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周记五一假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包里装着一个精美的速写本,我要在观看国宝的同时,把它记录到我的纸上。
由于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去大熊猫馆,而且爷爷和姥爷的腿脚也不方便,于是爸爸买了些观光车票,我们坐着观光车,轻轻松松的来到了熊猫馆。
我摸着我的胸口,我感到非常激动,熊猫,真的是那么憨态可掬么?走进熊猫馆,原来,熊猫住在一个圆心里,我们则在比它们的家高很多的桥上观看他们,桥绕着他们的家围了一圈,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们。啊,我看见了一只熊猫,他胖胖的,懒散的躺在用木头绑起来做成的“床”下面乘凉。
看着它懒懒的样子,可真有趣。扫视底下,我又发现了一只熊猫,它正在午睡,没人打扰它。突然,人群涌动起来,原来是那只乘凉的熊猫要爬上床玩玩了。它虽然笨重,但动作却极其敏捷,三步两步就爬上了梯子,慢悠悠的躺下了。
这时,管理员扔下一个苹果。熊猫见状,快步跑过去,抓起苹果,一屁股坐了下来,啊呜啊呜的三口就吃掉了一个苹果。然后它又发现了一支竹子,快步过去,刚咬住竹子,可能由于自己太胖所以一屁股蹲到了地上。接着,它就不给面子的趴到床上,午睡了。
我趁机拿出速写本,把它那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画出来了。
接着我们去做漂流,爸爸把我和赵策哥哥分到了一组,我们坐在一个充气艇上,开始了漂流之路。一路上,水花四溅。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穿隧道了。我们刚漂下了一个大陡坡,看见一个很低的洞口。我们低下了头,就进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啊——”我尖叫起来,睁开眼我们已经出了山洞,又遇到了一个陡坡。
玩了这次漂流,虽然找到了漂在水上的感觉周记本网你也可以投稿,但却很狼狈。我的鞋子反复的湿了四次,每次都是就要干的时候又湿了,我的刘海被水冲了一遍,我的裤子也湿了个大半。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具体来说,地理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特点:
1.层次性。现在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改变作业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库”,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作业形式和难度,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2.生活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及其他各课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的整体。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
3.综合性。地理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决定了地理作业设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例如,学习气旋时,可给学生讲这样一段史实: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用火欲将魏军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这是因为大火使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气旋中心的空气上升冷凝致雨,属于气旋雨典型案例。利用相关的史实设计有关气旋的题目,正是地理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
4.探究性。探究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地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对于高中生而言,探究性的作业更有利于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具体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必须在传统的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有所转变,要切合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笔者认为,值得尝试的地理课后作业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实践型作业。地理教学中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有关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体验和总结。例如,讲授完《旅游交通》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旅行社,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册独立完成实践作业。题目是:某同学家人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到黄山观光,请你为该同学设计一条较理想的旅游线路,并说出理由。可以说,在每一单元里,教师都可以设计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从中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创造型作业。创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类似模型制作、地理小报制作、建立家庭小气象站、地理科学小论文等形式多样的作业,特别提倡有创意的作品。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写“地理周记”,让他们把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知识记录下来,班级每周交流一次,学生们互相讨论、分析,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调查型作业。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其特征是信息化、开放性、创新性。为让学生大量获取信息,笔者把“社会调查”作一种课后作业类型,要求调查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让学生个人或分组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人口增长情况等;或针对时政热点,如沙尘暴天气、三源环保问题等,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爱鸟周”等环保宣传活动之际,让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小报告,要求人人参与,长短、体裁不限,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通过调查型的课后作业,把地理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作业类型。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从技能、地理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材料”,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选取与地理应用有关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学了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课,可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一个洲或国家、地区,搜集相应资料,对其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变化预测等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只在方法、程序上给予指导。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活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式程序。探究类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三、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地理作业要避免单一化,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多年来,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所有学生做相同地理题已经习惯成自然。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分档作业要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努力向更高层次的作业题挑战。分档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对低层次的学生――“低起点,拉着走”;对中层次的学生――“有变化、主动走”;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主动走”。作业题数“保底但不封顶”,成绩分类“定层次但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2.地理作业要摆脱重复性,注意新颖性与训练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业设计要摆脱无思维价值的重复练习,力争做到“背景趣、热点热、题型活、形式新、拓展广”。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作业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产生一种需求感、成功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