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怎样做父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1篇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了大学,便成为我们家几代里的唯一一位大学生之后,我的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收到了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简言易骇,主题鲜明,痛篇字迹潦草,只有一个“钱”字特别工整清晰。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我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和饭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的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的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还撒了一把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的来信,在大学的校园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都以为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刺痛了社会的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父母从小没有进行恰当的教育于此肯定有关系,然而我思考更多的是,在父亲“觉醒”、孩子“解放”之后,“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儿子”?这才是我考虑的关键所在。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告清楚“谁是谁的儿子”。这决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孩子被解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搞不清“谁是谁的儿子”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今天的父亲在儿子面前意犹昨天的儿子在父亲面前一般必恭必敬,惟命是从。孩子得到了“解放”,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不是“圣人之徒”,说要搞清楚“谁是谁的儿子”,当然不是要重新确立长幼之序,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在走到另一个极端去。而是因为,这一问题实在是讨论的前提。试想,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还如何去讨论“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这样更进一步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儿子”?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鲁迅曾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我也曾说过,我不是“圣人之徒“,听到这样的断语当然不会“面红耳赤”,但我也确实坐不住了。按照先生的观点,生育完全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在从到生育的环节中,人具有这一圈子的能力。他既然能跳却不跳,偏偏要这般“损己利人”,当然不能说一点恩也没有。退一步来说,即便将“生”看作是满足的副产品,没什么“恩”的话,那么“育”呢?难道一点“恩”都没有吗?我想,我们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才可能以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学会体谅。就算有人坚持要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他至少也得要承认“父亲并不欠子女什么债”。“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这句话父母可以说,其他人也可以说,如果我们也理所当然的这样说,就有点不合情理了。实际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含辛茹苦,尽心尽力。他们并不期望有什么回报,如能够得到一句关切的问候,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受宠若惊”的事情了。孩子若像债主一般,天天逼着父母做那些力所不及的“奉献”,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人间最大的心灵折磨。我们都需要体谅,父母当然也不例外,要学会体谅别人,首先就要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2篇

在构思这封“致赛巴斯汀”的信时,他突发奇想:发信邀请爱尔兰各界知名人士也写信给他儿子,以期帮助儿子健康成长。想不到此设想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响应。

一位父亲的最后遗愿,成就了一段动人的传奇。82封信来自形形的人士,有出自政治家、艺术家、成功商人和将军的,也有来自神父、修女、运动员和厨师的。这些写信者都深知没有任何语言能比父亲的存在更为珍贵,但他们还是尽其所能地给予建言。连“向来都不给别人意见的人”也都极其郑重地写了信。

其中有一封信,来自神父布莱恩・达西。他写道:“写一封信给9岁的孩子,跟他分享如何面对没有父亲的人生,对我来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我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我的身份,我是个未婚的天主教徒,膝下无子。”但他一心想给赛巴斯汀最适当的告诫,为此他祈祷了10天。

记者约翰・华特斯在信中说:“你爸爸在人生的黄金期,被迫中断人生。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他的早逝,而认为他少给你一些爱与支持,因为就算他活100岁,能给你的,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社会已经忘记父亲所扮演的角色和他们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各阶段教导我们的智慧。这些细节在我们的文化里已经被隐没了,但是这个角色对我们却是那么重要。不管是父子还是父女之间,父亲对孩子的未来肯定有深远影响……你会时时像你父亲一样微笑,就像报纸上刊登的那样,你们在海边,他将双手放在你肩上时脸上所洋溢的微笑。你会感受到那份安全感,而从中你将拥有放手一搏去追梦的勇气。”

长笛演奏家贾文则给予忠告:“千万别追着金钱跑,如果你可以赚到很多钱,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是不要以金钱来选择生活方式,更不要以外在的事物来衡量你的人生。”

8岁就失去父亲的爱尔兰众议院主席奥多诺霍推心置腹地说:“我们与父亲血脉相连,这是永远无法被斩断的,而且这段情在成长路上,会一直给予我们力量……一位父亲最想要的,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作出明智的决定,从而引导他进入充实的人生。一位父亲永远都希望他的孩子快乐生活,为人生努力工作,并且做好准备,把握每次机会,勇往直前。”

控股公司总裁克罗斯比在信中写道:“你有个伟大的父亲。虽然他无法随时在你身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在那里。我们能在这世界上活多久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世上做过哪些事。你父亲在他35年的生命中,作了很多贡献,甚至是一般人的两倍……所以,在你人生的路途上,当你遇到任何问题时,你可以问问自己:‘爸爸会怎样做?’相信你继承的良好基因,会引领你走向美好的人生。”

82封信真诚朴实,引出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也难免出现一些互相抵牾的人生信条和说教,读起来令人哑然失笑。譬如,有人提醒赛巴斯汀,凡事都应想到父亲会期望自己怎样做;有人则认为,赛巴斯汀应大胆做自己,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对此给予最明智教诲的仍然是那位布莱恩・达西神父:“所有的建言在几年之后都可能不合时宜。你应学会什么时候去追忆,什么时候又该往前走。”

遗憾的是,乔丹还未完成给赛巴斯汀的告别信便辞世,最终由乔丹的母亲克莉斯汀・侯根集录整理,帮他完成。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3篇

秦天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父亲从小对他是相当疼爱。至今秦天仍然记得父亲为他亲手制作玩具竹节蛇的情形。“小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印象中我也没有什么玩具。上小学的时候,我看到别的孩子玩竹节蛇。特别羡慕。回家就跟父亲说了,只是感慨一下,也没说想要,没想到父亲把我的话放在了心里,自己找竹子,研究做法,真给我救了一个。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套木工活儿的工具。爸爸从下班就开始忙,一直忙到特别晚,终于给我做出了一个竹节蛇玩县。当时我特别开心,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玩具。”父亲不求我大富大责。只希望我平安过一辈子

对于儿子,尤其是独子,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思,而秦天的父亲恰恰相反,从来不会给他任何压力。“父亲对我没有任何要求,从来不会对我说一定要怎样。他不希望我大富大贵,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平平安安心一辈子。”可秦天不甘于在稳定中平凡度日,一度和父亲发生了冲突,“我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去工厂工作,但我放弃了,为此父亲很生气。后来我去厦门闯荡,又开始做新闻,父亲觉得我压力大,常劝我放弃。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能理解父亲的感受,其实他是心疼我,不想我太累太辛苦。’现在,在主恃界闯出一片天地的泰天已经成了父亲的骄傲,“只要父母来北京,我主待的听有节目他们都会看,哪怕时间再晚也会守在电视机前。他们最喜欢看的是《快乐生活一点通》,而目和节目中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的‘父母’已经成了好朋友。”

常言说父爱无声,父亲对秦天的爱也是默默的,虽然无声却是那么厚重。“父亲在我面前很少表达出他的爱,当年我去厦门的时候,有一年春节没有回家,听姐姐说在全家吃团圆饭的时候,从来不哭的父亲说着说着竟然流下了眼泪……现在我每次从南昌老家回北京,飞机一落地就会接到父亲的电话,我都不耋口道他怎么会算得那么准,而每次接通电话,父亲只是简单地问我怎么样,听到我说平安到达后就会挂断电话。”

如果不是父亲教会我坚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在父亲身上,秦天感触最深、收获最多的是两个字一坚持。“我听爷爷说父亲小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惜因为家里遭了水灾,他刚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开始打工,帮着大人推大板车。虽然离开了学校,但父亲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坚持自学,尤其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我上小学时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就是受父亲的影响。后来父亲成为了一名钢铁工人,常年冒着高温奋战在火炉前。单位照顾他想给他换一个岗位,他也不肯,一直干到退休。”父亲的坚持对秦天影响很大,“父亲用他的言行教会我应该怎样坚持下去。我从江西闯到北京,从一个学习经济管理的大学生到成为一名主持人,如果没有‘坚持’这两个字,可能早就放弃了。”

父亲最大的愿望是拥有自己的房子,我帮他实现了

在秦天看来,父亲和孩子之间永远都是一个轮回,小时候父亲照顾他,现在该他照顾父亲了。“我一直劝父母来北京和我一起住。但他们故土难离,不愿搬过来,只是在夏天、冬天的时候到我这里住上三四个月。父亲最大的愿望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小时候因为条件不好,我们一家六口人和爷爷一起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前段时间我给父母在南昌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算是帮父亲圆了心愿。”

编后:——我们和他们一起感恩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世界很多国家的“父亲节”。在一些国家,这天,子士会佩戴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佩戴白玫瑰表示对已故父亲的悼念。另外,在父亲节的那一顿早餐是由子女们做的,予士们做好早餐后拿到床前给父母亲用。

当夸年的父亲节即将来临时。我们开始策划这期选题,在采访和编辑过程中,我们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感恩”之情。当谈到自己的父亲时,明星们的声音都变得柔美和深情。甚至有人眼中会含着泪花。吕盘伟说,“我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这一刻。他是那么的不一样,父亲这两个字,触及到了人心灵的柔软之处。

当看到曹扬给天堂中的父亲的这封信时,我们再次被打动了,他说:爸爸,这是一个您熟悉儿子写的一封不知道寄向哪里的信。

这句话,太感人。

焦恩傻则和父亲完成了另一种爱。对于故土的爱,对于家园的爱。这种爱,在焦恩俊身上得到了传承。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4篇

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医生来到我们家。想征得父亲的同意,要将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一个失明的人。我简直震惊至极,不敢相信爸爸居然要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其他人使用。我放声大哭。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那时我才14岁,还不能完全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尤其是这种事就发生在自己最爱的人身上。令我感觉更难过的是,父亲居然同意了。

“你怎么可以这么做?”我哭着对父亲大喊。“妈妈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一个完整的人。你怎么能让她这样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孩子。”父亲伸出手臂拥抱着我,轻声说。“你能够给予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你妈妈死后所捐献的器官能改变另一个人的生活,那你妈妈的死也是有意义的。因此我和你妈妈早就决定。在我们死后自愿成为器官捐献者。”

父亲那天给我上了一课,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1991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于是我把父亲接来跟我们一起住。在那以后的6年里,有关生与死成了我们一家人经常讨论的话题。

父亲乐观地跟我说,在他死后。他希望我把身体上所有状态良好的器官都捐献出去,特别是他的眼睛。父亲认为,视力是我们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没有什么能够比帮助一个失明的孩子恢复视力,更让人快乐的了。“如果那个孩子恢复视力后,能够画画,就像我的外孙女婷婷那样,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父亲说。“想一想,如果别的孩子也能像婷婷那样画画,那他们的父母该有多高兴,如果我的眼睛,能帮助失明的孩子把这些愿望变成现实。你一定会为爸爸自豪的。”

我把父亲的这些话告诉了婷婷,她眼含泪花,走进姥爷的房间,使劲地拥抱了她的姥爷。

婷婷当时只有11岁,和我当时刚刚知道器官捐献时的年龄差不多,可她的态度却同我那时完全不一样。

父亲于1995年10月的一天去世了,按照父亲的遗愿,我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几天后,女儿深情地对我说:“妈妈,我真为您替外祖父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您真是这样想的吗?”我问她。

“当然了。妈妈您有没有想过要是失明会是怎样的吗?如果有一天我死去的话,我愿意像姥爷那样捐献眼睛或其他器官。”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父亲不仅捐献了眼睛,他还给出了比眼睛多得多、重要得多的东西。我也在女儿闪烁着骄傲与自豪的神情中得到了证实。

我把女儿紧紧地拥在怀里。可是那时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两年后的一天,我不得不又一次在器官捐献的文件上签字。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5篇

据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本来是会说蒙古话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字句,发音却很标准,也很流利。

据说,那都是外婆教我的,只要我学会一个字,她就给我吃一颗花生米。

据说,我那个时候。很热衷于这种游戏,整天缠在外婆身边,说一个字,就要一颗花生米。家里有客人来时,我就会笑眯眯地站出来,唱几首蒙古歌给远离家乡的叔叔伯伯听。而那些客人听了以后,常会把我搂进他们怀里,一面笑着夸我一面流眼泪。

可是,长大以后的我,却什么都记不起来,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每次有同乡的聚会时,白发的叔叔伯伯们在一起仍然喜欢用蒙古话来交谈,站在他们身边,我只能听出一些模糊而又亲切的音节,只能听出,一种模糊而又遥远的乡愁。

而我多希望时光能够重回,多希望,我仍然是那个四五岁的幼儿,笑眯眯地站在他们面前,用细细的童音,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唱出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蒙古歌谣来。

可是,今天的我,只能默默地站在他们身边,默默地,独自面对着我的命运。

2

当然,有些事情仍然会留些印象,有些故事听了以后也从没忘记。

童年时最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在老家的种种,尤其喜欢听他说参加赛马的那一段。

父亲总是会在起初,很冷静很仔细地问我们描述,他怎样渴盼着比赛那一天的来临,怎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骑上那匹没有有鞍子的小马,怎样脸红心热地等着那一声令下,怎样拼了命往前冲刺,怎样感觉到耳旁呼啸的风声与人声,怎样感觉到胯下爱马的腾跃与奔驰。说着说着,父亲就会越来越兴奋,然后不自觉地站了起来,我们这几个小的也跟着离凳而起。小小的心怦怦地跳着,小小的脸儿也跟着兴奋得又红又热,屏息等着那个最后的最精彩的结局,一定要等到父亲说出他怎样英勇地抢到了第一,怎样得到丰厚奖赏之后。我们才会开始欢呼赞叹。心满意足地放松了下来。那个晚上,总会微笑着睡去。想着自己有一个英雄一样的父亲,多么足以自豪!

长大了以后。想起这些故事。才会开始怀疑,为什么父亲小时候样样都是第一呢?天下哪里会有那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呢?

好几次想问一个究竟,每次却都是话到唇边又给吞了回去。

有一次,父亲注意到了,问我是不是有话想说?我一时找不出别的话来,就撒娇地坐到他身边,要他再讲一遍小时候赛马的事给我听。

想不到父亲却这样回答我:“多少年前的事了,有什么好提的?”

我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这件事了。

3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德国的大学里教蒙古文。

那几年,我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放假了就常去慕尼黑找父亲。坐火车要沿着莱茵河岸走上好几个钟头,春天的时候看苹果花开,秋天的时候爱看那一块长满了荒草的罗累莱山岩。

有一次,父女俩在大学区附近散步,走过一大片草地,草是新割了的,在我们周围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香气。

父亲忽然开口说:“这多像我们老家的草香啊!多少年没闻过这种味道了!”说完深深地呼吸了一口。

天已近黄昏,鸟雀们在高高的树枝上聒噪着,是它们归巢的时候了,天空上满是那种金黄色的温暖的霞光。

我心中却不由得袭过一阵极深的悲凉。远离家乡这么多年的父亲,却仍然珍藏着那一份对草原千里的记忆,然而,对眼前这个从来没看过故乡模样的小女儿,却也只能淡淡地提上这样一句而已。在他心里藏着的那些不肯说出来的乡愁。到底还有多少呢?

我也跟着父亲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这暮色里与我有着关联的草香,心中霎时闪出了一个句子:“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又过了好几年,有一天晚上,在我石门乡间的家里,在深夜的灯下,这个句子忽然又出现了。我就用这一句做开始,写下了一首诗,没怎么思索,也没怎么修改,所有的句子都自然而顺畅地涌到我眼前来。

这首诗就是《出塞曲》。

4

以前,每当看到别人用“牧羊女”这三个字做笔名时,心里就常会觉得,这该是我的笔名才对。

不是吗?倘若我是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此刻,我不正是一个在草原上放牧着羊群的女子吗?

每次想到故乡,每次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心里一直有一幅画面:我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我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

而那天,终于看见那样的画面了,在一本介绍塞外风光的杂志里,就真有那样的一张相片!真有那样的一个女子赶着一群羊,真有那样一片草原,真有那样远远的一层又一层绵延着的紫色山脉。

我欣喜若狂地拿着那本书给母亲看,指着那一张相片问母亲,如果我们没离开老家,我现在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

母亲却回答我:“如果我们现在是在老家,也轮不到要你去牧羊的。”

母亲的口气是一种温柔的申斥,似乎在责怪我对故乡的不了解,责怪我对自己家世的不了解。

我才恍然省悟。曾在库伦的深宅大院里度过童年的母亲,曾吃着一盒一盒包装精美的俄国巧克力、和友伴们在回廊上嬉戏的母亲,恐怕是不会喜欢我这样浪漫的心思的。

但是,如果这个牧羊的女子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模样,如果我一直以为的却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命运,如果一切又得从头来起的话,我该要怎么样,才能再拼凑出一幅不一样的画面来呢?

有谁能告诉我呢?有谁能为我再重新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乡来呢?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6篇

几天后我们去新居,一推门,便看见一个泥瓦匠模样的人,背对着我们,将大桶乳胶漆扛进卧室:大概是父亲请来帮忙的农民工吧。看见漆桶几乎擦着新刷的墙壁,我便急忙叫道:“哎呀,干活仔细点,别弄脏了墙!”待那人将头上裹着的毛巾摘下来,我们才看清,满身尘土漆垢的农民工原是父亲。

父亲急急地将我们拦住,说:“先等会儿,我拿几张报纸来,要不弄脏你们俩的鞋子。”我和阿明皆红了脸,忙阻止他说:“爸,我们给你帮忙吧。”父亲爽朗地大笑:“你们那手只适合敲电脑,这活,还得我这农民干。”

我不知道,在陌生的城市里,父亲为了买到质量最好又最便宜的油漆和地板材料,是怎样四处奔波;更不知道他在油漆味很浓的新居里,是怎样度过了一整个星期。我只知道,当我们去“验收”的时候,他给了我们最满意的答复。而这位最合格却不收一分钱工钱的“农民工”,反而在我们挑剔的视线里,惶恐不安。

待将所有家具都运进新居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少了父亲的一张床。父亲却大度地只有一句话:“傻孩子,其实爸一直都愧疚没有钱,帮不上你们,你们肯让我这老头子出点力气。我心里高兴啊。”

就这样,在替我们装修完新居后,父亲一天都没有与我们同住,就匆匆地收拾了他的工具,坐车回到乡下老家。

半年后,我打电话给母亲,无意中抱怨卫生间下水道总堵的琐事。三个半小时后,有人摁门铃,我和阿明几乎同时脱口而出:这次物业公司真是史无前例地及时。门打开,我俩愣住了,是父亲!我吃惊地说:“爸,你怎么来之前也不给我们说一声?”父亲憨厚地笑笑,便换了鞋子直奔卫生间。我以为他要上厕所,不好再问。十几分钟后,父亲忽然在卫生间里大叫:“出来了!”我诧异地走过去,看见父亲正从下水道里拎出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瓶子。我这才明白,父亲风尘仆仆地跑来,是为了给我们清理下水道。

我执意要在书房里搭一个,临时的床铺,让父亲住一晚。父亲却擦把汗,哼着轻快的小曲,出门回乡下去了。

此后的几年里,只要家里需要,父亲总是以任何维修工都赶不上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帮我们扫除一切生活的障碍。直到有一天,他下肢瘫痪,病倒在床。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7篇

李光羲寄语女儿李棠:唱好歌 做好人

2010年2月7日,李光羲、李棠父女音乐会在天津举行。同年4月17日晚,《祝酒歌——李光羲、李棠父女演唱音乐会》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父女俩以真挚的感情为广大观众再次唱响了一首首久违的经典歌曲…素有“歌剧王子”、“歌坛常青树”美誉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以81岁高龄不用话筒演唱了17首歌,令许多业内人士感佩不已。

从8年前第一次采访李光羲老师至今,笔者粗略一算,面对面采访近十次,电话采访已很难计数,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光羲老师不老的秘诀是“情不老”。亲情、爱情的美,滋养着他的艺术和人生,他又从这些美的情感中萃取出最精华的部分反哺艺术、回馈人民。

对于三个女儿的教育,光羲老师说他一直是身教重于言教:“我很反感对孩子耳提面命式的教育,让孩子从小看到父母是怎样生活、怎样处事、怎样做人的,比一切口头的‘雷霆’教育都更加有效。因为我就是看着母亲怎样做人长大的,我在回忆母亲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的生命,身躯,嗓音,心灵,气质,都来自母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有四五十口人,祖父一辈兄弟四人,二祖父是天津城内北门里‘三义金店’的经理,他是一家之主,掌管着全家的大锅饭。‘’后,大家庭解体。我父亲重新掌起第二代的大锅饭。实际上,22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我母亲的肩上。母亲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智者。虽然没上过学念过书,但善思考,明事理。这些年我常想,这么大的一家子,要有多大的开销啊!更不用说它所包容的事务和发生的矛盾了。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母亲从来不曾忽略对我们的‘美育’教育,比如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带我去公园,到北京玩遍了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名胜。今天看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旧社会的家庭妇女中,却堪称稀罕了。记得生活最困难时,母亲依然会在我生日时出去给我买一块中式酥皮有馅儿的点心,单独把我拉到一边说:‘妈妈给你过生日。’当时是不可能同时给家中每个孩子买点心吃的。”

1947年,李光羲的父亲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4岁。“考虑到家庭生活负担,尤其是母亲连遭二哥、小妹和父亲相继去世的精神打击,我决定弃学就业,接替父亲的工作到天津滦矿公司做职员以养家”,1954年,工作七年的李光羲把两个妹妹供到清华大学和航空学院上学后,在母亲的支持下报考了中央实验歌剧院并被录取,“当时哥哥有病,嫂子不工作,家里孩子又多,姐姐还没结婚。我和两个妹妹是家中的希望,一年之内,全走了,母亲的身体日衰……”坐在赴京的火车上,想到母亲失去她的臂膀,听不到他的歌声和琴声,眼泪不住地流……1963年秋天,操劳一生、身患重病的母亲强打起精神,让回家探亲的李光羲搀扶着去附近的胜利公园走走,“我们娘儿俩坐在椅子上,母亲沉默了好久说:‘你尽了孝心。我死后,你要帮助哥哥。’那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我去中国农业大学演出。出发前,妹妹来长途电话说母亲病危,让我赶快回去,然而那么多观众等着,我只能先去演出。当夜母亲就走了。”

我们怎样做父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父亲;家庭教育;亲子;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38-02

父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项长达50年的对17000名英国人的跟踪调查研究显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亲与他(她)相处时间越长、越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那么他(她)的智商也会越高,在技能水平方面更加突出,长大之后的社会地位也会越高。因为父亲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母亲是迥然不同的,他是理性的、智慧型的。

毫无疑问,家庭中孩子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的希望和寄托,而家庭教育对孩子却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亲的角色。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总有"严父慈母"一说,父亲的角色总与"严厉"挂钩,"该出手时就出手",动辄打骂,要么不管,一管起来就是简单粗暴式的。这可能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相承,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总是存在空缺,大大咧咧的、没时间管的居多。而现在,在我接触过的、教过的孩子中,更有不少因为父亲溺爱而放纵他们,小无规矩,大而无当。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或率性而为,或因循而教,不懂家庭教育规律的甚多,甚至在还不明白自己该干些什么或已经干了些什么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一晃就失去了教育的机会。粗劣的家庭教育最后留下的只是抱怨和遗憾。

因此,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从以下几个角色入手:

角色一:做个好玩的父亲。父亲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获得经验和情感,作为父亲应该放下父亲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一起"疯",能进入孩子的想像空间,能与他一起在游戏里陶醉。这样,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玩,能让父亲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释放,展现出自己活泼、大气的一面,更能让孩子有一种"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角色二:做个讲理的父亲。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孩子的教育更要以理服人,既不屈从于孩子的撒娇、要挟,也不滥用自己的职权,搞成"一言堂"。因而与孩子讲道理就成了父亲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让孩子以理性、逻辑进行思维,而不是凭意气用事、率意而行。

"子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理。父是长,近于师,他教给孩子如何坚强、奋发、执着、果敢、有礼、自尊、进取。读书明智,生活明理,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亲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这个"理",不仅是道理,更是人生之理。

以身作则是让孩子明理的前提,作为父亲作个孝子良夫是根本,能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爱护家人。正确端正的行为也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不吸烟、不酗酒,无赌博等不良嗜好,让孩子踏着自己的肩膀走向新的高度。

角色三: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逆反期,这个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与大人唱反调,总是不服大人管,对母亲的唠叨经常要提出质疑和反驳,不耐烦别人的管教,因而总有一些冲突,大人焦虑,孩子烦躁。这时的父亲更需要有耐心从中周旋和解释,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应该怎么做。既要母亲明白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又要孩子懂得长辈的爱。

角色四:做个坚忍的父亲。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看的时候,有时发现孩子的挫折恰是他们的财富,能帮助他们克服今后生活中的任何困难,相反,在暖棚里长大的幼苗却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打击,看到一个个脆弱而幼小的灵魂倒下的时候,我们必须反思父亲给了他们什么。那就是--教会孩子自强自立、坚忍不拔、奋发向上。

父亲疼孩子的心是一样的,但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不随便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放过每一次锻炼孩子的机会。我们爱护孩子,但不能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也不能时时惯着孩子,由着孩子,有错误了就要纠正,哪怕是吃饭、走路、说话。

角色五:做个蹲下来的父亲。当孩子慢慢长大,父亲手上的王牌渐渐失效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变得难管的时候了。

父亲与孩子应该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孩子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有同样的人格,我们要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包括他们的幼稚和成熟。

作为父亲,怎样让孩子听话?是打,是骂?还是利益诱惑?或是武力逼迫?或是条件相挟?当父亲抱怨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上,或是用什么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用什么语气去跟孩子说话。

父亲的角色应当转变,不是命令式的,而是亲和的、商量的语气,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着想,多为孩子想想怎么做,而不是命令他应该怎样,有时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角色六:做个学习型的父亲。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只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能回答,甚至一无所知,或者在学习上不能帮助他们,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

知识探索的指引,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父亲采用了与孩子互动的检查法:每晚由孩子先读10道口算题目,父亲迅速给出答案,让他验证给分;然后,调换过来。慢慢地,孩子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记忆力也明显增强。

再如如果讲完故事以后,父亲能提出几个具有思考性、回味性的问题,就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从而培养他的探索能力和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