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课的感受

网课的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课的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视听结合 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丽娜.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网的高职音乐欣赏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开展基于在数学拓展课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

数学拓展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课下参加社会实践等,改变了以往数学课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数学拓展课的学习方式是灵活的,不同的拓展课学习方式的选取也不同。拓展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活动、探究、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有趣的实用的数学呈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动脑、动手的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创造,所以,数学拓展课既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转变。

本文将通过展示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实践,反映在“依托数学拓展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一、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把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其中二名优等生,两名学习困难生,二名中等生,要求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小组每位成员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各自有明确分工和任务,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莫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比如我在九年级上期“初中数学化归思想”这节拓展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上网查资料的自学任务:

课前自主学习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归思想的认知,同时也为课堂合作交流打下基础。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外部条件。

二、课堂展示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动力。

适当的小组展示不仅是对前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更是对后一阶段学习学生学习动机的无形激发。教师在落实学生自学完成情况的同时,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创设具w的教学情,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打开思维的闸门,为下一阶段自主探究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课堂上的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还以拓展课“初中数学化归思想”为例

四、动手创造,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比如,我在七年级下期拓展课“利用轴对称进行图形设计”带领学生衣服。

学生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感受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在“玩”中学到,转变了学生以往学数学的方式和观念。

五,激发兴趣,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主动去求知。

我在七年级上期拓展课“数学中的数字黑洞现象”中,带领学生感受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了解“123”黑洞, “水仙花”黑洞, 验证角谷猜想之后,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意思品质。有一位同学在做“3x+1”游戏时,选取数字25进行验证,结果经过26次运算时,终于找到“421”黑洞,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细心、耐心。这节数学拓展还激发了学生对宇宙黑洞产生了兴趣,为什么会有“黑洞”?“黑洞”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黑洞的吸引力极强?学生充满好奇。数学拓展课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六、在数学拓展课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效果明显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3篇

成为凤凰语文论坛一员,之初的快乐莫过于“围观”――一种对于语文的围观。某次教学的研备,某种现象的陈述,某个观点的辩论,专家、争论、设计……都是充满吸引力的词语,每次投入都是对自己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挑战。教研过程中,你的一句点评、一点感受、一声赞美都可能成就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留下一份美好的情愫记忆。指尖于键盘的敲击让你成了可爱的“夏洛”。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威尔伯”,在自己的“谷场”――教室,作出一次与“夏洛”们的期待相吻合的努力。2005年的冬天,我有机会走进了一个人生中难忘的“谷场”――无锡硕放,与三(1)班42个孩子共同演绎《军神》。是否精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来了!当时内心充满的是感激:感谢网站给了我机会!感谢参加《军神》备课的“求索”和“花儿”版主及众位网友!感谢高林生老师的指引――这是多少年轻教师梦寐以求的机会!感谢网友们一针见血的点 评――这是在任何一种教研活动中所难得的真诚!感谢课堂上的缺憾――牢记了高老师对我“二楼半”的鼓励以及“《军神》一课的‘神’还不够‘神’”的评价。事实上,我自那以后,还多次教过《军神》,而且真的一次比一次“神”。在凤凰语文,“夏洛”们会给你一个个生命中的“关键词”,对其不断思考和践行才能拥有最精彩的诠释。

六年之后的又一个冬天,2011年12月2日我来到了“蓝色经典”的故乡――洋河,与洋河实验小学四(5)班的同学一起学习《珍珠鸟》一文。与硕放教研结构不同的是,这次是与苏州名师张玮和洋河实小胡军两位教师一起“同课三构”。课文是名篇,执教名家之多,让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铺天盖地。课前我拥有电子资料近两个G。在原有论坛集体研备的基础上,我开始远程讨教,这次对我帮助最大的是高子阳老师,我们商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竟然”为阅读切入口,结合转换人称的语言训练形式,我和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了生命中诸多“竟然”的美妙。真正的研讨不只是找到了突破点,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课堂成为凤凰研修营“课堂观察”课程的观察对象。我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细读大家的点评:有直感描述,有理性分析;有文字、影像的质性呈现,有量化的统计;有多维的理论透视,有平实的经验类推;有尖锐的追问,有勇敢的应和……最重要的是,经历了这样的研讨活动,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各自全新的构建。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前5分钟;开心;轻松;能力

在日益提倡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课前5分钟在知识的积累,口语能力的提高方面,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它的许多作用是隐性的,其中,创造情境便是它的一种隐性的作用。

课堂的情境,表现出来的便是一堂课的氛围,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每节课的前5分钟自然而然地便会把一节课的整体氛围确定下来。因此,“语文课前5分钟”的教学设计亦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语文课并不是游戏课,要是一味求“乐”,便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我所设计的方案是以“开心课堂,轻松语文”为宗旨的,一切形式围绕着“课堂”和“语文”展开。

笔者发现“语文课前5分钟”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情况。一是准备匆忙,反映冷淡。据一些老师介绍说,当问学生要不要利用课前5分钟搞一些节目的时候,学生的反映是:“老师,不要了吧!”这简直是一盆冷水。二是一人努力,他人旁观。我所接触到的课前5分钟的形式,往往是责任分配到个人。也就是说,今天轮到同学甲了,那么其他同学便不用去准备,心想只要听听看看就是了,反正老师不会再叫到我了,甚至我不听也没有关系啊。试想,每一位同学一个学期最多也只能轮到一次,况且这一次也并不一定在好好准备。那么,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呢?这5分钟简直就是在浪费。三是形式单一,无视特长。讲故事就一个学期讲到底,说新闻就一个学期说到底,反正开学第一堂课采取什么形式,那么最后一堂课也采取什么形式,一点变换都没有,学生能不反感吗?

课前5分钟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师都想做好,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网上常常有许多老师的成功的经验介绍。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我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想利用“课前5分钟”创造“开心课堂,轻松语文”。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一、感受型

曾经有人说过,把每天睡醒的时候讲的第一句话连缀起来,便是一首诗。我相信这将是一首绝美的诗,因为那是最真挚的感受,最纯净的语言,就像早晨的清新的空气。那么一个寝室八个人的感受加起来,也会是一首美妙的散文诗。在这个模式中,老师要求学生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或者是在吃早饭的时候,交流自己新的一天的感受。在课前5分钟,要求寝室的其中一位学生来表达,并提出自己的评论意见。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听的能力,转述的能力以及综合评析的能力。

教师给出一组任意的词语,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这些词语来编故事,当然故事中一定要包括这些词语。把它们编辑成一首诗,一个短剧也可以,形式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在课前5分钟的时候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词语一定要在前一节语文课结束的时候给出。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广告型

教师给出任意一种产品的名称,要求学生为其做广告。包括广告语、广告经费、面对群体,以及广告设计该用的图案、颜色,该请的产品代言人等等,都要求学生给出构想,并要给出原因。在课前5分钟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大家。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精神,当然也有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采访型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的资料。在课前5分钟的时候,要求一名学生充当提问的对象(到讲台前)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有关问题。当然在专题外有关语文知识的问题也可以采取“提问―回答”的形式。这

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评价型

教师要求学生评价前一节课的语文教学情况,包括老师的教学状态、教学内容、学生的反映、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本人对这堂课的学习状况等。在执行别要注意的是老师的态度,老师应该采取一种鼓励的态度,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流利地发表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好的建议加以采纳,不要流于形式。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中也可以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六、传统型

传统型包括学生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说新闻,介绍诗歌、成语等一些一直以来都在采用的形式。这些教学形式,知识性强,与语文课紧密结合。特别是对于一些自觉积累知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形式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一个任务,大家完成,一人展示,他人对照。形式的多样,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心课堂,轻松语文”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审美意识;表达

美术是一门人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美术是美术基础教育的升华阶段,该阶段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美术鉴赏无非就是看,谁还不会看?其实不然,美术创作都包含了作者的诸多情感,我们只有指导学生掌握艺术鉴赏技巧,才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才可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如下分析: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现状的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很多学习任务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就美术课来说,教师和学生更注重技能培训和教育,而对美术鉴赏课不屑一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美术鉴赏课,但是类似美术自习课,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更不能拓宽学生视野,不能对学生的美术创作有所启迪。有的美术鉴赏课多是让学生观赏后,教师进行滔滔不绝的解说,这和听说明书差不多,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艺术鉴赏应有的境界。鉴于种种情况,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二、如何做好美术鉴赏课

1.结合作品背景进行形象展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绪整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作品介绍和鉴赏启发环节,能以灵活、形象的手段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剪纸艺术时,笔者就以孩子们乐于认知的形式,先给他们欣赏神奇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剪纸姑娘》,孩子们看到表演中人刀合一,出神入化地剪出各种作品,就能很好激发他们学习和鉴赏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可以借助台词“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引导学生鉴赏思路。最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剪纸尝试,这样就完善了学生欣赏、实践的过程,进而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对艺术的鉴赏,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交流鉴赏成果

客观地说,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角度的不同,在鉴赏过程中肯定会见仁见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个体,鼓励大家通过交流鉴赏成果,扩展知识面,提升认知度。

比如,在教学《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我们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鉴赏古埃及不同时期的雕塑和美术作品。然后让学生经过欣赏和思考,展示自己的鉴赏观点。这样开放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发现古埃及绘画作品涉及神话、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的学生从美术技能角度发现古埃及美术作品是其他后代美术作品的鼻祖;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发现古埃及雕塑的石像很像中国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然后将鉴赏结果展示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消极的观点剔除,再结合时代的特点给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更新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世界上丰富多彩艺术的同时,体会到文化,学习到技能,从而提升美术修养。

3.借助多媒体形象鉴赏

随着科技的深入,多媒体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具有集影、声于一体的优势,还能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美术鉴赏和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用传统方式展示,学生鉴赏对象有限,可能无法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一方面丰富鉴赏作品,另一方面给学生更真实的环境,形成最直观的鉴赏成果。

例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一课的教学,本课是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了解艺术家的一生建树,通过对美术家生平的了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课前,我把在网络上搜集到的关于凡・高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视频课件,生平、作品、艺术风格等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同时把凡・高的著名画作特写后,让学生细致观察,体会大师的功底,近距离和大师的思想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大师、感受作品。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美术课堂经验对怎样做好美术鉴赏课的几点心得体会。概括地说,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和交流,拓宽信息和视野,逐步提升鉴赏技巧,从而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和美术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

【摘 要】“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从巧用课堂总结情境入手,探索一些课堂总结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大家从自己的收获上(知识方面、获得的经验方面、学习的心情……)给这节课的学习打个分好不好,要说明理由。满分10分。

一个优生:我打10分,我不仅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特征。

一个中等生:我打9分,学得很开心!

一个学困生:我也打9分,这节课的知识实在太有趣了,我想再学下去,但马上就要下课了,我有点遗憾。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估算一下这节课同学们的平均得分情况吧。(给学生估算平均分的时空,并针对学生自评表现“平均分”做一下学习态度和学习收获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了正确地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深刻地反思,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升华。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令人回味。这就不仅仅是课堂总结,不仅仅是巩固提挈,而是让学生思维、情感乃至于智慧都尽情张现的时刻。

四、扩展延伸,升华创新思维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把所讲的内容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在课的结尾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边问学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有没有办法求出来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能否将这些图形转化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等,从中发现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关系,进而求出它们的内角和,让学生亲身建构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就可以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以小见大”推理策略,研究一下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总结既巩固了新知,又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开拓了思路,还为学生后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做好铺垫。

总之,数学课的课堂总结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数学新知的特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课堂总结,引发学生快乐地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总结,激活了数学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内驱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7篇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创设近乎真实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兴趣,提升主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思想品德教学 创设情境 丰富内容 拓展空间

网络信息作为教育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头的优势。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作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没有较强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感到没有学习兴趣,为理解教学内容造成障碍,灵活的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就是我们要说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能够以学生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将多媒体的优势一一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创设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就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对每项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画面,绘声绘色的视频功能,强有力的表现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学思想品德的兴趣,以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都是极好的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结合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基础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发挥作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教学课件展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共鸣,多媒体中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又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奇心油然而生,学习欲望随之而来,学习主动性产生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一些录音磁带来营造气氛,但是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代化的思想品德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营造动态的教学环境,通过大屏幕将课本中的内容动态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这种美妙的氛围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节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展播《歌唱祖国》这首歌的MTV,背景画面展示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画面,以及播放“神九”“神十”发射成功的感人画面,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自豪感。借助多媒体的图像、视频呈现的优势,在大屏幕声像并茂的感染下,创设出来的类似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把多媒体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呈现动态逼真的画面,展示形象直观的视频效果使多媒体的两大特点,这就为大大活化教材的内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困难的内容简单化,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这样为学生快速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能够起到有效的帮助。我们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轻松把握知识点,增强记忆,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课文内容,准确的把握基本知识点,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将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势,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过程应当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教学灵活的运用,以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珍视集体团结》内容的时候,珍视集体、团结一致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这个知识点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单凭老师口头的讲,学生很难理解。此时英语多媒体播放伊索寓言《天鹅、梭子鱼和虾》的课件。大屏幕显示天鹅、梭子鱼和虾三个动物朝不同的方向使劲拉车,虽然都用了很大的力气,但是车子纹丝不动。这一举动引的学生睁大眼睛看,有的看后笑起来。借此机会来讲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团结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奔向共同的目标。就这样很快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很容易的学到了知识。

3多媒体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空间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时空进行扩展,在增加教学容量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对于课堂实践的实施非常有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下,对于现有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走向独立人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前,老师把该节课的内容涉及到的网址,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学习材料,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链接和搜索引擎自主搜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空间拓宽了,学习方式自由了,不仅从网上的案例中学到了知识点,而且结合自身实际真切感受到思想品德内容的真实与实用。

4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情景功能,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学习

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情景功能,最好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教学。情景是熟悉的,都是学生亲身感受的经历的,熟悉的场景会让学生的感受更真实,学起来才会形成共鸣。例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和《做合格的消费者》这两节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场景中的售货员明明知道货架上的食品已经过期还照常销售;或是换上新的包装欺骗消费者等。用这样的案例来警示学生要做诚信的人,不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更不能欺骗消费者。顾客在购物如买菜的时候,不能故意把本来能吃的菜刻意的扔掉,只留下菜心,要文明购物,做做合格的消费者。

作者:方绍泉 单位:河北省河间市时村乡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之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思想品德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网课的感受范文第8篇

一、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