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第1篇

如果你听过Caga的音乐,看过她的舞台表演,你或许会更严肃地看待这位当今最接近麦当娜的流行女歌手。她的歌曲创作,舞台表演、时尚触觉,以及对艺术的倾情投入,都使得Lady Gaga反倒是荒诞世界中最严肃的那位了。

Lady GaGa的横空出世像一剂病毒流感,在娱乐圈和时尚界迅速肆虐开来。她惊世骇俗的着装,似乎比其他大腕儿此起彼伏的绯闻更惹眼:杜莎蜡像馆正在灌制她的体模;女明星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她的崇拜和嫉妒;她登上的时尚杂志封面比音乐杂志还要多。

中国娱乐也刮起一阵“GaGa”风。模仿Gaga的明星愈演愈烈,从邻家女孩摇身一变成为雷人老大姐的孙悦、从走性感路线的容祖儿、从貌似清纯无敌的阿娇,从扬言要做“台湾gaga”的蔡依林等等,她们都疯狂地抄袭Lady GaGa,有的是原封不动地抄,有的聪明地做细部改变,总之,貌合神离的盗版Gasga层出不穷。貌似“GaGa”的装束容易学,而骨子里的“颠覆”精神却是“GaGa”真正的美丽所在,是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

音乐之路

Lady GaGa今年二十三岁,小小年纪,出身不凡。她的音乐道路看来是自然而然,就好像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她,带她走入音乐的世界,并摘得桂冠。4岁可以靠耳朵记住宅区整首钢琴曲并目立刻弹奏出来,妈妈为之欣喜。13岁的时候她在一个春日的清晨,写下人生第一首抒情创作歌曲,爸爸听到的时候,简直泪流满面。GaGa很有表演的欲望,14岁那年,她穿着自己设计的古怪却又叛逆的演出服。偷偷地去著名的Bitter End等夜店里飙歌。她17岁时报考纽约大学音乐系,老师们惊讶于她的音乐天赋,高分录取了她。不过一年后,她便退了学,只身前往纽约东部,全职做起酒吧歌手。看到女儿穿着紧身皮裤在鱼龙昆杂的夜店卖唱,Gaga的父亲很失望,直到GaGa2哕那年,她的美妙时刻开始到来,当知道知名唱片公司InterscopeRecords找到她为小甜甜布莱妮写歌,她高兴得手舞足蹈,能为自己的偶像写歌,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且正因为这件事,父亲终于原谅了她。而如今父亲一看到GaGa的表演就会哭。

虽然她一直帮着布兰妮、the Pussycat Dolls等艺人写歌,这是Lady GaGa修炼的第一等级,GaZa有着更大的野心,便想要通过一已之力来改革流行音乐,就像25年前麦当娜所做的那样。所以在为艺人写歌之外,她也为自己做准备,作词作曲,练歌,常常忙得没有白天和黑夜。

对于自己要的音乐,她有着非常明确的方向,她要绝对地负责从音乐创作到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她导演自己的演唱会,设计服装和道具。她从不假唱。尽管有“Gaga之家”这样的团队支持,但她控制着每一个细节。这不是由唱片公司头脑风暴出来的歌手专辑或表演,它们全都深深刻着Lady Gaga的印迹。

2008年10月,Lady Gaga一手包力词曲、几乎全部乐器演奏和合成的首张专辑《TheFame》出世。《TheFame》里的曲风完全是一杯细心调配过的超强鸡尾酒。她用两份流行舞曲,加一份电音,一份摇滚乐,再配合少许的复古迪斯科,撒入些许歌剧气场的香精,最后慢慢倒入冷眼旁观的歌词酒杯中,要诱惑大家一醉方休。这张专辑的成功毋庸置疑,横扫欧美各大排行榜。

《PokerFace》打榜后,迅速风靡世界,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登上冠军宝座,在英国更是霸占冠军长达9周,现在还不肯向亚军低头。

Lady Gaga一出道就像个重磅炸弹,在音乐圈里炸开了锅,Lady Gaga创造了Binboard的一项历史纪录,同一张唱片中有4首单曲登上榜首位置。各种关于Lady Gaga的报道如雪片横飞地出现在各大电视媒体与杂志上。

时尚潮女

当然,让Gaga最为出名的,还是她雷人的造型,连她老爸也受不了她的打扮,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满。但是没关系。她从来不会因谁的喜好去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Lady GaGa其实早就在歌里唱出她的心声:“How did I turn my shirt inside out”(我的衣服怎会没穿好?)。言下之意:我穿成什么样,关你什么事?一副爱谁谁的牛气冲天。

她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枚扎着蝴蝶结的圣诞礼物和好友泰然自若地喝茶,这种哪怕是在明星看来都无福消受的混搭,在她身上却像家常便饭一样随处可见。像太阳镜、胶质涂层、漆皮胸衣,紧身三角裤、立体结构外套、裸色……这些时尚碎片汇成了鲜明的、标签式的美国新锐歌手Lady GaGa Style。在她横空出世之前,它们绝大部分都只能出现在舞台或者T台上。

Lady GaGa非常喜好假睫毛,她那标志性的夸张假睫毛几乎从不拿下,即使她睡觉时。“当我有爱人时,我会在他的枕头上放一个假睫毛,”Gaga说道,“就像纪念品一样。”

而在日前举办的MrV音乐录影带颁奖礼中,Lady GaGa上阵的战衣是Doloe&Gabbana的corset紧身胸衣。造型依旧很“雷人”,但谁都知道,她不是一个时尚的受害者,相反,她在玩弄着时尚大牌和时尚圈,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在挑战着时尚圈的尺度和大众的忍耐底线。Lady GaGa真可谓是“要出门,必雷人”。

她另类夸张的造型,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画面。

GaGa风盛行

浏览这两个月的欧美著名街拍网站,曾经红极一时的混搭风、亲民风都不再唱主角,满眼看到都是Lady Gaga,和她的疯狂拥趸们,大家就好像患亡了集体甲流身不由已。

蝴蝶络头白色刘海、钢盔型内衣、肉色连外穿、电焊工眼镜和上世纪70年代Blingbling风刮得整个秋天汗毛倒竖。同样是富二代的帕里斯・希尔顿是小师妹头号“粉丝”,动不动就在自己的《帕里斯・希尔顿和她的闺密》节目中模仿Lady Gaga的恶劣皮衣造型,妮可・里奇也在最近为杂志拍摄的大片中做了三套“GaGa造型”,据说颇受好评。

就连当红电视剧《绯闻女孩》都迫不及待要搭上“GaGa火箭”,在本周一播出的第三季第十集《绯闻女孩》中,破格邀请到Lady Gaga客串扮演她自己。显然,作为在公共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嘉宾,Lady Oaga低调了很多,她只是一身黑色低领连衣裙+上世纪80年代黑超+网纹面纱的妆捞亮相,遗憾的是少了很多的“GaGa味”。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第2篇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摔跤手爸爸梦想有一天他的祖国印度的国旗能飘扬在国际摔跤赛场上空,印度国歌能唱响在赛场上。但是他的光辉岁月逐渐被时间侵蚀,他由壮年逐渐走向中年。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他期望他的下一代能够帮忙他完成梦想。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请您阅读。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1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冠军摔跤手因为摔跤给他带来了荣誉却无法带来金钱,迫于生计,不得不屈服给现实。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他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一块奥运金牌。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断地训练她们,这个过程他承受着所有人的冷嘲热讽,默默前行。最终,他的女儿们也都成为了国家冠军。

本以为影片到此结束,却发现这位父亲的理想比这更远大,他期望女儿们都是世界冠军。但女儿不再继续听话,因此连续输了几场比赛,才发现父亲是对的。接下来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有再多阻碍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只要坚持梦想、不懈努力,就必须能成功。就像影片里的父亲,为了他的梦想、为了他的女儿,承受着几乎令他喘但是气的压力,但总能想办法克服这些。

我们要学习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告诉自己——为了目标、为了梦想去奋斗!坚持下去,就能成功!为自己加油!

学会坚韧、学会不忘初心,学会为了梦想而拼搏、去奋斗,永不放弃!这样,我们才会走向梦想,推开成功的大门。勇于向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事物发出挑战,战胜他们!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2“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最后一句对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它凝聚着几十年的父爱。男主角马哈维亚,以前是一个摔跤王,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他有一个梦想,期望生一个男孩,并把它培养成世界冠军。他尽管用了各种生男孩的“秘决”,但是无法回天,一连生了四个女孩。在绝望中,他无意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打架”天份,就把女儿当成男孩进行严格的而残酷的训练和比赛。大女儿吉塔由于全部忘记了父亲所教的技术,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过五闪斩六将,最终嬴得了英联邦55公斤级的摔跤比赛冠军,父亲就对女儿说了这句话。

我对男主角的主角十分熟悉,感觉他有我父亲的身影。他期望女儿实现他的冠军梦,所以对两个女儿个性狠。每一天凌晨5点,他就带她们魔鬼训练。女儿因为累而找各种放弃的理由,父亲干脆把女儿秀丽的长发前掉。女儿自作主张休息一天,却被父亲严厉责备……我的父亲也是一样的,事事严格要求。

我写作业最讲究的是“快”,有时写得又乱又脏。父亲检查后,不高兴的叫我重写,要求书写规范,有条理。我不情愿地重写,可还是没有到达要求,只是比头一回好一点。爸爸生气了:“乱七八糟的,就算写对也没有用,老师批改时看不清楚,直接红笔‘KO’,那你不是白写吗?平时不严格,就不会有进步”父亲将作业本子拿到厨房当柴烧了。这火烧到我的心里,我最后懂得了什么是严厉的父爱。从那开始,我就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父亲不仅仅在学习上对我严厉,而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

周末,老师给我一个任务:下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交通安全》。我准备好了稿子,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就玩周日的半小时电脑游戏。父亲看过稿子后,让我修改。几分种后,我还沉迷在游戏中,父亲不由分说就强制关了电脑。我在难过中修改,朗诵了5次。父亲说:“在全校师生面前,读得没有波浪起伏,没有情感变化,谁会认真听呢?谁又会被你的话打动而珍爱生命呢?”原先父亲不止是要我完成讲话的任务而已了。

周一的早上升旗时间下起了雨,老师让我在楼道下演讲,动情、伤感、激励,不同的语调传到了每一个教室。老师表扬了我:“老师十分认真听,同学们也听得很动情。如果参加玉州区比赛,肯定得特等奖。”

没有马哈维亚的严厉,就没有吉塔的世界冠军;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没我这天的“骄傲”。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3这天去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片由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就是之前演过《三傻大战宝莱坞》、《我的个神》的主角的。他主演的电影多是励志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这部电影是讲述印度摔跤姐妹冠军吉塔和妹妹芭比塔的成长故事。

因为吉塔的父亲没能实现印度获得世界金牌的梦想,期望家里能有儿子,结果四个都是女儿。他只能把梦想咽下。没想到一天偶然发现两个女儿因为和同学发生口角而把男同学打的满地找牙,他眼前一亮,决定培养她们。在男权当道的印度,这个想法有点疯狂,难逃世俗怪异的眼光。但是他很坚持。他的女儿没有像大多数印度女孩那样,只能游走在厨房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而是发展了自己的优势,培养了一门能够掌控自己未来的技能。他把两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全国冠军。按照惯例,冠军要进入国家体育馆理解更专业的训练。随着训练的时间增长,大女儿吉塔开始怀疑父亲的训练方法。她认为过时了。同时她挑战父亲胜出。她自以为是认为能够靠教练的方法在国际取胜。最后连战几个国际大赛都是首轮就被淘汰,成为了魔咒。接连失败让她很有挫败感和内疚。之后和父亲冰释前嫌,在父亲的坚持和鼓励下,接连在国际赛事上打败对手。最后一战决赛的对手是她过去以前败过的,心理有很大的障碍。但是父亲这次没有告诉她战略,而是告诉她如果得了银牌,很快就会被大家忘记。她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了成千上万印度女性,那些生来为了相夫教子、锅碗瓢盆的,被人看不起的印度女性。而且父亲不能每次都救他,她需要自救,在关键时刻,她

靠自己的信念,最后几秒内逆袭,打败对手,成为印度第一位获得女性摔跤的金牌获得者。从那以后,印度成千上万的女性也开始学习摔跤。这是真实的励志故事。

这部影片有很多内心戏,一改过去印度歌舞剧的风格,也算是创新。把印度平民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精神表达出来,鼓舞人心。阿米尔牺牲也挺大的,为了影片需要从肌肉男转成大腹便便的大叔,老态龙钟还很帅的老大爷。从影片中看到,技巧是其次的,学了太多技巧,容易为了突出技巧而忘记自己本来的优势,就应审时度势,根据实际状况准确决定,采用相应的策略。让对手露出破绽,再集中精力攻破。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4影片的男主角是印度明星阿米尔.汗,饰演爸爸,从二十多岁满怀梦想的壮年,到四十岁梦想破灭,大腹便便的大叔,再到六十多岁两鬓霜白仍为女儿奉献所有,表演可谓出神入化。他的眼神总是那么坚定自信,总能从他的电影里感觉到大爱,在这部影片中更是把父爱如山刻画到极致。

在印度这个男权国家,女性地位低下,女孩子的命运无非就是结婚生子,早婚也是常态,而如若抛弃这些桎梏,会有怎样的下场,惹来怎样的非议这部影片记录着阿米尔汗下狠心苦心栽培两个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同时向世人展示着男女平等之期望

年轻的阿米尔汗曾是个全国摔跤冠军,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但是由于年龄等种种原因,他还是未能实现梦想,于是他开始企盼儿子能够替他圆梦。然而现实很残酷,连生4个闺女,令他绝望不已。

他的世界冠军梦,也这样在女儿们唧唧喳喳的喧闹声中破灭了。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把男同学打的遍体鳞伤,被同学家长找上门来,他才恍然大悟,天赋不是只有儿子才有,他看到女儿身上特有的摔跤天赋:我要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于是,在没有征求任何人意见的前提下,两个女儿的苦逼训练就此展开……

然而,想要得到国际冠军十分困难,所以这条路也自然充满荆棘。

让俩女儿真心的理解摔跤就历经波折。

看到那里,我对男权主义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近乎变态的训练,冷漠是十分反感的。而对两个女儿的无奈,竭尽所能逃避、反抗充满了同情。

但是,这位不苟言笑的爸爸那深沉炽烈的父爱也令人动容:

为了让姐妹俩顺利的训练更是想尽各种办法,自己搭建训练场地,实在没有剩余的开支的时候,一脸严肃的向小贩压低鸡的价格,为姐俩补充营养(莫名喜感)。

为了争取到比赛权利不惜大打出手。再严厉也会默默心疼,在女儿们睡下后悄悄按摩她们红肿的手臂......

但女儿对这种表面看似严厉的深沉父爱并不理解,直到有一天,邻家女孩披着嫁衣在一片欢快音乐中郁郁寡欢,流着泪对两个女孩说:“我期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爱你们的,他是负责的,他在为你们的人生努力,你们不用在14岁时就嫁给你们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

这番话,点醒了女儿们。才了解到这才是真正的父爱,她们的小宇宙开始燃烧,她们梦想的火种被点燃。

愚昧者怨天尤人,无能者长吁短叹,儒弱者颓然放弃。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5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就在上映的不久以后,朋友给我推荐了这部印度电影,我便与父母去看了。

当时,电影院里漆黑一片,左边是我妈妈,右边是我爸爸。看到激动处,我就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兴奋地小声惊呼,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剧情里,情绪随着剧情发展激荡起浮。

我会因为吉娜的胜利激动十分,会因为那个已婚少女的自白而难过,会因为教练的轻视愤怒,会因为吉娜胜了她的爸爸而情绪复杂……会因为一切情节的发展抓紧父母的手。

转眼间,我来到了那里。那里的一切都要自己来: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自己来克服一切的困难以及不适应。与家里的联络只有一周一次的家信以及父母的留言。

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就像是在影片的结局,在大女儿夺冠最关键的时刻,父亲因为一个除了作者谁也不明白会发生的意外,而无法顺利赶到现场给女儿指挥与鼓励,但女儿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父亲以前的教导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完成了父亲以及她自己的梦想。

儿女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保护,就像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章《背影》那样说:“所谓的父子母女一场,就是父母目送着儿女渐行渐远,而儿女用背影告诉父母,不必追。”父母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帮忙我们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丰满自己羽翼,加强自己的潜力,然后等待适宜的时机,展翅飞翔。

摔跤吧爸爸吧观后感6《摔跤吧!爸爸》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关于维护女权的电影,故事的发展要从“爸爸”的前半生说起。

“爸爸”曾是印度国家摔跤队的冠军,后因生活所迫,他无奈放弃了要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但他并没有真正的放弃,他曾寄期望于他未来的儿子身上,却没曾想上帝总爱跟他开玩笑,几年间一连生了4个女儿。

在他认为自己的期望也就此破灭的时候,他从大女儿和二女儿与男孩子的打架中,看到她们身上摔跤的惊人天赋,也看到了得到世界冠军的期望。于是,他与妻子约定一年的时间,要按照比赛选手的标准要求两个女儿,不想让她们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嫁人,从此柴米油盐度过一生。于是,爸爸不顾社会和周围人的反对和嘲笑,开始对女儿们进行“魔鬼”式训练。最终,得到冠军的女儿也成了印度女性的榜样,鼓励着千千万万的女性去争取选取人生的机会,最开始的反对和嘲笑也转成了支持和掌声。

片段一:

小女孩们不愿意再理解这样的魔鬼训练,决定反抗。爸爸对这段时间偷懒、训练不认真,甚至为了去参加朋友的结婚宴而不训练的女儿们发了一次大火。婚宴不欢而散,她们一向哭,不懂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对她们,而她们的新娘朋友对她们说:“我很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爸爸,你们能够不用每一天重复着着洗衣做饭的生活,甚至14岁就要嫁给一个陌生人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女儿们幡然醒悟,于是主动加强训练,最终崛起成为55公斤级的全国冠军,并准备进入国家队进行训练。

回想自己,从小不用为自己的吃穿发愁,不用面临早嫁的问题,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庭幸福、能够自由选取的现代中国,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你的家人不催你成功不是不着急,而是他们懂得引导你:幡然醒悟的努力比强迫你做事情要更有效。

片段二:

在进入国家体校和脱离父亲的管教后,面临着朋友的教唆,以及电影、美食、秀丽的衣服等诱惑,大女儿出现了短暂的懈怠、投机取巧、盲目听从教练指挥等问题,但凭借着年轻力壮、基础扎实,最终还是代表了印度女选手参加英联比赛。比赛失败后,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抛弃杂念并回归父亲的指导。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诱惑、走弯路和应对很多选取。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把弯路和失败变为你成功路上垫脚石,并坚定不移的朝原定的目标努力前行,你终究会到达成功的终点。

片段三:

教练为了自己独揽荣誉,在临近比赛时给“爸爸”设下陷阱,关到一个小黑屋中。在没有爸爸指导的状况下,决赛中的女儿克服依靠、独自战斗,最终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第一个世界摔跤冠军的金牌。

人生的道路很长,未知数很多,你的引路人不会一路跟随,不要总是一味的依靠别人,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要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勇气,凭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随时做好独自战斗的准备。

人生总是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你不去尝试,怎样明白它是否真的不行?要成功,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你坚持,梦想便不会遥不可及;只要你努力,成功就不会越来越远;只要你不忘初心、目标正确、足够坚持,一切不利的条件都将会转转成动力,从而帮忙你获得成功。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第3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5年,当玄炫即将从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时候,恰闻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想搞一个有关房地产基金的项目缺少人手,于是便应聘进入万国实习。本想踏踏实实在万国干下去,可天却不遂人愿。一段时间下来原先的那个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被停止了,所有的实习生一个都不留,其中当然也包括徐玄炫。命运验证了这么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门”。正当玄炫失意于万国的时候,上海国拍却向她敞开了怀抱。

刚入国拍,徐玄炫干的还是老本行,主要是做一些房产评估和产权认证的事,重复性很强,很琐碎但很稳定。外表看似活泼好动的玄炫倒也安于这种偏向于行政事务的工作,可此刻却有另外一个人帮她打开了另一扇门,那人便是玄炫的丈夫。

最初,有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玄炫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拍卖会场上,也就是在拍卖会开始之前宣读一些有关拍卖须知等等。读者无心,听者有意。常来看她主持拍卖的丈夫很欣赏她在台上的那份从容和自信,觉得在玄炫的身上有着一种还未被开发的潜质,于是便开始“怂恿”玄炫。

“既然你在台上不紧张,为什么不去试试做拍卖师?”玄炫想想也是,她也确实喜欢上在台上受人关注的感觉,于是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向公司提出了申请。

4年的时间让徐玄炫拿到了国家注册拍卖师资格证书,其中浸润着玄炫努力的汗水和丈夫对她不懈的支持。在她刚拿到上海地方拍卖师资格证的时候,丈夫常常会来看玄炫的拍卖会,久而久之便发现她有一个很不好的无意识习惯,就是在表示有某位竞买人出价时的手势像是指着别人,感觉对人不太礼貌。于是玄炫开始刻意地练习手势。

“手指要紧紧并拢,手掌略微向里弯。而且作为女性拍卖师还要注意手势不要做得太大,让人看上去张牙舞爪的不好看,也不能幅度太小,因为竞买人会搞不清你现在所指的是否是他的报价。所以这个度很重要。”她向我解释道。

“难怪有竞买人还怀疑你学过舞蹈呢,原来确实练过功啊。”我边说边笑道。

苦中有乐,爱到底

成为拍卖师,要能控制整场的拍卖活动;走上主拍台,就要成为拍卖会上的统帅。旁人所看见的是拍卖师在台上读读简介、报报价格,最大的体力劳动也无非是最后的一锤,既轻松又露脸,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其实不然。

拍卖是门体力活。光说站,就够呛的。一次拍卖会至少要站两个小时,还不是歪歪扭扭、倚倚靠靠的那种,是那种正而八经的立正姿势,你下台走第一步的时候会发现腿已经麻了。记得玄炫第一次拍卖,公司领导考虑到女拍卖师的体力不如男拍卖师,让她在当中休息一下。可玄炫脾气倔,心想:别人可以坚持整场,我为什么不行?于是将百来件民用品一口气全部拍完,令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拍卖最主要的是靠一张“嘴”,两三个小时不停地说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口干舌燥不说,光脸部肌肉的超常运动就够你受的。

拍卖是加速神经组织运动的行当。台下的竞买人可以等拍到自己感兴趣的拍品再注意听,可拍卖师不行。在这两三小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拍卖师的神经都高度紧张,因为在现场拍卖师既要纵览全局又要边报价边适时地作记录,在价格的累加上也不容有错,眼、手、脑同时运转实非易事。

正是这种紧张刺激让玄炫感到很兴奋,“拍卖”就如同“兴奋剂”一样诱惑着她。于是,她成瘾似的爱上了这一行。

场上风采,场下功

玄炫所在的部门是房地产部,除了参加拍卖会之外她还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做,比如看房子啊、办产权证等等。这些工作虽非拍卖师的职责范围但她也在做,因为这些事让她有机会对自己将要拍的拍品有充分的了解,到时候介绍起来便可如数家珍。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台下很多竞买人都想找机会和玄炫谈谈,听听她的专业意见。玄炫也很乐意同他们交流,通过交谈她可以了解竞买人的理想心理价位、最大承受能力以及他们购买欲望的强弱,以便确定合理的加价幅度并且在拍卖时掌握好拍卖的节奏,让竞买人有时间考虑并做出决定,同时也不会无谓地浪费宝贵的时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因底价太高而冷场,或者是加价幅度太大而进度缓慢,要不就是幅度太小而应接不暇、造成混乱。

简而言之,就是你要知道什么价格是接近最高位,什么价格还有攀升的可能,什么人决心已下,什么人只是来探探路,对此不求全面掌握但也需知晓个大概,到了拍卖会上才能“一切尽在掌握中”。要是你对此全然不知,你就会很被动。

作为一名拍卖师,玄炫有时也拍艺术品等一些她并不太熟悉的拍品,为此她不得不花上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拍品。也就是说,她在台上神采飞扬的几小时是以台下的数以倍计的时间去换取的,其实所有的拍卖师都是如此。另外随着拍卖行业的发展,社会对拍卖师英语口语的水平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虽然英语拍卖是玄炫的长项,可对此她依然不敢有所懈怠。说到这,玄炫突然很严肃地告诉我:“做拍卖师就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每一次拍卖会就是一次学习。做一辈子拍卖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平时的玄炫喜欢素面朝天,一双大大的眼睛,鼻子微翘,穿着很休闲,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印象。第一次见面她给我的感觉是亲切的。

法院拍卖会上,玄炫给我的印象是干练、成熟的。

“在台下,我就是我,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打理自己,可上了拍卖台就不行了。拍卖从典当而来,要求拍卖者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深的阅历,这样容易让竞买人产生信赖感。所以一般人们心目中的拍卖师是有着花白头发、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的老先生,这也是这行业少有年轻女性的原因之一,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了。”玄炫这样解释道。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第4篇

为情人决斗,断送大好未来;逆境曙光,遭遇纯真爱情

事情要从30年前的北京初春说起。

当了6年文艺兵的李春平从昆明空指文工团转业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保卫科。为了实现自己的明星梦,在北医三院他做了鼻梁垫高手术,也就在这里他认识了护士刘茜。当时年轻漂亮的刘茜有个大她5岁的男友耿建国,虽然他个子不高,长相丑陋,但其父亲是二炮的副司令员,顿时让他身价百倍。可自从见到了英俊的李春平之后,刘茜的心动摇了,两个人私下开始偷偷约会。

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快被耿察觉,在一次约会被耿撞见后,两个男人甩下地点相约决斗。

决斗那天,双方在医院的后场地开始血拼,耿因人多势众又有车,在联防民兵赶来前匆匆逃走,而李春平却被抓起来关进了农场劳改。本以为拘留15天就会万事大吉,却没想到受当时政治影响而重判三年,北影厂竟也以此事开除他的党籍和厂籍。

就这样,因为一个女人,李春平过去的辉煌人生就此结束。

在农场劳改几个月,李春平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到地狱,借着难得的机会他给刘茜打过电话,对方却声称不认识他并挂断电话,情急之下他跑回刘茜工作的医院,在那里得到的却是刘茜和耿建国即将结婚的消息;不仅如此,刚调到办公厅担任正职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的考虑,让李春平搬出了家里,情人的背叛与亲情的离疏让李春平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与失望。

而静楠的出现,像一阵温暖的风,再次吹开了李春平心中的爱情之花。

20岁的静楠性格自信开朗,是北京战士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凭借着一副金嗓子,在北京的舞台上,这个外省来的女孩已经小有名气。不练功的时候,她喜欢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兜风。一个周末的傍晚,正巧和心不在焉骑车的李春平撞上,静楠的小坤车被严重撞坏,李春平只好把车送到修车铺,并亲自送她回团里。

再次见面是在部队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心有所牵的李春平借口来找战友,终于见到了静楠,短暂的小叙让两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元旦过后,李春平突然觉得身体不适,从农场请假回到租住的房子,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也不见好转。静楠也不知在哪里得到他的地址,赶来看他。

静楠的出现,给李春平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他的小屋不再像以前那样乱糟糟的。

而爱情也让静楠对这个相识没多久的男人牵肠挂肚。李春平生日那天,她精心为他准备了菜肴和蛋糕,在淡淡的灯光下,在舒缓的音乐里,他捧着她的脸把吻轻轻地印在了她的唇上,一切都是那样自然。那一晚,静楠留在了李春平的小屋里。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不平静,静楠所在的团里得知她和李春平来往后,领导先后几次找她谈话,批评、劝慰、警告,都没动摇她和李春平在一起的决心,李春平为自己庆幸,庆幸自己在人生不济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圣洁的姑娘抚慰自己,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等将来出来,一定要让静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还有十个月李春平就要被解教,也就是在这时静楠发现自己怀了孕,为了不给李春平带来麻烦,她一个人去了外地做了手术。

人生转折,巧遇女富豪;背叛情人,只为博得尊严

第一次让李舂平有出国的念头,是受邻家女孩英子的影响,身有残疾的英子平日里很喜欢看外国小说,在她的藏书里,李春平尤其被《红与黑》中的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爱情所吸引,外国人的生活对他有很大的诱惑,他单纯地认为只有出国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豁出去才能搏回一个明天的尊严!

背着静楠坐在北京饭店咖啡厅的沙发上,李春平心中百味杂陈。静楠每月递到他手里的20块钱是支撑他到这里来坐一下的根本保障,他知道北京饭店是个外国人云集的地方,他要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帮助他出国的老外。

那一天,就在他准备站起来离开的时候,两个衣着华贵的欧洲女人来到他邻桌坐下。其中一个身材娇小的金发女人目光在咖啡厅里环视,在和那个金发女人短暂的对视中,他似乎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这个身材娇小的金发女人叫克劳迪娅,是活跃在美国好莱坞的女富豪。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六年,天性花心的丈夫离婚时把西雅图的一座高楼和一个公司留给她做补偿。第二次婚姻也没能坚持长久。两次婚姻的失败,使克劳迪娅心灰意冷,开始游走世界。北京饭店只是她中国之行的小小驿站。

在进入饭店的一瞬间,克劳迪娅就注意到了李春平。这个年轻的中国男子漂亮得让她心里一动。于是,克劳迪娅派她的随行翻译对李春平发出了直接邀请,希望他能在第二天的下午和她一起在西苑饭店共进晚餐。李春平心都要跳出来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西苑饭店的见面很愉快。他们像相识多年的朋友般亲昵,甚至有时等不及翻译把整句话翻译完,就开始互相比比划划地做出应答。虽然操着不同的语言,可是他们的心灵却似乎已经可以自由交流。此后几个星期,克劳迪娅成了李春平那间简陋的小屋的常客,她不再需要翻译的陪伴,凭着汉英字典,她已经能和李春平简单愉快地沟通。而那时的静楠还在外地演出。

克劳迪娅回美之前,李春平终于下定决心对她说了心里的愿望,希望她能帮他出国。克劳迪娅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和她结婚。这个条件令李春平非常意外,而克劳迪娅理由充分,以他现在的身份,中国政府根本不能办理护照,只有结婚,一切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李春平试探地问她:可否用另一方式,比如说我是你的儿子,照顾你生活呢?克劳迪娅笑了,那是你们中国人的方式。可我已经有了女友了,李春平终于说出心里话。你别无选择,克劳迪娅似乎早有准备。“要是非得用同你结婚做条件,我宁可放弃出国。我很珍惜我的爱情。”李舂平说完这话颓然离开。

克劳迪娅回国了,出国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到了1978年,李春平解除了劳教,终于恢复了自由。当他拖着行李回到租住的房子时,英子把一张纸条交给了他,那是北京饭店的房间号和分机号。李春平按照上面的地址见到了那个自称是克劳迪娅律师的男人,他带来了克劳迪娅的口信:出国的事情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李春平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真没想到,克劳迪娅最后还是妥协了,这意味着他可以用一种体面的身份移居美国。

律师向他解释,因为是母子关系,他在签证时将被列为一类移民。作为专业律师,他这次会协助李春平顺利办好签证。随着手中一张张文件的掀动,李春平再度出国的欲望也随之累积到顶峰。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向静楠摊牌。

而这时的静楠正在欢天喜地地准备和李春平结婚,因为她又怀孕了。当李春平把即将出国的消息告诉她的时候,静楠呆住了,她没想到自己顶着巨大压力毫无保留地把一切交绐了他,可结果竟会是这样!盛怒之下,她疯了般跑到厨房里,把一锅过菜的热水全泼在了李春平身上,她这还不解恨又抄起了放在桌上的一把剪刀刺向他。这一剪子把李春平的内疚全部刺碎,也让他离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12年相伴,宿命般传奇;身份双重,既是儿子又是情人

几经展转,李舂平终于到了美国的旧金山。在克劳迪娅的安排下,李春平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在欢迎的酒会上克劳迪娅对众人说道:“让我把我最亲爰的男人,我的儿子,我的情人,我感情的最后依托,李春平先生介绍给你们大家。”一切都来得太快,使他应接不暇。在克劳迪亚欢腾高涨情绪的烘托下,李春平也只能亦步亦趋地形影相随。“情人”二字对于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来自闭塞中国的他来说,还显得相当刺耳。

在一起居住的第六天,虽然克劳迪娅有几次用抚摸传递着需求信息,但是李春平无动于衷。他不习惯这里的一切,还有在克劳迪娅的眼睛里他似乎总能看到静楠的影子。

而克劳迪娅却总是颇费心思地消除他的顾虑。那天,几杯红酒过后,当她把他那两只手拉到自己跟前时,似乎有意无意地让他的手接触到自己高耸的胸。一瞬间,李春平感到自己的身体膨胀得就要爆炸,身体的渴望让他暂时忘记了他们之间年龄的差距。第二天醒来,李春平无法相信,他竟和这个比自己母亲年龄还大的女人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接触。

仅仅是一夜之间,他完成了从儿子到情人的实质性过渡。

在克劳迪娅的安排下,李春平享受着上流社会的奢华,同时,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也相距甚远。她对他的爱像对情人一样毫无保留,却也像母亲对儿子那样严厉。这两种爱是矛盾的,但也是坦诚的。一次,李春平从卡上支出2万元给菲籍佣人昆泰治病,被克劳迪娅知道后,她态度跋扈地指责李春平用她的钱施舍。强烈的自卑和委屈使李春平愤然离家。

出走的李春平找了份在加油站的工作,休息间隙,他仔细审视了自己和克劳迪娅之间的关系,突然惊奇地发现,虽然他从来没有爱过这个妇人,但是他和她确实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最终还是克劳迪娅找到了他并向他做了真诚的道歉。

1989年的圣诞节前,几个疗程的化疗之后,克劳迪娅的病灶依然没有控制住。癌细胞肆虐地挤压着她的肺管,每两个星期就要抽一次胸水,令她痛苦不堪。克劳迪娅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把李春平叫到跟前,说出了自己的最后心愿――想做李春平的新娘。

1989年12月25日正午12点,40岁的李春平同克劳迪娅的婚礼在克劳迪娅的卧室里举行。除了从旧金山赶来的神父,没有任何人参加。

在克劳迪娅生命最后的一个月里,病痛时常让她歇斯底里疯狂发泄,所有的佣人都被她辞退.她只要李春平陪伴。李春平一个人承担照料她的工作,他每天只能等她在药辅助入睡后才能休息。那天,病中的她突然清醒,无力地拉起李春平的手:“我要走了,感谢你给了我一生最大的快乐和最完美的结局……我很想为你过一个愉快的生日,可是恐怕上帝不允许了,我会送你一件生日礼物,你收下它,一定要珍惜。”晨曦初起的时候,昏迷了几个小时的克劳迪娅永远闭上了那双美丽的蓝眼睛。

料理完后事,克劳迪娅的私人律法宣读了只有一页的遗嘱。

“……我余下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说我所有财产的百分之九十,将全部由我的丈夫李春平继承。”律师的声音一字字在李春平耳边震动,过了很久,他才想起,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克劳迪娅为他准备的是一份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生日礼物――包括橡树山庄在内的三栋别墅庄园、西雅图的一个房地产公司、四幅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还有她所有的珠宝首饰和为数不少的股票及现金。那是1990年2月26日,李春平41周岁。

两个月后,李春平回国。

传奇谢幕,再见情人;过眼人生,爱是金钱赎不回来的

回国后的李春平第一个想找的人就是静楠。多方打听他才知道静楠离了婚后在香港一个人靠教钢琴为生。他爱静楠,在美国的十二年生活中,他经常回想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在与克劳迪娅朝夕相伴的日子,他觉得他和静楠是做了一次换位,静楠对他的细心呵护和体贴入微的生活照料,都让他丝丝缕缕地转移给了克劳迪娅。他把对静楠爱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他知道他一生中一定会有这样一次机会,向静楠表达他的歉意和补偿。

李春平来到了香港的第七天,终于见到了静楠,谈到分别后各自的活都有些小心冀冀。“你的孩子也很大了吧?”“我哪有孩子。”静楠面无表情地回答,“我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为了你我两次流产,手术让我失去了生育能力,我的前夫就是因为这才和我离婚的。好了,我该走了。感谢你过了这么多年还记着我。”李春平急忙拦住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只大信封递了过去。

她打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支票。“200万!你够大方呀,李先生。”她用纤细的手指慢慢地把支票撕成细条,然后狠狠地把支票的碎屑甩到李春平的脸上,转过身离开……

诱惑我的邻家女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像文化;文学研究;语境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1—0167—05

现在我们已进入图像文化的时代。如果说文字时代标志着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那么图像时代的来临,究竟对人意味着什么,目前还是一个谜题。也许它只是一种传媒的技术调整所带来的社会反应,但也可能属于大变革形势下的一个征兆。不管这种变化的历史意义如何,它已经对今天的文学现实提出了挑战。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所带来的问题,亟须进行理论上的研讨。

一、图像话语与图像话语的“语法”

图像话语以图像作为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中心,这容易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图像话语只是单纯凭借图像进行言说。与图像文化相对应的是我们已经习见的文字文化,文字表达中其实也并不排斥用图像、图表等作为表达的辅助手段,有时视图比文字表达更清晰简明,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乘法口诀表等。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歇尔说:“无论图像转向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论、表征的复制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也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更应该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再发现,把图像当作视觉性(visuality)、机器(apparatus)、体制、话语、身体和喻形性(figurality)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我的认识是,观看行为(specta-torship)(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解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①米歇尔提出的图像文化的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思考,可能是我们切入到图像文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假如说理解一种语言需要理解该语言的语法规则,理解文字文化的表达,也需要理解文字文化中的一些规定;那么,对于图像文化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图像表达的“语法”方面加以关注。

理解图像文化并不是一下子要从已有的文字文化中完全脱离,进入到一个另类话语的图像表达来进行思考。实际上,在文字表达的时代也有图像表达和图像文化,而在当今的图像文化中也并没有完全排斥文字表达的影响力。图像文化说到底只是要突破以前的文字文化的垄断权力。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说明图像文化的特征。他认为,在一次政治集会中,五十个恰到好处的游行者在电视上表达了五分钟,如果它被全球播映的话,其影响不亚于组织了一场五十万人的大游行。②布尔迪厄这一案例被广为引用,以表明图像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直播的“全球播映”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突尼斯、埃及等国发生的政局巨变也都证实了这种状况的广泛有效性。但仅有图像的表达意义并不确切,譬如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些宣传中是把它当成肇事来说的。所以,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只有拼音字母表才是创造‘文明人’的技术手段,个体的分离性、时空的连续性和法典的一致性,是有文字的文明社会的首要标志。”③麦克卢汉作为一位在加拿大生活与工作的西方学者,并不懂得拼音文字不过是文字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因此他只提到了拼音字母表。事实上,汉字文化圈使用的方块字的偏旁部首一类,也同样有类似字母表的作用。总的来说,麦克卢汉说到了文字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的分离性(即独立人格)、时空的连续性(即建立一种坐标尺度的时空观而不仅是上面下面一类的具体方位的思维)以及法典的一致性(即法典要求普遍有效、前后一致、可以操作与检验)等特点,都需要在文字表达字斟句酌基础上的写作与阅读的训练中才可以较好地实施。所以,对于电影这种代表性的图像表达形式,由于电影制作人本身来自于具有阅读文化传统的地方,电影的叙事无疑也就受到了文字叙事的影响。当电影在欧洲等地放映时,制作人与观众都觉得已经表达清晰,可是同样的影片在对非洲部落的民众放映时,观众往往会觉得交代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影片自身的问题,而是背景因素的阅读文化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语言的表达中需要语法,“由甲到乙”和“由乙到甲”的词汇完全一致,可是由于出现次序的差异就有了不同的或者说是迥异的意思。这里词语的配搭就是语法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中,还可以有一些延伸的表达的特性,譬如口头语言的语速、语气就可以体现某种意思,而这些意思通过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就可以显得各自不同;文字表达没有口语的这些具体言说的丰富性,但是文字表达中可以通过标点符号、通过分段等方式体现出某种强调、渲染等意思。图像表达也有相应的规律,其中一些可能和人的心理结构有着关联。麦克卢汉曾经说到一个悖反的现象:对于广告的接受者来说,“气愤的听众正是忠实的听众。因此,厌恶成了广告动态学的一条新的原理,正如它成了美学的新原理一样”④。让人讨厌的广告可能是印象深刻的广告,而印象深刻是广告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广告的特殊性在一定意义上是图像表达的特点造成的,因为要达到让人生厌的地步,仅靠文字是难以奏效的,人们不喜欢的文字可以不去读,可是面对不喜欢的图像,扫视一眼就可能产生负面心情。同样的,在视觉感受上可以有“一见钟情”,这是图像感受的效果,而对阅读则需要识字基础上、在平素阅读系统参照下的理解。

图像的“语法”可能更多的涉及到无意识的领域。在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失业和萧条使得消费受到重挫。可口可乐饮料在当时也销量锐减,公司濒临倒闭。公司在此绝境下做出了变革,但这种变革并未触及饮料本身。因为在可口可乐的营销中,一个重要的噱头就是原汁原味,即保持传统的口感。这种改变只是外包装的变化,把原先直立的瓶身改为花瓶状的曲线,把文字图案由一般的印刷体改为具有飘逸感的花体字,并且在外包装方面,以黑红白三色作为基调。这样一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感刺激感官,容易唤起心理欲望。这种看来并不接触到实质的改变,却使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迅速得到提升,起到了扭亏为盈的奇特效果。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说消费者缺乏消费行为中的理性。可是人的消费其实并不都是理性的,所谓购物欲望涉及到心理中的多个层面,它与人内心中的无意识相关。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可口可乐作出外包装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改良或改进质量,而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的一种在现实重压条件下的规避!其中对食物欲望的放大是针对了经济危机时的匮乏感,诱导人们通过进食来加以克服,而其瓶身设计的花瓶状造型则隐晦地表达出与女性的身体三围方面有着同构关系,在危机状态下,它相当于构建出了一个异性诱惑的神话。这一神话的动机是解决经济问题,而它产生作用的原理则是心理学问题。

二、图像话语的修辞

在文字表达中,可以通过词语的配搭、句式的调整,来达成表达中超越了单个语词意思的特殊效果,这就是修辞的特点。同样道理,在图像话语中也可以形成修辞的效果。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指出,可口可乐有一个电视广告,画面是一群青年男女嬉戏的镜头,他们很快乐,在嬉戏画面的叙事中,他们人手一瓶可口可乐,在画面表达的热闹场景的末尾,这群青年人以畅饮可口可乐饮料作为结束。这一广告别无深意,最多不过就是灌输了可口可乐伴随着你的快乐生活的意思,从广告制作角度看很正常。可是,该广告在黑非洲播映时,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涵义,即广告中的那群青年人都是白人,他们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享用者!黑非洲的人环顾自身生活,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与画面中生活的巨大落差,于是产生失落感!广告制作者并未刻意表达的东西,在实际的广告接受效果中由于语境差异而被人感受到。这种情形推广起来,图像叙事就可以衍生出来一些修辞的效果。

在图像修辞中,图像的表达可以不像文字那样意思明白直接,但是也同样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清朝时,首次面对西方传来的地图绘制的方法,它可以按照实际地理的比例关系来绘制出地形轮廓。按照欧洲采用较多的地图展现方式,在维度方面以赤道作为中线,经度方面则以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地经度作为中线,在这样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地处偏东偏北的方向。但在这样的地图上,完全没有体现出华夏的“中央”地位。于是,大清的世界地图换了一种格式:不以格林威治经度作为地图中轴线,而是把大西洋剖为两半,地图的左边是欧洲,右边是美洲,这样展示则使处在东亚位置的大清位于靠近中间的位置!大清地图标注的大清版图全貌在描绘周边国家时,日本呈现在中国的东边,地理位置反映了实况,但日本国的地图面积却相当于大清国的1/10多,这一比例远远大于两国实际的面积比例。这实际上表达出这样的观念:中国是“泱泱大国”,日本也不是“蕞尔小国”,这体现了对于日本的一些敬畏,也是一种警告:华夏必须要提防对方的觊觎。在应该体现科学性、严谨性的地图的制作上,也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意识!

这种地图方面的文化意识是图文相互渗透交融的。在清朝地图标注的国名中,欧洲国家大多是褒义的:英格兰、荷兰可以让人联想到花朵,意大利则有恭喜发财的意味,如果采用当今已不多见的“义大利”,则更显神奇,它把中国古代义利之辨的“鱼和熊掌”兼得。德意志,则在有德的同时还有孟子所倡导的劳其肌肤苦其心志的成分!其他如瑞士、瑞典,其中“瑞”有玉器和祥瑞的意思,如此一来这样的命名也充满赞羡。欧洲之外的国家仅有少数能够获此殊荣,如美利坚、新西兰等,单独拆开来看汉字也都具有褒义。可是另外一些国家的汉字译名则面貌迥异:如危地马拉,似乎是到了一个必须立即悬崖勒马的危险境地;厄瓜多尔,好像会对你厄运连连。在这些汉语的译名中,可以想见当时人对域外之邦是有区别性地看待的。如果撇开其中可能具有的崇洋意识和大国沙文主义意识,那么有区别的对待是比较合乎外交策略的。德里达曾说:“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它标志着现代之本质。”⑤这里图像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对于图形的描绘,而是可以表达一些对于事物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提出:“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所体现的是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它暗示的则是:在自恋式地让自我而非他人感到满足时,表现的无不是那种浪漫的纯真感情的实现。当代消费文化似乎就是要确定无疑地接受并得体地表现这样的行为,以扩大这样的语境与情境范围。”⑥这里提及的“影像、记号和符号”,都处于广义的图像文化的表达范围,它的暗示、影射恰如语言修辞中的隐喻,通过外在的表达指向一个内在的隐含的深处。在图像文化的表达中也同样可以体现一些修辞学意义的东西。譬如在前述的世界诸国的国名翻译方面,就有一种尊卑秩序,细品下来,其中隐含着的看待对方的心态其实昭然若揭。中国在很多译名上如干部、哲学、坦克等直接沿用日文的翻译,但是在俄罗斯的译名上,中国没有采用日文的“露西亚”,而是采用“俄罗斯”。因为从康熙时代,中俄双方就已经开始围绕着领土归属而展开了利益冲突,其中的利害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心结。“露西亚”偏于柔和、阴性的名字不适合中国人的内心感受,因此几乎完全中性化的“俄罗斯”才是中国人感到恰切的称谓。

这里词语的修辞性和地名、地理方位的结合,有了某些图像修辞的端倪。英国学者曾经谈及中世纪时期一种区别人犯的做法:“中世纪,脸上或身上的烙印显示出一个人所犯的罪。‘R’代表抢劫犯,‘B’代表亵污神祗者,‘S’代表奴隶,‘SL’代表煽动诽谤者,‘F’代表制造事端者——因扰乱教堂而获罪的人。”⑦上述字母是词汇的缩写,在此意义上属于语言文字范畴,但同时它们一旦被约定俗成,这些字母的原词如何就已经不被看重,字母本身的形式成了对应于某种诅咒和惩戒的记号,字母图形具有了很大的独立意义!

荷兰著名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在《视觉本质主义与视觉文化的对象》一文中提出:“看的行为根本上是‘不纯粹的’。首先,由于它是受感官控制的,因而是基于生物学的行为(但所有的行为都是人来实施的),看内在地是被构建的,是构建性的和阐释性的,是负载有情感的,是认知的和理智的。其次,这一不纯粹的性质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基于感官的活动:听、读、品尝和嗅。”⑧这里把观看看成“内在的构建”,就是说观看不仅是人的视觉感官接受外界的视觉信息,同时也是人的头脑把相关信息加工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东西的过程。在视觉行为中并不是所有的可见的信号都被人所察觉,有时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形不是因为心有旁骛分神所致,而是视觉的感受把这些信号过滤为无意义的类型,因此大脑也就不为所动。这里视觉对于意义的把握,在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基础上需要有头脑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有视觉把握中形成的一套超越大脑自觉意识的认知框架在发挥作用。

这种情形和文字的视觉浏览相近,人们面对一个字词,并不是看清楚了每一个笔画或每一个字母来理解其意义,虽然笔画或字母的顺序、增删是字词区别的根本点。人们更多地把该字词与前后的字词联系起来看待,作出对文字意义的理解。因此阅读中往往不是逐字地阅读,而是逐句地阅读,甚至在一些快速阅读中把句子也都淡化,而是注重大段文字的整体意思。这种对于大段文字的把握和图像感知中的路径有相通之处。人们看待图案并不总是关注具体的线条和色块,而可能只是通过对大轮廓的把握得出整体印象,然后根据对整体印象的判断来取舍是否进入到细节的观察或者观察的具体方向。图像的观看是和意义的思考联系起来的,在此角度上看,人们对图像的感受受到了文字阅读的影响。

三、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图像话语

当今的图像文化所体现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它是新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介技术的产物;另一方面从技术之外的角度来看,它是消费文化的衍生品,并且由于消费文化而在当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图像文化在传达图像信息的同时,也在传达关于传达的信息。著名电影导演安德烈·巴赞说:“银幕形象——它的造型结构和在时间中的组合——具有更丰富的手段反映现实,内在地修饰现实,因为它是以更大的真实性为依据的。电影艺术家现在不仅是画家和戏剧作家的对手,而且还可以和小说家相提并论。”⑨电影以运动图像传达见长,这是人类在图像文化上的突破性成果。按照传统的艺术分类,图像艺术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如果叙事的内容涉及到时间过程,时间因素也只是在画面中暗示出来。电影彻底打破了画面和时间的间距,电影的运动画面本身就在时间中展示,而电影画面的时间展示也理所当然地可以叙述时间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电影出现之后,图像文化在遭受文字多年来的压制之后,重新成为一种可以左右公众意识的信息方式。但与文字文化不同,它重新编排了消息者和信息受众的文化秩序。在文字文化中,信息的高层者是圣贤、官府,它往往构成受众生活的导师角色;而图像文化中信息者则更多的是商业性质的公司,受众是作为潜在的消费者。葛妮思·琼斯(Gwyneth Jones)认为,“一个具有超级魅力的影星对我们这些难看的女孩来说是一种可敬畏的景象。一个会永存脑海的景象。在这些辉煌壮丽的音乐剧里,我们被带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那儿我们都是银幕女皇”⑩。这是美学意义上的移情作用,而它导向的是商业利益。

商家的这种促销行为也是对于文化秩序的一种重新构建,我们以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来看就很清楚。“玩具和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芭比娃娃虽然有一些幼儿园小孩的样子,但其身材比例却是成人的,是纤瘦的可以作为模特的体型。在随时都有热量过剩的食物组成情形下,它意味着需要节食。杜西尔告诉我们,芭比的身材比例相当于一位美国白人女性青年身高五尺六吋,约等于168厘米,体重110磅,三围分别是39—18—33吋。这种身材尤其是身高方面,在芭比娃娃的出生地美国,只是一个比较靓丽的“邻家女孩”,可是这种身材如果移位到了东亚,那就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指标,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标准!

图像文化不同于文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字文化已经培育了人们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对于重要的文字表达,需要反复地、前后贯通地加以理解;而当今图像文化的表达往往是通过影视媒介来传达,它是一下子就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官,虽然理论上也可以反复观看,但是图像文化并没有培养人们这样的接受习惯,“一晃而过”成为图像文化表达中的基本情形,它可能成为我们理解事情的一个盲点。譬如我们经常看到阿以冲突的报道,并且知道以色列自“二战”结束重新复国后就与阿拉伯世界冲突不断。有多次是几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以色列,并且在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冲突时,阿拉伯各国都是一致声援作为阿拉伯族群的巴勒斯坦人。于是我们可能产生一个印象,阿拉伯各国是巴勒斯坦人的可靠后盾,是流浪中的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但事实却完全相反,“他们不喜欢巴解组织——那是叙利亚的立场——但是在埃及,巴勒斯坦人每六个月就得重新申请居留权;在突尼斯,巴勒斯坦人即使有美国护照也不许入境”。即使已经定居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在公民权益上,还不如定居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族裔的同胞多!我们之所以产生不确切的印象,部分地是由于宣传中的选择偏向,而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图像文化对于事情背后的揭示难以体现力度,往往只是一种简化式的处理。在图像信息的接收过程中,信息接受者一般也没有像文字阅读那样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

当我们言及消费文化对于图像表达的影响作用时,其间的深刻矛盾就显现出来。一方面消费文化背后有强大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推动,巨额的经济投入造成各种传媒有大量的图像冲击人的视觉感官;但另一方面,这种图像文化的文化根基并不牢靠。“一切现在和过去与电脑有关的东西,都和文字有关系,而且还要继续维持与文字的关系。……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在掌舵。”这类似于小孩子的“看图识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图像俨然是主角,但图像表达通向的目标是文字!

图像文化凭借着消费文化所带来的商业逐利的力量对于当今的文化秩序带来了冲击性的效果。一方面这种冲击的力度的确很大,一位小说作家作品的发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是看其作为印刷品呈现出来,而是要走向影视的屏幕,这是图像文化在左右文坛的影响力。但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方面,这种变化并不能触动文字文化的建构秩序。因为文字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与文字文化的形成过程有关。哈贝马斯就说:“如果康德和黑格尔没有给予他们思想所承继而来的语言以一种完全新颖的形式,他们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哲学和人文学科中,命题的预设内容离不开它的表达的修辞形式。而且,即便在物理学中,理论也并没有摆脱隐喻这种修辞手段。要想使观察事物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及新的或然性变得似乎有道理,隐喻这一修辞手段尤为必要。”这里的“隐喻”与图像思维中空间秩序的想象是贯通的,因此,也可以说文字文化的思想建设早就包含了图像思维的东西。前述引文中“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在掌舵”,这里的掌舵也就包括对于图像的驾驭。

总之,图像文化对于此前已经成为中心的文字文化构成了巨大冲击。从作家创作、作品发行到读者阅读、批评家的阐释发挥,图像文化都在产生影响力。探究图像文化的话语特性和其中蕴含的关系,对于理解我们今天的文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