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生方法

养生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养生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生方法范文第1篇

2、盐:在养生壶内侧涂上食用盐,特别是有茶垢的地方,然后用牙刷或手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就可以了。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NaCl中含有MgCl ,KCl等杂质Mg+的水解使盐呈酸性,酸性物质能够除去茶垢中的茶碱等物质。

3、醋除水垢:这个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碳酸盐,醋里面的醋酸会与其发生反应,产生溶于水的物质矿物质和二氧化碳气体,一般超市都能买到白醋,放入养生壶刻度的10%的白醋,然后加满水,烧开放置一小时左右,然后刷洗就可以了,陈醋也可以,但陈醋的效果没有白醋的好。

4、家用电水壶煮山芋除垢:放半养生壶以上的山芋,加满水,将山芋煮熟,以后再烧水,就不会积水垢了。但要注意水壶煮山芋后,内壁不要擦洗,否则会失去除垢作用。对于已积满了水垢的旧养生壶,用以上方法煮一二次后,不仅原来的水垢会逐渐脱落,并能起到防止再积水垢的作用。

5、小苏打除水垢:一般家用养生壶加热盘都是铝制的,在养生壶烧水时,很容易形成水垢,一般我们可以放1小匙小苏打,烧沸几分钟,水垢即除。或者也可倒入浓度为1%的小苏打水500克左右,轻轻摇涮,水垢即可除掉。

养生方法范文第2篇

笔者见到黎老太时,她正坐在一张马架椅上搓玉米。只见她右手拿着一根晒干的玉米,左手使劲地搓着,黄橙橙的玉米粒在她的手下“哗哗哗”地落到箩筐里。笔者注意到,堂屋一角还堆了一大堆玉米。显然,这些玉米都是老太太一粒一粒地搓下来的。

“按照封建社会的风俗,我是包过‘小脚’的,不是那种乖巧的‘三寸金莲’,而是有点扁平的“丑茄子”,因为大脚趾被包歪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下地干活。”黎老太自我介绍说。过去,黎老太既要跟着男人们下地种庄稼,又要在家煮饭喂猪带孩子,风风雨雨近百年,一生辛苦得很。前些年,她每天都要下地割猪草,每年都要喂三、四头大肥猪。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走路有点吃力,但还能帮着家里搓玉米、摘花生、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然,她还能自己梳头,自己洗脸等,生活基本能自理。

“奶奶眼睛有点花,是个顺风耳,喜欢看电视,喜欢给我们这些晚辈们讲她过去的事情,都是一些耐人寻味、催人奋进的好故事。”黎老太的孙女告诉笔者。黎老太待人和蔼,很爱说话,见了周围的熟人,她都要主动上前打招呼,家长里短的,一讲就是大半天。她还特别关心晚辈的事情,一见面就要问工作顺不顺利,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之类的。黎老太的心态很好,遇事从不着急。她常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着急有什么用?

黎老太共生育过3个儿子,2个女儿,丈夫1949年6月就去世了,当时她才36岁,但她一直没有改嫁,独自含辛茹苦将5个孩子带大成人。

黎老太特别能睡,一吃了晚饭就要上床睡觉,每天还要睡2个小时的午觉。她过去从未生过大病,只是现在偶尔头有一点发昏。她的牙齿掉了很多,只剩2颗门牙了。因此,她喜欢吃炖肉,喝肉汤,一顿能吃半碗肉丸子。她还喜欢吃发糕、黄角粑粑之类的甜食。

养生方法范文第3篇

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内容很多,兹撮其要者分述如下:

昼夜晨昏中医认为,自然界24小时有日出、日没的变化,人体一天也有平旦阳气生发、日中阳气兴隆、日没阳气收敛的不同。因此,在养生学上,中医很重视晨起锻炼,认为黎明是阳气生发的大好时机,此时到户外去呼吸吐纳、运动肢体,可以使人体气血流畅,体质增强。但晨起也不能过分太早。天还没有破晓,阳气尚未发生,摸黑起身锻炼,并不有益于身体。此外,病情也有昼夜变化。一般来说,人在白天阳气盛,因此病情表现较轻;夜晚阳气衰微,病情表现往往较重。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时,应该把这种变化的因素考虑进去。

四时变迁四季气候变化的突出表现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随着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并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规律,人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人们在生活起居等方面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特性来调节自己。当春回大地,气候转暖,生机勃勃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亦随春季之到来而升发。此季应随气温而逐渐减衣,并调整作息,晚睡早起;多从事户外活动(如踏青等),使身心愉快,情志舒畅;饮食不宜过饱,并少食辛辣。夏季炎热,阳光充沛,体热熏蒸,汗淋如雨,体力消耗较大。因日长夜短使睡眠不足,故当以午睡补充,但卧不当风,不贪凉;宜常饮水而不食生冷不洁之物;常洗浴,使皮肤疏松洁净,利于体热外泄。秋季有“一场秋雨一层凉”之说,植物逐渐凋谢,生物始眠,早晚温差悬殊。中老年人宜随气温变化而勤添衣服,活动应逐渐减少,食宜温暖;体弱者可选择适当补药服用,以增强抗病能力。冬季寒冷,万物闭藏,人体也应该避寒就温。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饮食宜增加营养,并因地制宜地加强自我健身运动,使气血流畅,筋骨强壮。对于慢性病人,更要注意宿疾在季节和季节变换时的发作,及时采取各种保护措施。

养生方法范文第4篇

倒立PK头昏脑涨

熬夜症状:工作时间太久,大脑不免一阵阵地犯晕,思路也卡在某处动弹不得。

中医支招:倒立

长时间的工作会使得你的大脑极为疲倦,而久坐不动也会使你处于缺氧状态。此时有一个小小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的大脑迅速恢复清醒――倒立。

倒立不仅可以增加大脑血液供应,提高反应能力,能够增神提智清脑,防止直立和劳累带来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还能延缓衰老。连种方法对以下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晚上不能熟睡、记忆力减退、头发稀少、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抑郁、腰痛、肩膀酸硬、视力减逯、精力衰退、全身乏力、便秘、头痛等。对于女性来说,时常倒立还能预防子宫疾病和消除腰部赘肉。

可以选择在客厅的墙边倒立两分钟,坚持不了的人可以用垫子垫在脑袋下,只要能维持这个姿势就行。不过,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忌用此方法。

蜜汁PK干燥肌肤

熬夜症状:一宿未过,镜子里的人已是肤色晦暗、面如土灰,细看看,眼角还有几丝鱼尾纹。

中医支招:蜜汁

不仅清肝明目,祛毒散火,制成饮料喝还能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做法如下:

取鲜30克,蜂蜜适量。把鲜用水煮开,熬至浓汁以后,再加入少量炼蜜制成膏。每晚取15克用白开水冲服。

另外,皮肤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况下,会出现营养的流失,因此,在晚餐时多补充一些含维生素C或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例如猪蹄或肉皮冻,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多数的水果中都富含维生素C,或者口服一两片维生素C片也行。

如果做好准备要熬夜,晚餐应少食辛辣食品,防止皮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敏感性皮肤的女性更应尽量少食易引起皮肤敏感的海鲜。酒精类饮料能帮我们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却对皮肤的养分吸收和保养大打折扣,因而尽量少用,而多饮用些鲜榨果汁或豆浆、纯净水等较为适宜。

拍打PK犯困

熬夜症状:万家灯火皆灭之时。睡意不知不觉袭来,强睁眼却一阵阵迷糊

中医支招:拍打

犯困是所有“夜猫子”要克服的难关,狂喝咖啡固然能提一时之神,但喝多了也会带来诸如发胖、骨质疏松、影响前列腺等副作用,所以不如试试拍打。

拍拍脑袋、拍拍颈部、拍拍大腿……凡是感觉疲惫的部位,都拍打一番。别小看了拍打,拍击法可是中医推拿手法之一,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还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的作用。

实在还瞌睡,那就将双手蘸些凉水,然后轻轻拍拍你的脸颊,给脸部补水美容的同时,想不清醒都难了。

酸枣仁PK失眠

熬夜症状:终于坚持着做完工作,可当晕晕乎乎地倒在床上时,大脑却一片清醒,失眠了……

中医支招:酸枣仁

虽说熬夜很累,可由于压力、兴奋,常会使得人体循环紊乱,反而失眠。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镇静助眠的功效,非常适合因熬夜导致的虚烦不眠,如果能事先煮好酸枣仁粥及百合酸枣仁,等到工作完喝上一些,对于安眠极有帮助。

酸枣仁粥味美、方便,无任何副作用。制作方法:将炒酸枣仁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两洗净后放入药液中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

另外,还可用新鲜百合300克,清水泡24小时,取出洗净,然后将酸枣仁10克煎水去渣,加入百合,煮熟食用,治失眠疗效很好。

五禽戏PK腰背疼

熬夜症状:端坐数个小时后,手腕疼、颈肩疼再加上腰背疼,熬夜一族怎一个疼字了得。

中医支招:五禽戏

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乌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对于熬夜者来说,倒也无须专门去学习,只需试着像大熊般四肢着地走一走、像鸟般展展手臂、像虎般伸展身躯……身体在经过活动、释放后,自会缓解各处的酸痛。

薄荷枸杞PK上火

熬夜症状:空气干燥,工作繁忙,劳碌一天后再熬夜’很容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的症状。

中医支招:薄荷、枸杞

熬夜后上火最好不要靠喝清热解毒的凉茶来败火,因为熬夜容易耗阴,所以才导致“上火”,为了人体“阴”。的恢复,此时,应该多喝具有滋阴清热的茶饮,如薄荷、枸杞、金银花、麦冬等花草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银花、麦冬易伤胃并会引起腹泻,不适宜长期饮用,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不要再饮用了。而薄荷、枸杞性质温和,可以长期作为保健茶饮用。

另外,还可以多吃苹果、梨、萝卜、黄瓜等蔬果。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来说,在此期间最好放弃享受美食,以免造成吃海鲜类食物“火”上浇油的情况。

杞菊地黄丸PK视线模糊

熬夜症状:忙忙碌碌中,盯着电脑的眼睛越来越涩,视缌慢慢模糊。

中医支招:杞菊地黄丸

熬夜最伤的是眼睛,视疲劳与中医眼科肝劳一症相似。“肝劳”一词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是指持续地注视近距离目标后,眼睛过于劳累而出现眼胀、眼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因目为肝窍,故名肝劳。因此,具有养肝益肾、明目益睛作用的中成药,比如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成了缓解视疲劳的经典药品。

杞菊地黄丸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方中枸杞子滋阴补肾,兼能养肝明目;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本药能滋肾养肝,适用于肝肾阴亏引起的视物疲劳、视物昏花、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等症。明目地黄丸组方为杞菊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此方对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多种眼目病症有良效。

平日里爱熬夜的人不妨常备上述两种地黄丸,想起来时吃上一枚,对护眼大有益处。

养生方法范文第5篇

1、常喝温柠檬水。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大杯温柠檬水。除了补充水分,柠檬水能启动身体的净化过程。它能溶解多余的脂肪,清除体内各种器官的废物,净化血液,改善血质,促进新陈代谢,清洁并修复整个消化吸收系统,增强消化能力,调整吸收平衡

2、捻压“虎口”,排便顺畅。“虎口”,指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部位,其正中间有合谷穴。如厕时,可以将两侧“虎口”交叉,用大拇指稍用力从手腕部向“虎口”沿食指边缘捻压,每侧30次并左右反复交替。因为捻压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路线,坚持这个习惯,有助于排便通畅。

3、光脚走路,延缓衰老。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十二经络中,足底有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光脚走路,可通过经络传入大脑,协调系统器官功能,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防止疾病的作用。

4、按摩淋巴。淋巴循环欠佳,容易产生毒素积聚体内与水肿问题。睡前按摩淋巴,可以引导身体排出多余水分,不仅美容养颜,而且还可以加速分解脂肪,让你睡醒后发现浮肿不再,身型也会显得轻盈些。如何按摩淋巴?淋巴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股沟和脖子上,因此你可以在这两处地方用一定的力度按摩3-5分钟。,都能增加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来源:文章屋网 )

养生方法范文第6篇

    1中庸的内涵

    中庸,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中节,均为中庸之意,而中和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儒家认为“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宋代朱熹引用程颢、程颐解释,“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者;庸,平常也。”亦即要实现中庸,就应保持“中”之道,即“执中”“求中”“用中”。“中”实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既不过度,也无不及。具体方法是,一则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使矛盾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二是毋太过,毋不及,保持中庸,“中”即为“度”,保持一定的度。中庸之道作为儒家修养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追求的和谐、中和目标,能延伸到人性修养以外的各个领域,小到处理一事一物,大到管理社会、国家,而追求健康的医学领域尤其突出。

    2中庸与中医中庸之道

    对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中庸之道认为“中”———即平衡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内经》亦十分重视这种通过调节而取得的平衡,认为这种动态平衡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内经》强调整体的“阴阳匀平”,这样才是健康的“平人”,“阴平阳秘”,才能“精神乃治”。如果整体阴阳失调,机体便为病理状态,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倘若进而阴阳离决,平衡完全打破,机体就会死亡,“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生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治疗就要使其调和而治,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其调理的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即济不足、泄太过,保持寒热适中。这些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致的。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更是充满了中庸思想。

    3养生中庸观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内经》认为智者的养生正是遵循了中庸之道,如《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用了一系列中庸行为的词,如“顺”“适”“和”“安”“节”“调”等。中医养生的任务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手段的调养,协调机体的太过和不及,适应自然界变化,达到内外和谐平衡———中庸、中和,从而获得健康和长寿。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最重要的养生原则,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贯穿了和谐平衡观。

    3.1天人相应,养生应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医学认为,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并因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医认为保养生命首重顺应自然,维持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即“和”“中庸”的状态。自然界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运转规律,生物在此影响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的养生就要主动与自然界协调,安排生活作息,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方不生病。如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人体气血随之变化。早晨至中午,阳气渐旺,阴气内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较高;中午至黄昏,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仍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逐渐感到疲倦。入夜后阳气潜藏,阴气布于全身,需要合眼休眠。鸡鸣至早晨,又出现阴消阳长的变化,开始新的一天的循环。人的起卧、作息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有节律、有节奏地生活和工作,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不同地域养生之法也相应而变。《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最早讨论医学与地理关系,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人体质各不相同,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各异,养生方法也不同。如东南临海湿热,易得湿热之症,如肿毒、疮疡。因此养生要求注重清热利湿,比如气候炎热季节,要求饮食清淡,常服绿豆、薏米等清热解毒之品使之平和以防病保健。

    3.2形神统一,保形更需畅神志形即形体,指体内有形质的组织器官与物质;神即精神,指生命功能活动及其外在的表现,或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本于有生命的形体而生,它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形体康健则神的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情志过激则使人生病,健康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助于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

    3.2.1养神贵平静平和:《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点,认为只有思想上少私寡欲,常知足,少贪求,外无忧患,内无杂念的人,才能正确处理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过多的欲望只会增加精神负担,使内心平静平和即中庸的状态被打破而致病。

    3.2.2七情贵调和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太过,作为一种强烈的、超出人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刺激,会使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控,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调和七情其实就是使情绪达到平和、适度的状态,方可不病,正是体现中庸之“调其所偏致中和”。

    3.2.3生活心态平和:做到心胸广阔,见誉不喜,遇毁不愠。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周围的环境,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对一般不愉快的事情,善于自我排遣。正如《寿世青编》所主张的那样,“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3.3生病起于过用,饮食起居皆用心《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上古之人能达到百岁的高龄,今人却“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是因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指出人们为图一时之快乐,起居、饮食、生活过度或不适度,过度耗用人体脏腑精气,使人体的阴阳平衡即中庸状态遭到破坏而早衰。人生病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太过用,即“生病起于过用”。

    3.3.1适度、执中的中庸饮食观: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源泉。食饮不节则可损伤脾胃,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素问?痹论篇》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轻则消化不良,重则气血流通失常,筋脉郁滞,发生下利、痔疮等病证。正所谓“膏粱厚味,足生大丁”,多食膏滋厚味浓汤,消化吸收不了,郁滞于体内,成为脾胃蕴毒久而为害。故着名医家孙思邈、朱震享等都提倡饮食应清淡,食不过量只求八分饱。这也就是适度、执中的中庸饮食观。饮食养生的执中还体现在饮食不偏嗜,坚持“五谷、五肉、五果、五菜”的晕素搭配、五味和调,才能充分滋养五脏六腑。饮食的软硬适中,温寒适宜,饮食过程中的良好心境都体现“中和”的养生原则。

养生方法范文第7篇

养生之法不妨中庸些

在医院门诊室,笔者碰到了因为肠胃不适前来看病的林先生,问及他平时的养生之道,他笑谈,现在也正困惑着呢。原来,最近他有两个朋友,在单位体检时分别被查出患有肾结石和胆囊炎,他本人最近也患了胃病,最令人奇怪的一点是,在一帮朋友当中,就他们三个最讲究养生了,这次却纷纷亮起了健康“红灯”、而其他朋友平时都胡吃海喝的,反而都相安无事。他这次来医院,除了看胃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好好向医生讨教一下养生经验,

养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走偏。笔者平时在门诊中也发现不少像林先生一样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禁忌很多,什么都不敢吃,如怕血脂高,就坚决不碰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现在一些食用油上都标示了这样一句话:“绝不含胆固醇。”这就是为了迎合这样一群人。其实,胆固醇是人的基本营养要素,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相信“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老话,对于含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是敬而远之

问题是,虽然他们患高血脂、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概率下降,但体质也随之下来了,骨质疏松,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身体的“健康防线”可能就会被一场普通的感冒、腹泻给摧毁掉。

所以说,任何事物关键都是要适度。因此建议大家对待养生不妨中庸一点儿,不要太刻意,做到均衡饮食最重要。

养生也要辨证

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室,吴女士带着女儿来看病,她说自己一向很注重养生,但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老没胃口。经医生了解才知道,夏天,刚好手足口病比较高发,她听说在粥里放些绿豆、红枣可以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就一直长期给孩子吃绿豆粥,结果把孩子的胃吃成了“寒性”。

其实,养生也要讲究体质的寒热虚实,而体质与年龄、遗传、居住地等也有关系,一般居住在山区的人群,普遍有脾胃虚寒的特点,由于他们平时喝的是山水,属于硬水,易引起脾胃虚寒而患上结石,这些人群平时就不能吃太寒的食物,如螃蟹、甲鱼、鱼胶等,而要多吃芹菜、动物内脏等。

养生方法范文第8篇

作者对气功做了多年的科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可能为气功对人体产生哪些作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气功对生物分子构象的作用及其意义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和资助下,作者进行“气功外气对生物分子构象的作用研究”长达十五年。我们应用不同型号的园二色谱仪在国内外不同的实验室分别请25位气功师作了126个实验样品的园二色(CD)谱,测量生物大分子受外气作用后CD谱的改变。实验表明在外气作用下,生物分子构象发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1)气功外气能够改变生物分子的构象,特别是蛋白质分子的构象。(2)气功外气引起的分子构象变化具有可重复性、可逆性、可恢复性。变化的程度和气功师的功力及实验时的状态有关。(3)值得关注的实验现象是:分子结构改变是更加有序化还是更加无序化取决于气功师发气时的想法。想法和结果的一致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什么是生物大分子构象?

气功外气可以在分子构象层次上改变生物分子结构。如果用房子的结构作比喻,一座房子的主要结构是很难改变的,在装修房屋时不允许改变房子的主结构,否则会导致房屋损坏或倒塌,但是可以在非承重墙部位做局部修改,比如房门、窗子的位置或朝向以及开、关的状态,甚至拆装隔断墙等。分子结构具有同理,如蛋白质的结构有四个层次,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组成和按一定顺序连接的肽链,气功一般不会改变这个结构,因为破坏分子的基本结构需要较大能量。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就是氨基酸肽链按照一定模式折叠,生成具有生物功能活性的构象。一些基团或侧链的取向等也影响分子构象,实验表明气功可以影响这两个层次的分子结构。四级结构是指其亚基互相结合成更高级的结构,在我们的实验中不涉及。分子构象改变可以引起分子功能的变化,激发生物活性或失去生物活性。也就是说,气功通过改变生物分子构象而影响其功能。通过本研究对阐明气功治病机理提出如下科学假设:当某种生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异,导致其生物功能丧失活性,因而使人生病的话,我们有可能通过气功纠正变异的分子结构,从而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物功能,使病人康复。

据分子生物学研究,人体内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所有的生化反应都是在生物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生物酶和对代谢过程起调节作用的激素都是蛋白质,已经研究的350多种生物酶,分别控制体内新陈代谢的各种过程。每种生化过程的启动子是DNA链条上的特殊片段,称为底物,只有当生物酶正确地结合到底物的结合位点上,该生化过程才能运作。各种生物酶就好像一把把钥匙,而各种反应的底物就好像一把把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某种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把钥匙插在锁孔(结合点)里才能启动,例如人们在消化不良时有服用蛋白酶的经验,蛋白酶在胃里促进消化过程运作,把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打散,使其分解成能透过肠壁被血液吸收的小分子。又如胰岛素促使血液中的糖分解代谢,为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而糖尿病人或者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出了问题,不能提供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本身发生结构性变异,失去了生物活性,治疗中不得不引入外源性胰岛素,即注射胰岛素,帮助血液中的糖分解。也有可能是底物在结合位点的构象发生变异,导致底物不能与酶结合。如果是生物酶分子结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产生构象变化,因而引起功能失活,就影响到它所控制的生化过程。这就像变形的钥匙插到锁孔里不能打开锁一样,当然也可能是锁出了问题,钥匙插不进去,两种情况都和分子构象变异有关。以糖尿病为例,血糖过高,就是使糖分解的生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有可能是胰岛素的构象(钥匙)出了问题(胰岛素依赖型),也可能是底物结构(锁)出了问题,胰岛素不能结合到底物上,糖分解的过程就不能启动(胰岛素非依赖型),两种情况都涉及分子构象问题。当然也可能是制造胰岛素的器官胰腺胰脏出了问题。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体的“气”具有一定的能量,通过意念的调控,可以使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因而能纠正不正常的分子构象,使生物分子恢复正常功能,这就是气功外气治病或锻炼气功自我康复的可能机理。

从对症治疗的整体观看,自古以来,中医和气功并不认为消渴症(中医对糖尿病的称呼)是不可治愈的终生疾病,认为经过调治是可以康复的,实际病例也屡见报道,但对其微观机理至今不清楚。我们从过去多年的实验研究中认识到,气功可以改变分子构象,因而通过习练气功或气功外气治疗,可以矫正体内生物大分子的分子构象,使不正常结构转变为正常,从而恢复生物功能及活性,达到康复的效果。从分子结构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看,气功治病可能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纠正和调治的方法,因而可以把气功医疗看做分子医学的一部分。

2.气功对生物组织脏器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2002~2004年取得一项美国资助气功研究的合作基金,做了气功外气对中华蟾蜍心脏跳动强度和心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共请12位气功师作了117次实验,另请6位志愿者做了39次对照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我们采用生理学实验考察各种外部因素对动物心脏搏动的影响。在我们的实验中固定其他条件,仅仅考察气功外气对心脏搏动的影响。实验分为气功外气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和对在体蟾蜍心脏的作用两部分。两类实验对样品的处理有所不同。离体心脏不受蟾蜍自身血液循环的影响,采用离体再灌注维持生命活性的方法,蛙心对外界的影响比较敏感;在体蛙心由蟾蜍自体血液循环维持活性,对外界因素影响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对这两种样品,实验结果都给出明确的结论:(1)气功外气能够影响蟾蜍心脏的跳动状态,使心搏强度增强或减弱;(2)气功外气能够改变心率,使心脏加快或减慢跳动。能使已经发生间歇性停跳的不正常心率恢复正常;(3)特别令人感到惊奇和兴奋的是:对于已经停止跳动的蛙心,当停跳时间不太长时(半小时左右),通过发放外气能使其重新恢复跳动。这个结果不仅由电脑显示屏上心脏跳动的谱图上明确显示,而且用肉眼可以清楚看到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在气功作用下又恢复跳动的现象;(4)心搏强度的强弱,或心率的快慢,可以由气功师发气时用意念调控,能做到双向调节即搏动强度由弱变强或由强变弱,心率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

气功对蟾蜍心脏搏动状态作用的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认为,本系列实验得出的“外气可以影响蛙心搏动状态(强弱及心率的快慢)”的结果,为气功医疗通过外气或患者锻炼气功对心脏病确有疗效的病例提供了实验根据。首先,外气是人体内气的外放,外气能影响心搏状态,表明调控自身之内气也能影响心搏状态。除了紧急情况或病情严重者,可请医家气功师用外气治疗外,对于一般慢性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途径是配合治疗坚持自我气功锻炼,从而调动自身的修复功能或康复功能。如上文所述,通过三调合一的气功锻炼,打通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平衡,就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实验结果还特别提示:在调整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起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康复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多给自己良性意念,坚定和疾病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就会大大增强疗效。

用现代生理学的条件反射学说可以理解为什么运用意念能加强气功锻炼的效果。 人体生命过程中由植物神经控制的部分本来是不由自主的,但是在加强意念、反复提示、多次重复之下,其作用就是在大脑中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只要摆出一个姿势,发出一个意念指令,就会“意到气到,气到血到”。比如心血管供血不通畅,可想“血流通畅,心脏供血充足”,气功理论认为“气为血帅、气到血到”,气血流畅了,心脏的搏动就有力,其他不正常病症也可能恢复正常。

四、气功养生的方法

气功养生的方法并不神秘,可简可繁,易懂易学。大道至简,并非功理功法越复杂就越高级。气功养生大致可分动、静两大类。作者认为对于老年人较适合的是动静结合的功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道法自然,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推广的四种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以及其他在民间流传的好功法,都可在明师(明白的师傅)指导下学习。而老年人更适合于随时随地与生活相结合的简便形式,如静坐、站桩、甩手、拉气、全身自我按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

五、结语

《黄帝内经》强调“上工治未病”, 能在疾病还未形成的未病期就发现疾病并且消灭之的医生才是上好的医生。我们讲究养生,着眼点也要注重于未病状态,不能等生了病再来讲,重要的是未雨绸缪,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把关注疾病重于健康的老观念改变为关注健康比关注疾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