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经入门

易经入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易经入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易经入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易经;文献学;发展走向

Prospects of Yijing philological study for the 21rt century

Abstract: The study of Yij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oday’s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21rt century, it is the first question to be thought for the philologist to develop the philological study of Yijing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This paper attends t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npidual opinions in view of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is subject.

Key words: Yijing; Philology; developing trend

近两年来,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有关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走向的讨论性文章纷呈并出。的确,这正是我们现时代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话题。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在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正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式步入一个新阶段,融入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之中。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必将会加速其各自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升华吸收的过程。《周易》古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筮用书,其《易传》是一部充满丰富哲理的古代哲学著作,它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上古社会史料,汉代以后一跃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因而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身份,并成为历代学者长期研究的对象,为全世界的华人和各国汉学家们所研读,形成了一股彪炳灿烂的“易学”热潮。20 世纪以来,对《周易》以及与其相关的历代易学著作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易学的研究自然将会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果。易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现代多个学科门类,如哲学、历史、语言学、天文学等。同样,它也是当代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非常关注的治学对象。作为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我们对易学著作的研究,显然更多的关注于易学文献本身的爬梳和整理,执着于通过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训诂、编纂、辨伪、辑佚等一系列文献整理研究手段,为其它相关学科层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因为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只有立足于研究对象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然后才能进行哲学的、历史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关于21 世纪易经文献整理工作的发展走向,我们认为,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和反映。

一、易经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和发展

中国文献学这样一门学问,大概至迟从春秋中期孔子整理以六艺为主的古代典籍开始就已经存在,但由于我国传统文献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因,作为一门学科的文献学却产生很晚。目前所知最早的以“文献学”命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郑鹤声、郑鹤春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1]一书。此后近半个世纪却处于沉寂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才继之而起,各类文献学著作层出不穷。这些著作,有的属于古典文献学著作,有的属于现代文献学著作,有的属于文献学总论性质专书,还有的属于专科文献学。据笔者所见,仅专科文献学就有张君炎《中国文学文献学》[2],单淑卿、张春玲等《中国经济文献学》[3],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4],谢玉杰、王继光等《中国历史文献学》[5],张伯元《法律文献学》[6],等等。由此可见,晚近20多年来的中国文献学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近来,有的学者还对中国文献学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和分析,并从学科本身发展建设的角度,深入论证了学科改革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冯浩菲教授先后发表了《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7]、《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8]等系列论文,就此提出了一系列中肯可行的意见。冯先生还颇具卓识地指出:“专科文献学的发展,无疑将会启迪、激发专题文献学、专书文献学的研究。也就是说,不难预料,21世纪前20年,不仅会有大批的、配套的专科文献学著作出现,还会有大量的专题文献学、专书文献学著作相继问世。”[8]从如上所述中国文献学相关的各级学科体系建设情况来看,作为专书文献学性质的易经文献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易经各专题文献学,已具备了进行学科体系初步建构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对易经的研究,历来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从现有的史书《艺文志》或《经籍志》记载情况来看,易学文献是相当丰富的;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周易》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研究著作时有出版。从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易经文献当不下3000部。从适应本学科研究发展的需要来看,建立易经文献学及各专题文献学的必要性也愈益明显,如果能够在尽可能全面吸收和反映前人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建构一门专书文献学意义上的易学文献学,显然会有利于促进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可能激发和引导当代易经研究自觉、有序地发展下去。基于上述所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原因,我们认为,易经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任务,就迫在眉睫地压在了当代文献学理论研究学者的身上。同时,我们还相信,21世纪也必将出现多部日益完善、成熟的易经专题文献学著作。

二、对易学文献的经学和经学史研究将会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之一

20世纪以来,由于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国学特别是传统经学的研究一度受到排挤和非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国内的政治形势和学术环境不适宜也不允许经学研究问题的提出,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作为中国古典文献学重要分支的经学的深入发展。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和深入,国内经济形势的日趋繁盛,以及与国外学人学术交流的频繁不断,学术思想也渐趋自由和先进,因此我们认为,在新的世纪里,回顾和总结检讨有关易学中的经学问题,组织相关学者重新考察论定有关易经部分经学研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诸如《周易》经传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做出总结性的评说,应该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20世纪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对经学及经学史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易学史研究为例,台湾学者高怀民《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徐芹庭《易学源流》(上、下),简博贤《魏晋四家易研究》,大陆学者如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廖名春等《周易研究史》、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徐志锐《宋明易学概论》、刘玉建《两汉象数易学研究》等,各自从不同角度探讨易学史,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更注意到将易学学术思想史和社会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他们往往透过学术发展背景的社会层面因素,探讨论证经学问题的是是非非,然而,我们必须指出,文献学者仅仅满足于通过对文献的大量爬梳来论述问题这样一种思维角度还是不够的。一方面,社会政治、生活、教育等时代潮流中的各种因素,无疑在影响着易学的传播、研究和发展,这已为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无须在此赘述。而另一方面,当易学的传播和研究(当然也包括其他儒家经学分支学科)在社会各阶层意识中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时,它必然要反过来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习俗等各个领域的具体方面,甚至还可能影响到统治者的治国方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因此,对后一方面现象的研究,就不能不引起当代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当代易学文献学者对此方面考虑不足,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更谈不上。所以我们相信,未来的易学经学史研究,将会在这方面出现更多的闪亮之作,并在另一层面更加深入地推动易学文献本身的研究。

在对有关易学的经学史研究中,不难发现一些学者特别强调和关注的对象,更多是历朝历代经学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易学文献,如郑玄《周易注》,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朱熹《周易本义》等一类二次文献乃至三次文献的研究,强调研究对象的代表意义。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对易学研究主流代表人物的文献进行深入探讨,但同时似乎还应对一些在当时乃至其后影响不深的易学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各个阶段易经研究的实际状况。此外,还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文献中潜在的易学思想的研究,例如从汉代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的释词内容,可以抽绎出扬氏、许氏、刘氏各自所接受的易学思想,深入了解易学在当时的影响因子。总之,这一方面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的易学文献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周易》文献本身的训诂研究工程的进一步加强和开展

对《周易》文献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训释翻译却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懂得词义、句意,然后才能展开其它方面的研究。由于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文化全球化进程,当代学者的治学理念纷繁多样。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推动传统人文科学治学理念的变革。因此,今后《周易》文献的训释研究,其学术思想将更趋开放自由,更趋进步。另外,21世纪即将诞生的《周易》训诂著作,在训诂体式上,也必将体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传统的传注类、考证类、目录类、工具书类、论说类,也还会很大程度上予以保留和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出土文献的整理、训释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有关《周易》的出土文献资料,同样也需要考校释读和训诂。目前已知的易学出土文献,有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和《易传》,及卷后佚书五种;有1977年安徽阜阳汉简,存《周易》近600片,其中与今本不同的卜筮之辞约400片。上一世纪,在二者的考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仅马王堆帛书《周易》文献,其考释材料就有:《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义》、《马王堆汉墓文物》、《易传》中的《易之义》、《二三子问》、《要》等释文,以及重新整理的《系辞》释文。另外,目前保存在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周易》则是迄今为止时间最早的一部易书。这些古写本文献的出土,无疑为今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的讹脱及释读古书文义提供了可靠的最新证据,显然大大地推动了易经文献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由于前两者已有考释著述出版,因而对后者的考释和整理,则应是21世纪《周易》训诂工作的一个重点课题。

在重视出土文献训释工作的同时,我们认为,不能够忽略传世易经典籍的训诂工作。我们注意到,在20世纪里,对《周易》的注释,有的以义理为主,有的以字词句的训诂为主,有的以象数为主,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训诂义疏一派,试图通过科学的考订训诂,勾稽古史资料;高亨先生的《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则继承了清代朴学方法,致力于经、传的训诂。其他如李镜池的《周易通义》、徐志锐的《周易大传新注》、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周振甫的《周易译注》、宋祚胤的《周易译注与考辨》、刘大钧、林忠军注释的《周易古经白话解》[10]、《周易传文白话解》[9]等,都是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当然,当代一些学者还注意从义理、象数角度对易经进行训释。以义理注《周易》,当以金景芳、吕绍纲的《周易全解》、潘雨廷的《周易表解》等为代表作。以象数解《周易》,当以尚秉和先生的遗著《周易尚氏学》等为代表。另外,当代学者刘大钧先生也特别重视开展象数易学研究,其出版的第一部重要专著《周易概论》[11],在探讨易学各领域内容的同时,强调指出,作为易之本源的象数易学绝不可弃,并积极倡导象数与义理兼顾的研究方向。刘先生还在其主编的《象数易学研究》系列丛书第一辑《前言》中指出:“恢复象数易学研究,将其纳入现代人的研究视野。从整理易学经学史的角度入手,对象数易学中的一些专人、专题,进行专门研究,以求述其条贯、明其通例、释其凝滞而伸其亡阙。”[12]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作为易学之根的象数之学的研究,澄清了人们对象数易学的一些偏见和错误认识。以上这些充分说明,对易经文献的训诂研究,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为了推动易学文献学的深入发展,就目前现状来看,迫切需要一部分学者对历代训诂著作做一番钩稽爬梳工作,编撰出一部反映历代易经训诂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易经诂林》,并力求做到编撰体例完善、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宏通。这应当是现代学者总结前人《易》学成果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意义是重大的。

就目录类训诂著作而言,由于它是治学入门的第一步,因此,此前的一些学者已为我们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程启槃的《历代易学存目》及《现存易学存目》,沈竹礽《自得斋目睹国朝易学存目韵编》,庐松安《易庐易学书目》[13],山东省图书馆编《易学书目》[14],等等。此外,当代也有一些学者正在编制20世纪易学文献目录。然而随着视频和音频媒体的日益发展,对研究资料进行快速检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要求目录类著作不再满足于以纸质文献为载体,而应适应于信息科学发展的需要,通过特殊的计算机软件辅助,建立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的电子目录库,并成立专门易学网站,为从事易学研究的人员提供便利的检索和查寻,这也成为当代文献学者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四、撰写易学普及性读物,以加强易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易学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自身的社会政治功能,强调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学以致用的特点。因此,摆在21世纪文献学者面前又一个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调在民众、特别是大学生中间的易学基础知识的传播,实现对易学文化的扬弃,清除社会上对易经文献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并在这种易学传播的过程中,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新的“经世致用”的文化功能。

我们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刘大钧先生曾撰写《周易概论》[11]一书,该书既是一部重要的学术专著,同时也在特定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普及易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意图。此外,1990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周止礼撰写的《易经与中国文化》[15]一书,也对易经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20世纪也出版了少数今注今译性质的普及性入门读物,如孙振声《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合著的《周易今注今译》,等等。但80年代末以来,《周易》研究已经更加深入,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诸书的某些内容有待完善和补充;而从传播的角度看,也不是单靠上述几部读物就能完全达到普及的目的的。因而,易学普及性读物的撰写和出版,也将是21世纪易经文献学者所需从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代文献学者对于研究和文化的普及决不能存厚此薄彼之心,相反,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广大文献工作者们投入相当精力从事易经知识的普及工作。

五、各种传统《易经》文献的外文译注工作将会得到加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互动趋势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古典文献学者自然就肩负着让本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进而影响别国的重任。对于其他国家学者而言,要接受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学习中国的各种儒家典籍,这其中当然要包括各种易学文献在内。据笔者所知,全世界的易学组织不下于七十个,这充分说明易学研究在21世纪的前景是广阔的,《周易》文化的传播显然有助于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易经》传统文献的各种外文译注,将会成为精通各种外语的部分中国学者的主要用武之地。我们相信,本国学者对易经文献的外语译注,必将在译注传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比之外国学者的译注本更有长足之处。据笔者所知,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些易学文献的外文著作,既有《易经》本身的译注成果,也包括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外文翻译,如刘大钧、林忠军先生注译的《周易传文白话解》被翻译成英文版,《易经全译》还被翻译成法文版。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易学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易学事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信息科学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这一传播手段也有助于加快外语译注的工作进程,使易学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以上,我们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就21世纪(尤其是前20年)易经文献的研究趋势,谈了个人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当然,从事易经研究的文献学者,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决不只是体现在以上五个方面,诸如历代易经文献的辑佚、编撰、辨伪、版本的重新考订等,虽然20世纪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待于继续深入全面的探讨。我们期待更多的易经研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参与到这种讨论中来。

参考文献

[1]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张君炎.中国文学文献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3]单淑卿,张春玲,等.中国经济文献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4]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谢玉杰,王继光,等.中国历史文献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6]张伯元.法律文献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冯浩菲.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J].学术界,2000,(4).

[8]冯浩菲.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J].文史哲,2002,(1).

[9]刘大钧,林忠军.周易古经白话解[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

[10]刘大钧,林忠军.周易传文白话解[M].济南:齐鲁书社,1993.

[11]刘大钧.周易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6.

[12]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6.

[13]庐松安.易庐易学书目[M].济南:齐鲁书社,1999.

易经入门范文第2篇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书评

国学启蒙自幼始

杜怡顺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共18册,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导、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郭z女士主编,旨在向低龄儿童更好地传播普及国学文化,并且尝试推出一种不同于通常儿童教育的模式。

从内容编排上,全书大致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各种国学典籍。如全书以《大学》开始,既秉承了古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南怀瑾先生在当下对《大学》巨大意义的深切体会。无论是“三纲领、八条目”的全书总纲,还是“定静安虑得”的修行次第,《大学》的文本都是对时下处于迷惘状态的基础教育的一个有力警策。所谓“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儿童熟悉了《大学》,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根基。在《大学》之后,《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典籍依次出现,向儿童提供了儒、道这两个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本土思想核心文本,再接《易经》《诗经》《礼记》等集中反映中国初民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在这些上古典籍之后,是南怀瑾先生从《古文观止》这部流传最广的古文选本中精选出的几十篇古文、骈文,篇目上承先秦,下至宋代,勾勒出了1500多年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和文风的演进,为全书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在以上这些传统经典之间,又穿插以《笠翁对韵》《菜根谭》《幼学琼林》《鉴略》《内经述》等清新易读,且含纳诸多学科的蒙学读物,犹如阳春白雪之中穿插的乡间小曲,透露出一派庙堂与市井、正统与民间交汇共融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图景,也提供给儿童们一张一弛的阅读节奏。

从文本处理上看,这套书只收入文化典籍的正文,并对所有文字标注拼音,还在各页注明繁简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而不对文本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这也体现了南怀瑾独特的“读经观”。南怀瑾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息,靠的就是阅读和记诵传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学儿童首先要做的,是对这些经典文本的熟读和记诵。这样的阅读,不是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是“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只有这样,经典才能真正融入生活,而不是一堆僵死的客观材料。

易经入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太极拳 入门功法 标准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25―04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以正身、顺息、宁意的理念在多种现代病(如高血压、抑郁症等)的防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和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财产,在近几十年的普及推广中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然而,即使是最为简单的八式太极拳,仍使很多初学者“手忙脚乱”,时常出现动作僵硬、呼吸不畅等现象,具体表现在直项、耸肩、翻肘(飞肘)、僵腕、塌腰、直膝、憋气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习练者在初学阶段由于紧张造成的对各关节肌肉习惯性地僵硬用力,放松方法不当所致。但由于太极拳习练中松静圆活、虚实分明、上下相随等等纷繁复杂的要求,使初学者无法专注于肢体放松,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学习上的压力感,挫败感。因此,由太极拳衍生出来的入门功法也应运而生。每一位太极拳练习者,在学习太极拳之前都要进行功法的练习,以达到静心、控制肢体、热身的目的,从而使自身融入太极拳训练的氛围之中。但是这类功法并无规定与标准,不同的教授者有不同的功法,层出不穷。本研究致力于对太极拳入门功法创编标准的研究,希望能够给这类功法一个参考方向,防止功法给学习者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从而为太极爱好者们进一步学习太极拳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 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理念

1.1 “阴阳”文化是创编理念的理论基础

太极拳以《易经》文化为理论支撑,讲求阴阳辩证,遵循“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种独具东方文化特质的传统体育项目。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论述可视作对太极拳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太极拳的阴阳,在拳论中表现为:动静相生、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内外合一等;在技术中则体现为:动分静合、前虚后实、曲中求直、放中寓收、上下相随、欲左先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等等。这种处处有“阴阳、矛盾、平衡、对立、统一”存在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太极爱好者,而其中蕴含的健身价值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重视。也只有像太极拳这种以身体动作为载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古老运动,才可以在历史的洪流中历久弥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获得共鸣,在时代变迁的今天依然流光溢彩。

刘力红在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解读时认为:阴阳的关系,不仅仅是矛盾对立,更多的是和谐统一,阳生阴长:阳代表阳气,阴代表有形物质。它是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阴这个有形的物质也不断生长繁茂的状态,阳与阴的配合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阳杀阴藏;就如释放出去的能力总需回收,万物得不到阳气(能量)的供给而逐渐转为收藏,准备下一个轮回的到来。这便有了“重阳比阴,重阴必阳”,说明阴与阳始终在进行着相互转换的过程。因此说,阴与阳就像一对夫妻,夫唱妇随,和谐一体;又是一个圆环,周而复始,行而无端。《太极拳论》中有动与静、开与合、进与退、急与缓、蓄与发、顺与逆、刚与柔、虚与实、攻与守、内与外、松与紧,都是阴阳矛盾的体现。

1.2 “紧松转换,紧中悟松”是创编理念的技术支撑

“松与紧”是我们创编功法的重要技术基础。太极拳练习中往往提到要“松”不要“紧”,可见太极拳对松的重视程度。从阴与阳的关系可以看出,松与紧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对立,但实质却是统一;从阴与阳的转换关系又可以看出,如将松比作阴,紧比作阳,那么松与紧也是一个不断转换的过程。从阴阳“重阳比阴,重阴必阳”,的转换过程看,松至极,紧渐至,力乃发。在太极拳中主要表现为发劲前的蓄劲;接下来:紧至极,松渐至,体白松。在太极拳中又可表现为发劲后的放松。至此,不得不提到本研究对松与紧的理解,简而言之,“松是有弹性的松,紧是自主的紧。”

从技术角度看,太极拳技术以攻防技击为主时,其表现形式为“棚、捋、挤、按、、捌、肘、靠、进、退、顾、盼、定”称为太极十三式。其中,棚、捋、挤、按、、捌、肘、靠为基本手法,在方位中属四正四斜方,即四正四隅;进与退为基本步法;顾与盼为基本眼法;中定为基本身法,以五行立说,为火、水、木、金、土。以健身养生为主时,为“松、正、动、连、合、心、静、意、形、气、缓、步、柔、圆、稳、整、”的技术特点。练习时讲求形松意充、心静意导、形正气顺、柔中寓刚、连绵不断、内外合一。拳论中也从攻防或健身的角度多次提到与放松相关的内容,可见“松”在太极拳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据笔者观察,虽然各路拳论中都不同程度的提及太极拳需要“松”,却很少见到对“松”这个字的理解,至于放松的方法,也大都停留于“肘要松、肩要松”的要求层面。即使有,也是只字片语。这不免让我们对“松”开始雾里看花,对松的方法更是模糊不清。此外,太极拳强调肢体的协调一致,注重呼吸与意念的和谐统一,这种对身心技能水平要求极高的拳法对常年练习太极拳的“老生”而言都是不容易达到的,对于太极拳的初学者则更是有如空中楼阁,高不可攀!

钱锡明老师曾对“太极的松”做过较为详细的理论阐述,也提出了观念放松、意念放松、行气放松、忘却、发声和生活感悟等放松方法,并配有“放松回春功”供太极拳爱好者练习,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但一些方法过于抽象,初学者难以体会。社会上也鲜见一些针对形体放松的方法,比较多见的如陈式太极拳的站桩法,特点突出的如弹抖放松法。站桩法虽可有效使初学者形体放松,但由于其运动形式过于单调,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方可达到放松目的,对初学者而言容易产生厌倦、放弃的想法。弹抖放松法主要是通过抖动躯干和四肢来达到放松目的,技术包括抖法、晃法、颠法、颤法等等,而这些方法往往因为动作过于夸张,缺乏美感而不太被大众所接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初学者来说,内部注意焦点的指导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表现要好于外部注意焦点”。入门功法注重练习时对单个关节及相应肌肉的关注,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某一关节处,通过“紧――松”的意念引导和肌肉紧松转换,达到精确知道所活动关节的位置及肌肉运动形式和正确指挥关节、肌肉进行紧松互换练习的目的。

所以,从编创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功法的角度看,“松与紧”应该作为编创理念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既能体现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又包含了健康的元素。

我们刚出生时,身体极柔软(至柔),但却也有一股小小的“沉劲”,即极坚刚(至刚)。这便是一种先天本性!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由于劳动、学习的需要,如提重物等,无形中提高了绝对力量,但也使先天本性之至柔至刚的劲力渐行渐远。又如,婴孩不开心或对某个人不满时,通常都会手舞足蹈不断击打、拉扯或捏掐对方,而这看似毫无杀伤力的攻击,往往会让被攻击者遍体鳞伤。撇开成人不忍心还手的因素,由身上的伤痕可以推论,这种先天本性的威力不容忽视!而这种威力,正是我们武术中常说的“劲力”,这种劲力,恰恰又是在松的前提下发挥巨大作用的。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学习练习过程,就是让人找回先天本性的过程。

在太极拳的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过于紧张,另一种则是过于放松。人们在接触新的或不可掌握的事物时,通常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如肢体紧张、心理紧张等。无论是由肢体紧张导致的心理紧张,还是由心理紧张造成的肢体紧张,都是阻碍其正确认识该事物的主要原因。正如在初学太极拳之时,人们由于对动作的不熟悉而不自主地产生“紧张”,从而导致对动作的认识不清,要点掌握不得法。

另外,学员往往容易把松做成软、软榻、软绵绵的势,从外在看来就像生病一样,绵软无力,说明其对松的理解并不充分。前面说过,在太极拳中,松是“充满张力、有弹性”的,是让关节、肌肉乃至内脏器官处于一种向外抻拔或延伸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太极拳术语常称之为“拥劲”,这种“拥劲”使身体各关节、肌肉充满张力和活力,还能使人精神倍增。而软则不同,软代表着绵软、松懈甚至是无回弹之力,因此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并不提倡。

太极拳习练中出现“紧”并不可怕,只要区分好练习当中“自主的紧”和“被动的紧”,只要习练者正确认识“自主的紧”的内涵和状态,择善而用,就会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出现“软”也不可怕,只要分清“松”和“软”的状态,便可有效避免。

在入门功法的编创中,借用了阴与阳的互相转换关系,把松与紧从对立转向统一,将松比作阴,紧比作阳,松与紧也是一个不断转换的过程。因此,从阴阳的转换过程来看,松至极,紧渐至,力乃发。在太极拳中主要表现为发劲前的蓄劲;接下来:紧至极,松渐至,体白松。在太极拳中又可表现为发劲后的放松。应该说,松是相对紧而言的,也是互相转换的。所以,充分认识“松和紧”的含义、关系及运动规律,体悟其中的内涵,对我们具体体悟和操作“松劲”这一太极拳要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习入门功法时,应该时刻关注动作中的紧和松。初学时,可以将动作幅度放大,如练习“松肩”动作时,将肩带充分上提,提至最高处(最紧),之后肩带下落,直至肌肉毫不用力,认真体会这种紧、松的感觉,区别两者的不同,尤其是肌肉关节的变化。熟练动作后,在最紧处随着呼吸带领肩带缓缓下落,体会“由紧至松”的转换过程。

1.3 将动作元素适当改编或异化

太极拳入门功法,应该从不同角度寻找可以使肢体放松的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大部分太极拳教员一致认为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应重视太极拳基本功的传授,因此单式动作是基础。在编创功法时,动作的选择也是以单式基本动作为主,并对动作进行了大胆的异化尝试,表面上看与太极拳区别较大,实质全是太极拳之中的技术。如:松肘。该式原型来自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两式。两臂上托屈肘是搂膝的“收脚托掌、开步屈肘”环节;两臂前撑是野马分鬃定式时后手的姿势,只不过这是个“错误姿势”,目的是以该动作的撑紧状态来体会接下来下落过程的松,以该动作的飞肘状态,对比下落时的垂肘感。又如:松腰,该式原型处处可见,揽雀尾、云手……只因“命意源头在腰际”,不必多言。当腰旋到左(右)侧端时,关节、肌肉的旋紧是为了后面的松活转动,一紧一松的对比强化本体感觉,体现“从紧悟松”的理念。

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在遵循太极拳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对动作进行适当“异化”,目的是使太极拳入门功法更为简便易学;在“自主的紧”的前提下学习放松,目的是产生对比,认识肢体的松紧;体现一些太极拳元素,目的是更好地与太极拳结合,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好基础。另外,丰富太极拳锻炼素材,降低太极拳入门门槛是太极拳衍生功法的编创初衷,以期为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发挥作用。

2 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原则

2.1 体现要素原则

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是在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初学者形体放松问题,旨在解决初学者学习难的问题,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做好准备。因此,功法的编创必须体现太极拳要素,从各太极拳的技术中提取动作元素,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而通过入门功法的练习,初学者可以举一反三,将功法中的放松要领运用到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去。

2.2 针对性原则

太极拳入门功法编创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太极拳初学者学习过程中的肢体紧张问题。因此,编创中必须根据“放松形体”这个需要展开,同时拓宽思路,力求使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解决太极拳练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3 易学易记原则

有学者对太极拳的要素进行总结,大致有松、静、圆、活、连、整等。本研究根据以上要素,对太极拳技术动作进行提炼,找出关键要素展开编创;同时,考虑到大多数初学者年龄、接受能力和兴趣等各方面因素,所编创功法又必须具备简单、易记、有趣等特点,因此,我们编创的第三个原则是:即要保存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体现太极拳关键要素,又要使初学者易学易记,保持兴趣和信心。

3 太极拳入门功法的习练特点

3.1 紧松结合,易于体会

“紧――松”是一对反义词,也是两种相反的感觉。在本研究中,正面对待太极拳中对“紧”的忌讳,在一个单式动作中包含紧与松两种状态。通过“自主的紧”转至肢体放松,对比紧――松时肌肉的不同状态,体会紧――松转换之间肌肉的变化,从紧至松,紧中悟松。同时,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有“一紧一松便是治病”之说,通过肢体紧松结合的练习,相信也会给学练人群的健康带来帮助。

3.2 元素异化,易于学习

将太极拳中繁难动作提取元素,根据需要进行改编或异化,使之更为简单易学,同时又保留太极拳的习练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好基础。

3.3 逐节放松,易于记忆

入门功法每一式动作都是针对单关节进行重点放松的套路,动作简单,针对性强。有研究指出,对于初学者而言,内部注意焦点的训练效果由于外部注意焦点,即将注意焦点集中在身体某一部位时,学练效果较好。因此,对单关节的着重注意和引导,可以有效放松肢体。另外,功法根据运动解剖学知识,按身体从上至下的顺序,逐节进行动作编创,便于记忆,以帮助太极拳初学者快速入门。

4 结论

(1)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理念来源于拳理和技法特征,然而太极拳入门功法就是要在理解“阴阳”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即“阴阳”文化理论是编创太极拳入门功法的核心理论基础。初学者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往往最难克服的便是“松―紧”之间的转换,因此在入门功法的编创过程中,要让练习者体悟“松紧转换,紧中悟松”的技术门径,这也是太极拳入门功法编创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更为容易的接受太极拳入门功法的动作习练,就需要将动作元素适当的改编或异化,动作虽有变化,但拳理藏于其中,使其更容易学习。

(2)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应该遵守体现要素、有针对性、易学易记的原则,从而使得新的太极拳入门功法,能够更快、更好的让习练者接受,对进一步学习太极拳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编创出的太极拳入门功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紧松结合,易于体会;元素异化,易于学习;逐节放松,易于记忆。尽可能让习练者充分的体悟太极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梯度变化。

参考文献:

[1]谭嘉辉等.注意焦点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元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84.

[2]华雪等.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创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6):52.

[3]郭志禹等.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J].科技文摘,2006(10):67.

[4]姜娟等.太极拳健身理论系统的建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116.

[5]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6).

[6]史红强.老年人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2(4):80.

[7]马一枫等.太极拳教学步骤与教法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62,64.

[8]吴莹.太极拳心理教学[J].科教文化,2011(15).

[9]洪钧生,李恩久.洪钧生陈式太极拳全书[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0]钱惕明.太极拳内功心法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11]张一丰.太极[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12]杨雷,金文泉.轻松学太极(一)人人都能练太极[J].药物与人,2006(12).

[13]林顺南.太极拳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4(04).

易经入门范文第4篇

初学时,游师告诫我们弟子,修道习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明师真传加上长期磨炼。日常生活中尤其要以武德为重,“未曾习武先修德”,武当弟子宜养成德行兼备,助人为乐,能屈能伸的作风,严格按照武当派门规十戒行事。武当门规十戒为:

一、立志不坚,徒染虚名。

二、轻浮虚夸,不知深浅。

三、心胸狭窄,不纳忠言。

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

五、逞强斗狠,虚荣好胜。

六、舌无禁忌,议人之过。

七、虚担师名,误人弟子。

八、铜臭之躯,奸商气息。

九、自矜自赏,固步自封。

十、不敬师道,无情无义。

习武中,游师严格培养我们坚毅果敢之精神,百折不回之决心,探索人生良知良能,对武当内修功法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谆谆训导内修法诀及注意事项。游师对我们讲解武当拳的理论依据时说:“武当内家拳的理论体系以老庄学说为基础,融汇儒道释三教理论,以阐明天人有机合一思想,并参合黄帝内外经及中医各派学说,以阴阳之法体道,遵循自然规律,‘象天法地,日月为度’,而成为内家拳功的修炼法则。内家拳的理论根据以《周易》为源,《黄庭经》、《阴符经》、《抱朴子内篇》、《悟真篇》、《内功心法》等经典为主旨,不断完善和丰富起来,逐步形成鲜明的风格特点。”

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半子时,游师召集弟子讲论武当拳法修炼主旨时说:“修道炼武首先要明白祖师创拳的内容与道理,我们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真人采易经洗髓之法,太极图之形,摘河洛之理,先后天之数,借后天形躯而修炼真道,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后天血气,在武当道门里有一直单传的口诀,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为入门要旨,遵循天地阴阳之变化,讲究方圆进退之法度。”又说:“世传内家拳,混元一周天,阴阳合太极,动静本自然。三元夺造化,四象始成形,五行分生克,六合修内外,七星本为发,八卦自由化,九宫炼神形,万法桩功生。头顶宝诰,脚踏五行,怀抱太极,手掐子午,身具八卦。但凡演练内家拳,无不随方就圆而连绵不断,进退之神形如江海之波涛,起伏转折,浑然浩荡。欲柔者顺其自然,无微不至,欲刚者奇正相生,无坚不摧,刚柔相济,神气鼓荡,行功盘架舒展大方,轻灵飘逸,寓于方圆之中,形不露体,六合相应是内家拳修炼的行功原则。在内家拳的行功过程中,一枝动,百枝摇,犹如风摆荷叶,上虚而下实,阴阳交融,节节贯穿。”因而,拳法是功用,内功是根源。山无根则崩,木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亦如此,内功具备,气的升降开合、刚柔快慢,无不运用自如。有炼形者,炼精者,炼气者,炼神者,其效果各不相同,炼形能坚,炼精能实,炼气能壮,炼神能飞。固形气盛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这是修炼武道内功千百年来不变之金科玉律。

内家拳的修炼方式方法很多,行住坐卧无时不可矣,诸如太极内丹功、形意三体混元功、八卦走转连环功、九宫神行掌、太乙打坐内炼功、睡功等等。但凡钻研一种功法,内功境界达到了,就可以一通百通。内功里所强调的经络、格式、气窍、劲诀、调气方法等等,都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脱离不了“天之道似张弓乎”(《道德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易经》),“内景遂道唯返观者而照察之”(《内功经》)这个范畴。其细小之处必须详细体认,按照拳论之意去揣摩,按照老师所讲去练习,定会收到效果。否则,盲动瞎练,不惟无益,反而有害。

易经入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秩序

当前,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针对对方提高的关税,采取报复性关税惩罚。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如何从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下突破贸易壁垒,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技术壁垒,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程度加深,西方国家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技术钳制,实际上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增多国家制定的标准,限制一些高新技术产品进入我国,也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限制。例如,针对我国出口的蔬菜,日本从2014年开始由原来的6项检验标准提高到了50项,以此限制我国蔬菜的出口量。由于技术壁垒呈现隐蔽性、歧视性特点,严重影响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关系。另外我国对外贸易法规不够健全,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次,环境壁垒,由于贸易国家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环保市场准入标准,这迫使中国企业必须遵照相应标准,更换包装材料或进行更多环节的质量检测和绿色认证,这使得我国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降低。第三,社会壁垒,对我国实行贸易限制,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失去竞争力,提高了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并且要求一些企业的产品必须取得相关认证后,才能进入该国的市场。社会壁垒也降低了我国外商投资的吸引力,部分外商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达到SA8000要求,由此提高了劳动力成本,过高的投资成本降低了外商来华投资的吸引力。

二、突破当前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倡导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世界市场

为了消除与美国贸易战的风险,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发展契机,积极开拓世界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是凝聚中国智慧、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和中国国内形势变化的新型开放战略,通过实施这一战略培育外贸新动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的过剩产能向合作国家输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过剩产能有效消化。基于此要求,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建设基础设施,这样不仅能够消耗我国的过剩产能,同时也有助于合作国家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能力。基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构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将沿线国家纳入自由贸易的范围,共享各国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因此,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沿线国家现有的贸易关系与经济合作。

(二)加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在于美国的贸易战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国国际贸易的“短板”。首先,在企业层面,过于重视出口而忽视了满足内需,以及技术升级,在成本得不到下降的情况下,国际竞争力不强。鉴于此,需要创新产品、产业,以此有效增强制造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中低端产品制造往高端化方向发展,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构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其次,产业方面,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标准,以积极的姿态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规则,不应将美欧启动国际高标准的新规则自贸区谈判视为威胁,而是当作贸易的新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的新潮流,及早调整贸易投资。此外,扩大服务业的发展范围,特别是生产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拓展新兴服务贸易,将其作为新的贸易经济增长点。对于新兴的服务贸易部门,如金融、保险等知识、资金密集型服务部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适当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以此提高服务产业的市场活力和运作效率。第三,提前布局新兴服务产业,如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虽然这些行业目前来看还不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但是这些行业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积极谋划产业布局,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掌握先机,有利于我国制定这一行业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形成强势的垄断地位。将新兴服务行业布局,当作战略性发展目标来看待,应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予以适当扶持。

(三)构建贸易预警机制

以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规模来看,呈现着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因此很有必要构建贸易预警机制,以应对国际贸易新格局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及贸易战对我国的经济侵害。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基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协作的预警机制,掌握出口市场份额、出口增长速度的产品等信息,从而根据评估分析结果,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贸易情况,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研究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走向,通过全面、详细的分析,寻找后发制人的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贸易救济体系,组建起相关工作团队,通过增强咨询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提供专门的服务,为将来贸易可能面临的恶劣挑战做好准备。政府层面,应加强与贸易国的对话沟通,协调双边利益。

易经入门范文第6篇

据悉,此次出台的《指导目录》涉及农业、水利、煤炭、电力、交通、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服务业、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等20多个行业,共110余条。

根据发改委此前公布的资料,中国共有11个行业出现或存在潜在产能过剩。据悉,中国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目前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而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此外,铁合金、焦炭、汽车行业亦存在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在钢铁类项目中,1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化铁炼钢等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均将被淘汰。与此同时,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等类行业均有多个项目进入淘汰序列。

纺织品出口关税今年起停征

开征一年的纺织品出口关税终于走到了尽头。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停止征收纺织品的出口关税。这对于在不安中守望了一年的国内纺织品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开征纺织品关税本身就是一种临时措施,此次停征应该是永久性的。”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梅新育表示。据了解,征收关税后,根据出口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外贸企业增加了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税收负担。在目前各方已达成明确的纺织品协议情况下,再向纺织企业征收关税已经没有必要。梅新育认为,纺织品关税几度开征又几度叫停,也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理贸易纠纷的灵活性。

台企贷款办法公布各地台商反应热烈

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务院台办近日公布了共同制定的《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台资企业对此反应热烈,认为这一政策是雪中送炭,对缓解台企融资难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福建漳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何希灏表示,贷款暂行办法的出台,为许多中小型台资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台商到大陆投资后大都碰到融资难题,表明了国家对台资企业的关心和扶持,相信可以帮助不少台资企业进一步发展。何希灏同时表示,希望国家能在政策上对农业项目申贷有所倾斜,使两岸农业合作进一步收到实效。

南京市台企协会副会长海中天说,这次出台《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是对台资企业的美意,尤其对台资中小企业融资非常有帮助。他说,到大陆投资的台企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更需要大陆的支持,因为他们很难从海外得到贷款。这个办法是雪中送炭,能让更多台商感受到大陆的善意与诚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交流。

国务院修订并重新公布《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第451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根据这个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外商投资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出口货物退(免)税将实行备案制度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决定对出口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单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出口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属于退(免)增值税或消费税的货物,最迟应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后15天内,将有关出口货物单证在企业财务部门备案,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单证包括:外贸企业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勾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包括海运提单、航空运单、铁路运单、货物承运收据、邮政收据等承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

出口企业提供虚假备案单证、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能提供备案单证的,税务机关除按照规定处罚外,将及时追回已退(免)税款,未办理退(免)税的,不再办理退(免)税,并视同内销货物征税。

中国降低100多个税目进口关税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

由于此前中国已经履行了绝大部分降税义务,因此,2006年税率下降的幅度和税目数均明显减少,对关税总水平影响不大。2006年的关税总水平仍为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9.0%。

在出口关税方面,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停止征收纺织晶的出口关税,并对60多项出口商品实行暂定税率。2006年,将对部分税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税目总数将由2005年的7550个增加到7605个。

外资内地开店审核权限下放

据商务部通知,自今年3月1日起,外商投资内地商业领域的部分审批权将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与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相比,此次通知下放了三类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限单一店铺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且店铺数量不超过3家,其外国投资者通过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中国开设的同类店铺总数量不超过30家的企业;单一店铺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且店铺数量不超过5家,其外国投资者通过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中国开设的同类店铺总数量不超过50家的企业单一店铺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企业。这三类企业今后将由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后,报请商务部备案。

央行有望全面放开黄金进出口

中国的黄金进出口将不再是四大国有银行和少数企业的专利了。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对外公布《黄金制品进出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申请黄金制品进出口的申请企业资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只要注册资本金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申请黄金进出口资格。

《办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申请黄金制品进出口的受理和审批机构。申请黄金制品进出口的申请人,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近2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或已依法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

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推出,是中国黄金业务全面放开的重要步骤。2003年5月央行停止执行包括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在内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标志着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从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市场的全面开放。“而现在进出口限制的放宽,更将极大地促进中国黄金交易和消费量的上升。”

上海将进一步降低非公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准入门槛

易经入门范文第7篇

Abstract: Geomantic ome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which is not superstitious, with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It applies 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buildings, regards the people as a part of nature, and insists that human and nature are in an organic whole and human living space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Geomantic omen of architecture has guide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and has created many famous planners and architects.

关键词: 风水学;建筑空间;城乡建设

Key words: geomantic omen;architectural space;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130-02

0 引言

风水学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住宅建筑不是―种简单的“住人机器” 。建筑规划也绝非一种单纯的“空间组合”或“形体罗织”,而是一种有构思意韵的建筑设计。风水的整体有机思维,不论你承认与否,它不仅规范了我国古代建筑,而且也渗透了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在住宅中,风水主要研究是对象是空气的流通、阳光的照射、温度与湿度及室内布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风水在住宅中的作用。

1 客厅风水

1.1 客厅的方位与格局 在家居中,客厅是家人聚会娱乐、接待客人的重要空间,在设计时应将客厅设在离房屋入口最近的地方,最好设在房屋的前半部,这样也容易直接吸纳从大门进入房屋的气,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客厅的格局最好是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都可以,并且其屋顶不得有房梁压过。一般而言,客厅方位通称“财位”,关系着全家的财运、事业、名望等兴衰。财位的最佳位置是在进门的对角线方位,但若空间并非方正的隔局,则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进行弥补。若对角方位有柱子和凹处,则可以用延伸的长柜将隔局完整化,避免入门看见柱子和凹处;若逢窗户,则可在窗内部装修夹墙,形成方正格局使财位不致外漏。

1.2 客厅的家具摆设 在住宅风水中,沙发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八卦形是沙发最理想的摆设,且座椅应相邻,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舒适的休息空间。对于它的置放很有讲究,沙发背后宜有实墙可靠,无后顾之忧。另外,若沙发前配有茶几,则茶几不宜太大,且需矮于沙发。客厅也要使用字画进行装饰,但应避免使用猛兽的画品,应使用有美好意义的字画。

2 卧室风水

人生的1/3时间,几乎都在卧室度过,所以卧室不仅是一个人最后的避风港,也是每天的加油站,卧室内的环境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卧室的“风水”好坏关系着我们是否能拥有旺盛的精力、滋润的面色、健康的体魄、幸福的家庭与顺利的工作。

2.1 卧室的形状和大小 卧房的形状应方正,不适宜多角形状或不规则形状。不规则或多角形状易造成视觉上的错感与压迫感,增加居住者精神负担,且容易患病。房间大小要适中。古代风水理论指出,卧室太大,不聚气,卧室太小,会受压抑,所以大小要适中。卧室房门不可对镜子,镜子有反射作用,对着房门会将凶煞冲克照进卧房,招来不好运势。卧室门也不可与厕所门与厨房门正对,厕所容易产生秽气和湿气,正对卧室门会污染卧室的空气,有损健康。而厨房炽热、排油烟,正对卧室门也会危害健康,且易使居住者工作不稳定。厨房是生火之处,也不宜紧挨卧室,特别是睡床不能紧贴安有炉灶的墙面。

2.2 卧室的采光与摆设 卧室房间采光要良好。卧室白天应明亮、晚间应黑暗,且必须设有窗户,以进行通风、采光,接收阳气。夜晚窗户应有窗帘,阻拦夜光,使人良好入睡。卧室房间电器不要过多,卧室内电器过多在风水上被称为“火宅”,有损健康。卧室内不宜摆放太多的植物,花草植物易聚阴气,且植物在夜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容易影响人的健康。

睡床或床头不宜对正房门,房门是进出房间必经之所,正对房门会使睡床上的人缺少安全感,造成精神紧张。床头不可紧贴窗口,窗户为理气进出之所,所以床头贴近窗口容易犯冲。床头更不可以安在横梁下面,床头宜靠墙、避免落空,否则睡在床上的人,极易不安,且入睡困难,影响健康与事业。卧室床正上方的屋顶不要有太大的吊灯,吊灯压床对健康不利,床正上方的屋顶若装有吊灯,确实会给人以心理暗示,增加人心理压力,影响运势。

3 厨房风水

从风水的角度讲,厨房是水火相冲、阴阳相扰的场所,若能良好平衡阴阳,做到水火共济,就可促进厨房风水的融合,使主人健康顺利。厨房在风水上属阴,如果将厨房的一部分用作家人进餐的场所,则可增加厨房的阳气,使厨房阴阳平衡。

厨房使用过程中,会流失大量的水,不利于财运的蓄累。但厨房又具有压制凶方煞气的功能。所以将厨房安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或凶方,反而对居住者有利。合理调整厨房的位置及厨具的摆设,去掉不利的方面,就可以营造出很好的厨房风水。炉具也不可置放在水槽和冰箱之间,双水夹火会不断有祸事发生。如果无法改变炉位,可在梁上用红绳悬挂两支竹箫,化解煞气。

厨房颜色在风水上也是很重要的。阴面的厨房可以使用暖色来提高室温感;朝阳的厨房日照充足,宜采用冷色达到降温的效果。风水认为,厨房以白色为佳。白色有助于人各种情绪的平伏。白色厨房的真实含义,是要人们学会释放一切不好的情绪,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健康。

4 卫生间风水

每套房子里,卫生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卫生间的重要性,也使其在风水问题上,产生很多令人头疼的麻烦。卫生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的中心,特别是住宅的中部,因房屋的中部是住宅的重心,就象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卫生间产生的秽气极易对流到其他空间,对居住者不利,易生病。若厨房和卫生间同时设在住宅中央,则属于双重不利,成为水火相冲的局面,便主宅运反复,钱财聚散无常。

若卫生间门与大门入口相正冲,屋主人会有口舌之灾、事业会不顺利等,如相冲,可在门上贴笑脸照片,便能化解一些不顺。如果卫生间门与灶位正冲,家中主妇会发生不安,可做屏风改善;如果卫生间门与卧室门相冲,房子里的人身体会出问题;如果卫生间门冲床位,主人会腰背酸痛、头痛、脚痛等。

卫生间内坐便器不可位于卫生间的中心位置,且不能与房门同向,也不要和卫生间门同向,坐便朝向最好是和卫生间门垂直或错开。坐便不可明冲床位、暗冲灶位。若卫生间较大,则可用矮墙、屏风或布帘形成屏障,坐便器位于其后,这样在卫生间门口便看不到坐便器,同时还要保证从镜子上也看不见它。

5 结束语

风水学是集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学、景观学、自然生态学、建筑学、地球磁方位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综合体系的一门深奥学科,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其理论是来源于“易经”思维,是以自然来平衡天人感应,以中庸之道来改善与调整人生运势的一门学问,由于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们选择好的居住环境,利用科学向上的风水学理念,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愉悦身心,带来运“气”,设计师在进行住宅设计的同时也要将风水学理念融入设计思想中,让居住者取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与更好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欧阳羽峰.人居两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易经入门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便利化;区港联动

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在吸引外商投资,集聚贸易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过20年的开发与建设,保税区在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推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目前上海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继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出台之后,在多方努力之 下,上海已经把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情形下,研究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挥保税区特有的开放度和贸易促进功能,发挥上海的保税区政策和规模优 势,有力地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市保税区的建设与发展概况

保税区是由海关实行区域性保税免税管理的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过 程。目前,上海地区的保税监管区域主要有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简称“三区”,在本文中统称为保税区),和6个出口加工区(分 别为松江、金桥(南区)、青浦、闵行、漕河泾、嘉定出口加工区)①。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正式挂牌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 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在“三区”建设方面,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 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综合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浦东机场综合 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②。

保税区由于自身的功能特点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落户。截止2009年底,三区所辖区域累计批准投资企业项目达到10 576家,其中,外资企业项目累计达到7 955家(外商独资企业项目7 245家),占项目总数75.2%;内资企业项目2 621家,占项目总数24.8%;累计吸引投资总额达到204.74亿美元。2009年,三区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566.7亿美元,相当于上海市进出口商 品总额的1/5。其中,进口额约占全市32%,出口额约占全市9%。三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9 655.2万吨,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3;实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 138.7万标箱,占全市的比例高达85.5%;实现税收总额247.61亿元,约相当于全国保税区税收总额的1/5[1]。

二、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两个提高,两个加快”,即提高市场开放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吸引中外贸易主体集聚;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价格发现的引导作用;加快营造 国际一流水平的贸易发展环境,使上海成为交易机会多、综合成本低、市场秩序好、商贸人员满意度高的城市[2][3]。

根据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定位和“两个提高,两个加快”的基本建设思路,融合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和口岸功能叠加优势于一身的上海三大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承担着先锋、示范、引领的职责,具体可从以下三大方面、九大要点研究他们 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4]。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1、便利通关2、便利保税监管货物流转3、畅通口岸物流

增强贸易产业集聚度与辐射能级

1、吸引和鼓励高能级贸易主体落户2、着力建设专业化贸易平台3、扩大保税区经济腹地范拓展多元化贸易功能

1、继续做大做强转口贸易、加工贸易

2、积极开展保税货物内销贸易3、努力开拓离岸贸易

(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首当其冲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造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

保税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内企业享受区外企业所不具备的诸多政策优势和贸易便利性。为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保税区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贸 易主体的经营需求,采取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提高货物通关速度,便利区域内企业与口岸之间、区域与区域外企业(场所)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保税监管货 物流转,同时协调好口岸物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吸引更多的中西部区域或其他区域的货物从这些口岸进出。 

(二)增强贸易产业集聚度和辐射能级

高能级贸易主体具有贸易体量大、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并具备一定的定价权。因此,保税区要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和鼓励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等高能级 贸易主体在区内聚集。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经拥有了汽车、钟表、酒类产品等十大专业贸易平台,初步形成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品进出口集散 中心。下一步要在夯实原有专业贸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建设新型专业化贸易平台,提高保税区国际贸易总量规模。

在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建设专业贸易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个保税区与三大相邻港口——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和外高桥港口的联动,提升保税区的服务能级,扩大其经济腹地辐射范围[5]。

(三)拓展多元化贸易功能

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在上海三大保税区的贸易方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保税区要发挥传统优势,继续做大做 强这类贸易方式,并积极开展保税货物内销贸易业务以充分开拓国内贸易市场。同时,还要努力开拓离岸贸易业务,因为离岸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主体贸易方 式之一,具有降低关务、税务、财务、国际结算等项成本,和避开国别贸易壁垒的优势。保税区可开拓离岸贸易业务,为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为全球商贸流通网 络化的关键节点而努力。

三、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立足于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任务,从目前上海的三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三区”)的运行情况出发,分析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一)监管职能分离分立,通关速度慢,不利于贸易便利化发展

货物通关监管涉及部门多,相互之间分离执法、权力分割,影响通关速度。1海关与商检的监管分离。货物的进出口由海关和商检分门把守,企业 报关时,同样的内容要填写两次,分头报送,两个部门分头检查。不仅给企业增添了不少麻烦,而且实际上延缓了通关速度。2“区”、“港”海关独立执法。根 据我国保税区的海关监管方法,只有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是由一个海关统一监管,而保税区采取的是港口和区域分属两个海关监管,以转关方式实行监管衔接的管 理。因此,在“三区”中最典型的是外高桥保税区,虽然紧邻外高桥港口,但港区和保税区海关分设,企业报关须报两次,两个海关也须分头检查。即便是保税区国 际中转的货物也需要两次报关,货物由境外进入保税区时采取的货物备案与区外进出口报关在程序和效率上差别不大。

3区间保税监管货物流转管理复杂。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惠政策和开放度来看,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比保税区的等级高,而且海关对区间保税货物的流转按照转关处理,造成了区间保税货物流转的手续繁琐,税收征管复杂,给区域之间的企业合作带来不便。

(二)企业经营成本高,软环境不足,不利于吸引外贸企业集聚

1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税负过重。在市场准入方面,三区包括外高桥地区设立贸易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的门槛比较高,经营范围限制较严。在税负 方面,运输、装卸、仓储、保险等领域,都属于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征税是征营业税,就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使得国际贸易产业链上的企业税负很重。过高的准入门 槛和过重的企业税负将不利于保税区吸引贸易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集聚,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辐射能级。

2软环境建设存在不足。三区的规模和硬件环境在国内保税区中首屈一指,但是,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专业化贸易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 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洋山保税港区虽已封关运作4年半,但是在区内入驻的企业少,过境的多,实际入驻企业仅达目标的10%左右。

(三)三区发展失衡,北强南弱,不利于深水港和空港的航运业发展

三大保税区发展呈现明显的北(外高桥保税区)强、南(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弱的态势:外高桥保税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批准建立并封 关运作的保税区,其GDP规模、销售收入、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税收收入等五大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保税区的领先地位。2005年12月封关运作的洋山保 税港区虽然具有更大的政策优势,但是由于建设发展期较短,销售收入、商品销售额、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贸易额、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 外高桥保税区。其中,2009年商业销售额仅6.08亿元,约相当于外高桥保税区的0.1%;进出口贸易额15.58亿美元,约相当于外高桥保税区的 2.8%。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虽于2010年4月通过验收,但其实尚未正式运作,尚无经济产出实现。

如果把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保税港区在封关运作相同时间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009年洋山保税港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低于同样运作4 年的1997年外高桥保税区(表2)。如此跨越时空的悬殊差距,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将难以发挥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优势,不利于依托洋山保税港区 促进贸易发展和洋山港的航运业务发展。刚刚起步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销售收入亿元商品销售额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洋山保税港区(2009)228.926.08015.58

外高桥保税区(1997)360.3286.644.517.8

洋山保税港区(2009)与外高桥保税区(1997)之比1∶1.571∶47.14-1∶1.14

(四)相关监管制度与监管方式钳制,不利于拓展保税区的业务面

1保税货物内销规模小。保税货物转内销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销往境内的正常市场行为。自2006年以来,保税货物内销的总 额虽然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仍较小,其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加工贸易管理政策、管理制度、内销渠道、企业运营模式存在着制约保税货物内销的因素。按照保税区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政策定位,部分减免税设备、不作价设备税收管理政策,影响了企业拓展内销业务的积极性。海关对出区内销货物主要按制成品征税,并加 征缓税利息的税收政策,也不利于扩大内销。

2进入保税区货物退货限制。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对进入保税区货物如发现部分产品不符合要求退回工厂复加工再出口,在操作上按现行规定必须 按报关单退出同批全部货物,而不能退换部分产品,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3维修政策的限制。随着国内贸易量的放大,产品维修量也在逐渐增大,一些企业有意 利用保税区优势设立全球维修中心,对国外产品进行售后的维修工作。例如,西门子公司、瑞士钟表集团等都希望:既能解决非保物资进出不方便的问题,在区内设 立非保仓库;又能在区内成立“两头在外”并能维修国内设备和仪器的各类维修中心。但由于受保税区维修政策上的限制,维修业务在保税区内也无法有机整合 ③。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和突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特殊优势,突出其在构建国际贸易核心要素方面的特色专 长,强化其贸易服务功能。针对以上对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和建议[7][8]:

(一)借鉴自由贸易区的管理体制,改善监管职能分离分立的现状,提高通关速度

1建议加强保税区与海关、商检、外汇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建立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更紧密的联席工作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单一窗口”模 式的监管,改变企业报关时同样的内容要填写两次,分头报送,两个部门分头检查的监管现状,使贸易经营企业只需一次性地提交相应的信息和单证,有效提高货物 通关速度。

2建议与海关总署协商,尝试在外高桥保税区试点推行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监管方法,进行资源整合,即把目前的外高桥港口海关和保税区 海关的监管职能合并,推进港区一体化,实现特殊监管区域和口岸监管现场的联动通关,简化进出保税区货物的报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3简化保税货物流转管理手续,方便保税区内企业在其他海关监管区域内开辟新业务,促进区与区之间、区与区外的保税货物便捷流转和深加工结转。

(二)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软环境建设,吸引高能级外贸企业集聚

1建议提供实质性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降低保税区企业入驻门槛和企业税负,为企业入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和简化的审批手续,同时着力打造公共信息平台,便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入驻保税区。

2积极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提升和发展,推动现有的加工制造企业向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转变;在区内引入 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并开展仓储、配送、分拨等物流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逐步将保税区发展为高能级外贸企业的聚集地,形成规 模效应,提高辐射能级。

(三)实现“三区”错位、联动发展,形成合力,发挥保税区的先锋示范引领效应

根据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三港”联动发展目标,“三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外高桥保税区定位为“国际贸易示范区”,洋山保税港区将 着力打造“洋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临空功能服务区。“三区”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要在经营产业、服务面向上形成错位 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共同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具体而言,外高桥保税区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业、先进制造业三大功能性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现 代物流、先进制造业和保税商品展示等多种经济功能。洋山保税港区要加快周边生活配套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投资和企业入驻;配合洋山深水港 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定位,重点发展国际转口贸易;鼓励开展期货保税交割、离岸贸易、船舶融资租赁等新型业务,试点起运港退税制度,把国内流失到韩国釜 山港转口的货流吸引至洋山港。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要配合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目标——亚太地区复合枢纽港,抓住临空产业发展,尤其是与航空运输有关的物流业, 如快递分拨中心、飞机融资租赁、航材租赁与检修等临空产业经济业务。同时,支持区内注册企业在“三区”内跨区开展业务。

“三区”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电子口岸平台,推动“三区三港”业务信息和管理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及共享。

(四)协调相关监管制度和方式,促进保税区拓展业务面

1有针对性地出台鼓励加工贸易成品内销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保税货物内销预审核制度,将内销料件和成品的审价归类作业环节前移,在通关审单环 节仅对价格进行程序性审核,并推行“专窗作业”,实现“即时申报、即时出单”,进一步简化内销审批业务、提高通关效率,方便加工贸易企业办理内销征税手 续,实现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降低加工贸易内销征收缓税利息率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整;全面推广“内销征税管理系统”,实现 海关内销征税管理电子化、审核无纸化,充分发挥内销征税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确保企业电子数据申报方便、及时、顺畅。

2积极会同商务主管部门放宽对具有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返回国内维修的限制,引导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获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石良平工作室资助。

注释:

①文中所指上海的保税区主要是指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②上海综合保税区昨成立“三港三区”联动正式启动 《上海商报》2009-11-19。

③ 浦东新区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围绕“两个中心”和“三港三区”目标,推进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2009-11-2。

参考文献

[1]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2009上海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统计公报[M]2009

[2]程大中.国际贸易中心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世界经济情况,2009,(07):19—21

[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集中“六方面”重点推进[N]解放日报,2009-9-22

[4]孙浩.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使命[J]上海商业,2010,(09):20—21

[5]赵广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保税区的功能作用研究[J]经济论坛,2009,468(20): 69—71

[6]民建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浦东新区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围绕“两个中心”和“三港三区”目标推进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