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8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新课改,旨在转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具有多年的高中历史一线教学经验,自新课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来,我就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在本文中,我对新课程实施以来本人进行的一些思考展开论述。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是时展的需要

新的思想与理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理念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死记硬背。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

二、历史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众所周知,高中生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面临着高考的挑战,因此,教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上,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提高分数、应对高考之上。对分数的过分关注使学生拼命地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地积累知识点,却没能放慢学习的步伐,认真地去体会历史,去感悟历史。

历史新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基础历史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注重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历史的使命不仅仅在于给学生以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学生的心灵将会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

三、历史新课程要求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高考历史题目设置的重点,高中历史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历史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历史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需要,旨在使学生的历史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进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单元编排,不仅内容十分精炼,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历史学习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广大高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通史与专题史有效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了解通史,又要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

四、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历史老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并努力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

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使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仅仅依靠粉笔与黑板是难以实现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不但要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还要积极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思考。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还要历史老师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老师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有效地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五、认识到历史练习题的重要性

“想要学好历史就必须死记硬背”,这是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很多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念。实际上,记忆只是历史学习的一个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也是如此,对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考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想要取得现代考试的胜利,就必须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呢?进行历史题目的练习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做大量的题目,其实想要学好历史也有必要进行一定量题目的练习。学生在做历史题目的过程中大脑处于不断思考的状态,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更能引发学生去深入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广大高中历史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教材上的课后作业,还要为学生挑选有效的历史练习资料,促进学生历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从探究式教学的情境创设、小组讨论、总结提高等环节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实践运用

历史是高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历史进行“再现”,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首先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引入,让学生思考该对联的创作背景,对联中所指的“割地求和”与什么事件有关。一系列的问题引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相关的视频或资料,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学习。

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选择与学习主题紧密相关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六单元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俄国十月革命有关的视频或评价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十月革命的了解。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觉得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吗?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学生分配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必修3”第一单元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具有什么特点?学生A:因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备受推崇。学生B:新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阴阳五行、道家以及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并通过调整使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保障政治上的统一。学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多给予鼓励,及时纠正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四、总结提高,加深学生的探究体会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总结提高非常重要。及时的总结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究学习的体会。由于有的教师历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陈述和勾勾画画,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学习和反思总结,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日军侵华的主要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了解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并对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时间及成果进行记忆,分析胜利的原因,并对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结束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林云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创新;实施对策;弊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国家要求的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基本上符合国家颁布的新课程计划与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材的改编力度也较大,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在教学方式以及结构体系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新教材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上有明显的改观,更加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首先,在历史教育的内容上,在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活性以及学生对课程的适应。其次,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突破了以往传统教育方式,从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到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从以往传统的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能够深入的去探索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也能主动的参与其中。新教材也更加体现出学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敢于质疑,善于分析和思考。最后,在对学生的考评方面,突破以往单一的只能从考试成绩上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现在的考评多元化,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新教材实施对策

教材是学生学习与老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要想充分的将新教材利用好,就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同时,对教材的整体衔接性也要做充分的考虑,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因教材的连贯性而导致的问题发生。老师也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历史学习更加的富有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历史教学过程安排更加的合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历史。

在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老师本身也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也要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加丰厚的知识,也不会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有任何的困难。老师首先必须对新教材充分的了解,熟悉新教材的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并且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锻炼其思维能力的整体目标,与学生简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活跃性,保证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都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教材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学校与老师也要充分分析本学校学生的整体情况,争取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解,从而能够准确的而对学生实施准确的并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教学方式的缺陷,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基础很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学习历史职能靠死记硬背,没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这一问题上,学校以及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历史,充分的在课堂中使用情境式教育,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另外,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关于历史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清楚,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四、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改编后的弊端

对于一种新事物的到来,一定是利与弊同时存在的,在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同时也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教材课程安排上的不足,使内容跨度过大,而且知识面多而且杂,缺少目的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在课程安排上的松散,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钻进一个怪圈中。教材内容安排不当的主要体现就在于,在一节课中,很容易就出现空间跨度相对较大的问题,比如说,教材中前一段说的是几千年前的事,而下一段就到了几百年前,使学生们只能盲目的去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能自主性的思考。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历史,正确的对待历史事件,也不能对历史中所出现的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给老师的教育过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另一方面,在新改编教材上,对于教材中历史事件想关联的其他内容并不完整,从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学习单一的历史事件,不能从事件中延伸,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困难。

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给现阶段的老师以及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方便,同时也会有很多的弊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明方. 论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显著特点——以岳麓版高中历史新课标必修2第2版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用新的观念统领复习

观念是社会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作为复习指导者的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观念指导复习工作。

首先,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统观高中《历史课标》和历史教材三个必修模块,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准确把握这些史学观点,既是我们按照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其次,用新的教学观念贯穿复习过程。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的转变入手,即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和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从我接触的许多教师来看,仍习惯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进行复习教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高考改革。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输入推进,高考命题体现了不拘泥于教材内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思想,“以本为本”的思想不能适应当前的高考形势,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敢于、善于重整教材,使其适合高考的需要。

再次,用实事求是的观念指导复习。主要是要把握考情和学情,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高考要求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现状,重整教材,安排复习内容,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考虑学生情况,不顾学生实际,只从《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出发,肯定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复习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作者依据多年的高考指导经验和高三历史新课程教的要求与特点,总结了几条针对性的高考复习策略,以期达到复习效益最大化。

首先,对教科书要有效取舍。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标多本,异本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新课标对史实的要求,诠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史学内涵。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其异同,把握其内涵,这样才能正确地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和准确地把握。这里我们反对将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和新旧课程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这样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没有任何益处。

其次,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难易度。认真细致地研读有关文本中对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把握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的难度与深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一般而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常采用“知道”、“了解”、“列举”、“例举”、“概述”、“归纳”、“理解”、“认识”、“分析”和“评价”等行为动词,来标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高考复习指导者必须要认真领会这些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知识难度的界定,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深度的不同要求安排相应的复习策略和复习内容设置,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掌控复习过程中的难易度。

再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高三复习的时间安排要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等因素,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复习时间表。从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这个具有规律性复习的过程来看,长期以来采取的三轮复习的策略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三、用科学的方法实施复习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实施历史高考复习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采用恰当的策略,更要寻求有效的方法。

首先,通史复习是基础。以时间为序,重在梳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将学生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用历史发展的时间主线串接起来,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网络。

其次,专题复习是重点。通史复习之后,就要转向专题复习,这时要把重心由梳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转到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寻找所需要的、有效的方法和技能;训练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对通史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掌握有关专题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阐述其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重组能力。

再次,热点复习是提高。复习时必须关注热点问题,高考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南针。每年高考都有一定的调整,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考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显著特征,往往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选择当前热点问题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热点进行整理、分析,尽可能地做到全面、细致,而且要以试题的形式加以训练与巩固。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79-02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上世纪末,国家提出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指导历史学科的新课改,国家在2002年颁布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7年,陕西省成为第四批进行改革的省份,又在2010年加入了新课标高考。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中外合编为体例编写教材,完全打破了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出台,对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我们先看看近三年的新课标陕西高考主观特色题:2010年考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2011年考查欧洲文明起源;2012年考查费正清的中西关系研究中的“冲击——反应”模式。可见,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拥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多关注国内外先进的史学动态和教学理念,形成丰富的史识和正确的史观。比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符合时代潮流。作为我们这些刚从教的年轻教师,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重要资源,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进步。

二、转变观念、注重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教师的观念要不断转变。教师不再是主体、权威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合作者、引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要以“课标”为本,反对满堂灌,教师要形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教法要把以前的以讲授法为主,改变为以探究法、合作法、体验法等为主的多元教法;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近三年新课标卷高考题来看,注重通过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历史研究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贯彻新课程理念,才能够适应新高考考查学生能力和研究方法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个性鲜明,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新课程视野下,学生是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老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要用心上好每节课,让学生认可自己。上课要关注到每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者。通过让学生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源,对教材某一部分进行讲解或者编排情景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把优等生和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共同进步,也便于进行合作探究。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问题,用教师的爱心去温暖学生、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各种需要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因材施教,学生参与

我们学校所面对的高中学生,中考成绩在全区1100名以后,基础大多数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开始讲课时尽量用干脆、精炼的语言把最基本的知识讲述出来即可,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探究意识。围绕课程标准,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读书。然后让一些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把各位同学的观点再归纳综合。要多关注学困生,可以用最简单的问题提问他们,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成果的甜头。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渐渐地喜欢上这门课。这样,学生参与的多了,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节课上课时间和练习时间要有适当的分配,精选习题当堂训练巩固。因此,教师要研究学情、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每节课的知识落到实处。

五、突出重点,总结升华

现在的新教材每节课内容跨度大,需要学生宏观把握能力。如果每节课不能突出重点,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也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新课标研究透彻,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和突破难点。尤其在每节课上完后,要对其进行总结升华。课本内容最终要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地注入学生的大脑完全消化理解。总结升华的时候,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梳理,不仅要对知识总结,还要对学习方法总结,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六、整合教材,构建体系

现在教材按照专题编排,把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分散在必修课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选修课本中。这样导致了一些弊端:知识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时序性相对较差,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等。我们要依据课标,建立宏观的时序观,简化和整合教材重复过多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单纯掌握基本知识点是很不够的,必须把教材中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规律采用列表等方式整合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新课改视野下,教师需要通过定点、串线、铺面、织网整合教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以前,全国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课程改革以后,初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变化很大,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与初中存在有很多的差异,这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的历史难教,学生难学,是长期困扰在高中任教的历史老师的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不过时的长效问题,是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实施初、高中分离后,初高中教师双方都对对方教材缺乏了解,许多高中教师没有上过初中的课,所以对初中教学和教材并不一定了解,高中教师常主观地认为,某个知识点初中教师已经讲过,学生应该会知道,不用再讲了,一笔带过。

(2)从初高中教材内容来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编写,没有时序性。新教材突破了多年来历史教材以编年体编写的形式,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写。编者认为新教材按专题、采用中外合编的形式,可以与初中教材区别开,可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变换认识历史的角度,可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问题。这些意图和观点是正确的,但却没有充分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3)从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门国家课程,但历史学科始终都摆脱不了“冷门”、“副科”的地位,特别是初中,还有一些初中农村学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历史课被抢去成为主科的讲评课、练习课,加上中考是开卷考,所以不被学校、学生、家长重视。高中虽有文理分科,但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

(4)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并不兴趣,历史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很差,一些常识性史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讲,高中教学就是从零开始。

二、对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1)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解决初高中教材脱节问题,关键在教师,主要是高中教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好高中教材,也要备好初中教材,在对照初中教材后,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补充或扩充,以实现教材的衔接。例如有以下几种情况,本人认为必须要适度补充:一是初中教材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建议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二是初中教材中已讲述较多过程性史实但观点不多的,建议延伸教材,着重在教材分析上进行扩展,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初、高中教材中都有的,高中可以根据课标和考试要求或略讲或进行知识梳理、归纳特点等再深化。

(2)紧扣课标,实施递进式教学。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的积累和一步步的改变,所以本人认为可采用递进式的渐变方法,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衔接。

(3)创新形式,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师应创新课堂形式,改变“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历史形象,开发故事课、读史课、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课、地方校本课程等多样化课堂形式。许多人对历史的兴趣是很“原始”的,社会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一样“原始”,大多停留在趣味、生动的历史上,这种简单直接的兴趣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慢慢衰退甚至消失。如内容难记难学、概念不能理解、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等。历史教师应利用、刺激、稳定学生的这种原始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高中教师常把鲜活生动的历史变成了背景、过程、影响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兴趣在背景、过程、影响的知识结构中,在政治、经济、思想的思维结构中一点点消失。所以我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插讲或由学生自己讲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看一些相关视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没什么不好。

(4)手段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历史的主角是人,是生动、形象的,但是历史又是过去的。如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授,单纯的语言传递气氛沉闷,除非老师会说评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了局限,教师可以把相关图片资料、歌曲、影视资料等制作成课件,发挥声音、图像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欣赏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是不同。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考试制度、教材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唯一能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路径,就一定能实现从脱节到衔接。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复习课是高中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技能并将其系统化、条理化的必要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高中历史内容较多、体系复杂,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上好复习课,应先明确其特点。复习课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通过复习,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与新授课在基本的教学理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基本相同,但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别,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新授课重在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识,而复习课则侧重帮助学生巩固、整合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以致用。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新授课是就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辅以必要补充,知识较浅,而复习课则要在巩固已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前后纵横联系,进行深入探究。这可以说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新授课基本是在一课体系内对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以兴趣为引导,重在难点突破, 而复习课则不拘泥于课本顺序,注重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为目标而战。

再次,在教学对象上,新授课的讲授是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以使其都能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而复习课则注重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最后,在师生角色方面,新授课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而复习课则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

针对以上这些复习课较之于新授课的特点,我结合自身教育实习经验,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为例,浅谈如何上好一堂高中历史复习课。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作了明确要求,因此,在上历史复习课时,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即应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意义与局限性。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则应让学生认识到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将其与现代民主区别开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准确、有层次性的针对不同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认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把握其确立过程;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概括并理解其基本内容;掌握希腊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只有目标精准明确才能使学生把握本节课的主题思想,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说,上课伊始即亮明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高中历史复习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复习课与新授课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学生对复习内容及前后知识已有一定的记忆基础,因此,复习课应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复习课的讲授不必拘泥于教材顺序,而应根据某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在复习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时,即可按照民主政治实施的机构保证(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众多规模不大的军事行政机关)、权利保证(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物质保证(公民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程序与章法(辩论,并制定章法保证其实施)和民主运行方式(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议会制、抽签选举制等)的框架进行复习,打破教材顺序,将内容重新整合,以便于学生提炼知识点,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其次,在复习内容上应适当增减、重点突出,避免对教材的简单全面重复。如复习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时,因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教材解释性的小字部分即可适当删减。最后,复习课应加强教材相关内容之间的前后纵横联系。例如,在复习希腊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的演变时,可以联系下一课古罗马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再到帝制的演变,使学生注意其区别,并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深入探究希腊与古罗马相比能够形成民主政治的深层次原因。而在复习希腊民主政治“人民”与“轮番而治”的基本特征时,则可以联系上一课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的特征,在明确其不同之处的同时,认识到后者是前者得以形成的条件之一,并可以适时总结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全面原因。这样前后联系,层层深入,可有效的由点到面,再由面到整体的将复习内容置于知识网中,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复习。

素质教育倡导因材施教,高中历史复习课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针对教学对象有层次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全面参与到复习课中,同时又重点培养。例如,在复习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时,可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联系提问古希腊城邦的特征,而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试着回答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而素质教育下的师生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复习课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高中历史复习课的一大特点和任务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在系统掌握各部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归纳要点、总结规律,但如果教师只是将准备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而不主动思考,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和复习方法的渗透,授之以渔,使其自主学习。例如,在复习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时,可结合古希腊城邦公民的定义(并非指全体成年男性,而是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指出其关键点是“具有公民身份”和“男性”,提问学生哪些人不符合公民定义(奴隶、外邦移民、它国公民和妇女),使其自主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于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一种手段,是狭隘的民主。这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有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联系总结归纳能力。

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学效果,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也应重视复习效果。复习已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的学以致用,所以复习课应加强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复习课上应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使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应针对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一定的检查,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评价,将复习效果落到实处,并根据练习和检查情况灵活调整复习课模式。例如,在设计复习课时可在完成复习任务后预留一定时间进行相应练习或让学生快速回顾并提问。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选修课程;教学理念;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了得高分,往往只重视必修课程忽视了选修课程,只是笼统地勾画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选修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重视选修课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要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中历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

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这节课时,先让学生通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谈话法、问答法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这个内容后,我进一步将内容拓展,提出“面对经济危机为什么美国未走上法西斯道路”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各个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

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像必修课的教学那样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所谓选择性是指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学习能力。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例如,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在六本选修中选择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两本,一方面学生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高考中也比较容易取得较高的分数。

三、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选择性的学习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课堂上充分保障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地加以运用,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新课改下突出的是能力要求,特别是在历史材料方面提取、理解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练习,所以在历史选修的教学中我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选修课本就是材料,我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最后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然后学生叙述珍珠港事件,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提炼出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四、要努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选修课课程中,讨论是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探究和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运用能力,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向纵深发展,真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延伸拓展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对那些散乱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并从中进行纵横联系。找到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恰当地进行拓展延伸,不仅有助于把握知识的脉络,对历史知识更清晰,而且这将大大拓展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大有裨益。

3.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学习成果

新课改倡导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又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多角度的看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否适应新课程理念,历史选修内容关系重大。而当前选修课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历史选修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钻研教学,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把选修课程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