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头书

石头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石头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头书范文第1篇

目标预设

1.紧抓 “好奇 、刨根问底”,朗读好对话。

2.了解几个地质方面的专业术语,如“地壳、勘探、矿物、煤炭”等。

3.读懂课文,初步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为“石头书”写一个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们读过哪些课外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石头书》。

2.质疑:第一次读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让我们带着好奇读一读这奇特的书。(自由读)

2.检查词语,出示“地壳、矿物、勘探、煤炭”。

(1)地壳:地球坚硬的壳,有时会往上升,有时会往下降落。“壳”,还有一种读音“ké”,如“贝壳”。

(2)你知道哪些矿物?(出示各种矿物的图片)

(3)地壳中有很多矿物,把地壳中的矿物找出来。(出示“勘探”)

(4)学习“煤炭”,描红词语。

三、层层推进,读好对话

1.川川和磊磊问了好多问题,用线画出来,然后交流。

2.不问清楚不达目的,直到弄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学习“刨”,边写边解释字义:用刀把宝贝挖出来。)

3.怎样读好这些对话呢?

(1)“叔叔,您在看什么呀?”加“呀”有什么感觉?(既好奇又可爱)这样的语气词都带有特别的感情,找一找,例如“哇、呢”等。

(2)“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4.指名读提示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位置变化。

5.出示叔叔说的两段话。

(1)“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雨痕像什么?波痕像什么?从“足迹、脚印、小不点儿”,感受叔叔对石头书的喜爱。(指导朗读)

(2)“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① 对比“很久很久以前”与“很久以前”、“很多很多年”和“很多年”,感受时代的遥远。

②教师引读,学生朗读感受化石演变的过程。

“刨根问底”是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文本的六个问题语境来理解,符合课标提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学段要求。第二学段还应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迅速搜寻所需要的知识。对文本中一些语气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及提示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层层推进,层层剥笋,探究语言的奥秘,建立石头与书的联系,使对话更生动有趣。

四 、学习概括,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1.默读叔叔的话,孩子从叔叔的话里“刨”到了哪些学问?

书 一层一层

字 雨痕、波痕、矿物

画 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知识 地壳的变化 寻找地下矿藏

2.根据板书,借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句式训练:“因为石头 ,有 ,有 ,可以告诉我们 ,所以石头像书。

五、揭示主题,总结全文

从石头书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石头是一本书,树木是一本书,云朵也是一本书;太阳是一本书,月亮是一本书,星星也是一本书……只要你怀着好奇的心,刨根问底,就会发现无穷的奥秘。”

六、变换角色,学会表达

1.如果你就是石头书,想让更多的小朋友来了解你,你该怎样向他们介绍你自己呢?

小朋友们好,我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石头书。你瞧, 。

石头书范文第2篇

在场所有村人的眼里都悠晃着泪水。有心软的妇人跟着哭出声了。

开初,石头不想念书,想待在家帮人家放牛,不同意,说不念书今后就没出息。石头学习很认真,成绩在班上总是前三名。一放学,就抢着干活,捡柴锄草,洗碗涮锅做饭,啥活都干。人家都当的面夸她生了个懂事的儿子,脸上便有了几丝笑容。男人在时,耕田耙地的活都是男人干,现在得干了。不会,只有学着干。耕田耙地看似简单,似乎只要在牛背上套上犁,一扬鞭,跟着牛走就是。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扶着犁走了一上午,走得腿肚子发软,可还没耕完一分田,而且耕得深一块浅一块的。有时犁插得深,牛拉不动,只有使出吃奶的力拔出犁,重新插。牛也欺生,走一段路歇一会儿,气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碰巧村里的花子路过,花子二话没说,下田抢过的犁说:“嫂子,您先歇着。”也怪,牛一到花子手里,就听话得多,花子叫牛停牛就停叫牛快走牛就快走。

正是中午,太阳火球一样悬在头顶上。花子却光着背,背上的汗珠折射出太阳七彩的光,刺痛了的眼。以前自家的男人也是这样光着背耕田,那时望着男人满是汗珠的厚实的脊背,很是眼热。男人那背就是她一辈子依靠的大山呢!可大山说塌就塌了。

回家煮了碗面条,面条里还卧着三个鸡蛋。还拎来一壶开水。花子说:“嫂子,你咋这么客气?”说:“真谢谢你,我没啥招待你的,你可别见笑。”“嫂子说哪里话?你今后有啥不会干的活,喊我一声就是。我这人,别的没有,力气倒是多得用不完。”被花子的话逗笑了。

后来家里耕田耙地等力气活,花子全包了。也帮着给花子洗洗补补的。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在一起过日子的意思。

支支吾吾对石头说了她的意思,石头一听,小脸涨得通红:“不行,我决不要后爹。”说:“我们家如有个大男人,耕田耙地挑水担粪等力气活也有人干了……”石头打断的话:“那些活我们拿钱请人干。”‘叹着气说:“我们哪有钱呢?”石头说:“我不念书,我不信我学不会耕田耙地。”还想说啥时,石头说:“你如要他就不要我,要我就不要他。”

一回花子在家里吃饭时,石头当着和花子的面,把一包老鼠药撒在饭锅里:“我们都别活了。”气得给了石头狠狠两巴掌。石头摸着红肿的脸对花子说:“只要有我在,你就别想把我妈夺走。”

花子和就这样断了往来。

不久,就出事了。这回,耙田,欺生的老牛竟不走,用鞭子不停地抽打着牛的头。这是条火气正旺的公水牛,这时偏偏又来了一条正的母牛,母牛“哞――哞――”的叫声让公牛兴奋不已。公牛就往母牛那儿跑,拉不住,摔倒在地上,公牛踩在身上,锋利的犁铧也在身上划过,的身上脸上被犁桦戳了好几个洞,血水从那些洞口涌了出来。花子正巧路过,忙抱往医院赶。对花子说了句:“替我照顾好石头。”眼皮就永远地合上了。

石头号啕大哭:“妈,是我害死了你,我不该阻挠你,要不你也不要耙田……”一脸泪水的花子把石头搂在怀里: “别哭了,哭有啥用呢?”

花子就担负起抚养石头的义务。

石头又不想念书,花子青着脸吼:“你不念书能对得起你死去的妈?她最大心愿就是你能考上大学。”

石头书范文第3篇

哦,对啦,最近有一个怪人,天天在这里运石头呢,可是,一晚就能堆成一座山?

我走出家门,仔细观察着,哇,这一块块石头嵌空玲珑,颜色清润,叠嶂层峦,如神镂般精巧。我刚想摸一摸,一个人大吼:“大胆刁民,放手!”

啊!谁敢对我这样大吼?来者是何人!我怒视着那个人。

“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你来我家玩玩吧!”“不明人物”吁了口气。我有些犹豫,家长老师都常常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走,不过,好奇心战胜了犹豫,我开始上攀石头山。

在山路上,我问这个人:“你是谁啊?”

“我?我是书画家米芾。”

我冷笑着说,“你是大名鼎鼎的米芾?那你怎么来现代?”米芾笑笑回答“我穿越来的。”

“你为什么这么爱石呢?”

“如此石头,安能不爱?”他掏出了一块精致的镂刻石头,说。历史说米芾确实爱石、迷石!

我在经过8768 9736 4628级台阶后,我来到米芾的家,哇!他的房子是石头做的,房子前面全是各式各样的石头,屋里也是奇形怪石,我正在感叹道。突然外面吵闹起来,还有汽车按喇叭的声音。

我和米芾走出房门听到:“喂!哪来的石头山呐!我们开车过不去了,你看堵成一条龙!”

“嘿,这些石头好有价值!都是些最最最珍贵的花岗石,雨花石,火山上的岩石••••••”大家感叹道

啊!一会米芾房子前面的石头山那边满是人,正在贪婪的拿着石头往兜里塞呢,十几个省听到消息,派直升机来抢石头。米芾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急得连连跺脚,气急败坏地说:“坏了坏了,我的石头被大家都拿走了!嘿,你们太过分了••••••”他挥舞着拳头吓唬那些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是书画家!应该是将军!

米芾绝望地大吼道:“我要回家!我的石头啊!”

石头书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文字石刻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一 前言

两汉时期,南阳经济发达、文化事业繁荣,在政治上又有着特殊的地位,使南阳成为当时与洛阳、临淄、邯郸、成都齐名的名邑之一。今天我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南阳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数量最大,也最受人们关注的是汉画像石、汉画像砖,其次就是汉代石刻文字。

在南阳出土的石刻文字中,有歌功颂德的,有标明墓室情况的等等,但关于南阳汉代水利方面的石刻文字,几乎没有发现,仅在汉书中有一处记载,汉书载“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増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关于此石,其它史志均无记载。石早佚,不可考。但是我们从文中所说可知,刻石的内容是为了百姓的合理、平均用水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无独有偶,2003年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在南阳邓州我们发现了一批汉代水利巨石。

二 南阳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及考释

2003年5月在邓州元庄乡曾庄村肖湾组赵河南岸拐角漫滩地发现了99块刻有文字的水利巨石,是该乡村民在平整废弃的砖瓦厂时偶然发现的。这批石头除刻有“虞少文石”一块石头留存于邓州花洲书院外,其余带有文字的石头都存于南阳市卧龙岗汉画馆内。(图附后)

从这批石头外观来看,基本上都是长方体,表面粗糙不平,看样子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便被刻上了名字,并且有的石头凿有铆口(如图三)。从完整的石头来看,除了一块特殊的石头和残砖外,基本上每块长约140厘米,宽约50厘米,并且每块上面都用隶书刻一人名,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 “何吴石”、“何武”、“许阳”、“苏文遼”、“庞君髙”、“鲁孟山”等。

在这批出土的石头中,有一块残砖和一块石头比较特殊。残砖(图一),长约19厘米,宽约14厘米,上部稍残,竖刻隶书两行:左边为“石渠下部”,右边为“艸基石文甫”。石头(图二),长约100厘米,宽约15厘米,竖刻一行隶书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由此可知图一、图四文字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从“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的含义来看,应该是对上面这批石头用途的一个简单说明。

我们先来看看“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这九个字,《南阳晚报》及《邓州文化》一书将其读为“石渠下部”、“基石文甫”,其中一字未释出来,他们可能认为“艹”不是一个字,盖误也。我们来看图一,“基”字上面有“艹”,此时认为“艹”不是一字,在情理之中。我们再来看图四,在“部”和“基”之间也有一个“艹”,两个铭文都有“艹”,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写错或者误笔,“艹”应该是一个字。在南阳出土的汉碑《张景碑》中有一“草”字,和我们这里提到的“艹”的写法一样。在汉代的隶书中“艸”同我们今天的“草”字。《说文》:“艸,百艸也,从二艸。”如果按《说文》中的意义来解释铭文的含义,显然说不通。“艸”还有粗糙之意,《史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为粗食草菜之馔具也。”)《元史》中曰:“以大麻索缚之,急复缚横木三道於头桅,皆以索维之,用竹编笆夹,以草石立之桅前,约长丈余”。 这两个例子中“草”都有粗糙之意。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批巨石,这批石头虽然是方形,只是经过简单的加工,表面粗略,高低不平。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艸”应为粗糙之意。

我们再来看看整句铭文怎么断句,应该有两种断法,一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一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我们看这批石头每块上都刻有一名字,并且很多名字后面都刻“石”字,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何吴石”、“宋少平石”,所以此句应读为“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所以笔者认为后者的读法是正确的。“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明这批石头的用途,是用于石渠下部的基石;二是“石渠下部艸基石”这六个字是由“文甫”这个人写的。

在图一、图二两个铭文中,字的结构和精神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由“文甫”一人所写,图一应为草稿,图二才是正规的铭文。此铭文字体结构方正、宽博,略带隶意,我们从中看出“文甫”应该是一个书写水平较高的人。

根据这批石头出土于邓州元庄乡赵河漫滩,及上面对铭文“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的分析来看,这批石头应该是与水利有关。这批石头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纪元,但我们从石刻文字的气象、造形特点和运笔方法上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的。在这批石刻文字中,“何武”之名与汉书同,但与汉书所载何武不涉。汉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有何武,字君公,蜀都郫县人,一生历经汉宣帝、哀帝两朝,此两帝时期皆为前汉,故何武应为西汉人,而石刻铭文中所涉及的何武应为东汉人。

我们知道南阳汉代的冶铁业相当发达,因此为大规模兴修水利提供了得心应手的铁制工具,使汉代南阳的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汉代南阳兴建的水利工程比比皆是,主要有钳卢陂、三郎堰、郑渠堰、召父渠、六门堰、樊氏陂、邓氏陂、新野陂等。其中在邓州境内尤多,有钳卢陂、三郎堰、召父渠等,这些水利工程为汉代邓州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障。今天邓州好多村庄的名字都是以“渠”、“陂”、“堰”来命名,这也说明水利工程在邓州的兴盛。

这批水利巨石是在邓州古六门堰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六门堰,又称“六门石碣”或称“六门陂”,又称“穰西石碣”。西汉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修建,继召信臣遗业,东汉杜诗为南阳太守时,复修六门堰,之后不断的复修。《汉书·沟洫志》有关于六门堰的记载,但不够详细。按骆立群《邓州古代史考》中所说,单就六门堰下属水渠陂堰就有三十个之多,灌溉着穰、新野、昆阳三县。后汉末,由于兵乱,工程全毁。

关于这一大批石头,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出土的铭文“石渠下部艸基石,文甫”,断定它是关于水渠的。那么,为什么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有人名呢?他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名字刻在同一块石头上。在汉代,象这种集体劳动,通常会将所有人的名字镌刻在同一块石头上。我们再看看这批石头上镌刻的文字,形态各异,差别甚大,非出自一人之手。笔者推测,当时人们为了灌溉农田而修建水渠,每家每户捐出来一块石头,然后刻上户主的名字。然而,像这种大规模的文字石刻和这种石刻形制,在中国出土的汉代碑刻中尚属首例,它是否就是当时的一种文化制度,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从这些石刻文字整体来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民间的通俗隶书,虽然是隶书,但是里面蕴含着楷书的因素,这些文字应和南阳出土的《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所刻的年代大致相同。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名字第一个字刻写都很大,第二字或第三字相对较小,这是不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书写习惯或者是有其它的原因。在这些石刻文字当中,如“何武”(图四)、“何吴石”(图六)、“苏文遼”(图十)、“庞君高”(图五)等字,结体宽博,波磔分明,隶书的味道比较浓,书法风格类似于《石门颂》之类的摩崖石刻。从这几个名字的书写来看,书者应该属于书写水平比较高的人。 如“云伯山石”(图八)、“西门廿二淳”(图七)、“鲁孟山”、“陈雎”等字,几乎看不到了隶书的波磔特征,基本上已成了楷书的体势,只是还略带点隶书的余韵。

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几个特殊的。如“西门廿二淳”(图七),“西门”应该是姓,像“廿二”这种数字,在过去的人名中也经常出现,如“席廿二妻方氏”、 “贾廿二郎”, 也就是说“西门廿二淳”就是一个人名。“云伯山石”(图八)、“由孟闓”这两个名字的姓氏在邓州现存的姓氏中是没有的,这两个姓氏的发现无疑对我们研究邓州古代的姓氏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再来看“窦建”(图十一)这个名字,这两个字应该是这批石刻文字中最有情趣的。“窦”字为什么写这么长,好像三个字组成,当时作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是不是作者当时正思索着修水渠的事,或者正和人谈话分神而造成的呢?或者说书者是一个书写水平低的人。

三 结论

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不但对我们研究汉代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也为研究汉隶的楷化提供了更有力的实物资料。

参 考 文 献

[1]

班固撰颜师古注《前汉书·循吏传》四库全书 卷八十九

[2]

汉 许慎撰宋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03年版 15页

[3]

司马迁撰 裴骃集解 司马贞索隐 张守节正义《史记·范雎列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七十九

[4]

明 宋濂等修《宋史·河渠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六十六

[5]

《大清一统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二百三十三

[6]

宋 周密撰《武林旧事》四库全书电子版 卷十

石头书范文第5篇

这块石头是父亲的,放在书架上大约有一年多了。从得到它起,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作为一个装饰品,从来没有改变过用途。说起石头的来历,是三年前父亲与亲友们去河边春游,在河岸拾的这块石头。亲友们告诉父亲这是一块鱼石,至于这是为什么,亲友们也没说,父亲也就没多问。只是带着它回来,作为一个装饰品摆放。

这块石头猛一看,有一枚鸽蛋大小,但其重量却远不及看上去那么重。这块石头如同海泡石一般的白,上面有许多小孔,孔中有一些黑褐色的物质,孔与孔之间相互串联,放入水盆中还会从孔中透出一个个空气泡,煞是好玩。也许正是这一个原因,这块石头才会有如此轻的质地。

打破这一僵局的是在一年以后,母亲从外地带回一缸鱼,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又生得小巧,着实让人欢喜。见到这缸鱼,让我想起了那块尘封已久的石头。鱼石,鱼石,不和鱼一同怎可叫鱼石呢?我走到房间里取出那块石头,放入鱼缸内,鱼儿们看见了,一会儿绕绕,一会儿碰碰,似乎对这个新来的访客并不介意。父亲看到了没有说什么,走进了屋内。不过,临近考试,就算再怎么喜欢这一缸鱼,也闲有时间照料,所以只能托付交由母亲照料。目前最重要的是备考。

几天之后的考试结束后,总算落得清闲了,这时再看鱼石,上面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水草,丝丝细细密密的水草,随着水波飘动,而鱼儿们围在石头周围,一起一浮十分可爱。原来,在石头的孔中,是还未萌发的水草。我不想去把鱼石上的水草洗除,因为水草能为鱼儿提供氧气,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叫鱼石。

不过也正是我的这一放松,造成了我直到今天仍就不能自已的一件事。

有谁能想到呢?

不过也正是我的这一放松,使得我的鱼儿,飞向那宁静的天堂。

在几天后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的去看我的鱼儿们,可我没有想到,今天早上我看到了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我的鱼儿死了。

没错,我的鱼儿死了。也许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按常理而言,我的鱼儿应该不会死,因为有鱼石的氧气供应,和水质的净化,但是请不要忘了,水草能带来让鱼生存的氧气,也能制造出足以让鱼死亡的二氧化碳,我不清理鱼石上的水草,使得晚上水草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个晚上,如此多的二氧化碳足以让鱼死亡。就是因为我的疏忽,我的鱼死了。

望着这一缸水,和水上浮着的翻着白肚皮的鱼,我不由得悲由心生。这时一个苍老而又饱含阅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把石头取出来。”是父亲在说话。我慢慢的把鱼石从鱼缸中取出,用刷子把鱼石上的水草刷去。水,父亲已经去倒了。

石头书范文第6篇

我是个书迷,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看课外书籍。我一进入书店、图书馆,就像一只小蜜蜂飞进百花盛开的花丛。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因为知识使我聪明起来。

我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不少的难题。记得在我家门前的小巷中间,有一块很大的石头。大人们都懒得去搬。一天,我们在巷子里玩耍,觉得不方便,想搬掉这块“绊脚石”。我们几个小伙伴同心协力,使出吃奶的力气,累得我们够呛,也只把石头移动了一点。“有什么好办法搬动石头呢?”我蹲在石头旁一边休息一边想。忽然眼睛一亮,我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较长的粗木棍。我把长木棍一端插入石头下面,然后在长棍下靠近石头的地方放几块砖作支撑点,最后在木棍的另一端只用力一压,石头便向前移动。我们就这样一下一下把石头搬到小巷的墙角边。我们又可以自由玩耍了。伙伴们夸我:“你真聪明。”我笑了笑说:“这是‘杆杠’作用。我是从书中学到的。”

在学习上,知识更是助我一臂之力。自从四年级上电脑课后,我便对电脑很感兴趣。今年爸爸给我买了一台电脑,我更是入迷了。放学后,我常常捧着电脑用书认真学习,然后上机练习,爱不释手。有一次,数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的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我看见电脑,心想:为何不借助电脑,攻克难题呢?于是,我就坐在电脑旁,按起键盘操作起来。嘿!真不愧是电脑,一下子就把它做出来了。为了复习时便用,我把题目及答案都存入了储存器中。这么复杂的难题,都被我和电脑一起“破解”了,真是“人脑加电脑,事情办得好。”后来,我还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奖哩!

知识使我变得聪明起来。我还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长大后在祖国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石头书范文第7篇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都只带狗去,客人来了,狗钻进桌下,啃着骨头。猫认为主人偏心,就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主人很喜欢狗,不喜欢猫。猫很生气,离家出走了,走之前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这句歇后语是从猫嘴里传出来。

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有一个书生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给老鼠,他家的老鼠非常饿。到处找食物,有一天老鼠找到一个箱子,它以为里面藏着好吃的,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咬穿了一个洞钻进了箱子,可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书。老鼠非常生气,于是说:破文章,破文字,不能吃我也要把你咬烂,好解气。于是就有了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这个歇后语。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豆腐赚钱。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赶紧捡起来,先是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小心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悲哀地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古时候有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大刀耍得很好,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关羽门前开始耍,把关羽惹火了,关羽把大刀舞得滴水不漏。那人从此再也不敢耍刀了。这才有了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的歇后语。

石头书范文第8篇

收藏熔社会性、历史性、观赏性和文艺性于一炉,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增长知识,提高人们对美的欣赏水平。所以,许多人都有收藏的习惯,他们收藏的或是邮票、票证,或是书籍、书画,或是钱币、古玩,或是家具、笔砚……真是不胜枚举。

台湾女作家三毛喜欢周游世界,也喜欢收藏。她每到一地,都要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带回来。像彩色的石头、银制的脚环、彩陶、玉石、挂毡等等。后来,她把这些收藏品拍成照片,配上情文并茂的文字,写成了一本书《我的宝贝》。

抗战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老先生,特别喜欢石头。然而,他收藏石头与别人不同。他不是把它们当作欣赏品,而是当作“行旅的采拾,朋友的纪念,意志的寄托,地质的研究”。因此,他所收藏的都分别是从八达岭、列宁曾经躲藏的地方、鸭绿江畔的国界桥、罗盛教烈士的墓地等地方捡来的大小不一的石头。他由于喜爱石头,还将收藏着这些石头的书斋叫作“与石居”。

作家叶灵风喜欢收藏书籍。早年,他在上海的藏书就有万卷之多,可惜中全都丢失了。定居香港后,他又从无到有地买书、藏书,成为一位知名的藏书家。他的这些藏书,一部分是文艺书刊,还有一部分是有关香港历史、地理、博物的书。他所收藏的清嘉庆版《新安县志》是稀世珍本。据说,这部书除他之外,世上只有广州、北京各藏一部,而以他这部最齐全。他死之后,按照他的遗志,他的家人把这部书捐赠给了广州中山图书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爱好十分广泛,打拳、唱戏、养花等等,此外还有一项,那就是收藏名伶的扇子。说及此事,还有一段佳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他在主演《晴雯撕扇》时,一定要在上台之前,亲手画一幅扇面,装上扇骨,带到戏台上去,当场把扇子撕掉。演一场,就画一幅,撕一次。梅先生的琴师徐芝源先生看到了,心里十分难受,待戏散了后,他就去把撕坏的扇子拾回来,请别人重新裱装好。后来,他把这重新裱装好的扇子送了一把给老舍先生。老舍先生了解到扇子的来历后,大为感动。从此,他又多了一项爱好――专门收藏名伶的扇子。经过十多年的辛勤收集,老舍先生收藏了一百多位名伶的扇子。除了京剧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的之外,还有王瑶卿、汪桂芬、陈德霖、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愈振飞、红豆倌等,可谓名扇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