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1篇

棚里的灯光就像合上的眼帘,慢慢暗了下来。观众区里散发出点点白色的荧光,像是散落在漆黑洞穴里的珍宝,这不过是精力旺盛的助理们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抓拍而已。很快,灯光变亮,音乐响起,所有人开始进入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这个世界叫《康熙来了》,永远的主角是蔡康永与徐熙娣。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见蔡康永。2010年,重庆某个书店,他为自己一本写于30年前的书做签售。电扶梯上一圈一圈站满了人,像一条贪吃蛇从下午一直爬到午夜。稍微上点心的粉丝都酝酿着从造型上向偶像致敬。他肩膀的乌鸦是最容易被模仿的细节,我的一个朋友连夜踩缝纫机做了一只骁勇善战的龙。结果,被男孩女孩肩膀上站满的各种鬼怪打得披头散发。兔子、帆船、高跟鞋还有伏特加!就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异装癖派对,后来,我再也没有看见蔡康永肩膀停过动物。

那天他推出自己的“cai鞋”,主持人跨界设计,风头一时无俩。只是在我见到这些“菜鞋”真容后,倒抽一口冷气。比如左脚一只箭头,右脚一只红心,寓意一见钟情,嗯,它曾经愚蠢地出现在大S婚礼上,再比如一双毛茸茸的UGG,拆掉假皮草,露出成色可疑的靴子。再后来他还推出过写满自己爱情短信的衬衣,请问有哪个姑娘愿意看着男人的胳肢窝,只为念出一句,“一朵云里面的两滴雨,恋爱了。”他的那只黑鸟是没有停留在肩膀上,却处处出现在他的设计中,一会儿排成S形,一会儿排成B形。

节目录制还在继续。很有必要说一说我身处的环境,和内地卫视动辄几千平的演播厅相比,它太过苦逼,太过狭小。脚伸长一点就会掉进镜头,如果我抬抬头,那个长摇臂就会直接将我扫晕。

这是一个富含安全感的小所在,他在这个狭小空间里比我见过的任何一次大场面都饱含自在,他的烂牙和双下巴都储满能量,一点也不忌讳和制作人商讨细节。“5分钟后提醒我”“我要下一轮播放视频”吧啦吧啦一大堆。相比小S,他才是操盘这个节目的女王。

挚友曾经用来形容波伏娃的一句话,其实很适合作为蔡康永的写照:“这个人,就像是放进电冰箱的一块手表,勤奋、精确、冷冰冰。”他怎么可以冷冰冰?他是人见人爱的康永哥啊。很显然,距离我一尺外的他,所有的感性不过是一种讨你欢的工具。

后来在影棚外的咖啡座,他告诉我,人生早就教会他:“假使人的理性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人的情绪一样不能够解决!”除了推出过连名字也蕴含不祥的cai牌,他的人生走得正确而稳妥。他刚刚度过了50岁,拨开糖果色的外套,是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他自然明白哪些事情应该随它去,哪些事情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专心致志地完成。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2篇

今天是我到xxx来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和大家见面,很高兴能和在座的熟悉的和将要熟悉的老师们成为同事。第一次和大家交流、交心,我想说四个词——四个意思:有幸、有缘、有感、有言。

第一个词,“有幸”。荣幸、幸运的意思。为什么说有幸呢,我想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xxx是有着悠久历史、深厚积淀、独到文化和卓著声誉的百年名校。说她历史悠久,是因为这所学校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至今已走过近80年的历程;说她积淀深厚,是因为xxx的品牌是几代人,包括在座的各位呕心沥血、承前启后,用智慧和汗水、激情与奉献铸就的;说她有独到文化,是因为xxx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校精神,有着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这就是学校文化的作用。而xxx显然有着这样一种学校文化的影响力: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价值和行为的导向力,追寻梦想的激励力,和谐共享、携手共进的纽带力。至于说到声誉卓著,我想每年xxx招生时门庭若市的火爆场面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二,xxx有着一个结构合理、敬业爱生、积极进取、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在我们xxx,有着非常可敬、可爱的一批老教师,他们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只谈奉献,不谈索取。有几位明年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有的今年仍然带毕业班,有的还任教语文兼班主任,分工时我们提出适当给予照顾,都被婉言谢绝了。所以我说,老教师是我们xxx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行动的标杆和精神的动力!我们的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我们占50%之强的青年教师,更是我们的生力军,也是xxx的未来和希望。在一所学校里,有老教师如山的沉稳,青年教师如水的灵动,这样的动静相宜、和谐互补的局面是学校之幸、学生之幸,也是校长之幸!

第三,xxx是一个规模庞大,人数众多,影响广泛的教育航母。在这里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古语说:“水击石鸣,人激志弘”,人的一生中能有一件值得调动自己所有的激情、才干和智慧,并努力做到最好的事情,毫无疑问也是幸运的。

第二个词,“有缘”。11年前,我是有机会来xxx工作的,但因为某种原因,我与xxx失之交臂。现在,我又能成为xxx的一员,与大家成为同事,今后,我们将朝夕相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和大家有这样的相遇和相处,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

第三个词,“有感”。来xxx一个月,有些感想、感受。我在想,进一步办好xxx,固然要有许多宏观的系统的决策与思考,也需要许多微观上的艰辛而细致的努力,固然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但我个人看法,首先要进一步明确xxx的定位,发展定位、目标定位;其次要有一些长期坚守和秉持的原则和理念。“定位”是方向和目的,“原则”是确保航向不出现偏差并顺利达成目标。

先谈谈“定位”。

一是办学思想的定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xxx的教育应该是为每一个人的卓越成长与发展提供可能的教育。我们的价值取向是教师与学生两种生命个体都得到激扬,都能够享有成功后的“高峰”体验。我们不能确保每个人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中都获得成功,但我们要努力使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都能得到成长。当然这个成长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更是智能、情意、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成长。一句话,我们的教育要着眼和着力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样的定位说说是容易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也是方便的,但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行动,内化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上则是不易的。它既需要我们带着思想去做事,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并随时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

二是学校形象、发展目标的定位。学校形象要内外兼修。我们要始终明白,xxx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描述:我们的学校应该是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人才库;学生素质提升和未来多元发展的基地;教育教学质量的领跑者;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心和模范;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等等。我们要确立学校的愿景规划。近景的和远景的。在这个规划之下我们确立做哪些事,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书香校园、数字校园、成长家园、学习乐园等等。一个总的目标我想因该是: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地把xxx办成真正可与省市顶尖名校相比肩的一流名校。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付出相当的艰辛和努力。

三是学校特色的定位。特色是一所名校标志性的内涵;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招牌和品牌;特色是多年潜心培植、深厚积淀后的水落石出;特色是要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的。xxx不能说没有特色,但要使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和鲜明,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四是学校教师的定位。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很强的“xxx意识”,为能在xxx工作而倍感自豪。但还是要倡导一句话:“今日我们以xxx为荣,明日xxx以我为荣”。我们要经常地追问,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没了xxx,是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但更要有xxx教师群体所共同具备的特质,也就是xxx教师的文化共性。比如,有底蕴、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xxx的教师站出来是应该有特殊的气质和才情的。

五是学校领导干部和中层职能部门的定位。我们说xxx要成为人才成长和输出的资源宝库,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成为这个学科里的领军人物;我们的干部就要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xxx的每个部门的工作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应该是一流的,担当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完全应该是能独挡一面,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

六是培养目标的定位。这是说,从我们xxx毕业出去的学生,应该在他的精神里沉淀着xxx文化的元素,在他的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中,应该有着xxx学生所具备的独特个性和文化特征。简言之,xxx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与别的学校不一样的,这也许不容易,但我相信,也不很难。

再说说“理念”。我想可能要做到“六讲”。

一讲“人本”。杜威说,教育,人是目的。学校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学生和教师。“人本”的另一含义就是要有人文关怀,教育就是一种关怀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充满着“爱”,饱含着“情”。这一点我们今后要特别注重。

二讲秩序。一所如此庞大的学校,要做到大而不乱,按部就班,张驰有度,收放自如,就必须要讲秩序。秩序就是纪律,秩序就是规范,就是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三讲责任。各人忙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尽职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要把“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细化为“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学生发展,我的责任;自我发展,我的责任”。人人尽好份内之责,就会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和推动力。当然,有时候,学校工作是有分有合的,所谓“分工不分家”。因此,责任感还体现在合作与共享中。

四讲品味。“品味”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才能与xxx的身份相符。在我们xxx,今后要多一些与大师的对话,多一些深邃独创的思想,多一些德艺双馨的名师,多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动……品味造就品质,也才能最终铸就品牌。

五讲实绩。xxx要形成这种风气和文化:“父母给我姓名,自己打造品牌”;要凭本事吃饭,靠实绩取胜。在教师培养和干部任用上,要坚持“赛马不相马,有为才有位”。

六讲境界。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三个“超越”。要超越自我,不断提升,做“有奋斗感的教师”;要超越小我,以事业为重,学校为重,团队为重;要超越旧我,树立目标意识、成长意识,使自己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第四个词,“有言”。有言在先的意思。不是约法三章,也不是丑话说在前头,只是想把对于学校管理的一些想法、认识跟大家交个底,作个沟通,五句话,也是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勤奋敬业,不辱使命。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一句荡气回肠的话:“不要问祖国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拾人牙慧,我也对自己说:“不要问xxx能带给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xxx做些什么。”我在想,老师们也可以对自己发此一问。前些天,我让办公室张老师在行政楼迎面墙壁上用美术字做了三句话:“激情成就梦想,热情铸就事业,真情造就发展。”没有激情做不成大事;永葆热情才能真正享受教育;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付出一腔真诚和一片真情。我想很多时候人是凭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做事的,这是我们成就伟业和应对艰难的法宝。

第二句话,凝心聚力,同心同德。 第三句话,制度第一,校长第二。

在我们的学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制度的执行和坚守也是人治与法制的一道分水岭。制度关键在执行,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执行力。

第四句话,追求细节,做好小事。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就是水平,细节就是管理,细节就是形象。追求细节,就是追求一种精致化的管理。我们的学校,越是庞大,就越要精致化,越不能粗放型,粗放的管理在这样的学校是迟早要出乱子的。至于说到小事,我认为小事就是大事。我特别欣赏杨瑞清的一句话:立大志,做小事。做教育,需要这样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需要宏阔高远的视界,更需要精耕细作的勤恳。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3篇

走上填词这条路

“1995年以后的时代是林夕的时代,他和黄伟文取代了黄和郑国江,成为新一代香港的两大词霸。”内地资深乐评人李皖4年前悼念香港乐坛一代宗师黄时曾这样定位林夕。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林夕“对英文的兴趣比中文多”,但初三开始,一个修教团体办的杂志《突破》介绍了坊间难觅的民国台湾诗人周梦蝶的新诗,让陡生兴趣的林夕开始找一些新诗来读,试着填“水调歌头”等词牌。

“那时没什么娱乐选择,每天晚上都是电视剧陪我们吃饭”,林夕回忆起1970年代中后期的初中岁月和彼时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香港,“走上(填词)这条路,是给香港电视剧和娱乐圈感染的。”那时,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动辄都是几十集甚至上百集,都配有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每天耳濡目染,听着这些歌词,觉得好厉害哦”,“这些歌词提升了整个剧的精神面貌”。“有两首歌启发了我对填歌词的兴趣”,听了电视剧《陆小凤》的片尾曲《鲜花满月楼》,林夕觉得自己可以填出更好的词,就在洗澡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现在有时想不到歌名我也会去洗澡,洗澡能让我想到比较好的歌名 ”。而黄填词的《倚天屠龙记》的同名主题曲让林夕“很佩服他用那么简单的方法就把《倚天屠龙记》的主题表现出来了” 。

继最初的《曾经》,林夕为Raidas组合填出《吸烟的女人》《传说》《别人的歌》等经典歌词。根据林夕中文网网友的不完全统计,林夕1988年创作的歌曲首次超过百首,为103首,其后数量有所回落。到1994年,林夕创作歌词再次突破百首(127首)。

1988年,结束为期一年的香港《快报》副刊编辑工作后,林夕于1989年开始亚洲电视节目部创作主任的两年任期。1991年至1994年,林夕加盟罗大佑的音乐工厂任总经理,创作出《首都》《皇后大道东》《赤子》《母亲》《似是故人来》等名作。1994年,出任商业电台广告部创作总监的林夕开始为黄耀明、王菲、张国荣、张学友、莫文蔚、谢霆锋、陈奕迅等当红歌手填词,王菲和张国荣中后期的所有经典好歌被认为都出自林夕之手,而黄耀明的《春光乍泄 》《风月宝鉴》《光天化日》和陈奕迅的《K歌之王》《十年》《背包》等也都被认为是林夕词作中的新经典。2005年他又首次介入张学友音乐剧《雪狼湖》的国语版。

林夕不喜欢“御用词人”这样的命名,只是偶尔,为了满足粉丝们的八卦诉求,他会讲一讲他和王菲“是没名分的夫妻”,讲一讲他的“一块肉”杨千茫讲一讲他“和林忆莲住在一起一个多月却什么都没发生”。

旅行是林夕歌词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为杨千锰畹摹对偌二丁目》就源自他十多年前的东京旅行经验,“跟我很有缘分的日本东京,让我写过很多以东京旅游为题材的歌词”, “我觉得天下间最够胆的人是迷途都没有关系的,去到哪里是哪里,飘到哪里是哪里,这才是最逍遥快活的”。

虽然不相信灵感、不害怕江郎才尽,林夕也有一些歌词创意来源于和朋友的闲聊。他最近为陈奕迅填的一首歌就来源于两人凌晨三四点的电话长谈,“我很奇怪,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快乐,也有老婆了,也有小孩子了,当然他的家庭没有问题,他的烦恼主要是在一些很虚无缥缈的事情”,“我跟他很多相同的问题,很怕迷路,很怕失落一些东西。这样的话如果想去逍遥也不会逍遥到哪里去”。

林夕不接受任何“香港乐坛不如八九十年代辉煌”那类指责,他并不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比现在好,那时很多歌曲都是翻唱的,制作人甚至要求编曲的乐手要弄得跟原版一模一样,而陈奕迅2001年发的《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那么高水平的唱片以前就没见过。陈奕迅在今年圣诞节前还表示,希望能收藏林夕日益稀少的歌词手稿。

王菲成功背后的一个强大“词库”

林夕曾说:“我与王菲是没有名分的夫妻。”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或者看到关于她的消息,马上就会有灵感;许多作品,都是借王菲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近两年,王菲忙着相夫教子,暂时告别歌坛,使得林夕感慨不止:“她不唱几乎断了我的半臂。”王菲退隐之后的几年中,林夕的创作也一度遭遇困境,许多人说他近些年写的词过于简单、口语化,缺少给王菲写的词的那种意境美,连他自己都感觉与王菲的合作是难以逾越的。在众多合作过的歌手之中,王菲也是林夕最最钟爱的一位。

1994年王菲出版了《胡思乱想》《讨好自己》《迷》《天空》《盒装精选》《DISCEP》《诱僧OST》等多张专辑,最终以高产优质的大热姿态夺得年度香港最佳女歌手奖,已成为王菲御用词人的林夕可谓功不可没。

1995年王菲产出不多,仅一张TRIBUIT的国语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和一张粤语专辑《DI-DAR》,个人以为两张都是王菲的杰作。林夕包办了《DI-DAR》专辑的九首粤语词作(国语歌《流星》由周耀辉操刀),其中《我想》《DI-DAR》《迷路》《无题》《假期》都是优秀之作。尤其一首张亚东谱曲的《我想》,唱作俱佳,“可能是/但是未成事/几乎是/但是未成事”林夕在GRUNGE的和弦下利用中文的音节音韵,创造了仿如古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感情心事。 1996年王菲推出了个人创作集《浮躁》,林夕与黄伟文各填了一首作品,余者王菲包办。这是迄今王菲最成功的专辑。全面展现了王菲的创作才华。值得注意的是,《分裂》是林夕替王菲写的第一首国语词。而年底王菲推出的EP《玩具》,林夕又交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沧海桑田的《约定》在1997年夺得香港电台的最佳词作奖,也不知唱醉了多少痴缠在爱情中的怨女痴男。

1998年的《唱游》中林夕一口气创作7首国粤语词作,其中几乎所有作品都运用了排比句势描摹爱情。一首王菲亲自谱曲的《脸》,林夕则实实在在后现代了一把,“呼吸/是你的脸/你曲线/在蔓延”“攀过你的脸/想不到那么蜿蜒/在你左边的容颜/我搁浅我却要/继续冒险”。林夕还凭借该作获得当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人”奖,可谓名至实归。

1999年王菲经历婚变,其后的专辑《只爱陌生人》,林夕含蓄隐晦的体达王菲的心态。《当时的月亮》称得上个中翘楚。“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民谣风格的《当时的月亮》在王菲的演绎下如锃亮的银器,在黄昏的雾气中闪烁光芒,缅怀逝去年华。标题曲《只爱陌生人》先声夺人。CYKONG作曲的《百年孤寂》林夕漂亮的当诗就词:“心属于你的/我借来寄托/却变成我的心魔/你属于谁的/我刚好经过/却带来潮起潮落”“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天属于谁的/我借来欣赏/却看到你的轮廓”这后一段词写得尤为气势磅礴,非林夕不能作。

2000年王菲推出的年度大碟《寓言》则第一次将全部12首词作交由林夕全权负责。《寒武纪》《新房客》《香奈尔》《阿修罗》《彼岸花》,故事性的串联了爱情的因果。来不及相遇的镜花水月、我说你好你说打扰、嘴唇挑选颜色感情寻找模特、那比梦还沉的叹息、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却记住了……这些羽毛一样薄薄的细节在专辑里神出鬼没,时刻让你的心灵偏离物性的轨道趋向美感的中心。

林夕可谓王菲的御用词人,王菲近年来的唱片89%的词都是出自他之手,国语粤语都无一幸免,王菲不厌倦,唱片公司不厌倦,听众似乎也不厌倦……二人的合作更是被无数歌迷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赏味语言

林夕的词从意象与文学性的结合上,到达了中文词作的一个高度。他的作品往往在音律上朗朗上口,在形式上美绝人寰,很多作品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首先体现在词作的题目上。林夕的许多作品题目都套用了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使人眼睛一碰尚未观作品全貌就已有了意象上的联想。比如为王菲写的《百年孤寂》是用的马尔克斯的大作,《开到荼蘼》和《阿修罗》都是亦舒的书名,《守望麦田》显然是受塞林格的影响,至于《笑忘书》是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力作,《背影》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虽然词作本身与文学著作并无太大关联,却也在形式上极具诱惑。

林夕词作在意象表达上的高人一等来自于他文学上的造诣。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的林夕擅用各种修辞描绘缱绻情感,绝少明修栈道的直抒胸臆,多的是陈仓暗渡的婉转迂回。排比、比兴、象喻是其最常用的手法,用婉转曲折甚至隐晦的方式摹饰复杂多变的情感,更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夕的词时时出彩还在于他敏感于对细节的捕捉。“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暧昧》),“还记得旅馆的门牌/还留住微笑的神态”(《约定》),“不要偷看你一秒/是害怕突然会偷笑/会突然爱个没了”(《DI-DAR》),这些生活里的细节在林夕的笔下或俏皮或哀婉,或缠绵或凝重,无不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意境。

强烈的悲剧意识、不安全感、宿命感也是林夕词作能打动人心,具有摄人心魄魅力的原因之一。《背影》《知己知彼》《冷战》《萤火虫》《红豆》《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有着庞大悲剧意识的作品,让读者在孤独的哀伤里下陷沉沦,感动得无以复加。

切合音律也是林夕成功的关键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两首作品《守护天使》《我想》。词义流畅的基础上读起来抑扬顿挫啮齿叮咛,自然为词作增添分数。比如1999年的作品《守望麦田》,副歌部分“空空两手来挥手归去阅过山与水/水里有谁未必需要一起进退”,这里“去”“水”“谁”“需”“退”在粤语里压同韵,便似在反复同音词中将歌曲激情推至,听来酣畅淋漓。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4篇

1对于椭圆概念的教学,概念从哪里引入,如何自然地、“再创造”地发生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一手拿着粗大的香肠,一手拿着闪亮的小刀,吆喝着让学生上台动手斜切香肠,并请大家观看其截面图形来引入椭圆的课题,花费了5分钟时间,气氛看似十分热闹,其实,这是胡闹,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椭圆的图形形状,高中学生早已经具有丰富的感性,这种切香肠的喧哗只是教学的浪费.第二次,教师用细绳加笔尖,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图形,直接告诉学生图形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给出椭圆定义,并用几何画板动画显示椭圆的扁圆程度,以此显示来说明2a>2c.第三次,教师设计了一组问题:(1)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平面内同一点处,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作出图形.请大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平面内两点处,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作出图形.在这个过程中,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又是什么?

(3)根据你在(2)中的观察、发现,类比圆的定义,提出椭圆定义?(4)在上述问题(2)中,移动笔尖,思考作出的图形是否始终都是椭圆?请你给出条件?说明理由.

对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尤其是数学核心概念、核心思想的发生教学,重要的是要追求其数学本质的自然发生发展性.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主编寄语中指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其次要让学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多些“再创造”的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实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探索.从教育心理角度讲,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再创造”,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再者“思维的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为学生的概括活动搭建平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概括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概括.特别要注意在概括的关键环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

在这里老师设计了一组“问题串”,用问题来引导数学教学.在这里椭圆由圆演化而来,圆扮演了椭圆教学的“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在这里椭圆由细绳加笔尖的运动画得,细绳加笔尖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情境,在这里教师的“类比圆的定义,提出椭圆定义”以及“图形是否始终都是椭圆吗?请你给出条件?”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脚手架”.

2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是一味由教师讲、还是一味让学生做,还是师生互动、协同前进第一次教学中,教师自己一讲到底,看似很顺利,学生表面上“一听就懂”,其实不会甚至“一做就错”.第二次,教师直接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推导,由于学生的化简变形能力比较薄弱,结果花费了20多分钟还是不能奏效.第三次,教师用问题来引导教学,采用小步走,及时启发尝试反馈,强调师生对话互动、强调学生的“做数学”、强调了学生的“说数学”.

对于这样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地位,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水平,来理解教材、理解学生、进而处理教学.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是解析几何的开局之篇,它涉及到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有许多空前的,不具备的东西,特别是方程的化简变形.而在这里椭圆方程的推导,又是学习求曲线轨迹方程,以及式子运算变形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课堂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好坏、课堂教学的艺术,其标准在于是否恰当.教师一味地讲解注入,学生缺少体验探究、缺少做题说题,缺少构建内化,进而不能真会.一味让学生自由探究,学生缺少启发引导,缺少对话互动,缺少及时纠错,进而不能有效.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主导取向的讲授式与学生自主取向的活动式的结合,而且注意使用“问题引导学习”的教学 .在这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教师用“怎么建”,“尝试推导”,“怎样化简”,“ 回顾反思”,“错误在哪”等,设问引导,提供“脚手架”,学生动手尝试、玩“做数学”,教师学生对话互动,协同攀升.再次,课堂教学需要讲究效率,需要追求 45分钟的经济和性价比.这里选择的教学处理,既能控制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学会、会学,以至真的会.

3对于椭圆第二类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特点的教学,在方式上,是教师直接一起呈现全部结果,还是让学生通过类比发现,表格化,逐个呈现

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师是比较随意的、散状的、直接告诉结果.第二次,教师把第二类标准方程以及性质特点,列成表格,把全部结果一起呈现给学生.第三次,教师设计了一组问题,(1)在如下表格中,已知椭圆第一类标准方程,请你填上其对应的图形、a,b,c关系、焦点坐标、焦点所在轴位置.(2)如果在第一列的表格中变换已知条件,你能填写出其它空格结果吗?(3)如果椭圆图形坐标建立在y轴上,请类比第一类标准方程,在表格中填上第二类标准方程对应的结果.(4)如果不用类比的方法,你是怎样做?表格如下:

对于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处理与教法选择,包括其呈现方式这样的细节问题.还必须根据其教学目标,显性的目标和隐性的目标.在这里,及时在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基本特点,包括标准方程、图形位置、a,b,c关系、焦点坐标、焦点位置等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并且通过类比思想方法,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及其基本特点.让学生体会对称的思想及数学的美感,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归纳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应该讲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次序.在这里,教师不是简单地,把反映两类标准方程及其基本特点的整张表格内容结果,直接地、全部地、一下子呈现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填空式地、逐一地把内容呈现出来.在这里,对教学方式作了表格化、逐一呈现,这样一个小小细节的处理,却给学生带来了大大的思维空间和“再创造”的机会.在这里,通过上述四个一组的问题思考,以及对上述表格的填空,让学生经历横向两类类比、纵向图式转换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有了更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4教科书上的例题是否一定必须用,怎样规范用、变式用,教科书上例题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教学设计中,上课教师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理由是这个例题太简单,换用了其它教学辅导资料中的稍难的题目.第二次,教师用了课本上的例题,但只是口头地、直接地给出答案,一笔带过.第三次,教师使用了课本例题,在对其充分示范引导后,对其进行了变式和拓展.

对于教科书上例题的教学使用,必须用、规范用、变式用.首先,教科书的例题是教材核心内容程序化的展现,既是教师教的范例,也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最佳原形”.其次,教科书的例题一般是在讲述了某个概念和命题后给出的,其目的就是利用例题来示范引领学习者,如何运用所学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新知识应用的示范引领,解题程序与表述规范的示范引领,以及如何解题的示范引领.教科书例题的表达简洁、明了,为学生课后解答习题的表述提供了样板,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和表达的习惯.再者,只有在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教科书的例题的教学功能的前提下,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最佳原形”后,才能有效地对教科书上的例题进行变式和拓展,使之更加全面、深刻、系统.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5篇

本人凭近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结合平时学生单元测验时常犯的一些错误,精心整理了数学考前最后一讲的内容,以期与各位老师交流。

一 ,总体要求

1,心态要稳。“稳能生巧,静能生慧”。考场上保持心态平衡的关键,是不要奢求自己每一道题都会。

2,思维要活。答题时不妨将思路放开,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展开思考,多想想老师平时多次强调过的易错点。

3,胆大心细。考试时,胆子要大,相信自己,抱着必胜的信心答题,遇到难题也不害怕,知难而上;运算过程、书写过程也不能掉以轻心。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条件,要摒弃影响做题速度的一些坏习惯,比如:做着第3题,还对第2题放心不下,甚至又突然回头重算第2题。

5,量力而行。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水平的不同,做好放弃若干道(问)大(难)题的准备,但对前面的容易题、中挡题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注重一次成功率。一般不要留做完后再复查的时间。

6,先易后难。对于容易题目,要格外谨慎小心,告诫自己:“我易人易,我不大意”。若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心烦意乱,劝慰自己:“我难人难,我不心烦”,万不可轻易放弃去做下一题,也要避

免做着第3题,感觉稍难,马上跳过去做第4题。

二,分题要求

1, 选择题:

(1)先观察答题卷中选择题的横竖格式,12个题做完后立即往上涂,涂一个对一个题号 ,不要等考试快结束时再涂,那样最后一紧张容易忘涂。

(2)要善于运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等选择题的专用方法,但更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这些“巧法”,大多数选择题都得好好计算才能做出来。

(3)一般前8个题属于送分题,较容易,但要注意个别细节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一般从第9个题开始“有点颜色”了,第11、12题至少有一个属于难题,实在没思路,猜出答案就走,不要浪费时间。

(5)猜答案时,要十分注重第一印象。经验表明,第一印象的正确率在80%以上,因此,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做出的选择。

2,填空题:

(1)先看答题卷中填空题的横竖格式,4个做完后立即往上填,填一个对一个题号。

(2)数字注意约分;若有单位注意带单位; 通项公式中数字和数字之间不能用“・”而只能用乘号等等。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还是“不正确的是”要看清楚,代号一定要填写清楚、规范。

3,解答题:

(1)按位置答题,答错位置无效,超范围的部分无效。

(2)第17题要注意步骤尽可能地详细点,因这一题最容易扣步骤分。

(3)字体不要太大,所有题目,特别是后三个大题,一定要写紧凑点,以免空不够。

(4)必要时学会“跳步骤答题”。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一个环节上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出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

(5)若题目中有多问,但第一问(证明题)不会做,可把第一问暂时搁置,并且可以把之当作第二问的条件。

(6)证定值问题,可以用特殊位置先试探出定值,然后再用一般方法证明,实在不会,可以把公式罗列,把相关内容的都往上写点,最后得出结论。

(7)第21题或第22题一般有一个较难(但未必是第22题最难),但每题的第一问一般较易,务必拿住分。

三,分章节要求

1,《解三角形》:

(1)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两边约分时看被约分部分等于零吗。

(2)应用题注意画图,最后运算结果要带上单位,必要时写上“由正(余)弦定理得:”等话语。

2,《数列》:

(1)由关于n的关系式求通项公式时,出现n-1下标时,要注意缀上n的范围。

(2)由前n项和的表达式求通项公式时,别忘了单独讨论n=1时的情况。

(3)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时,要单独讨论q=1的情况。

3,《不等式》:

(1)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等号不能成立时,相应最值达不到,均值不等式失效,启用对勾函数。

(2)在使用均值不等式进行两次及以上放缩时,要注意验证两次放缩等号成立的条件能否取得一致。

(3)记住一些常见的结论,如:四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等。

(4)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函数)中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时,要先讨论其是否为零。

(5)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讨论时,当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时,两边同除以它时,别忘了改变不等号方向。

4,《常用逻辑用语》:

(1)判断充要条件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

(2)选择题:“......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不要选充要条件,一般地,依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求出的字母的范围都是题中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已知条件p与条件q和某些条件来求某个字母的范围时,要先对条件进行化简然后再据其真假来求字母的范围。

4)在判断“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时,若条件和结论中否定成分较多,可转为判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5)对于用不等式形式给出的条件p,求其否定时,要先解不等式再对其解进行否定。

5,《圆锥曲线》:

(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看清楚焦点位置,不要一味习惯于焦点在x轴上的情况。

(2)要注意椭圆和双曲线中的相关量都有“2倍”,如:椭圆的长轴是2,应是a=1,而不是a=2。

(3)本章对应的解答题第(2)问,一般要把曲线方程和直线方程相联立,联立后的工作“三步曲”:1.二次项系数;2,判别式;3,韦达定理。

(4)本章对应的解答题第(2)问,要注意先“把弯取直”,如“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等等 (遇到垂直,为避免讨论,多用向量,少用斜率)。

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第一问证明平行或垂直时一般用几何法较简单。

(2)第二问求夹角和距离时一般用向量法简单,故也可从第二问开始建系。

(3)若立体图形中的底面多边形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可将其在草稿纸上恢复为平面图形。

(4)求二面角若用几何法,很可能是用三垂线定理找平面角。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细节 “保鲜” 工作情态

世界上任何职业都会有“职业懈怠”,教师职业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教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分配到学校工作时,工作热情总是十分高涨,什么事都想做,什么事都想做得最好,领导分配的任何工作也不会推诿,还能给学校出谋划策,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若干年后,工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不但工作热情不高,对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也嫌烦,对学校布置的额外工作更是能推则推,推不掉就敷衍了事,只求轻松舒服,得过且过,在学校工作也显得暮气沉沉,没有激情与活力。如何“保鲜”教师的工作情态,让教师始终能激情洋溢地工作,这是每个校长都在认真思考、深入实践的一个课题。

笔者在多年的校长职业生涯中,对“保鲜”教师工作情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使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选取几个管理细节,以期与同行分享。

细节一:别具一格的会议室

走进绍兴柯桥轻纺城小学综合楼的教师会议室,就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场景。会议室没有豪华的装修,但整洁明亮又温馨舒适,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会议室别致的摆设:一个有四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室被一道硕大的木制屏风分隔成大小两部分,小部分被布置成一个非常雅致的茶歇处,地面铺着深红色的仿红木地板,上面放着玫红色的休闲沙发,组成六个卡座。另有两组由四张单人沙发围成的小圆桌休闲处,每张茶几上都放着一朵康乃馨或是玫瑰花,还有水果、糕点等休闲食品。正面墙下有一个吧台,上面放有咖啡、茶水等。从茶歇处看过去的屏风面上挂着梅兰竹菊四帧国画,同时自配一副对联,上联是:会稽山下举觞抚琴邀四海宾朋;下联是:鉴湖水畔品茗弄墨会九州好友。整个休闲处感觉温馨舒适,充满生活气息。这里是教师开会聚集的地方,至少每周一次的教师工作会议都会在这里召开。学校在会议室里设置这样的休闲处,是考虑到大家紧张工作一天,都非常疲惫了,这里是教师们会议前休息的地方,让他们喝喝茶水或咖啡,吃吃水果或点心,彼此聊聊天,既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调整心绪,又可以提前到会议室等待会议的开始以免迟到。

另一边,才是真正的教师会议室,会议室的摆设也别具一格,没有主席台,每个位置上有一个席签,上面写着教师的姓名,教师的位次也是按年级组、办公室为单位排列的。这样做的意思是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校长常常对教师们说这么一句话:“作为轻纺城小学的老师,都要有这么一种信念:我在轻小很重要,轻小不能没有我!”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自信和工作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情态。从一个小小会议室的布置可以看出学校民主治校的思想意识,透露出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教师的工作自信与工作激情自然会保持得更好。

细节二:每个教师都是学校文化的书写者

轻纺城小学校前广场上有一个大花坛,大花坛里面放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书写着“止于至善”四字,表达了学校将不断地追求完美,让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队伍、教育质量都达到一个至善境界的远大理想。一般做法,这些字的题写都会请书法家或名人来写,但学校一反常态,当时是请了自己学校的书法教师来完成的。

“轻纺城小学的每位教师都是轻小文化的书写者!”校长总是在学校教师会议上对全体教师这么说的。是的,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由一个个教师一个个学生来共同书写的。

“每个教师都是学校文化的书写者”“让每位师生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文化印记”。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工作,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能够达到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这样教师才能在这个学校里用心工作、用情工作。笔者曾碰到一位教师讲过这么一件事:她是一位早已退休的老教师,有一天,学校请所有退休教师回到学校参加“回娘家”活印;疃期间,校长邀请全体老前辈去参观校史室。参观结束后,许多教师都闷闷不乐。什么原因?这位老教师告诉笔者,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退休教师都没有能在校史室里找到自己工作时的影子,所以看了以后大家都非常伤心。柯桥轻纺城小学就不是这样,而是把学校教师真正放在学校管理的首要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的工作情绪当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走在校园里,能时时看到自己的形象,看到同事的事迹,自然就有一种动力,一种无法用语言来鼓动的动力。他们会觉得这所学校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不需要你去号召,他们自己都有一种很好的决断。如果他们有了自我的决断,就自然会在工作中永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细节三:信任是最好的给予

柯桥轻纺城小学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他们当中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家长认可度极高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也有能带好队伍,引领教师成长的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正是有这么好的一支教师队伍,才使得学校有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十年中,教师从起初的50名扩展到现在的200多名,优秀师资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不断扩大,实力更加强大。学校校长说了两个词:“信任”与“平台”!就是给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的平台。

沈老师,女,一个质朴聪颖、温柔坚毅的80后年轻教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到了学校以后,她挑起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大梁,担任了音乐教研组长和学校艺术社团领衔导师,这对于一个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一副非常重的担子。学校领导对沈老师能否挑起这副担子也有过疑虑,但最终给予信任,相信她一定能担当起这项重任。校长在与她谈话时说:“我们学校的文艺活动就交给你了,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我相信你支持你!”就这样,她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第一项任务来了:学校要排一个舞蹈节目参加县级文艺会演,她和同事们动脑筋想办法,从题材选取到道具制作,从动作设计到服饰搭配,一切从零开始。经过一个月的苦战,舞蹈《四季私语》终于完成,第一次亮相舞台就获得巨大成功,获县比赛一等奖,还被选为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文艺演出。

2012年,学校又组建了校学生合唱队,沈老师担任指挥参加全县、全市的学生合唱比赛都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以后,学校的大小音乐艺术活动都由她担任总策划、总导演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她被同行们称为“音乐女神”。2013年她又参加全市小学音乐优质课的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并代表绍兴市参加全省的课堂比赛,并获得二等奖。沈老师只是柯桥轻纺城小学众多青年教师中的一员,像她这样的教师还有好多。正是由于学校给予了教师充分的信任,给予他们发展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内心有了自信,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掘,才一个个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名师。

其实,轻纺城小学刚建成时教师队伍也是很薄弱的,但学校没有按常规思路来建设自己的队伍,没有想方设法引进名师,而是立足本校,给教师以信任,让自己的教师在岗位上成才。正如校长所说的:“信任,是最好的给予!”轻纺城小学就是给予了教师这样的信任,所以调动出了教师的无限潜能,使他们个个都有要让自己在工作上出彩的愿望。“实践出真知,历练出才干”。作为学校管理者,就是要充分地相信教师,要充分地给教师提供施展自己的舞台,这样教师才能真心实意地自我发展、自我成才而且永不疲倦。

细节四:给教师以话语权

走进轻纺城小学,你会被校园里一张张大大小小的海报吸引,而海报的内容一般都是“柯北大讲堂”开讲的广告。开讲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有学科教学、学生教育、家庭教育,也有生活小巧门、班主任经典、读书体会等等。

“柯北大讲堂”开办于2008年上半年,当时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孔老师向校长提出建议,是不是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好书推介或好书导读活动。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内容也不要太多,以推介一本书为宜,让学生自由参加,这样就可以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此前,校长也曾发现教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有好多的个人想法想说,只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讲。那种有思想无处表达、有观点无处叙述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鉴于这样的情况,校长在听到孔老师的这一提议后,迅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当即做出决定:在学校开个讲坛,让每位教师甚至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让讲堂成为一个展示思想的舞台。于是,学校向全体教师征集讲堂名称和宗旨,很快“柯北大讲堂”名称确定下来,至于讲堂宗旨在听取全体教师意见后,采用孔老师撰写的一副对联 “柯山鉴水凭趣讲,北调南腔任语堂”作为讲堂的宗旨,制成楹联挂在讲台两边。就这样,“柯北大讲堂”在大家的自发行动中开讲了。第一讲由校长讲,后来各讲都由教师自告奋勇来讲,用每周四中午12点到12点40分一节课时间,由主讲人自定主题,自制海报,听讲者自愿参加。当然学校也提出要求,希望每位教师每学年争取能主v一次。主讲人没有讲课费,但能拍一张照,挂在大讲堂的墙上,按先后顺序排列,以示表彰。

教师是一个有学历有文化的群体,而且个个都很有思想,很有见解。给教师以话语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一般学校里,教师有正式话语权的机会是不多的,不要说是开正式会议,就连教研活动,教师的讲话机会也是少而又少的。有些教师,心中有一些观点或想法,很想与别人分享,可就是没有相对比较正式的场合让他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如果学校能给教师一个场合,让教师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师的心态。柯桥轻纺城小学在学校设立这样的讲堂,不设门槛地搭建这样一个可以让教师自由发言的平台,无疑是对教师从心灵深处的关怀。

细节五:评选“首席教师”

2012年下半年,柯桥轻纺城小学发了一个文件,决定在学校评选“首席教师”。评选要求有点高:一是要求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并在轻纺城小学服务三年以上;二是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或主任学科教师;三是在学科教学上具有引领作用并在全校教师中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四是在任教班级全体学生中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最后经学校行政班子成员集体无记名投票,得票在90%以上的教师可被评为学校“首席教师”。被评上的首席教师具有中层干部的待遇,可以列席学校重要行政会议,在会上对学校重大活动以及重要制度的出台有决策权。实行一年一聘,也可连聘。校长对开展“首席教师”的评选活动作如此解释:按常规“教而优则仕”,即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班主任工作做得出色的教师有可能会被选为学校领导,或校长,或中层。但对于学校校长来说是一件很矛盾的事。让优秀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就学校来说是多了一个干行政的,却少了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对学校、家长、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损失;但如果不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干部,又会失去学校用人的导向。如何让一些优秀教师既能安心于一线的教育工作,又能有干部的待遇享受,是学校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推出 “首席教师”的评选机制,就是让一些确实很优秀,在教师中有较高业务威望的名师成为学校管理上的中坚力量,既让他们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也让他们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同时有利于这些教师工作心态的调节!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7篇

比约定的时间早有一两分钟,霍震霆先生在北京市侨办同志的陪同下,边闲聊边推门而入。看到等候的记者,霍先生脚步稍一停顿,笑着抬起右手打了个招呼。

今年已经68岁的霍震霆,英气依旧不减当年。他身材壮硕,将略显花白的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大背头,颇有些港式明星的意味,举手投足尽显绅士风度。当记者摊开采访本准备提问的时候,霍先生满脸笑意,有些“调皮”地扬了下眉毛,同时抬手给了个“请”的姿势。

正当“世界杯”的话题烧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的话题似乎顺理成章地从绿茵场上的搏杀谈起。本届“世界杯”伴随着“德国战车”的获胜拉下帷幕,我们不禁想听听与体育颇有渊源的霍先生对中国足球的看法。

出人意料的,相对于时下民意对中国足球的“自黑”与调侃,霍震霆却并不抱有悲观的态度。他说,以前东南亚地区最好的足球运动员就是香港的。“香港以前并没有运动条件,唯一就是在路边的mini socker(小足球)很流行。就是一片地,不用大量的维护费用。而现在内地什么都要搞成一个中心,要花很多时间和财力都去维护。”他对此似乎有些不理解,“所以我觉得内地应该搞全民体育,一帮朋友下班了可以去路边踢个小足球,只要踢的人多了,水平不就起来了?这不是件很难的事。”

此前多年里,《中华儿女》杂志曾多次采访、报道霍氏家族成员。11年前,霍震霆还曾陪同时年81岁高龄的父亲霍英东先生一起接受《中华儿女》杂志专访。所以,当记者称《中华儿女》是霍家的“老朋友”时,霍震霆先生非常郑重地点头表示肯定。

一直以来,霍家时刻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大事小事都是公共话题。这个家族的创富史大家耳熟能详,他们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体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众所周知。

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听霍震霆先生亲口讲这个爱国家族的故闻轶事,讲他当年亲历、申奥成功等大事件时的内心活动,讲他对当下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鲜明态度,记者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以及整个家族深切的爱国情怀。

有国家才有机会

霍家是香港豪门,几代人都和内地及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霍震霆先生保持着读报的习惯。他说,自己每天都会把香港主要的报纸浏览一遍。之前报纸还在报道香港和内地年轻人之间的一个争论,就是不久前内地游客让孩子当街便溺所引发的话题。而最近几年,还有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内地客抢购奶粉等引发的事件。除了就事论事的争论,在十几年之后得今天,香港的个别年轻人中还出现了各种令人不解的论调。对于这些现象,记者询问霍震霆先生怎么看。

霍先生直接讲了自己对于回归的感受。

“关于回归,我第一个最深的感觉,是正好那一年赶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也是香港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记得全场都站了起来,为我们鼓掌,为我们欢呼。你知道香港以前是殖民地,运动员拿到奖牌,奏的是英国国歌,升的是殖民地旗帜。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那个时候的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对于17年之后两地年轻人之间产生的争议,霍震霆说,本来都是很小的、很个别的事情,但最后闹到很大,这个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

“香港毕竟有着15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这150年里头,语言学外国的,历史学外国的,文化学外国的,还有被灌输的一整套的价值观。它的整个教育等等一切都是殖民地的。”

“还有,以前内地和香港差距很大,甚至一百倍都不止。今天17年了,这中间香港繁荣稳定,同时内地发展地非常快,甚至很快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眼下出现的隔阂,并不是经济的问题。我觉得17年虽然不短,但对于香港来说,真正的回归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回归不只是经济,更多是文化上的回归。”

霍震霆以及他的父亲霍英东先生,都是出生在殖民地时代的香港。霍震霆12岁就出去留学,毕业后不久就跟随父亲一起,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奔走。“父亲那一代带给我们很多好的影响。”所以,霍震霆很年轻的时候就和内地关系密切。

但他回忆,“前,你知道差不多有六分之一的人离开香港。当时气氛真的很恐怖,哎呀,很多人都跑去加拿大。《时代》周刊还发表了什么《香港之死》。你想想整个气氛都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家爱国,‘This is our time!’,我们终于要回归祖国了!”

霍先生说:“爱国观念非常重要。你知道殖民地时代的香港,是没有爱国教育的。现在回归17年了,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加强。过去两地交流主要立足经济层面,今后应更着眼于文化和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香港的年轻人要懂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观念。中国几千年没有停下来,就是有优秀的文化,和深厚的国家观念。所以大家看起来争论的只是一个点和表象,但问题背后是蛮复杂的。”

霍震霆认为两地年轻人应该多相互了解,多交流,他希望媒体能更多起到沟通作用。“香港和内地的媒体之间并没有在做真正的沟通,况且现在网络能把一件小事给放大,带来负面的宣传效果。希望你们媒体能多出力,解决双方沟通的问题。”

他还说,自己会跟香港的媒体谈一谈内地人来香港旅游的问题,或者所谓内地人素质的问题。是,现在内地是有空气的问题,有奶粉的问题,问题很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中国有优秀的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现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已经体会到了,但我们优秀的文化,以及观念的东西也可以一整套的宣传出去,给别人去更多了解。

讲到这些时,霍震霆显得有些急切,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他为国家设身处地考虑的赤子之心。他说,自己和父亲虽然是在殖民地长大,但都有很强的国家观念以及时刻不忘为国家做贡献。这是父亲那代人的特点,自己受的影响很大。

霍震霆的父亲霍英东7岁丧父,辍学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还开过小杂货店。20世纪40年代末从开始了创业,遂成巨富,后组建大名鼎鼎的霍英东集团。霍震霆说,以前很多人都是身上连一块钱都没有,只身跑去南洋讨生活。他们的第一代都是很艰苦的。这批人里头,有些后来成为首富,他们在国外做得很成功,但总是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出力。

霍震霆回忆说,记得父亲当年总是感慨,说我们在香港生活这么好,但内地却还有这么大的差距。所以,改革开放之初父亲马上到内地投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举动。他说,改革开放以后,看到内地在很短时间里就发展到这样,老人家内心很是安慰。

可以说,对内地的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家的体育事业,霍家都是功臣。但霍震霆却一再谦逊。他说:“我能有机会陪父亲一起经历这个过程,非常幸运,是国家给了我们机会。”

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霍氏家族一直在为内地的各项事业奔走出力。谈到参与改革开放的经历,霍震霆还记得他们所经历的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很微小的事情,当时就会有很大的争议。比如我是第一个建高尔夫球场的,那时候争议就很大。”

“记得天气已经很冷了,却不敢开暖气。因为11月5号开始采暖,这是定下来的,早一天都不行。”

“还有一件事,父亲说在首都机场下飞机,看到很大的一幅关于泼水节的壁画。不过是壁画里的女子衣服有点不紧,有点露,但这幅画就引起了很大很大的一场争议。所以那时候在内地做事很不容易,但是我觉得,尽管不容易,但我们毕竟也得到了参与的机会。”

霍震霆总结,那时候他没有考虑太多的方面。他觉得自己是外来者,不用考虑内地的因素。因为只要他做得好,就能起到带头的作用,甚至能带动改革。

从参与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内地腾飞,霍震霆也很骄傲。他自豪地说,现在外国人看到他,会说“china,super power!”

这一年多来,“中国梦”成为振奋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鼓舞力量。对此,霍震霆也有着自己的体会。

他说,赴笈海外,“让我在外面多走走,多看一点。我觉得在外国一段时间,增强了国家观念和对自己国家的认识。”

他说,刚才自己提到香港殖民地时期的教育,那就是“很简单的取代你的言语,取代你的文化,用他一整套的价值观来统治你。”

霍震霆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腾飞,所以关于“中国梦”,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更多的自信。“当然不能排外,比如城市规划、先进的建筑、科技等各方面,但很多时候也要考虑我们中国传统的内在的东西。”

他指指自己和记者身上:“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现在品牌也多了,我就见到很多国内做的品牌。记得刚来内地的时候,有人给我一瓶可口可乐,当时可口可乐就代表着开放。当然现在这并不意味什么。现在我们买国外品牌的东西很多,但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东西应该打到国际市场去。”

霍震霆讲,自己不久前刚从法国回来,知道“爱马仕”已经投资给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因为中国每件东西都有独特的元素,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你看,很多国外大牌就擅长讲故事,但是,讲过来讲过去,不过就是说一百年前他家是个钉皮鞋的,现在人家却做成了奢侈品牌。我们中国的故事一讲可就是5000多年。现在我看很多国际品牌里已经有中国元素了,有龙啊凤啊。但因为人家是外国品牌,就比我们的要贵多了。”

霍震霆又从“中国梦”讲到了父亲霍英东的“南沙梦”。他说,父亲有个“南沙梦”。这个梦想很单纯,根本不是为了赚钱。你想,如果是为了赚钱,他来北京圈个地盖高楼大厦赚钱其实很简单。但“南沙梦”不是这样,不是盖一片房子卖掉了事,而是要给人们有素质的生活。“我知道中国内地有20多年城市没怎么建设,现在建起来没完,但很多城市并没有必要的配套。就像北京饭店,对面原来是个篮球场,现在已经没了,大家没地方打球了。”

霍震霆认为,我们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考虑一个城市的发展,因为现在真的发展太快,太惊人了,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什么东西都要两方面来平衡,要多一点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要整个外国的一套搞进来。

所以“南沙梦”要均衡周全地实现。城市的规划很重要,要保留自然风景,还要有提高生活素质的配套。眼下南沙最先建起来的都是配套设施。他希望寄托着父亲梦想的南沙,最后能成为香港和内地年轻人一个交流的平台。

体育里的梦想

在体育事业方面对祖国的贡献,没有谁能出霍家之右。回忆起这些中的细节,霍震霆显得尤为兴奋。

他说,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体育就是一个业余的、玩玩的事情,没有精英。他记得父亲曾说过一句:体育才爱国。“体育有国家的精神在里面,所以运动员拿了奖牌,就会升国旗奏国歌。运动员才会挥舞着国旗兴奋奔跑。”

“记得当年我的小孩,在运动会开幕式前头看打中国鼓,就说‘baba,China is cool(爸爸,中国好酷)’。一个国家的精神,不是光靠经济就能做起来的,而体育的魅力就在这里。”

霍震霆关于体育的梦想,起源自父亲霍英东。他说:“以前在香港,中国人没有什么体育,好像只有个七人足球。反过来那时候香港人也不能去国内打球,父亲只好偷偷带一个球队去内地打球。父亲后来觉得,为什么我们香港人就不能作为一个国家来踢球?这后来成了他的一个梦想。”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被隔绝。而霍英东先生则致力于帮助中国重返世界体育舞台。从那时起,具有英文优势和西方生活背景的霍震霆就一直在父亲身边协助,成为霍英东体育宏图的执行者。很多年里,他和父亲一起,帮助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帮助中国的足球、羽毛球、自行车等项目在国际协会中恢复合法会籍,年复一年,不遗余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去已经6年。奥运梦是霍家的一个梦想,他们为此奋斗多年。

1974年,中国提出要重返国际奥委会,霍英东投身帮忙。霍英东带着霍震霆,凭借其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名望,往返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以及相关国家之间,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间斡旋。

中国两次申奥,霍震霆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中国体育界的许多重要国际交往中,他都活跃在现场。而且2001年申奥成功后,霍震霆全力参与北京方面的体育事务。

“我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两票之差嘛,大家都很难受。后来,国家形势更好了,经济起来了,我们再投票,那时我成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很多委员也就成了朋友。所以你看这整个过程,体育已经超越单纯的强身健体,成为一个国家的形象。”

“比如北京奥运会之前,世界上大家还在问,中国现在究竟怎么样。但奥运会开幕式以后,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么我们中国的现在,就不用说太多了。成功举办奥运,不仅是中国一百年的梦,也改变了全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不是吗?”

水立方这座有名奥运建筑,是全世界华侨华人共同捐建的,其中霍家捐献了2亿元,占四分之一。当被问到这笔巨额捐款背后的细节,霍震霆却显得很平淡。

“最初,我们原本是打算捐赠主场馆的。但是后来国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捐建水立方,父亲觉得是个光荣,他没怎么考虑,就说如果国家给我一个机会,我就做一点点参与。”

说起家族对中国体育的贡献,霍震霆总是表现得很谦逊,好像什么都只是“一点点”。

1984年10月,霍英东宣布捐赠一亿港元设立“霍英东体育基金”。也就是从这年年开始,“霍英东体育基金”开始出资奖励每届奥运会(包括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其中奥运会金牌得主一枚奖重1000克的纯金金牌和8万美元,银牌得主一枚重250克的金牌和4万美元,铜牌得主一枚重150克的金牌和2万美元。

实际上,霍英东还会根据每届奥运会的不同情况而为中国选手增加奖金。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霍英东体育基金就向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颁发了总计240万美元的奖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霍英东体育基金更是颁出3259万港元的巨额奖金。

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对冬奥会运动员获得奖励同样不菲。基金会曾在2002年和2006年分别向第盐湖城冬奥会、第20届都灵冬奥会的获奖运动员分别颁发金牌以及144.6万港元和162.9807港元的奖金。

霍英东还从“霍英东基金会”中拿出三亿多港元用于体育。其中包括,为国家、省市甚至部队建设体育馆,对各项体育比赛以及体育活动进行资助和奖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霍英东捐资3700万元与中山大学修建英东体育馆。后来,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国家教委于1990年1月,在中大成立中国内地第一个“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1986年北京成功申办亚运会之际,霍英东捐资一亿于亚运村兴建英东游泳馆,同时斥2.3亿于天安门左侧兴建高级酒店贵宾楼。

2004年,霍家为“水立方”捐资2亿元,这笔捐款由霍震霆转交。

除此之外,霍英东还捐资修建了中国武术院、中国武术博物馆、改建广州体育场、亚运武术馆等场馆,捐资总额达1亿元。

……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8篇

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我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是电子积木、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天文世界,共四门课程。而我是个文科生,对这几门课程早已忘的精光,更不用说给别人讲了,为了把握这次难得实践机会,我便一边自学,一边讲课,虽然是累了一些,但是感觉挺充实,尤其是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瞪着眼睛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欣慰,毕竟这也是一份体验,一种为人师的体验,也许以后自己并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回忆起来,也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讲课期间,我跟许多孩子的家长交流过,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分无私的爱,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在跟家长交流期间,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然为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蹬上讲台,那天是讲生物世界,刚走上讲台是,望台下扫视一下,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感觉真有点紧张,事前背好的“台词”全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上家教的时候自己那么有感觉,为什么一上大课,自己竟不知所措了呢?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就临场发挥吧,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我就清了一下嗓门,开始讲课,也不知怎么的,一讲课,仿佛感觉又回到了我身上,也许是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的缘故吧,那节课结束后,我得到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试讲顺利过关,事后我都觉的不可思议,心想自己身上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呢,不禁会心的笑了。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规,再没有第一次蹬上讲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讲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及他们的家长,建立了比较真诚的友谊。

最后一节课,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那些小学生天真的脸庞,及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感觉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最让人高兴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也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做的更好。

实践结束之后,我感到自己有很大收获:

一、待人要真诚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二、要善于沟通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三、要有热情和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五、要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要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刘经理给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生一毕业就去创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学会与人合作。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识更多的人,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在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金钱味十足、功利倾向突出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作为学校及政府还包括社会,理应给创业者创造出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有更理性和宽阔的创业选择,让他们知道,创业不完全等于经商,重要的是在于开始学会经营人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