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元日

古诗元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诗元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元日范文第1篇

**县**乡民族小学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的意思,体会诗意。

3.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除旧迎新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通过诵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体味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感受诗人王安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春节序曲》

1.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过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述说。

2.教师总结,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政治家、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元日》,板书课题。

简介王安石。

二、揭示课题

1.齐读题目。要学一首古诗,就要从解题开始。

2.

“元日指哪一天?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叫春节。

三、指导朗读质疑品诗,体会情感

(一)一读正音

1.宋朝的老百姓是怎样过春节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准确、流利。

2.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读给我们听一听呢?(指名学生读诗,师相机评价。)`

(二)

二读重节奏

师: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诗还可以这么读,相机范读。

学生各种形式读。

(三)

三读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再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旁边打上“?”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2.学生倡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疑问,集体释疑,师相机指导。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q指的就是放鞭炮。“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②春风送暖入屠苏

简介屠苏酒——屠苏指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药酒,在古代,每到大年初一,全家都要喝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让人一年都平安健康。人们喝下屠苏酒,就叫——入屠苏。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

师:你猜猜,“曈”应该跟什么有关?引导观察“曈”的部首从而理解“曈”的意思。

④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春联,用“新桃符”来换“旧桃符”就是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3.同学们,咱们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句,体会诗意

4.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想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圈出古人过春节的习俗。

5.交流共享,读懂习俗

相机板书: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四)四读悟诗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志向都融在这诗里了,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燃爆竹

喝屠苏

古诗元日范文第2篇

2020年12月24日,教研组组织我们学习了空中课堂实录课,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张一凡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一课,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共三首古诗,这堂课讲了第二首《寒食》和第三首《十五夜望月》。

课堂伊始,张老师从诗意,诗情两个方面指导大家回顾复习了课文第一首古诗《迢迢牵牛星》,接下来的教学,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①品读《寒食》;②品读《十五夜望月》;③课堂小结;④积累拓展;⑤布置作业。轻轻松松完成了两首古诗的教学工作。

近24分钟的教学时间,张老师把两首古诗解析得清清楚楚,教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古诗品读部分设计大致相同,先指导学生了解文化常识,然后借助古诗注释完成学习任务,逐句品读感悟,理解古诗蕴含的思想感情。小结内容后,积累部分布置了同是描写中华传统节日的《生查子.元夕》、《元日》两首古诗的学习积累,既是复习巩固,也是学习新知识。

古诗元日范文第3篇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它们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语言文字学习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极大的熏陶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起点,是理解古诗文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古诗文朗读的现状

古诗言简义丰,加上汉语言文学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很多东西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已相去甚远,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的讲解分析,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热爱,也无法使他们沉浸于古人精心营造的情境中。小学生在朗读古诗文时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拖腔唱调,敷衍了事,好不容易挤出点感情来,自己也不自信,致使许多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实际上学生的朗读水平依旧搁置浅滩,难以起航。

二、古诗文朗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1.明确古诗文的基调

现代汉语对诗歌的解释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因此,朗读古诗文一定要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写作的历史背景,充分品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比如,朗读王安石的《元日》,要感受新年元日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以及作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朗读林升的《题临安邸》,则要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醉生梦死的不满与谴责。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要了解诗人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饱尝世态炎凉,因此更加觉得亲情之可贵的情感。朗读古诗, 如果能把文字人物化或情境化, 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读出内涵。

2.把握古诗文的节奏

我们知道,古诗文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因此读来朗朗上口。现在我们朗读古诗,基本上是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依据的。在初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把握节奏,不读破句。怎样处理朗读时的节奏呢?应该顾及古诗文的内容、字词的协调,这样有利于对古诗文的理解。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该诗的格律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者结合,构成了诗文的节奏美,使古诗读起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教师应通过细心的指导,使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使古诗产生节奏美、音律美,从而表现出作品的意趣、情境。

3.分辨古诗文的重音

所谓重音,是指一个句子中表明主要意思的词或短语,朗读时需要重读。“朗读时要注意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音节间的顺畅过渡,达到和谐,既能让人听出所强调的词语,又予人悦耳动听的美感。”我们应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关键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恰当地运用重音,更能突出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如陆游的《示儿》,其中的“但悲”这一转折词把诗句的一、二两行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虽然知道人死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牵挂着祖国的统一大业,心中涌动着强烈的悲伤之情。诗的最后一句,“无忘”也应读重音,表现至死不渝的情怀。适当加强音量,才能使全诗中作者那种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精神得到再现。

三、古诗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除了要给学生讲清朗读古诗文的注意点外,还要根据不同古诗的特点,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

1.画一画,增加朗读的画面美

不少古诗文本身就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那诗情画意的境界在简练的字里行间跳动着。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初步理解了古诗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如果让你自己把这首诗用一幅生动的画画下来,你会怎么画?于是,学生们拿起各自的水彩笔开心地“涂鸦”起来,用自己的理解展现出了画面的魅力。接着朗读时,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不由自主地展开了美丽的画卷,古诗的美也在朗读中得到了烘托。这样,学生就能变诗境为“我境”,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活动,全方位地沉浸到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其人其事都似乎亲自体验了一番。

2.唱一唱,提高朗读的音乐美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有助于排除外界干扰,开发右脑,提高记忆力,会让学生的背诵能力大大提升。从源头上讲,诗和音乐是相通的。直至今日,诗依然保持着音乐的性质,所以人们又把诗叫诗歌。虽然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吟唱诗歌的,但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当今的方式来进行吟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词很长,学生初读起来就比较费事,要达到有美感就更难了。初步介绍了词的写作背景后,我在课堂上播放了歌曲《水调歌头》,悠远绵长的旋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唱两遍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居然都会背诵、吟唱了,似乎他们走近了词人的内心,感受到了那种孤独寂寞,朗读时他们也能迅速把握整首词的韵律,豁达时高昂,孤独时低沉。

3.想一想,平添朗读的内涵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诗文也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感受、体会,通过想象补充出更为深远的意境。比如白居易的《池上》,全诗描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整件事学生比较容易弄清楚,但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角度来说,显然还不够。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去找最能反映小娃可爱的字。学生很快便能发现是“偷”字。接着,我们可以从“偷”字做文章:小娃什么样子?什么表情?“偷”的时候他有什么动作?“偷”到之后又是什么心情?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已经与诗中的小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心理学认为,这种共鸣能产生良好的正情绪,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记忆获得增强,达到感知知识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内在潜能,更会令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一个“偷”字的诠释“点亮”了整首诗,也“点亮”了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把这种理解自觉主动地转移到朗读中,让“偷”字读来更天真无邪。

4.评一评,激起朗读的兴趣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真正喜爱古诗文,激发朗读的兴趣,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美,具有激励意义的评价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每天课前五分钟让两名学生进行古诗文配乐朗诵。朗诵后可以学生评、教师评,可以自己评价。评价的角度也可以不同,有亮点可以表扬,有进步可以夸赞,并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奖项设置也可以丰富多彩:“最具节奏美小诗人”“最佳风采小诗人”“最佳表演小诗人”“朗诵之星”……通过评价,可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注意字正腔圆、流畅自如,依据作品内容调整语速、语调和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手势表演。这样积极的活动评价,既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

古诗元日范文第4篇

一、吟诵:别出心裁“读”诗文

教学四年级古诗《元日》时,可通过“导语渲染渐入情、析词品读巧动情”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古诗。在热热闹闹的春节气氛中,加强对文本诗性语言的理解与感悟,挖掘古诗的韵味、情味以及趣味性。

【片段一】创设情境,感受喜庆气氛

(一)欣赏春节画面,感受节日氛围。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请欣赏。(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展示过年时一系列图片,如贴春联、包饺子、拜年收红包、放烟花等)

师:一幅幅喜庆的图画反映了什么时候的场景?(春节)谁能说说自己的家乡是怎么过年的?(生各抒己见)

(二)大家想不想了解宋代百姓是怎么欢度春节的?(板书题目)

春节是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春节欢天喜地的场面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元日》。

【片段二】品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了解古人喝屠苏酒的含义。

1.屠苏酒是一种什么样的酒呢?请小朋友们结合注释说一说。

2.猜想:喝屠苏酒有什么意义吗?(指名说)

3.据说正月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可保一年不生病呢!请大家带上自己的愿望读一读古诗。

(二)理解“入”字。

1.你们能给“入”字换上哪些词呢?(进、给)

2.这里是说春风把温暖送给了屠苏酒吗?说说你的理解。(人们喝屠苏酒很开心。)

3.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老百姓在新年里喝着屠苏酒,心里很温暖。这就是“入”字的妙用!

5.请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诗。

6.想象一下:喝屠苏酒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观看画面:大年初一早晨,一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着新年的屠苏酒。)

(三)配上自己的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此古诗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课伊始,观新春喜气洋洋的场景图,轻轻松松地让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中。教师进行语言的渲染,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多种策略的使用,使课堂洋溢着新年的欢乐气氛,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二、悟情:一唱一和“咏”古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该诗语言朴实简练,字字皆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来感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

【片段呈现】

(一)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此诗,想象一下,当时杜甫会想到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二)教师引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生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生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生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生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常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有在大悲大喜之时堂堂男儿才会流泪,而且是偷偷地流泪呀!一位温文尔雅的诗人此时此刻却涕泪满衣,这眼泪是激动之泪,欣喜之泪,舒心之泪呀!

生再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漫卷诗书”道出了什么?杜甫是嗜书如命之人,此刻却是胡乱地卷起手中之书,他想干什么?(生回答)

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梓州到洛阳的路程少说也要走个把月,可在杜甫的笔下漫长的旅程也是一闪而过。他仿佛不是在坐船而是在坐………(生抢答:宇宙飞船、火箭……)可见诗人心情是多么欢愉啊!

生接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小朋友们,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怎样的杜甫?

(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悲喜交集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

(四)配乐朗读: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酣然放歌吧!

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品读诗,在情感的渲染中打下感情的基调,抒发对诗的理解与感受,读出韵味。

三、模仿:含英咀华“练”语言

小古文记录了许多富教育意义的故事,主题涉及方方面面,如明礼、清廉、学习、诚信、勇敢等。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牢记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进行有效拓展,引入相关素材,增加积累,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仿写中觅得言语表达的真谛。

【片段呈现】朱文君教学小古文《狐与葡萄》

师:文言文真有意思,满口馨香,读着读着就唱起来,文字之间有节奏,形成旋律,古人读书读到陶醉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那就是吟诵。有一位老先生,他也吟诵起来,一起来听一听吧!(多媒体播放声音)

师:好玩不好玩,谁来试试看?这位老先生姓唐,唐调。

师:你是什么调?

生:陈调。

师:试试看!(学生唱第一句)太好了,陈调要发扬光大,在座位上再练一练!

师:蝉和狐狸找来找去,没找到文言版本,同学们,你能改写成文言版本吗?

投影出示要求:

任选一句改成文言文,句意不变。

别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写完了读一读,斟酌斟酌,设法让句子有节奏,有韵味。

学生试着改写。

生1:昔有一蝉,于树上歌,……望其中之。

生2:蝉觉其有诈也,……误以为蝉,扑之。

师:自己动笔写了之后,你对文言文的感觉是不是越来越亲近了,你会觉得很可爱!

古诗元日范文第5篇

今天是农历二零零八年的第一天,也是我们中国的大年初一,早晨“噼啪、噼啪、噼啪”的一阵新年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起床后爸爸带我去楼下放鞭炮,火红的鞭炮像一条欢舞的火蛇在地上炸响,留下许许多多的各种颜色的鞭炮纸片在飞舞,就像天女散花留下的花瓣一样,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我看见左右邻居的“福”都是倒着贴的,我就从电脑上搜了一下“福”为什么倒着贴,原来人们过年为了图个吉利,利用倒和到是谐音,所以“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我还看见了其它对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到碧桃树上,莺歌绿柳楼前。玉龙吐宝庆吉日,金凤含珠贺新年。……过年让我想起一首古诗:是《元日》作者是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人都说过春节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小孩们,是啊!我们一帮小朋友们欢天喜地的在一起放鞭炮,做游戏玩得热火朝天。这个春节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过年的知识,过的非常的充实。

文登市实验中学初一:于洁

作文 zuowenku.net 作文 zuowenku.net

古诗元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42

新课标强调小学阶段需要背诵古诗文160篇(段),可见古诗词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默写就行了,忽略了其兴趣的培养。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得其法,另一方面也使古诗词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笔者结合实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谈谈古诗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

一、在预设过程中渗透趣味

相对而言,古诗文字数较少,内容有点深奥,如果直接讲解分析,学生不仅不感兴趣,反而会感到有点困难。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兴趣开始,通过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如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设置悬念,或者通过图片、视频乃至介绍诗人生平等方式导入,营造课堂轻松氛围。

比如《元日》这首诗,是北宋时代王安石写的。由于学生缺少时代背景认识和相应文化的理解,直接让他们接触这首诗,必然会使他们感到吃力。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导入阶段渗透趣味,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古诗内容。为了让学生熟悉古诗,笔者一是通过视频播放了宋朝春节的风俗,如饮酒、放鞭炮等,为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奠定基础;二是播放王安石的生平,让学生了解王安石的改革精神,明白他的抱负,从而为第三、第四句诗引申意义的理解做好铺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阶段渗透趣味,表面上看着简单,却包含了教师对古诗文的深度解读,以及自己的一些个性化理解。教师只有自己理解透了,才能用恰当的方式把这种趣味渗透出来,才能为古诗文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做好铺垫。当然,这里教师还需要把握时间限制,要准确把握激趣的度,在导入阶段有效渗透趣味,为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营造氛围。

二、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趣味

相对而言,古诗文从字、词、句到意思,与现代语言习惯都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其内涵相对含蓄,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更有难度。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就会淡化,注意力就会转移。因而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捕捉信息,主动采用视频、图片以及音乐、活动等形式,扩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推动课堂的精彩生成。

比如教学《池上》这首五言古诗,笔者就曾通过画面的形式,先出示了“十里荷塘十里香”的景象。在学生惊叹的同时,画面上缓缓出现一只小船,上面有一个小孩在撑船,船舱里还有莲藕,船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水道。这时,笔者组织学生对画面进行讨论、评价。学生兴致高涨,说了很多,有的还说起自己采摘荷花的经历,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在走道里做撑船的动作,让他们发表评论以及对这首诗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思维活跃了,兴趣也十分高涨,对小娃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学生生性好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抓住这一点,把游戏、视频、图片等尽可能地引入课堂中,并且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人物性格的理解,最终生成课堂的精彩。

三、在总结过程中增添趣味

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总结并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学习古诗文的另一个开始。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后,一来巩固所学知识,二来培养学生的课后探究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复述古诗文、演绎古诗文、做手抄报、写想象文章等。

比如教学《江雪》这首诗,笔者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就曾用简单几笔,直接勾勒出山峰以及渔翁,突出那种寂静、孤独的感觉。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柳宗元内心,理解那份孤独。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藏头诗,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即“千万孤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这一类古诗探究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内心的解读。

总结过程中对古诗文教学进行增趣,目的是延伸学生兴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整合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从而为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提供帮助。但教师还需要进行跟踪,如组织制作手抄报,或者在辅导课上让学生谈谈收获等。只有跟踪到位,只有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学生才会有所收获。

古诗元日范文第7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

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理想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 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 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理想”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理想,理想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两篇课文分别是《立志》《侍坐》。

第五单元以“言行”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四篇课文反映孔子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典型篇章。四篇课文分别是《子之言》《子之行》《高山仰止》《用舍行藏》。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能将经典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如:第1课《礼》及古诗《元日早朝》、第2课《乐》及古诗《赠花卿》、第3课《以政以德》、第4课《为政之法》、第7课《子以四教》及古诗《赠别元十八协律》、第8课《学而不厌》、第9课《学而时习之》及古诗《观书有感》、第10课《有教无类》及古诗《四时读书乐。冬》、第13课《子之言》、第14课《子之行》。

3、能将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四、教学措施

1、趣味化诵读 ,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 “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及各个墙壁的宣传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5、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对学生进行如实地评价,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国学学习。

五、教学进度

古诗元日范文第8篇

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元旦节准备到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幼儿园元旦节放假通知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幼儿园元旦节放假通知书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你们好!

经研究,本幼儿园结合20_年元旦放假安排规定来拟定20_年幼儿园元旦放假时间,详情如下:

202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幼儿园元旦放假期间家长注意事项:

1、带孩子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时,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家庭与个人卫生,监督您的`孩子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孩子准备随身携带的手帕或纸巾,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请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3、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4、请家长和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护眼睛,新入园的幼儿家长应提供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多讲幼儿园发生的事情,避免长假过后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6、合家团圆或亲朋好友聚餐时,不要让孩子吃生、冷、硬的食品,更不要暴饮暴食。

水果和零食也不能多吃,以免引起孩子的肠胃不适。

___幼儿园教务处

20_年12月__日

元旦佳节的古诗诗句有哪些1、田家元旦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回农。

桑野就耕答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元旦的含义是什么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旦”二字加在一起,就是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早晨的意思了。元旦之称,始于古代计时和农业生产。

殷商时期,人们为了把握时间、节令,以利耕作,当时的“天文学家”们,已懂得以月亮的活动来计时,月亮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月亮圆、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个月,为一年。那时还没有“年”的说法,但已将十二个月的头一月定为正月;正月朔日子时,是一年的开始。当时叫“元日”,也叫“元旦”。据《尔雅》的注解:“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样解释是否准确,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周代之前,在改朝换代之中,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分得那么清楚。

不过,当时为了农业生产而研究节令,则是事实。如《尚书·尧典》中就记载说:尧为了指导人们生产,就选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四个有学问的人,专门去研究天象地物,划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使人们知道什么时节宜耕种或宜收获。汉代人著的《食货志》,也有“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的记载。

元旦吃汤圆的含义团团圆圆

新年伊始吃汤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汤圆因为是圆形的,所以象征着阖家团圆以及亲人团聚,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都有吃汤圆的习惯。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所以说,吃元宵或者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