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最近有两条消息搅动着家长和学生的心扉:向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2014年新增加5所,已达17所,这几年兴起的“港校北上潮”,还在升温。

通常,想进香港名校的内地高中应届毕业生,都是平时成绩出类拔萃,要求比普通“一本”还要高一些。香港高校一般采取独立于内地高考统招以外的录取方式,录取与否不会影响考内地大学,所以不少考生一边试水香港,一边备考内地名校。

发达的城市应有发达的高等教育,香港高校的办学水准,应该会让内地学子获益良多。而且,在文化碰撞中,学子会成长得更快!

中国中高考将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根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中学生,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应该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应该有“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定向录取百名农村学子

中国人民大学主要面对农村学生的高招“圆梦计划”2014年将至少扩招50%,名额可能达到百名左右。“圆梦计划”专门为农村学生而设,参照自主选拔录取做法,降至一本线录取资格生。

为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2014年教育部要求相关高校参照自主选拔录取办法,原则上拿出不低于当年本科招生2%的份额,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

“圆梦计划”的实施,对农村学子的意义重大。不过,还是要自己学习成绩不错,才有圆梦名校的机会。

四川高校新增93个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

最热门

2014年,四川高校新增备案及审批本科专业共达到了93个,而当中,最火的专业莫过于“物联网工程”。近几年,川内高校争相开设此专业,而2014年,又有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开设了这个专业。

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时俱进,才能为学子未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好铺垫。“物联网工程”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高考语文“微写作”来袭

2014年高考,新增题型“微写作”的“横空出世”成为广大高三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微写作”倾向于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说理能力,考查方向明确而单一。特别是在大作文继续承担原有的考查功能的情况下,“微写作”可以侧重考查针对实际生活应用的写作,比如倡议、劝说和启事等。

“微写作”,应该是在鼓励学生“说真话”。文章写得“接地气”,一定会受到好评。

高中生退学一年后被美国五所大学录取

2012年10月,18岁的丁浩洋选择退学回家自学报考美国十所大学。2014年2月底,他收到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录取通知。至4月11日,确认录取丁浩洋的美国名校已有五所。

在退学备考的一年时间里,丁浩洋给自己制定的时间表,和高中课堂无差。丁浩洋说,在高中,自己绝对不是成绩最好的,努力一年换来美国大学的录取,也不能说明自己就成了“学霸”。

退学备考,看似潇洒,其实其中的孤独感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丁浩洋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曙光。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重视传统文化礼仪

台湾学测国文(相当于大陆的高考语文科目)十分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其试题涉及面之广、内容之深、考法之灵活,均远超大陆高考语文试卷。题目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先秦诸子思想)、古代文学流派、古诗文赏析、古代诗文理论、古代历史知识、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等等。

台湾学测国文在注重试题的审美价值之同时,也注重对于考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引导,尤其是儒家重德行、轻物质的价值观。无论从试卷结构,抑或试题内容和试题形式,显得既雅正端方,又不失活泼灵动,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展示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从中应该学习的,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温情与敬意,以及希冀将这份温情与敬意传递给下一代的良苦用心。

“潮专业”毕业生受欢迎

以市场需求为标准设立专业,已经渐渐成为高校新增专业的导向。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2008年才开设的游轮管理与服务专业、体育竞猜专业的毕业生,顺利与相关单位签约。与他们的顺利就业相比,一些传统专业同学的就业经历就略显惨淡。不过,新专业的设置仅盯着市场也未必高枕无忧。于是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而对于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办班,培养出的人才更贴合实际需要。

“潮专业”会带来良好的就业率。但大家在选择专业时,还是要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能将兴趣与潮流相结合,那未来的路会更好走一些。

未来足球特长生或许能进入名牌大学

据悉,教育部将在各个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的教材基础上联合专家研讨,编撰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适合于目前中小学生的足球教材,加强在师资力量调配方面的政策落实工作,并将进一步推进高中和大学校园足球的开展,让具有足球发展潜力的孩子能够凭借足球特长进入到名牌大学,使校园足球与文化课程协调发展。

千百年来,足球这项运动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这项竞技运动带来的,远不止是赢球那么简单……

专家:“三不三想”写出原创作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近日为高考生送上了写作文的锦囊妙方。

“写高考作文时一定要做到三不三想!”陈妙云说,“三不”就是不想口袋的题材,不想熟悉的文章,不想模式套路。“只有把这三个不想做到,你才能心无旁骛地写出原创。”

“三想”就是想清楚你想说什么,想好怎么说,还有想定用什么题材说。“考场上把‘这三想’一个接一个想清楚了,肯定就是原创作文了,而且是高分的原创作文。”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关健词:作文素材 细看 精读 拓展

一.抬头细看,铭记在心

看什么――看“墙”:文化墙、标语墙、板报墙等。那上面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展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深邃的人文精神,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而且,这些内容大多处于校园显眼的位置,你无须“众里寻他千百度”,只须稍加留心便可“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能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那更是“锦上添花”。如:

(1)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2)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福建高考“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的材料作文。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诚信”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全国大纲卷“契约精神”的材料作文。

(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2)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奉献。――白求恩

以上名言警句可用于写“时间与人生价值”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江苏高考“青春与永恒”的材料作文。

二.埋头精读,借鉴在手

写作的很多“优美的原料”来源于我们所学过的高中教材。教材是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最好的文学读本,那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石”: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名人事迹……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材料,点石为金,才是问题的关键。会运用,朽木也会化作栋梁;不会运用,即便是楠木梓树,也是一堆废料。

譬如《劝学》(人教版必修3)一文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用来阐释“捕捉机遇”、“善假于物,成功的捷径”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广东高考“接受捐助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材料作文,还可服务于2013年湖北高考“大豆因盐卤而改变命运”的材料作文。

《老人与海》(人教版必修3),课文节选了老渔夫桑迪亚哥捕到了一条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与鲨鱼殊死搏斗。五个回合过去,老人未能占上风,抵挡不住鲨鱼的进攻,最终带回的是大马林鱼的一副骨架。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不懈追求”、“人生之美”、“人是不会被打败”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4年四川高考“站起来”的材料作文。

又如《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文章讲述了李密在蜀国灭亡后,被晋武帝征为太子冼马。他上书恳请晋武帝准许他暂不就职,在家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拜汉中太守。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感恩”、“孝道”、“进与退”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湖南高考“守护”的材料作文。

三.拓展阅读,记录在册

积累丰富、新鲜的议论文素材,离不开课外阅读。我们课外阅读搜集素材的触角可以伸向语文测试或练习作业中关于“人物传记”的阅读文本。

在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作文素材也是唾手可得。如: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文本《寂静钱钟书》,文中讲述了钱钟书因《围城》、《管锥篇》等著作而闻名于世,折服世人。之后,采访和拜访的人如过江之鲫,他却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寂静地坐在书斋里,两耳不闻喧嚣事,照旧埋头苦读,“心在焉”做他的学问。钱钟书成名后,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坚守内心深处的灵魂,没有因名利浮华而改变自己,于是被世人称颂为“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这段素材可以服务于2013年福建高考“漂浮与坚守”的材料作文。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考 语文 教材 识记 阅读 思考

一、扎实根基,在识记积累中增加语文积淀

识记基础,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性,借助教材构建知识体系,编写知识清单,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通过辐射法、比较法延伸到课外,将生活类常用词语纳入其间,反复记忆,夯实根基。对教材中的文言课文烂熟于心,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注重文言知识的储备,归纳整理、温习巩固一定数量的词语和句式,在广泛识记的基础上,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迁移于课外。

强化积累,心领神会。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一一落实过关,不留盲点,在内化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经典言语引用或化用到文章中,活学活用,加深记忆。同时,教材中涉及到的作家、人物各具个性,各有所长,他们大都经过历史的淘洗,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个传奇,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材料进行认真梳理,灵活运用,让教材真正成为材料的“活水之源”。

二、品味内蕴,在深度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原点,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脚踏实地,扎实阅读,才可能仰望星空,思维腾跃,才可能使语文能力真正得以提升。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两点。

1.点面结合,注重阅读过程的引导

循路识真,局部深读。“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作者提供的材料,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机械式术语套用题越来越少,文言阅读、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都强调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深读,读得有层次,读得有亮点,读得有深度,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由此,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中不同课文的文体特征、呈现方式,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教,具体而言,一堂课是要让学生透彻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巧妙过渡、组织行文,是分析文章选材、表达上的独特匠心,还是品味文章深处隐藏的内蕴,体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教师在反复权衡、大胆取舍之后,要善于抓住阅读过程中的“关节点”,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怎样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钩玄提要,适当精读。以名著阅读为例,目前,必修教材一到五册单独设立“名著导读”板块,导读内容涵盖作者生平、主要情节、典型人物、主题探讨、艺术特色等方面,在复习阶段,这一板块有效地起到了强化学生对中外名著整体内容把握的积极效果。由此,我们在重视“面”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着力精读其中有代表性的精彩章节,具体来讲,针对同一章节,学生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在阅读中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课堂上就原文的同一处勾画可进行多人次多角度的品评交流,也可就章节中的多处圈点,集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相信,只要学生认真读了,就能在答题中折射出他的阅读状态,就能在文字中显现出个人的独特体验。

2.浸润心灵,重视阅读的审美功能

以文言文阅读为例,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言”“文”并重。“言”即是文言知识,对“言”的测试,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学以致用”;“文”即是对文意的理解,即“品之内蕴”,从中感受文章的思想魅力,体悟内含的精神力量。古文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对字、句的简单疏通,重点实词、虚词的罗列总结,知识点的单纯讲解,文言文教学还应有非常重要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即吸取文本中精神成长的养料,内化人物的人格精神,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必修教材中许多古文篇章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彰显出特立独行的作家们非凡的个人气质与深厚的文学修养,如老庄的“超乎象外”“游方之外”;王羲之的兰亭感言,大彻大悟;屈原的独清独醒,志存高远……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怀着虔诚之心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咀嚼韵味满香的文化经典,体味千年来作家的人格魅力,在心灵的浸润中提升思想高度,增强审美意识。

三、勤于思考,在交流探究中丰富语文内涵

“课标”中明确指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文学习应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语文不是以知识性为主的学科,它以能力性、实践性为主,主要考查言语表现能力。言语表现的核心是思想,有思想才有深度,才言之有物,言之有味。

让思考贯穿课堂,培养探究意识。2013高考现代文阅读第18题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这既要求考生进乎文内――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又要出乎文外――联系现实,将思考点滴形成文字。高考试题中,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不仅局限于文本类阅读显性的题目当中,细细品味其它很多命题,会发现探究思想融入其间。由此看来,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先看到学生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宝藏的“资源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解读,注意问题设计的坡度、难度,层层引导,步步推进,让问题存有思考的价值,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思维训练到位,探究意识增强,才能以不变以万变,真正立于不败。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句子,不用病句并学会修改病句。因为病句不但影响句子的正确表达,有碍正常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降低对说话者的社会评价。因此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更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本质特征。

一、 2011年高考病句题型分析

对病句的考查,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高考安徽卷《考试说明》作这样的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能力层级为Ε。”从分值上看,病句辨析题一般为3分,修改病句题一般为4―5分。

在2011年全国30个省份共16份高考语文试卷中,除福建省没有考查病句以外,其它各省份都注重了对病句的考查,而且考试的题型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有12份试卷都是要求考生在已经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唯有湖南省要求考生在已经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而重庆市则要求考生在已给的三个句子中确定一个病句并改正。最复杂的是安徽省的考题,它要求考生在已给的五个句子中确定四个病句并改正。

根据笔者统计,在这些病句题中,涉及的病句共有42个,而它们的“病症”又各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除关联词错用等病句类型未作考查以外,其余常见病句类型均作了考查,且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病句类型考查的频率极高,各占所考查的病句总数的26.2%、21.4%和16.7%。比例之高令人咋舌。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详细解析各种病句类型及其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辨析病句的常见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 快速判定病句的技巧

学生在高考过程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满分为15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社科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因而以最快最准的方式寻求答案显得至关重要。作为病句题,我们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判定哪一个选择项错误,错在哪个地方。如同医生看病,要根据病人的表情、动作、声音等症候准确快速地判定病人大概是什么病,然后再通过询问、检查等手段确定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样,学生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常见类型,准确把握病句类型的特点,通过观察感觉病句可能存在的位置。这样不仅为解题赢得了时间,而且能有的放矢,及时地判定句子的病因,并顺利找到修改的办法。笔者对多年高考病句题研究发现,句子出现语病的常见位置主要有以下七种,这也为学生快速判定病句提供了门路和技巧。

1. 句中的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是高考病句题型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语病往往就集中在一两个字上面,不容易被考生发现。常见的语病是介词缺失或赘余、介词位置不当、句意不明等。

病句1: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2011年安徽卷)

辨析:应删除句中第一个“在”字,让“丁俊晖”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与后文主语保持一致。

病句2: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2011年浙江卷)

辨析:应在“得到”前加“以”字,与后文构成“以……为起点”的介词短语。

病句3:根据专家分析,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对北约以及反政府武装的进攻是早有防备的。

辨析:介词“对”致使“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对北约以及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句意不明。

2. 句中的关联词

在2011年各省高考病句题中,并没有明显地对关联词作出考查。但关联词的语病却经常出现在平时的考查中。关联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联词缺失、关联词搭配不当、位置不当等方面。

病句: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辨析:把“不是”调到“质量”的前面,使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都是“这些产品”。

3. 句中并列成分。

并列成分包括并列的词语、短语和分句,它在句中出现,可能出现的语病是句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1: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报道,今明两天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有强对流天气,请这些地区的人们作好防范准备。

辨析:句中“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语意不明。

病句2: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2011年四川卷)

辨析:在“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两个并列成分中,只有前者能与“推行”搭配,后者不能与“推行”搭配,否则不合逻辑。

4. 句中表倍数、约数的词和数词

这些词语的使用往往会使句子出现重复累赘、前后矛盾、句意不明等语病。

病句1: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安徽卷)

辨析:“超过300万”与“300多万重复”。

病句2: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辨析:删除“以上”,因为“平均”之后不能用表示大约的词语。

病句3: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2008年安徽卷)

辨析:“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句意不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了倍数词的时候,要注意其前面的动词,因为倍数词不能用于“减少”、“降低”、“节约”等表示减少的词语后面。

5. 句中两面词

在应对病句题型时,还应注意两面性词语,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非”等。它往往造成前后语意不对应的语病。

病句: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2011年江西卷)

辨析:“是否”、“能否”这类两面性词语与后文“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能对应。

6. 句中否定词

否定词及表示否定的词语也是病句题型中的着眼点之一,这些词语往往致使整个句子出现重复累赘、不合逻辑等语病。

病句1: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须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辨析:“否则”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意重复。

病句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辨析:“防止”与“不受污染”搭配,不合逻辑。

病句3: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非常渺茫。

辨析:“不”、“否认”、“没有”多个否定词致使句意与要表达的句意相反。

7. 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指代性词语是指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等指代性词语,它们在句中常常导致指代不明等语病。

病句1: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上面。

辨析:“这上面”在句中指代不明。

病句2: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份高考试卷6月7日6月8日6月9日外语口试9:00-11:3015:00-17:009:00-11:3015:00-17:009:00-11:3015:00-17:00报考外语专业应口试北京北京卷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4月天津天津卷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第2次外语第1次3月17日 有河北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往年6月16-17日河南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无山西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往年6月底山东语数山东卷其余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各市自定内蒙全国卷II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听)蒙语文9:00-11:30 往年6月10日-15日黑龙江全国卷II语文汉语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朝语文蒙语文 各市自定辽宁全国卷II语文汉语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朝语文蒙语文藏语文 有吉林全国卷II语文朝语文蒙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上海上海卷语文数学 外语8:00-11:40外语听说13:00-16:40外语听说无浙江外语全国卷其余浙江卷语文数学 第二次外语考试第一次在10月 外语面试江苏江苏卷语文(文科生时间增加30分钟)数学(理科生时间增加30分钟) 外语物理/历史9:00-10:40化学/生物政治/地理15:00-16:40有江西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三校生计算机11:00结束外语(听)三校生无听力技术11:00结束 3月至4月上旬安徽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有湖北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有湖南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广东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笔试)英语听说 广西全国卷I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福建全国卷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往年6月23日海南语数外全国卷II其余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政治/物理9:00-10:30英语(听)历史/化学9:00-10:30地理/生物15:00-16:30 四川全国卷I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藏文/彝文9:00-10:00 6月9、10日重庆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6月9日云南全国卷I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 贵州全国卷I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 陕西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6月18日甘肃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藏语文蒙语文 宁夏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 有青海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藏语文蒙语文 有新疆全国卷II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听)/汉语双语班英语 无西藏全国卷II语文汉语文数理数文综理综外语藏语文 6月10日

语文:审清题意最关键

高考语文失分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未看清题目要求。其实高考试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设题巧妙,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而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一项,如此丢分令人惋惜。

2.未读完材料就答题。考生自认为要抓紧时间,做阅读题时囫囵吞枣,阅读材料未读完,没有整体感知,只是盯着局部命题点所在的部分文字去理解,导致理解出现偏差。

3.忽视题目说明文字。有些题目主干以外的一些附加说明非常重要,例如诗词鉴赏题目中注释、作文命题解说等,不重视很容易出错。

4.答题表述不够规范。主观试题都有规范要求,例如探究性题目和语言应用题目,如何组织语言,有哪几个步骤,都有严格要求。

5.时间安排不当。总有部分考生前面做题时慢悠悠,后面做题时急匆匆。一般试题赋分多少,就花相应的时间做题。例如作文满分为60分,写作文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如果被前面的难题绊倒,先果断放弃,做完其他题目再回头攻坚。

6.在试卷上乱涂乱画。无论何种题型,书写很重要。字不要求很美观,但一定要整洁,切忌乱改乱涂,不然影响得分。

因此在语文这门科目上来说,仔细是很重要的,语文是考验细节的科目。同时从近年来的高考改革中可以看出,在今后的高考中语文也将作为更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难度和用时比例上也需要孩子们投入更大的精力。

那么在语文上建议就是:

1.更要仔细认真,不丢分。尤其是像名句默写、字音、词语、病句、句子衔接等这些题目,是在平时学习中用心去积累这些凭借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知识。而在做文言文部分,应在通读基础上再去做断句和翻译。断句时,注意实词和虚词相关联,断句断的是句,不是词。但这部分技巧也是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已有习惯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做题技巧或是老师讲解来不断熟悉这个做题过程。

2.认真审题。并且认真审题也是语文考试乃至所有考试中均需要谨记的事情,脱离出题本意的答题是很难达到高分的。比如一道题问的是春天的时节,答案是“早春”,而有考生错答为“春天”。在作文方面尤其要注意审题,对题目角度的体会并仔细揣摩出题人的心思,不要漏写,更不要擅自改变。并且作文的准备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收集优秀的写作思路、写作素材及技巧,会使得高三学生在考场上文思泉涌,在短时间内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数学:考前默写一遍重要公式

高考数学失分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少考生因公式书写错误而丢分。建议考生在考前几天把所有重要的公式默写一遍,并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如等比数列的n项和中,关于q=1的讨论等)。考试中万一对公式拿不准,可以先推理再引用。

2.计算失误也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建议考生做小题时直接在试卷空白处整齐有序地打草稿,大题写在草稿纸上的步骤也要清晰明白,便于检查。过程中间算出的答案要慎重检查,否则会影响余下过程的运算。答题时关键步骤一定要写清楚。

3.考试中难免有些题拿不准。对于完全没有思路的题,只要写出一些相关的公式或知识点,阅卷老师都会酌情给分。考生应善于使用缺步解答、跳步解答、辅助解答等技巧,尽量争取得分。避免出现在一道难题上耗时过多,却丢掉了本能够轻易回答容易题目的时间,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同时,学生在碰到长时间难以解答的题目时,容易使得心情急躁,也会影响接下去考试的心情。

那么在数学上建议就是:

1.检查关键结果。解题过程中得到关键结果,要审查一下这个结果有没有错。一旦出错,后面的解答也是费力不讨好。

2.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写多少。高考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就算不会做,写几个公式也能拿分。

3.“做快”≠“做对”。数学高考应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确保一次性成功。

4.数学没有倒扣分,不确定大题不要涂掉。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的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有做,那么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

英语:作文字迹比文笔重要

在英语的阅读方面,注意把握篇章的整体信息,充分考虑语境线索的提示,仔细审题并提取重要信息点。而且英语阅读可以通过不断的刷题总结出一些出题规律,真题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用来好好练习,体会出题风格。

在作文方面,很多考生认为,短文写作只要文笔漂亮就可以得高分,其实不然。文笔相近的考生作文,由于其卷面书写的不同,受到评分细则的制约(明确规定字迹占有分值)和阅卷教师印象的影响,得分会拉开差距。还有部分考生爱在临考前背诵范文,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照搬范文太冒险,2013年省考试院在对阅卷教师进行培训时,明确指出这样的作品涉及道德诚信问题,一律零分处理。

那有人就说不能背范文我能不能照抄原文呢?答案也是不行的,英语作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意思,如果一定要使用模板也是先背诵模板,能够背诵后要在能够灵活使用的基础上在使用,将模板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才是的。

在往年阅卷中还发现,部分考生仅仅对某一个或几个语法现象记忆深刻,导致在填写完成句子时,大部分题目都使用的是某一种语法结构,这样答题显然与考试要求违背,因为同一个语法知识点不会重复考查。

考生还是应该了解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有哪些,对一些常考的项目了然于心。有效适度地使用从句和连接词。

文综:避免大段落式的表述

政治

1.认真审题,思维缜密。对于较为熟悉的题,不能凭感觉去答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需要花一两分钟去审题。

2.思路清晰、有条理、符合规范。关键词、观点术语等一般摆在第一句,先将原理写出来,在联系考题里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在各个原理前要标上顺序。

3.在综合性大题中需要将多个考点穿插起来的,要有清晰的分解点。

历史

1.发散思维。主观题部分要多写,但不是围绕一个角度写,要获得多个要点,从多角度回答。

2.利用好非选择题的材料信息。

地理

1.审题清楚,获得有效信息,表达专业,不要泛泛而谈。

2.充分利用试题中的背景材料,分辨选择题的干扰项,有些选项叙述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不相关。

3.安排30-35分钟解答地理科的非选择题。综合题答题要有条理性,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避免表达口语化,注意错别字。

总的来说,高考前的最后几天,文综的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复习不应再以寻求新知识为主,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保持做题感觉、做题节奏和总结答题要领等方面。

理综: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

物理

1.实验题中最后答案的有效数字要求非常严格,答题时对于题中要求取几位有效数字要注意看清楚。

2.警惕容易题目失分。考生在训练时解易题一定要将过程和结果写出来。

3.物理的大题部分基本是靠公式来得分的,考生要寻找关键点来列方程,列对了方程和公式就会有分得。

4.在最后几天里,建议抽时间到实验室去动动手,将往年的高考实验题部分的实验操作进行一遍。

化学

1.化学专用名词不能写错,建议考前几天多翻翻课本,再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

2.防止化学用语表达错误,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平等。

3.注意有机物结构式书写错误,多个“H”、少个“H”的情况都不少见。

4.注意答题的文字表述清晰明了,如果字迹潦草条理不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判断。

生物

1.一些涉及因果分析、推理的题目,考生应该注意表达的清晰。

2.答题过程中避免出现错别字,特别是专有名词。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成语;高考;语境

一、成语――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借助成语可以了解服饰文化,如“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的打扮,“绫罗绸缎”是有钱人的穿戴,普通老百姓只能“短褐穿结”,儒生负“方巾阔服”的儒雅,士大夫是“峨冠博带”的尊贵;喜事“披红挂彩”,丧事“披麻戴孝”。可以学习历史,如“破釜沉舟”“乐不思蜀”“完璧归赵”。可以体会农业生产,如“精耕细作”“躬耕乐道”“解甲归田”。也可以知晓中国古代建筑民族文化的特色,如“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亭台楼阁”“舞榭歌台”“琼楼玉宇”“蓬门荜户”。还可以学习教育中的经典,并不断地完善道德价值观,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自强不息”等等。总之,成语知识囊括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们朗朗上口,以高度浓缩、意义的丰富性为人们喜爱、乐诵,此题考得好,它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高考成语知识的考查形式

据《考试大纲》看,近年各地高考题中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且考题不再机械地考查成语的使用,而是选三个近义成语让你选填,考查了考生对成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如,2010年天津卷第3题,2011年江西卷第3题,2012年江苏卷第2题,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2题、四川卷第3题、福建卷第17题,2014年江西卷第2题、湖北卷第3题、江苏卷第1题。这样的题型设置越来越多,由简单的四个成语的辨析到六个成语的辨析,要求学生不仅知某成语的意义,更要辨析相近成语的差别意思。但不论形式如何变,成语的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成语知识,更要使其学会应用成语、辨析成语。

三、成语误用的类型

历来对成语误用的类型,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是五种,有的认为是十种或十二种。但不论多少,有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即“不合语境”。当我们教学生如何判断成语正误时,要理解成语,分析语境,所有成语误用都可以归纳为不合语境。因此教者须仔细辨析、透彻理解,莫把病因简单归于“不合语境”,我认为常见的误用类型有八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2014年大纲卷第2题C项)

2.用错对象、对象不当(2014年大纲卷第2题B项)

3.误用褒贬、褒贬不当(2013年大纲卷第2题B项)

4.颠倒尊卑、谦敬适当(2010年全国卷Ⅰ第2题B项)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2013年安徽卷第16题D项)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2011年大纲卷第2题B项)

7.夸大其词、不知轻重(轻重失当)(2010年北京卷第2题B项)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两用)(2012年辽宁卷第13题C、D项)

四、从真题中辨析“不合语境”

纵观近五年(2010年―2014年)高考真题来分析成语误用类型的不合语境。

2010年高考试题,全国卷一第2题D项,答案分析为(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合语境。)其实这里犯的错误应是望文生义。“依附它,使自己风雅、高档”。全国卷二第2题B项,答案分析:“姑妄言之”,不合语境,而成语中“妄”的意思是“随便,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就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矛盾了。湖南卷第3题C项,问题应是“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谈论,它后面不再跟谈话,因此重复了。辽宁卷第13题C项,答案分析为不合语境,但“耿耿于怀”含有贬义,语境需褒义,褒贬失当;安徽卷第16题A、B、D三项均分析为不合语境,其中A项“别无二致”,应该是望文生义,B项“等量齐观”这个成语一般用在否定句中,因此属于“搭配不当”,D项“首当其冲”放在句中也是望文生义而误用。江苏卷第2题A项C项均解析为“不合语境”,我们知道A项“满城风雨”是贬义词,而句中是对张师傅冒险救乘客的事迹的报道,应用褒义词,因此是褒贬不当。C项“信手拈来”指写文章不费思索、很快,但句中说垃圾,则是对象不当。

看2011年高考试卷,大纲全国卷第2题的D项,分析问题为“不合语境”,由“不绝如缕”的意思可知,放在句中应为“望文生义”。辽宁卷第13题B项解析为不合语境,我们看“东山再起”它的意思是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恢复地位,而命题者的意图应该是考生可能会简单“望文生义”为某种事物再次发展。北京卷第2题B、C、D三项为不合语境,仔细分析,B项“不期而遇”,由其意思及语境可见是不合事理习惯。C项“江河日下”由句意可见理解为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流去,典型的望文生义或对象不当;D项“兵不血刃”则是与句意矛盾或轻重失当。湖南卷第2题D项分析为不合语境,“活灵活现”指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但句中说的是兔,因此是“对象不当”。山东卷第4题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没有中心,而句中说“漫无边际的史料”,则是搭配不当。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D项“从一而终”说的是爱情婚姻观点,而句子则谈的是“记忆”,应为对象不当。大纲全国卷第2题C项“渐入佳境”指的是境况或兴趣爱好,但句子说的是家具,对象不当。江西卷第3题A、D项分析为不合语境,A项“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说的故事十分熟悉,句子中说的则是地震家舍的情况,所以“对象不当”。D项“茹毛饮血”指原始生活,但句中则说的是战争的残酷状况,望文生义。山东卷第4题A、B两项为不合语境,我们看A项“巧舌如簧”是贬义词,但句中演讲者只能为褒义,则是“褒贬不当”;B项“瓜田李下”比喻引起嫌疑的地方,句中说的是田园生活,可见是望文生义。

2013年高考试卷分析如下,新课标全国卷一第13题A、C项答案解析为不合语境,A项“振振有词”,是个贬义词,由句意可知表扬他上课水平,可见褒贬不当。C项“电光火石”形容速度快或变化快的事物,句中形容话,对象不当。浙江卷第3题B项“细大不捐”指大小都不抛弃,而句意说不捐款,因此望文生义。大纲卷第2题A项“历历在目”指对象或事物的面貌清楚地出现在眼前,而句中说的是亲情,对象不当,B项处心积虑,则是褒贬不当,C项“求全责备”,褒贬不当。

最后看2014年高考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答案只是笼统地解释了成语,并没有深入分析。“当仁不让”指应该做的事主动做,只有第3句相符。“责无旁贷”指不能推卸责任,教育子女就是一种义务责任,当仁不让,重在一个“仁”字上,只符合第1句医务人员的天职。大纲卷第2题D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但句意是普通人惊叹,因此望文生义。答案解析为此处用于说明普通人感叹买不起价格不菲的演出,其再细点分析应是望文生义,“惊叹看到的事物”。大纲卷第2题D项,安徽卷第17题D项,当仁不让,说不合语境,但句子中用于商务竞争,对象不当。山东卷第4题B、C项分析,均为不合语境,看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而句中说的是军事演习中,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典型的望文生义。C项“广开言路”,一般用于上级。而句中用于代表们相互之间,因此是对象不当。浙江卷第3题C项答案解析为“此处应用,不温不火”,而成语的意思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而句中说的是写字楼的状态,只能是对象不当了。

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7篇

媒介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使青少年能够适应在各种媒介包围下的健康成长。迫切要求我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开发媒介语文课程资源符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开发课程资源的新理念,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就要引入多维媒介资源,拓宽文本平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鉴赏、批判和加工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表达。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从语言艺术、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视觉艺术(美术)、多媒体技术等角度去探究实际问题。

媒介素养教育对语文课程的意义重大。媒介素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听说读写活动了空间。首先是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内容。电影、电视成为语文教学的学习媒介。网络媒介更是为学生获取海量信息,开阔视野,增强认知的重要渠道。学校拥有书籍、期刊、视听资源、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图形设计和科学活动的计算机并且附有支持图书搜索与信息检索功能的图书馆,可以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印刷和非印刷文本的资源。如果能将媒介素养所涵盖的诸多媒介引入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会更丰富。其次是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今传统平面媒体较之新兴媒体的最大弱项,一是时效性差,一是很难解决与受众直接面对面的互动。网络使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而这为我们理解新课程所提出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被确定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也同时指出了培养和发展媒介素养的目标。

媒介素养教育与当前语文课程的整合

1、阅读

(1)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梳理故事情节大意,简单描述重要的场景、人物和情节,能抓住细节,分析人物,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欣赏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精美表述,领会思想,说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2)阅读诗歌,找出多个意象,想象文字描述的情境,揣摩诗人的情感。鉴赏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从优秀作品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热爱和谐的社会和自然。

(3)欣赏抒情或阐述哲理的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厚情感。

(4)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进一步了解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平台。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评价媒介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5)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图画主题思想。

(6)增加阅读量。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拓展阅读。实现探究性学习。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综合性学习

(1)观察自然与社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能通过各种媒体搜集资料,展开调查访问,组织班级讨论或举办专题演讲。能撰写心得或用图表、图画、照片等制作媒介作品表达观点交流思想,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3)分析电视、电影、广播中的故事和形象,讨论创作意图和表现效果,收集整理影评、作品评论文章等,观察社会反响,能批判性的看待媒介信息,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相应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各种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5)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研讨、采访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口语交际

(1)讲述媒体事件,阅读、解释和说明媒介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评价媒介信息。遴选有偏见的、不可信的信息,进行反思和批判。

(2)组织演讲、课本剧表演、朗诵、辩论、采访、新闻评说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形成人际交往与社会沟通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媒介素养教育

(一)板块教学

1、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学习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

媒介素养的能力要训练学生通过各种文体的语文阅读,形成读懂媒介信息的能力。能够积极的思考、辨别媒介信息,了解媒体中的文化、经济特点。具有欣赏各种媒体独特的美学思想、美学形态的能力。能够主动科学的使用媒介,与媒介积极互动。建立表达、沟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2)阅读文本

(a)文学类文本:

文字类:古代、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小说、戏剧名作欣赏

阅读文字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提高习得信息的能力,培养辨证的善恶观。

教学案例

a.学习《荷花淀》,学习《边城》,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鉴赏,学习作家熟练驾驭语言文字,为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同样是清新的语言,不仅可以表现豪情,也可以表达伤感。熟悉祖国优美的民族风情画卷。

b.学习《荷塘月色》,学习《故都的秋》,通过两篇散文的比较鉴赏,学习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所见所感,体会作者绵密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感。

c.学习的《咏梅》,学习陆游的《咏梅》,通过古今两首同题词的比较鉴赏,学习文人借自然抒怀,表达志向。树立积极高尚的价值观。

视像类:电影、电视、话剧、歌舞剧

影视与语文联系非常紧密。与高中语文文本相关的影视资源很多。其中涉及到大量古代诗词、文言文、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等等。

通过观看电影,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了解了文本内容,并对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环境有了直观地认识和初步的理解评价。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观看影片和阅读名著的基础上,学生会主动去交流观感,积极写影评,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与课文背景知识相关的有具有浓厚文化底蕴,能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的电视节目有很多。这些被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形成美好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影视资源,指导学生对电影的主题、风格、演员表演、摄影、背景音乐、美工、制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情节顺序和角色动机等影视固有程式进行辨析。辨识媒介元素传递的信息,进行影评的写作等等活动 。

教学案例:

观看《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弱”,熙凤的“笑”,宝玉的“痴”,贾家姐妹各有特点的描述,让学生们一一对号,体会曹雪芹精心刻画人物的精妙和良苦用心。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观看《祝福》,让学生分析电影中祥林嫂拿刀砍土地庙的门槛这个细节是否恰当。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发现这个细节,而原文中没有。启发讨论。学生提出质疑,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地参与课堂,充分认识到祥林嫂的悲剧其实是旧社会、旧思想、旧制度造成的。多年挣扎在重压之下,反复遭受命运捉弄的祥林嫂们根本无力也无心反抗。学生对小说深刻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观看《雷雨》,学生发现剧本中侍萍把周朴园给的支票撕了,而电影中则是在油灯上点着了。让学生对比这两处细节,激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讨论得出意见,“撕”比“烧”表达的内涵更丰富,感情更强烈。学生不仅学会了质疑,还懂得了借助细节分析人物的内心感受,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丽,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观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品中没有明确说林冲是怎样的隐忍,但演员的表演无疑将他的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只求苟安的心理和性格外化在形象中。认真仔细的观察,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b)实用类文本:新闻体裁类:消息、通讯、访谈、时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人物传记类;科普类;调查报告类

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

学习新闻采访的步骤和技巧,掌握新闻的写作技巧,模拟采访并写简单的新闻。要学习批判性的阅读,能够在阅读时对新闻事实做出自己的思考,能辨别真假,能读懂新闻者的目的。更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案例

学习社论《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四个环节:

一、说出本文的基本内容:

1.灿烂辉煌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三个显著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创造。

二、说出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

从中华民族文化内容的广度和时间长度,一横一纵两个方面来说明它的特征,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三、思考讨论:

1.小组讨论介绍任一课文中提到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作品。

2.展示课前制作的民族文化小报。

3.拓展探究

①“古典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民族文化痕迹?

② 端午节和中秋节被列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些节日?

学生整理出现代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痕迹:饮食、书法、音乐(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曲风,如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中国风》、陶哲《苏三说》等等)、服装(唐装、旗袍、手工刺绣、印花布)手工艺(剪纸、陶泥塑、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扎染、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装潢(雕刻,镂空)、影视、杂技、武术等等!

弘扬民族文化就要学习民俗风情,了解节日传统,积极宣传、开展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学习民族艺术和技术,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本节课活动设计和活动实践中注意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学习的结合,注重对媒介语言的解读与信息积累的学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思考、拓展讨论,习得大量知识,拓宽了艺术视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热爱祖国辉煌灿烂文化的情感。

(c)文化经典:古代“四书”、“五经”、《百家讲坛》《读书》《大家》《讲述》等。

文化经典,既称经典,就是因为保留了无数珍贵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可以开悟,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增加智慧和生活经验。可以使人们了解社会文化、经济、历史,从而启迪未来。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美学思想,培养创新力。

教学案例

学贽《童心说》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即使就当代来说,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贯通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包含着不同渊源、不同背景、不同发展经历、也各有建树的多种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学文化体系。通过对多种题材、多种体裁、多种作用的文本的阅读和鉴赏,学生获得了认知、理解、比较、鉴别、评价文本的能力,也掌握了批判思考的方法,同时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也就实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

2、写作教学

利用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媒介作品的解读和思辨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媒介环境中的语文资源。看新闻、广告、电影、电视剧、听歌曲等时学会留意并积累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材料,积累鲜活多样的生活素材。学生习作展示可以通过小组班级交流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板报、自办文学小报、等形式,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发表交流的平台。

(1)文字材料作文:

学生要了解社会,积极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善于寻找立意角度,能深入剖析问题实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恰当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在高考作文中立于头筹。

(2)图片材料作文:

20世纪传媒技术迅猛发展,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发展到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读图识图说图的对象可以是照片、绘画、漫画、连环画节选、地图、明信片甚至请柬等等。

教学案例:

课文文本《祝福》中祥林嫂的画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画像,文本人物:看图分析人物。

请学习小组搜集反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题的优秀摄影作品。给作品拟标题,作简要的文字说明。说出你向大家推荐这幅照片的原因和目的。

学生搜集到的一部分照片。“我看社会”“我们的家园”“战争与和平”

学生们从和谐、发展、亲情、交融、环保、战争等角度,展开联想与想象,分析社会现象,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他们视野的宽度和思想的深度得到开发,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搜集照片,拟题,表述图片内容和自己的感想,学生主动的科学的使用媒介,欣赏媒体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美学形态。他们积极地思辨媒介讯息,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明白了受众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和自己与媒介互动的作用。锻炼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文学作品鉴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学鉴赏,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学评论作品。

教学案例

指导学生专题赏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蔡其矫的诗歌《川江号子》、庄子的《尊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读《我与地坛》,懂得:当一个人能够豁达的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

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懂得: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够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是轻佻的,逃避现实是卑怯的。

读庄子的《尊生》懂得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和对人的大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读蔡其矫《川江号子》懂得: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雄浑悲壮、跌宕起伏的号子,是川江船工的生活写照。人类就是这样用不屈的精神、伟岸的体魄谱写生命的最强音。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理解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懂得:幸福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是在做事,不是在表演。我们的一生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用自己的“心”在实实在在的做事,这就是我们对人生境界的最好解读。唯有用人生的“意义”来铺路,才能走出自己的境界,实现从“平凡”到“伟大”的飞跃。

经过这样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专题阅读,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之于我们的重要,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有所作为”,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培养。

(4)影视作品评论:

影视作品能够反映历史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能够丰富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理解影视作品中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就能从中吸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提升艺术欣赏品味,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案例

欣赏《阿甘正传》,谈谈你怎样看待阿甘这个形象。又如何看阿甘一直在奔跑。本片的表现技巧是怎样的。

本片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阿甘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导演运用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营造出轮回交替、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历史氛围。塑造的阿甘形象,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不怕挫折,尽全力去尝试的人生信条和宠辱不惊、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他的奔跑在这里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它象征人类的积极向上、执著向前的行为能力和一种主动出击、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情节,体验人物的语言及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明白“英雄源自凡人”,从中领悟到人生真谛。学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影视作品的方法,提高了欣赏水平。

(5)博客、论坛、自办刊物

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开博客,发微博,进入论坛,浏览别人的说法,发表自己的观点。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途径,随时随地发表个人意见、上传帖子、博客发言,直接参与媒体进程中,与网络媒体在线互动,随时掌握媒体动态,体会到媒体融合的好处。使用论坛交流.(可以是网络空间的,也可以是真实环境的)分享关于学习内容的研究成果或媒体作品。

指导学生组织文学社、诗社、话剧社、朗诵社等,创作文章、诗歌,改编撰写话剧剧本等。自办社刊、办刊、校刊,展现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媒介素养。

3、语言文字应用

(1)新闻类:

新闻点评、消息概括等

(2)实用类:

编机短信、贺词、赠言、颁奖词、串联词、给活动拟名、编写宣传标语、广告词、解说词、新闻衔接词、接受采访、图文转换等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媒介信息事实越来越被关注,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在语用题中出现,综合不外乎以下几种内容的考查:

1)提取概括信息能力:一句话新闻,拟标题;

2)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和连贯、简明、得体:包括词语的辨析选择,词句的改错等,如新闻报道语言的准确性及一些常用应用文的表达;

3)看图表达:图(表)文转换,看图会意,看图作文,;

4)修辞能力:拟广告语,手机短信等;

5)感受生活,体悟生活,判断生活的能力。

目前我们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越来越倾向考查学生主观理解、感悟与表达,联系生活,注应用。比如其中读图题的增加,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图能力是现代传媒社会必须的语文阅读能力,读图它能够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如2007年高考语文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图文转换类题目,全国卷、广东卷、四川卷、山东卷等都设计了这类题目。

教学案例1 公益广告的欣赏和创作

观看“绿色出行”公益广告,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广告创意有什么特点?请你试着构思,做一个广告策划,拟出公益广告语。

学生评价:简单的线条,清新的色彩,动画的设计,贴心的提示,既能很好的表现此广告作品的主题,又生动活泼,引人注目。真正起到倡导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作用。创意好,形式新,为人们喜闻乐见。

学生拟广告语:1.多种一棵树,世界就多一片绿色。2.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者。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4.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5.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等等。

教学案例2 商品广告的分析和认识

观看361°的商品广告,说出其广告语。谈谈你的认识。

广告语:“不屈服天生的高度,不甘于平凡的态度,不重复自己的角度,不追随别人的速度,不满足昨天的难度,有勇气你就可以挑战每一度。”

评论:好的商品广告,不单单是将产品的优点告诉观众,还要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宣传企业文化,弘扬社会风尚。如果单单是为了宣传产品,故意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画面粗制滥造,内容平庸低俗,只会遭到消费者的厌恶,就谈不上广告应该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

通过对广告作品的观看和分析,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广告的创作要求, 能够用批判思考的方式对广告这种媒介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对广告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了解广告语言,读懂广告潜台词。能分清媒介讯息中事实与虚构的区别。能认识到媒介讯息中的商业性,识别广告传播的根本目的。懂得媒介的宣传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媒介讯息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班级文化宣传短片。进行班级交流和校内展示。

4、语言表达

演讲、课本剧、朗诵、辩论、采访、新闻评说等

教学案例

(1)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雷雨》

(2)举行 “爱我中华,勿忘国耻”主题演讲;

(3)展开关于“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辩论;

(4)指导学生对校长进行关于“科学减负,发展学生素质的举措”的采访;

(5)举行关于“理想 信念 追求”的主题自创朗诵诗会;

(6)观看《大国崛起》,展开讨论等等。

利用语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对传统媒介的认同感。可以班为单位,或在班际,或以年级为单位展开,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学生锻炼语言表达、实现语文素养和媒介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培养。

诱导式的授课方式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共同学习者。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任何可能的直接经验。教育家Jerome Bruner提出课堂媒介教育可以采用螺旋式课程的概念。即以简单的方式引进,辅之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由认知的基础层次,随着探索的进一步深入而逐渐走向能力的成熟。如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从指导学生区分食物与广告产品,鉴别广告的目的,到试着评价广告的效力,到引导他们分析广告的技巧和影响力,到对广告的细节进行研究,考虑广告内容和技巧的经济效果,再到自己来设计和构思,甚至动手制作广告产品。这就帮助学生完成了了解媒介产品的内涵意义、提出问题、进行研究、甄别模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媒介产品的过程。

询问模式组织学生专题讨论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情绪,开放式的思考和提问,教师要善用询问的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能及时的把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议题集中起来。如组织讨论如何看待明星炒作的现象。教师设置问题:请说说你知道的网络红人?说说他们是怎样走进人们的视野中的?他们在哪些方面很优秀?…… 当学生开始热议这个话题时,就会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共同的较强的意识,想要分析一些现象或问题。这时,集中研究和批判性思考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解读媒介环境

要是学生真正了解媒体,与媒体交流,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白,传播领域的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己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想清楚一些问题:这种媒介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用途是怎样的?这种媒介目前的惯例有哪些?谁是它最重要的使用者,怎样交流,交流什么?媒介与使用者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有没有其他的媒介可以替代?这种媒介的技术要求?目前面临哪些限制?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开发?获得关于媒介环境的详细深入的解读,是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媒介、形成媒介素养的前提。

批判思考策略

批判思考又叫对话式思考。它使人理性的决定应该相信什么、采取什么行动。使人公正、理智,思维开放,追求真理,自我约束。太多的媒介信息会让我们在互相冲突的观点中举棋不定,而批判的思维模式能使我们避免迷失。运用批判思考策略,首先从媒介信息中找到其价值认定,然后鉴别这种认定的可靠性依据,接着要认清这些依据背后的隐含信息或缺失条件,避免加入习惯看法或偏见,通过这些得出这个信息逻辑上的矛盾,最终就能获得有力度的观点和论证。

创造性的经历

当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对媒介信息进行解码的能力之后,还要训练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重新编码的能力。创造媒介产品的活动是媒介课堂的必要部分。学生只有在进行了复杂的操作之后,才会能真正领会媒介信息的内涵,掌握媒介产品制作的方法。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节感恩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学生们用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抓取精彩瞬间,遴选表现力强的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照片组合、剪辑、修饰,编辑文字,配乐解说,当作者和观众看到这作品为之感动而潸然泪下的时候,可以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媒介素养能力,他们也得到了情感和道德的升华 。

强调大众媒体积极的一面

大众媒介信息纷繁复杂,特征、目的和效用又都各有不同。教师要强调其中积极的特征。不应将自己的精英价值意识强加给学生,毕竟学生的阅历和认知水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与他们当下的知识背景、文化处境相关的价值和品位。比如,在讨论清宫穿越剧、韩剧泛滥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时,比较演绎四大名著的新版、老版电视剧时,让学生充分的自主的阐述观点,探讨媒介信息的特征。从而获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提升和飞跃。强调大众媒体积极的一面,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