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雪纷飞的诗句

大雪纷飞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1篇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还傲雪怒放,它那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使人们常常会想起这样的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天天下春。”

那晶莹透亮,带着清香远溢的花瓣是多么精致,多么美丽,多么秀美。恐怕只有画家才能画下这么美的花来!有的红如火焰,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如珍珠……你看,那朵朵玉洁冰清的梅花开满枝头,花朵上还挂着一团团洁白无瑕的小雪球;你瞧,有的花中还隐约出现一只只小蜜蜂在辛勤地工作;你听,有多少人在赞叹它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白,淡红鲜艳的花朵,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呈现。那时,百花枯萎,但这样美丽的梅花依然在绽放。她是多么坚强啊!迎着寒风,冒着冰雪,向着困难,坚贞不屈。梅花就是这样的品格,它从来不与百花争夺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从来不炫耀自己,她只是昂首挺胸,开放在白雪皑皑的山峰和大地。她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梅花是坚强伟大的!

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2篇

2.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3.或许雪是这么难遇一回,今日的雪是这么洁白,今天的雪是这么大,今天的雪是这么不停地下着。楼上楼下全是一白,楼上楼下为一通。雪是这么美,有着规则的形状但切有着不规则的美丽。

4.下雪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整个校园就变成了银色的世界。

5.希望这样一年一年再过一年同样又是冬季你说过陪我看雪!

6.那小小的小雪花漫天飞舞着,像许多只白色的蝴蝶。它们铺天盖地,像柳絮像鹅毛,悄然无声地从天空落下来,好像无数的伞兵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那小雪花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不停地飘呀,飘呀。

7.今日的校园比往日更加热闹。同学们在雪中尽情地唱啊跳啊,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雪,像一个个圣诞老人。我仰望天空,只见最上空像有无数只小蚂蚁有序地爬着,再往下,大团大团的“柳絮”便轻悠悠地飘了下来……

8.雪越下越大,仿佛是鹅毛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又好似天女散花,群仙跳舞,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住我,我抱住你,一团团,一簇簇,前拥后挤,犹如无数雪白的棉花球从天空中翻滚而下。

9.窗外,一朵一朵的雪花,旖旎美态,精灵般飞舞,晶莹剔透,温婉如玉。我眸子里多了醉意,缀在眼角淡淡的惊喜,雪花无声的飘落,冰姿柔骨,凌波轻舞,我倚窗静立,遥听片片飞雪呢喃絮语。

10.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完美。

11.朱窗半掩着,看着那银白色飘落,冰凉的手,拭过玻璃上的雾,让那银白色更清楚得看清我,但是它还是在我面前瞬逝而过,落在石板上。明明知道自己害怕冷,却爱上了雪。

12.远方的山上早已银装素裹,好似一碗吃不完的刨冰,伸出舌头,雪花飘进了嘴巴,凉凉的还带着欢悦的甜蜜味。

13.我爱它旳白,像少女旳肌肤,像清池里滚动旳贝壳,不敢触碰,不敢近身,害怕这羞涩旳白净消失在我滚烫旳暖流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知道,这不是你旳错,只有腐朽肮脏旳东西才无缘邂逅你献世旳容颜,我多情旳与你陪伴,看着你妩媚旳身段旳爬上我旳外衣,我旳围脖,风旳怒吼,就像是在嫉妒,溢满了我眉宇间旳幸福。

14.还记得那一场雪,陪着我的温柔下了一夜,盼不到花开的季节,把所有热情埋藏在这冰冷雪夜

15.雪地的回声,没有比这更纯净的诗句了。那些趾高气扬的汽车、飞机,此时却犯愁了。雪始终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或者说,不理喻它们。但雪地的孩子们是如此兴奋,他们是如此自由地与一个原初的世界相嬉,甚至引得大人们也纷纷放下了世故。

16.我爱冬天,因为它白雪皑皑,能给我们带来乐趣。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冰冻三尺。那纯洁的白雪,都让人忍不住陶醉。大雪如鹅毛,飘飘洒洒地给大地装饰。

17.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18.雪仍在落着,如盐撒在我的伤口。但我知道,这种疼痛是必须的。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学习;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84-02

一首古诗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一、抄写古诗,读通诗句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江雪》这首诗,学生跟着老师把诗工整地抄写在本子上。《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初读古诗,读真确、流利。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同时课件出示划出的节奏)《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设计意图: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学生在抄写中不仅接触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写字的训练,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的要求。

二、预设话题,想象画面

1.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的内容类似?(课件同时出示《江雪》、《渔歌子》)对比读:一二组读《江雪》,三四组读《渔歌子》,边读边想想,从这两首诗词描写的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呢?

2.同学们,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我们学过的《渔歌子》这首词描写的画面上都有哪些景?如果要把《江雪》这首诗也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又不能画些什么?为什么?(学生边议老师在黑板上边画)该画的内容:皑皑雪山、小路、江面、渔船、渔船上垂钓的老人。不该画的内容:鸟、行走的人及足迹。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对比学习,是本节课的特点,这一步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走进本诗描写的意境。第二步让学生议“如果要把《江雪》这首诗也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又不能画些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阅读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

三、创设话题,开启思维

1.这首诗和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把诗横着读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老师把前两行的最后一个字“绝、灭”去掉那是怎样的景象?加上这两个字呢?(孤独、寂静、寒冷、空旷……)这是怎样的孤独呢?再竖着读读,(千万孤独)把这四个字变换顺序还可以怎样读?(万千孤独,孤独千万……)

3.张志和在桃花流水中钓鱼,他钓的是一份怎样的心情?同样是钓鱼,但柳宗元却是在冰天雪地中钓鱼,此时的他一个人在空旷冰冷的河水中钓鱼是多么的孤独。张志和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钓鱼是不须归,我们把这句诗改一改用到这首诗中你认为该怎样说?(__________不须归。)横线上可以填上哪些词语?(千里冰封、冰天雪地、白雪皑皑……)你认为他该不该归?

4.同学们,读到此时,在你的眼里,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垂钓的老翁是个怎样的人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通过诗的内容和画面感受冰雪给渔翁带来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特别是两次有创意的读:一是横着减字读,在对比中理解;一是竖着读、变序读“千万孤独”四个字独具匠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柳宗元孤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巧用《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达到学诗用诗的目的。

四、借助资料,走进内心

1.诗人心中的寒冷、孤独仅仅是自然界的暴风雪给他带来的吗?还有其他原因让他感到那么寒冷和孤独吗?自由读读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目睹了恶势力横行霸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31岁当上了皇帝身边的大官,但他觉得老百姓在层层官吏的欺压下过得太苦了。于是,柳宗元挺身而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百姓说话,替百姓伸冤,进行政治革新。这大大打击了那些当权者,革新只进行了半年时间便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当时的永州十分荒僻、人烟稀少。他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暂时寄主在寺庙中。由于生活艰苦,不到半年,他的老母便离开了人世,心爱的女儿也夭折了。他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杳无音讯。那些恨透了他的当权者们仍不肯放过他,千方百计地打击报复,造谣陷害,想彻底把他击垮。环境的恶劣、精神上的打击、当权者迫害,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百病缠身,竟到了走路膝盖直发抖的程度。尽管这样,他还是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2.学生自由回答。

3.再次问学生:读了这段资料,你现在知道柳宗元为什么在这冰天雪地中不回去了吗?

4.在这样的暴风雪面前,柳宗元始终没有退缩,所以从那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依然独钓的蓑笠翁身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设计意图:要真正了解柳宗元,走近他孤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为什么“独钓寒江雪”,必须借助插入他的背景资料,这一资料可谓是运用得及时,恰到好处。

五、增设话题,链接读写

蓑笠翁无言的独钓,包含了柳宗元的千言万语。假如你就是柳宗元,你有话要对谁说?说些什么呢?请写在本子上。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个性化读写的设计。这个读写训练是一个多解性话题,不仅促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而且给了学生尽情发挥的天地,引领学生以特定的视角去写出个性。

六、展示书法,增进了解

柳宗元不但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有名的书法家。老师给大家展示几种书法字体。如果柳宗元要把他自己写的这首诗题写在这幅画上,你认为他会用哪种字体书写?现在老师就用草书把他的这首诗题写在这幅画上。(老师现场用粉笔在简笔画的旁边用草书书写本诗,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丰富和魅力)。设计意图:古诗与书法总是联系在一起,在这里适当增加了让学生了解书法这一步,目的是适当延伸,拓展知识,增加审美情趣,并用教师的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

七、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古代诗人中一位钓鱼的名人,他们是古代诗人中最有名的两大钓鱼高手,一起再来读读他们的这两首诗词。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4篇

她姓杜,名鹃,是我在辅导班里遇到的最年轻的英语老师。记得上第一节英语课时,在我们热烈的掌声和注目礼中,她微微红着脸,坦诚地笑着说:“我不希望你们叫我老师,我觉得咱们是同龄人,希望你们用英语叫我‘Sistershining’。”她灵活地转过身去――白色的连衣裙优美地转了个半圆,在黑板的左上方她写下了这两个单词。我们轻轻读着,互相传递着惊喜而好奇的目光。

次日,我和她在拐弯口“狭路相逢”。她稍低着头,跳跃一般轻轻地走过来。我不由得站住了,心里犹豫着:“老师?Sister?”我还没来得及选择,她已来到了我跟前。

“老师。”我终于记起了尊卑有别。

“哟,这么尊重呀!”她嘴角隐着一丝笑意,从我身边飘过去了。

我有点忐忑不安,老是想着她的话。她生气了吗?觉得我不听话……唉,再碰上她,我一定叫“Sister”。

过了一天,我碰巧又在路上遇到了她,“Sister”,我有些迟疑。但还是叫出了口。她点头冲我甜甜一笑,我禁不住也绽开了笑容。

渐渐地,我熟悉了这位飘着长长的头发,打扮得恰到好处的“Sister”老师。她的一颦一笑,以及做鬼脸时眯着一只眼睛撇着嘴巴的滑稽相,闭上眼,我也能描绘出来。她那么年轻,和我们在一起时,便成为我们“孩子一族”中的一员。

但不久我却有点害怕见她了,因为第一次英语考试,我考砸了。她走到我座位旁,说:“小不点呀,你就是不扎实,单词丢了那么多分!”她边说边“赏”了我一个不轻不重的“鸭梨”。我惶恐,愧疚,但也很感激。

转眼冬天到了。我们一下课就涌向走廊去踢毽子。“一、二、三、四……”

嘿,Sistershining!你瞧,她长发飘飘,双臂摆动,脚尖起落,潇洒、飘逸,简直就是一位芭蕾演员。

忽然,毽子掉了。“哎呀!”我不禁惋惜起来。

“不行啦,老了。”她的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儿。

临近期末考试,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我们,就连下午唱歌我们也没有以往的兴致了。

那天傍晚,她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唱。

“来曲《相见时难别亦难》。”一个男孩低声说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歌声那么缠绵,又那么悠长。

“谢谢,谢谢同学们!”Sistershining的声音有些异样,“或许大家知道我就要回家了,听到这么动听的歌声……”她双眼闪着晶莹的泪光。

我终于听到了这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心渐渐沉了下去,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轻轻撞击它一样。我的眼前一片模糊。幸而,我的耳边响起了Sistershining娓娓动听的声音。她叙述着自己的经历,我们倾听着她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她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当我们闻讯赶到车站时,列车已徐徐启动。我们只看到她坐在窗口回眸一瞥,她似乎想看见我们,但却又怕看见我们……

春天来了,Sister的信也来了。信中写道:“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我们读着那飘逸的诗句,仿佛看到她飘逸的身影和秀发,看到她正向我们走来……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5篇

我们同是l953年生,同是出生于医学世家,且有着近乎相同的人生轨迹。都经历了1960年代“”、上山下乡,1970年代被推荐上学,1980年代考研读研,随后出国深造。回国后又都是进入大学工作、教书、做学问,并逐渐在各自专业上有了些许成就。上世纪末,我们分别踌躇徘徊着以学者身份转岗行政管理,现又同在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这些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解、默契,更多的彼此打量和欣赏。

去年,志彬出版诗集《黄梅雨》,并赠我一册。浓浓的墨香和细腻的笔触,不经意地流露出厚重的文学积淀、充沛的意兴情感。自序中志彬谈及王国维先生关于做学问的三个境界,并对自己由于从政,因而无望进入灯火阑珊的科学殿堂而无限唏嘘,使我不禁心生感慨和惋惜。

《黄梅雨》记录了一个学者型官员的内心世界,及其寻求生命、生活的真谛和意义的轨迹。用飞絮闲愁的笔调,颂扬美景、抒怀、吟咏性情、表达志趣,让我如临其境,感触良多。

最近,志彬的又一本诗集《多雪的春天》即将付梓,邀我作序。与《黄梅雨》一样,诗集继续着墨于人的心灵和人文修养,关注自然、社会与人生。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志彬的诗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焦虑和超越,他从雪的意象出发,对曾经的追忆,对现今的思考,以诗思娓娓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描绘一幅又一幅惊心或动人的场景,提醒人们在不由自主跟随时代跃进的道路上,自觉地放慢速度,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反思,重新看待当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诗集里既有对儿时雪景的怀念,又有对晚年雪景的遥想:“让我们搬出所有的容器收藏吧,将雪深埋在地下,一百年后与女儿红一起挖出,到苏富比、嘉士德拍卖”(《大雪:2010》)。

以人文和专业的双重眼光,观察自然现象:“接种过疫苗的桃花,开得分外灿烂……花枝扭过腰身,举着葡萄酒杯向我招手,邀我们去对岸共饮,且慢,这酒里有达菲么”(《桃花开了》);由于环境意识的觉醒,对当下生态恶化发出深深的忧虑:“问何物令公忧愁,我见山河多憔悴,料山河,见我也伤心,山磨难、我沉吟。”(《贺新郎·夜读》)“踏遍青山绿水,我在诗里怀念狼……”(《怀念狼》);在心灵的深处,追思那环境美好的良宵:“我一转身,三月过去了,多情的雨水把四月浸泡。”(《良宵》)

阅读这些诗句不仅让我们在生命的漫游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和复杂,也让我们在与自然和环境的交流中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追求和意蕴。

这些年,我和志彬都一直忙于卫生行政管理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既庆幸能在历史的变革中担当重任,又深感推进改革的艰难。医改情况复杂,牵涉众多,一步一规务必思虑周详、慎之又慎。无疑,较之硬件建设和制度设计,人的因素更为重要。由于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医务工作者既要精于业务,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而,我们鼓励和倡导所有医界同仁在精益勤勉于业务的同时,要更多地阅读和思考,更多地涉猎文学、美学、音乐和绘画,以至哲学和伦理学等,敬畏生命、赞美生命,了解技术对于生命的局限性,了解医学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体验医学人文的普世性和生命伦理的世俗性,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整个卫生行业的人文环境,实现精神家园的重塑和仁心仁术的回归,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促进卫生事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据记载,1953年的春天,天气异常寒冷,降大雪,农作物受灾、粮食减产严重、。次年,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长江大堤多处溃决,江淮一片泽国,鄂豫皖苏灾情严重……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要身逢这个大雪纷飞、洪水奔流、风云激荡的时代。

谨为之序。

《没有脚的鸟》

心物不二/编

23个不同领域的人,23种不同却相同生活方式,他们的选择为自己积蓄力量,对抗生存的乏味,抵抗本我的流失,目之所及,尽是开阔。这就是《没有脚的鸟》想要告诉我们的。

《心灵的奇迹》

圆 月/著

这是一位曾因心理疾病使得生活被迫脱离常轨的女性的艰辛经历,更是一段坚持信念、饱含感恩的心路历程。心灵会赋予生命无尽的力量,真正令痛苦不堪的心灵变得坚韧与强大。

《治疗密码》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6篇

一、《采薇》中“雨雪霏霏”中“雨”字的读音

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选用了《诗经・小雅・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并在课文后的导读和练习题中被反复提及,可见这四句诗的重要性。在注释中,“雨”字被注解为:yù,动词,下雨。笔者认为,这里“雨”字当动词讲是不妥的。

确实,在古汉语中,“雨”可以在很多情况下被活用为动词,比如:“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山鬼》)“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但是,这是名词作动词的特殊用法,并不能由此说明,“雨”字在任何情况都可以解释为“下雨”,我们得根据上下文和诗意来具体分析。“昔我往矣”这四句诗之所以能传诵千古而不衰,即在于它的结构对仗工整。根据对仗句的规律,句中相对应的词语词性应该是一致的,那么,“雨雪”和“杨柳”是对仗的。“杨柳”是由两个名词性词素“杨”、“柳”组合的,自然,“雨雪”也应该是由两个名词性词素“雨”和“雪”组成的,因而,“雨”在此应当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其读音应该读为上声yǔ,而不是去声yù,否则,全句就失去了对仗。

而且“雨雪霏霏”的释义也不应为“大雪纷飞”,而应该是“既下雨,又下雪。”因为“霏霏”一词既可以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也可以形容大雨纷繁的样子,比如《岳阳楼记》中的“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所以,此处“霏霏”一词形容可以同时“雨”和“雪”。而且,“雨加雪”的天气是常有的,况且雨雪纷飞不是更形象地表现出凄凉萧索的景象吗?没有必要理解为动宾结构的名词,因为上句的“杨柳”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名词。“杨柳”在这里是同义连用。“杨”指的就是“柳” ,我国最早的训诂学词典《尔雅》的《释木》篇中就这样解释“杨”字:“杨,蒲柳。”[1]又如《战国策》原文是:“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2]这个典故被世人概括为成语“百步穿杨”;杜甫曾用杨柳来形容少女的纤腰:“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绝句漫兴九首》)。很明显,这里的杨柳是柳树,因为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高大挺拔,是不会怜似“弱袅袅”的“十五女儿腰”的。同理,这“杨柳依依”中的杨柳就是专指“柳”而不是现在说的“杨树”。“杨”就是“柳”,同义反复连用。

综上所述,“雨”应读三声,且不是偏义复词,“杨柳”可以解释为“蒲柳”;与此相对应“雨雪”应理解为“雨加雪”。

二、《山鬼》一诗的分段

众所周知,古诗大多是不分段的。对于古诗分段,笔者的意见是,对于长篇古诗,能不分段则尽量不分,如有分段的必要,则要参考两个标准,一看诗意,二看韵脚。《诗经》重章叠句,自然成段,比较好分,《楚辞》则没有这个特点,各家分段大有不同。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第8页)选了屈原名作《九歌》中的《山鬼》一诗,并分作四段。教材上把“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两句分在第三段,“君思我兮然疑作”一句分在第四段,窃以为不妥。

《山鬼》作于两千三百多年前,且诗风朦胧,对于主角山鬼是男是女,此歌为对唱抑或独唱,各家注解大不相同,所以很难从诗意入手。那么只能考察音韵。虽然楚辞音韵与现代汉语语音差别很大,但并非毫无头绪可寻。从顾炎武到段玉裁、再到黄侃,诸位学者都在先秦音韵方面作了许多工作,王力先生在综合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先秦音韵分为三十部,已经成为研究先秦诗文音韵的圭臬。这有助于我们考察《山鬼》一诗的押韵。

纵观全诗,《山鬼》不像《诗经》那样隔句押韵,而基本上是挨句押韵,时有换韵。如“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阿、萝两字押歌部);又如“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笑、窕两字押宵部)[3]那么,F在的问题是,考察“若”、“柏”、“作”三个字的读音是否相近,如是,则不可分在两段。

“若”现代汉语读作“ruò”,“作”现代汉语读作“zuò”,“柏”字则有三种读音bǎi、bó、bò。一般来说,现代汉语“松柏”一词中,“柏”字读作bǎi,bó用在德国城市“柏林”的读音上,而bò则专用在“黄柏”这个词上。然而古音是怎么读的呢?我们来查编于1948年的《上古音韵表稿》,“若、柏、作”三字收入“鱼部”,[4]而编于1980年的《新编上古音韵表》则从“鱼部”分出“铎部”,“若、柏、作”三字都收入其中。[5]在唐人作律诗使用的《平水韵》中“若”、“作”字收在“入声十药”部,“柏”字收在紧挨着的“入声十一陌”部,“药陌”通押,可为旁证。成书于北宋的《广韵》,“柏”字在《广韵》中,只有一个读音即“博陌切”,韵母为ò。 而元代韵书《中原音韵》中,“柏”字作“帮母 皆来韵”,即bǎi。也就说明,bǎi这个读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宋元时期。而我们知道,由于民族融合,宋元时期是汉语音韵变化颇大的时代。

综上所述,“若”、“柏”、“作”三个字在上古汉语中,属于同一韵部。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所录的《山鬼》一诗中,这三句也在同一段落,且注明“押铎部”,[6]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如是。

从诗意上来讲,久等恋人不来的山鬼焦虑不安,用“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接下来产生“君思我兮然疑作”的怀疑也是自然而然的。且这一句与下文“雷填填兮雨冥冥……思公子兮徒离忧。”等四句环境描写也不相连,不应划为一段。

三、《长恨歌》一诗的分段

同样的问题,出在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分段上。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此诗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讲现实,即历史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传奇之恋,下部分讲幻想,白易居虚构出一个“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结局。教材把上半部分为三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不见玉颜空死处”为第二段,“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第24页)。这种分法,既拆散了韵部,又没有顾及诗意。

唐人写律诗绝句这样的近体诗,都有严格的韵律,宋人刘渊根据唐人的用韵,编成《平水韵》一书,可为参考。《长恨歌》属于长篇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唐人写古体诗,虽不像写律诗绝句那样严格按照《平水韵》来写,但由于近体诗强大的影响力,唐人写起古风来,难免受其影响,既可以参考《平水韵》,也可以邻韵合用,称为“通韵”。[7]查《平水韵》可知,“缓歌慢舞凝丝竹”的“竹”字属于入声一屋部,“尽日君王看不足”的“足”字,和“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曲”字,属于入声二沃部,屋沃通韵。[8]

从诗意上来看,诗人以音乐写战乱,别出心裁:正当李杨二人沉醉在缓歌慢舞之中,一阵紧急的鼙鼓声传来,打破了霓裳羽衣曲美妙的节奏,不落俗套,也显示出乐极生悲的批判主题。

四、《摸鱼儿・雁丘辞》的注释

教材第一单元还选了金代诗词大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爱情绝唱。上片有一句“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教材上注释为:“痴儿女:元好问另有《迈陂塘》(即摸鱼儿)词,其叙曰:‘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痴儿女’似指此。”(第37页)

按教材上所注,这里的“痴儿女”即元好问的另一首《摸鱼儿・问莲根》中的主角,即泰和年间,大名府一双殉情的小儿女,死后化为并蒂莲。两首不同的词,互为解释,真的如此吗?

虽然后世许多人把《雁丘辞》的前两句误传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然而我们都知道该词所歌颂的乃是一对殉情的大雁,怎么会突然扯到一对小儿女呢?这岂不是创作的大忌――跑题吗?况且词前小序中说明,《雁丘辞》写于并州,《问莲根》写于大名府,二者非一时一地之作,决不可能混同。

“就中”是什么意思呢?《辞源》上解释为“其中”,并举李白的诗句“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白居易的诗句“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都是“其中”的意思,可以为例证。“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的意思就是这对大雁经历过相聚的欢乐,承受过离别的苦痛,其中的悲欢离合跟人间痴男怨女是一样的。这样理解,方能体会作者以雁写情的深意。目前,常见的选本也都如是解释,包括较权威的由林从龙、侯孝琼、田培杰注的《遗山诗词注析》。

五、《谏逐客书》的分段

秦代政治家李斯的《谏逐客书》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中间论证,煞尾总结,凤头猪肚豹尾,观点鲜明,气势磅礴,可称得上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标准范式。因此,对于该文的分段不可不慎。

教材把本文分为六段。“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为第一段,本段提出总论点:即逐客是错误的。“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为第二段,本段列举大量历史论据,证明客为秦有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为第三段,“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为第四段。(第110页)大概编者认为“夫”字是发语词,要发议论了,应该重起一段。然而从“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到“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讲的是同一思想,即秦王嬴政对待色乐珠玉的态度是“快意当前、适观而已”,而对待人才是“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即重物轻人,由此警告秦王这不是统一天下的办法。“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讲的是色、珠、玉,“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退弹筝而取《昭》、《虞》”讲的是乐。作者李斯把色、贰⒅椤⒂窠踩了,才问一句“若是者何也?”答案就是秦王对待物和人采取了双重标准,由此得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的结论。这两段万万不可分开。“夫”这个发语词,不过表示要继续发议论罢了。而课后的导读部分,依然把全文分为五段。这就是编者不小心的地方了。其他选本也基本都分作五段。

结语

《大学语文》这门课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技巧、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慎之又慎,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学鉴赏水平,还要有古音韵学、训诂学、诗律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谨以几点浅见,与孙昕光教授商榷。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 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王力.诗经韵读 楚辞韵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董同.上古音韵表稿[M].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本,1948.

[5]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M].上海:中华书局,1980.

[6]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M].上海:中华书局,1999.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7篇

白乐天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的江南已是暮春时节,该开的花都浓烈地开过了,人们大概对于春花早已生就一种视觉疲劳了吧。但在北方,春天却似乎刚刚来临。虽然,顽强的小草早已穿破土层探出头来;虽然,嶙峋的柳枝已开始泛青;虽然,冰封的河道已经消融……但天气却仍是乍暖还寒。或许一片阴云飘来,会降下丝丝细雨,但不等你心中酝酿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绪,雪花就跟着飘落了,甚至紧跟在其后的还有冰冻。

就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杏花开了,开得兴高采烈,开得无拘无束,开得义无返顾。花萼粉红,花瓣雪白,花蕊鹅黄,一朵朵,一枝枝,一树树,一片片……花瓣紧挨着花瓣,花枝紧靠着花枝,一棵棵整齐排列如操练的士兵,一树树高举花枝像喜庆的花环。而几万株几十万株杏花是什么景象呢?云海,我想只有用云海来形容才能表其一二。在家乡的杏乡,我曾亲眼目睹过这一壮观的景象。几十万树杏花排列在那里,白得耀眼,白得炫目,一阵轻风吹过,千树万树杏花摇动,就像大海激起的波浪。而且,伴随这花海浪波的不仅有色、有形,更有味,那是杏花独有的一种活馨的香气。因此这杏花云海是色彩的海洋,更是香气的海洋。

杏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杏花因而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如南宋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有宋朝诗僧志南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花虽然都是一样的花,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与南方温润气候相关,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一点儿,但绝不纤弱。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冠之以造物主献给中国北方春天的礼物并不为过。花开时节,这些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赏。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气。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便这样诞生了。城里的赏花者盯着满田野的杏花云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则什么都没有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扑向她们的蜂蝶。

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个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雄壮、或平和、或激荡。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转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你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

杏花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兀自开放着,花开有期,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了。

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每年的春天,携妻带子,徜徉在杏花带来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浮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花云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中国北方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杏树的种植,从育苗、植苗,到锄草、护理、截剪,哪一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作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我们许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存在,就像我们过多关注于女人漂亮的颜面而忽略了她们的本身一样。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杏花美只是杏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美的一角而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犄角旮旯。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边的牵挂。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又到四月了。今年的四月是个气候乖张的月份。冷,是每个人的直接感受,而与冷相随的便是一场接一场的雨雪。四月末的一天,一场鹅毛大雪竟飘然降临在家乡的土地上。街巷中道路上的雪虽然时下时化,但田野里的雪却越积越厚,转眼间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的豪气挥洒在十二月的寒冬中。而四月的鹅毛大雪却似乎难以给人以诗意,面对着窗外大雪纷飞的雪景,不禁想家乡原野上的万亩杏花会安然吗?

大雪纷飞的诗句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55-01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好的导语,如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上课伊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汹涌澎湃,让学生一听倾心。如果我们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为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的开篇钥匙。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导语呢?

一、激情概述、激发兴趣

翻开新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多为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但由于学生阅读面非常狭窄,《诗经》、《三国演义》、《红楼梦》“苏轼、曹操、泰戈尔……”这些我们烂熟于心的经典名作和名家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学习这些名家名篇时,就要用激情概述背景知识激发感情,导入新课。如在教学《〈诗经〉两首》时,这样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经典名作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二、设置悬念、逐步引入

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蕴含着丰富的悬念。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设计这样一段导语:“常听人说:天上最难的,那就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则是叩访南极。自古以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直向世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而一面又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那么,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追求的目标。今天,人类已无数次登上了这地球的最南端。可你知道吗,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为什么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呢?那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的英雄。那最后的结果怎样呢?”这段导语运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多处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生动优美的语言也极具感染力,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以境动人

初中课本所选的绝大部分选文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充满激情,给人启迪的佳作名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如《荒岛余生》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如果你一时迷失了自己,你一定要看一看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部探险家式的小说,具有神奇的色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一个船长在船遇难后独自一人被困于这个荒岛并通过智慧生存下来,最终在收服野人后,将岛发展成为一个部落而其自身回到现代社会。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在欧美,这部作品是青少年的必读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在鲁滨孙的身上体现了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鲁滨孙精神”。

“课文是小说的节选,主要描写了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学习本课,我们要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设置这样的导语,学生一下子就被鲁滨孙不屈的意志和故事神奇的情节所吸引,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即兴演讲、引人入胜

教师可根据讲课内容,结合当时的天气、地点、环境、气氛等因素,即兴发挥,临时组织导语,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白居易的《卖炭翁》时,恰适雪霁天晴,这位教师利用当时的天气特点即兴发挥:“同学们,陆续飘洒了一周的雪花终于停止了,看外边,温暖的阳光,晴朗的天气,多美呀。但是,一千多年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好天气,他希望每天都大雪纷飞,每天都朔风凛冽,冰雪永远不要消融。他怎么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呢?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样融此情此景加上悬念,既让学生为老师的文学素养而倾倒,也如磁铁一般,

五、情感交流、以情动人

在教学《泪珠与珍珠》时,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都曾有过流泪的经历,有的甚至对写愁与泪的诗句情有独钟,其实,我们有多少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家处在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之时,对世事又能有多少深切的感悟呢?

然而文人骚客们却不止于此,他们不仅给泪水冠之以“珍珠泪”、“相思泪”的美名,还透过晶莹的泪水悟到了人间的真情,甚至探寻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泪珠与珍珠》,这是她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

老师用生动优美感性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他们的情感与作家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于此时此地的时间、空间之中,与情景中的人或物融为一体,从而激起学生、老师、作家和文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