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圆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圆的认识范文第1篇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明确画圆的方法,在活动中逐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

3.利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化手段,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4.在“用圆规设计美丽图案”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美,初步激发创新意识。

1.拿出圆形铁环,提问:这个铁环是什么形状的?

2.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有圆?

的确,很多物体都有圆。

3.圆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圆形有什么不同吗?

围成这些图形的线有什么不同?

这些平面圆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围成圆的是曲线,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4.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还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有待大家探讨研究。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板书课题]

(一)认识圆心

1.你会画圆吗?利用你带来的工具画圆。

你们是怎样画的?(1)用圆规画(2)用实物描画

2.两种不同画法画圆,除了大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你仔细观察。

这一点就是圆心用字母0表示。[板书:圆心(0)]

3.发给大家的圆片上没有标出圆心,你能想办法找到它吗?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讲讲。

(二)认识半径、直径

1.除了圆心之外,关于圆还有很多重要的概念,让我们通过自学来认识它们。

根据要求自学课本p107

(1)认真看书,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

(2)理解概念,在圆形纸片上标出这个圆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自学情况

(1)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几个概念?

半径(r) 直径(d) [版书]

(2)什么叫半径?

什么叫直径?

3.这些概念你理解了吗?对照概念来判断。

4.通过两组判断我想同学们对半径、直径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看书,配老师的图说概念。

(三)认识半径,直径的特征。

1.在你自学过程中,注意到书上还给大家提了一些问题,谁来读一读。

想一想:

(1)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2)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也可以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一下。

2.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都有哪些发现?

(1)你们怎么得出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这个结论? [版书]

画.折.看屏幕。

(2)直径也同样可以用画量的方法得出结论,看屏幕。

(3)半径,直径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版书]

(4)为什么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小结一下。 [划线]

3.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和需要提出来大家讨论的问题吗?

我们见过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段动画片。

你们能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圆规,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画圆,到底怎样画呢?大家来试一试。

1.用圆规画几个任意大小的圆,完成作业纸上第一题。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讲.边讲边画。

注意画圆心 (1).定两脚距离。 (2).旋转一周。

2.用圆规画圆规定大小的圆。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拿两张作业纸对比.大家来评判.怎样画呢?谁来演示一下。

强调:圆规两脚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利用我们的圆规和五彩的蜡笔。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就请同学发挥想象,也来设计几个图案.设计好了,就贴到黑板上来。

今天同学们凭自己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捕捉到了数学中图形的美。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多画几幅,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更新的创作。

总评: 圆的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一册的内容。它是从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发展到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的一个转变.教者的设计致力于:

1.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法上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优化,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圆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机智,从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

例如新课开始,可创设一个精彩的动物赛车表演的情境,在比赛之前提问:“你猜谁最快到达目的地?”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回答:车轮是圆的那辆车最快。接着追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心求意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又如,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引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为什么它们都要做成圆形的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二、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对圆的特征进行研究,自已发现总结出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内在联系,以及概括出画圆的三个步骤。

例如教学圆心的通常做法是:教师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多次对折,打开,再观察折痕,从中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时一反常规,提出一个既具探索性又具趣味性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请同学拿出圆形纸片开展一次比赛,比一比,看谁能最快找到这个圆的中心。然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中心叫做圆心。这就立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思维放开了,学得更轻松愉快。

又如提出问题:比赛在10秒内谁画的半径最多,然后再量一量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自主地探究出圆半径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学提纲用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的方法自学直径的特征及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自学圆的画法,等等。这样整节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足球场外的教练。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教学《圆的认识》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试着用圆的知识去解释以下的一些生活情况:

1. 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 如果同学们要在操场上做游戏,老师要画一个标准的大圆,你能帮老师想方法画出来吗?

3. 怎样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小组合作量出你们周围圆形物体的直径,看哪组量得最多,填写调查表。

四、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圆的认识范文第3篇

    1.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 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 。由于在小学一般不介绍圆的定义,只说明所见实物的外形或图形是圆,所以教学中观察与操作的成份很大。

    2.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 作用。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在基础知识上,应考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 特别应考虑到在平面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中 ,本班学生在认知上的薄弱环节是什么,这样才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2)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使学生学会知识, 还应考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当然要培养的 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本课时中,对于圆的特征,直径、半径、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都是 建立在课堂演示,动手操作基础上的,所以观念、动手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应做为培养能力的重点目标 。

    (3)“圆的半径都相等”, 还是“在同一圆内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对称轴”还是“圆的直 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诸如此类的认识,都反映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所以,我们在教 学中,还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 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 圆。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三)本课时知识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教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师都有体会,本课时内容从本单元整体角度考虑,并非重点课时。从教材内容上来 看,似乎也很简单:可以概括为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入圆的概念,再讲圆的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直径 与半径的关系,并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就是这样一节看来简单的课时,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往往有的老师教 学之后,总有不深不透的感觉。如:有的教师问:到底什么是圆呢?怎么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车轮一下子就 跳到在黑板上画圆,讲圆的各部分名称呢?还有不少教师拿着圆形纸片的教具说:“这是一个圆。”(应说这 是一个圆形的纸片。)或指着学生的学具说:“拿起你们手中的圆。”(应说拿起你们手中的圆形学具。)还 有的教师对直径到底是不是圆的对称轴争论不休。……虽然在小学阶段不要求给圆下定义,但是也不应该给学 生一些错误的概念。关键是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

    2.为了加强对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演示圆这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向学生渗透圆是在 平面上和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同时通过对学生语言的纠正,如:“这是一个圆。”“这是一 个圆形的纸片。”使学生体会对圆的认识。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3.对于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内容,采取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 、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这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4.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一次到位,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化过程。在本课时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原 则。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逐步深化。

    二

    (一)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

    本课时是起始课。所以课前准备主要是重温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点、线(段线、直线)和 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清楚。对平面图形的语言表达要准确。如:这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正方形、这是一个 正方形的手帕、这是一条三角形的围巾等之间的区别。以上内容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消化。

    要精心设计好“圆的形成”这一电脑软件或投影。特别是对软件或投影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演示中应提出哪 些问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新知识的教学过程

    1.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学生渗透圆是一个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或当一条线段 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所围成的封闭曲线就形成了一个圆。并揭示圆心与半径 的概念。

    2.学生动手自学画圆。自行总结画圆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从画任意大小的圆到按 所给定的半径长度画圆。体会圆规两个脚及叉开长度与所画圆的关系。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 大小。

    3.初步认识圆的特征。揭示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及相关的概念;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新知识教学后的练习

    新知识教学后的课堂练习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新授知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运用中理解、内化、巩固 提高的过程。也是展现基础知识价值的过程,因此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基础练习:通过观察、判断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本课时中对半径、直径的认识。

    2.迁移训练:本练习中通过对圆的对称轴的理解,迁移到对过去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找对 称轴的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达到以新带旧,融汇贯通的目的。

    3.辨析练习:通过辨析判断,深化所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4.自命题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任意命题,请另一学生回答。不但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能力 ,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圆的认识范文第4篇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学生虽已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可以看出做课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其次教师一开始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在探究知识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这也正是我校所定的专题;“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的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引导、探究、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讲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关系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画圆,通过画圆来认识这些琐碎的知识点。通过同桌交流探究发现知识。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圆的认识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生: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自行车。

师:出示信息窗,这些交通工具都有轮子,这些轮子有什么特点?

生:轮子都是圆的。

师:看到这个,你有什么问题?

生: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二、探索尝试,交流研究。

师:借助你身边的工具,自己来创造一个圆,把它画下来。

生画圆。

师:你手中的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能用身边的工具创造出这么多圆,真厉害!但是,有的同学画的图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圆,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我看到有的同学画的圆很规范,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真棒,已经会用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方法了,介绍一下怎么画。

师:下面老师来介绍一种规范画圆的工具——圆规。你会用圆规画圆吗?试一下,注意别让圆规的针扎到。

师:大家都画出一个圆了吧?跟你的同位说一下,你是怎么样画的。

学生交流。交流结束。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展示。

生: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

师:非常好,下面看大屏幕,看看老师是怎么画圆的。

师:画圆,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纸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大家根据这个步骤再来画一个漂亮的圆。

学生画圆,老师巡视指正。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圆规画圆的方法,真厉害!再找个同学来说一下,规范的画圆的步骤。

生:描述步骤。

师:对,画圆就要规范,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圆,有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是圆的中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看老师的圆心在这儿,圆就在这儿,如果圆心画在那,圆就在那边,也就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大家拿出自己画的圆,在上面画一条半径并标示出来。想想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

生:无数条。

师:那这些半径长度有什么特点?量量看。

生:相等。

师:很好,我们可以知道在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发现,圆规两条腿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两腿间的距离越大,画的圆越大,两腿间的距离越小,画的圆越小,也就是说,圆规两腿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就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半径。

师:对,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半径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根据半径的长度来画一个规范的圆,已知半径为2厘米,看老师是怎么画这个圆的。

老师画圆:先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有针尖的圆规脚放到线段的一个端点,有铅笔的这只脚放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上,旋转一圈,注意圆规的两脚不要随便动,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用半径来画的圆。

师:看到老师怎么画圆了吧?自己在2号本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生画圆。

师:画完了的同学,给你的同位看一下,互相说一下用半径画圆的步骤。

生:讨论。

师:现在把圆规收起来放在桌子右上角。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圆。圆心为0,半径为r。现在拿出学具盒里的圆,对折几次,你发现折痕有什么特点?

生:相交于一点。

师:这个点是什么?

生:圆心。

师:那这几条线段两端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圆上。

师: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下面拿出你刚才画的圆,在上面画出圆的直径,并表示出来。

生:画图

师:同位互相看一下画对了没有。

师:我们学习圆的半径的时候,知道了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那圆的直径呢?有多少条?相等不相等?

师:真厉害!我们知道了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也有无数条相等的直径。那直径和半径是圆中的不同线段,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同位合作研究试一下,可以折一折,也可以量一量,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生:都通过圆心。师:正确的讲是他们都与圆心有关,直径经过圆心,半径以圆心为一个端点。

生: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太厉害了,看大屏幕,通过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演示,我们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我们怎么样列算式表示?

生:d=2r。

师: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么表示?

生:。

师:下面我出题目,大家口算。

半径2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4厘米。

师:直径6厘米,半径是多少?

生:3厘米。

师:半径4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8厘米。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如果我给你一条直径,要求你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你会画吗?尝试一下。

生练习。

师:有的同学画的很好,下面来看一下老师怎么画的。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根据我们推导出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们能知道半径是多少?那我们就取线段的一半为半径2厘米,线段的中点是圆心,画一个圆。注意,我们学到的直径的特点是:直径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如果你画的圆,直径的两个端点没有都在圆上,那这个圆就画的不规范。不是你的圆规的两条腿的距离动了,就是找圆心的时候,没有将线段平均分。所以大家在画的时候,要检查直径的两个端点是不是都在圆上。下面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方法,在2号本上再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生练习。

师: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找出下面圆中,哪条是圆的半径,哪条是圆的直径,为什么。(出示练习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快!下面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对称图形,圆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圆是对称图形。

师:圆的对称轴在哪里?

生:直径。

师: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它有多少这样的对称轴?

生:有无数条。

师:对称轴怎么表示?用点——画——线。看黑板,就这样表示。出示幻灯片。一定要超出图形。

师:会画圆的对称轴了,我们就来小试牛刀。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画一下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记得用点画线。

三、练习。

师:大家真棒!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这么多特征,能不能解决一开始我们提的问题: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黑板,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样的的轮子跑起来不颠簸?

生:圆形的。

师: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单独拿出正方形和圆形的轮子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圆形滚动,正方形滚动。)

师:看图,正方形的轮子滚动起来,看不同的位置,正方形的中心到底端的距离一样不一样?

师:滚动的时候正方形的中心就没有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的轮子会不会颠簸?我们再看一下圆,圆心到底端的距离是什么?

生:半径。

师: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且相等。

师:圆形的轮子因为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滚动起来是不是更加平稳,就不颠簸了?如果三角形的行不行?想想是不是只有圆形的轮子,跑起来才不会那么颠簸?

师:就是因为圆形的轮子不会上下颠簸,所有轮子才设计成圆形的,这是因为圆有——

生:无数相等的半径。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齐心合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棒!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圆的认识范文第6篇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

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当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随即把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分开围座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分别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由小组长记录下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数据,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最后比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点。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一个结论:不论多大的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就此机会,教师向学生计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用算筹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伟大的发现,比欧州人早了500年。

教师指出:由于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那么,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求周长应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Лd。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那么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和根据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理论上的把握。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第101页例1,并要求学完后自己试做第103页试做题第1题。估计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教师又从平时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论。我们一方面表扬和鼓励做得正确的学生,另一方面纠正板演中出现的错误。

就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自学例2,并用解决试做题第1题的同样方法,解决试做题第2题。

最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次系统的口头归纳。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即C÷d=Л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圆的认识范文第7篇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不论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另外,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自主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片段一:创设情境,唤起主动参与意识。

师:这里有一段录像,想看吗?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圆,如火车、自行车、硬币、圆桌子、圆杯子……)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发现?还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反思一:重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将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片段二:动手操作,激活主动参与意识。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拿出准备好的圆对折,愿折几次折几次,你发现什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

A.引出圆心“0”。

B.在自己纸上表示。

C.你能用语言表述吗?

(2)再折并用直尺画几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A.都经过圆心“0”。

B.线段两端都在圆上。

C.长度相等。

D.引出直径“d”。(展示课件)

E.用语言表述直径。(指着圆说)

F.用直尺量看直径相等吗?(记下多长)

G.在Flash中演示直径长度相等。

H.同桌互换圆,量直径多长,说明了什么?

I.你能在这个圆里画多少条直径?说明了什么?

(3)重叠折你还能发现什么?

A.引出半径“r”。(出示课件)

B.在你的圆上表示半径。

C.什么叫半径?(指着圆说)

D.量半径,你知道了什么?

E.在Flash中演示半径长度相等。

F.同桌互量说明了什么?

反思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圆各部分认识,教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折一折、量一量、小组交流等活动,激活主动参与意识,进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掌握圆的特征。

片段三:小组合作操作,积淀参与意识。

2.探索圆的特征。

(1)四人一组画三条直径,三条半径,(一人画)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得出:d=2r或r=。

A.Flash课件演示。

B.求d或r(师告诉其中一个条件,生求另一个。)

C.同桌互相说。

反思三:小组合作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再引入实践操作,更直观、形象、动态地领会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每个同学主动探索、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刻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比老师说效果强多了。

片段四:介绍资料,归纳公式。

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的伟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于是,老师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并在介绍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一些”可以用圆周率表示。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用字母表示是:直径=d,半径=r,圆周率=π,圆的周长=c.

d=2r,c=πd,c=2πr。

反思四:简短几句话,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并总结圆的计算公式。

本节教学案例的突出特点:

1.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参与式”教学)要求“要我学”,为我学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作用。

本节课教师没有说多少,只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参与学习,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演示、合作交流得出圆的特征,从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等合作交流,对圆的认识在合作中得到分享;加深学困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2.重视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领会知识形成过程,无论是对圆的认识,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师都是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有关圆的知识,掌握、了解圆的特征。

3.重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刚开始教师就出示录像,展示生活中有关圆的物体。又让学生演示、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圆的认识范文第8篇

融合探究和引领,提升学习层次

作者/顾飞

生本课堂是尊重学生主体、突出学生地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成为选择课堂发展方向、掌控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采用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学生自己去探究、去顿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引领探究式学习,促进深入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能促进学生深层次领悟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尝试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用某某方向和某某距离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是不够精确的,于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在确定位置的时候需要加上角度这个因素,但在交流中产生了认知矛盾:有的习惯以水平方向为起点来测量角度,所以将零刻度线对准水平方向;有的事先预习过教学内容,认为必须以南北方向为基准来确定位置;还有的认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位置,认为确定的位置更偏向于哪条线就要以哪条线为基准。我在听取学生意见的过程中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方法,突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现其实不管是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还是以东西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任意一个点的位置都是唯一的,而且这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进行转化的。于是,我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这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都是可取的,但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磁场的关系,所以教材规定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在上述教学中,学生面对问题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对方法的讨论,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剖析,提升了自身的认识水平。在放手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教学既不影响学生的探究,又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益的。

二、凸显发现式学习,实现广泛学习

有些教师之所以对发现式学习不重视,很大的原因在于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愿意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给予学生充足发现的时空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他们会更专注数学学习,这样教师在组织交流展示时,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体验也会更加丰富。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从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到圆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再让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到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非常专注,先在组内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按照分工去展开探究。汇报交流时,学生的“演出”很成功,有的小组介绍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告诉大家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有的小组展示了圆的对称特点,(fanwen.chazidian.com)知道折出几条直径能确定圆心;还有的小组介绍了几种画圆的方法,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从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情况来看,虽然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点相对较多,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三、融入引领式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虽然探究和发现是提升学生学习层次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排斥自身的引领作用,不能生硬地让学生去展开探究,不能因为畏惧套上“灌输”的名头就让课堂从头到尾都是学生的探究。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探究是难以习得的,或者说效率低下,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引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