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花木兰朝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一恶搞事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恶搞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娱乐大众,并无恶意,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拿历史人物开玩笑。那些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其故事,具有相对稳定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现代人不应该以娱乐的名义随意恶搞。
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特别是许多古装剧,拿历史上的朝代做背景,讲述那些朝生的故事,却把许多的相关人物胡乱改编,将恶人变为了善人,将好人变为了坏人,将昏君变为了明君。虽然是为了丰富剧情,制造卖点,增加收视率,但如果将这种影视作品传播开来,会误导人们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看法,会善恶不分,真假难辨,从而扭曲了人们正确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
这种娱乐大众的方式有欠考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例如:可以虚拟一个朝代,虚拟一个故事,或是将花木兰的名字换掉,变成另外一个人物,换一个场景故事去展示。这样既娱乐了大众,又将故事与历史区分开来,可谓两全其美。
在娱乐大众时,并不一定非要恶搞才会有卖点。那些历史故事和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本身惊心动魄的经历和事件,如果很好地提炼出来,编成影视作品,就很值得大家去看,去欣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哪一个故事不是激动人心、妇孺皆知的。可见,只要用心去写,用心去做,用心去演,不恶搞也会赢得观众,获得好评。
其实,我们不必对恶搞过多关注。只要我们知道真正的好与坏、善与恶,就可以不被那些恶搞的影视作品所干扰。任眼前红尘滚滚,我心中自有清风明月……
【教师点评】
本文针对“恶搞”这一事件,作者提出了“用平常心去对待恶搞”的观点,独具特色。文中,作者先引用了文题材料中的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当下的影视作品,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再次论述了作者对待“恶搞”的态度。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来源于/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是来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比如动画片《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他们天性乐观,这种性格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美国人常常说: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音乐唱片、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迪斯尼在一群志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目标.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没有共同别的理想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结语
动画片造型形象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借鉴和运用
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中,形象造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必不可缺的,所以形象造型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动画片的最大特点之一。所以对角色的设计和把握还是要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极具民族性的元素与符号,广泛吸收诸如民间木刻、剪纸、皮影、古代绘画、雕塑等传统民族艺术的造型样式,融入现在时尚卡通元素,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的卡通动画角色。在我国的艺术宝库中从远古走来的民间艺术是一朵奇葩,如年画、剪纸、布老虎、风筝、玩偶等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们的艺术样式自然、质朴、率直、响亮。在形象的处理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造型往往浪漫稚拙、夸张怪诞、浑厚质朴,气韵生动,非常适合动画的造型处理,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就用。中国人自古就有趋吉避凶的吉祥意识,总是希望物体美好化、吉祥化、趣味化,把它们毒恶丑的一面大胆地剔除,去恶留善,之后它就会蜕变成非常有趣的艺术形象。如民间常说的五毒:蛇、蟾蜍、蜈蚣、壁虎、蝎子,人们把它夸张卡通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它的神秘化,体现古人天真、质朴、浪漫的童趣,有的把艺术形象甚至夸张装饰到了极致。
1979 年拍摄的动画片《阿凡提》,为了极好地配合故事主题,使主人公阿凡提更为幽默夸张,创作者很睿智地吸取了民间木偶的艺术形式,使一个只能停留在书面或传诵在口头上的人物猛然间有了具体形象。艺术家通过卡通化的夸张,把阿凡提描绘成一个骑着毛驴、四处流浪、不修边幅但很潇洒的智者,幽默、机智外加点狡黠。作者以木偶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借鉴了唐三彩里面俑的造型以及维吾尔民族装饰画的一些特点。这部动画片正是从如此肥沃的民间艺术土壤中汲取了养料,才能使阿凡提活灵活现地站在大家面前,把少数民族风情娓娓展现出来。作为木偶动画的经典之作,阿凡提已经被收入了“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半夜鸡叫》《崂山道士》等动画片也是利用稚拙可爱的木偶形式把神话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还有以传统剪纸为基础制作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猴子捞月》《葫芦兄弟》,同时吸收了纸偶和年画等民间艺术造型营养创作的《除夕的故事》《孤独的小猪》《渔童》《人参娃娃》,将剪纸和水彩画艺术巧妙结合的《济公斗蟋蟀》等一大批动画片。此外特别一提的就是我们的民间传统皮影戏艺术,好多动画片都是直接从皮影的造型与动作技巧中脱胎来的。皮影戏本身就可以说是我国的民间动画片,它采取影幕的表现形式,运用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装饰化、戏曲化的综合艺术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形象生动,夸张而幽默,既质朴粗犷,又不失细腻浪漫,再加上工匠流畅的雕功,艳丽的着色,呈现出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使人赏心悦目。像皮影动画《张飞审瓜》场景虽简洁,细节却很丰富。这里列举的影片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强烈的独创性,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卡通动漫上运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从中国古代艺术大河中流淌过来还有绘画、雕塑、青铜器、玉器等众多的艺术门类,其中的艺术形象供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如开头提到过的“愤怒的小鸟”和商“鸮卣”。再有造型怪异近于荒诞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面具,纵目阔耳,介于人与神之间的种种意象结构,活似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还有山人笔下白眼孤独、充满倔强之气的鱼禽,宋徽宗画的富丽堂皇的玉鸟锦鸡,以及历史上各朝代遗留下来的大量形象鲜明各异、活灵活现的玉器……经过近几十年我国动漫艺术家的努力,古代传统造型艺术所折射出来的卡通韵味在现代卡通动漫创作中已有所体现,其中还不乏优秀的经典作品。
20世纪 60 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并成功摄制出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作品可称得动画制作上的创举,画面给人的感觉就像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流动,浑然天成,每个场景就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虚实相生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场景让大家耳目一新。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国画大家齐白石的笔下,动作和表情灵动优美,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配以泼墨山水的旖旎背景,意境深远。法国的《世界报》当时曾这样评论道:“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鹬蚌相争》《山水情》和《牧笛》等也都把中国传统水墨的样式在动画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再如 80 年代根据敦煌壁画创作的另一部经典动画片《九色鹿》,采用了中国古代佛教壁画风格,色彩浓重艳丽,使得敦煌壁画在现代影视动画上重新演绎,将其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好的动画片必定要有好的、有特色的角色,经典的卡通形象都是每个时代孩子们的成长记忆。中国动画在建国后也曾有过辉煌,这些被称为经典的动画片,都大量融入了剪纸、水墨、玩偶、壁画等民族艺术的元素,很好地吸纳了本土文化,它们尽情地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世界为之惊叹,为我们儿时的记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门类繁多、异彩纷呈的造型艺术形式,众多的少数民族艺术也是灿若星辰。徜徉在这浩瀚的艺海之中肯定会为我国古代造型所折服,同时也为现在动漫的设计制作提供依据。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动画角色形象及个性的不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卡通”一词虽源于欧洲,形成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也在欧洲,但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遗存的艺术珍品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味道还很浓。大胆夸张与装饰的艺术特点,让卡通形象的可爱与生活的快乐流传千载。好的艺术是千古共同的,是无民族和无国界的。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荣格曾说过:“一些原型情境的发生,我们会突然感到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沉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更是如此。现在西方的动漫艺术家借鉴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卡通元素,成功创作出《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批动画片,在内地颇受欢迎。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造型生动活泼、逼真传神的形象比比皆是。我国的卡通形象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天真、含蓄;西方的卡通形象则比较现代,滑稽、张扬。在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中,美国人把花木兰的形象设计为细长凤眼的女孩(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脸),行为举止也同样设计成充满了美国式叛逆精神,虽然还保留着中国基本传奇的故事情节,但又被赋予了美国式文化的含义。#p#分页标题#e#
关键词:戏剧元素;动画;应用
1 动画发展概况
动画的发展一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动画作为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与本土文化结合,产生出举世闻名的“中国学派”,从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到后来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一系列动画,都是充满浓浓的民族特色;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元素都为动画提供了很多养分,如民间故事、年画、皮影、水墨画、剪纸、戏剧艺术等,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想也在动画中有所体现,但是,从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动画人士放弃了我们一直坚持的民族特色之路等原因,我们的动画走出了世界动画强国,之后,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动画的探索,但是,我坚信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艺术结合,坚持走我们的民族道路,我们的动画才会再次屹立于世界动画强国之林。
2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绘画、舞蹈、音乐、杂技等元素,用几米舞台表现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对人类社会进行概括、夸张,表现出每个时代的特色,也传达出人们想要表达的迫切情感。经过历史的考验,戏剧留下的精华对我们的动画非常有指导意义,动画的综合性决定了它要向成熟的戏剧艺术?去学习。
3 戏剧元素在动画上的应用
3.1 戏剧的矛盾冲突对动画剧本有启发作用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一大特点,动画创作首先要创作剧本,其中,矛盾冲突推进剧情的发展,所以矛盾冲突的设置是剧本的关键,否则,观众只会觉得平淡无奇。丰富的戏剧题材为动画提供的了丰富的内容指导,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剧本取自西游记的前七回的内容,故事内容本身就是表现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之间的矛盾,在用动画表现时,加入马天君这一角色,加剧了矛盾冲突,表现孙悟空的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参照戏剧矛盾冲突,让动画更有故事性,才会足够吸引观众。
3.2 戏剧的人物造型艺术对动画角色具有指导作用
戏剧、戏曲中的角色造型是对现实人物的写意化处理,主要表现在面部与服饰,中国大大小小有几百个戏曲剧种,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面部的脸谱和服装都变成程序化,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都有比较固定化的造型,不同的角色造型代表不同的形象,黑色的脸谱表现刚正不阿,红色的脸谱表现忠义,白色则表现奸诈,不同的颜色已经固定为不同的性格。戏剧的服饰以明朝服装为基础,同时吸收各个朝代的特色,服饰色彩与式样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很多动画中都采用了戏剧服饰的特点,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面部就是多种颜色的集合,白色为底、红色的桃心、绿色的眉毛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表现出角色叛逆的形象,符合戏剧中的净角的特征。《天书奇谈》中,有着红色的络腮胡子、细长的丹凤眼和两道粗长红眉的袁公是典型的武净的关羽形象,脑门上的月芽又是文净的关公形象,代表公正廉洁,忠义与公正共存。还有几个角色明显代表戏剧中的丑角特征。《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是典型的生角造型。在红色动画《定军山》里,夏侯渊的形象在京剧脸谱的基础上,将局部强化,表现勇猛的形象。在近代,有人用福娃来表现生、旦、净、末、丑的形象,非常有创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宣传奥运,又再现了戏剧艺术。戏剧对角色面部的处理已经是程序化的设计,运用到动画中,非常符合大家固有的审美方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原有的形象,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动画会将角色的局部特征更加强化,达到戏剧所不能表现的高度,戏剧的固定化造型对角色有指导意义,同时,角色赋予了戏剧新的活力,增加了表现形式。
3.3 戏剧的动作表演对动画的作用
国外的角色动作是向哑剧学习的,而中国的角色动作的发展,初期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由于夸张的表现力不够,逐渐发现戏剧中的动画更加适合动画,之后,动画的表演和戏剧结合在了一起,在20世纪,很多戏剧艺术家现场为动画创作做指导,戏剧中的亮相、开门、跑马等动作非常有代表性,《大闹天宫》里,孙悟空与天兵天将交战,人未到声先到,就是采取了戏剧中的经典亮相,孙悟空耍金箍棒的动作确是参考武生耍枪的动作,等等,蚓缍作本来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动作的提炼与概括,所以它更加符合动画的形式,用夸张或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将角色塑造的活灵活现。
4 戏剧艺术与动画的区别
戏剧为动画提供了很多适合的营养,但是,我们也不是生搬照抄,第一,是现实与想象的矛盾,戏剧是真人表演的艺术,动画的夸张的表现,动画的想象成分更重,我们应该吸取适合表现的戏剧形式,用动画展现不一样的风采。第二,表演与绘制的形式不一样,戏剧的动作是真人表演,而动画是绘制或者三维表现出来,肯定没有真人表演自然,但是它能表现更多现实社会中不能存在的动作等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合理的处理他们的关系。
5 结语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动画提供多样的选择,不管形式怎么变化,我们的传统思想都包含在其中,花木兰虽然是中国的题材,但是美国做的动画还是表现本国的精神风貌,我国的传统艺术为动画提供了多样的题材与内容,我们只有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特别是吸取戏剧艺术等元素,坚定地走自己的民族道路, 发扬传统艺术的同时,又能提高动画的表现,重新定位传统艺术与动画的关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组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艺术的关系,创作出中国特色的动画,让中国动画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 运梅园.戏剧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文学,2014(10).
关键词:服装设计师;传承性;时尚性;中国文化;服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服装业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达到世界的前列,中国服装与世界顶级服装的差距不在面料上,不在工艺上,甚至也不在结构上,而是在设计上,中国服装业想创造一流的品牌,必须要有一流的设计师。如何打造一流的设计师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瓶颈。
一个国家服装业的兴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我们没有法国女装的浪漫历史,也没有意大利男装严谨的过去,没有英国服装绅士的派头,也没有美国服装不羁的青春风气。我们的服装有什么呢?中国服装要想创造“盛世唐朝”那样的辉煌,就必须走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别人有的或者已做到顶峰的东西,我们不能也不需要去抄袭,中国的服装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是运用中国特有的显性服饰元素,而是有中国独特韵味的服装设计,体现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地域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们有什么,历史会告诉我们,每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服装发展史。中国是四大古国唯一幸存而且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我们有别人没有的辉煌历史,三千多年的服装发展史是我们的宝库,每一位中国设计师都应该“立足中国,展望世界”。很多服装设计类的学生不愿学习国学,不愿了解服装发展历史,认为它枯燥无味,死气沉沉。他们认为当今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包括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不同了,服装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学它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一个没有文化修养,没有历史责任感的设计师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一件没有历史文化感的服装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发展前景的,更是不能走出国门的服装。作为服装设计师,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作品已经透露出你的种种信息,与其无意识创作,不如有意识设计。
学习服装发展史不仅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服装款式、面料、色彩,还要了解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礼仪制度、风俗人情等。中国服装发展史就是一部政治变革史,几千年前黄帝就“垂衣治天下”。中国古代的服装是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服饰代表的是权利、地位、礼仪,“士可杀而不可辱”,在我们“礼仪之邦”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失礼,在服饰上尤其如此。中国古代的官员要做到“有制、有序,贵贱之别,望而知之”,从商周到大清几千年的民族服饰的根基就建在之上。风俗习惯也是影响服装的一个很大因素,社会底层的人们更注重服装的功能性,服饰的发展主要靠传承。
学习服装的历史还要拓展知识面,要了解同时代的建筑、绘画,甚至那个朝代特别流行的瓷器、家具、小说、诗歌、书法等。艺术是息息相通的,服装在这些大艺术门类中算是个小分支。建筑是个大艺术,住什么样的房子就会穿什么样的服饰,欣赏什么样的艺术,这就是今天所讲的“生活方式决定穿着习惯”。在诗歌、小说、绘画、壁画中解读服装能让逝去的服装“活”起来,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内涵。
学习中国服装发展史必须要去中国的各个博物馆。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应该是中国吧。有历史学家说过:“如果把中国地下的宝藏都挖出来,世界的历史都应该改写。”中国是四大古国唯一保存至今的国家,并且,中国古代的厚葬风气确实让今天的中国人受益匪浅。古人不仅重视今生,更重视来世,好东西一定要带到坟墓希望来世还能享用。古人的厚葬为今天的博物馆带来了丰富的展品。博物馆是个真实而生动的服装学习场所,是对服装设计人士的一种精神震撼,一种心灵的洗礼。在博物馆看服装,会让你惊叹古代服装的精美,织造技术的高超,色彩搭配的和谐。博物馆的其他展示,如绘画、瓷器、青铜器等也会让你接受艺术的熏陶,精神的升华,并从中体会一些服饰的精髓。中华宝藏之多、之精、之广,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甚至世界喜爱之人穷其一生去研究、汲取,它是每一位服装设计师灵感之源和服装设计雄伟壮丽的奠基石,我们应为做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做中国服装设计师而自豪和自信。同样,对于外国服装历史也应该学习研究,中西对比,了解差异,把握共同,赢在当代。
二、寻找设计师的“根”——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有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独特风格。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物体语言,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取向。虽然我们已经能够作出许多让世界惊艳的时装秀,但中国每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地枝繁叶茂,都必须要找到自己根源性的文化支撑。
1.设计的初级阶段——展现中国的“形”
中国自古就有严格的服饰规章制度,“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王室公卿为了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必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而在中国传统服饰制度中,可以说又以“装饰图案”最能显现出中国人文哲学思想的精髓,其所表现不但有可见的外观之美,更能彰显内在意涵,展现中国传统服饰特有的思想结构。最著名的《尚书·益稷》所载的十二章纹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的根基,一直延用到清帝逊位。
中国设计师在将服装推向世界的路上,都遇到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处理中国元素与现代时尚。但中国设计师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深层的文化精神,并没有深刻的领悟,因此,除了少数出众的设计师,大多数人对中国元素的运用都显得表面化、模式化,在服装上大量堆积所谓的“中国元素”,如中国特有的十二章纹图案,皇帝专用的黄色等,或者采用交领、立领、盘扣、龙纹、中国结等显见的元素来体现中国特色。在这方面也有做得好的品牌,如:“渔”牌服饰,马可所用的极简主义的文化等。很多名人出席重要的国际场合,基本上都选择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但这些服饰大多只是在“形”上表现,在体现中国韵味上显得浅薄了些,与世界上大牌服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导致这种浮浅设计的原因是设计师没能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精神或者说他们缺乏运用这种文化的能力。
2.设计的高级阶段——体现中国的“神”
几千年中国传统服饰制度正是我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精神之真正所在。传统服饰制度的本质,主要是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深具内在的精神意涵。在中国人文哲学思想体系中,“礼”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整个国家的管理和人们的生活都建立在一整套礼制基础上,即将“礼”视为中心思想的人性观。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透过这样一种人性观所形成之天地合德的本体化,使得宇宙万物归顺于一定的序位,达成天、地、人三者合一之极致。在服装上也遵循这一思想。
这些年来,很多品牌都多多少少碰过中国文化元素,但都没碰出什么名堂,就是因为我们碰的手段是反的,大家都是在形式上去表现,缺乏了与国际化语境的融合。在表达中国方面,外国人把《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拍得很美,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更深的层面用更国际化、现代化的手法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服装要从“神”上传递中国文化的意蕴。中国古代有“长袖善舞”、“宽衣善变”的说法,有美丽的“飞天”。在服饰消费生活中,中国人很看重这种灵动飘逸的服饰美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服饰这种灵动飘逸的审美特征,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追求逸、神、妙的境界要求是相一致的。中国的儒道、土文化,包括屈原、李白这些代表人物,从根源上讲,是一种中国男人儒雅风范,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中国元素能够表达的,不是简单的概念性符号。在服装的表达上,我们不应纠结在几个点上,而是应集中在神的传递上。西方的服装有更多的棱角,而中国文化则讲究圆润,设计师未来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工艺去传递中国的这种儒雅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文化审美观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3.设计的实践者——张文辉在巴黎时装周上的作品
中国服装要想在世界立足,必须要从“神”上体现中国韵味,与世界大牌保持同步水平,为大多数高层次人士所喜爱和接受,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设计的最高境界。很多设计师都在这条路上摸索,也不泛有成功者。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的张文辉老师应邀巴黎时装周上的作品就是把中国韵味与世界时尚很好融合的典范。做中国元素,是张文辉一直坚持的,极简、低调的风格也是张文辉一直坚持的,将这两点浑然的融合就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了。
这次参展的作品主题“紫禁城的夜”,设计灵感来自于昔日繁华皇宫夜色中飘荡的幽魂,整个系列的服装围绕“高贵、冷漠、压抑、时尚”四个词,运用黑色烟灰、夜蓝、暗金、冷玫红等为主要色彩来设计,金属、皮革等硬挺、通透、冰冷的现代面料与古典的云纹、立水纹以及若隐若现的龙纹相结合,再加上简练的现代服装廓形,将中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低调奢华、冷漠压抑的极具个性的系列之感。真正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将设计的东西融入到大众时尚里,让服装去表达你的设计理念。生活和大众是时装的生命之源。设计的作品首先是一件大家都愿意接受,穿着舒适的衣服,然后才是文化,用服装语言演绎的文化。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应致力于对中国元素“去具象化”的设计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国际服装界的时尚气息融为一体。
三、坚定地走自己的设计之路
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高,那么作为其“上层建筑”的文化也先进:反之,物质水平低,其文化也落后,这是当今众多国人的思维定式,并积沉为一种深深的文化自卑感。这种“进步论”压在中国人心头的文化自卑感,使中国人先验地否定自己的文化,丧失了用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去评判事物的能力。
中国服装界多年来都是以国外的高级时装作为奋斗目标,但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服装历史和别人的服装之路,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与别人的差距,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注定了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在服装上我们要想发展好,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服装的“形”,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服装的“神”。在学习别人优点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对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能让西方潮流来决定自己的风格。时尚在全球都是相通的语言,虽然时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设计师需要赶上跳动的脉搏并且与之相适应,但前提是必须要忠实于自己,时刻相信并坚持自己才是设计师的根本,也是保持自己特色的方法。设计比起手段来说,内涵更重要。中国的设计师要有中国风格,所谓的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文化底色和灵魂沉淀在作品的细节和内蕴里,而不是大肆张扬在表面形式上。一个设计师或时装制造公司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得到公众的认可后,不断加入新的设计理念,把时代的特色融入到这种风格中,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一个设计师或时装制造公司如此,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服装也是如此。中国今天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坚持自己的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化的源流中传承光大。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
河南由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优势,因此要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深入挖掘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河南要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加强旅游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精心设计。实行全省一盘棋,在注意突出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时,更注意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独特的旅游产品可以成为旅游景区的形象标志,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要切忌盲目开发一拥而上,降低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河南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一位世界文化遗产评委曾告诉冯骥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半在中国,冯骥才则认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构成了中国口承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史上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流传于信阳一带的汉族民间长篇叙事诗《郭丁香》是汉民族的长篇叙事史诗,可以和《阿诗玛》、《格萨尔王传》、《江布尔》相提并论。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挽救这些濒于灭绝的文化遗产,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豫西剪纸、淮阳泥泥狗为依托,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品牌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其制作采用纯手工刻版,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植物配方熬制,采用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发源于豫西南,承载诸多南北朝时期特色的灵宝剪纸是灵宝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灵宝剪纸分阳刻、阴刻、叠剪、单剪四种,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忠贞,《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巧手剪纸艺人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中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借此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周易学会会长助理理杜教授解释:《神异经》记载,说混沌是只黏糊糊、黑油油,既像狗又像人熊,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给世界造成黑暗的野兽,这为淮阳“泥泥狗”的颜色、形象提供了根据。而《庄子》中那个类乎神话开天辟地的寓言故事,为泥泥狗为何下腹畅开提供了根据,可以肯定地说:河南淮阳“泥泥狗”正是中华先民对中华大地“破混沌”“定乾坤”的记忆复制,小小的“泥泥狗”实际永远在向人们传递着“开天辟地”的信息。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开封盘鼓、麒麟舞、锣戏,宝丰马街书会,安阳“曲沟抬阁”等,我们要大力抢救整理,挖掘开发,打造精品,创造出民间文化的品牌。
(二)以媒体为媒介,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河南豫剧历史悠久,唱腔悠扬,慷慨激昂,许多剧目广为人知,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朝阳沟》等,不仅豫剧,河南还有越调、曲剧等众多剧种。这些年来,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更是让河南戏曲名扬海内外。此外,我们还排练了《风中少林》、《河洛风》、《大河秀典》等歌舞节目,拍摄了《少林寺传奇》等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也应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媒体为媒介,多加创新、修改,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二、加快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有人说,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作为我们熟知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开封龙亭和相国寺等都已得到开发,但更多的还没有开发出来,如夏都遗址、宋都遗址等。仅以开封为例,开封不仅有龙亭、相国寺、繁塔、铁塔等地上名胜古迹,而且地下还有北宋都城遗址和明代周王府遗址等,是著名的城摞城。在金明广场东部的地下,就埋藏着宋东京城外城西墙的遗址。开封城墙也是城墙摞城墙,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开封曾经发现了“马道摞马道”的奇观。 1981年,在龙亭湖湖底发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开封供开发的还有著名的州桥。《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使州桥名扬天下,而“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的诗句,又使文人对州桥产生了几分向往、几分依恋。古州桥遗址就在开封自由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往南不远处,桥面距地表4.3米,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桥洞高6米,宽30米,可容纳近千人参观。如能在此建一座地下博物馆,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但这一切都还没有得到开发,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仅仅是开封就有这么多的文化古迹可以开发利用,整个河南省又该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文化遗产呀!把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起来,更能彰显中原文化的悠久和灿烂,其效益和影响远远大于建几所仿古建筑。
三、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为中心,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宋朝,在长达3500年的岁月中,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都位于河南。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我们要利用这种优势,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2006年,在40多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中,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入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进行评估后认为,殷墟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洛阳号称九朝古都,东周、魏、晋、后唐等先后在此建都,其最辉煌的时刻应该是汉唐之际。“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是盛唐的洛阳;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三都赋》,搞得一时“洛阳纸贵”,那是魏晋的洛阳。如今,洛阳的龙门石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的牡丹也是名动天下,洛阳的白马寺依然香火旺盛。 但总觉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遗迹不是很多,还应该加强考古和挖掘。
开封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期时代已有先民活动,而建城的时间可追溯到夏、周。开封城的建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有七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特别是宋代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68年,成为开封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时称“汴京富丽天下无”。如今的开封城,除了那幢突兀的铁塔,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宋时的痕迹。那中州盛日,“铺翠冠儿,金雪柳”的绝世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运河里的林立帆船,大相国寺前的技艺杂耍,也都成了遥远时空模糊的印象。但城内四处悬挂的诗书字画,栩栩如生的汴绣,浓郁的美食文化,明示着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依然靠着强大的文明惯性及坚韧的生命力,延续下来。此外,开封地下历史遗址很多,已经探明的就有宋代宫殿遗址、宋城墙遗址、州桥遗址、明代周王府遗址等,开发的潜力很大。
四、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塑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文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战略定位,在项目规划、经费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
河南目前现有博物馆104个(2010年统计数据),全省在册文物点达到28168处。目前,全省已登记的各类文物点达到2816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馆藏文物140多万件。我省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达到36项,居全国第一。我省的文物保护科技、科研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培育和打造文物精品景区,全省已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00多处,成为河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一)开展古墓文化游
中原地区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陵寝之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写照。的河南的地下文物属全国第一,著名的皇帝墓葬群有:淮阳的太昊陵、新乡的潞简王墓、巩义的北宋宋陵、三门峡的虢国墓、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密县的打虎亭汉墓、洛阳古墓博物馆。另外,河南的历代名人墓地也很多。如:张衡墓、关羽墓、白居易墓、二程墓、韩愈墓、这些都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通过游览让游客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千年墓葬文化的演绎变迁,游客通过游览期间,了解大量的文物、壁画、墓室的建筑风格及历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民情。
(二)增加博物馆精品游
众多的历史文物精品大量保存在河南各地的博物馆,对于这部分文化资源历来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历史久远,加上游客的历史文物鉴赏水平有限,很多文物就束之高阁,默默地尘封在博物馆中。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央视的鉴宝节目不断掀起文物收藏的浪潮,很多市民百姓逐渐认识到文物的价值,纷纷加入到文物收藏的行列,同时这些节目也让更多的人对文物的价值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加上博物馆不收费,我们可以开辟一些博物馆精品游,如:河南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化历史资源。
总之,利用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观点分析,河南省凭借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已形成的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我们紧紧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开发、保护、利用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河南旅游产品质量,突出河南旅游产品特色,使河南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将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成纪.中原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08-02-05.
[2]王保国.移民与中原文化的传播 [N].光明日报,2008-02-05.
[3]魏新生. 开封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
[4]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6
[5]何新年, 河南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 中州学刊 2004.1
[6]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
[7]栗洪伟,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2
[8]杨宏恩 田晓燕,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9]《河南省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0]《中国旅游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11]《河南旅游大观》河南大学出版社
[12]《河南旅游地理》河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