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关梅花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⑴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答案:C(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 “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 “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 “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⑵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 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 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D 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⑶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答案:B(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案: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⑸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质
⑹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摘要:古典诗词中,咏梅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李清照的《满庭芳》与姜夔的《暗香》就是咏梅词的代表,两位词人都借助梅花来表达各自独特的身世之感,本文从音韵、写作手法、意象选择与炼字、身世之感四个方面对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
关键词:满庭芳 暗香 比较赏析
咏梅词在李清照词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满庭芳》是很独特的一首,词中不写梅花的芳香与美丽而歌咏梅花的风流、神韵,同时又夹杂着词人的浓浓哀愁。《暗香》是姜夔最负盛名的一首词,被赞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①,“二章脱尽恒蹊,永为千年绝调”②,而其中的梅更像是词人情感的媒介。两首词都是咏梅词中的经典,本文意对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满庭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暗香》)
一、 音韵
选用好的音韵不仅能使诗词有悦耳的音乐效果还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具有声情作用。李清照这首《满庭芳》选用字调舒长,宜于抒情的平声韵并且以双元音做韵脚,放慢了朗读的节奏,使得情感基调比较低沉,适合表达哀伤的情感。而这首《暗香》独具匠心地以入声入韵,在仄声韵里入声是一个很特殊的调类,它的独立性很强,不跟上声、去声混押。入声韵是以塞音[p] [k] [t]收尾的,只做发音的口腔姿势而不完整地将音发出来,因而这种短促的停顿使音节听起来有急促顿挫的效果,适于表现孤寂抑郁、悲壮的思想感情,也使得整首词的基调变得更为悲凉。
李清照和姜夔都是非常注重音韵的词人。李清照在《词论》开篇就用李八郎擅歌的故事来突出词的音乐性,后文评点词人时又以是否协音律作为重要标准。姜夔作为“格律派”的代表,并且又精通音乐,在音韵上多有创新,又喜欢自谱新曲,他在《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创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③又有“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④的诗句,体现了词与音乐的融合无间。
二、写作手法
李清照的《满庭芳》开笔似与咏梅无关,却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抒情环境。自“手种江梅更好”才开始进入咏梅主题,但是并没有直写梅花,赞咏其风骨,而是把梅当做生活中的一般事物来描写。而姜夔《暗香》开笔就进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无论是往昔梅边吹笛、踏雪寻梅,还是如今在瑶席上嗅到的阵阵清香,也都是把梅花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写。
《满庭芳》下阕,作者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在肯定了梅花的风韵后,转过笔来写它的不幸。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也难以经受风雨的践踏摧损。作者由落梅联想到笛曲《梅花落》,这属于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种难以排解的浓愁。于是词情又一转变,梅花凋零,本应迁恨于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踪迹难寻、情意长留。这首词由联想而产生的词情,婉转曲折。
姜词中对往事的追忆,也可以说是一种联想的手法,由回忆到现实,再到回忆又回到现实的过程,愈发婉转。
《暗香》的下阕,在这寂寞的江国,词人想折枝红梅寄托相思,怎奈欲寄幽情,路遥难至,忍不住洒下了相思的泪水。而时空仿佛跳转到了从前“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总记得曾经与她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梅花,西湖寒波一片澄碧。结句又陡转回入现实,“片片吹尽”的梅花似乎也像作者与恋人的爱情一去不复返,于是生出“几时见得”,含蕴丰富,沉痛已极。
三、 意象选择与炼字
纵观两首词,都选择了皎皎的明月、悠悠的笛声、皑皑的白雪、片片凋落的梅花这些意象,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满庭芳》中,我们可以从篆香烧尽、夕阳西下的环境中感受到深闺的冷清和寂寞时光,从不知何处传来的悠悠笛声中感受月夜的寂静和无法挥散的浓愁,从梅花“香消雪减”的萧条景象中感受出词人心境的悲凉。
与《满庭芳》不同的是,《暗香》中的意象在幽静之中又有超尘脱俗 空灵悠远的效果。张炎认为“《暗香》一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⑤,“清空”是与“质实”相对的,指这首词所营造的超尘绝俗、悠远空灵之中融合着几分清冷寂寥的感觉,词中选取旧时月色、竹外疏花、暗香飘溢、红萼片片轻坠的意象,又用了清寒、香冷、寒碧这样的冷的词眼让我们在寂静的环境中又感受到一丝幽冷。
在两首词中,词人都注重了炼字的精妙,对虚词和领字的拿捏可谓恰到好处。比如《满庭芳》中的“又何必”“须信道”“难言处”“从来”这些看似闲笔,其实是将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的转折起伏以及难以言说、欲说还休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词呈现出宛转跌宕、摇曳婉约的风格,而在结尾处“尚”字的运用更是点明主旨,梅花虽败但风流情韵犹存。而《暗香》通过“旧时”“几番”“长记”“几时”这些虚词的运用表现时空的交替变换、今昔的强烈对比,有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韵味悠长。
四、身世之感
在词中寄托的伤感之情、身世之感也是两首词的相同之处。《满庭芳》的写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其中冷清寂寞的环境和凋残迟暮的感伤情绪都让人想到作者生活的不如意、深闺中的寂寥。
在《暗香》中,这种身世之感寄托的则更为明显。如果说《满庭芳》还停留在对梅花神韵风骨的歌咏,寄托作者的哀愁,那么《暗香》咏梅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梅成为一种触思的媒介,词中句句不离梅花,却又处处关和着人事。词人由梅花而想到恋人,悲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飘零江湖功业无成,情深之至。
这种寄托之情是与二人的创作态度有关的,李清照与姜夔在创作态度上都把词与诗分隔开来,认为诗“言志”而词“言情”,李清照主张词“别是一家”⑥,因此她的词的风格与她的诗对比鲜明,无论是前期明快清新的风格还是南渡后的哀伤低沉,都是对个人心境、情感的真实描写。
而姜夔是江湖之士、豪门清客,需借诗来博得权贵的赏识以安身立命,所以他的诗多吐露内心的情志,而词多写个人生活,大致不出咏物、酬赠、纪游、恋情,更有身世之感和寄托之情。
结语:李清照与姜夔的两首咏梅词,虽然用相近的写作笔法、意象,却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审美效果、个性特征。易安词中后半部分的咏梅是重点而情只是夹杂其中,到了白石的《暗香》中,梅是与具体情事结合起来的,回忆往事抒发身世之感是重点,物则完全让位于情了。(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力词律学》王力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论姜白石的词风》夏承焘载《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1958年
[5]《从“煞拍”论李清照的咏梅词》顾之京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6]《宋词咏物三境界》沈家庄《文史知识》2006年11月
注解:
①李佳《左庵词话》抄刻本
②陈廷焯《词则・大雅集》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④《白石道人诗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而孤山的林和靖先生之所以被后人追怀,不在于他一生淡泊名利、寄情林泉,而在于他平素常怀利世济人之心。
每到岁末年初,每当遇到风雪袭来,我总会想到迎风傲雪的梅花。每年二三月,正是梅花吐艳的时日。我曾与园艺专家品茶谈梅,行家在叙述我国梅花品种时神采飞扬,我由此知晓,我国种植梅花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多达300余个品种遍布大江南北。云南昆明曹溪寺的“元梅”,已有700年高龄,时至今日依然花好果多;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古梅的“寿龄”长达1300余年,历经风霜雪雨依然枝繁叶茂;湖北黄梅县发现距今1700年的“晋梅”,被列为世界最长寿的梅树……园林业内有“老梅树、少牡丹”之说,意思很明确:很多花都以鲜嫩为美,梅枝却以苍劲为珍。说来惭愧,如今我也双鬓染霜,渐入老境,却不能像梅一样笑对苦寒、孤寂自得,故此,每在赏梅之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梅花能在“岁寒三友”中排名第一,在“花中四君子”中位列首席,我猜想,与它孤芳自赏、淡泊名利的性情有关。梅花从不贪求春的温馨与抚慰,从不羡慕秋的丰足与明灿,甚至无所谓绿叶的帮扶与映衬,敢于舍弃、敢于独立,敢于在百花沉睡时放情一笑,让观赏者细细感悟世间的得与失、荣与辱,其内蕴自然是妙不可言。冬游山水,与枝干遒劲的梅枝近距离接触,品味清香与风雪牵手的感觉往往诗意连连。怒放的梅花与晨昏的雪景相映成趣,游程每每便增添几分情怀。尽管那时归雁还远在千里,赏梅人的心中早已是春光四溢。
江南之美,在于它四季都能醉人,哪怕是三九严寒也不乏诗情画意。苏州的香雪海、无锡的梅园、南京的梅山、绍兴的沈园……或稠密或稀疏的雪花下,红梅、白梅、黄梅亮相枝头,相互会心一笑,各自舒展舞姿为春作序,引得我驻足留连、如痴如醉。相比之下,我更喜爱西湖之畔的孤山之梅,“孤”与“梅”常常在古诗中互映互衬,孤傲群芳当属梅花的风度,孤芳自赏应是梅花的性情。一人游览孤山去探寻一枝独秀的冬梅,也算是合乎情景。
记得那天,冬雪初霁。四面环波、一峰耸立的孤山游人稀少。由于雪路很滑,我买了一根竹杖,一步步走到山北麓的放鹤亭。登上古亭石阶之时,忽然想起明代词人“雪晴闲览瘦筇扶,过西湖,访林逋”之句,由此想起曾在这里举杯放鹤、赏梅赋诗的散淡派诗人林逋。
我想,中外游人之所以对杭州西湖心向往之,不仅仅因为那里有较为完整的古迹和神奇的传说,也不仅仅因为那里有名满天下的美味佳肴。我以为,西湖被人们魂牵梦萦的重要原因,是那里曾出现过为民造福的名士,见证了辉映古今的史实,如疏理六井、拦湖筑坝、让百姓从此喝上清甜水的白乐天;疏浚湖道、立塔为标,留下“苏堤春晓”美景的坡……而孤山的林逋(和靖)能被后人屡屡提起,不断描述,是因他不仕不娶、隐逸孤山20年、“以鹤为妻、以梅为子”的行止?还是他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传世佳句?我在孤山文澜阁与放鹤亭之间徘徊时,反复地问着自己。
直到眼前出现了簇簇梅花,直到晨风乍起,伸延的枝杈间飘来缕缕清香,直到孤山上下簇生的梅树在我眼前如诗如画,我陡然感悟:林和靖先生之所以被后人追怀,不在于他一生淡泊名利、寄情林泉,而在于他平素常怀利世济人之心。
仅有38米高的孤山,今日是观览西湖美景的最佳所在;而在林逋先生到来之前,却只有荒草野花、野溪土岗。一日,大才饱学却心存不仕之念、常以绘画填词自娱自乐的林逋乘一叶扁舟由远而近,登岸系缆,结庐于斯。他除了吟诗作画,放鹤品酒,就是起早贪晚地广植梅树。数年后,西湖冬日的孤山便呈现十里冷艳,如香雪之海。先生自食其力,收获颇丰,把袋袋梅子悬于门前换粮换菜,以度时日。
让四方百姓交口称道的是,平生不愿与世人来往、孤傲清高的林处士并不拒绝大家共赏梅花,由此,每在冬季,孤山便成为西湖一带的“主题观光地”。先生不会客、不导游、不接受咨询,只是在门上写下“休教折损,尽许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痴顽”16字,往来的人们便深解其意,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维护游园文明。
关键词:现代女性;易安词;真善美
一、易安词之“真”
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李清照就是中国历史上在词中以女性的身份、女性的口吻、女性的视角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第一人。正如胡云翼在《中国词史大纲》中深切地说:“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的闺情, 所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 都要黯然失色。”刘勰也曾说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清照时时遵循着“字字如肺肝出”的宗旨,以其自身的真感,写出篇篇令人惊叹不已的佳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些男性词人拟写女人之态、女人之情,但正如龙榆生所说:“易安伤离之作,大抵皆为明诚而发,所谓‘女子善怀’,充分表其浓挚悲酸情感,非如其他词人之闺情,终有隔靴搔痒之叹。”(《漱玉词叙论》,《李清照集笺注》引)[2]并未真正的将广大女性的“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因此李清照的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如《浣溪沙》[3]:“秀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首词李清照善于抓住一瞬间的动作,从侧面描写女子的笑脸和潜藏心底的爱情苞蕾的情态,她大胆的展开半张素笺,挥动一只彤管,把一腔思念、与幽怨一股脑的倾泻给自己深深依恋的意中人,朦朦月光里,憧憧花影下,一对玉人相依相偎,倾诉着相思相爱的情话。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年轻时的真实写照,她没有压抑爱情所带来的快乐,相反,却把爱情和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和幸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一起分享她的快慰。让读者跟着她的悲而悲,跟着她的喜而喜。展示千百年前的她大胆天真、活泼可爱以及期盼爱情的细腻幽深的情感,把对爱情和生活炽热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清照词能够如此之真的表达自己的真性情,真情致,真的让人忘了这已是相隔千年,完全是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
二、易安词之“善”
鲁迅在谈到“真善美”作为文学批评的美学标准时,曾把“善”置换成“前进”一词,即不仅有利于社会前进或是进步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个体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本真性,自由自觉的内本质。[4]在中国宗法社会,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政治道德思想的历史土壤下产生的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深深的禁锢了中国古代女性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李清照在我国女性文学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她在《词论》中“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她的诗文骈赋都针砭时弊,表现出超越当时男性的视野与才情。《云韶集.词坛丛话》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李清照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深刻的指出了唐朝安史之乱是由唐玄宗的荒无道、臣僚间相互勾结、奸佞大臣导致的。她以高度的政治眼光,借古讽今,直接批判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李清照不是只知道吟风弄月、儿女情长,而是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国家。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婉约中带有豪放,柔弱中带有坚韧。“过江东”三个字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清照却相当大胆的写在了词中,并很巧妙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可谓是神来之笔。这首诗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在她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爱国热忱和对最高封建统治者极为不满的批判精神。在关键时刻,她作为一位女性以“金刚怒目式”的雄壮崇高之气挺身而出,站在历史的前端,站在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她以女性的视角,勇敢的在封建社会公开的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将自身的命运与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关注社会状况,体现了女性的真正价值,也鲜明的反应了女性价值的觉醒,她强烈的女性意识是末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标志。[5]
三、易安词之“美”
缪钺在《诗词散论》中说:“有理想、能超脱,用情而不腻于情,赏物而不至于物,沉挚之中,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具超旷之致,言情写景,皆从高一层着笔。”易安词不仅词美,而且意美。谢天振最早提出“文化意象”这个概念名词,文字作为文化意象的载体,是从语言层面上处理文化意象的重点。意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传染和沟通读者。李清照的诗词中不乏各种形态多样的意象:花、草、木、酒、风、雨等大量丰富的意象,在她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花是她生命的一种寄托,是她情感的升华,是全部性情的写照。从她娇羞盛开的明艳之花,到“瘦”、悲凉的飘零相思之花,到憔悴孤独的毁灭之花,无一不是流露出了她生活的全过程。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她知花、爱花、赏花,她存留的65首词中,写花得有54首,梅花(青梅、红梅、白梅)、牡丹花、芙蓉花、莲花、桂花、等等。
现在我们以梅花为例,如:《孤雁儿》[6]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首词词人赏着梅花,听着《梅花三弄》,忽然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内心的孤独寂寞达到了极限,物是人非,下片中词人用典,折一支梅花,天上人间却无处可寄,梅花的意象美贯穿全词,统领全篇,将词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美的审美价值更是溢于言表。梅花清雅而不庸俗,空灵而不板滞。范成大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李清照也是非常喜欢梅花的,常常以梅花自喻,“将自我情感体验和认识自觉化为外界对象的认识形式和表现形式,使自己的个性气质升华为作品悲喜交融的抒情情调和艺术形象的个性气质,从对象自我化进而自我对象化形成了创作的个人风格”。[7]
李清照以其独特的情感把传统的审美情兴发挥到了高超奇妙的浑然天成的意境。她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去感受四时推移,沧桑变迁,物是人非。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说: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 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缠绵悱恻, 才能一往情深, 深入万物核心, 所谓‘得其环中’”。[8]不论是写“ 雨疏风骤”后海棠的《如梦令》, 还是写“ 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的《多丽》, “薄暮、细风吹雨、欲谢恐难禁”梨花的《浣溪沙》, 亦或是“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清平乐》, 其它如“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 红稀香少。”《怨王孙》“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武陵春》都有浑然天成的意境。宗白华之“环中”对词而言可能即是况周颐之“词心”,而李词深得其妙, 才能把缠绵的离愁指归到情感的核心, 而获得一往情深的艺术魅力。整个情感发展既变化多姿, 曲折有序, 又层层加深, 步步扩展, 情感力度浓度深度渐次加大, 从而使全词浑融一气, 妙若天曲, 达到情深邈密的境地, 颇有曲径通幽之佳境。
结束语:
李清照深得婉约词的精髓,她的词平易而不俚俗,雅饬而不繁缛,辞淡于水而味浓于酒,不管是抒写爱情生活的真情实感,还是抒写夫妻别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痛,亦或是国破家亡、悲欢离合、忧国忧民之情都从根本上反映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等,她注重表现女性情感世界,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李清照的词作融合了内心情感的“真”和艺术风格的“婉”,并且达到了“真”与“婉”完美统一的境界,真正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从现代女性角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 转引自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唐圭璋.《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版,第14页.
[4]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 余爱春,梁迎春.《女性自我的意识与张扬――论李清照、舒婷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6] 薄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3页.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创新能力 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步的计算机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比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学习Word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须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四、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从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收集素材,让学生能从中有所启发,举一反三。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放飞心中的理想。平时多渗透一些科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结合实际有所创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整合其它课程的教育资源,做到学以致用
1.与艺术性课程的整合
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美术教材也安排有电脑绘画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最好例证。另外,在Internet进行美术欣赏,教师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或者是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资料给学生自由观看,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再进行创作。
例如,在五华区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的电脑绘画作品――《梅花》。
我在指导学生绘画梅花时,先让学生了解绘画梅花的意义,即让学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古时候,有许多诗人描写梅花来喻人。在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里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恶劣的条件下,梅花仍迎风而立,有着坚忍不拔、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创作过程中,我找了一些关于雪中植物的图片给学生作为参考,恰好3月4日昆明下了一场雪,更增加了学生的想像力。
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画图板,在画梅花过程中,整个绘画过程几乎都用刷子工具来完成。学生在创作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在创作梅花时,在梅花的边缘画出一道红边,然后,在上面盖上白雪,以突出梅花在雪的“敷冻”下仍然争奇吐艳,竞相开放,从而烘托了作品的创作意图。
2.与知识性课程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例如,在本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的电子报刊作品――《雷锋专刊》。在教学生创作该作品前,我先引导学生了解雷锋精神,体会雷锋的英雄事迹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了解他的一生做好事、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螺丝钉精神。让学生明白创作意图,然后,把从图书和网络中找到的与雷锋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拷贝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已学习的Word知识结合教师给予的材料进行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
六、结束语
关键词: “梅花”意象 芳菲 相思 家国之痛
王沂孙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生平不详,作品传世者仅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一卷,共64首,其中咏物词就有34首。他的咏物词在词坛上,享有极高的地位。陈廷焯曾说过:“咏物词至王碧山,可谓空绝古今。”而在这些咏物词中,又以梅花为主要意象。在《花外集》中,仅以梅花为题的词作就有8首,分别是《花犯·苔梅》、《疏影·咏梅影》、《一萼红·石屋探梅》、《一萼红·红梅》二首、《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涉及到梅花意象的有15首,两者合起来有23首之多。陈廷焯说:“碧山咏梅最多,篇篇皆有寓意,出入‘风’‘骚’高不可及。”(《词则·大雅集》卷四)王沂孙如此咏梅爱梅,这与梅花高洁自芳的特质同词人的身世有深切的构联。通过梅这一独特物象,发不容己之情,寄托故国之感。因此,研究王沂孙的梅花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词人的情感和内心,从而更进一步地走近词人。
一、一信东风:梅花的时序标志
“一信东风,再约着、红腮青眼。”(《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古时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侯,共二十四侯,每侯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一信东风”指第一花信来,梅花将开。萧纲《梅花赋》:“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怜早花之惊节,讶春光之遣寒。”梅花作为时序标志之一,历来是风雅文人吟咏的对象。南朝咏梅诗正式出现,如萧绎《咏梅诗》:“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鲍照《代春日行》:“梅始发,桃始荣。”吴均《春咏诗》:“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都是抓住梅花开放于年尾年头的特点。
“数东风,二十四番,几番误了西园宴。”(《锁窗寒·春思》)“落梅飞尽”(《锁春寒·春寒》)“那回已成飞梅去”(《锁春寒》),王沂孙也不例外,用这花开时序的梅花一年又一年的盛开,来怀念当年的盛世繁华和友人的诗词倡和的欢畅。以《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为例:
“兰缸花半绽。正西窗凄凄,断萤新雁。别人逢稀,谩相看华发,共成销黯。总是飘零,更休赋、梨花秋苑。何况如今,离思难禁,俊才都减。今夜山高江浅。又月落帆空,酒醒人远。彩袖乌纱,解愁人、惟有断歌幽婉。一信东风,再约着、红腮青眼。只恐扁舟西去,苹花弄晚。”
南宋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与王沂孙多有交游唱和。度宗咸淳十年(1274)碧山在杭州孤山别周密。次年冬在会稽和草窗相会。又次冬别草窗去临安。宋亡后曾在古都临安与周密宴游唱和。王沂孙离开临安时,周密赋《三姝媚·送圣与还越》,此为王和韵。王沂孙和周密同是宋末元初的遗民词人,和张炎、赵元任、陈恕可、唐钰、李彭老、王易简等人交游。而这些人大多前期生活于湖山吟赏、诗酒唱和的宋亡前,然后一同经历南宋灭亡,体验着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痛苦。他们在新朝统治下过着苟延残喘的遗民生活,感受着今昔对比故国不再的伤感,忍受着元朝统治者对文人志士的破害。于是只能通过诗词咏物赋兴曲折表达自己心里千折百回、沉郁哀痛的家国之思、亡国之痛。在这首词里,梅花对词人来说,不仅是春的使者,更是触发他感伤沉痛思绪的导火索。正是萧索的冬天,万物萧条,只有梅花还在凌寒盛开。词人与老友相见,两人皆已不复当年英姿,“谩相看华发,共成销黯”。而相聚不久,即要分别,心中之愁闷可以想见。梅花年年盛开,时光一天天无情流逝,而词人青春早已不在,不仅如此,国势也在一天天衰微,已是覆亡之际,而能理解词人心中幽愤的,却只有“断歌幽婉”。在这首词中,词人不仅仅是因梅生情,更是以梅寄意,以纤小的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无尽忧思。
二、梅花争白:梅花的芳菲特征
“休被梅花争白,好夸奇斗巧,早遍琼枝。”(《声声慢·催雪》)
吕本中《踏莎行》词:“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色白是梅花最重要的芳菲特征。在有关描写中,梅花与雪的联系和比较是比较常见的,这主要是梅色之白与白雪颜色相似,且梅开与雪落的季节特征一致。
梅花色彩素淡,在三春芳菲宅紫嫣红中最不出色,但擅在有香。卢梅坡《雪梅二首》诗:“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是一年初春,“念前事”花开光景却“不似如今”。“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一萼红·初春怀旧》)看王沂孙词若单单看梅花的外在“写形”的芳菲特征,就失了南宋咏物词意在言外、深厚曲折的美感。“清致,悄无似。有照水一枝,已搀着意。误几度凭栏,莫愁凝睇。应是梨花梦好,未肯放、东风来人世。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无闷·雪意》)陈廷焯云:“(碧山)《无闷·雪意》后半阙无限怨情,出以浑厚之笔。惟‘南枝’句中含讥刺,当指文溪、松雪辈。”(《白雨斋词话》卷二)陈匪石云:“‘照水一枝,已掺春意’与《扫花游》之‘乱碧迷人,总是江南旧树’,均有所指,而语气不同,殆各其分欤?陈廷焯曰:‘无限怨情,出以浑厚之笔’,良信。”(《宋词举》)
王沂孙词大都不直接描写现实,总是以自然时序风物的审美意象形态来寄托兴发今昔身世家国之感。使人常常由此及彼,兴发苍茫但又难以与史事一一坐实。而这也正是他的咏物词的魅力所在。
三、寄取相思:梅花的审美意义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齐天乐·赠秋崖道人西归》)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水边水际,独抱相思。”(《高阳台·陈君衡远游未还,周公瑾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故国不再,但心中还有那繁华无限旧事;山河变色,更有沧桑悲凉的江河易代之感。于是借着梅花,寄取相思,怀念故友,也借着梅花的坚贞和友人共勉。
《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由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见折花相寄只是情不自已的一种想象和寄托而已。“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高阳台·陈君衡远游未还,周公瑾有怀人之赋,倚歌和之》)然而就是这种单纯的“无所寄”可以看出这枝梅的情深。这时的“梅花”不只是一枝春信,也是一种温暖。在这风雨飘摇的江湖夜雨中,还有词人与这些老友在共同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正如梅花在雪中毅然、寂静的绽放着。
在南宋这个偏安一隅但诗词酬唱异常繁盛的时期,王沂孙既不为国奔走呼号也不趋炎富贵,他和周密、张炎等清高自持,独善其身,于是应社倡和,寄情山水,吟咏风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及精神慰藉,这是宋亡前的生活方式。但是山河易代,他们成了遗民词人,生活在新朝的文化压制下,吟咏“梅花”等这些风物,不仅是为了反映世间自然景物的花开又花落的伤春悲秋主题,这更是他们今昔生活对比的失落,家国之痛、故园之悲。
四、玉奴标格:梅花的寄托精神
“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露华·碧桃》)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诗云:“万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黄昏。”玉奴即梅花。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卷二O说:“凡赋梅,盛称其美,不若以自况而自超于物外。”“盛称其美”是咏物,而“自况”就是托梅寄情写意。
在宋代以来的花卉吟咏中,梅花首先是作为“清客”、“清友”来赋物的,由素色、暗香之“清”、幽姿疏蕊之“清”、寒冬独开之“清”引申为人的品格气质之“清”。如“冷艳天然白,寒香分外清”(尤褒《梅花》)“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张道洽《梅花》)“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此独秀。”(曾慥《调笑令·清友梅》)梅花凌寒开放,疏枝挺劲、老干屈曲的姿态象征人格的道德操守、气节意志和斗争精神。这一点历来为文人们所称道。如陆游《落梅》其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以及王柏《和无始四时赋雪梅》其一:“最是爱他风骨峻,如何只喜玉姿妍。”
其次,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理学家多着意以自然生物来体会天理的运行。梅花是春天第一花,代表了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梅花也成为了理学家们关照的对象之一来阐释天理流机、阴阳消息的理学意义。如蒲寿宬《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五:“岁寒叶落尽,微见天地心。阳和一点力,生意满故林。”
最后,梅花落时感发美人迟暮、时序变迁乃至寒士不遇的悲怨。如宋虞荐发《忆梅》:“冷落山中约,凄凉月下心。”宋以后,梅花已经不简简单单的是描写“疏影横斜”、“老枝怪奇”等,而在传统的“梅落惊时”的基础上,加上了幽影清寒、孤芳寂寥、风霜苦节的意趣。南宋以来,咏梅更是寄托隽永,“梅有标格,有风韵,而香影乃其余也。何谓标格?风霜面目,铁石柯枝,偃蹇错樛,古雅怪奇,此其标格也。何谓风韵?竹篱茅舍,寒塘古渡,潇洒幽独,娟洁修姱,此其风韵也。若夫水中横斜之影,月中浮动之香,虽梅本事,要之摹写而形似而已。”(周瑛《敖使君和梅花百咏序》,《翠渠摘稿》卷二)周济说:“咏物词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穿,混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王沂孙在宋亡元初这样一个家国不再江河已改的时期,咏梅已不仅仅只是吟咏梅花,更多的却是寄托。
“古蝉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寄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邓舟寒浪里。三花两(一作雨)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花犯·苔梅》)
范成大《梅谱》:“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皲,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雨致然,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这一段词由两部分组成,从“三花两蕊”至“护春憔悴”是根据梅的外形特点,用拟人的手法,写苔梅之恨,亦即词人之恨。“罗浮梦”以下,撇开梅的外形借用与梅有关的一个故事,即《龙城录》所记:相传隋开皇年间,赵师雄游罗浮女,天寒日暮中忽见一美女,于是同饮共语,醉卧醒来,已是月落参横,美女早已不知去向,于是内心充满孤寂惆怅之感。词人借用这个典故寄托自己作为一个南宋遗民的失落感和痛苦心情,是十分贴切而含蓄的。俞陛云评:“此调后半首尤佳。周止庵云:‘不减白石风流也。’咏物能将人、景、情思一齐融入,最是白石长处。以咏题面而论,起笔‘苍鬟’句与后幅之以‘云卧’、‘护春’二句写苔梅,皆雅逸而兼巧思。”(《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玉婵娟。甚春余雪尽,犹未跨青鸾。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栏杆。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花光卷,画卷名。花光,北宋僧仲仁号,浙江会稽人,画梅著称。夏文彦《图绘宝鉴》:“僧仲仁,会稽人,住衡山花光山,以墨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周密《志雅堂杂钞》:“衡山有花光山,其长老仲仁能作墨梅,所谓花光梅是也。”黄庭坚《花光仲仁出苏、秦诗卷思两国士不可复见,开卷叹绝。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乃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花光卷》为僧仲仁所画之梅卷,词中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悲。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起六句确为题梅花卷而非咏梅。‘玉婵娟’三句云思遐想,破空而来。‘淡月’、‘阑干’二句咏花影以衬托画梅,仍不实赋梅花,词心灵妙。下阕‘孤山’句罗浮庾岭,梅花盛处,而独言孤山者,盖寓宗国之思,故歇拍有‘故国’、‘风残’之慨。后幅与姜白石《疏影》咏梅词同意。掩泪顿看,低回不尽,与禾黍周原同感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身世之感,君国之恨,一一可见。”
结语
《白雨斋词话》云:“咏物词至王碧山,可谓空绝古今,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不论是“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一萼红·红梅》)的红梅怀人;还是《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莫魂销。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眼清晓。”的词心工细;抑或是《石屋探梅》“末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听久余音欲绝,寒透鲛绡。”的“托志孤高”,还是《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已销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的“更觉哀婉”,无不寄托着词人在国家灭亡之际,对往事故国的思想和怀念,这种深切的感情被词人以委婉深曲的笔致,寄托在特定的梅花意象上,这种回环宛转的表达方式,更觉凄惋动人。
陈廷焯说:“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词人有此,庶几无憾。”王沂孙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主观情思下,用词来表达深婉哀曲的“黍离之悲”、“麦秀之感”的爱国情思。品味王沂孙词中的“梅”,就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故国之情”和“君国之忧”。
参考文献:
[1]王筱云.碧山词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
[2]吴则虞.花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史可振.王沂孙词笺注[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7.
[4]叶嘉莹.迦陵文集四[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李文.易安咏梅词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6]孙振涛.解读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J].集宁师专学报,2008(3).
――感悟自然
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场景:闲坐水边,耳边是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是小鸟在枝头清脆婉转的鸣叫,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落叶着地时微微的叹息……
走进自然,让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滴露珠、一片云彩,投入你的心田,带给你和谐的美感,让最动人的风景幻化成最美丽的心情,升华成最纯净的心灵。
亲近自然,心底那些真实的东西缓缓流出,世俗的欲望在自然的轻快明亮中渐渐隐匿,情感慢慢浸染上沉静与平和。
感悟自然,倾听天籁,陶醉山水,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而有灵性的世界,由此可能开启理性的思考,悟出人生的真谛,发现生命的本质。
自然给我们智慧,这智慧让我们的笔下流淌着诗意的哲理。
[学生组]
这是一个被白雪和篝火所诱惑的季节。苍穹的缝隙间留着一抹残阳,稻草人的帽子被无情的寒风吹落,只剩下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面对空旷的原野,面对难以言状的惨淡,你只能以沉默相对。
一只红泥小炉温暖着欲雪的黄昏,你的思绪像摄影师将画面推向童年――稚朴的你搓着通红的小手,调皮地用竹棒敲打着屋檐下的冰帘。你看到冰帘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梦幻,而庭院里的梅花安然地接受着零落成泥的造化。冬日的小河边,你欢快地踏着银琢玉雕的水晶世界,做着冰上芭蕾的梦。这醉人的画面缓缓移动,渐渐温暖你的双眼。
此刻,在星光暗淡的冬季,是谁刺痛了你情的缱绻。
一朵朵雪花如一只只飞舞的白蝴蝶,闪动着冬之灵韵。你喜欢独行在这茫茫雪地上,一任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呢喃。曾以为独步雪地的聊赖足沉默一生,曾以为风中的承诺可融化千年的冰雪。但是,总有太多的理由让你咀嚼过去。
雪花飞飞扬扬,把万物装点得素裹银装,冰清玉洁,仿佛要将这世间的一切丑恶洗净,因此,你对雪有了更深的敬爱。儿时一个飘着雪花的晨日,父亲问:“下雪天谁更高兴?”“当然是我啦。”“不,小狗最开心。”于是父女俩开怀大笑。掷雪球,打雪仗,堆雪人,雪温暖了贫穷年代的记忆,雪也搓红了你童年的岁月,在雪花恬然飘落的柔美声中,你谛听到它真实的呼唤了吗?那是生命的律动和延续啊,雪融化的过程就是渗透生命的内心过程。你仿佛看到蛰伏于冰封中的泥土倔强地透出一种鲜活的光泽。渐渐地,你化作了一瓣雪片,在那寒冬的腊月里凝为一种无声的渴求!
你,亭亭的背影婉约成疏影横斜的梅枝,你的想象完美着记忆中的往事。在春天寒冷的枝头,谁燃烧了整个季节?
站在冬的边缘,春天已离你很近,你听见那斑斓的钟声在悠然回荡吗?清亮的音乐响起,梅花从枝头舒展开来,从雪的深处突兀而来,让所有的伪善和怯懦自惭形秽。
对于梅和雪,你的心境挚爱而澄澈,总以为每一朵殷红的梅花都为你开放,蓦然惊喜后,却又感慨自己的多情。
一个与梅有关的名字,给你一种友情。
(指导教师陈 波)
【细细品味】
作文有欲扬先抑法,本文开头描绘一幅惨淡冬景的意图亦是如此,但是,小作者所取景物“稻草人的帽子、几只麻雀”却甚为特别。
这一节是本文内容最实在的地方,也揭示了在冬日最深的感悟――冬天也是生命的律动和延续。
化用林逋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点 评】“冬日情怀”这样的作文不好写,题目面大,易导致内容空洞,如果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可能是“为情找景”,而不是“因景生情”。本文虽然也存在以上的一点不足,但小作者的写作功力却借助这篇作文得到了展现。他善于通过修辞来雕饰文句;他的笔调沉稳,有内蕴,有张力;他的联想、想象能力也极为丰富,标题写冬日,但并不止于冬,而是写冬、写友谊,并且对站在冬之边缘的春也作了展望。
(李雪松)
一咬文嚼字,腹黑火拼斗心计
宫斗片,观众自然不是来享受甜蜜的风花雪月,一如等了大船十五年,大家也不是为了看什么3D冰山,兴趣所在,自然是端庄姿态下你一言我一语的笑里藏刀。长达76集的《甄传》,就算不能出一部《后宫争宠秘笈》,也能出一本《斗嘴的方法论》。面对跳与不跳都难收场的“惊鸿舞”,甄以一句“臣妾未曾见纯元皇后作惊鸿舞的绝妙风采,实在是臣妾福薄,臣妾今日所作惊鸿舞,是拟梅妃之态的旧曲”,化解敏感问题,再以“萤烛之辉,怎能与纯元皇后的明月之光相较”摆对自身位置,顺利搞定烫手山芋,后更抛下名言“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气度,能不能让娘娘容下是嫔妾的本事”,让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腹黑,什么叫女王。
归纳总结
剧中部分诗词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蔡伸/《白头吟》――卓文君/《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梅花》――崔道融/《杏花天影》――姜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纳兰容若/《子夜歌》――李煜/《山之高》――张若琼(张玉娘)/《洛神赋》――曹植 /《有所思》―― 萧衍/《牡丹亭》――汤显祖/《赏牡丹》――刘禹锡/《湘妃怨》――曹勋/《画菊》――郑思肖/《怨歌行》――李白/《采莲曲》出自乐府诗/《女诫》――班昭/《离思五首》第四首 ――元稹/《楼东赋》―― 江采萍/《九张机》/《古意》六首之六――吴梅村/《金缕衣》――杜秋娘/《诗经》/《菩萨蛮》――温庭筠/《诗经・大雅・卷阿》/《八 至》――李季兰/《鹊桥仙》――秦观/《春望》――杜甫/《代赠》――李商隐/《永怀赋》――张华/《柳塘词话》――冯延巳/《短歌行》――曹操 /《李凭箜篌引》――李贺/《江滨梅》――王适/《醉花阴 》――李清照
二红楼句式,
搭上文绉复古风
今年不仅服饰流行复古,妆容偏向复古,脑残清宫戏看多了观众的智商和审美也迫切需要解救。《甄传》正好搭上这股风潮,主打的复古“红楼句式”――“最好的”、 “极好的”、“何曾……”、“……也是有的”……倒也不打紧”、“不过是……罢”、“……来”也成为观众新宠,“这”、“便”、“若”更是几乎每句必见。而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等对白遣词造句皆透着封建社会背景下女子的温和婉约,截然不同于时下穿越剧的古今错乱,为整部剧增添一股清丽之风。
三吟诗作赋,
花瓶一秒变女神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腹中有诗书,气度才不凡。《甄传》里的甄却并非以国色天香的天仙容貌、天真无害的圣母个性或是帝王独宠的玛丽苏剧情获得观众亲睐,相反却以诗书见长。自打倚梅园祈福时甩给观众一句十人有八九需要百度谷歌的偏僻诗词――“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到杏花疏影里对杏花的深刻解读,再到后期各种典故分析、各种诗词解读、各种深刻感悟……观众惊呼到,这哪里是17岁萝莉的文学修养?简直比中文系女研究生还研究生。
四直接抒情,
悲催虐心泪沾襟
除去宫斗部分节奏紧凑的心计与言辞,《甄传》古风台词更多展现的则是在舒缓深情的人物独白,情深意重,赚足眼泪。即便嚣张跋扈如华妃,亦在多少个夜晚孤倚门柱独自叹伤“我就这样等啊等,等到天都亮了,他还是没有到我这儿来。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么?”红颜尚未老去,却要斜倚熏笼坐到明。而全剧结尾“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以甄自白的形式奠定全剧主题,所谓繁华,不过成空,所谓浮生,不过一梦。
活学活用
让别人记住名字
“一袅楚宫腰。”
出处:《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蔡伸
还在发愁如何让别人记住你的闺名?倘若还停留在“在下甄子丹的甄,是左边女字旁右边上面一个四blabla的”,那你就弱爆了!如果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容颜,起码要有令人过耳不忘的名字,至少好歹也甩出一句和名字有关的诗词。这不,尽管甄低头极力保持低调装路人,可惜一句“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正投知识分子“四郎”所好,立马接过一句“那更春来香减玉消,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必不会叫你玉减香消。”这不,印象深刻了不是。
博取同情与怜惜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出处:《楼东赋》―― 江采萍
此乃华妃经典复宠“神诗”,华妃特意设计甄舞惊鸿舞让其出糗,另一方面引出《楼东赋》,意在以悲怜之色埋怨皇帝有了新人,却冷落了旧人。当然复宠也有技术含量,二位的经历告诉我们,1,梨花带雨神马的最有效,2,只有让敌人永远不知道你会什么,只知道你不会什么,才能百战不殆。
如何讨人欢欣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念诗谁都会,关键是念的是谁最爱的诗。甄在倚梅园这一念诗不要紧,尽管是首冷门诗,却偏偏是纯元皇后生前喜欢的诗。念诗的时机把握得也极巧,正巧在黑漆嘛乌的园子里就能跟皇上撞上。这也侧面警示醒今人,隔墙有耳,管住口舌,当然没事在办公室多念念老板或是领导喜欢的诗词也是不打紧的,秘诀在于投领导所好,跟紧领导步伐,毕竟领导也是渴望精神统一。另外,QQ签名为“如果爱,请深爱”的看到此诗请改一改,不觉俗气么?
如何帮人解围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出处:《赏牡丹》――刘禹锡
后宫不仅拼排位,斗斗小嘴也开心。华妃和皇后赏花也叫板,皇后折了一支牡丹,华妃挑衅牡丹的粉色是妾侍所用,不如她手里的芍药的正红是正室所用。正在皇后尴尬的时候,甄迅速以一首《赏牡丹》帮皇后解了围,智商满分。国人尤爱借物言志,建议朋友们闲暇之余找出梅花杏花松树柏树等等各种花各种树各种草的诗句分门别类提前背好,以备不时之需。
举一反三
随着《甄传》热播,“甄体”也随之在网络大肆流行,网友纷纷投入到“甄体”欢乐的实际运用中来。
(原句)“甄体”之甄:这个天下很快就是臣妾的了,只是臣妾要这个天下来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都没有得到。
(网友例句)chuhongya009:这把芹菜很快就是臣妾的了,只是臣妾要这把芹菜来做什么,臣妾连炒菜的锅都没有了。
(原句)“甄体”之雍正:“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网友例句)雅芝姐 :那日在洗手间门口初次见你,你匆匆推开门,急躁焦虑的样子,仿佛在你前面排队的人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