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的组词

结的组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结的组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的组词范文第1篇

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复习资料的准备:

1、字词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5、模拟试题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7、查字典练习。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篇二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篇三

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5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复习时间:12月18日到1月10日

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7、查字典练习。

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助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大胆想象,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过程:

1、字词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要求全体过关。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进行专项练习。

结的组词范文第2篇

【学情分析】

因为我们的学生正是生长在这美丽的巴尔虎大草原的所以他们更能体会老舍先生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更能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3.学会和同学有效地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1. 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1. 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2. 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绣  柔  勾  翠  叹  陈  尔  

洒  隐  裳  飘  拨  寂  蒙  摔  蹈

2.给生字注音、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3.学生在导学案上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一、导课

1.提问导入:

刚才我们听得这些歌曲你们觉得怎么样?

都是歌唱什么的?

那我们正是生活在?

我们的家乡风特别?

我们的人民非常?

2.那这是我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和体会,这节课我们跟着第五课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他首次拜访巴尔虎大草原时是何感受。(板书课题)

3.人物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整理课前自学材料。

四、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两遍。

2.认读生字组词 ,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 展示朗读能力。(指名读课文)

五、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六、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七、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八、板书设计:标题

民族团结

【学习过程】

5.《草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3. 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4. 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二、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绣   柔   勾   翠   叹   陈   尔

洒   隐   裳   飘   拨   寂   蒙   摔   蹈   

2.给生字注意、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3.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三、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一遍。

2.认读生字组词 ,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

四、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体会?

五、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六、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5.《草原》(训练单一)

1.看拼音写汉字。

      róu             cuì            shang

   温(     )     (     )绿     衣(     )

      jì            měng           shuāi

  (     )静      (     )古      (     )跤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隐    (      )      蹈    (      )      绣    (      ) 

稳    (      )      稻    (      )      锈    (      )

结的组词范文第3篇

第一,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

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熟悉和自觉的。许多教师认为,给我一个教学目标,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实现了这个目标,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我就是优秀教师。如果站在教学技术的立场来看,这样的教学观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站在教学价值的立场来看,仅仅从技术层面来探讨有效教学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确认教学是否为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关心和回答的是这样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本身合理吗?如果教学目标本身不合理,那么即使实现了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称作有效教学,而很可能只是一种低效教学或者无效教学,有时甚至可能是一种负效教学,是一种有害的教学!

比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有的教师,热衷于“五年目标两年内完成”,把小学五年级的目标提前在小学二年级实现,然后作为有效教学的成果加以宣示。事实上,如果只是站在单项、单科的教学立场来考虑和实施,这样的教学目标确实是能够实现的。可是,它忽视了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所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教学目标究竟合不合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但如果对这样的问题不关心或认为不需要关心,不集思广益地去认真探讨和研究,甚至想也不想一下就只顾着去从技术上着手于“五年目标两年内完成”,那么就至少回避了有效教学的价值层面的问题了。

如果关注教学价值问题,就会首先去思考、论证和回答“这样的目标究竟合不合理”的问题,并根据这样的认识成果和价值判断来指导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问题是从价值层面上探讨有效教学问题的重要议题,是有效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二,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和实现过程的合理性。

从价值层面关注有效教学的问题,除了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应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过程的合理性,确认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和实现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如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过程是反教育的,那么即使实现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说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相反,它很可能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甚至可能是负效教学或有害教学。

比如,有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某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组词,会造句,没有错别字”。应该讲,这是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直接让全班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统一组词、统一造句,每个字统一组两个词,每个词统一造两个句子,抄下来,有错别字的统一订正,然后再记熟,背下来。考试时,学生既能组词,又能造句,也没有错别字。

事实上,一方面,教学目标实现了;另一方面,这个目标本身也是合理的。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教学过程展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用“统一组词、统一造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能组词,会造句,没有错别字”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本身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是封闭性的,是收缩性的,它会不断地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把教学引入一个怪圈:教师越强调“统一组词、统一造句”,学生就越依赖教师,就越不会自己“独立组词、独立造句”;学生越不会“独立组词、独立造句”,教师就越要代替学生而去“统一组词、统一造句”。而且,这个圈会越划越小:学生最初是没有机会“独立组词、独立造句”,到后来逐渐演变成没有能力“独立组词、独立造句”,再后来就可能是麻木了,连“独立组词、独立造句”的意愿和冲动都没有了,甚至把教师替学生“统一组词、统一造句”视为当然,更不要说享受“独立组词、独立造句”的成功和快乐了。

长此以往,教学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变得越来越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会一些知识的同时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越来越不会自主地学习,越来越把学习当作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包袱了。至此,整个教学过程蜕变成教师直接授予结论性知识,而学生直接记住结论性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之后,它的危害性就会逐渐显露,而且影响深远,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习惯、能力和快乐逐渐萎缩和丧失,学生的发展会越来越没有后劲,教学过程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还是学不到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考试成绩似乎不错的学生或班级时,却发现很难教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否则,只会死记硬背一堆僵化的书本知识,这样的教育系统及其所培养出来的人,越来越不能适应和迎接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和挑战了。

结的组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词语教学效率;串词成句;寻找规律;重组词语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88-01

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强化阅读、关注学生的自由感悟和体验,用于识字学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越是高段,这种现象越明显。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挑几个让学生谈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割裂了生字词与文本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显得呆滞而毫无生命活力。词语教学不应只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从“演演说说”、“串词成句”、“寻找规律”、“重组词语”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演演说说,让词语“动”起来

词语教学应该让学生进入词语所描绘的情境中,词语才能焕发出清冽的吸引力、感染力,召唤着学生去捕捉词语的丰富内涵。要活化词语,让词语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蹦乱跳起来,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词语丰富的形象、色彩、情感、趣味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与铁罐》这课的词语有很多,发现一些词语很有规律,就分块出示词语学习。第一组出示:骄傲 傲慢 谦虚 神气 恼怒 惊讶 兴奋 轻蔑 会读了之后,让学生找找反义词、近义词,学生能马上找出。老师做动作、表情让学生猜词,又让同桌相互表演相互猜,学生兴致很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表演和词语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了说话的练习,大家听了铁罐的话后会怎么说,要求学生把句子补充地更具体。

小勺子()说:“不见得你比它强嘛!”

小铁锅()说:“你欺负人!”

“()”筷子()说。

“()”(),“()。”

在情趣生动的游戏中,抓住了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现的特点,把语言文字和表演结合起来,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生活场面。这样,进入学生视野的再也不是一个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表情,学生充分地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串词成句,让词语“用”起来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运用,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让词语增值。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度的。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孔子拜师》,老师出示词语: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佩服 品行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止境 迎候

会读了之后,老师说:“《孔子拜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如果把新学的词语填在下面的一段话里,你就明白了。”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终于()地到了洛阳。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了孔子。他们的()令后人敬佩。

以上教学片段中,不仅仅是检查读音的问题,都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故事情节中,借助词语进行了说话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理解词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大意。这样,赋予了词语更多的内涵,使词语教学一举两得。

三、寻找规律,让词语“活”起来

词语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是最终目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词语的规律,把词语巧妙地进行归类,学生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更利于学生的表达和运用。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女娲补天》,把词语分成三组出示。第一组:混沌 清浊 滋润 第二组:四肢 肌肤 第三组: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在这个片段中,三组词语分别出示,学生很容易找到词语的规律,第一组词语理解上是难点,采用了把词语让入文中理解“混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清浊”和“滋润”,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三组词语的规律之后,运用起来就灵活自如了。

四、重组词语,让词语“厚”起来

学生对词语的内化和积累是要有一定的联系的。杂乱无章的知识只有经过精选、梳理和编辑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应用。词语并不是孤立的,都与语言情境、故事情节、中心人物发生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合理取舍与重组,将它们以一定主题进行串联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并促进对词语的内化和积累。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1、出示第一组词语: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建筑宏伟 金碧辉煌 瑰宝 读一读这组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出示第二组词语:侵入 销毁 统统掠走 灰烬

结的组词范文第5篇

一、全班成绩统计

人 数:全班40人, 总 分3606、平均分90.2、及格率100﹪、优秀率67.5﹪.

二、考试试卷情况分析

1、看拼音写词语部分:大部分学生书写正确,但还有小部分同学失分比较多,原因有不会读拼音,还有的是书写不规范而扣分。

2、在比一比组词,写带有偏旁的字,,给熟字加偏旁再组词,找反义词,这几个小题中,组词完成得较好,少数同学失分。

3、查字典做全对的不多,音序与音节区分不清,部首写错,就造成除部首外有几画也写错。

4、给熟字加偏旁再组词,特别给“虫”字加偏旁再组词做错的人很多,有许多同学把“虫”字当偏旁做。

5、按课文内容填空`: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熟悉,但还有小部分同学课文背不掉,错别字的出现,从而出现了失分。

6、补充句子,大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小部分同学说话、想象能力较差而失分。

7、课外阅读:完成得不是很好,因为低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多,理解能力也不大好,有的学生漏做题目,对完成这样的题目有点困难。

8、你给大家介绍你的好妈妈(爸爸、爷爷、等)写话:要求学生介绍一个人,的过程写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好几个人物一起写。由于平常练习的不多而造成了失分。

三、改进措施

我打算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注重“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知识学习偏重于积累,是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能力培养是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也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遵循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试卷答题情况就足以证明: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抓"双基"是一项务实工程,只有务实,才能创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既重视阅读和写作,又兼顾书写、背诵和积累,打实基础,提升能力,以求创新。

2、课内课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这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试题类型和平时做的练习不太一样,而且平均分不高。分析原因,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试卷的题型跟平时的练习是否一样,而应该从我们自身找原因。这次试卷,开放性试题和拓展延伸的内容学生做得也不太好,而且一个知识点采用了跟以往所不同的呈现形式,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了。因此,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结的组词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串设计;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0113-04

苏教版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中借鉴元曲小令的元素,围绕一定的主题,采用韵文的形式设计编写了不少词串。教师对这些词串进行的教学通常称为词串教学。在最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不少一线教师和名特优教师将阅读课文中的生词以及相关的词语、词组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重新设计形成词串,这些词串或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词串进行的教学,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词串教学。本文探讨的正是阅读教学中的词串设计与教学。

识字写字教材中的词串是编者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好的,而阅读教学中的词串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设计。其目的是使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加深入有效,或者以词串文,连词缀文,实现阅读教学和词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因此,在设计词串时“不必追求像词串识字中的词串那样押韵合辙、整齐划一,关键是确定一组词语之间的联系[1]。”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可能设计出不同的词串,同样的教师因为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可能设计出不同的词串。

一、词串设计的价值探析

1.有利于更好地学习生字词

词串的来源主要是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词语。在没有被设计成词串的时候,这些词语也需要被学生正确认读,准确理解。只是因为这些词语零散、没有规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认知的难度。心理学研究发现:有规律的东西有利于人的认知。阅读教学中的词串是经过教师设计的,这些词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或在形式上,或在读音上,或在情感上,或在词性上,或在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上,只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串之间的内在规律,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积累这些词串。

2.有利于更好地学习课文

过去词语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是分开的,课堂呈现出明显的板块化现象,各环节之间显得不那么紧密。而有词串设计的阅读教学,将词语和课文的教学很好地糅合起来,让课堂更加浑然一体。词串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设计,有的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的抓住人物的品质,有的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等,这些词串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把钥匙,为课文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因此,抓住了词串中的词语,就抓住了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把课文由厚读薄的过程。

3.有利于获得学习方法的启迪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它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做任何事情,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手。词串是根据词语的特点或者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而成。这样的词串设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日久天长必能让学生悟到其中蕴藏着的学习方法。比如学过的词语,学生不难悟到可以按照词性、感彩、多音字等多方面加以整理归类,学生由此举一反三,还可以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其他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此外,词串设计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美、意义之美亦可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二、词串设计的方法探微

1.根据词语特点设计词串

(1)根据词语的字数设计。这是最简单最形式化的一种设计词串的方法。教者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找出来之后,有时候会发现跟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但是在字数上却存在鲜明的特点,这时就可以根据词语字数的特点将词语设计成词串进行集中教学。例如《日月潭的传说》一课的词语就可以设计成这样的三组词串:

聚集 躲在 冒着 漆黑 英雄

日月潭 阿里山 金剪刀 水社姐 一个劲

拯救日月 一筹莫展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又累又饿

这三组词串设计纯粹根据词语的字数进行,第一行是两个字的词语,第二行是三个字的词语,第三行是四个字的词语,没有考虑词语在意义等方面的特点。教学时分行呈现,教师可伴以激励性语言,如读完第一组词串后说:“两个字的词语读准了,三个字的词语能读好吗?”正确读完三个字的词串后说:“三个字的词语难不住大家,四个字的怎么样呢?”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骤然提升。

(2)根据词语的词性设计。有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很难和课文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但是可以根据词语的词性进行分类并展开教学。例如,四年级的《雾凇》一课中的词语就可以按照词性组成词串进行教学:

江畔 长堤 摄氏度 琼枝玉树

缀满 俗称 凝结 缭绕 镀 夜幕降临

第一组主要是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第二组主要是表示动作的动词。学生在阅读时不光认识了词语,在词性上也有了了解,丰富了词语教学的内涵。

(3)根据多音字及易错字音设计。课文中有些词语中的字是多音字,学生很容易读错,还有一些特别容易读错的字音也需要教师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学中将课文中易错的多音字和易错字音的其他词语进行归类后形成词串集中教学,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如在教学《雾凇》和《剪枝的学问》这两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课文中一些多音字和易读错的生字词放在一起形成词串集中教学。

淹没 模糊 当年 每当

结桃子 养分夺走 好好的枝条

第一行是《雾凇》中的词语,第二行是《剪枝的学问》中的词语,这两行词串中加点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放在一起形成词串集中教学有利于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突出。

(4)根据词语的情感色彩等设计词串。词语是有感彩的,课文中有些词语连缀在一起能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变化,这时候就可以将这些词语放在一起构成词串进行教学。例如《剪枝的学问》一课中就有这样几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这几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这几个词语放在一起形成词串进行教学,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文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词串

(1)根据事物的特点设计词串。选入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有些小品文就可以根据所介绍事物的特点进行词串设计。例如五年级《莫高窟》一课,重点介绍了莫高窟中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三种事物,仔细钻研课文后结合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设计如下词串:

彩塑:个性鲜明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灿烂辉煌

第一组词串介绍的是彩塑的特点,第二组词串介绍的是壁画的特点,这两组词串既把文中介绍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浓缩了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2)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词串。有些写人的课文,可以根据文中描写人物的特点设计词串。例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儿童的生机和活力,借以表达文章的主旨,因此,根据作者描写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我们可将写人物的词语凝缀成这样一组词串:

成百盈千 闹嚷嚷 一群接着一群 叽叽呱呱 忸怩地笑着 倚着栏杆 玩着纽扣

这组词串写出了儿童的多、可爱、快乐,抓住了这些词语就靠近了课文的主旨。

(3)根据景物的特点设计词串。有些写景的课文描写景物的词语丰富生动,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学习语言运用的好素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景物的特点巧妙设计词串。例如,教学《雾凇》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课文第一小节描写雾凇景物的特点设计一组词串: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琼枝玉树 银松雪柳 千姿百态

这一组词串将雾凇的美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不仅有利于品味雾凇的特点,也可以将这些词语巧妙地在描写雪景时迁移运用。

(4)根据故事的发展设计词串。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设计成词串,这些词串是故事发展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根据故事的发展,将课文中汤姆钓鱼的过程设计成如下词串: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这四组词串将汤姆如何下钩钓鱼的过程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教学时教师逐行出示这些词串,一是要求读好读准词串,二是让学生用这些词串说说汤姆钓鱼的过程,三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会不会写钓鱼,迁移学法。虽然是根据故事的发展设计的词串,但是却实现了词串教学的增值。

(5)根据课文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词串。由于课文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的需要,有时候用一种设计词串的方法往往达不到效果,需要综合运用以上两种甚至更多的方法设计。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将课文中的词语设计成如下词串:

梨树 乌鸦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树 喜鹊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树 杜鹃 咕咕 桃三樱二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这一课的词串设计很精妙。纵看,第一列是果树的名称,第二列是鸟的名称,第三列是对应的几种鸟的叫声,第四列是农谚;横看,第一行是课文第二小节故事内容的关键词,第二行是第三小节故事内容的关键词,第三行是第四小节故事内容的关键词,最后一行是第五小节内容的关键词。这一课的词串设计按照词性以及故事发展的过程等多种方法综合设计而成,精妙至极。

三、词串设计的注意点

1.不能为了词串而词串

词串教学的价值多元丰富,但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为了词串而词串,牵强地将课文中的词语连缀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词串。例如有教师将《大江保卫战》中的词语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设计成如下三组词串:

惊心动魄 赛城湖 崩塌 扛沙包

铮铮铁汉 肆虐 稀泥 一绺布条

劈波斩浪 安造垸 洲湾 冲锋舟[2]

教学时,教师只是对这三组词语进行朗读正音指导,接着根据词语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我们看到这些词语虽然是课文中的词语,但是词语之间缺少联系,朗读正音后即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提示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刚刚接触文本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

2.不能附加词串不能为的内容

词串教学的成功使用能让教学更灵动、更高效,但是词串教学也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面装。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词串的时候常常会提出诸如读出词语的意思,读出感情的要求等。这样的要求就有些不切实际。我们常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较好地表情达意,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再去提读出意思、情感的要求就欠妥当。

阅读教学中的词串教学是研究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一个新的角度和突破口,对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又因其是新生事物,功能和价值远未被我们完全发现和挖掘,而这样的实践研究特别适合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大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2]沈静华.对阅读教学中构筑词串教学的“冷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2011(1).

Words String Design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Reform

WU Shan-hu

(Jiangning Science Park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

结的组词范文第7篇

掂是一个汉字,读音为diān,左右结构,部首为扌,总笔画数为11。意思是用手托着东西估量轻重。掂还有计较、折等意思。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掂字的组词释义及造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一、掂字的解析〈动〉 (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同本义 用手托着上下颤动来估量东西的重量。如:掂掂(掂量);掂人分两(依人的身分高低、地位尊卑而取不同的态度对待);掂掂播播(比喻拐弯抹角);掂一掂有多重 计较 。如:掂详(端详,估量);掂札(安排停当,准备好) 折 。 如:掂折(摔断;折断)

二、掂字的组词掂提、扎掂、掂详、掂掇、掂对、掂量、掂折、掂算、掂度、没掂三、慢掂掂、掂斤估两、掂梢折本、称斤掂两、掂斤抹两、掂斤播两

三、掂字的组词造句1、我的作业还没做完,但我很希望和好朋友一起去溜冰,得好好掂量一下怎么让妈妈批准我出去。

2、爸爸整天都对妈妈说:“现在投资风险大,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更须细掂量。

”。

3、老师给我分配了一项任务,我就在心里掂量,看看自己是否能完成的更好。

4、奶奶仔细掂量了手中的水果,发觉被市场的小商贩骗了称。

5、每到奶奶生日时,妈妈总掂量着买甚么礼物送给奶奶比较合适。

6、在梧桐山的山腰上,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经过一番掂量,还是决定继续朝上爬。

7、妈妈提着手中装着菜的袋子。

掂量着有没有称够斤。

8、马上就要期末考试,爸爸说要掂量掂量,不要太贪玩了。

9、过生日时,我掂量着妈妈会买什么礼物给我呢!

10、小明提着两个袋子左右掂量着哪个重,哪个轻。

11、我一直在掂量这道题到底怎么做?

12、这个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在下滑,我很担心。

所以我要掂量一下自己期末考试能否及格?

13、父母都掂量着我的学习成绩,希望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14、妈妈说现在金融风暴来了,买什么东西都要仔细掂量掂量,能省就省。

15、我左手拿着书包,我右手拿着水瓶,掂量着哪个重。

16、老师的话很重要,希望大家好好掂量掂量。

17、你竟然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也不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18、小兰妈妈去买菜时,总喜欢掂量掂量菜的重量,生怕给菜贩欺骗。

19、你好好掂量一下,看看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20、他掂量一下那个苹果,说有半斤多重。

21、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好高婺远,首先要掂量自己的水平,量力而行才是最实际的。

22、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掂量自己的能力,不能弄虚作假,应该切合实际。

23、每到开学的時候,我都要掂量一下前一个学期学习的情況,从而进行调整,进行取长补短。

24、考试考得一塌糊涂爸妈和老师的话要好好掂量。

结的组词范文第8篇

(一)目前,语法学界对汉语实词和虚词的划分存在分歧,有人主张把副词归入实词类,从理论上看,这不无道理也未尝不可,但它却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困难(详述见后文)因此,从方便教学的角度考虑,副词不宜归入实词类。

(二)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从理论上讲,结合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对于缺乏理论知识的中学生来说,词义标准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以词义标准为主,其它标准为辅,逐渐过渡到结合能力标准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要给汉语实词分类,首先。必须要把实词和虚词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实词的分类才成为可能。

那么,什么是实词呢?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以单独充当句子的任何一个成分。这就是说:第一:这类词在不与其他任何词发生语法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单独表达一个意思或反映某种意象。第二:这类词具有成为句子的潜在能力,或者说,一旦有了语调,它就有可能成为句子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运用上述定义,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把前人总结出来的十二类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看作是实词,因为它们都具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黄伯荣先生把副词也归入了实词类,这不够妥当,第一:尽管副词具有语法意义,可以帮助造句,而且较之其它虚词它还更具有实在性,但从整体上看,既使加上语调它仍然无法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有当其结合在句子中时,其意义好像才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实在性,如:他很忙。“很”表示程度,乍一看,有意义,但这时已借助于语法了。类似的“太、极、越、推、更加”等等,只要不出现在句子中,不借助于语言环境,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就永远是模糊的。第二,汉语进行词类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此作为手段,确定句子的结构规律,从而更好去掌握和运用语言,尤其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正确无误地使用语言——用语言交际,用语言表达思想。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借助于词类去阐述语言的结构规律或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顾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而单纯从理论上把副词归入实词类,就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首先,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切实有效地把实词给学生讲懂,因为他们较之于我们更注重实践知识,只要实践上稍有点问题。再完美的理论他们也不会接受,因此,从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实用角度),副词不归入实词类为宜。

以上我们只确定了实词的范围,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实词分类的标准。

我们知道,汉语是形态不发达的语言,因此,给汉语的词进行分类,就不能象给英语的词分类那样,主要采取形态标准。鉴于汉语的特殊性,为之分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标准:

1、句法特点:

所谓句法特点,包括词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和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即句法功能和结合能力。

A、结合能力

结合能力应该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看哪些词和哪些词进行组合,如何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关系,哪些词和哪些词不能互相结合,根据这些,我们可以给汉语的实词进行分类:

例如:甲组:人牛玫瑰同志老师作家

学员山计算机拳头钉子

道德民族文化春天早晨现在

刚才星期六北京前头远处

屋里阶段路线

乙组:批评保卫宣传研究整顿

开始禁止走看听说

发生演变死亡消失依靠

妨碍进来过去讨论

丙组:好坏聪明迅速长久

大方平常冷硬清楚生动

美丽黑洞洞血红生动平坦乱遭遭

甲组词前面能加表示物量的数词或数量词组,如:一朵玫瑰、一位老师、一种文化、一个阶段、一只拳头,同时也可以加上由指示代词“这、那”“这个、那个”和量词组合成的指量结构:这个星期六,那天早晨,这头牛,那间房等。而乙组和丙组一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一种研究”,“一个聪明”,“那些消失,这些清楚”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当然这两组中的有些词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和数量词组、指量结构结合,如“换了一顿批评”,“这是一种妨碍”,“这种宣传,效果不好”。“那种迅速,真叫人无法想象。”实际上,只要稍作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时的加点词在特定的语义场中,其性质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而临时具备了甲类词的特性。

另外,甲组的词一般不能重叠,而且它们也不能与“很,非常,已经,不”这类词结合,而丙组的词都可以和“很”,“非常”结合,很聪明,非常美丽,很主动,很生动,非常平坦。

这样,根据结合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把甲组词和乙、丙组词分开,我们称甲组为名词。

下面,我们再看乙组和丙组:

乙组的词一般不能和“很”,“非常”结合,而C组的词却能,乙组词的前面可以加,“能愿意,应该可以”等词,后面可以加表示动作、数量的词,如:能听,应该批评,可以宣传,愿意讨论,走一趟看一次,整顿一下,禁止一阵,而丙组的词都不具备这些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说:甲、乙、丙三组词在语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是不同类的,我们分别称之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这样,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对词类进行划分,如:

伟大、状大、生动、运动、勇气、勇敢这六个词,有些在词义上具有为接近,初学者往往容易混淆其词性,利用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很快将它们鉴别归类,其中的“伟大、生动、勇敢”能受“很”“非常”修饰,这样,我们就知道“伟大、生动、勇敢”是形容词,“勇气”是名词(它不受“不”,“很”的修饰),“状大、运动”是动词。

但是,尽管如此,上述方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对于表示心理活动和意识的动词它

就不再适用。

爱、恨、喜欢、讨厌、想念、感谢、赞成、反对,它们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因此,我们必须从另一种结合能力上考虑鉴别它们。我们知道,动词中有一类能带受事宾语,这类动词叫及物动词,而形容词词却不能。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把表示心理活动和意念的动词与形容词区分开,尽管它们都于“很”结合爱人民恨你反对别人

那么,不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是否可以和形容词区分开呢?能,这点,我们将在下段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B、句法功能

句法功能标准就是根据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来区分词类,例如,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谓语的是动词、形容词,作定语的是形容词等。但是,必须注意,汉语中句子成分和词类的对应关系不是很严格的,因此,句法功能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标准,而不能作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如充当主语的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而名词和代词绝不是只充当主语,有时候,它还充当定语,类似的成分在其它成分里也有。

2、词义标准

利用句法标准尽管可以把大量的词区分归类,但它也有两个明显的不足:

a、初学者(尤其是中学生),由于语法知识有限,不易很快掌握和理解。

b、遇到兼类词,上述标准就不再适用,我们只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其词性。

因此,除了句法功能标准外,词义标准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标准,尤其是对初学语法的人,这一标准更为重要。如:

桌子、黑板、粉笔、门、钢笔、电话、电视等不用其它标准,只看其意义,对词性就可以一目了然。

再如:a、“下午我们去听报告”

b、“他报告了一个特大喜讯”

c、“他代表人民去参加会议”

d、我们选他当代表

句中的“报告”和“代表”在不同的场合里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就有不同的词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句法标准就很难判断,采用词义标准就很简单,a、b是名词,b、c是动词。

另外,词义标准对识别词类活用也很有用处。如:“我们也干净干净”,要理解其中“干净干净”的意思并为之归类,就必须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要采用词义标准,这比运用其它标准简便易行得多。当然,词义标准也有明显的缺陷,最主要的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搞不清楚有些词从意义上该归入哪一类,如“兴奋,快乐”等,这时,就不能再用词义标准了,因此,我们在运用词义标准时必须和句法标准结合起来。

3、形态标准

所谓形态,就是表现词的语法意义的形式,分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

a、构词形态

构词形态在构词法上表现词的语法意义的形式,如下例:

A组老师考虑阿哥阿妹

儿子种子房子剪子骗子

妻子胖子锥子聋子

花儿门儿影儿

苦头甜头拳头想头吃头看头

来头势头石头木头指头

人性灵活性原则性系统性

生动性形象性警惕性创造性

B组固化美化绿化异化腐化

形象化自动化工业化机械化

A组词和B组词的语法意义并不一样,从词义标准上看,A组是表示了物的,B组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从结合能力看,A组的词前面可以加数量词或指量结构:如:

一个儿子一粒种子一把刀子一个骗子

一朵花儿一个影儿一堆石头一方木头

那个拳头这个指头

B组的词显然没有这个特点,但它们后达可以加“了”。

固化了异化了工业化机械化了

这点,A组又没有。

由此可见,A、B两组词是不同类的,A组是名词,B组是动词,名词的构词形态标志是老——、阿——、——子、——儿、——头、——性,动词的构词形态标志是——性,——化。

b、构形形态

构形形态是在词的形态变化上表现词的语法意义的形式,先看例子:

A组:先生小姐同学老师工人农民战士家长

B组:学习工作研究保卫打击跑骑

C组:漂亮草马虎交长

只要在A组词后加上“们”这个构形形态,原来的词由单称变为总称了。

先生们、小姐们、同学们、同志们

B组、C组没有这个特性。

B组词后面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过去等:

学习着工作着保卫着

跑了研究了讨论了

学习过研究过走过

A组和C组则不然。

C组的词可以加上构形形态“着呢”表示程度加深:漂亮着呢,高着呢,A组则无此特点,B组的词尽管也可以加上“着呢”,但意义变化和C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