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教与学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指导各学科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中,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改变传统的脱离实践生活和主体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等积极地方式,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终极目标的体现。

1.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知识更新慢,案例老套。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完全拖了后腿,尤其是农村,初中专业老师缺乏,生物教学成了空话。等到了高中,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量大,知识点多,课时有限,授课知识占主要时间和精力,教师由于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教学案例往往是年如一日,与时代脱节。

1.2 学生学科认同差,不予重视。

学生在教学中习惯处于被动的地位。高中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生物科目在高考中占分最低。因此,即便在综合考试的今天,生物课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地位。

1.3 实验条件过陈旧,创新力低。

生物课的教学可操作性不强,教材的辅助及配套跟不上授课的需要,甚至有的学校不配备实验教程和实验器材,大纲要求的必做的实验根本无法完成,部分学校实验员缺乏,有的学校没有配备,学校实验环节全部由生物教师一人探究,创新能力差,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科学主要来源于生活,而且具有服务于生活的特性。在基因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在能源、化学、制造、冶金、环保等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对高中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其中对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作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让教师的义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要大力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就应该:

2.1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接收知识并应用知识的最终受益者。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特点,牵引学生的思维,将生物的教学讲授变得生动化、生活化。比如通过讲述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从而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再比如说,讲到微生物的作用时,当众制作果酸、果醋,让学生在意识中认识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当学生的兴趣点被挖掘出来,知识的大门自然而然就敞开了,学生原本对学科的偏见,也会随着他们的兴趣点而变淡,会让他们更加喜欢生物。甚至在高考志愿填写的时候,也会对该科目的继续深造产生强烈的愿望。

2.2 改变传统的思维,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且真正成为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空间不断拓展。另外,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教师要选择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教学相长。

2.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课程的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要根据知识的规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学生所得写成实验报告,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成生物研究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自然,应用社会,引导学生学有所用。

2.4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目标

自从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完成后,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反映新教材中出现了过多的内容变动,从而导致生物学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效果不如从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年青教师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于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占分数比例较少等,而另外一些经验丰富且肯上进钻研的教师则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

1.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针对反思性教学模式,许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中以熊川武与卢真金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模式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反思性教学更为重视对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2)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堂教育中,自身必须完全融入反思教学当中;(3)反思性教学模式不仅是一个需要更多社会人士支持的教学模式,更是一个侧重于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模式。

2.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根本立足点

通常在教学活动当中,所有的教学模式都需要以以下3个方面作为其根本的立足点: (1)必须符合基本教学活动客观规律。课堂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活动,它更侧重于对不同学生对象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水平、性格、心理素质的学生的培养。 (2)需要积极发现一般教学活动中的规律。教学活动并不是伴随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例如:课程改革),因此就需要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分析,积极去总结该门课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3)必须学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这些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关系的本质表现,它们从客观表述上更侧重于各自个性特点的体现,以此需要教师对这些规律进行统一。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实践分析

1.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努力将教学的目标和一般规律性结合起来,以教学目标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以一般规律性来约束、规范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所体现的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的合理性。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根本内容上看,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他们的合理性。(2)目的的合理性。高中生物学教学不应该只是生物基础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学生个性培养、价值观形成的良好锻炼。因此需要注重高中生物学反思性教学目的的合理性,使学生不仅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上获得显著的提高,更增强了教学实践活动目的合理性。(3)工具的合理性。生物教学的主体性与目的性的合理性主要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工具的合理性来实现。教学工具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更好开展的媒介,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注重教学工具的合理性。

2.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设计

反思性教学的正常开展,是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开始的,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开始注重反思,下面就重点分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见图1):

首先,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高中生物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生物构成要素为目的的有计划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首先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生物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指明方向。其次,选择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策略。根据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所设计的目标,教师需要对其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做更深一层次的评估,从中筛选出更为适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其中筛选教学策略有以下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所需要的教学策略;第二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实践活动共性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整个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的反思。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教学主题需要针对以下实际问题进行不时的反思,以使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促使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反思的主要方面包括: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反思;针对生物教学具体策略的反思;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结果的反思。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怎样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反思性教学正是一种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研究怎样更好的开展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通过当地的资源特产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比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我以泰山植被的历史变迁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泰山上的茂密森林在建国前夕曾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并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泰山、保护泰山的情感。

3.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还可以借教具导入,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通过练习导入等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三、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四、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

讲课的艺术还突出表现在语言和教态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染力量;还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如同沐浴春风,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我认为自己在控制语调音调方面做的还可以,但不太善于用表情、体态来感染学生,尤其在听了语文老师高静的《祝福》一节课后,更是深感自己做得还不够。

高老师在课堂上的表情非常丰富,随着课堂内容的变化时而微笑,时而疑惑,时而愤慨,语音语调很有激情,师生共同融入了课文内容之中。在讲述课文对祥林嫂“眼神”的刻画时,经常把两手放在眼前来模仿,这些动作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较一下自己在课堂上表情比较单一,体态语言也不丰富,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很有必要改进啊。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活动;计划性;客观性;目的性

一、关注生物实验活动的计划性及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生物实验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实验的计划性建设,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总结。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之前,自己要先进行相关的操练,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实验科学的指导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以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不得扭曲、夸张或掩饰实验结果。高中生物实验结果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实验结果与科学定论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与出入,学生在进行实验结果汇报时,会遇到实验结论与教材定论不一致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其中产生实验差异的原因。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建设

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对生物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在于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实验器材、各种实验工具、实验用品、实验活动的结果等,而非实验活动本身。开展高中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于相关的生物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内在追求兴趣,因而也就很容易发生实验过程混乱的情况。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之所以强调实验活动的目的,就是因为活动的目的既是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活动过程结束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每次进行生物实验活动之前,强调和突出实验目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实验操作的根本活动目标,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活动的本质和内涵当中,而非表面性的、粗浅的实验现象。生物实验教材中都会有关于实验活动目的的简要性介绍,学生也能够通过文字获得实验目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去真正的反思教材中所列举出来的实验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帮组学生分析教材的要求,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实验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生物教学的重要的方法。组织与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是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素质、有潜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误区;对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为使生物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认真反思了当前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探究教学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过于程序化

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方面:(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学生实验=探究式学习。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显得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对策: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备课时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课时应注意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误区二: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组织,效率较低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对策: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误区三: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忽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关系

新课改中的教学往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我们也更多地把多媒体的使用看作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标志。教师期望学生按课件的设想去从事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结果,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叫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对策:要尽快更新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有许多知识需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不是靠用电脑就能解决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时,要使用在常规教学设法实现的效果上,要在关键点上起到恰到好处的注释或再现的作用,要避免代替板书、只是让学生觉得新鲜热闹的弊病,要避免取代教师的职能。

误区四:师生交流缺乏思维深度,流于形式

师生交流就是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了追求“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这样一种虚假的活跃,把提问变成简单化、庸俗化,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殊不知,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是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之目的,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对策: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内化新理念,勇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2]左雄.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M].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多年来,作者一直担任高中生物课教学工作,多次参加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生物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在工作实践中作者深有感触,老师被培训、继续教育的形式弄的身心疲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换来的不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是缺乏反思意识、反思行动,即使有一点反思行为,也经常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主动性,缺少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动力。高中生物老师迫于高考的压力,用在检查学生做题背书的时间比较多,过于强调生物学知识的讲授,使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唯一焦点,从而忽略了学生物能力、情感态度等其它方面的培养;这样导致生物教师探究教学问题、反思个人的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态度、提升教学效果的时间偏少。为此,笔者认为当前有必要对高中生物反思性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1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反思

本阶段分为三个小阶段:启动、定向、感知。

启动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这是所有教学的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幻灯片给学生播放歌曲“天堂”,让学生欣赏草原美丽风光,引出草原沙化现象,进而引出课题。

定向阶段则是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在定向阶段,教师要做些什么事呢?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要明确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最基本目标以及最高目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总体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都需要有正确的目标导向作为指引。这一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进行分析时,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学生准确呈现教学目标,并且做到全面兼顾,减少呈现教学目标时出现不合理的倾向。目标的呈现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学生容易把握为标准。

感知阶段必须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展开。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其有效性建立在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可以打破原来的材料,辅以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养成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部分抽象难懂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高度互动的图片,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感知阶段完成后,对于学生,应该是己经完成了学习目标,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作为反思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成只是工作的一个环节而己;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刻的反思。具体而言,反思型教师会在课堂结束后,马上开始积极的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是合理?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是否充分?使用的各种材料和教具是否合理?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吗?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经验和不足?等等。

2课堂教学展开阶段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展开可以分为理解、巩固和使用三个阶段。其中理解阶段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指导学生通过复习强化记忆自己所学的知识,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通过这一阶段,应使学生完成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有效整合,不断推动自己的认知结构向前发展。最后必不可少的是运用阶段。在此阶段,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己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可信性。最好的学习发生在真实世界中,如果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正确解释生活现象,对于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无疑有巨大的帮助,反思型教师就是要积极促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

(2)要能反映学习的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个人积累经验的过程,更应该与他人分享成功,共同发展的过程。如讲授“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时,学生经常混淆发育场所,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T是“thymus”即胸腺,B与“bonemarrow”骨髓联系。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

(3)要体现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作为反思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精神呢?我们要有效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则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监视和控制。在此过程中,反思型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避免探索过程的技术至上。如果一味强调科学技术方面飞的内容,有可能导学生的探索内容过于狭窄。应更多地围绕“人与自然”、“环境污染与遗传病”等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主题展开探讨。第二,摈弃急攻进利的做法。不能为了探索而探索,也不能为了获奖而探索,这种趋势是有害的。第三,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的探索过程应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课堂教学终结阶段的反思

应当指出,课堂教学结束,不是年底的一个总结,它是未来教学单元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应对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研究,以提高他们的行为和思维。这是一个反思性生物老师至关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持续的繁琐的工作。

考试是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手段或工具,因此,它仅反映了工具性,并不能反映教育的本质。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来测试教育质量。

结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由单纯的传授者成长为学者型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添砖增瓦。在理论上深化“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并为一线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现状;策略探讨

一、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1)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育观念的理念下,教师一时间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多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效率不高。(2)实践课程开设不多。生物课是一门涉及知识内容范围较广的学科,它里面包含着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等等知识,很多课程的学习都是要进行实验操作的,但是据调查发现在很多的高中课堂对于实验课堂并不重视,开设的实践课程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3)教育观念陈旧。虽然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还是我行我素,仍采用老一套陈旧的模式,没有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课堂与实践脱节,无法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

2、从学生角度来看

(1)对生物学习兴趣度不高。在高中的课堂里,因为顶着高考的重压,很多学生都把精力一门心思的放在了语、数、外的学习上,认为生物不是主要学科,对生物的学习抱着敷衍的心态,没有学习生物的兴趣。(2)主管能动性不强。因为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早已习惯了教师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思想上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依赖,遇到问题就等待教师给出答案,不愿发挥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思考,主观能行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3)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由于一直以前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背诵的方法,所以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时间动手能力不强,而且背诵的方式大多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而是为了应付考试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法,用这种方式学习生物知识很容易遗忘,不利于生物课程的长期学习,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改善高中生物学习现状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吸收其精华以运用到新的课堂中,利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翻转课堂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关注,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只管“齐步走”的弊端,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努力实施翻转课堂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时,为了有效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减数分裂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先“形成的过程”的微课,学生阅读课本后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解决,而且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甚至停顿思考,在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跳跃式地观看,节约了时间,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相当于教师随时在身边解答。不仅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营造一个别样的课堂,使教学实践深入到课堂中,有效的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积极研究新课程理念,更好贯彻教学实践工作

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规定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让教育发展的更好,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真能力观看微课,以此教师应该积极的贯彻实施。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思考生物课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这一章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对微课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为课本的学习先奠定基础,在学习课本的时候就会更投入。比如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看看哪些动物是经常群居在一起的,而哪些动物又是喜欢单打独斗的,让学生了解种群的特征,思考为什么有的动物种群死亡率较高,以及动物群落都喜欢什么时候迁徙,在观看视频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不断的实践探索,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得生物课堂更具有生气,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热情。

3、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教学实践成果

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的很广泛,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生物,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来选取例子,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对课程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选修中《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一单元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好理解,比如生活中学生常喝的苹果醋、超市经常可以见到的视频腐乳以及泡菜的制作等,这些都是运用到了发酵技术,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的解析,会让学生更明白这一节的知识点,同时有的学生还会自己回家去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生活实践和课程进行紧密的结合,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的课本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将生物课程上学到的知识用来服务于生活,让生物教学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总之,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课程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让生物教学实践成果更来越好,有效提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肖伏,李有刚,李和平.新课标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感悟[J].基础教育研究.2008(03)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 最初的阐述。

与此相适应,我国生物课程标准结合学科自身特色,将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表述为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具体目标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这三维三分别进行设定的。

上述两种三维都是在课程目标层次做出的阐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层次的三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2],这表明生物教学目标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定。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地三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三维教学目标为一堂课的硬性指标。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在拟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3]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同时包含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比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中的无机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增殖等内容只有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没有情感性学习目标。所以,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需针对前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不必为了涉猎所有目标而牵强地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不显著。例如,在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中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节内容时,除了要达到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外,本节内容还应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大多数教师在本节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时,都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材料,最后让学生思考转基因的安全性。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有限的资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转基因的安全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所要渗透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体等资源开发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最后让学生以辩论或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达到对转基因安全的全面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等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会比生搬硬套的教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理解片面

素质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物的课程目标也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与此相对应,最后将课程目标细化到教学目标进行落实和完成。但是,当这些目标都达到后,学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备了素质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结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在于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后,达到了知识性目标要求的说出叶绿素种类和作用;说出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简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达到了技能性目标要求的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也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使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是三个方面分散的能力与素质,基于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此,而是应该进一步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缺少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巩固所学,最终通过实践来整合三种分散能力的环节。

学生只有将学到的分散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运用和实践,最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素质,在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外化为强大的生存能力,独自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三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与能力,同时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才能达到素质教学目标的实质要求。

三、教师不能恰当的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创新教育。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大多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并辅以启发性教学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着诸多误区:

第一,部分教师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教学内容偏难。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与所探究内容相关的知识而进行的教学模式。而部分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探究内容偏难,导致学生不能自主进行探究,既影响教师的教,也影响学生的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精准把握每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在全面分析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时,教师多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将创设的情境变为真实的情境,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了解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将该问题的探究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三,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是简单的提问题,也不是提简单的问题。《论语》和《学记》给启发式教学原则做出了最恰当的解释。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教师要在学生这些理解的关键知识给予启发即可,不必对一些琐碎浅显的陈述性知识进行提问。

除了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启发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记》里提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学,但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学,但不压抑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拓展思维,但不替学生做出结论。

四、忽视环境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谈及教育,必定涉及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学生、环境(其中环境可以分为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目前提出的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6]、课堂教学要设法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7]等措施为主,在创新学习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导自学,二要指导观察分析、三要指导实验、四要指导抽象概括[7]几个角度为主。但无论是改革教学方法还是创新学习方法,大多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忽视了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