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桃园结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桃园结义范文第1篇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后来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早期跟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实在关系极大,就相当于创业的“第一桶金”、原始股。

按书中第一回:刘焉发榜招军,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玄德见相貌堂堂,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宇云长,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即使到了今天,人们还常常津津乐道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佳话。不过,这里恕我们说一句泄气的话,所谓的“桃园结义”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存在的。

非但不存在,还有人甚至考证说。这一段千载佳话的背后其实是很黑暗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实是出于刘备“借刀杀人”。在关羽长达五个月的北伐中,前有强敌,后遇偷袭,刘备、诸葛亮竟然始终未发一兵一卒相助,所以不能排除刘备怕关羽功商震主、后主不能驾驭,而不惜以荆州之失,借机将他置于死地。刘备东征与其说是“忿孙权之袭关羽”,不如说是忿孙权之袭荆州,荆州毕竟是刘备发迹之地。且刘备新近登基称帝,正欲立威于外国,也就顺带找了个为关羽报仇的借口。

当然,话说回来。小说演义能够杜撰出这一段佳话,也必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能够捕风捉影之处。原因有二:

其一,刘、关、张三人间关系的亲密确实是非同一般的。《三国志》对此有多处记载:“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飞兄事关羽”,等等。

其二,“结为异姓兄弟”的历史记载确实始于当时(东汉末及三国期间)。还是《三国志》,说马超曾与“镇西将韩遂结为异姓兄弟”,裴松之注中又说,马良曾与诸葛亮结为异姓兄弟。

据正史记载,结拜为兄弟的做法最初确是源于三国乱世中的将士之间。并且说起来,它可算是中国传统之中最富灵感的一类组织样式。

我们都知道,传统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的社会,法律素有保护家族主义和阶级的传统。而家族制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亦有社会意义上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组织都凌驾于家庭之上,但所有的组织都没有使家庭解散,而所有的组织的可靠性都远逊于家庭。因此,先民在思考如何合作,如何组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从当时最为合法的制度上进行制度创新、汲取现成的、最为实用的经验。

而比之家族创业,“桃园结义”还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第一是创业团队组成的多元性,第二是创业成员的可选择性。因为多元,这就可以在责、权、利的划分及内部管理上,更会多几分理性和约束因为可选择,创业者的个人能力、素质等方面就少了些局限。

桃园结义范文第2篇

小邹(邹靖)建议广告再贴得多些,再多买些士兵和好马,小焉(刘焉)听了小邹的建议,立即采取了行动。

广告的力量真是好,连不为人知的涿县都传到了。有一个人注意到了这条广告,这个人便是小刘(刘备)。小刘虽才28岁,但胸怀大志,非常愿意和天下好汉交朋友。很快,小刘交到了一个朋友,这就是彪形壮汉——小张(张飞)。

接着,小刘和小张又在五星级酒店交到了哈佛大学毕业生——小关(关羽),他们又在桃园结为三兄弟,老大为小刘,老二为小关,老三为小张。

桃园结义范文第3篇

一、金兰谱释意

金兰谱又称“兰谱”“盟约”“金兰同契”等,是两个或数个同辈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情投意合,或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而结为一种近似亲属的关系,即异姓兄弟或姐妹,称义结金兰。民间俗称“拜把子”“拜干弟兄”“拜干姐妹”“换贴”或“磕头弟兄”。彼此以亲情维系,亦友亦亲,通常是友上加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结拜时通常都各序谱系,交换一种盟约性质的文书作为凭证,即谓之“金兰谱”或“兰谱”(图一)。

二、金兰谱的特征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洛阳地区的金兰谱实物资料看,无论是清代、还是民国时期的金兰谱,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1、金兰谱通常书写于红纸上,书写完毕后折成信封大小数折,然后用红纸封面,其上书写“兰谱”“金兰谱”或“金兰同契”,此书谱统称为“金兰谱”,简称“兰谱”。

清代的金兰谱多为红纸或专用信笺,通常为毛笔书写。民国后期出现了精美的印刷品兰谱(图二),结义者使用时只需填写相关内容即可,也见有用红纸毛笔书写者。通常男的用大红册页,女的用粉红色册页,但女用金兰谱印刷品市面上很难买到,故常以自绣单幅丝绸请人有关文字。

2、金兰谱有一定的格式,一般由谱序、谱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有的兰谱较为简略,没有谱序,仅直接书写结拜者各自情况和结义时间。以下就有谱序和无谱序的金兰谱各举一例。

例1:有谱序的金兰谱(图三)

金兰谱

盖闻朋友乃世界上之一大伟事。而为人人所不能少的。今吾等聚堂三月,貌虽异而心则契。性虽殊,而志则同。为砥砺道德、研究科学计,所以虽不敢效桃园之结义,亦窃慕荆树之故事也。谨将吾友籍贯、姓名、三代、年赓开列于左:

籍贯山圪坞

姓名戚象乾(仲庸)

年庚丁酉相,现年二十八岁,四月十七日

三代曾祖讳载汤,祖福庆,父贵卿

籍贯孙家湾

姓名李松延,字寿亭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五月二十三日吉时生

三代曾祖讳性敏,祖新凝,父方茂

籍贯大槐树

姓名马绍周,字唐宝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八月初一日

三代曾祖玉书,祖士杰,父廷栋

籍贯西寺庄

姓名韩景虞,字孝卿

年庚乙巳相,二十四岁,十二月二十九日

三代曾祖锡福,祖裕新,父雨三

籍贯孙家坡

姓名李开科,字世则

年庚丁未相,二十二岁,十二月十三日

三代曾祖毓春,祖步云,父德庸

籍贯西蔡庄

姓名李荣生,名振拜

年庚巳酉相,二十岁,九月初一日

三代曾祖堂,祖天德,父文蔚

籍贯石桥镇

姓名王振标,字正则

年庚乙酉相,十一月十五日

三代曾祖宗周,祖作舟,父克绍

大中华民国十七年阴历+一月十一日立盟书

例2.无谱序的金兰铺(图四)

兰谱

王景佑,字槐庭,行五,丙寅相,十月二十九日吉时生,世居本村。

三代

曾祖百林

祖世喜

父 允和

母丁氏

胞兄景玉景宸景顺

妻 宋氏

晓峰仁弟大人惠存

如兄王景佑顿首拜

光绪十二年九月初三日之吉

谱序多为固定内容,由结义者书写,内容与印刷品大同小异,极尽辞藻华丽之能事。多引经据典,以历史上重友情、轻生死、以义相交的谦谦君子自励,表达对古人结义交友贤行的倾慕之情和结盟的虔诚之心,同时抒发同甘共苦、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

谱文通常是将结义人员的名讳、排行、属相、牛辰八字、年岁、籍贯、家庭住址、通讯地址、职业及其祖上三代(曾祖、祖父、父母)的姓名、出身、官事,以及配偶、兄弟、姊妹、子女的姓名等有关事项书写清楚。

结尾通常为结义的时间、地点,有的还缀有金兰谱持有人的姓名、照片或指印。

3、金兰谱的序文具有固定的格式及相似的内容

在馆藏的16份金兰谱中,有9份有序文,其中3份为印刷品,均属民国时期。现将这9份金兰谱的谱序序文抄录原文如下:

其一:“盖闻桃园弟兄三人三姓,结为手足之情义,共生死美情之方,古今称为圣人也。今有吾兄弟十四人,虽不及古人之相交,但愿结为同心之好。虽不及古人之殊殆,不啻若一家人耳,则异姓视之如同胞人焉。余不多叙,居住姓名开列于后。”

其二:“盖闻朋友乃世界上之一大伟事。而为人人所不能少的。今吾等聚堂三月,貌虽异而心则契。性虽殊,而志则同。为砥砺道德、研究科学计,所以虽不敢效桃园之结义,亦窃慕荆树之故事也。谨将吾友籍贯、姓名、三代、年赓开列于左。”

其三:“夫埙篪叶奏兄弟固一本之亲。而玉石资攻,朋友亦五伦之次。则应求悉洽即骨肉无殊,何必五虎蜀龙。始兢门庭之爽王珠程璧,方符兄弟之交。某等十一人偶合萍踪,如亲兰臭,踵桃园之盛事,结契殷怀联梓里,之通家订盟有愿。从此衣冠展拜吾翁即是。若翁胶漆愈坚,同志依然同气齿年。历叙脚色,兼详各将楮墨,勿负笠车。旦誓。”

其四:“前有管鲍,后有雷陈。道义相晶,历久常新。共和肇造,胞与从同。丽泽获益,他山是攻。车笠虽异,金石永贞。著之于牒,申之以盟。鸡鸣风雨,落月屋梁。凡我知好,永矢勿忘。”

其五:“盖闻室海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酒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源宝与思敏等。纶开砚北,烛前西窗,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壹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历岁月而各坚其志,不以利名相倾轧,不以财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谨序。”

其六:“桃园结盟,义重如山,情同骨肉。至今流传。我辈继行前人之鉴,相交以诚,手足一般,兄宽弟忍,宜做先贤,互相扶助,共同患难。如松如竹,海空石烂。吾侪衷心,有天可鉴。”

其七:“盟义重如山,情同骨肉,至今流传我辈。继行前人之鉴,相交以诚,手足一般。兄宽弟忍,宜效先贤,互相扶助,共同患难。如松如竹,海空石烂。吾侪衷心可鉴。”

其八:“尝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气相投,其臭如兰。借助他山,攻已之瑕。守望相助,事业与共。此朋友之重,故与五伦之列者。今有同志二人心意相投,欲效车笠之盟而结桃园之义,虽非同胞而其情感则有过而无不及。仅以心香两瓣,赤诚一副,以代乌牛白马祭而盟其衷心焉。其后若生三心二意,天鉴口口厌之。”

其九:“祝亭紧夫程生倾盖宣尼,曾而t面以杼诚谢,茫兰梁武乃倾心而折节,诗歌伐木,易占断金,知屈原之独立,难支惠施之测有术矣。兹有共和启运大地交通,以平等之胸怀,为自由之结纳文明。胄裔黄人尽是同胞,知识灌输皙种都为良友。适叶武臣之数,幸缔耐久之交,溯三代之渊源,何论貂珥叙一家之眷属。并附蝉联,从此济困扶危,各尽云霄之高谊庶几。海枯石烂,不忘天日之盟言。是为启。”(因原件已漫漶不辨,故录文可能有误。)

从这9份序文可以看出,无论是清代的金兰谱,还是民国时期的金兰谱,其序文格式相似,一般都是先引经据典,叙述历史上生死之交、义结金兰的史实,表达对古人结义交友贤行的倾慕之情和结盟的虔诚之心,同时抒发同甘共苦、济难救世的豪情壮志。这些金兰谱序文一般都笔法洗练清新,行文起伏跌宕,情理阐述兼具。

三、金兰谱中经常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与历史用典

金兰谱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典故,均体现于金兰谱的序文之中。现将出现于这16份金兰谱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用典择其要诠释如下,以期增进对金兰谱序文的了解。

1、雷陈:据《后汉书・八一陈重传、雷义传》,东汉雷义与陈重同郡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太守不允。刺史举义茂才,义让与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被发而去。乡里为之语日:“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因以雷陈比喻友好情笃。

2、管鲍:春秋齐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史记・管仲传》记载,仲尝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鲍叔牙)也。”后因称知交友情为管鲍。

3、羊左:战国羊角哀和左伯桃的合称。相传羊左为友,闻楚王招贤,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伯讨乃以衣食留给哀,自人空树中死。哀至楚,为上卿,乃启树礼葬伯桃尸体。后世称生死之交为羊左。

4、班荆:铺荆于地而坐。《左传-襄公二六年》:“伍举奔邻,将遂至晋,声子将如晋,遇之於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5、白水旌信:《左传・僖公二四年》:“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日:‘臣负羁曳从君巡於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日:‘所不与舅氏同心之明,如此白水。…犹《诗经》云:“谓予不信,有如铣日”。后以白水为表示信守不移之词。((文选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信》:“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6、车笠: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后俗称不因贵贱而改变的好友为“车笠交”。

7、程生倾盖宣尼:汉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孔子至郯遇程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焉。

8、桃园三结义:为一著名典故,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

9、乌牛白马:《后汉书》:“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白马祭天,乌牛祭地。”

10、荆树故事:《隋书》载,田真、田广、田庆三兄弟重义,欲分财,堂前一株紫荆树,议分三株。树晓即憔悴,由是不复分,荆树复茂。后以此故事比喻兄弟情谊深厚。

II、附骥尾:比喻凭借先辈或名人之后。《史记・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另《文选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云:“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翱则翔四海。”后多用为谦辞,借喻依附他人成名。金兰谱中引用则系“同甘共苦”之意。

12、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13、鸡鸣:乐府《相和歌》曲名,以首句:“鸡鸣高树颠”名篇,篇末云:“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不相忘。”此处系表达兄弟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之意。

14、貂珥:原来指汉代宦官冠上插貂尾悬珥当以为饰,后遂以貂珥比喻显贵。此处系朋友之交当不论贫贱富贵。

15、落月屋梁:比喻对朋友的怀念。出自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6、丽泽:《易经・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疏:丽犹连也,两泽相连,润说之盛,故日丽泽兑也。”借喻朋友之间讲习切磋。

17、雁行:《礼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厉行,朋友不相逾。”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为兄弟之称。

18.埙篪:二者皆为乐器名。埙,土制;篪,竹制。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谐。《诗经・大雅・板》:“如埙如篪。”毛传:“如埙如篪,言相和也。”《荀乐・乐论》:“埙篪翁博。”后因用为赞美兄弟和睦之辞。

19、停云落月:停云,晋陶潜《陶渊明文集》一书中有停云诗四首,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后人多有效仿者,如明文徵明《停云馆帖》、清李家瑞《停云阁诗话》皆取此意。

20、鸡鸣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四、金兰谱中所反映的义结金兰社会风俗

“金兰之交”一词出自于《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比喻交情像金石般坚固。故结拜关系又称之为“金兰之交”“义结金兰”。“义结金兰”后即用为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民间义结金兰的社会风俗在金兰谱中得到了全面而翔实的反映和体现。

l、义结金兰社会风俗的渊源流长

义结金兰是旧时汉族交际民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民间起源甚早,其由来已久。

“金兰”一词和友情的关系,最早出自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就是说二人相处,情趣相投,其关系象金子一样坚固,友谊象兰花一样芬芳。这说明了结拜金兰习俗的起源早至先秦时期。这种友好的关系发展下去,双方便自然而然会提出在形式上将二者关系固定下来的要求。由于在人类社会中,最亲近不可破坏的关系便是同胞手足,于是便有结义兄弟、结义姊妹的做法。后世遂将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的行为称作义结金兰。

据《太平御览》卷四零七《行吴录》的有关记载,可以推测,至迟在三国时结拜金兰习俗就已经开始流传了。到了唐代,又出现了较为讲究的结拜仪式。唐朝《云仙杂记》云:“戴宏正每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薄。”这里,戴所称的《金兰薄》可能是《金兰谱》早期的雏形,但当时是用来“焚香告祖”,并不作为互相交换的凭证。

明、清以后,民间义结金兰的习俗比较流行。由于大规模的移民迁徙、自然灾害、战乱纷争,打破了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地缘和血缘的纽带,那些流落他乡的异姓男子为了应对外界激烈的竞争,往往以结拜兄弟的方式组成具有互质的团体,“尚结盟,不拘年齿”相沿成)J,蔚为成风。在文人官吏之间还渐渐形成一套十分讲究的祭祀换帖仪式。结拜时,通常会请阴阳先生选定良辰吉日,每人都要书写一份书面文契,通常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兰谱>或《金兰谱》,里面写着自己的族谱等。在祭祀完各自的祖先后,互相交换此帖,以后就以兄弟相称。而普通百姓之间的结拜一般不用换帖,常是互相通报姓名、年龄、生辰后便以兄弟相称。

义结金兰的习俗在民国时期尤为盛行。由于受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共创江山、生死不渝故事的影响,结拜之风盛行,自市井百姓至文人官吏间皆极盛行,美称日“义结金兰”。富贵不忘,忧乐与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遂成为众人仿效的共同模式。民国后期还出现了专门由出版社印制出售的“金兰谱”,制作精美,使用简单,只需在结拜时买回来填写、交换、收藏,因而深受各阶层的喜爱。

义结金兰的社会风俗不仅在汉族中流行,在其他各民族中亦流传甚广,很多少数民族也纷纷效仿。

2、金兰谱中对义结金兰形式和仪式的反映

金兰谱序文中有“著之于牒,申之以盟”、“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仅以心香两瓣,赤诚一副,以代乌牛白马祭而盟其衷心焉”等表述就是对义结金兰形式和仪式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民间结义形式大多采取叩头换帖、对天盟誓、拜天祭神、互拜等形式,有的还要以刀歃血、喝血酒。结义者互相以誓言约束、维护结义关系。

过去人们结义,事先商定好以后,要履行一定的仪式。

首先,要缔结兰谱。按人数各用・沓红纸,写出结拜缘由、结拜人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年岁、职业、家庭住址、通讯地址及三代父、祖、曾祖姓名、出身、官职等,以及兄弟、姊妹、子女姓名,结拜年、月、日,结拜人指印签名等事项。

金兰谱写完后就是结拜,通常是刘备、关羽、张飞牌位前,备上香烛、供品,并将提前写好的金兰谱亦供在香案上,依年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齐读誓词。誓词有很多种,一般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受、相帮相助、永小变心”等,比如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黄天在上,今日xx和××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拜毕,相互交换兰谱。换帖之后彼此便以兄弟、姐妹相称;不仅二人来往如兄弟姐妹,双方家庭也如至亲来往,称呼如家人,谓之“干亲”,彼此父母都称呼为“干爹”“干妈”。结义后,相互之间十分亲密。一人有难,众人相帮。

最后,共同饮酒聚餐。宴饮后,集体再叩拜,然后撤香案,分金兰谱。日后若金兰反目绝交,会先烧“金兰谱”,这称为“断义”,也叫“拔香头子”。 断义后,双方不再有结义关系。

五、洛阳民间义结金兰习俗的特殊之处

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好汉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立志匡扶汉室,结拜在桃园。英雄义举之后,后人纷纷仿效。宋明以后关帝庙增多,人们结义不再到处寻桃园,而是到关帝庙中在关帝像前磕头结拜。清代以后,义结金兰的仪式多在关帝庙内举行,即使没有关帝庙也要在关帝画像前举行。

而洛阳民间的结义风俗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由于洛阳关林庙各个殿宇中,没有刘、关、张三兄弟在一起的塑像,所以洛阳人义结金兰时,一般不进殿内,也不在关公像前,而是在“结义柏”前举行仪式。

桃园结义范文第4篇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之笔,刘关张三位遇到一起,小酒一喝,各表心中抱负,于是“香味相投”,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部三国大书,桃园之义,一以贯之,始终不改。

不过,按清人《坚瓠集》载,刘关张并不是这样认识,也不是这样结拜的。当时张飞在涿郡开酒馆,他上午营业,过午打烊,为了使卖不了的肉存放保鲜,张飞把肉吊在水井里,上面压一块五六百斤重的大石头,猫鼠小偷之类,干瞪眼,没有辙。有一天,从山西来了位杀人避祸的大汉关羽,途经涿郡,要在张飞店里打尖,时间已是下午,伙计对他说:“肉有,只是悬在井中,汝能举石,乃可得也。”其实这是一句很不负责的话,搪塞的话,哪知道关羽力大无比,竟把巨石搬开,“轻如弹丸”,而且拿块肉就走了。张飞听到伙计回报,追上关羽,不容分说,抡拳就打,两个人“力相敌,不能解”,正在这时,卖草鞋的刘备路过此地,上前拉架,三个人越说越近乎,于是才有了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已是不朽名著,但就桃园结义一节,我看小说并不如笔记《坚瓠集》写得好。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没有经过较量,就凭几句空话,结成生死弟兄,是不可想像的。在《水浒传》里,梁山弟兄很多都是打出来的。

现实生活中,不打不相识的例子也很多。有些朋友由不识到相识,到莫逆,就是打出来的。到后来,回想当年一打,无不拍手称快。

不打不相识,不适合所有的人。有些人可能越打越仇,一打就死。由打而相识、而成朋友的,一要有水平,二要有见识,三要有胸襟,四要有环境。但不管打的结果如何,相识还是相仇,打对事物发展,皆有有利一面。一切事情,几乎都是在打打斗斗中发展壮大的。打斗越狠,发展越快。人呢,则只有不断地打打斗斗,才能进步和成熟,才能有作为。越是大打大斗,越出大人物,文坛上,则是越出好文章、好作品。鲁迅先生当年不是有那么多对手,不是有那么多人骂他,和他对着干,今天的读者恐怕就读不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杂文了。

桃园结义范文第5篇

战已败,首异处。

把酒问苍天。战吕布,破颜良,诛文丑,威震华夏,水淹七军,谁人能敌?

桃源结义,义薄云天,智勇双全,为何恨?为何哭?

涿县!

我推着一辆车,走到一家小店里,一进店便大喊道:“小二,快来斟酒来,我要快去城投军!”

我刚要转过头去看,忽然一位面如冠玉的中年男子,问道:“你是何名?可否要去投军。”

“好好好,我名刘备,字玄德,我旁边的一位兄弟名张飞,字翼德。”

“既然同时投军去,何不我们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呢?”

“念刘备,张飞,关羽,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我看着这两位男子,不不不,应该称大哥和三弟了。

我看着眼前的程远志带着五万兵马在前,嘴角流出一丝冷笑。

估计那些人并不知道死神的镰刀已经降临在他们的头上,还在原地谈笑风生。

我刚要挥刀,却见得一道黑影闪过,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

程远志似乎不相信邓茂死了,竟然拍马舞刀,直取张飞!

程远志吃惊地看着我,刚要用刀格挡,我又冷笑起来。

青龙偃月刀一挥,穿过格挡的大刀,直取程远志的头颅。

时间过去很久了。

董卓。

吕布……

我的眼睛紧盯着他,似乎要寻找他的什么破绽。

方悦手持一杆长枪冲向吕布。

可是根本没有!

“杀!”

一把长戟刺破了他的胸腔。

一对三!

“三姓奴家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来吧!“

我又看了看大哥刘备,他轻轻点头向我示意。

我手持青龙偃月刀,拍马而来。

一声巨响从刀中震颤到我的手上,让我感觉酸麻疼痛。

吕布轻轻一躲竟躲开了这一击。

我和三弟喘着气,看向吕布,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如一道红光奔向我!

也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道手持双剑的身影闪过,并将双剑狠狠地砸向吕布的方天画戟!

刘备!

吕……布……

我将青龙偃月刀高高地举起正要劈向吕布,吕布慌忙用方天画戟抵挡,可我的青龙偃月刀却如镰刀般勾住方天画戟。

也就在这一刹那间,二弟的丈八蛇矛以及大哥的雌雄双股剑不约而同地向吕布劈来。

吕布终于慌了,策马虚晃一闪,骑着赤兔马,跃上虎牢关。

我们三个人的目光不断地交替着,大家都忍不住爽朗地大笑起来。

曹军!

大哥被逼走,生死未卜,二弟兵败,也不知在何处,我守着一个兵力不多的城池死守着。

我守住的城池也被曹军占领,而我只能是被曹军逼得走投无路。如若不是为了那桃园三结义,那大哥的殷殷期望,为了救出两位夫人,没有这三个信念,或许我早已经……

策马向前走去,忽然看见一道身影闪过,我的眼睛里眯成一条缝,青龙偃月紧紧地握在手中。

突然,我轻轻一怔,是他,

“老兄弟,不会忘记我吧?”

张文远一愣,强颜欢笑道。

“如若曹操派你来当说客,那么你来错地方了,关某绝不会投降!”

“关兄可记得当初的桃园三结义?”

张辽笑着道。

我的脑袋里想出了当初桃园三结义立誓的话语。

“念刘备,张飞,关羽,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我的拳头握得很紧,突然嘴中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真得要屈服于曹贼么?

我望着大哥离去的方,泪如满面。

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快马向曹营奔去……

我的心里欢呼雀跃,日思夜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的青龙偃月刀蘸着五位将士的血液向前奔去。

华容道!

“关羽在此,尔等速速前来受死。”

我真得忘不了曹操对我的宽待吗?

马蹄声很枯寂,我的心更枯寂。

这一天比我想象得来得还要早。

没想到昔日战吕布,破颜良,诛文丑,威震华夏,水淹七军的我竟然败在了吕蒙的手里,不不不,真正的大赢家其实是曹操。

因为一个字:义!

义气真得很重要吗?

孩子,对不住了……

桃园结义范文第6篇

【三璃沙境内】

这天晚上,驻扎在三璃沙的张梁(战斗等级:3,血量值:100,战斗能量:58,是张角的二弟,手拿一把巨链钢齿,绝招:巨链钢炎齿)的4万大军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因为明天他们将向月末城发动最后的进攻了。与此同时,在月末城的军事密室中商讨,怎样对付张梁的最后一击,这时一位壮士——刘备(战斗等级:4,血量值:87,战斗能量:88,是桃园三结义的大哥,作者PS:桃园三结义这回暂且不说。手拿两把战龙刀,背后背着一把帝龙剑,有召唤天域铠的资格,绝招是星龙斩)站起来说:“我愿意带2000勇士抗敌。”大家一看,他显得毫不畏惧,而且精神抖擞,有人在旁劝他不要去,他仍然坚定地说:“大丈夫保家卫国,战死也值得。”他一句话,全场人异口同声地说:“英雄!!”这是城主走过来,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说:“我同意你去。”刘备说了声“谢谢城主。”然后就绝尘而去。

第二天,刘备全身披甲,带着2000名勇士走到城外,从远处就看到了张梁率领的4万大军,不一会,张梁就率领大军来到了刘备的面前,张梁举起巨链钢齿就像刘备砸了过来,刘备用双刀用力一挡,打出了火花,这时,张梁的血量值和刘备的血量值都在下降,刘备用力一挡,终于将张梁隔开了,现在,张梁的血量值是60,刘备的血量值是58,一时僵局了。

(精彩抢先看:刘备力挽狂澜,吕布杀死张宝)

桃园结义范文第7篇

夜深了,有两个失眠的人。

“唉,我到底该不该和他吵架呢?真是的,我只是把他的铅笔弄坏了,大不了我再买一支,我以后可再也不能乱发脾气了。我明天一定找个机会向他道歉”。其中一个人想道。

“唉,我到底应不应该和他吵架呢?真是的,我把人家的铅笔弄坏了,自己还有理了,我以后可再也不能乱发脾气了,并且我要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一支赔他,我一定要找个机会向他道歉”另一个人想道。

第二天两个人言归于好。

两个失眠的人,因为彼此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宽恕了对方,打开了自己的“详解之墙”才重新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采摘了一朵谅解之花。

二、

“我们要千秋万世永不分离”,三个人都含着泪光点了点头。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时的誓词。看了这一段,我也动情了,觉得眼睛有些东西在滚动。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来被人们传为美谈。关羽、张飞二人在刚开始时,二人各不相让,都想打倒对方,后来两人打开友谊之墙,共同辅助刘备成就大业。

三、

桃园结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关公文化 解州关帝庙 院落空间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s guandi temple yuncheng solu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duke guan culture", this particular perspective on the yard surrounded close way, space sequence and structure discussions to analysis solution states guandi temple courtyard space art.

Key words: the duke guan culture solution states guandi temple courtyard space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关帝庙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上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解州关帝庙作为武庙之祖庙,同时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在关帝庙建筑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1.关公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解释,通常人们的理解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关公文化。

广义的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和社会影响的总和,它涉及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属于社会精神生活,它的载体是人们的关公崇拜意识的物化形态,如关庙、关林,等等。关公的社会影响是指各种关公崇拜的物质活动和精神表现。如兴建关公的纪念性建筑,举办关公文化节,开展关公庙会、关公文化研究活动等等。

狭义的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其仅涉及社会精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虽从属于广义的关公文化,但却是广义关公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2.解州关帝庙建筑概述

解州关帝庙位于中条山北侧,坐北向南,前有条山横峙,犹如屏障;背负盐池,若银湖云海。此庙位于古解州城西关,居闹市之中,红墙绿瓦,高垣围峙,楼阁耸立,古柏溢出墙外,格外醒目。庙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16.5米,总面积108250平方米(不包括庙后属地)。

解州关帝庙空间设计采用中轴线组织建筑群,左右对称布置。整体建筑沿中轴线有序排列,分为三个部分:结义园、主庙和寝宫。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区,园区坐南朝北面向庙区而设,摹刘、关、张当年涿郡结义之意境而建。中部为主庙区,主庙区并列三道轴线,中轴线两侧辅以两道辅助轴线,分别是由左侧文经门形成的“文经”和右侧武纬门形成的“武纬”,四周以回廊保护。寝宫居庙宇之后。建筑群整体形成先园后庙,前朝后寝,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布局。

3解州关帝庙院落空间分析

3.1基本围合方式

“院落”是一种空间形态,由实体空间(建筑、墙体等)和虚空间(廊子、天井等)共同组成,是一种对多层次空间形态的描述。李允在对院落构成的研究中认为,院落是封闭的露天空间,即没有屋顶的四周封闭的室外空间。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那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院落,进而以“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中国古代建筑通常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目标。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平面组织系统的核心。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采光、通风、排水的功能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内向、封闭性的精神要求。

解州关帝庙是以回廊围合而成的院落空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以及左右两侧辅助轴线上的建筑,用“[” 形与“]”形回廊围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回廊与建筑组合的方式,可以达到艺术上大小、高低与虚实、明暗的对比效果。自汉至宋、金,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祠庙、寺观和较大的住宅。

3.2序列与结构

院落空间的组织方式是中国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语言法则。院落将散落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中轴线又将院落串联起来,这样使建筑群形成具有多层次的空间组合。

解州关帝庙的空间序列组织,主要由结义园――主庙区――寝宫三部分形成“起――承――转――合”的建筑空间序列,纵向发展的院落延伸了空间感知的深度,正好将时间和人的心理经历过程结合起来,游人在参观时的心情随着不同建筑场景的展开而不断变化,获得不也一样的空间感受。

1 起――结义园区

结义园是仿照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意境而建,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北方园林式建筑,创建于明万历末年。整个园区占地约30亩,主体建筑坐南向北面向主庙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园内古木参天,湖山相映,曲径回廊、亭台错落,与南方园囿相比较,少堆山叠石、小桥流水等曲径通幽之美,饶北方林木葱郁,花竹相间等富丽雅静之趣。稽考全国佛寺道观,园囿建于庙侧或后部者有之,而建于庙前这,独此一例。

游人游历至此,仿佛置身于“桃园结义”的情境之中,不免感叹“忠义”之情,结义园恰好在此时为关帝庙的空间序列发起了一个起始空间,游览者的情绪也因此而被调动起来。

2 承――庙前区

结义园北侧就是主庙区。关帝庙前沿当心筑有一座琉璃影壁。影壁之后,庙前面的正门为端门,进入端门是一狭长的前院空间。正对端门北侧设稚门三楹,稚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文经门和武纬门。影壁至端门、端门至稚门,相互空间长度不过10余米,前后视线并不通畅,易产生局促之感。一般而言,大多建筑都是根据前后建筑的间距来决定两侧建筑的位置。端门至稚门虽只相距10余米,但此处两侧开阔,并设置林荫道,游人至此,环视左右,局促感随即消失。这样的设置更加强化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地位,同时对结义园与主庙区的关系起了承接的作用,为游览主庙区铺垫好了情绪。

3 转――主庙区

中轴线中部的主庙区,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坐北朝南,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稚门后以“勾连搭”的形制衔接乐楼。午门正对乐楼北侧,是关帝庙内的第三道门,午门外两侧,分别设置“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用以宏扬忠义功德,增强人民的敬仰之情。在建筑布局上,这两座牌坊既填补了两侧通道的空虚,又显得对称协调。穿过午门,迎面设置山海钟灵坊,左右与古柏相映,前后与午门和御书楼呼应。牌坊以北即御书楼,高耸挺拔,上下层围廊叠构,各檐角翼出如飞,在视觉上给人以凌空醒目之势。穿过御书楼,是主庙区中最后一个院落,也是解州关帝庙中各种祭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院落北侧为奉祀关帝的崇宁殿,殿前月台突出,当心设石雕云路,两侧竖石雕华表一对。庭院两隅,置碑亭、钟亭各一,与前院“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相呼应。亭前横向甬道两端与东华门、西华门相连。至此,三条轴线于殿前合而为一,空间序列在此达到。游人至此,不禁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会对关公及关公文化平添几分崇拜和景仰。

4 合――寝宫区

寝宫部分位于中轴线的最末端,整个空间序列至此为止,是一个精彩的收尾。该部分另起宫墙,并设宫门,采用宫室“前朝后寝”的布局。寝宫原为一座瑰丽多变的建筑群,前有娘娘殿,左右为圣嗣殿(1947年毁于战火),后有气肃千秋坊和春秋楼,亮色有刀楼、印楼对称。目前,娘娘殿和二圣嗣殿基址上为花坛,竹篱花卉争鲜斗艳,庭院开阔,游人至此,先前主庙区渲染的高涨情绪逐渐退去,开始放松舒缓。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