是群体管理者进行文化管理的结果;第三,两种文化所包含的结构次相同。这些共同的特征说明文化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也奠定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

如何让两种文化有机地进行融合?首先,高职院校要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研究本校开设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然后调整自身管理模式,逐步适应企业文化,进而融入企业文化。调整自身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

专业认知教育对于学生制订学习目标、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精心编织职业发展涯规划和做好就业准备都有很重的意义。专业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岗位人员工作过程和岗位人员晋级发展等。教育过程要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具体内容。专业认知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明白自身提高的方向,调整个人学习计划,为个人发展做好长期规划,教育过程要引入行业发展现状和业内优秀企业的介绍,通过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行业企业文化。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模式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完成,很多实训基地缺少企业文化氛围,实训基地只是完成了学生技能实训教学。如何实现企业文化进入实训基地,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入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管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还是采用传统的《学生守则》,主要从精神层面引导学生。引入企业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了解未来工作制度要求,避免就业后长期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现象发生。第二,实训过程虚拟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实训过程虚拟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般可采用分组协作轮岗方式学习,比如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可以将一组学生分成各工序不同操作员工、质检员、工艺员、工程师、车间主任等岗位。组内学生轮流在不同岗位工作学习,最后组内进行相互讨论、评价和总结。这种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清楚未来所面对的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另外也可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实训作业以企业真实新产品或技术服务为学习载体。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主要以传授技能为单一目标,实训作业大部分是教师自行设计的非真实产品,这种实训作业学生在完成时没有任何压力,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如果实训作业是完成真正的企业产品或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责任心。实训作业选取企业真正产品有一定的要求,一是所选产品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二是所选产品要能承载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模式建设可以让学生学习感受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3、加强企业兼职师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一直高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狭义上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让更多的教师拥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资格。其实这种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能充分的了解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师资结构建设,加强优秀企业兼职人员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结构建设。企业人员来自企业,自身深受企业文化熏陶,他们可以用自身经验现身说法来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对企业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学生未来就业更快的融入企业工作团队奠定良好基础。

4、深度强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教育已成为当今高职推进发展的主流。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企业的良好平台,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提前认识企业,也可以更充分了解未来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目前校企合作开展面很广,但是合作过程存在两个常见问题,第一是校热企冷,也就是说企业并不是很乐意展开合作,学校的热度一般都很高;第二是表热内冷,很多的顶岗实习都流于表面,业内人士称之为“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只是走走逛逛,走马观花,没有真正深入岗位学习。这两种情况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考虑企业关切,利用智慧让校企合作模式是双赢模式,另外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对企业很引导和鼓励。在双赢的框架下双方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挖掘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体会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企业需求,领略企业文化精髓。

5、校园社团活动企业化运作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一道亮丽风景。目前参加社团活动的高职在校生覆盖面很广,活动内容一般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兴趣活动,所以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校园社团活动一般是顾问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如果将学生社团活动引进企业参与,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企业化动作,活动过程融入服务和宣传企业,企业可以帮扶学生进行活动经费资助。在企业化运作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宣传和营销自我。社团与企业沟通过程也可培养学生理解互利双赢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从活动中感受和学习企业文化。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也应吸收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化运作校园社团活动有利创建校园的企业化氛围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专业;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而高职的素质教育必须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热门专业,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在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必须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革新改进,建立起新型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体现职业素质教育

网络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职专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网络应用维护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开发技能的,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适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本专业特别强调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实践能力,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实践课程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应用操作教学与训练,许多实训项目必须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才能摆脱学院式教育的限制,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办公实务、Internet应用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等实践课程,同时应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制定教学计划,可使整个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适应性,能在较大的专业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出多个培养方向,培养出具备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教育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通过新生专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践、职业资格鉴定与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就业指导等方式,自始至终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新生专业教育只有爱岗才会敬业,新生专业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建立专业信心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通过专题讲座、师生见面、新老学生交流、毕业生访谈、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相关情况,如专业发展前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为学生今后三年的学习树立目标与信心。

专业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具备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技能与法律知识,更要求与同学相互沟通、密切合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是关键而有效的。专业技能实践要循序渐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部分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等可以采用条状方式,即每周4课时,理论教学+上机实训+课程设计。其他课程如“网页设计”等可以先条后块,即先开设每周4课时的理论教学+上机实训,然后在后半程引入整周的课程实习。另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可以完全采用块状方式,即整周分单元进行,例如“网络安全技术”课可以在带投影设备的网络实验机房连续上3周,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动手实验交替进行,实验时间长短因内容而定,如“配置文件系统安全性”实验45分钟,“病毒代码特征分析”实验90分钟,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全程指导。这种集中式单元教学对于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特别适用,与传统每周4课时的教学相比,学时安排不必拘泥于每次90分钟,而是可以根据课题难度动态设置。在这种集中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更为活跃,容易取得阶段性学习成果,特别是当网络攻击者被捕获时,学生极度兴奋,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单元的强化系统训练,可使学生掌握一种实用专业技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些需进行整周教学与实习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学期:办公实务实习1周,要求掌握办公软件及设备的使用。

第二学期:Internet应用技术实习1周,要求掌握TCP/IP协议、IP数据报转发与子网掩码、域名系统、上网配置、Internet网络资源利用。

第三学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1周,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软件故障诊断与排除、病毒预防与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素材处理实习1周,要求掌握各种图像处理技能。

第四学期: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习1周,要求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HTML语言基础,Dreamweaver静态与动态网页制作、ASP操作数据库等;网络规划与设计实习1周,要求掌握网络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网络逻辑设计、结构化布线等各个步骤以及撰写物理设计文档的方法。

第五学期:大量增加阶段性实践课程,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包括网络协议3周、局域网组建3周、网络管理3周、网站建设3周、网络安全技术3周、综合布线工程3周。

第六学期: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6周。

以上这些课程除安排在校内的实习实训场所外,还应尽可能地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其所承担的实际网络设计施工工程和网络管理维护过程中,体会在模拟环境下不可能触及的细节,这对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质量意识、合作精神、社交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鉴定与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根据实践课程完成的情况适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使其获得走向就业市场的通行证,可以大大加强学习的学习动力。所选择的技能鉴定与考证必须是市场知名度较高的认证体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通过率才能相应提高,如CEAC网络管理员、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CEAC网络管理师、思科系列认证的CCNA、CCNP、CCIE等等。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软件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就业指导一方面社会上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就业门槛越来越高,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希望与挑战并存。面对这种形势,让学生及早接受就业和创业教育,根据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进行自我培养与塑造已成为当务之急,有必要在第五、第六学期连续开设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是就业形势分析、高职生的自我培养与塑造、择业目标与自我定位、应聘技巧、自我保护、自主创业、如何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等,要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处理好就业与升学、就业与创业、就业与专业对口的关系,引导毕业生走上正确的就业之路。

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是顺利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障,必须多方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利用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实践证明,采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深受学生欢迎。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采用师生联谊、新老学生联谊、网上交流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好就业的高职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科生;影响就业因素;就业途径

1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 社会的原因

首先,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造成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部分地区、行业人才供应过剩。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量裁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接受能力减弱。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人才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将招聘要求提高到本科生、研究生学历,造成专科生就业困难。其次,一些大中型城市利用户籍限制外地生源进入当地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科生的就业率。

1.2 教育的原因

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后,对新专业的设置不科学,将原本的技术培养转变为本科生的半成品,没有本科生学历上的优势,也失去了技术能力,加大了专科生的就业难度。

1.2.1 专业设置不合理,供需脱节是导致专科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本科院校开始招收专科生,并开设热门专业,但学校的缺乏专科生的培养经验,导致在校的专科生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缺乏竞争力。一些专科学校在专业的设置上缺乏合理和科学的判断,对一些师资力量要求不高、课程单一、生源多的专业大力发展,而相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技术要求强的应用性专业却很少问津,导致了社会上专业性人才紧缺,某些专业人才却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理性的判断,对于自己的大学专业没有做出详细的社会背景分析,缺乏职业规划,导致了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

1.2.2 专科类教材缺少特色,造成专科教育质量不高。专科院校的教材编写缺少实用性能容,与专科学校的办学宗旨不符。教材内容陈旧,大多是多年前的老版本,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对实践内容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本职岗位缺乏认识,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有些专科学校的教材仅仅是本科教材的减缩版,本来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上,难度大,同时也缺乏了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3 专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就目前状况来看,许多专科师资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养,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高,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较大。因此,要想办好专科教育,从企业调入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聘请社会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一些私立职业技术专修学院(校)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他们的教学内容专业技术针对性强,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这样的办学经验值得国办学校学习借鉴。

1.2.4 有些专科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要办好教育离不开大量的经济投入,需要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然而长期以来,专科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专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以致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专科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专科教育的显著特色应是突出应用性知识教学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但有些院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升格,或追求“专接本”比例的提高,“专科教育本科化”的办学思路使专科教育丧失了自身特色。结果导致专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功底不如本科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专科生,自然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就业市场。

1.3 专科生自身的原因

就业观念落后,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大专生在毕业后,都希望去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并且倾向于薪资高待遇好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对小型企业不屑一顾,这导致大量人才聚集在经济发达城市和特定行业,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专科生的职业发展,缩小了就业范围,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增加了就业难度。

专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当前,有些学生对社会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就业靠关系”的思想,从而忽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

2 解决专科生就业的对策

2.1 搞好学科专业建设

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绝不能搞“”式的泡沫发展。一个高质量的高职专业,需要长期的师资、设备积累,不能认为临时招聘几名研究生,就等于有了合格的师资,新购一些新仪器设备,就建成了达标合格的教学实验室。要想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过硬专业,需要长期的知识、文化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些一哄而上的“热门”专业,很多都是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不会有长久的兴旺发展。专科毕业生素质越高,越受用人单位欢迎,就越容易就业。为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专科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是竞争机制,决定竞争胜负的是毕业生的质量。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一个仅靠人情关系维系的企业是无法快速发展的,所以企业对招聘员工的质量十分重视。学校应加大专科教育投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专科教育自身特色,增强专科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近年来,一些中专学校招生火爆,其原因就是这些学校的就业渠道畅通,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办学、岗前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职高专院校应学习中专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变“守株待兔”等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为主动出击给毕业生多方寻找用人单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大一时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给学生讲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了人生奋斗目标,积极进行人生规划。在大二时开设创业课,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和市场,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在大三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式,正确认识专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

学校应广泛联系在全国各地已经做出成绩,具有一定影响的往届毕业生,用他们生动的工作经历教育在校生。使学生树立“四海为家”的就业理念,哪里有就业需求就到哪里去。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人才合理流动的理念和意识,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去。专科生应面对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急速减少,非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逐年增长这一客观现实,及时更新就业观念,考虑到非国有企业中工作或自己创业。不必只盯着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可以放眼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去就业。那里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资源丰富,缺少人才和技术,正是专科生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广阔天地。

2.3 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专生应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克服自卑心理,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可以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或应征入伍等考试,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