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称剪纸图案

对称剪纸图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称剪纸图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吉祥图案;现代与创新;本溪民间剪纸元素;多变

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剪纸

传统的吉祥图案主要指的是:含有吉利和祥瑞寓意的装饰图案或纹样纹饰。传统的吉祥图案延用了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纹样,如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与图腾崇拜。中国最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人们在寻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中产生的,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创作题材内容丰富,主要以花卉,鸟兽、人物、纹样、符号为主,它们分别象征不同的吉祥意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文化内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本溪剪纸博物馆中展出的,十二生肖剪纸、满族三大怪剪纸、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剪纸等。

传统的吉祥图案在构图上,讲求一种对称均衡与和谐统一,吉祥图案的外部轮廓基本是以圆形或方形为主,在内部构图安排上讲究变化,中国的吉祥图案讲究圆满,也十分注重形与形之间的衬托关系,有主有次,如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融合。同时运用对称、重复的手法,达到一种统一。在中国吉祥图案的造型上一方面是创造一种质朴和谐的美,另一方面的利用谐音象征等形式,将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

传统吉祥图案在色彩上,鲜明简洁醒目,大红大绿就是最好的体现,中国人把颜色也赋予了一定寓意,所以在吉祥图案中的色彩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传统的吉祥图案中的色彩比较单一,吉祥图案的剪纸都是应用于节日或民俗活动之中,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黑与白、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藏与露的辩证关系是在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基础上加以应用的。五行中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吉祥的“正色”。吉祥图案中的色彩非常鲜明、简洁、醒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正是因为与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另一方面,吉祥图案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在一般情况下以表达求生、驱邪、趋利等意义为主。

二、本溪民间剪纸元素特色的剪纸艺术

剪纸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一直流传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溪剪纸即在其它剪纸的基本特点上又融入了本溪特色元素,使剪纸的图案更丰富,更具地方特色。

在本溪剪纸产业园的考察中,发现具有地方特色元素的剪纸―本溪特色风格剪纸。在民间,剪纸的创作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远古图腾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本溪剪纸的图案也具有传承性,产业园中的剪纸艺术家们都来自民间,他们对生活更有体验,能把生活中的很多元素运用到剪纸的创作中来。本溪剪纸的构图上还是采用传统剪纸构图形式,以圆形、方形为主,但在内部结构上产生变化,形成新的剪纸风格。讲究在繁杂中体现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形成协调的构图形式。图形中的圆、满、实等体现出求全求满的审美思想理念。如《中国本溪欢迎您》这幅剪纸作品就是以圆形对称式构图,融合传统的十二生肖元素,圆形的重复、枫叶元素的连续产生的节奏、韵律等,使构图丰富多彩。现在新兴的套色剪纸,也是采用本溪有名的风景为元素进行的剪纸创作。本溪元素剪纸是在原有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进行的演变,以传统剪纸元素为基础进行的创作,离不开传统剪纸纹样。本溪元素剪纸在色彩上以传统吉祥图案的色彩为基准,多采用红黑两种基础色,搭配少量的其它颜色,只是起到衬托作用。本溪元素剪纸与传统剪纸略有不同,在传统剪纸的色彩中有一些细小的变化,剪纸分为单色剪纸与彩色剪纸。

三、本溪民间剪纸现代元素的运用

据了解,到“十二五”末,本溪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剪纸文化产业交易集散中心,形成集创意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流通、教育培训完整产业链条、独具特色的全国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近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更是不断加大对满族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鼓励剪纸创作、开展剪纸培训、举办剪纸比赛,使剪纸文化在山城得到了广泛普及,本溪民间剪纸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溪剪纸纹样不再是传统的满族纹样剪纸,而是逐步开发出以全运会、辽宁14 个城市经典风光、本溪名景、东北图腾、满韵风情和中西医药等为主题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系列剪纸题材。

结合辽宁本地区的大型题材,如以全运会、庆祝建党建国、标志性建筑、大型文艺表演等为主题的剪纸,题材越来越广泛,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在本溪产业园中我们可以见到了以大型舞蹈表演为题材的《千手观音》剪纸,非常震撼,还有以人物写实肖像为题材的新形式剪纸,还有一些立体形式的剪纸,这些元素的剪纸图形都是传统剪纸所没有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在手法上还是运用对称、均衡、节奏、重复、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求一种平衡或对称,既统一又变化的关系,这不仅仅使图案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而且也体现出其图案的内涵。构图上简洁明快、不像传统剪纸那样复杂,易于老百姓接受。颜色出现更多套色剪纸,单色剪纸,颜色不再局限于传统剪纸的大红大绿,颜色更清新淡雅,更适合装饰美化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节日上的使用。这些结合现代元素的剪纸产生了与传统剪纸不同的艺术效果,本溪民间剪纸与现代元素碰撞产生了具有绘画风格的剪纸作品,有油画风格的、中国画风格的、版画风格的,构图更加灵活,更有艺术设计感觉,更融入满族文化,苗族文化,与传统大不相同,别具风情。这些都是传统剪纸所没有的视觉感受。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2篇

成品图:

制作步骤:

延伸阅读:黔东南苗族剪纸

黔东南是贵州省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主要用做绣花底样,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欣赏品,所以不像苗绣那样名气大,光彩夺目。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题材上,有许多与创世纪和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如人头蝶身的剪纸图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变的,因和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12个蛋。经鹤字鸟替她孵了12年,才生出第一个姜央和雷公,以及龙、虎、蛇、象、水牛、娱蚁等12个兄弟,从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动物。苗族民间剪纸图案中还有“桑扎射日”的神话,说的是古时候有“日月十二双,日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糕;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为此,苗族先祖造了一把巨大的弓,请一位叫桑扎的英雄去射日月。当桑扎射掉11对日月以后,剩下的一对日月被吓得藏起来了,天地变得黑茫茫一片,人们无法外出做活路。后来,先祖们请来公鸡,“公鸡拍拍翅,抬头高声喊;早晨哩哩叫,太阳出东方,下午哩哩叫,月亮接着上”。此后,万物得到生长,人类才得到安宁。从蝴蝶妈妈生人类及一切动物到兄妹合磨成亲、桑扎射日月、女人驯龙牛、女人驯象等剪纸图案看,既是对母系社会遗风的追溯,又是反映远古时代人类常与各种野兽和严重旱灾进行生死斗争的形象记录。另外,原始的巫术礼仪作为苗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剪纸中也有较多的反映。苗族是多神论者,崇拜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生命。他们认为人的祸福是由神鬼掌握的,要得福免灾就必须求神的护佑。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由他来祭神驱鬼。因此,苗族人对巫师非常虔诚尊重。剪纸中的巫师形象庄严肃穆,身佩执法的长剑,举着装有降伏恶鬼法力的葫芦,显得神秘莫测。这些古拙简朴、粗犷豪放、富有神话和宗教色彩的剪纸图案,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独特气质和久远的历史。

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构思的新颖奇妙上。如《姜央兄妹合磨成亲》图,艺人为了扩大意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你看,作者大胆而巧妙地把画面分成天空、山顶和山脚三部分,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情节。天上飞的是蝴蝶和山鸡,山顶上站着拍手叫好的姜央,山脚下站着姜央的妹妹以及已合上了的石磨,还有被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磨吓惊了的野兔。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后,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姜央和妹妹藏在葫芦中幸免于难,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好成亲等情节,非常巧妙地使这一远古传说得到精致的再现。又如三接式袖花剪纸图案,画面中间是双象斗兽,上方是人驯蚕身龙,下面是龙象相争,其余空处是鱼鸟虫蝶。这种奇特的构思,把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苗族妇女在构思时,把自己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注入其中,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现象。如袖花剪纸图案《狮子笛童》,描绘是一个笛童坐在已受过驯养的雄狮上,悠然吹笛,笛声阵阵,婉转动听,雄狮洗耳恭听,众雀乌、蝶群也纷纷飞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态,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吉祥,使人仿佛处在神话般的境界中。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剪纸;纹样;造型

0 引言

在纸张还没有出现以前,居住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满族、索伦亚族及汉族用金属薄片、绢帛、鱼兽皮、桦树皮等为原材料,通过剪、刻、镂空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文以及图案。[1]纸的发明和普及,给人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从而也诞生了剪纸艺术。辽阔的黑土地孕育出独特的地域风情,形成了人们视野中的东北剪纸风格。不同于南方剪纸的温婉秀丽、岭南剪纸的富丽堂皇、蔚县剪纸的缤纷多彩,东北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俗气息。

通过对东北地区剪纸纹样与造型的研究,探索背后的民俗文化与艺术内涵,对剪纸的传承与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1 东北地区剪纸纹样

东北剪纸内容多根据当地民族的图腾和原始文化进行创作,其造型符合本民族的原始崇拜和信仰。东北剪纸纹样受天寒地冻的大环境影响,多被赋予粗犷的形态和豪爽厚重的风格。剪纸纹样的纹样题材可分为符图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人物纹样四类。

1.1 符图纹样题材

符图纹样包括文字纹样和吉祥几何纹样。常见的文字纹样以“福字纹样”“寿字纹样”“喜字纹样”为代表,这类文字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最质朴的心愿。文字剪纸变化多端,通常以花草作为配饰,使剪纸更具趣味性。吉祥几何纹样在中国古代器物上较为多见,被人们借鉴使用在剪纸中,较常见到的有菱形纹、曲线纹、如意纹等。在剪纸中,具有吉祥意义的文字与几何纹样深受人们喜爱。

1.2 植物纹样题材

植物纹样在剪纸艺术创作中经常被使用,植物纹样以写实表现为主,简单的变形处理为辅,以独立存在或相映成趣的形式运用到剪纸创作中。植物纹样又以花卉纹样和果实纹样为主要题材。花卉纹样包括莲花纹样、牡丹纹样、四季花纹样等。

1.3 动物纹样的装饰题材及应用

动物纹样是将动物的会意和指事的特殊性运用在剪纸中。动物纹样包括家畜类动物纹样和非家畜类动物纹样。家畜类动物纹样又包括牛、羊、马、鸡等纹样,其中牛纹样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与牛在农耕时代的家庭中的重要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农耕时代,牛作为主要的生产力肩负着耕作的使命,人们希望五谷丰登,多耕地、多收获,因此便将牛铰在剪纸中。非家畜类纹样以鸳鸯纹样、龙纹样、凤纹样为代表性纹样,在民间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威,凤象征着吉祥,人们使用龙凤纹样来寓意吉祥富贵。

1.4 人物纹样的装饰题材及应用

人物纹样包含孩童纹样和成人纹样。孩童纹样以嬉戏动态为主,且多与鱼、莲花、老虎纹样等搭配出现。这与人们以多子多孙为荣的思想有关。成人纹样大多模拟神话人物与当地人物。神话人物以福禄寿或八仙过海等人物居多,也有少量西游记人物。在以前,农妇没有丰富的影像资料,加之文化水平较低,便临摹以往的剪纸纹样,或将身边的人物形象铰在纸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剪纸的发展与传承。

2 东北地区剪纸造型艺术特征

东北地区剪纸的造型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观与艺术特色,其造型创作规律受制于本土的造型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地域、民族、历史传统、哲学观念、民俗民风、审美观念等因素息息相关。

就东北剪纸造型的艺术特征而言,轴线对称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这源于对称之美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对称的结构给人安全、稳定、庄重和完美的感觉,像中国结、太极图案等传统的中国元素都体现出一种和谐对称的平衡状态。甚至故宫、天坛这种著名的古建筑,围绕中轴线两边也是完全对称的。中国艺术多运用对称手法源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剪纸的“观物取象、境生象外”在造型观念上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这种对称平衡的审美诉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哲学――“中和”思想的体现,《礼记・中庸》写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极为推崇对称。

除此之外,自由时空的造型特点也是国内外的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西方艺术多根据客观事物进行仿真性描绘,而东北地区的剪纸艺术则是以独特的视角去描绘这个世界或理想生活,它更多的是剪纸艺人看到什么便剪出什么。将不同的事物形象铰在同一个空间内,或是在同一张纸上表现不同的空间,这也是剪纸所特有的造型艺术特征。

3 东北剪纸蕴含的设计价值

剪纸艺术作品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美感和神秘感。剪纸体现出了先民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心最本真的愿望和最朴拙的情感。随着现代人们对审美和精神层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受到大众欢迎的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形态,人们更加青睐于经过传统和现代文明碰撞、加工后的艺术精华。[3]

在现代设计中,以东北剪纸的传统纹样作为现代设计的核心元素,运用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提取的这些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或者借用传统图案的构成形式,如利用图底共用、假借等方式进行创作。[4]充分挖掘我国剪纸传统文化,运用形式美法则和造型法则进行设计,使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以下主要介绍其在平面设计与装饰设计中的借鉴价值。

3.1 在平面设计中的借鉴价值

东北剪纸纹样具有借形表意、民俗文化丰厚的特点,东北地区的文化观念、思想认知都会反映在剪纸中,这使剪纸具有了特别丰富的民俗艺术价值。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可以借鉴剪纸的艺术特征,对传统剪纸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3.2 在装饰设计中的借鉴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元素走向世界,中国传统艺术图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大设计领域,尤其是装饰设计领域。我们应充分利用剪纸的纹样形态与剪纸造型特点,将剪纸应用于室内装饰设计与家居设计中。还可以作为装饰构件应用在建筑空间中,以此来装饰建筑空间,通过再次创新应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剪纸的装饰性优势,能突显中国传统艺术特色。

4 结语

东北剪纸强调形与神、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剪纸。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剪纸,将剪纸纹样造型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设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闫爽.谈东北民间剪纸艺术价值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4:226-227.

[2] 赵元尧.双“九”、对称与中庸之道[J].文史杂志,2013(2):24-25.

[3] 张榕蓉.试论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北京:清华大学,2001:15-16.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4篇

首先将纸张对折,至于纸张的大小,可以自己斟酌,不能太大不能太小,合适才是王道。

然后在纸张上画出想要剪出来的图形的一半,注意该图形必须中心轴对称,而且要以对折的纸张没开边的一侧为轴来画。

画好线条之后,如果担心剪错,可以使用笔标示出一些需要剪掉的区域,将其用阴影表示。

接下使用剪刀沿着线条剪开,假如是画在纸张中的就没有办法直接剪的区域,可以先开一个小口子,再将剪刀伸进去剪。

剪完之后效果如下,展开之后的效果也如下(由于我使用的是废纸,所以另一边的笔迹没有擦除,但不影响擦除的一侧画线)。

剪纸的方法和技巧

一、折叠

将纸折叠后产生重复的图案,是剪纸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单色剪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取决于折叠的次数和角度。运用此工艺剪制花卉时,可将纸折叠两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纹为四面或六面均齐的形状。

若剪制动物或人物,折叠一次剪后的形状为左右对称。折叠剪纸由于是对称性强的纹样,所以所得的图形更具韵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顶棚花等。

二、刺孔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5篇

二、四则教学案例中的“异”

“同课异构”的“异”,是指教师面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教师所面临的对象和环境不同,他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学过程不同等。

邱晓雯老师针对本校学生喜爱剪纸并熟悉这种艺术形式的实际,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入。其教学过程为:欣赏交流(自主认知)一自主探究(初步学习)—欣赏了解(新知)一比较鉴赏(掌握新知)—拓展升华,即先学、后讲、再练的顺序。整个过程中还借助了“小老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调学生自我纠错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这种设计,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课堂高度开放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刘敏超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了解的实际,设计了“感受一实践—感受”的教学过程,在实践环节即技法的学习上,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和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

郭璐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与邱晓雯老师比较接近,都是小组合作形式,也都是分组教学,但因学生的基础不同(农村学校,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上有所不同。郭老师按照“欣赏一发现—探索—创造一展示”的顺序展开教学,选择了学习难度稍低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式剪法,要求学生用此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块纸板,将各种动物剪纸作品贴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王慧荣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是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展开的,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却有所不同。王老师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学习的范围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对比法,在反向思维的推理过程中,运用正反例子进行解析,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评选“剪纸小能手”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将课堂推向。

从这四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位老师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手法各异,但是都能根据具体的学情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正好又应了一句中国古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之,“同课异构”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和成果的舞台,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更阔的空间。

教学方案一

执教:邱晓雯

海口市第九小学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名校,也是省级示范学校,师资力量好,办学规范,学生素质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普遍较强。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学过的撕纸、剪纸练习,对剪纸这种形式已十分熟悉,也很喜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本上的范例步骤图,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学生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不但看得懂步骤图,能自主探究掌握要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基本不需要老师教授。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本课教材上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如对称剪人物、宝塔,折角剪窗花、团花、蝴蝶,不对称剪各种动物等。这几种折剪法相对简单,学生通过看范图已能自己掌握。但本课有一范例是采用“四折剪”的手法剪出“囍”,难度相对较大,它要求学生在四折剪的基础上,保持骨点“相互连接”剪出相连的“囍”。我以此作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四折剪相连的要领,引导学生自创有个性符号的“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自学自探对称纹样、折角剪、不对称剪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四折剪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多种剪“囍”字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相互连接”四折剪的方法;剪出装饰性的“囍”;初步懂得剪纸艺术的形式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不同的“囍”,增强对剪纸的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囍”的设计和剪刻,提高动手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自学四折剪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巩固四折剪“相互连接”、不脱离分散的要点,学会剪出有符号装饰的“囍”图案。

难点:能折、剪出有创意符号的“囍”式样。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搜集婚庆新房饰有大量剪纸的视频与民间剪纸艺术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准备剪刀、彩色纸、浆糊等。

学生分成6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教学过程

一、相互欣赏 自主认知

1.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照课本范例,自学对称剪、不对称剪和折角剪,把完成的作品带来学校相互欣赏,并比较谁剪得又多又漂亮,谁掌握了课本上三种剪纸的基本技巧,谁的手巧、刀工整齐、制作精细。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本组同学剪的图案。(人物、窗花、喜字等)

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贴在小组展示区,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同学之间自评或互评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与讲述中,帮助学生归纳对称剪与不对称剪、折角剪的要领。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探究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师生在交流中智慧碰撞,思维启迪。

二、自主探究尝试四折剪

1.教师选择一名对照课本正确剪出“囍”字的同学,请他做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介绍“囍”字的基本折、剪法。

2.老师提问:怎样折剪才能剪出“囍”?怎样折、剪能让“囍”不断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四折剪的要领并示范:对折剪只需对折一次,四折剪需要对折两次。在写好的“喜”字上找对有中轴线的地方,所画的图案不能剪断,有了骨点的相连,才能剪对相连的“囍”。

【设计意图】通过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作品,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并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内容,并从中获得成功感。

三、欣赏视频了解新知

1教师提问:剪纸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人们最喜欢贴上鲜艳的剪纸图案?它一般装饰在什么地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短片了解剪纸知识,并在观看中思考以下问题:剪纸有哪些题材?红白之间表现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在热闹的鞭炮声与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对新人与亲朋进入喜庆新房,富有个性的大红的“囍”字以及各类吉祥寓意的剪纸,装饰在房间雪白的墙上、窗户上、床头上、被子上。

观看短片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概念、来源及作用:剪纸,又叫窗花,是用剪刀将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这项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纸的发明是在两汉时代,在此之前,人们是用薄片材料,如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采用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到了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的形成。而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不易霉烂,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剪纸的运用更为广泛。不过无论大江南北,我们中国的民俗中,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郁喜庆。

3.通过短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的题材:书法、人物、动物、植物、综合等。

4.通过PPT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剪纸表现手法: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等。

四、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1.教师导语:一对新人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件装饰物就是大红的“囍”字,从短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风趣好看的“囍”字,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简单的“囍”字的基本剪法,今天我们就学剪更丰富、更有趣的“囍”字。

2.出示课题:剪剪乐——学剪双“囍”。

【设计意图】通过婚礼新房装饰视频短片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学习新知的问题情境,再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带着问题去欣赏、去思考。

五、比较鉴赏掌握新知

1通过PPT指导学生观察各种装饰“囍”字。提问:这些“囍”字的笔画、图案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有动物装饰,也有植物装饰;笔画有方的线条,也有圆线条;有的“囍”字里的“口”是方形,而有的却变成了心形;等等。

2.教师给学生参考三种折、剪“囍”字的方法步骤图,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启发学生打开思维,自主创新,并附教师提供的参考图案。(图1至图3)

【设计意图】图案参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解决知识重难点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学生受到启发,动手兴趣得以激发。

六、实践创作共享成果

1分小组开始创作,小组成员有的参考老师提供的图案,也有的自创折剪方法。

完成的作品再一次贴在小组展示区。

2.作品展示与评价:

评价中以“比一比谁设计的‘囍’最新颖?谁剪的刀口最精细?谁的进步最大?”为标准。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以人文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作品精益求精,体现出本节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展示时,教师进入每一个小组进行引导和点评,以鼓励为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的作品贴在教室墙面,全体学生课后得以继续交流、欣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七、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

本节课的升华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除了彩色纸,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裁剪出艺术品并装饰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拓展到课外。

教师结束语: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学会了折、剪富有个性的“囍”。以后家里的亲戚遇到结婚喜事,你们就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装扮美丽的新房,把我们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艺术品比去外面买有意义得多,让我们继承祖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用我们的双手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教学方案二

执教:刘敏超

海口市英才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设计创作剪纸作品,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认知,探索感知,实践体会,拓展延伸,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在感受古今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海口市美舍河河畔,是海口市一级小学。海南省的民间传统文化以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为代表,其中,黎族织锦、黎族手工制陶、骑楼建筑等民间艺术文化匕特色鲜明。本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虽然了解一些传统艺术,但也仅限于本地民间传统艺术。因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所处地域的独特陛,本校学生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知识的了解。但本学段的学生乐于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可运用民间剪纸艺术操作性强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民间剪纸传统艺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剪纸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的基本特点,学习剪纸艺术的常见的造型装饰手法,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难点:剪纸纹样的连接性与完整性。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搜集剪纸艺术的相关图片资料,播放课件的多媒体设备,剪纸常用工具,如剪刀、彩色纸和笔,以及展示学生作品用的展示板。

学生:课前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剪纸用的剪刀、彩色纸、笔等基本工具。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导人新课

小学中段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教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年龄特点,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教学情境中。教师在出示一间新房的图片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

问题1:过春节搬新家,新家空荡荡,如何让新家更加喜庆,更有浓郁的过年氛围呢?

问题2:墙上该怎么办?窗户上该贴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兴趣被激发,积极出谋划策后,教师进一步完善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真能干,帮老师想到了用剪纸装饰,让房间瞬间变得喜庆、热闹起来了,看来剪纸艺术真是魅力无穷呀!

二、图片初赏 揭示课题

美术是造型艺术,它诉诸人的视觉。所以,教师选择一些有趣的、有视觉冲击力的剪纸作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欣赏多张剪纸艺术图片的环节,也是信息输入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和观察剪纸形式的多样性,会让欣赏环节更加有意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剪纸,又叫做窗花。剪纸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并顺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同走人第13课《剪剪乐》,共同学习剪纸艺术,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三、层层探究创作作品

教师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教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剪纸艺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让小学生很好地掌握符合他们本身年龄特点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来对剪纸作品类型进行整合和归纳,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剪出有趣的剪纸作品,以教材中的“剪纸女孩”为例,教师运用层层递进、层层探究、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多种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探究、去掌握剪纸艺术。首先,初步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轮廓(对折);接着,探究女孩身上的纹样特点(锯齿纹、柳叶纹);然后,进一步自主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剪出身上的花纹?并请一位学生尝试操作(折、剪、画),而学生在尝试操作环节遇到难点,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在教师引导和同学互助的环节中迎刃而解;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多种剪纸纹样,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纹样(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来进行剪纸创作。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了课改的重点,因此,教师一改以往讲授者的角色,以引领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快乐、轻松、有效地掌握剪纸艺术的构图方法、造型特点、纹样种类等内容,然后继续欣赏一组不对称剪纸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为他们创作出有趣的、独特的剪纸作品做好充分的铺垫。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赏者,还是指导者、点拨者……

四、展示交流感悟提高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孩子们百花齐放,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如何评价作品、如何表达观点等,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观点,感悟艺术,提高能力。而学生在表达对剪纸作品的评价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有精彩表现之处时,教师应给予由衷的赞美和肯定。

五、作品欣赏拓展升华

对于小学生来讲,复杂的民间传统剪纸图案较难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宏观意义难以领会。所以,设计欣赏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延伸环节,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剪纸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了民间剪纸艺术。最后,教师以小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图案,真令人佩服!今天,同学们欣赏了部分中国民间剪纸作品,感受了剪纸的无穷魅力,也了解了剪纸的基本知识。老师相信,今后同学们不仅能够剪出有个性的作品,更能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大胆地去创作美,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

教育的延伸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提示学生踏着轻盈的步伐,带走桌上的物品,恢复教室的整洁,争做讲文明的学生。

教学方案三

执教:郭璐

海口市海燕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工具、方法以及常用剪纸符号。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剪纸中对称式的剪法,学会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热爱民间艺术;感受到民间剪纸艺术家技艺的精湛,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开设校本课程,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子女为主,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美术学习不太关注,学生只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剪纸艺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在正确引导他们使用剪刀之后,选择使用探索发现、研究讨论、尝试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采用对称式剪法制作剪纸花边作品。

难点:对称式剪纸花边的折纸方法;保持剪纸花边作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剪刀、彩色纸、胶水、作品展示架、教师剪纸范作等。

学生: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彩色纸、固体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人课题

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知之甚少,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剪纸的相关知识:剪纸的用途、剪纸工具以及制作步骤、剪纸符号、对称法以及均衡法。

欣赏我国民间传统剪纸作品,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作品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题材、花纹甚至造型的剪纸作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世界,感受它的多姿多彩!(揭示课题)

二、发现奥秘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个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笔者结合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观察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均衡式和对称式剪纸方法,出示剪纸花边作品,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属于哪种剪纸方法?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漂亮的花边是怎样剪出来的?有什么特点?看看谁最先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连续对折”的知识点。

教师补充:连续对折是沿一条线多次对折,剪后获得多个相互连接的形象,适用于家具、建筑和服饰等的边缘装饰。

三、大胆尝试实践创作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由于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对剪刀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制作前,教师会讲解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只有正确使用剪刀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剪出纸边整齐、连续的作品。之后,再让学生先尝试制作剪纸花边:一名学生失败;第二名学生在师生共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虽然不完美但较之前的作品已有很大进步;当第三名学生吸取失败经验并加以改进之后,作品已经可以基本保证连续性与完整性了。同时注意,当这三名学生在讲台上制作时,其余同学也被要求在座位上对照着进行尝试制作。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同步学习,不至于造成作业时出现有学生完全不懂的情况。

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后,教师示范剪植物、人物、动物等形象,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立体形象进行简化、符号化的剪纸技艺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选择采用两次作业进行制作:第一次作业,只需要剪好外轮廓即可;第二次作业,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内容,课件展示简单的剪纸符号(纹样)并示范制作带有花纹的作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花边图案。

四、展示作品提升技艺

学生剪好的作品可以贴在相应的纸板上,贴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构图和审美的一种考验。纸板造型有:衣服、建筑、包包等,通过剪纸花边与造型纸板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更加彰显个性与创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评价对于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互评和师评,更设立了“最佳创意”“最佳设计师”“最美建筑”等奖项鼓励学生。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汲取他人精华摈弃自己的不足,教师的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信。

五、课后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荣耀,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展示与所获得的表扬,更多是在课后。有了连续剪纸知识与制作经验,可以尝试其他的对称式剪法。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把作品拍成照片带到学校,供大家欣赏、学习,还可以成为下一节剪纸课的“小老师”。

教学方案四

执教:王慧荣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热爱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热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动手能力。 难点:掌握保持剪纸图形连接性和完整性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剪纸成品、常规美术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动漫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剪纸形象的卡通片,来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卡通形象与平时卡通片中的不同,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剪纸造型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剪剪乐》。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剪纸的快乐世界吧!

(课件出示课题)

二、介绍历史探究方法

用一组剪纸图片概述剪纸的发展过程,指出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型特点。但是,总体来说,剪纸的制作方式主要为对称剪和不对称剪这两类。为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完成对剪纸的初步了解。

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以折剪为主要偏重点,为此,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方法”这一环节。教师出示为学生准备的多种折法的折剪成品(图案相同),请学生尝试着把手中的成品还原成折叠状态,从而去自主发现相同图案的不同折法,呈现出来的剪纸成品是不一样的。再进一步地探究发现剪纸的基本步骤:折—一画—剪。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可以让学生之间广泛交流,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个人思想得到尊重。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剪纸图形中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展开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整理小组观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引导并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

具体程序如下:

1.课件展示折剪失败和成功的对比图片资料,提出讨论的问题:图片中的剪纸折法和花纹都一样,可为什么一个是完整的,而另一个却是分开的?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如果要把它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在制作时的哪一步我们得格外留心?

2.让学生思考:如果由你来剪,你还会加入哪些形状来丰富这个剪纸图形呢?

3.学生组内讨论。

4.讨论结束后,组内派代表介绍讨论成果,要求自信大方,语言准确,声音洪亮。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与引导。

四、创作体验拓展提高

当学生了解了制作方法后,需要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创作体验的同时,课件播放儿童歌曲,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打开思路,大胆创造,尽情体验剪纸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展示交流课堂延伸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 剪纸过程 剪纸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98-01

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早就以剪、刀甚至手撕,火烫等手法在皮、绢,树叶上刻镂创作出大量作品。可以认为,以刀,剪为主在平面薄质材料上剪、刻、镂所创造的艺术,是剪纸艺术的真正含义,纸仅仅是薄质材料中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剪”和“纸”只是剪纸艺术中主!

一、剪纸过程

1.准备工具和材料。剪纸工具主要包括剪刀、刻刀、刀片、垫子等。当然,剪纸工具规格越多、越齐,剪纸创作越方便。剪纸材料主要是纸、胶水、描图笔、染色笔等。在学校剪纸教学中,常用的纸是蜡光纸和宣纸。我主要以蜡光纸为主,运用于套色剪纸时,根据图案内容给剪完的白色图案着色。

2.构思剪纸图案。构思剪纸图案就是涉及到剪什么内容的问题。首先选用现有的简单图案,可以是线描图,也可以是一幅画,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当有了一定剪纸基础后,尽可能自己设计图案,力求创新、个性化,这样才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3.剪刻图案。剪刻前,首先确定剪纸成品的色彩,若是单色剪纸,应先选择自己喜欢、适合图案内容的蜡光纸;套色剪纸一般选择一种颜色为主体黑或白即可。然后,把图案覆盖在选择的纸上,将图案的四角、周边和不用书钉订在纸上。注意图案一定要固定平整,否则功亏一篑。当然,如果能用心和眼力去创作更好。

剪刻时,要掌握一定的剪纸基本技巧和方法:(1)从上至下。从图案的上方开始剪,从上到下一直剪完整个作品。(2)先中间后四周。从图案的中间开始剪,从中心向四周沿伸,直到剪完整个作品。(3)先小后大。先剪图案精细的部分,再剪粗大的部分。造型的要求,圆滑的地方一定剪流畅,轮廓分明之处一定剪准确。

4.应尊重图稿,凡是图稿上连接在一起的地方,不要剪断了,否则影响作品美观;不能连的地方,独立剪下来妥善保存好,粘贴作品时造型才完整。以上剪纸基本技巧和方法,不仅适用于整幅作品,而且适用于一幅作品的局部。

5.粘贴图案。粘贴图案是剪刻完图案后,用胶水把图案粘贴在衬纸(背景纸)上的过程。对于套色剪纸,还应在剪刻完图案后,及时给图案染上相应的各种颜色阴干。

衬纸(背景纸)一般选用白色、较厚的图画纸或蜡光纸。粘贴图案时,先根据图案的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衬纸;再将图案平铺在衬纸上,图案中间用物体压住。注意衬纸四周的“留白”一般左右对称、上稍窄下稍宽。然后,用少量的胶水迅速粘牢、固定好图案在衬纸上的位置。最后,移开压在图案中间的物体,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好图案。粘贴时,一定要小心和精心,注意不要用胶水过多和全粘图案,把图案“贴死了”,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二、剪纸的表现方法

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阴阳结合。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剪纸艺术包罗了民间生活万象。动物、植物、人物、劳动场面、世俗风情、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戏曲情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总之,眼中看的、手中做的、心里想的,都可以剪成寓意丰富、妙趣横生、生动优美、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无论什么题材,一经剪纸妙手剪出,都洋溢着浓厚的民间情、乡土味,变成了吉祥喜庆、美满幸福、人寿年丰、祈福祈寿的象征,表现出民间剪纸作者深厚的生活经验,丰富的审美想像力和追求美、创造美的聪明才智。

1.初识衍纸时,那长长的纸条换个角度竟有另一番天地,第一次见到衍纸艺术作品就被其独特的制作形式、随光线变化而变化的画面效果所吸引。绕来绕去的线圈也能画出美好的图片,在这一卷一粘之间一张小纸条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回想第一次亲手制作衍纸画一只蝴蝶时,我被自己感动了,普普通通的小纸条绕来绕去的线圈换个角度竟能散发出如此耀眼的光环。衍纸的制作过程是纸卷在指尖舞动的同时流露出的制作者的心灵之美,这也是衍纸纸艺的艺术魅力所在。

2.探究衍纸足迹。原来衍纸又叫卷纸,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纸艺,衍纸工艺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了,重多资料显示纸艺来源于古埃及。衍纸的流行和普及过程比较曲折。具记载衍纸被人们熟练掌握并成为一项较成熟的手工技艺是在16至17世纪,当时法国和意大利的修女们利用卷纸来装饰圣物盒和神画,其上会贴上金和更多的装饰物品。现在这项特殊的手工技艺又再一次的流行起来。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7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课题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课题学习内容的探索性决定了其结果的不确定性.

其内容的主体性决定了数学课题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因而,教师所预设的不一定是学生所关注的.课题学习内容的实践性更深层次地说明预设与生成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冲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课题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也会让预设与生成之间出现很大的矛盾.课题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说明了预设的复杂性.因此,预设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设计.课题学习时,要重视预设,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生成,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开放的、有趣的、有收获的课堂.

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那么课题学习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尤其课题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必须作更充分的预设,才能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研究,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而创造性的生成也正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2]”教学预设是教学的内在需要,教学预设指向教学生成,教学生成是在教学预设基础上的拓展与更新.预设和生成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尽管教师对课题学习要求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预设和生成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课题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等优势,积极加以引导、点拨.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换位思考,以期能更好地完成课题学习的任务.

【教学案例】剪纸

【活动准备】剪刀、圆规、量角器、纸

【活动内容】把一张纸对折或多次对折后,按一定的方法剪出的图案叫做折叠剪纸.折叠剪纸的一般方法:取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对折并把折痕压平,然后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画图案,再按所画的图案剪下.折叠剪纸是利用纸对折后剪出的图案具有对称性这一特点来进行创作的.

活动1:剪四边形.

如图1-1,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沿虚线对折得图1-1(1),再将图1-1(1)沿虚线对折得图1-1(2),在图1-1(3)中沿虚线剪下得图1-1(4).

(1)想一想:图1-1(4)的展开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个图形什么特征?

(2)请你动手做一做,把图1-1(4)展开,与你猜想的一样吗?

(3)你能仿上述方法剪出正方形吗?如何剪?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①每一道折痕是一条对称轴,有2条对称轴.阴影部分展开后是一个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这个四边形的四边都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等等.

②展开后如图1-2.

③要使图1-1(3)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

剪纸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话题,因此学生对老师预设的问题感兴趣,但是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感觉.喜欢想象,喜欢摸索,喜欢探究.因此活动2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做,然后生生合作,小组互动,最后,师生互动.

活动2:剪风筝.

如图2-1(1),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沿虚线对折得图2-1(2),再将图2-1(2)沿虚线对折得图2-1(3),在图2-1(3)中沿虚线剪下得图2-1(4).

(1)猜想:剪下的阴影部分有几条对称轴?这个图形什么特征?把图2-1(4)展开,你的猜想对吗?

分析:①每一道折痕是一条对称轴,有2条对称轴.阴影部分展开后像个风筝,是八边形,其中有4条短边相等,4条长边相等,等等.

②展开后如图2-2.(在互动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创作还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预设而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剪纸过程中,所生成的想法、做法,及时鼓励,让学生大胆创新.)

活动3:剪五角星.

请按图3-1(1)所示的方法,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虚线对折,再依次按图3-1(2)中的各条虚线折叠成图3-1(3),再沿图3-1(3)的虚线剪下.

(1)想一想:图3-1(3)的展开图有几条对称轴?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2)把图3-1(3)展开,与你猜想的一样吗?

(3)探究:在图3-1(3)中,如果角α是90°,那么剪出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

(1) (2) (3)

图3-1

分析:展开图有五条对称轴,展开图由10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展开图是五角星.(3)中的图形是正五边形.

参考上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通过以上折叠剪纸的活动,我们经历了观察―猜想―实验―发现的过程.以中国民间剪纸技巧为基础,在折叠、想象、验证的过程中探究和感悟,进一步领会轴对称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这是数学学习的科学方法.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上的思路,让学生继续探究剪纸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反思】在这个数学活动中,学生剪纸的方法比教师预想的要多,而且他们对剪纸这一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在活动创新的时候,表现很突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适时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泯灭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对称剪纸图案范文第8篇

首先将一张正方形纸,上下对折一次。再左右对折一次后,展开。将左半部分在对折一次,展开,即在四分之一处得到一个折痕。

将右角沿中点处,向左折叠。使右角正好碰触四分之一线。

使左边沿着下边折叠过来的边折过去。接着再对折一次。得到下图。

在较下面的位置,画一条斜线。沿斜线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