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次函数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本节的图象解依据了这个道理。”因此本节需要迅速画出图象,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而我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画图象上,在喧闹声刚刚平息后在九班开始了这节课。课堂需要的课件无法用内网传递,我只得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借机我跑到一楼用软盘把课件拷过来。或许这节课的例题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我对学生疑难处加以点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调动起来,昨天看的文章了说注重学生的想法,体会。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过我担心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还是以我讲授为主,讲后学生进行训练。在讲的过程中犯了一个画图错误,2X-Y=1化成了 Y=2X+1,并用几何画板作出了图象。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我没有看出来,后来学生给我指出来了,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出错了,低着头嘀嘀咕咕,我对着电脑是否重新画呢,时间不多了然后转入了例3的讲解。
一个小小的笔误,虽然不是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低下,但这种粗心造成的错误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页,看到个别学生眼中不屑的表情,我忍了忍心里的怒火,不能在课堂上训斥他们,错是自己酿成的。 以后一定注意课堂的细节,借机课下我要强化对学生的细节教育,不要在做题过程中出现我所犯的低级错误。
关注细节,完善课堂和各个环节,不留遗憾,提高质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规范“自成教育”体系,配合学校做好“数字校园”和“人民满意学校”办学,积极深入探索“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和“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状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八(1)班优生思维非常活跃,但后进面较大,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
三、努力目标
自信成功,自学成才,自立成人。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培养激发学生兴趣,保护自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上学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能力学习;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上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独立思考,及时总结,纠错改错,提前预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习惯,应得到进一步强化。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
第十五章教材通过实例引出本章学习主要内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教材还提供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板块,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五、教学策略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等方面上下功夫。
4、进一步探索“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3
轴对称(3)轴对称变换(1)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4
等腰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体(2)
5
平方根(4)立方根(1)
6
实数(3)第十二章小结(2)
7
8~9
函数的图象(3)正比例函数(1)一次函数(1)期中备考
10
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11
【关键词】 计算机课件;开放性
随着电脑的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处理各种信息资源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教学领域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部分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打着“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装饰门面,究其实质,仅仅是把原先的板书搬上“银屏”,根本不注重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流于形式,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计算机. 部分数学教师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地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造成了无效信息的泛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冲淡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一般都是以课件的形式出现,无论你是利用哪个软件做的课件,对学生而言那是一个“黑箱”,学生无法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 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说,数学课我们主要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用来呈现数学知识的,笔者完全赞同此观点,但我认为适当的和学生探讨一下这个课件是如何做的,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因此笔者呼吁数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应具有开放性.
一、开放性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形象生动与抽象运算一直是数学教学的2个侧面, 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初一、初二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缺乏形式运算的能力,要依靠具体对象进行思考,那么应由具体事物来辅助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 但“辅助教学”,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课堂的全过程做成课件的“一统天下”,而是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 如果在计算机应用的时候注意其开放性,能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培养其数学思维.
例如等腰三角形在初中阶段的几何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是下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但本身这块知识,尤其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就有困难,往往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缘由. 笔者认为在这儿借助计算机就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笔者利用计算机软件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笔者用的是“几何画板”,是通过画圆画得等腰三角形的,利用了学生在小学就已熟知的圆的半径相等的性质),通过这一过程向学生再次强调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如果计算机熟练,这一过程是比较迅捷的.)然后请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用剪刀剪下三角形,通过折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折痕既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还是底边的中线和顶角平分线,引出“三线合一”定理. 最后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功能很轻易地在刚才画好的等腰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底边的中线和顶角平分线,学生通过观察增强了三线合一的感性认识. 随后,拖拉鼠标使该等腰三角形从锐角等腰到直角等腰,最后钝角等腰,而三线合一始终成立,使学生对该性质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
该课借助了课件能动会变、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课件当面制作,使学生对三线合一有更深刻的理解,整个过程也体现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 课后纷纷有学生向我索取“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利用计算机课及家里的电脑反复使用,使数学课堂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二、开放性体现了过程化教学
“数学过程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启发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课件使用的开放性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教学的过程化,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比如笔者在教“函数图像”这一节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几类简单常用的函数图像. 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函数,根本不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是什么图像,因此拿到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比如y = 2x - 1,学生往往通过列表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5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起来,最终往往会画出一条曲线来.
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想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生描点画图本身就有误差,二是因为取点太少.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学生无法判断出这些点在一直线上. 如何来处理,笔者认为借助Excel完全能避免这个问题,笔者打开Excel,利用拖拉的方法从-10到10取了21个数据作为自变量的值,然后利用Excel表达式功能求出对应因变量的数值,最后利用图表向导的功能,利用这两组数据,选取散点图建立图像. 学生很直观地发现这些点在一直线上,从而得出y = 2x - 1是一条直线的结论. 通过不断地改变函数解析式,学生很容易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而突破了难点.
一次在参加校级教研活动时,本人上了一节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受到一致好评,下面以本课为例加以说明:
1.热身训练、知识梳理
本课一开始出示6题基础习题作为热身训练,学生练习5~8分钟.设计这些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做习题中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特征以及根据自变量的取值确定函数的取值或者根据函数的取值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学生练习,老师可以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查看学生知识回忆程度.热身训练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基础知识.比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y= (k≠0)、xy=k(k≠0)、y=kx-1 (k≠0),学生在做习题中有了具体形象感受就能全部列出了,这比单纯一开始就让学生回忆说出来显然更加有效。通过讨论,学生还能在习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殊性:设A是反比例函数 y= (k≠0))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A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AM,AN,则所得三角形AOM的面积为 ︱k︱,矩形NOMA的面积为︱k︱。
借助热身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回忆, 把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 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这样既能有效的梳理知识, 也便于记忆。
先由学生自己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在课堂上展示后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修正, 使学生既看到了到自己的不足, 又学习到了别人的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小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这样的收获要大得多, 比那种只由教师讲解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深刻.
借助热身训练,本节课复习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生通过练习,明确了本课目标就是复习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目标教学模式是在继承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国外现代教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中有益的因素,经过广泛的实验形成的一个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教与学的共同目标,或者主要是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节省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典例解析、变式延伸
我们都非常清楚,复习课精选例题尤其重要.本课我选择了一个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的例题,将反比例与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综合应用与变式延伸.
例:已知点A(3,4),B(-2,m)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经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C、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经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求SABO;
(4)当x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的值;
(5) 在y轴上找一点P,使PA+PC最短,求点P的坐标;
(6) 若E是线段DA上的一动点,EM平行y轴,且交反比例函数图像于点M,ERy轴于点R,MQy轴于点Q,那么四边形ERQM面积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为什么?
本例设置六个问题,层层深入,(1)、(2)两问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涵盖其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分析,互相讨论,大都能得到正确的解答.(3)~(6)问包含了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判定,利用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判定动点在最短距离和图形面积最值确定时的坐标,就是对前两问的延伸和变式,有些难度.学生在教师激励、引导下,积极思考,也顺利解决了问题.
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对此环节知识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该节中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值与函数解析式、函数图像中的点与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了解.
通过变式延伸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式训练还可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极大培养,课堂中甚至出现欲罢不能的局面,复习效果很好.
3.当堂训练、应用拓展
一堂复习课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学反馈,当堂训练是检测学生知识理解与巩固的有效手段.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复习的知识未掌握的学生进行某些知识点的补救,挽救教与学的过失,直至完全达标.反馈与矫正都应该是双向的: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或同学之间互相矫正.
复习课也不仅仅是原有知识的重现和组合,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复习课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应用拓展可以对本课复习的知识进行综合搞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的饱”,而且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正是通过其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同时,努力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深度的要求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收获.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应用,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改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听觉、视觉的多重刺激。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提升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通过探讨中学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误区;改进对策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上升时期,这个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为学生构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严重限制教学效果,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引起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中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探讨中学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
一、中学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追求多媒体效果,脱离教学目标。
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追求多媒体效果,设计华而不实的电子课件,给学生播放与教学无关的音视频资料,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重偏离,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表面看课堂氛围活跃,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知识。还有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个性,往往会在网络上下载各种优秀的教学课件,进行简单的修改或者甚至不修改就直接拿到课堂上应用,这些课件里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会对中学生学习产生误导和阻碍,不利于学生成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在教学中也频频出现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多媒体,将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二)缺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联系。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成为中学数学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一些数学教师片面理解多媒体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将所有的教材中的知识都放到电子课件上,让学生按照课件进行学习,希望能够缩短教学时间,但是往往因为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而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注重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师生的自由度相对较大,这给学生和教师潜能的发挥留有很大的空间。
(三)忽略教学程序,对学生造成误导。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忽略了对教学程序的优化,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发展,比如在对数学例题进行讲解时,数学教师受到新形势的影响经常选择多媒体教学,却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方式恰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提高。还有的教师将数学例题和标准答案都制作成电子课件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学习数学,没有灵活掌握数学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但并不是任何教学环节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程序的作用,提出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中学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拓宽数学教学的范畴。
一节数学课上得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且将教学目标准确、规范地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数学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范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会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方程的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一只猴子和一只兔子从同一点出发走不同的路线到达同一点,先让学生猜测谁先到。优美的动画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变得更轻松、活泼。我还会用几何画板演示奇异的勾股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合教学资源,使多媒体教学融合各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把数学课程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学习习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吸收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针对实际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多媒体技术与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在引入概念时我先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在黑板上列出学过的几类方程:一元一次方程3x+4=1;二元二次方程6x-5y=7等,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预习。然后再系统讲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我利用大屏幕将配方法的概念、配方的法则、注意事项等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配方法。
(三)注重教学程序,优化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习惯。
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程序的安排,选择符合中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个性化和开放性的课堂环节,扩大中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中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我首先通过电子课件带领学生对函数的一些基本特征和性质做简单复习,比如什么是函数?函数的表示方式都有什么?然后提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再给学生讲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联系、图像和性质等,并配上相应的练习,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王顺金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州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教师问题描述:
您好,我是一位数学老师,我希望在课上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们看,通过改变函数参数实现图像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可是我不知道什么软件可以快速实现这一功能,您能教教我吗?
工程师回复:
您可以使用几何画板来实现函数图。
工程师远程连接并操作该老师的电脑,做出以下操作步骤。
1. 打开几何画板软件,在菜单栏中选择“绘图”―“显示网格”,就会出现坐标轴网格界面。
2. 下面开始插入公式,在菜单栏中选择“绘图”―“绘制新函数”。在弹出的界面中,可以直接输入一次函数(也可以点击“函数”按钮,选择不同类型的函数,如三角函数),设定参数初始值。
3. 插入完公式单击确定即可,可以更改图像左上角的参数值,图像也会随之变动。
呼叫中心提示:几何画板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函数图像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也是数学、物理教学中强有力的工具。
Flash制作写字教学动画
教师问题描述:
您好,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想要教学生学写汉字,想要做个汉字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笔顺的记忆,您能教教我怎么做吗?
工程师回复:
老师您好,可以通过Flash软件帮您实现一笔一划写字的效果。
老师提问:
我电脑上有Flash软件,简单常用的操作我都会,但是这个好像有点复杂,您能连接我的桌面为我演示吗?
工程师回复:
工程师远程连接并操作该老师的电脑做出以下操作步骤。
1. 打开Flash软件,在左侧工具箱里选择“T”字图标的文本工具,点击场景的任意处,写上“电”字。
2. 选中刚写好的“电”字,按“Ctrl + B”将文字打散。
3. 打散文字后,再回到左侧工具箱,选择橡皮擦工具,按F6新建一个关键帧。
4. 在当前关键帧按照正确的汉字笔画顺序,依次擦掉场景上的“电”字,每擦完一个笔画,就按F6新建一个关键帧。
5. 直到最后将“电”字彻底擦完,然后选中所有关键帧,在上面单击右键,选择“翻转帧”,按“Ctrl +回车”,就可以查看测试的影片。如果没有问题,在界面上方的菜单栏中,选择“文件”―“设置”,在弹出的窗口左侧选中Flash(.swf)格式,右侧输出路径选一下,点击“”并确定,就可以生成一个一笔一划写汉字的Flash文件了。
呼叫中心提示:在制作一笔一划写汉字的动画时,建议教师事先在网上下载或者自己制作一个田字格的背景图片,在Flash里单放一层,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调整,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VBA制作随机点名PPT
教师问题描述:
您好,我想在PPT课件里制作一个点名系统,全班一共33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号,我想通过按钮点击,来随机获取一个学号,让这个学生来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可是我不会做,您能帮帮我吗?
工程师回复:
您说的这种效果可以在PPT中使用简单的VBA代码来实现。
教师提问:
我不太懂您说的这些,您能给演示一下吗?
工程师回复:
工程师远程连接并操作该老师的电脑,做出以下操作步骤。
1. 打开老师的PPT课件,新建一页空白的PPT。
2. 设置菜单栏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
3. 单击左上角“Microsoft Office 按钮”,然后单击“PowerPoint选项”,单击“常用”,选中“在功能区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
4. 绘制学号和结果显示区。
在上方的菜单栏中找到开发工具,在控件区域选择文本框,在PPT页面中的适当位置绘制两个文本框,在第一个文本框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在属性菜单栏里选择“Text”属性,并在后面输入“1号… 33号”文本。
5. 摆放并设置抽取学号的按钮。
在开发工具的选项卡里选择切换按钮, 在PPT页面中的适当位置拖动鼠标摆放按钮,在按钮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将 “Caption”属性的内容改为“开始”。
6. 编写事件相应代码。
我们需要给按钮添加一个触发的点击事件,来响应点击按钮之后随机抽取学号。其中要用到判断语句、VBA提供的随机函数和一些简单的数组知识,示例代码如图所示。
7. 这样,一个随机抽取座位号的页面就完成了,点击“开始”按钮可以随机选出一个学号。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有效结合的认识及其意义,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教学策略等的结合提出了个人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2-0085-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也是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学科课程,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信息化的优势与不足
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的备课、上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案可用计算机写作和管理,也可用计算机来制作课件,还可将电子教案网络化,供师生共同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抽象的问题提供了直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同时参与信息的收集,为教学活动提供探索的平台。
但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忽视了揭示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一些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作图等,学生只见步骤,不见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二是信息技术着重内容的演示,缺少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三是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板书,因而缺乏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四是信息技术盲目灌输成分较多,分析、引导、激发思考成分较少,若长期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五是信息技术复杂的画面背景,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不能被用来替代基本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与传统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画表作图等协同使用,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何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支持数学教学,因此必须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整合。数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是抽象、逻辑性强和形式化表达,数学教师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精心设计概念教学和解题教学,巧妙地处理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直观与逻辑、发现与论证、严谨的形式化表达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计算机的快速计算、智能画图、机器证明与自动求解等功能,为数学教学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帮助。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情境,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因而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产生一定困难。许多学者和专家指出,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具有多媒体技术特征的数学教学体系,有机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整合为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教学整合优势的具体表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主要凸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性、教学课堂的完全开放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所谓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即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互联网资源以及其他优秀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使得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真实有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使得数学课堂更显得“新”“趣”“活”“实”。所谓数学课堂的完全开放性,即信息技术具有创设多界面、多维度的教学情境的功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动态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极为丰富的资源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组合学习内容,自愿点击某些资源信息,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再创造,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谓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即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提炼,最后形成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技术平台互相转发、传递、交流。在学习中他们还通过自探、自查、自纠来检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质疑,自己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知晓情况自行打开资源课件,分析、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学生既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又是知识的探究者。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的新活力
首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数学,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笔者在讲授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一次函数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是发挥其直观演示功能重复演示的一些实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立体图形,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甚至可以搭配相应的视频音频来动态地演示一些实验的变化过程,加上任课教师的适时点拨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弧度制》时,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且弧长的概念比较抽象,笔者利用动画演示弧长与角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认识1弧度的角的大小,从而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再次,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寻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探寻知识来源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人机的交互中,随着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探寻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获得了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讲授《指数函数》时,利用Excel软件、运用几何画板等作图软件,让学生自己制作指数函数图象,帮助学生巩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利用作图软件,自己动手输入不同的底数,得到了一系列函数图象。学生在自己制作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摸索底数的值对图象的影响。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图象随着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头脑中还模糊的概念逐渐明朗。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若能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的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使传统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更加情境化、职业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有利于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职业化的特色,实现文化课与专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黄怀荣.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 (1),36-40.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要有趣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中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教与学之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等,把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如,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平面展开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它们侧面展开的动态过程.通过“展”与“收”的演示,使学生把平面展开图的各个部分与相应的几何体的各个侧面联系起来,空间立体感受明显,形象生动,它所带来的效果是静态二维图形所无法实现的.同时,在讲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又如,学生用电脑自己操作、实践,探究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亲自感受到对正方体不同的拆法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
二、用多媒体教学清晰的建立数学模型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如果活动与思维的联系被切断,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消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关键的还是要依赖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来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度量并比较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学生通过观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得到加深.这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周密观察、主动探究的教学,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当学生利用实物做过实验之后,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下切割的过程及切割后的截面形状,并进行概括、总结,进行系统的比较讲解,把物体的构造清晰地展示,学生的认识得以强化,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还提高了想象力.
三、用多媒体教学能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所以,要求在课程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事物内容化.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概念时,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根据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来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这种直观效果好、极具感染力的教学场景,正是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四、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数形结合思维能力
在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要抓住“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渗透对应的思想.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学生对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于是就采用描点的方法画出一次函数y=2x+1,y=-3x+2的图象.学生发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分析得到此直线经过点(0,b)和(-b/k,0).然后画出函数y=2x,y=-3x,y=2x+1,y=-3x+2的图象,通过演示发现直线y=kx+b(k≠0)可以看成是直线y=kx(k≠0)平移b个单位.在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1的图象,取一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度量出A点的坐标,移动A点会发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画出y=-3x+2的图象,以同样的方法得出当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