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寄宿制

寄宿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寄宿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寄宿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资源整合 管理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势

1.较好地解决了路途较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巩固了布局调整成果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出生人口的比率在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校呈现出校空人少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成为必然的选择。更多的学生因为教学点的撤并而面临着上学路途更远的难题。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步伐,使上学路途远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法。

2.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留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地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

3.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校地处西峰区最南边,一半的教师家住城内,学校、家庭两头奔波照顾,工作很不安心,每年都有不少骨干教师想方设法转入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同样,每年也有不少的生源流向城区小学。实行寄宿制之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与城区相比逐步接近,为了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和提高教师质量创造力条件,为留住生源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4.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过去农村教学点教学手段落后,很多地方都是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进行教学,不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因为班额小、年级多,部分村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寄宿制学校创办后,使农村孩子和城里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随着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运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全面开设,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寄宿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尤其是学校为寄宿学生安排的有益的实践活动,在教师辅导下,更于发挥其个性特长。

5.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学校通过有计划地对寄宿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训练,学生学会了如何整理内务、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通过抽查、竞赛等形式促使人人过关。寄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回家也能帮着家长整理内务,家长们无不夸赞:孩子寄宿后,比以前更懂事了。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尽管创建了寄宿制学校后,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要。

2.寄宿制管理经验不足与高品位管理之间的矛盾

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市是新兴起的办学模式,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而家长和社会都对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证寄宿制在安全服务的同时,又能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3.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矛盾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低年级学生原来在家庭保姆模式的照顾下,娇生惯养,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集体生活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矫正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但如何处理好亲情关系、健康心理等方面问题尚待探索努力。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对策

1.教学管理

寄宿制条件下的封闭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在校时间。但是,学校不能因为学生在校时间长就给学生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也应面向现代社会的要求,调整课时制度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课内外教学、各项校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封闭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性教育模式的探索。(1)把新课改理念溶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2)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活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3)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增设部分地方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安全管理

农村寄宿制小学,难点在安全,关键在管理,根本在质量。寄宿制小学的安全工作牵涉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培养必要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确保安全工作到位。学校必须明确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相应的安全工作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具体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学校值日人员必须对值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学校每个教职工都要从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防患于未然,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要把好食品卫生关;强化饮食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堂督查检查,切实按饮食卫生标准操作;组织对食堂炊管、采购人员健康体格检查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饮食管理水平;严把定点采购关;确保食堂设施设备符合卫生标准;严格按存放要求,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隔地放置,腐烂变质食品要及时处理;禁止学生吃零食,排查学校周围小卖部,严禁“三无食品”和劣质食品进入校园。

(3)加强校内安全管理;强化住宿生管理。严格执行寄宿生离返校签到制,学生离校、到校均要签名登记;建立寄宿生查房点名制度;严格灯火管理,严禁学生在教室、宿舍内点蜡烛、玩打火机、抽烟;严格夜晚值班管理制度,夜晚值班教师要与寄宿生同吃同住,监督寄宿生纪律,要特别关注女生,严格采取女生特殊保护措施。

(4)加强在校外的安全教育;强化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和接送子女制度;严格规范乘车,家长雇用的个体私营运车,必须报请有关车管部门检查核准;努力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校园进出管理,监控学生外出,逐步减少寄宿生返校次数。

(5)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如山”。要彻底排查学校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补救。

3.服务管理

(1)规范管理程序,促使后勤工作正规化;

(2)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要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

(3)注重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把学校变成寄宿生的乐园。

4.育人管理

(1)课内“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

寄宿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问题;研究

一、努力改善住宿生生活条件

国家要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改善住宿生生活条件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除应安排学生宿舍、食堂建设项目外,还应逐年安排资金完善住宿生设施设备;食堂及其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建设,除购置餐桌、床架外,可统一添置学生生活橱柜、学生被席和餐具,为实行标准化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二、重视后勤服务,加强食堂管理

1、聘请足够的食堂从业人员,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严禁承包的问题,炊事员工资可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办法解决,

2、建议政府允许农村寄宿制小学住宿生用餐统一供菜,由食堂向学生家长预收伙食费,按月结算公布,菜谱及结算情况接受家长监督,这样既能规范实行菜谱管理科学搭配营养,又能克服不少学生把家长给的菜金用于吃零食的现象,

3、学校要构建“校长一分管副校长一总务主任一食堂管理员一食堂从业人员”食堂管理体系,细化每个岗位职责,制订完善食堂管理和就餐管理制度。一是要让学生吃得放心,所有食品定点采购,食堂管理员和校医对当天食品进行重量质量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品的采购、加工等环节有专人负责和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层层监控、层层落实,将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学生餐具每天三餐进行清洗并用消毒柜消毒,定期灭蝇、灭鼠、灭蟑螂,消除四害,二是让学生吃得开心,每周制定菜谱,科学搭配,花样不断翻新,三是让学生吃得舒心,学生食堂坚持服务原则,认真执行营养早餐工程政策,向寄宿生免费提供早餐,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做到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用到学生身上。午餐晚餐食堂按成本价卖菜。

三、建立健全机制,规范在校生活

1、强化生活管理,学校要高度重视住宿生管理工作,成立住宿生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的生管教师,建立分管领导、生管教师、值日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一般教师等不同岗位人员在管理住宿生方面的工作职责,形成多方面、多层次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促使住宿生养成按时作息、自立生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生管教师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以上住宿生学习生活座谈会,以便了解学生在校住宿的有关情况,及时解决住宿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校领导、生管教师、值日教师、班主任、后勤人员等都要恪守职责,从各自不同的岗位要求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位住宿生,使住宿生尽快适应在校生活,不会感到离开父母的孤独和寂寞。

2、强化安全管理,学校要制定《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值日教师、生管教师充分利用早操、集会、班队会等时间对住宿生进行人身安全、财务安全、交通安全等教育。建立住宿生外出审批制,即住宿生有事外出必须事先向生管教师或值日教师请假。室长对同学在宿舍吵闹、追逐等不安全事件要进行监督,随时将情况报告生管或值日教师。学校要特别重视对女生人身安全保护,把女生统一安排在最安全的地方,女生管理教师要与女生同住一处,经常与她们促膝谈心,定期请妇幼医生讲卫生保健常识,教育她们学会保护自己。

3、强化卫生管理。学校要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每位住宿生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重视抓好食品卫生教育。教育学生学会预防事物中毒,注意饮食安全,值日生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卫生,检查被子折叠情况,宿舍做到几个一条线:毛巾、口杯、牙刷、牙膏、水桶、被子叠放、鞋子等一条线,养成良好的卫生整洁习惯。学校还可以用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养成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吃不洁食物、不留长发、勤洗头洗澡等习惯。学校定期对宿舍、食堂及周边进行消毒,食堂后勤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学校要通过多种措施预防传染病发生。

四、加强自主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在家里缺少生活锻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出现问题,寄宿生的管理头绪多任务重。我们要求生活指导老师在日常管理中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以求达到标本兼治。

生活指导老师不可能全程跟踪学生,应把重点放在中午、晚上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此外,充分发挥“室长”的作用,每学期开学初对“室长”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与指导,指导的内容涵盖宿舍卫生的检查督促、物品的管理,口杯牙刷鞋子等摆放、毛巾的悬挂、三餐的分配……生活指导老师对宿舍的管理要求统一细化,责任到人,大到宿舍管理,小到关灯,物品摆放,都有专人管理。宿舍内的每一件物品都设立“小小管理员”,每日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氛围,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加强检查评比。针对住校生实际,学校制定就餐、就寝、卫生保持、卫生打扫、寝室内物品摆放等几方面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检查评比。一周一小评,每月一小结,评选出模范寝室、文明住校生、优秀室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乐不思家

寄宿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措施

一、农村寄宿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完善管理机制

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低龄寄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要注重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营造。首先,要积极拓展低龄寄宿学生的文体活动场所,引进一定的图书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其次,还要求学校建立较为科学化的灵活的学生管理制度,协调低龄寄宿生生活、学习时间,使得低龄寄宿学校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低龄寄宿生还处于身心发育时期,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因此,在低龄寄宿生的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帮助。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师队伍。农村低龄寄宿学校的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低龄住宿学生的关爱,做到“教而育”,要充分意识到低龄寄宿学生的特殊性,帮助低龄寄宿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学校与家长合作意识

农村寄宿制学校强化与低龄寄宿生家长的合作教育,能够提高低龄宿生在校的适应力。首先,低龄寄宿生的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其次,要定时通过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形式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最后,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相互配合,调整教育的方式,对低龄寄宿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农村寄宿制学生低龄化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我们要重视对农村低龄寄宿生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的培养。要积极以科学化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的管理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农村低龄寄宿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寄宿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寄宿制;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寄宿制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寄宿制管理就是对在校的寄宿生进行管理,时间段是二十四小时的,只要是学生还在学校,就应该对其负责。班主任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好,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还要对学生的课下活动进行了解。虽然每个寄宿制的学校都会配备生活指导老师,但是学生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班主任理应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掌握,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忘掉自己的种种优越感,让他们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会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客服他们自身的缺陷,攻克自己的内心障碍。总之,寄宿制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到书本之外的友爱、团结等优秀品格,为他们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班主任加强寄宿制管理的对策

1.建立分工明确和高效率工作的管理制度

学校为了提高对学生管理的效率,一定要对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进行明确的分工,班主任在全局进行掌控,加强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指导老师管理好学生的生活起居,并且一定要和班主任进行及时沟通,还可以制定《中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制度》《班主任职责》等制度,让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严格遵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保障每个学生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爱也是每位寄宿制家长的心愿,这就需要班主任每年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还要写出详细的体检报告书,并且组织学生加强锻炼,强健体魄;还要为学生提供天气信息,让学生做好预防准备,及时告诉学生应对传染病、常见病的一些预防方法;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学生从小就依赖父母,离开父母肯定不开心,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

疏导。

目前,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家长把学生都送往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应对学生进行创新管理,不辜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在整体上提高寄宿制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邹德瑞.中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35-36.

寄宿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政策分析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1]。2005年初,教育部的《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4万多所中小学校,[2] 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瓶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问题。随着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实现“两基”计划的一个主要措施,其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从2004年至今,全国共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两基”计划完成后,中、西部23省、市、自治区将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7727所,增加寄宿生204万人。[3]

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照顾上存在的问题也推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使家庭中儿童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职能正在向学校转移。在很多场合农村小学寄宿制被当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剂良方。[4-6] 针对目前全国普遍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地纷纷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列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湖南、湖北、江苏、四川、广西等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留守儿童问题较普遍的省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

无论是政府工作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了很多支持与肯定,而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却少有深入的研究,因此,那些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成了政策分析和研究的盲点。本研究对江苏、湖南和北京地区的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寄宿生与走读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学校负责人、班主任、生活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县乡教育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获得了大量定性资料。本文以这些访谈资料和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农村小学寄宿制本身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讨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从政策问题确定到政策瞄准、实施中存在的偏离与不足。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本身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乡镇的中心小学,除了学校自身的管理之外县教育部门还会直接负责,在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乡有关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县乡管理存在断层与真空。农村小学教育在条块体制上由县乡部门负责,很多乡镇在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牵头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直接由县教育部门出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县级教育部门往往是分头负责,多头管理。例如在北京市某县教委,负责农村小学寄宿部管理的有体美科、综治办等多个科室,这些科室分管小学寄宿部的食堂宿舍建设、经费投入和教师考评等多项业务。在对寄宿制学校进行检查时,几个科室会制定出各自的考评标准联合检查,或者在需要为学校配备硬件设施时,会由业务科室主牵头协调各科室。除此之外,部门之间很少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交流和沟通。县教育部门只负责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检查考评和对学校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并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问题的解决处理,而周期性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也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1.学生管理方面

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而目前农村小学的寄宿制管理还处于看管的低层面,处于保证学生“不出事”的低要求上。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制度轻细节,重结果轻过程,重“管”轻“育”。

第一,重制度轻细节。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每天休息和上课时间的班主任与生活教师交接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和后勤人员的保障制度,到每周寄宿生放假回家时的家长接送签到制度,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管理制度制定中涵盖了各个生活细节。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按照其内容来执行来管理,但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繁多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来说,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本应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初级目标,但在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这已经成了学校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在寄宿生人数较多的学校,维持晚自习的秩序是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晚自习时间并没有太多需要集中强化的内容,而任课教师在工作一天之后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晚自习时间讲授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和教室的秩序,很多老师在晚自习期间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和练习,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增加了压力而真正的边际效率却很低。很多学校,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寄宿生是不允许说话的,生活教师为了快速制止学生说话往往采用一些最简单的方式,如对说话的学生进行体罚。江苏省某乡中心中学甚至对寄宿生实行“无声化”管理,即从晚自习下课到第二天起床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学生讲话。从表面上看,学校安静有序,学校所追求的结果的确是实现了,但是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些老师已经发现了学校管理中的弊病,班主任普遍反映晚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有时甚至是做重复的练习,这种学习效果并不好。但是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的管理模式来看,这种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

第三,重“管”轻“育”。如果说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是问题的表象的话,那么重“管”轻“育”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确保学生“不出事”。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的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寄宿制学校里老师为了看管好学生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活动都在一套规定好的模式之内。每天要上晚自习做作业,没有娱乐活动;晚上睡觉不能说话、不能外出;看不了电视;等等,这些都让小学生觉得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学生对校园外世界的了解受到限制,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和条件补充更多课外知识,有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发育也受到了负面影响。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沟通,在成长教育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足。

学校生活单调,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多于深入的教育和沟通,学生难免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有的学生甚至会逃学。对学生来说,寄宿制学校给人的感觉是“集中营”。很多学校只看到表面的秩序和安静,并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学校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成长。

2.教师管理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寄宿制范文第6篇

一、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西部农村实行寄宿制后,实现规模化办学,为改善办学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了条件,寄宿制规模化的办学,对原本分布在各个边远村落的“教学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办学力量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从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配备及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园文化都随着推行寄宿制的进程而不断地改变,这就为办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色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有利于解决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形式的出现,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过程中,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开支较大,实行寄宿制,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日常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寄宿制小学,增加了宿舍及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而宿舍与食堂又需要相应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学生们要上早晚自习,用电量加大,冬天全校又需供暖气,用煤增多。而以上的这笔开支,可能会使一些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难以正常、健康运转。

(二)食宿条件的问题

在寄宿学生住宿方面,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仍不足,条件简陋,学生宿舍通风不好,空气很不新鲜,这样健康问题就随之会出现,而很多学校都没有设校医室,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寄宿学生就餐方面,学校食堂简陋,多数学校的食堂被个人承包,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加之学校没有统一的用餐标准,以营利为目的的食堂承包者,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营养需求,饭菜品种单一、口感差,营养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三)基础设施的问题

学校基础设施不全,设备陈旧。另外学生的娱乐设施,活动场所设施不富足,大部分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唯一的活动场所就是操场。

(四)内部管理的问题

1.管理人员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校医、食堂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教辅人员,各项后勤管理工作都是由专任教师兼任,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的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部分教师另谋发展,造成寄宿制学校教师更加紧缺。

2.“安全第一”的“圈养模式”

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圈养”式管理方式,把管理共识定为“安全第一”,不愿做、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这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寄宿制学校增加了西部农村家庭经济负担

学生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意味着学生家庭必须增加现金支出。比如学生住校的生活费,寄宿费以及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等。而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来说,这就成了一笔很大的开支。因此在这样一种状况下,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西部农村家庭出现无力支付子女上学费用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外显化。

4.寄宿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进入寄宿制小学后,他们远离父母,与父母沟通缺失,而学校由于学生多,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又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或因事物繁杂等因素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学生之间产生的烦恼与冲突得不到及时的分担和引导,学生容易产生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之学校外部环境复杂,诱惑多多,部分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最后导致辍学。

三、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实际作为。另外,寄宿制学校也要想办法采用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并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改变办学条件。

(二)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目前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广大西部农村寄宿生及家庭急切需要得到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的经济资助,尤其是西部农村贫困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更需要经济资助。并且要根据每个寄宿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发放等级不同的补助金,不能让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内部管理

1.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关怀、管理与服务。一是按学校规模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小学的教师编制;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对生活教师的培训;三是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待遇。

2.建立学校、家长沟通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可用家访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型的家庭教育讲座、设立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3.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对于食堂的管理。建立健全寄宿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聘请有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担任厨师,保证师生就餐时的卫生和营养搭配,本着服务原则,确定用餐费用;对于宿舍的管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可制定一些评价制度强化寄宿生的管理力度和机制,为寄宿生提供一个安静、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立关爱机制。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怀和照顾,注意学生情绪上的微小变化,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促进他们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4.丰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寄宿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探索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寄宿制学校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注,用真情感化寄宿学生

住校生与走读生相比,不但要承受心理与学习方面的压力,还要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很多住校生在刚刚住校阶段不是很习惯,常常出现学习不努力和违反校规校纪的问题,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而是教师的关注与关爱。作为教师]应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他们嘘寒问暖,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为学生创设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学生产生“住校如住家”的感觉,并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学生行为朝正确方向发展。对于寄宿制学生而言,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和学校的温暖,领悟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与重要意义,从而专心住校学习,这样一来,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生自理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学生在家庭中一直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所以大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过于散漫,当他们进入寄宿制学校时,所有的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自律意识薄弱、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经常违反校规校纪。为此,教师要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入手,坚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住校生管理制度》等,让学生明白尊重学校各项规定的重要意义,对于经常违反校规的学生,一定要耐心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横加指责,并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感化学生,针对学生违反校规的根本原则,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便于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并确定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他们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

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具备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经社会实践调查显示,寄宿生往往缺乏亲情方面的关注,所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较差,严重者甚至无法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经常出现不良行为,导致出现自我意识发展障碍的现象。另外,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无法及时处理来自学校、家庭、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也无法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日积月累,容易在内心形成无法排解的困惑,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实际上,他们渴望被人理解、被人关注,渴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们指点迷津。为此,寄宿制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开展和谐、民主的互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品质。

四、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是保障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前提,作为寄宿制学校,更要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和行为,为寄宿学生提供安全可靠、面面俱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给学生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大学校的安全检查力度,因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弱,所掌握的安全防范知识有限,所以很多防范措施做得并不到位,甚至有的学生贪图便利,忽视身边的安全问题,私藏危险玩具:打火机、水果刀、鞭炮、铁丝、刀片等。这就要求学校要经常进行安全方面的大检查,以监督学生的行为举止,没收危险、违禁物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决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手段,努力探索发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农村寄宿制小学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之探索[J].教育探索,2010,(05)

[2]王莉.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人性化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寄宿制范文第8篇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关键词:

寝室文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责任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在教育和生活方面有很大不同,寄宿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教育任务外,还要承担其生活、娱乐任务。每两周或者四周内,学生都要在学校内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为了保证有效地学习,他们几乎没有出校机会,学习、生活都要在学校内完成。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不单单是教育教学场所,也是生活场所。由于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体制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在学校管理和发展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对寄宿制学校生活的要求。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是指表层的、浅在的文化;动态是指深层的,可不定期改变的文化。为了全面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只有将表层和深层、浅在和内在相互结合,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布局。静态可分为寝室卫生、被褥和物品摆放等。这些是寝室文化的“代表”。首先,寝室管理员要加强对寝室卫生的检查,使寝室空气良好、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其次,可以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布局规划,良好的寝室文化才能得以建设。动态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为了彰显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强动态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动态可分为寝室文艺、寝室整体风气等各个方面。相比静态文化建设,动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奖罚分明,更加制度化、民主化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评判和考核方案,做到合理化、规范化、透明化。

2.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活动:寝室文化设计、寝室格局布置、文明寝室评比、寝室间篮球赛、书法大赛等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3.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学生的性格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寝室”这个小家,性格差异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寝室团结,学会自我调节。

二、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发展要求

根据人类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要五个方面。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就演变成实现自我需求的过程,把个人发展的目的变成现实生活的一种转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同理,农村寄宿制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狱,它需要自我发展。学生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需要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因此,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都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学习和寝室文化生活相结合,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内容。

三、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学生知识获得、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阵地。学生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获取良好的发展。通过学校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型人才。丰富学校寝室文化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我价值的第二场所。寝室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重视全面发展的今天,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校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寝室”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因此,重视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陈占红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