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江

涉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涉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涉江范文第1篇

一、学习屈原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会朗读古诗的方法,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运用想象、比喻、衬托等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抒情诗,让学生反复朗读去体会作者悲愤交加、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楚辞》的句式特点。

二、通过指导古诗朗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诗中难读难懂的字词句。会翻译全诗。

三、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和《诗经》相比,屈原的作品抒情性很强,个性也很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时代开始。《涉江》这首诗,我们主要想用朗读的形式来学习。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1学生默读全诗,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订正读音。学生给下列字注音。

3学生轻声读全诗,读准字音。

(二)二读。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读顺全诗,理清结构。

1结全诗划分部分。

全诗是按行程次序记叙的,分5部分,分别是:涉江前(第1段);涉江途中(第2、3段);入溆浦(第4段);山中独处(第5段);尾声(第6段)。

2请五位学生分读5个部分,其余学生在以上学生读错的地方作上记号。

3讨论。学生集体纠正读错的地方。

4学生齐读全诗,做到顺畅、准确。

(三)三读。

要求:了解“兮”字的特点、作用、读法。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①“兮”字在诗中的位置有哪几种?“兮”字的位置不同在句中作用有何不同?②“兮”在整句中起什么作用?

2学生讨论。

明确:

①《涉江》中“兮”的位置有三种。第一种在句中,如,“被明月兮珮宝璐”,这个“兮”起情感的缓冲作用,不可读断,要做到“声断气不断”。第二种在上一句话的末尾。如,“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中的“兮”表语意未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读时声音可适当延长。第三种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例子很多,这些“兮”可以根据整句意思来调整它的读法,有的表悲,有的表恨。

②《涉江》中的每一句都用了“兮”字,这就是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露。例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译成现代文是:可叹楚国无人理解我啊!一个“兮”字就把那种在现实生活中无人理解的悲凉、悲苦、悲痛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果去掉这个“兮”字,肯定是逊色许多的。“兮”古读“啊”或者“乎”,是屈原继承了楚地民间文化传统受民歌影响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3教师范读第1段。

4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体会“兮”的妙处。

(四)四读。

要求:掌握划分诗歌节奏的方法。注意朗读时声音有长短之别,语言有缓急之分。

1学生个别读第2段:涉江途中。其余学生拿出铅笔,根据该学生的读法画出节奏。

2教师纠正。

①七字句式:二,二,二,一。但是,还要联系意义的表达,不能死板地按句式去读。

如:乘鄂渚而反顾兮。

应该这样划分:乘│鄂渚│而│反顾兮

②其余的六字句,四字句,九字句同七字句的道理一样。

3以第1段为例,学生划分节奏。

4学生个别读第1段诗。

5教师纠正。

三、布置作业:翻译全诗。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一)检查作业。

1补充解释:

①与前世而皆然兮:“与”通作“举”,整个的意思。

②重昏:指处于层层黑暗之中。一说,重,一再,即一再隐于黑暗环境之中。

③迷不知吾所如:往。

④巢堂坛兮:楚地方言,指庭院。一说指古代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坛。

⑤溷浊:形同混浊。

⑥忠不必用兮:被。

2请一位学生将翻译的诗读一遍,其余学生将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教师进行指导。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顺了全诗,理清了诗的结构,讲了“兮”字的特点、作用,读法以及节奏的划分。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教师范读第4段,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本段朗读调子变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变?在变的地方作上记号。

②哪些词读重音?为什么?

③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学生讨论。

明确:

①本段朗读调子变了一次。变的根据是诗的内容。“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读时调子比较低沉,因为作者远离故都,又被眼前的恶劣环境所惊慑,感到迷惘。而后面6句则是叙述山中的恶劣环境,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作者的心情比前面稍微平静了一点,正用观察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环境,读时调子要变得平一点。

②读重音的词有:第1层次,“儃佪”、“迷不知”、“如”。因为“儃佪”这个词儿很好地刻画出诗人犹豫、彷徨、孤苦的形象。而“迷不知”、“如”则是传递作者内心痛苦的词儿,所以要重读。

2第2层次读重音的词有:杳、冥冥、猿狖、蔽日、幽晦、多雨、无垠、承宇。因为这些词都是写山中恶劣环境的关键词,读重音一是强调山中环境恶劣,二是衬托出诗人异常悲怆的心境。

③这段中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笔下的环境阴暗、潮湿、荒凉,实际上是作者内心门的真实写照。作者被贬,流放到山野之地,又孤身一人,用这种心境去看。在他的眼中,当然一切景物都是没有生气的、灰暗的。

3根据上面的分析,学生填写朗读分析表。

4学生讨论朗读分析表填写的内容。

明确:

第1段:可分4层,朗读调子应变三次。第1段叙述自己爱好奇服,以奇服象征自己的志行高洁。朗读调子应是高亢激昂。第2层,调子变得坚实,揭示理想不被混浊的社会所容时自己所持的态度。第二次变是在读第3层的时候,这一层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既表示理想之远大,又表示追求理想之决心,并预示自己的理想能与天地共存与日月齐光。这一层作者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情感很强烈,朗读时声调要逐渐加强。最后一层,朗读调子第三次变,由强烈变为低且略带颤音,这里是点明流放的原因。

这一段重读的音是:第1层,好、奇服、老、不衰——突出对奇服的追求。

第2层:莫余知、高驰、不顾——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强调了自己的态度。

第3层:天地、比寿、齐光——表对信念的坚定。

第4层:哀(颤音)南夷之莫吾知兮——表流放的原因。

第2、3段:这两段分3层,调子变两次。第1层,描绘诗人在涉江途中独立寒风、中途望故国的形象。调子悲凉。第2层,调子悲中带愤。叙述自己被迫离开故土的沉痛和难以割舍的心情。特别是“步余马”到“方林”,“船容与”,“凝滞”这4句一定要读出无可奈何的情调。第3层再变,调子坚定,表示诗人与世俗不妥协的精神。

重音:苟、端直、虽、僻远、何伤——表示不妥协精神。

第5段:此段分3层,朗读调子变两次。第1层,写自己余生的处境,并表明自己的决心。读时客观、冷静,调子平而稳。第2层一变,叙述历史上的人物的悲惨遭遇,从而类比自己。读时要充满对历史人物的同情,调子稍带对整个黑暗社会的嘲弄、愤恨。第3层再变,调子坚定。表自己虽遭迫害,可仍不改初衷的精神。

重音:第1层,不能、固将——表明自己的决心,分析自己的结局。

第2层,用、以、皆然、何怨——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及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第3层,董道、不豫、重昏、终身——表明自己的决心,虽死不悔。

第6段:此段分2层,朗读调子变一次。第1层,开头到“时不当兮”,作者用一系列的比喻,如用鸾鸟凤皇,香花、香气来比喻贤良之辈;用燕雀乌鹊、腥臊来比喻奸佞小人和楚国统治者。作者借此来指责楚国统治者倒行逆施。朗读时调子应高昂一点,愤恨中略带忧伤。第2层,调子变得忧郁伤感,读出作者不被人理解、无路可走的悲叹情调。

重音:乱、远、坛、死、御、薄、易位、不当——指责楚国统治集团倒行逆施。

侘傺、忽、行——失落、忧伤。

5学生自由读,读出情感。

(二)二读。

要求:总结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

学生默读全诗,找出描写诗人外形的诗句。

明确:

①第1段中的: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

第2段中的:反顾,欸秋冬之绪风。

第4段中的:入溆浦余儃佪兮。

②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格?

明确:

诗人品格高尚,追求理想、热爱祖国,在逆境中不甘屈服。

(三)三读。

要求:在读中体会积极浪漫主义特色。

1学生默读第1段、第6段(尾声)。思考下面问题。

①《涉江》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去朗读?

2学生讨论。

明确:

涉江范文第2篇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涉江范文第3篇

涉江而过

一手繁华一手淡然

将前生的轨迹

烧进有着水纹云纹的彩陶里

斑驳的岁月游弋在

我们的传说里

我反复的描摹

你今生不老的容颜

然后慢慢的渲染

涉江范文第4篇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涉江范文第5篇

一、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诗歌审美的教学情境

高中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必须通过不断为学生创设诗歌审美教学情境,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激发高中生的审美欲望,进而自主地参与到课堂诗歌审美的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语言的设计,通过导入语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尤其是对教材中的古诗词的审美教学。教师需要让班级中的学生尽可能的带着古诗词的文人情绪鉴赏教材中的诗词。语文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导语,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欲望。例如,教师在设计《临安春雨初霁》一课的导语时,可以这样设计: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陆游笔下别样的杭州。教师在创设诗歌审美的教学情境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思维能力、文学素养、价值取向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语文教师在创设诗歌审美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文学鉴赏信心,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体验语文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美主要是指意与象的有机结合,以客观的人、物、景、事的角度来展示情景交融的审美情境。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和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深入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诗眼是学生解读诗歌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诗眼学生可以初步地领悟诗歌的整体主旨内涵和诗人暗含的情感,通过精准地把握诗眼学生可以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美。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文时,诗歌中上阕的诗眼便是“望”,此词起到了引导写景的作用。而诗歌下阕的诗眼则是“惜”,在诗人领略了历朝历代英雄的人生缺憾后,最后还是以“看今朝”进行诗歌的收尾和总结。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培养学生发掘诗眼的能力。学生通过了解并分析诗眼,从意象的角度全面了解了《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精准地把握了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到“浪遏飞舟”的含意。进一步地理解了诗中风流人物所暗含的丰富感情。

三、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扩宽高中生诗歌的审美视野

涉江范文第6篇

活到十六七岁却依然是个网盲,以下就是半年前的我。虽然本人对于网络的敬仰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却始终未敢涉江一步。

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一个周六,在某天的下课与好友说起了去网吧。于是那周六就付诸行动了。可是到了网吧门口,看见电脑前一个个专注而执着的背影,听着清脆的敲键声刚才那点可怜的勇气顿时跑到抓哇岛上去了,哎都到这了进去吧。!就这样踏进了网吧。呵呵,还好网吧老板是个温柔的miss也还好我们都坐在了一起,我第一次连我啦。害得我都没理别人,被人说成真冷酷。咋会是冷酷纳,

算了,不解释也罢,要都解释清楚非得累死不可。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都很新奇。会发了个窗口震动就把我美半天……时光飞逝啊!三个小时只能说88了……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第一次都会是最难忘最美好滴!

北旺中学初二:咖啡筱雅

涉江范文第7篇

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12、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喜莫喜兮新相知。

13、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总芳之芜秽。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4、老冉冉兮既极,不亲近兮愈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苟予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4、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1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16、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为!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0、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21、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22、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30、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31、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总芳之芜秽。

2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25、微霜降以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2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32、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3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34、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4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4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3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6、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8、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4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41、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4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4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4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九章·涉江》)

4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涉江范文第8篇

2、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自《山海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自《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夸父逐日: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出自《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