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修路

乡村修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修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修路范文第1篇

___乡___村位于___乡南沟里属于深山村,全村203户,789口人,辖2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主,该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林特产,同时又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交通设施落后,大部分村路宽度不足3米,属于过去的山村土路(羊肠小道),中间又坑洼不平,乱石遍布,且弯急坡陡,标准很低,还缺少必要的防护排水设施。特别是一到雨季汛期,山洪暴发,大部分路段被冲毁,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孩子上学问题。

二、修建乡村公路情况

面对___村路交通难问题,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乡党政主要领导和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到___村实地勘察与村干部们一起共同谋划修建该村公路,2008年经交通部门规划设计,在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乡财政资金困难情况下,发动了全村群众采取了一事一议筹劳方式修建了路基,为了尽快修上水泥路,在区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乡村倾尽全力,想尽了一切办法修通了7.5公里水泥路,不但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修建乡村路的内容及规模

___村乡村路全长7.5公里,设计标准为乡村四级公路,路基4.5米,路面宽度3.5米,厚度0.15米,均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

四、路面硬化工程投资情况

修建___村乡村公路总投资1221858.00元。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如下:

1、水泥1260吨X400元=504000.00元2、沙子3074立X65元=199810.00元3、石子4098立X41元=168018.00元4、人工费:225000.00元5、伸缩缝板条、合子板计18700.00元6、养生薄膜:12500.00元7、拉水车运费:18500.00元8、架三相电用线:3500.00元9、电费:4680.00元10、修路基用机械费:15000.00元11、路基加宽、改线、占地、占树补助:15400.00元12、二人打更、零工:19250.00元13、其它费用支出:17500.00元14、合计:1221858.00元。

五、申请资金扶持说明

修路总投资1221858.00元。按着国家村村通工程匹配资金,每公里10万元,7.5公里计75万元,我村缺口资金471858.00元。

缺口资金的原因:一是我村的路基较差,坡陡、弯道多、线长。二是各种原材料比2006年都上涨一倍。三是汽油、柴油涨价,车运费增高。四是今年的人工费普遍提高。五是我村严重缺水,打道用两台农用车到7公里以外滦河往回拉水。根据以上几点原因,造成我村7.5公里工程,缺口资金近50万元,又由于我村经济基础较差,2006年硬化的1.2公里还欠***信用社贷款39.800.00元。加上今年的缺口资金我村欠外债50多万元。

鉴于以上因修建乡村水泥路,致使___村欠下了许多外债,急需支付兑现,特申请区政府批准此资金申请报告帮助我村解决部分资金。

乡村修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公路建设;思考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已被农村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乡村公路作为国道、省道的延伸和补充,它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与国道、省道无法相提并论,尤其是贫困山区县市的乡村公路建设发展滞后,阻碍了贫困山区与外部整个的沟通,制约了山区群众观念更新和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使外界的工艺品输不入,农民的山货、鲜货等特产品运不出,运输成本高,货主收效低,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和“拦路虎”。

我们盘县是六盘水市的经济、文化中心,120余万人口,境内有320国道、212省道、沪昆高速公路贯穿于盘县部分乡镇,水盘高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盘兴高速即将启动建设。尽管如此,乡村公路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差甚远。就其主要原因有:

一、 配套资金短缺,地方投入不足

在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山区财政收入虽然每年增长幅度可观,而可用财力十分拮据,因而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财力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尽管如此,盘县在“吃饭”都难以为继的困境下,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挤出资金,支持乡村公路建设,但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山高路险,修路成本费用过大,有的甚至要打遂洞架桥梁,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无疑显得杯水车薪。如果出现意外,财政短收,原已预算安排的公路建设专款很难保证到位。

二、管护投入不到位,形成了乡村公路只建不养的局面

常言道:“一年建好两年修,三年不养就要丢”。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护投入主要倾斜于国道和省道,对公路管护人员的经费实行以路养路,有效的资金集中在国道、省道的维修养护和扩建上,而乡村公路的管护、养护投入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山区地势险要,线路长,路况差,乡村公路养护成了无娘的 “孤儿”无照应,再加上在修路、修桥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拿出资金保证乡村公路养护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有的村通了路,但弯急、路陡,路况差,有的通路不通车,而这些公路又都不是国家养护的对象,乡村苦于财力,人力的拮据,无力对此进行有效的管护,更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管理人员松散,敷衍了事,有的只求管护报酬到手,不管路况养护好坏和畅通,一遇阴雨洪水,路垮道阻,过路群众苦不堪言,过路司机怨声载道,乡村公路的质量和运输效益很难得到保障,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公路管理滞后,监管不力,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公路没有被摆在与城市交通的重要位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很难升级达标,管理滞后,更由于农村山大人稀,线长面广,仅靠县级路政管理部门“鞭长莫及”。农村公路的管理形成“真空”,农村公路被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部将农村公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启动了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由“通达”上升为“通畅”,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突飞猛进,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村通油路达80%以上,全市乡级公路管养人员分布不均,有的地方人多路少,有的地方路多人少,甚至有个别乡镇没有管养单位,且养护资金渠道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

四、公路建设缺乏稳定规划

“上有千条线,下只有一根针”,乡镇苦于人最少,事最多,应酬多;在加上连你吃饭、保稳定都很难的乡镇政府,要求他们拿出修建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并付诸于实施,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即使纳入计划,终因财力有限,不能付诸实施,使计划常常难以实施甚至不能顾及。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乡村公路的建设,尤其像我们盘县这样的边远地区,应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小城镇序列,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管养应以地方及农民为主,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公路养护协会,明确乡村公路养护职责,建立完善对乡村公路建设管护监督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

乡村公路虽然是国家的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源辽阔,乡村公路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已不能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建立层层配套机制。国家每年要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车购税、原民工建勤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国家征收的公路养路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公路建设发展基金。乡镇政府要从当年小城镇建设资金中安排10%-20%,,从当年财政收入中拿出1%,村委会从每年村级积累中拿出10%,从村组企业利润提出5%,用于乡村公路建设;三是建立滚动发展机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通过合格的审批程序,对各过往车辆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或通过“一事一议”,农民自筹资金,本着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分级负责,县路县管,乡路乡管,村组公路村民自养。对某些重点路段,重点桥涵实行产权买断,由买断方收益,卖断资金由地方财政集中管理,用于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六、建立科学的管养机制,实行管、养分离,完善乡村公路监督体系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地方政府要把乡村公路的养护纳入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腾飞重要议事日程。在公路养护形式上,可采取属地管护,属段管护,在谁的地盘就划归谁管护,有条件的可把某一段划归某一个单位,有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最终要实行年终考核兑现,并定期对公路的管护及公路两旁的绿化进行检查和督办、通报,强化公路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加强对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管力度,把养护资金与工程进度挂钩,按工程进度及完成质量考核验收,把监督管理始终贯穿于养护工作的全过程,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乡镇政府要组织服务中心积极介入乡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参与公路建设中的工程预决算,积极推行公路建设专用物资政府采购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堵塞乡村公路建设和维护中管理的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兑现的监督检查,防止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现象的发生。保证专款专用,降低修建维护公路的成本,不断提高乡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强乡镇公路服务中心监管力量,提高服务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前,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乡镇一级的公路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剥弱,市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公路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本领。按照公路里程、乡镇国土面积,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平衡管理人员及养护资金,充分发挥基层公路建设养护服务中心的作用,有效解决市级管理部门“鞭长莫及”的现象,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现有通畅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搞好村级公路的“限载治超”,巩固通畅工程的建设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公路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修路范文第3篇

奉新宋埠镇至安义县石鼻镇公路是条乡道。由于失修失养,道路泥泞不堪。万才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乡村财力不济,无法挤出资金修路。他想,养路是我的本行,人虽然退了休,但思想不能退休。于是,他决定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退休费捐出来修路。1997年,他第一次捐资2300元,用来修老家天宝村洪岗村民小组的机耕道。1998年,他第二次捐资10200元用来购买150车沙砾料,用于中保村到石鼻镇乡道的修补。为了少花钱,多办事,他还亲自挑选料场,做到货比三家,终于选中了一个价格比别家每车低20元的沙砾料场,这样省下来的钱又可多购43车沙砾料填路。2002年8月,宋埠镇天保村党支书、村主任又找到万老,说原来修的路经过几年重车碾压,又坏了要重修。他二话没说,又捐出3000元钱修路。他修路不仅出资,而且出力。当他看到路上的沙砾料被暴雨冲到路下,他又荷锄挑担,将冲到路下的石子重新铲上来修补路面,有时一干就是半个月。20多年来,万才国老人为宋埠镇天宝村、塘南村、中保村及周围35个自然村民小组修补过公路。这期间,他挑烂了土箕20余只,两把1尺长的锄头被磨得仅剩3寸。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万才国老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2003年至今,他就捐资7000元资助两个中、小学兴建校园。

去年8月,奉新县宋埠镇天宝村小因破旧不堪急需改建。万才国获悉后,当即捐出2000元。

2004年10月6日,镇党委、政府举行宋埠中学捐资建校仪式,这位耄耋老人又慷慨解囊捐资5000元。

2003年7月,宋埠敬老院要修建大门,上级拨款有限。万才国得知这一情况后,又主动找到敬老院领导捐资2000元。

乡村修路范文第4篇

一座三层农家四合院古色古香,名为“苏园”。

园内,一堂家风家训课正在进行。

“先祖由湖广于大元入川,故土造就了祖辈们的勤劳与淳朴。苏氏族谱有宗规十七则,明令载有‘耕读当勤、赋税当纳、邻里当和’家训……”讲课的人,是71岁的苏祖才老人。

2015年4月,永川区启动“新乡贤”文化建设。致富回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过上更好日子的苏祖才,成为913名“新乡贤”之一。

一年来,苏祖才通过为村里修路,为企业投资牵线搭桥,为村里晚辈讲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而在永川,一年多时间里,913名“新乡贤”成为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乡村难题

2015年初,按照永川区委安排,区委宣传部组织工作人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在朱沱镇龙汇垭村,工作人员遇到了龙眼种植户龙广明。

龙广明满脸愁容,原因是地里的十几亩龙眼树正面临嫩叶枯卷的问题。

“不知道得了什么病。”龙广明和妻子把树上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摘下来,摘了两三天,累得不行。

在仙龙镇巨龙村,工作人员发现村干部喻明详正因村里没有硬化的道路而头痛。

村里一条用了19年的土路得到政府立项,准备重修,但很多村民不是觉得自筹资金太多,就是觉得补偿太少。

“主路由政府投资,支路才需要村民自筹,资金并不多,每家占地一般也只有几平方米,但就是协调不下来。”喻明详说。

由于问题久拖不决,修路开工日期也只能一推再推。

龙广明和喻明详碰到的烦恼,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并不少见。

经过调研,一大堆问题摆到了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德明和同事们面前――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民生产生活,都有。

在详细论证后,区委宣传部找到了问题的共同根源:在传统的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外,农村社会治理还缺一支通晓农村情况又具有群众工作能力的队伍。

如何寻找这样一支队伍?

赵德明和同事们很快找到了答案。

见贤思齐

2015年3月,调研结束,一份报告摆放在了赵德明桌上。

在这份报告中,赵德明发现,在农村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他们或利用自己在勤劳致富上的技能,引领乡亲们共同发展;或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威望,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或利用自己在创业上获得的财富,回报家乡。

“这些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的本地名人,是在乡土中孕育出来的一个草根群体,也是引领农村乡风文明的民间正能量。”赵德明说,“这个新发现让永川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引导群众自己评选身边的‘新乡贤’,由群众自己推举他们身边的‘标杆’,达到让群众见贤思齐的效果。”

2015年4月,永川区决定启动“新乡贤”评选活动,并根据群众的意愿,制订了“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20字评选标准。

2015年4月18日,朱沱镇“新乡贤”评选活动现场。

主持人刚介绍完“新乡贤”候选人罗金太的事迹,周围群众便议论开来。

“罗金太是我们镇龙眼种植带头人,前段时间我家龙眼嫩叶枯卷,就是他耐心帮我解决的。”龙广明大声说道。

“他还将种植技术和经验免费传授给我们,带领我们共同致富。”又有村民喊道。

最后,罗金太被乡亲们评选上榜。

一年多来,永川区23个镇街先后启动“新乡贤”评选活动。

义务修路十多年,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李世学;传承传统美德,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家风家训讲堂的苏祖才……共有913名“新乡贤”上榜。

“对这些评选出来的‘新乡贤’,永川区通过‘一张榜’展示形象、‘一句话’概括事迹、‘一块匾’明确荣誉、‘一本书’荟萃故事、‘一首歌’传递情怀的宣传方式,树立起了永川‘新乡贤’的群体形象。”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

2015年5月,仙龙镇巨龙村道路硬化工程结束。

村干部喻明详专程登门致谢,来到74岁的“新乡贤”吴太伯家。

“幸好您出面,才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喻明详看到吴太伯就一阵激动。

吴太伯重视家教,几个子女都出人头地。他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困难他都要去帮忙。

此前,村里修路时,因资金和占地问题一直没能协调成功。

这时,喻明详找到了吴太伯。

吴太伯很快将村民召集起来开会。

其间,他表示:对被占了土地的几户村民,愿意拿出自家的承包地补给他们;对修路经费不够的问题,他愿意自掏腰包补上缺口。

见此情景,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们也不好意思再坚持――路很快就修了起来。

“村里征地、土地流转等一些工作,单靠村干部动员不一定做得动。吴太伯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马,大家都服。他们是村干部治村的好帮手。”喻明详说。

德润乡土

“苏园”里,“新乡贤”苏祖才不仅讲家训家风,还督促苏氏族人落实好家训家风。

2015年,苏祖才的侄子在村里流转了120亩地搞特色效益农业,由于效益不好,没有按时付给村民流转土地的租金。

一天晚上,苏祖才直接走进侄子的家门。

“你是苏氏家族的子孙,不能违背‘耕读当勤、赋税当纳、邻里当和’的家训。”苏祖才向侄子讲起了这12个字的家训。

侄子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付清了乡亲们的土地流转租金。

目前,在永川区有913名这样的“新乡贤”,他们利用家风家训,教育后辈,引领农村社会新风。

同时,这个群体也逐渐成为推动农村文明新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在吉安镇黄沙村,出现了一个“新乡贤”带出一批“新乡贤”的喜人景象。他们在共同引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新乡贤”骰章就在其列。

在外创业成功后,骰章回乡见到村里的公路坑坑洼洼,便主动出资40余万元,对这一路段进行了硬化。随后,村里在外创业成功的李远树、赵国文也主动出资,对村里的另外两条公路进行了硬化。

乡村修路范文第5篇

xx村位于xx县南端,山多地少,是名副其实的偏僻山村,也是全乡最远、交通状况最差的村落。多年来,xx村广大群众一直受困于崎岖、弯曲、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山路,人员出行、车辆出入困难, 给几条自然村的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且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道路不畅严重制约了xx经济发展的进程。

俗话说:“路通财通”。道路通畅,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硬件。现如今国家政策好,政府引导建设新农村,全乡23个行政村已有18个修通乡村公路,看着周边的村庄都迈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奔上了小康。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成了身处大山深处的xx村全村村民的共同心声。目前,全村群众修路热情高涨,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已经得到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支持,已列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动工修路及筹集资金已成为全村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xx村公路拟从苦竹山起修至庙山,全程长约2.5公里,计划于XX年底竣工通车。公路按国家级通村公路标准建设,硬化路面设计为3.5米,经勘测预算,该工程总投入约30多万元,除国家配套资金外,目前xx村人均出资350元,仍有资金缺口。仅仅依靠我村村级投入实难完成,所以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合力,才能共筑康庄大道。

在此,xx村支两委发出倡议:希望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外出乡贤、私营企业老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资不论多少我们感激不尽,哪怕一点力量也是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承诺: 凡捐款者一律由村委会统一开具收据,设立理财监督小组专款专用。所有捐款,按照金额,依次排列,对捐款人芳名、金额刻碑铭记;凡个人捐资500元以上,企业捐资1万元以上,石刻个人姓名和企业名称(法人姓名),让人们和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捐资者的功德。另外在谋体宣传广而告之。

乡村修路范文第6篇

我乡申请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水泥路修建项目现正在实施中,工程总投资149.65万元,现由农户投资55万元,县交通局补助80万元,还剩下14.65万元的资金缺口,现请统战部给予补助。望批准为荷!

附:桂花井乡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改善我乡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保证我乡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我乡拟将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公路列入现代农业园区乡级项目上报,新修社道5公里。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立项的必要性

我乡位于隆昌县城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现有人口16430人,其中农业人口14900人,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70个农业合作社,现有乡村水泥路20公里,油结石路10公里,泥结石路5公里。

拟建项目区包括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现有农业人口6156人,田面积2260亩,其现有乡村油结石路3公里,泥结石路25公里。现规划修建乡村社道水泥路5公里。

我乡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乡,农业基础实施脆弱,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拟建项目区内公路设施极差,交通极其不便,为老百姓增添了不少交通负担,农户所需的产品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运不出去。使得片区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且增收难度大。因此,只有加强交通交通设施建设,坚持走“以园区促发展,以园区强经济”的道路,建立良好的交通环境,有效的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才能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规划项目的可行性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把此项目的建设作为我乡产业调整的重中之重,决定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这就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群众修路的意愿强烈:我乡有95%以上的农户自愿筹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群众支持。

(三)干部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项目规划区内三个村的班子干部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很强的发展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很强战斗力。规划区内的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可参加项目建设。

(四)资金效益明显。规划区位于离县城偏远的丘陵地区,通路后对本地区的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根据上述有利条件,在我乡规划片区内实施乡级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可行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三、项目规划及工程预算

(一)项目规划:修路面5公里,填方1000m3,凼洞15个。

(二)工程预算

1、路基1.16万,2、水泥土路面134.98万,3、防护工程及其它沿线设施1.78万元共计149.65万元,群众总共投劳6.2万个。

四、项目效益预测

(一)通过道路的修建,各村的中稻9.5万公斤可以外运,生猪可外运5000头,增加产值28.5万元,增加纯收入11.4万元,砖砌化囤水田坎完工后,发展稻鱼工程,每年平均产成鱼7.6万公斤,产值38万元的,纯收入28.5万元。

(二)经过改造后种植优质果树12万株,产出水果可以外运。

以上合计能增加纯收入159.9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59.75元。

(三)道路修建好后,可以对外招商引资,带动乡村经济,扩大园区规模。

五、项目实施措施

1、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交通建设的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经发办、国土办、财政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以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领导,同时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建设工程。

2、与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逗硬,以保证工程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3、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财政所和经发办抽调人负责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审批,乡里不截留一分钱。: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群众投工投劳制度。

乡村修路范文第7篇

■ 向民问计

汝溪镇位于忠县北部,辖13个村、一个居委会,与梁平、万州相邻。该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忠县使用民用天然气最早的镇,比县城还早。

然而,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发现家乡的交通建设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一时间,沉睡的汝溪人觉醒了。

2008年初,汝溪镇党委、政府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交通建设做起。但这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大事如何做?这成为汝溪镇镇领导最操心的大事。

经过讨论,镇党委、政府决定将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做主。

主意已定,镇党委书记陈频带领工作人员到村、社,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

村民蒋大伦指着2008年底通过县交委质监站验收的村级路对笔者说,在镇干部组织召开的村民“问计大会”上,全村群众一致决定,自愿人均筹资300元,将本村所辖16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

“在镇党委、政府充分问计于民之后,群众的热情高涨,这是头一次。”蒋大伦告诉笔者。

■ 还权于民

一个经群众自主推荐,由30人组成的老林村村级公路硬化管理协会迅速成立,协会在镇政府指导下,在镇农村商业银行开设专门账户,群众筹集的修路资金,全部存入该账户,存折由协会保管,所有款项支出,全部由协会自己负责。

把群众的事情真正交给群众自己办理后,村民的热情高涨,踊跃筹集资金。在短短十天时间内,协会便收到73.8万元修路款。

在硬化村组公路时,公路硬化的宽度、厚度等,均由群众说了算,工程招标、材料选用、施工质量、工程款的拨付等,由村民及协会全程参与监督。

在硬化村组公路过程中,协会对质量监督管理自有妙招。协会成员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两人一小组,分别轮流到混凝土搅拌场和浇筑路段进行现场监督。

用筐量碎石、河沙的数量,再按比例加上水泥,这是值班人员监督混凝土搅拌比例时“发明”的土办法。用卷尺一量,现场制作一根标准长度的木棍,由协会质量监督员据此检测混凝土厚度。

老林村除了由群众推荐组成的协会负责硬化村社公路的具体事宜外,所有村民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便可当场向施工单位提出,并现场监督落实到位。

2009年1月9日,忠县交委质监站工作人员在老林村钻测公路硬化质量时,惊喜地发现,不仅混凝土标号符合设计标准,其厚度也超过合同标准两公分,完全达到国家四级公路硬化厚度标准。

■ 当好“保姆”

“将群众的权利交还群众行使后,政府工作人员为他们充当起协调、配合、把关的作用,全身心地为群众当好‘保姆’。”陈频介绍说,镇党委、政府还权于民之后,镇政府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衔接各种关系,为群众争取国家的补助资金,负责协调处理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群众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为他们把关,防止上当。

同时,在群众决定的工程完工之后,负责请审计机构审计所有账目,然后由各村的村民监督小组公开全部账目,监督小组成员既接受政府监督,又接受群众监督。

为帮助群众办好自己的事,汝溪镇党委、政府还从2008年3月开始,在全镇发起“交通建设突破年”活动,在镇内外募集修路资金。在汝溪镇举办的“唱红歌促发展暨农村公路改造筹资捐款”活动现场,成功募集到社会各界捐款111万元,其中最高的一笔达20万元。镇里根据捐款者意愿,将捐款全部投到捐款目标所在村、社。

■ 星火燎原

老林村硬化村社公路的做法,迅速在该镇九亭、七树、长安、南垭等村得到效仿。

九亭村是汝溪镇的大村,有4000名村民。在硬化村级公路时,仅有1400人受益。该村原石盒片区群众自愿商定,实行路程远的多筹资、路程近的少筹资的办法,视路程远近不同,分别筹资200元至600元不等,共筹集修路资金34万余元,硬化该村村级公路8.8公里。

长安村二社属偏远社,全社有43户、148人,根据群众的意见,除有8人不愿意筹资外,其余140名村民,人均筹资1150元,由4名村民代表请来施工队伍,在短短三个月内,便从坚硬的山岩上,挖掘出一条宽4米、长2公里的村社公路,从而结束了该社没有公路的历史。

乡村修路范文第8篇

又到周末,难得的晴天。开完职工大会,已是下午四点半,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文件。这时,手机响了起来。

“书记,今天杀年猪了,请你和领导们来吃年猪饭。”打电话的是凹子村主任张维成。

村是我乡北部最边远的行政村,原来的村现在已合并到凹子村,2007年才修通通村公路,是鸡场乡最后通公路的村。

记得2005年2月我刚到鸡场乡时,鸡场乡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去村里调研,走路要走三四个小时,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在高低不平的山道上,对我说了句这里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谚:“龟集三个屯,十人来了九人困,来的时候骑大马,去的时候杵拐棍。”这的确是村的真实写照,这里四周都是悬崖峭壁,298户1189名老百姓就住在那高高的大山之颠。由于地势险要,道路一直不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句民谚深深触痛了我的神经,“要想富,先修路”,我把这里的情况写成调研报告,在班子会上提出为修一条通村公路的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

2006年3月,项目得到了县里的审批,下拨修路资金63万元。乡里组织干部群众投工投劳8000余个,铺砂8000方,修建保坎30余条、桥涵20多个,安装涵管200米,用了一年的时间,全长9.2公里的通村公路工程终于竣工了。通路那天,村里300多位男女老少在公路沿线敲起了锣鼓,燃放了一串串响亮的鞭炮,端着一碗碗家酿纯香土酒,说出了一声声真挚的谢言:“感谢,感谢你们……”

下班后,我和乡里的几个同事,一起赶往村。十多公里的乡路,不到20分钟就到了。远远看到的是鲍光凡家的房子,他退休后,人却没休,带领起自己家人开了一家乡村小装潢店,据村里的干部介绍,这小店每月能有好几千的收入。

见我们到来,主人家赶忙出来迎接,让我们和村主任张维成坐在一桌。

刚坐下,我打趣道:“维成,你是主任,你今年杀几头年猪?”张维成说:“书记,今年才杀一头年猪,将近500斤,我们村有好几家都杀两三头的,80%的人家杀一头年猪,有的人家不杀,人少吃不完,现在有很少几家杀不起……”我继续调侃道:“看来你这个主任比不上他们,算不了致富带头人啊。”一句话说得满桌都笑起来。张维成笑了笑,说:“书记,现在家里人少,每个星期都要到街上去买点新鲜肉,不用杀那么多年猪嘛。路通了,上街方便了,不像以前,三个月也不去一次啊。”

听到他说80%的村民杀得起年猪了,我感到很欣慰。想想两年前,这里的大部分村民吃饭都要靠救济粮。现在,路修通了,边远山村铺起了幸福路、架起了幸福桥。于是,我与大家拉起了家常:大家靠什么收入,现在收成怎么样啊……开始大家显得有些拘束,酒过三巡之后,自然也就放得开了,便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我家种草养羊,现在养有55只羊,每年能挣一两万块。现在路通了,运得出去了,不愁销路了……”养羊大户鲍光剑说道。“我家搞起了养殖场,现在养有母猪15头,能出栏的12头,总共有35头,一年最少也能收入一万块,再说国家政策好啊,每年给一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块钱……”养殖大户陶汝毕说道。“今年我盖起了一栋新房子,没有搞什么产业,房子盖在公路边,媳妇在家做起了小本生意,我一年就靠务工,每年能有2万多的收入。现在呀,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钱坤说。

这时,主任张维成说:“书记,这条路通了, 我们村也就发展了。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600多元,新建的村级活动室已投入使用了,远程教育站点作用越来越大,村里的养羊大户鲍光剑就是从远程教育站点学到的养羊技术。借这个机会,就给你汇报一下我们这里的另一条‘路’。”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张纸,递给了我。我一看,是村里的发展思路:力争修通通组公路10公里;进一步扩大果蔬种植范围,完成油桃基地建设500亩,药材种植500亩,生姜种植1000亩。建成以茶叶为主的生态园1000亩,干果(核桃)基地建设500亩;计划种草养畜1000头;建立规模化养猪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