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星晴周杰伦

星晴周杰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星晴周杰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1篇

因为周杰伦,我嘴里不时蹦出“哼哼哈嘿,快使用双截棍”等诸多耳熟能详的歌词;因为周杰伦,我眼中不时闪过他在“星晴”下陶醉的样子;因为周杰伦,我心灵不时陶醉在“发如雪”那凄美的境界里;因为周杰伦,我……

也许周杰伦吐字含糊不清,但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与众不同;也许周杰伦的音乐个性十足,但它美丽动人,使人陶醉于其中;也许周杰伦的音乐节奏强烈,但它宛转悠扬,让人心潮涌起;也许周杰伦……

也许是因为周杰伦而使我喜欢音乐,也许是因为音乐而使我崇拜周杰伦,我觉得他们之间一定是有联系,就像土壤与花儿一样……

也许音乐会使我陶醉其中,但不至于无法自拔,也许音乐会使我无法自拔,但不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也许音乐会使我三月不知肉味,但不至于荒废学业,也许音乐……

也许周杰伦会使我喜爱音乐,但不至于盲目崇拜;也许周杰伦会使我盲目崇拜,但不至于与沉醉其中;也许周杰伦会使我沉醉其中,但不至于为他坠楼而亡,也许周杰伦……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2篇

JAY开着老式的车上了舞台,唱一首《外婆》,他的外婆正在台下的一个角落听他的演唱会,给了几个特写,那么慈祥。“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虽然距离比较远,但我还是感觉到外婆已经泪眼朦胧。而此时的JAY眼角也出现了泪,他用手指轻轻拭去。很多人偏激地认为周杰伦唱歌不正经,让人听不懂。他们不知道,在这些他们所谓的听不懂的歌词背后,藏着杰伦的一颗小小的爱心。《外婆》、《爸,我回来了》、《半兽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不相信的人就听听看。

杰伦还唱了《星晴》,我对这首歌总是有一种很特别很特别的亲切感,我过去已写过,这是我听他的第一首歌,觉得它的旋律,轻松的曲调,特别的感觉,很吸引我。百听不厌,如今又闻他唱起此曲,实有一种暖风轻掠过心中。

另外,杰伦的《晴天》也是我喜欢的几首歌之一,我听得异常认真,独自坐在沙发上,并和他一起唱着。黑夜不能笼罩杰伦的声音,也不能笼罩我炽热的心。“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好不容易,又能再多爱一天,但故事的最后你好像还是说了拜拜。”我敲出这几行字时,还唱着这几句。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3篇

“无音乐,毋宁死”

“无音乐,毋宁死。”这是周杰伦中学时代为自己写的格言,可见从小音乐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1979年1月,周杰伦出生于台北县林口乡。父亲周耀中是一位生物教师,母亲叶惠美是美术教师。14岁那年,父母离异,周杰伦和妈妈、外祖母相依为命。周杰伦从会走路开始,周妈妈就发现他在音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周妈妈干脆送他去学钢琴。周妈妈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他通往音乐之路的大门。周杰伦曾认真地说过,“没有妈妈就没有今天的我!”在淡江中学音乐科,周杰伦主修钢琴,兼修大提琴,从16岁开始便尝试作曲。无疑,良好的古典音乐背景为周杰伦未来在乐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是一个“选秀”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很多艺人正是通过选秀进入娱乐圈的,周杰伦亦不例外。1997年8月,周杰伦为参加台湾TVBS电视台选秀节目《超级新人王》的高中同学担任钢琴伴奏。虽然同学未获奖,周杰伦的钢琴技巧和帮同学伴奏时所写的乐谱,却给当时担任节目主持人的台湾娱乐界天王吴宗宪留下深刻印象。吴宗宪于是签下才高中毕业的他,从事幕后工作。

在台北东区阿尔发音乐公司的灰楼里,周杰伦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最初的两年,周杰伦只是在幕后为歌手们写歌,包括吴宗宪、徐若碹、许茹芸、王力宏、柯受良、古巨基、动力火车等艺人都曾演唱过他的作品。但作为一个曝光度不高的作曲人,周杰伦在乐坛依然默默无闻。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这是那段时间里周杰伦为别人写的歌《蜗牛》的歌词,其实也正好反映了他此时的无奈和不灭的梦想。

用最短时间创造的神话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周杰伦一次玩票似地录唱了一首《可》,让幸运之神开始垂青这个有着美好音乐梦想的年轻人。阿尔发唱片公司老板杨峻荣听了《可》这首歌后,“感受到了流行音乐中久违的生命力”,于是决定把周杰伦推到前台。

2000年11月1日,周杰伦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于一身,推出自己的个人首张专辑《JAY》,在华语歌坛一炮而红。专辑中的《星晴》、《龙卷风》等歌曲几乎一夕之间在年轻人中传唱开来,其嘻哈饶舌半唱半念的曲风很快成为一个全新的都市流行符号。许多人在问:这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小子,都听不清他唱什么,却得到那么多年轻人的追捧。

此后,周杰伦推出的专辑连续数年获得最高销量国语唱片,并屡获最受欢迎中文歌曲、最受欢迎歌手等奖项。一时间,周杰伦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音乐排行榜的颁奖典礼,他网上的专属论坛会员也超过百万人。2003年,随着周杰伦在亚洲的声名大噪、人气飙升,美国《时代》周刊专程到台湾采访他,探讨“周杰伦现象”,他由此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

正当周杰伦红得发紫时,外界开始质疑“周杰伦还能红多久”,不过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近年来,周杰伦的影响力不减反增。

能否上大陆春节联欢晚会,是衡量一个艺人人气的重要指标。继2004年首次亮相春晚并演唱《龙拳》后,2008年春晚周杰伦演唱了《青花瓷》,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春晚,周杰伦演唱《本草纲目》,其中在副歌部分,大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辣妹子》的部分,实现了众所期待的“英伦配”,成为当年春晚的最大亮点之一。在刚刚结束的台湾第20届金曲奖上,周杰伦又独揽最佳国语男歌手奖、最佳年度歌曲奖和最佳音乐录像奖三项大奖。

近年周杰伦影响力的扩大还体现在电影上。2004年,周杰伦出演由日本漫画改编的电影《头文字D》,饰演男主角藤原拓海,并以此片获得第42届台湾金马奖和第2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2006年3月,周杰伦出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并因而入围第2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2007年7月,周杰伦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上映,此片在第44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及“最佳视觉效果奖”。张艺谋给出的评价是,“各个方面比较大气,画面、节奏、音乐、故事情节的推动、剪接诸多方面,完全不像是一个处女作;而且电影并非单纯的浪漫,似乎还有一种忧郁、沉重在里头,这是最难得的”。2008年,周杰伦还在另一部电影《大灌篮》中扮演一个功夫学校的天才学生。今年,周杰伦又导演、制作、并参与演出电视剧《熊猫人》,他说,要通过该片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华人英雄。

够酷的个性和曲风

无疑,周杰伦首先是被一二十岁的青少年接受,并被迅速疯狂追捧,奉为偶像的。问到年轻人为何喜欢周杰伦,他们的回答简单明了,“周杰伦多酷呀”!

的确,周杰伦很酷。眼睛小小的,发型、服饰、动作另类而叛逆,不喜欢亲近媒体,给人桀骜不驯的感觉。他喜欢戴帽子,尤其是鸭舌帽,他说如果低下头,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表情,“这样比较有安全感”。他在舞台上话不多,连笑容都少见,只专注于自己的演唱。在人们对香港“四大天王”出现“审美疲劳”之际,“够酷”的周杰伦很快就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周杰伦的酷更体现在对曲风的创新上,“这个受过音乐训练的创作者全然不顾既定的流行音乐创作发声法则,按照自己的方式彻底革了音乐的命”。周杰伦的音乐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长于融合中西式曲风的嘻哈或节奏蓝调(R&B),并完全打破了以往华语乐坛的传统,喜欢把各种音乐素材“混搭”在一起,包括把古典音乐的一些元素如古典钢琴、女高音咏叹调等拼贴到作品里,又偏爱使用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虽然新奇,却浑然天成,不显突兀。在唱Rap时,尽管被很多人质疑为咬字不清,但他以念词的律动去搭配音乐的节奏,却增强了歌曲的音乐性。周杰伦另类的曲风正好迎合了年轻人叛逆、求新、求变的个性,所以得到他们的喜爱完全在情理之中。

台湾老歌手高凌风称,周杰伦的出现把华语流行乐坛一分两半,过去的都叫古典,自他之后华语歌曲来到了新的境界,那是一个没有框架,什么主题、声音、旋律都可以入乐的时代。台湾著

名音乐人袁惟仁则评价周杰伦说,“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个音乐英雄,比如80年代的崔健和90年代的齐秦,周杰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跟他们相提并论,如果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一切将会多么庸俗。周杰伦把自己的音乐发挥到极限,他的唱功不是实力派,但他能唱出自己的味道”。

如今,周杰伦已影响了人们的音乐和创作思维,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在音乐中吸纳“周杰伦元素”,华人乐坛刮起了一股“周杰伦风”。

当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周杰伦的歌曲传达的仍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蜗牛》的努力向上,《听妈妈的话》的孝顺,《梯田》的环保,《最后的战役》的友情等等。他演唱的《蜗牛》还被列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100首”的推荐目录。

柔情慢歌和“中国风”

应该说,周杰伦刚出道时尽管很火,但除一二十岁的年轻人外,很多中老年人基本是对其持怀疑、排斥态度的。但此后周杰伦略带鼻音的柔情慢歌和“中国风”逐渐改变了他们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接纳并喜欢上周杰伦,于是KTV里点唱周杰伦歌曲的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了。

与出道时的《爱在西元前》、《双截棍》等个人风格强烈的快歌不同,周杰伦后来的曲风事实上是做了较大的大众化调整,即在专辑中保留周氏快歌的同时,加入了如《东风破》、《千里之外》、《台》等风格更加大众化的柔情慢歌,以迎合大部分人的音乐审美情趣,由此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周杰伦的音乐还有着浓浓的“中国风”,被称为流行乐坛“中国风第一人”。这些中国风歌曲营造出了一种流行与传统融合的气氛,既给喜欢追求新奇的年轻人耳目一新之感,又符合了中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其实,在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台湾,流行乐坛早有中国风歌曲的存在,1973年杨弦根据余光中的诗谱成的《乡愁四韵》,大量出现“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等语汇,便是典型的“中国风”。但是,真正把“中国风”发扬光大、引起乐坛竞相效尤的,无疑还是周杰伦和其词作者方文山。在周杰伦的首张专辑中,《娘子》一曲唱道,“娘子在江南等我泪不休语沉默,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充满着浪漫、古典的古代诗词意境。由于市场对《娘子》反应良好,所以周杰伦后来的专辑均刻意维持着一定数量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如《青花瓷》、《东风破》等。

周杰伦的“中国风”还体现在对功夫的热爱上。武打影视明星李连杰是周杰伦心中的偶像,他曾梦想和李连杰合作,请他与自己对打拍成音乐录影带,或是请李连杰帮他对嘴唱歌。周杰伦的歌曲中经常写满功夫术语,如《双截棍》即写道:“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硬底子功夫最擅长,还会金钟罩铁布衫”、“双截棍柔中带刚,想要去河南嵩山,学少林跟武当”。

出色的团队和商业营销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4篇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今天的夜空格外的美丽,星星也很漂亮。这让我感到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也能看到这么美的星空而感到庆幸。我不禁想起一首“周杰伦”的“星晴”:“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背对背默默许下心愿,看远方的星,如果听得见,他一定实现”好美啊,这又让我对生活在城市里而感到失落。

星星总是给人们一种欲望,那就是“许愿”。人们经常喜欢在星空下许下自己的愿望或是给别人带来祝福,我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我有时候只是盲目的相信猩猩能够实现一切愿望,觉得星星是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愿望全部寄托给星星,而自己不努力,那在许愿和星星的背后就会是伤心和失落。我现在明白了愿望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我相信人们向星星诉说,也只是想寻求一种安慰,得到一分祝福吧。

“愿望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我不再傻傻的望着天空,许下心愿,等待着梦想实现,我会自己努力,实现我的“星愿”。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5篇

夜风送来了公园里响起的旋律,很经典,又慢,一听就是老歌。接着便是西蒙和加蓬格尔那深沉又带忧伤的歌声,起伏的歌声让我沉浸其中,陶醉其中,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歌的最后一段,使我想起这样的情景:

一只洁白的天鹅在天空中盘旋,飞翔。地上的人不能那样自由,只得向天空、大地唱出最悲哀的歌。

我的心随歌声起伏也起伏了,歌声结实后还余音绕梁。如此感染我的歌少之又少,但这欧美旋律的《秃鹰飞去》,对自由的吟唱深深感染了我。它拨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弦。

老歌,是百听不厌的。

独自坐在艺术的海边上,看着脚边忙忙碌碌爬来爬去的小螃蟹,望着海天相连的地方。海,是湛蓝的海;天,是纯净的天: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海浪安抚着五颜六色的石头。

整个世界都变得纯真了。戴上耳机,耳畔是清新的旋律,描写着校园的生活真趣。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会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校园生活,离我是那么近,描写校园生活的歌听起来也是那么的亲切。这首沁人心脾的歌,是对同桌的真情诉说。那纯真的歌词和歌声,拨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弦。

同桌,我们在一扇窗下共同学习,分享快乐和忧伤。早上,你总是不晚不早地来到学校,阳光洒满了教室,我们便一起学习,下午,你便在月光下离开青春的园地。有你在,我的校园时光总很快乐。我见过你的灿烂的笑容和悲伤的泪花。在这个班集体中,你真的快乐吗?

《同桌的你》,美丽的校园歌曲。

打开电脑,打开挤得C盘水泄不通只好移到G盘,挤满了各种音乐的文件夹,用Realone打开流行歌曲,一位歌手的各种调的歌便舞动了。有快节奏,振奋人心的《忍者》、《漂移》,也有慢节奏抒情的《发如雪》、《星晴》。他,便是周杰伦。

星晴周杰伦范文第6篇

MD的故事

其实,MD并不是21世纪伊始才登上历史舞台的。早在90年代初期许多国人刚刚接触到Walkman的时候,磁带产品销量开始出现急剧下滑,时任索尼株式会社社长的大贺典雄就已经感到作为随身携带的音频设备,CD随身听碟片的尺寸较大,而且不可擦写,便携性和用户对音源的自主选择等方面都不太理想。因此,有必要推出一种可以取代磁带甚至CD的音乐介质。

1986年索尼研制成功了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索尼又发明了可多次擦写的磁光碟——MO(Mangne to Optical Disc)。MO技术的研制成功为索尼指明了方向。利用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对存储介质进行反复的擦写,而且还可以使存储介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1989年,索尼音频技术部鹤岛克明领导的研发小组在当年的音响展会上展示了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这种碟片使用了与MO一样的技术,这为后来的MD(MiniDisc)的诞生奠定了坚定的技术基础。

然而,这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展示时还处于不完善雏形阶段。在索尼和飞利浦于纽约共同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一个工程师竟然在众记者的眼皮底下竭尽全力地用日本纸扇来冷却过热的系统。尽管如此,大贺典雄还是对鹤岛克明说:“你要开发一种可以录、可以放的设备,使用比CD更小的碟片来取代磁带”。这揭开了新介质研发的序幕,鹤岛召集了当初开发CD的一些工程师,在MO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介质的研发工作。他们要创造一种用于小型录音设备的碟片。最终,这种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直径64mm,录音时间74min,与一张CD相当,但面积仅为CD碟片的1/4。同时,通过和索尼信息情报中心的合作,ATRAC这种数字音频压缩技术诞生了。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便携性能,减少携带过程中因震动造成的跳曲,一种新的基于半导体介质的防震记忆技术也被同时开发出来。1991年5月,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完成了。就这样,在CD出现10年后,索尼宣告一种新的音频规格MD(MiniDisc)诞生。为了便携性,碟片封装在塑料的外壳中。MD结合了磁带的可录制性,CD的高音质、高速随机播放、快速查找等优点。索尼还明确界定了CD和MD的差异:CD用于闲暇时的音乐欣赏,而MD则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和Walkman非常类似,但比后者要轻巧便携得多。

1992年11月,MD的全线产品在日本上市了,同时,欧美地区的销售也在积极的准备中。第一部MD录放机MZ-1,第一部单放机MZ-2P、第一种录音介质MDW-60和88种SEM发行的MD唱片终于摆在日本商店的货架上。同时,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的主要电器商店展开了一个名为“试听、试用”的推广活动。接下来的12月,欧美地区的MD产品销售也顺利的开始了。初代MD又大又重,播放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但是其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还是很快让人们接受了它。MD被日本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商看好,夏普不失时机地也始自己的MD核心芯片的研发。紧接着,松下、建伍、胜利(JVC)、安桥、天龙、先锋等知名厂商纷纷参战,MD市场开始了扩张和发展。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数字音乐产品的销售潜力被极大地激发。1995年,MD硬件的年销量达到了1百万台。

在作为历史分水岭的1997年,索尼推出了长宽控制在100mm以内、厚度低于 20mm的MZ-E35。至此以后,MD开足马力向人性化、小型化和个性化发展。鉴于便携式随身听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索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研究,把MD缩到更小。当时由主要参与随身听研发以及后来负责技术开发的索尼执行副总裁高条静雄负责这项工作。在向研发人员提出要求时,他用木片制作了一个模型,这个尺寸可以方便地放进口袋。刚开始工程师觉得这种尺寸的MD不可思议,但是后来他们还是找到了各种解决办法。最后,高条静雄用三分钟做出来的模型由索尼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这或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此之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MD制造商追捧的卖点之一,松下更是将这种小型化玩到了极致,其推出的SJMJ88所拥有的11.8mm厚度迄今仍是最薄的MD之一。此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1997年一些型号的使用时间才勉强超越了10小时。而从1998年到2000年开始,使用时间的提高幅度非常迅速,10小时以上的播放时间在所有机型上得以实现,而且还一直在不断的提高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MD的热销。1998年,MD年销量超过了5百万台,是当时最流行的随身音乐播放设备。“由于MD具备随意录音和输入音频数据的功能,因此我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频文件,从别的播放器中拷贝进来编辑。而且MD内置的磁盘比磁带薄、比CD小,更便于携带,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就一直使用MD。”当时已经是播放器爱好者的王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MD和它的使用附件。

不过在中国,王斑这样的个案只是少数,MD始终没有能更进一步。不仅是初到东京的白宇,即使到今天许多国人对MD都还停留在听说过没见过的阶段。即使作为数码杂志主编的邹云,对MD的记忆也只停留在工作层面:“MD曾经被我当作现场录音设备使用,效果很不错,但因为不能直接输出数字文件,在MP3实现了录音功能之后就没再使用过了。”

邹云所说的MP3,恰恰是半路杀出截了MD胡的“元凶”。对于许多国人而言,他们几乎是从Walkman、Discman直接过渡到了MP3。

美好的MP3

今天,当我们提及MP3,更多时候指的是MP3播放器,但真正意义上的MP3,其实应该是一种数字音乐格式,即MPEG Audio Layer3的缩写。这是一种音频采样与压缩的标准,源于德国人Karlheinz Brandenburg的博士论文。1995年7月14日德国Fraunhofer学院决定将MP3作为使用MPEG标准Audio Layer3规格音乐格式文件的后缀名。当时的Karlheinz Brandenburg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最初的愿望是能够在网上免费提供MP3播放软件下载,以便让这项新标准早日在互联网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催生网上音乐交换活动。Karlheinz Brandenburg可能并没想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项技术使得数字音乐真正风行起来,而且也促成了网络音乐服务的出现,可以说,没有MP3就没有更加轻巧、容量巨大的MP3随身听和数字音乐的大发展。

1997年3月的一天,韩国三星公司部门经理文光洙正在从美国出差完毕返回汉城的飞机上,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到他的同事发出的一分报告:这是一份图象、文字和MP3音乐合成的简报。当文光洙阅读完毕摘下耳机,发现身旁的旅客正在听着MD。他顿时受到启发:要是电脑上的MP3音乐文件也能够直接取出来,用一个独立的播放器来播放,那不就是最好的音乐随身听吗?回到韩国后,文光洙将这个想法提给当时的总裁尹钟龙。可惜的是,当时三星正在进行组织重整,无暇兼顾他的发展提案。半年后,爆发亚洲金融风暴,身为1万多名员工主管的文光洙被迫提早退休,时年52岁。他带着制造音乐随身听的心愿,来到系统整合商Saehan(世韩)出任总裁,并将他的想法在这里转变成了现实,于199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MP3播放器——MPMan F10。顾名思义,MPMan就是将MP3与Walkman两字结合,文光洙的意思很明白:要将此产品发扬成索尼Walkman一般名闻遐迩。

不难想象,MPMan F10尽管体积有四个1.44MB软盘堆叠起来这么大,而且容量最高也只有64MB,但仅仅只是可以从电脑上下载歌曲,就已经让人感到足够兴奋了。几个月后韩国的其他公司也相续推出了不同类型的MP3产品,1999年的韩国已是全球互联网宽频技术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快带动了这个新产品的发展,2000年韩国本地的市场已近30万台。之后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市场,虽然那时候的MP3大多只有128MB或者256MB的存储空间,但由于版权保护意识并不强烈,MP3迅速成为许多中国消费者的首选。“MP3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了国内。那个时候刚刚上班,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个魅族的128MB MP3。”白宇说,“我还记得它带有蓝色的LED液晶屏,可以显示歌名、播放时间等等,比我从日本带回来的MD储存歌曲可要方便太多了,而且用的是5号电池供电,1节电池大约可以用10天左右。”因为容量的原因,白宇的魅族MP3只能存20多首歌曲,他上下班的车程+路程恰巧需要120分钟左右,正好可以听一个循环。“最初上班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循环里悄然度过了。”提起自己的这个MP3,白宇依旧充满了怀念:“我记得在单位的一次大扫除结束后,这个魅族MP3就再也找不到了。后来我虽然也买过几个其它更高档的MP3,但再没有当年这个魅族的感觉了。”

这样的市场环境,让曾经对文光洙的提案弃之不理的三星也不得不转变了态度。1999年秋季,三星为全面改变企业形象,从传统家电向数码科技转变,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技数码产品:手机、LCD显示器、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MP3音乐播放器等。基于这样的理念,YEPP Z-32 MP3音乐播放器在1999年的冬季开始在香港和中国市场销售。这款播放器在功能设置方面已经很接近现在的MP3了,不仅包含有EQ播放模式,更可以允许用做临时的磁盘存储数据资料,好像今天的MP3可以当作闪存盘来用一样。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三星YEPP都屹立在高端MP3播放器的塔尖。

26岁的外企职员张瀚的初恋故事里就包含着YEPP的身影。那是在2004年的冬天,张瀚还只是个高中学生,留着自以为帅气的长发,和身边同穿着笨拙宽大校服一脸稚气的女朋友骑着单车走在每天都会经过的街道。那个时候的全民偶像是周杰伦,女朋友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们从最早的《星晴》、《开不了口》、《回到过去》到不再能想起歌词及旋律的每一首歌里找寻着单纯又美好的快乐。在女友过生日的时候,张瀚把YEPP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女友。“那个时候三星的YEPP是很好也很奢侈的电子产品,比现在满街的苹果5S还要金贵。”张瀚回忆起往事仍然一脸朴素的幸福:“对于我这个拿压岁钱当年终奖的高中生来说真是压力十足,不过在初恋的岁月,没有比你喜欢的人笑起来更能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了,不是么?”诚然,这小小的随身听里留住的或许是我们每个人曾经如此简单的美好。张瀚说,直到10年后的今天她在自己手机里都只有一个字作为联系人名字,就是“她”,因为只有这个字才能把曾经镌刻起来,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了颜色。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诞生于2001年10月的苹果iPod。作为一款MP3,它在很多方面并不出色:价格高、音质一般、使用时间短以及缺乏对Windows的支持等等。但是,就如同当年的Walkman一样,iPod成了一种时尚,成为MP3音乐文化的标志。拥有iPod,并不是意味着你拥有了一款最好的MP3,而是代表着你是一个懂生活、有品味的人。当一样东西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个标志,那么它将是难以被取代的,这也是iPod从一代到四代都一直畅销的最大原因。此外,iPod还是第一个把互联网音乐与MP3随身听捆绑销售的产品。许多人都愿意付少量钱到Apple官方站下载单歌,或使用包月制的无限时Download,iPod真正让唱片公司获得利润,所以得到了消费者和唱片商的双重支持。

该死的MP3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商都是苹果,MP3从诞生之日起,版权问题就如鬼魅附影般随之而来。早在MP3发展之初的1998年9月,美国Diamond Multimedia Systems(帝盟)公司推出的MP3播放器Rio PMP300就因一起官司而声名远播,当时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和唱片出版商们认为Rio PMP300播放器会侵害音乐知识产权有利于盗版传播而向法院提讼禁止生产该产品,在经过几个月的法庭交涉后,该MP3播放机最终还是被允许上市了。但此后,由于MP3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而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这也让唱片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1997年美国制定了“严禁电子盗版”法案,认定任何未经许可传播拥有版权的作品的行为属于联邦重罪,但随着播放器的兴起,MP3还是对唱片业构成了致命威胁。

《MP3:格式的意义》(MP3: The Meaning of a Format)作者乔纳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e)教授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们拥有大量MP3格式的音乐收藏,无论他们是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这些音乐。如果他们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而获得的,那么他们会花很多钱来替换MP3音乐,就像‘婴儿潮’时代的人对CD和密纹唱片所做的那样吗?那会是更加难以做到的事情。另一方面,当我们想起音乐盗版或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时,通常我们是从唱片行业和终端用户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与传导行业有着更加重要的关系,也就是媒体行业和录制行业。这些人从文件共享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我最喜欢的例子来自于2001年,当时索尼音乐(唱片公司)加入了一项由美国唱片产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发起的针对Napster的诉讼案;而与此同时,索尼(消费者电子厂商)则了一种能播放MP3音乐的CD播放器。你觉得这些MP3音乐来自哪里呢?同样的事情在最初的iPod身上也发生过。”

诚然,相比于之前的随身听产品,MP3最大的优点就是可在互联网上下载MP3而不用花一分钱。但是,互联网丰富的MP3资源带来无限惊喜和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版权保护的漠视。有人曾做过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MP3播放器相当于刀,而卖刀者是那些生产厂商,杀人犯则属于是盗版音乐提供网站,有所不同的只是原本的受害者变成了获益者——用户,而唱片公司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网易音乐频道主编、音乐评论人丁博认为,MP3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一部设备中存储海量的音乐,有了更丰富的选择,这些都是播放器带来正面的改变。同时,MP3的发展让音乐作品的商业属性弱化了,破坏了整个音乐产业的传统模式,人们已经不习惯为作品本身去买单。这必然会导致音乐产业出现一种扭曲的格局,直到新的模式建立起来才能改变。

知名演员王斑更在接受采访时直接指出:“网络音乐MP3对大众来说是一种进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却是一种伤害。资源共享对产权也是一种侵害,网络的流行是唱片销量惨淡的主要原因。但是网络带来的快餐文化也让从业者不能尊重自己的职业,音乐也越来越变得更加表面形式化,表面看起来音乐已经变得触手可得,实际上音乐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