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凉州词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1篇

(1)负数(打一字) —— 谜底: 歪

(2)没有头的牛 (打一字) —— 谜底: 午

(3)行中佳人忽然不见(打一字) —— 谜底: 街

(4)减一正好六里(打一字) —— 谜底: 童

2、六年级语文手抄报的资料二:写景的诗句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霄》

(2)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4)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3、六年级语文手抄报的资料三:古诗欣赏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2篇

其实我们都知道,古诗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忽视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的味道。再者忽视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的兴趣也无从激起。针对这些,笔者不断探索,终于探出如何使小学古诗教学活起来的浅微方法,效果较好。

一、以猜谜作画导诗,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直观抽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而我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时在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咏鹅》一诗时,我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我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两诗比较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事都想极力尝试。我抓住这一特点,并结合其他老师留下的经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大胆整合,创造出两诗比较学的方法,设想到效果颇佳。记得教学《忆江南》和《江南春》这两首古诗时,我无意发现这两首古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以写景为主,写的季节都是春季,又都是唐朝诗人所作,而且都是围绕“江南”一带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不同点是:作者不同,所取景点也不同。因而我随即改变了原有的教案,同时出示了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注意结合注释反复读,然后再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将相似点找出来,并说理由。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找出了两首古诗的相似点。即: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写的都是江南一带,都写到了江花,如“日出江花红胜火”“千里莺啼绿映江”。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这两首古诗,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结果笔者发现学生的发现力也是惊人的。他们不光发现了作者不同,还发现所写景的地点不同,范围不同等。

三、融合情感演诗,再现古诗中的情境

大人常言道:小孩没胆。是啊,不管在什么场所,小学生都有一颗好表现自己的心。再说,“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会边演边把诗唱出来;有的会配画、配解说词演出来;有的更会相互合作,把诗演出来。记得在教学《凉州词》时,许多男同学联手扮演边塞将士,手举酒杯,以水代酒,开怀畅饮,少顷,便醉卧不醒。一位会弹琴的女生以古筝代替琵琶奏出那急促的曲调,好象催促将士赶快起来出征。看到此景,班上朗读特棒的同学随即吟诵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这样的再现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边塞生活的疾苦以及将士的毫爽之气。再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四、引导想象,配乐读诗,感受诗中的文景美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学会想象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再加上学生本来想象力又是极其丰富的。抓住此特点,我指导学生将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置身其中,想所人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播放江南春天的美好风光,并配上苏轼为何写此诗的解说词的课件,,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是你作画,这幅画还有哪些美景要添?你要是此时站在那样美的地方,心理有何感受。想象之后,我再引导学生一起在配乐《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从而深入地品味出诗中的语言文字美和景的独特美。

五、注重古诗积累,以便古诗改作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3篇

一、珍惜粮食的古诗

锄禾

唐·李绅(一年级上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数字的古诗

山村

宋·邵雍(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张的古诗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级上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四、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六年级上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刘禹锡(六年级上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五、惜时

1、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一年级下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六、描写除夕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三年级上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诗中草

敕勒歌

北朝民歌(三年级上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诗中山水

1、绝句

唐·杜甫(一年级下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二年级下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诗中海

浪淘沙

唐·白居易(五年级上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十、诗中风

赠花卿

唐·杜甫(三年级上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李峤(二年级上册)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十一、歌颂母爱

游子吟

唐·孟郊(三年级下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二、以物喻人

石灰吟

明·于谦(三年级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三、其它写景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三年级下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舟夜书所见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4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阅读与鉴赏中“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多年来语文高考也基于这些要求,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重要考查内容。

这样一来如何恰如其分地赏析古典诗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析要点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赏析常常因人而异,在这方面诗歌较小说戏剧尤为突出。这其中的原因有因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的不同而形成的鉴赏趣味和鉴赏力的差异,有对诗作了解不够或误会而引起的差异。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鉴赏趣味的广狭与鉴赏力的高低往往是成正比的。

同样,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诗歌赏析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它需要相当多的历史知识、专门的诗学知识和相对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按照作品的审美结构层次,古诗赏析可划分为:文字声音表象层,主要是对诗句描绘的景物、诗歌韵律的把握;历史内容层,主要是对诗人生平事迹、诗作风格、诗中涉及具体的认识关系、诗歌反映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把握;意蕴理解品味层,主要是指读者从作品的文字、声音开始,最终感受作者的激情,看到一段生活,这是审美的最高层次。多年来对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设置,命题者往往也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来安排的。这种题目的命定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古典文化优秀传统,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赏析思路、技巧

针对诗歌表现出的上述要点,笔者简单地谈几条赏析的思路和技巧。

第一,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品味其精炼传神的妙处

古代诗歌以凝炼含蓄为其一大特色,这其中的诗歌语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涵义,若连其基本含义、特定含义都搞不清的话,那就无从谈其他内容的赏析了。

因此,鉴赏古诗,首先,必须弄清字句的涵义,不可放过每一字、每一句话。同时,碰上典故还应大致知道其出处、原意及在文中的特定意义。如被誉为唐人七绝第一的《凉州词》中“孤城”“杨柳”只从字面意义理解的话,则未免牵强。“孤城”作为一个诗歌语汇,有特定含义,它往往与征夫之离绪有关;“杨柳”作为一个诗歌语汇,常常积淀有惜别的感情内容。再诸如“明月”“鸿雁”透出羁旅思乡伤感之情,“杜鹃”“梧桐”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等。

其次,应特别留意“诗眼”。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便是该诗之眼了,有了诗眼,诗歌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会更浓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便境界全出,“闹”便是诗眼。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愁”即是该诗的诗眼。

第二,体味意境,把握情感意蕴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静明亮,或沉郁孤愁,或苍凉高远。透过画面,我们应体会诗作的味外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诗作的主旨。

体味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可由表及里分为三步: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写出的部分通过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如:李清照《如梦令》描写了一个雨下个不停,风刮得很紧,主人公带着没有消掉的酒意睡得很深的画面,但倘若不是有无端的空虚和恼人的寂寞缠绕她的胸怀,封建社会的妇女绝不会轻易与“杜康”为伍的,因而足见主人公悲伤之感与烦闷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把握诗中的情感意蕴,必须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诗的意境。

第三,熟悉诗歌的表达技巧,感知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诗歌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心境。如李清照词中“应是绿肥红瘦”一句里,用“绿”代海棠树叶,用“红”代海棠花,比起直接说“叶肥花瘦”来,形象要鲜明得多。王之涣的《凉州词》以苍茫的边塞为背景,一个“怨”字,赋予羌笛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戍卒征战之苦、思乡之情的深切同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

古典诗歌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是为了增强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从微观角度来表现诗歌;运用表现手法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从宏观角度来表现诗歌。因此,赏析古典诗歌就需把握诗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对偶、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回环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去鉴赏诗词,往往会事半功倍。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5篇

一、营造氛围,注重情感的体验

古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想像和情感,在教学的教程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游山西村》时,要准确把握作者在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准确理解诗人是如何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在贫病衰老时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情。

其次,要通过表情、手势等补充语言的不足,充分传达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深情地朗读和表演相关的动作,表现作者是如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情感的困乏之时感悟人生的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要尽量借助多媒体教学,以音乐、图像配合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例如,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时,播放《胡笳十八拍》的音乐,放映沙漠风光片断,展现塞外的空旷寂寥,帮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边塞豪壮之美。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交流,在交流中再深入体验,就能深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进行质疑,学会品读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读准诗词的音节,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学习古诗词不能仅限于对古诗词的朗读、背诵,以及对古诗词句、段、篇的翻译和简单理解。

古诗词的创作讲究竟境和留白,古诗词的语言也非常精练,简单的翻译会显得枯燥,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时,启发学生思考:诗中黄河是如何“远上”?诗中写的“孤城”会是如何的“孤”?作者是以在什么样的心情下远眺这些景物?学生们通过思考,再造想象,在想象中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郁郁苍苍的延绵群山,听到了黄河水的轰鸣,也听到了守卫边疆的士兵那呜咽的哭声,等等。通过想象,极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形象层次,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雄壮凄凉的边塞风光,进入诗歌的意境,较好地体验了诗歌的内在艺术之美。

三、掌握方法,自主阅读诗词

由于时间限制,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学习的数量不可能过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由讲析解译为主转变到以艺术点拨为主,以学生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通过对比、归纳或概括等,在课外自主地阅读古诗词,加大阅读数量,从而达到积累文化提升素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后,要求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通过对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不同用词进行分析比较,理解两者主题或思想上的不同之处。《渔歌子》是逃避现实,是向大自然寻求精神寄托。《江雪》则是以无言的愤怒,冷峻蔑视社会现实,孤高以倔强。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6篇

从小我和诗词就有着不解之缘。记得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古诗词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晓》我张口就来。此外,像《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这样的诗词,我那时能背出一百多首呢,爸爸妈妈也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爱诗词,因为诗中有“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首词让我读到了诗词中那个“他”——坡的旷达和豪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让我读到了诗中那个“他”——李白的孤独寂寞。“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让我读到了词中那个“她”——李清照的慵倦情思。

我爱诗词,因为诗中有“歌”。诗不仅能朗诵,还能歌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在这一曲曲美妙的古韵古歌中,我又学习了一首首的诗词,增长了见识,熏陶了思想,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我爱诗词,因为诗中有“我”。记得2008年,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亮剑》,中日双方激烈交战,双方伤亡严重,我随口吟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让妈妈非常惊喜,她想不到六岁的我在背诵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后懂得了学以致用。

也是在2008年,我去看望在贵州工作的爸爸,站在马岭河上,爸爸有感而发:“这条马岭河的下游就是我们的家乡红水河。”我脱口而出:“阿爸住马岭河头,我住马岭河尾。天天想阿爸不见阿爸,共饮马岭河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阿爸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是从宋朝李之仪的《卜算子》中得到灵感,创作的属于我的第一首诗,它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思念。

我爱诗词,诗中的春夏秋冬令我向往,诗中的山水风光令我赞叹,诗中的风花雪月令我陶醉,诗中的离情别绪让我感动。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三个步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11-01

古诗词鉴赏题是高考中能力层级要求最高的一道题,新课改此题分值一般为11分。广大考生失分严重,其瓶颈往往在于答题不得要领。为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和各种模拟题的探究与梳理,总结出答题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以期为广大考生把握答题要领、明晰评分要点提供一点借鉴。这三步为:第一步,针对问题概括简答;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依据;第三步,指出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或效果)。

下面就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五种题型分别具体说明。

1.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种题型最常见。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如下:

(1)针对问题概括景物所营造氛围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结合诗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①此诗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意境。②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阔大辽远、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③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及寓理于物等。

描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睛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撼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答: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②描写了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③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请分析下列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②“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真切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该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凉州词古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 诵读教学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2

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阅读是开展语文课程改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古诗文特有的韵味、情味、意味、个味决定了最适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诵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古诗文更加深层次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小学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学期总目标以及分阶段目标,还要制定课堂上具体实施的目标。就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来讲,进行诵读教学主要希望达成三个目标。首先,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提高学生古诗文诵读的技巧。古诗文中往往饱含深厚的情感,为了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需要掌握充分的古诗文阅读技巧,包括如何诵读的语调、诵读的速度、诵读的停顿等等。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语感的获得来源于对古诗文大量诵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领会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丰富的词语和局势,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星海,如何从庞大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章,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诵读教学选择的古诗文的来源有两个途径。首先来源于课本,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课本中古诗文的数量十分有限,从量的角度来看不符合学生诵读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课文古诗文之余,教师还要自选一部分诵读内容,为了不使这部分增加的诵读内容成为学生的负担,古诗文的难度应该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来制定,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古诗文诵读是提高古诗文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诵读教学的作用,也有一部分教师尽管在课堂上重视了诵读教学的地位,但是往往采用老一套的诵读方式,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没有发挥诵读教学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科学探讨。

1.以教师诵读带动学生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诵读的过程更像是模仿诵读的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具备较高的诵读水平。如果教师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和谐悦耳,那么学生也就会不自觉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作品中来。因此,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带着他们一起诵读古诗文,这样能够消除生僻字的干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使用泛读代替领读,使学生整体把握诗文整篇的情感和节奏。领读和泛读的前提是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朗读功底,能蚴褂帽曜嫉钠胀话诵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咬字清晰准确。其次,教师要能够根据古诗文所描述的环境和表达的情感熟练灵活把握文章节奏,包括句子的停顿、缓急、语调等等。最后,教师要在课前多次诵读古诗文,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感悟,在领读或泛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加深对古诗文的喜爱。同时,高超的诵读水平也会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赞美,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2.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主要包括近体诗和词两种,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每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十分严密的格律,词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是诗歌题材,句式长短不一,但是不同词牌的词的句子有固定的字数和固定的平仄押韵,因此同绝句律诗的诵读也是相同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诵读技巧的提升,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古诗文内涵的剖析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古诗文的本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帮助微乎其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们对于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训练学生们的语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诵读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安排专门诵读的时间,在诵读之前,简要介绍作者创作诗文的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文情感的把握,同时正确把握字音,初步保证能够顺畅的朗读句子。在通读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诗句的缓急、轻重、停顿等来丰富诵读的情味,彰显诗文独有的情感。

3.对比诵读,提高鉴赏能力。对比诵读是鉴赏古诗文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比诵读有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同作者诗文的对比诵读、同时期诗文的对比诵读等等。

以同题材诗文的对比诵读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一题材的意蕴风格,同时也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在这一题材诗文写作上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小学诗文更多的题材是山水风景的描写。将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同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拿来对比诵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了春柳枝条飘扬,葱翠袅娜的美好画面,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绘了江岸两边美丽的春色,但是在同时能够送诵读者能够感受到诗句中饱含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泊船瓜洲》与《咏柳》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句,但是在情感上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平仄起伏要注意区分。

以同作者诗文的对比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作者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对作者不同时期诗文的诵读,能够对作者的人生境遇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例如,王之涣的两部作品《登鹳雀楼》与《凉州词》,前者表达了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后者描述了山川的雄阔苍凉和戍边战士处境的危险孤独,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前者语调更加激昂,后者则略显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