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年语文教学的一点遗憾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反思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数停留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不多,没有经常写教学笔记,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没有使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教育生命的常态,而是在一种反思的不确定中工作生活了若干年。因此,教育教学虽时有进步,但进步幅度不是很大,成型的东西出来的还是太少,想法有千万,付诸实践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如能时时反思,就能时时进步,那进步就可能不是用年计算,而是用天计算了。倘能如此,那进步会有多大?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曾经有过教育的灿烂,可惜的是,因为缺乏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因而很多美丽成了天上飘渺的浮云,很多精彩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的资料,遗落了之后,就好像散失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埋在土壤里沙尘中,终不见天日了,这岂非教育者的遗憾?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隆德二中
初二四班
李菲
独步漫漫人生,须直视前方,目无二心。蓦然回首,焉知别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细想而知,其为反思也。过去之时日,已匆匆而逝,或正或误,属已成历史,不可将其改变。至此,吾以为:循循反思,似良药,虽苦口,却可医治百病;如忠言,闻逆耳,亦能行走八方!
曾子之“吾日三省吾身”百世流芳,尚存至今。何因?何解?重在深得人心,韵味深长矣!悟其意境,明之其理。曾子如此才博,且也吾日“三省”,吾汝焉能不知其然乎?
人生且如此,学习更求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为“反思”之解矣!学问之博浅,且因“反省”之多少。知其失,晓其错。并改之失误。谨念昔时之错,方可“登天而神,入地而灵”。不惧其“名落孙山”之名。且为乐哉而奋之,即可更上一层楼。
诚然,反思亦无确定答案,又无准确说法。皆因事而论,皆因过事而思。论点不一,思其亦非一种也。现代生活,于各行各业无不反思:警也,商也,师者,孩提,幼童,余其所有,皆明反思之理。惟有明之反思,悟其反思,兮可为成胜之举,立人生之顶峰也。
反思,立于志,行于慧,明白其然也,则利于行走八方。或如匙,打开智慧之门,发掘万千做人之道,受益匪浅。
反思,立于志,行于慧,明白其然也,则利于行走八方。或如药,医治心灵之疮,及时纠正不轨之途,豁然开朗。
反思,利于志,行于慧,明白其然也,则利于行走八方。或似教导,指引明确方向,迈向成功之堤,享受终生。
点;系统化;实践性;发展
性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48—01
教学反思不是课堂内容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升华。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循序渐进,量变引起质变,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以后的教学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能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为了写好教学反思之再反思,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再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多数处于实践的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再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再反思”明确自己“再反思”的目标、方向;其次,“再反思”要结合实际教育资源,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再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二、注意“再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每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再反思”不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者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活力。因此,要做好“再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再反思、再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注意“再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四、注意“再反思”的“发展性”
传统的教学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对教学不断学习、探索和改进。在探索中求发展,在运行中找规律,把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运行中形成的规律,通过“再反思”后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风格和发展方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把握了“再反思”的注意点,下面就教学反思后的再反思谈几点意见:
1. 再反思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情境创设中突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情境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条理性。
2. 再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奇思妙想的引导与探究。教学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未及的突发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从科学性、严谨性及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再反思,然后加以整理记录,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37―01
在班级管理中,不确定的、突发的状况会经常发生,有些经验已经不能奏效,需要教师积极应对。教师要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教师要做到能因势利导,标本兼治;循循善诱,静待花开;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分享喜悦,收获快乐。在班级管理中,反思如一面镜子,促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超越自我,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一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案例展示
在学校门口,经常看见学生把书包给爷爷奶奶背着,自己在旁边甩手走着;晚上做完作业,书本不认真整理,第二天上课,不是没拿书,就是忘带彩笔;做教室卫生,要么做得不彻底,要么做完后清洁工具胡乱摆放。细细思量,这是独生子女的共性,如果不及时教育,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责任和担当。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决心利用班会给学生上一节思想教育课。班会课上,笔者问学生:“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辛苦吗?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太清楚。我说:“孩子们,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你们,你们的喜怒哀乐、疼痛冷暖都时时刻刻牵动着他们的心,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了。爸爸妈妈要辛苦工作挣钱养活你们,养活一家人,可是我们班的有些孩子却是上下学不自己背书包,让大人给你背着,这样做好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是爷爷奶奶主动帮自己背书包的。笔者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明白,上学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背着书包上学,上学的学习用品要整理好装在书包里,不要让家长再来给你送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是你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继而笔者又给学生们讲了做卫生也一样,你们既然分到一个组来做卫生就要一起把卫生做干净彻底,把桌子盯整齐,把地面拖干净,每天要比其他同学来早一点及时做卫生,给大家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服务了同学,也快乐了自己。渐渐地,笔者发现,学生个个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来上学,丢三落四、不拿书本文具的现象少了,积极主动帮助别人的现象多了。
二、教育反思
1. 因势利导,标本兼治。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需要给予信心,有的需要给予关怀,不论何种方式,只要教师能因势利导,就能做到标本兼治。
学生们有时候做事情往往是凭着自己一时的冲动,根本意识不到危险,等意识到犯了错误,又担心家长、老师批评,如果班主任处理不当,不仅让学生认识不到错误,还会让他们养成撒谎的坏毛病。因此,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请求家长的配合,约束学生的行为,进而达到标兼治的目的。
2. 循循善诱,静待花开。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一年级的时候有较大的进步,胆子也比入校时大了许多,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校园的环境,熟悉了周围的同学,他们是学校的主人了。二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要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他们成长中的不足,再想办法矫正。精心设计的班会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阵地,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能做的,就是静等花开。
3. 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新片会上,海伦・普雷金曾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用他们最坏的那一天来衡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的行为不一定每天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他今天表现非常好被老师表扬了,明天或许一高兴就违反了校纪班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身上毛病多,就把他放弃,或者归到坏孩子一类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相信学生,因人而异,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扬长避短,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耐心督促他们迈向健康向上的轨道。
一、有目的地“思”
1、去除浮华促发展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时,有教师为了体现三维的立体目标,创设了智力闯关的情境:课堂上孩子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显得十分热闹。但本课 “让孩子们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并能筛选、优化算法” 的知识目标却没有落实。因而,我们要关注到繁华的表象下,孩子们深层次地思考,让情境为课堂有效服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重形式轻实效;要让孩子们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实现生命的成长。
2、融入情感还真实
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对学生的学习和品行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上进心,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表扬过多、过滥想象。如:有教师为了体现人文关怀,而整节课充斥着“棒,棒,你真棒”的声音,或机械地进行安全、礼仪等贴标签似的各种主题教育。这严重的违反了表扬所应具有的客观性原则,这样对孩子们的发展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这时,教育反思,能让我们及时发现了教育的“漏洞”,引领我们积极应对,找出相应措施来改变不良现象。
二、有深度地“思”
1、向“假思”说“不”
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是为反思而反思,主要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被动地应付差事。这种 “假反思”有反思之名却无反思之实,不仅无法准确查找教学瑕疵,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而且会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磨灭教师的激情和灵感。这样的反思不要也罢,我们不能以数量来评价老师的反思,要留足空间,让老师们能真正静下心来反思,弹性地反思,自觉地反思,这样的反思才有效。
2、让“误思”归正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老师对于聚焦事件的反思,一味肯定事件主体的合理性,作自我辩护,得出有碍自身成长的不当反思,姑且称之为“误思”。如一位老师的期中反思中,在成绩落后的原因分析得出“都是素质教育惹的祸,都是出卷人对教材解读不当”等反思。像上述现象中的误思还广泛存在,有的为了求反思成果,甚至凭空杜撰教学事件,虚构教学情境,再用“前沿理论”对教学设计进行粉饰。“误思”对教师的成长是有害的,其根源是缺乏正确的观念的引领,所以必须“归正”。
3、促“浅思”深化
用较空泛的教育理论解释教学事件,用教育学或新课程理念以及新名词给教学事件贴标签,是反思中的“浅思”。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要系统地学习,增强教师将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反思的能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而提升教育理论。
三、有内涵地“思”
1、反思要“思之有物”
思之有“物”,这里的“物”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如“特色”是什么?“精彩”在哪里?“缺失”在何处等。如吴正宪老师团队的成员陈千举老师在福建省第四届“智慧·成长·互动”的展示课“认识方程”一课中,在学生借助天平构建方程的模式后,设计了精彩的习题“给方程编个故事”“从身边找方程”,让学生用生活经历来解释方程,不但理解了内在的等量关系,还接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尤其是学生从老师和一个学生中找方程时,孩子们生成了身高、年龄等方程,大大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对方程的理解,真是一举两得,课后,孩子们发出了“我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的呼声。我们要对课堂中的精彩之处反思,可以达到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2、反思要“思之有法”
反思,“怎么思”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些方法,将自己的反思记载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如老师们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等方法来记录,也可以撰写案例,可以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等,总之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以随机应变,随时随地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反思。如我们学校的教研方式就是一种不错的反思模式:课前预留反思、课中即时反思、课后深入反思三部曲。就是先在课前谈谈教学设想,预设孩子们的反应;课中根据课的进展,调整课的流程或是课的节奏;课后同段老师在一起沙龙式地座谈,聊聊本课的精彩,也叙叙本课的缺失。这样,坚持一阶段后,每个老师的教学都比较有针对性,有了教学上的提升,效率自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创意地“思”
1、反思,远离遗憾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如教学 “面积与面积单位”,一位学生举例“图钉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好多孩子却认为1平方厘米应该是“方”的,不是圆的。追根究底,原来是学习材料的共同特征——方形,这一非本质属性牢牢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反思,尤其是对于课中缺失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表象下的有内涵的本质,让我们发现更好的补缺漏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与范例,这样,可以使我们远离遗憾,创造精彩。
2、反思,实现飞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注重孩子反思意识的培养,孩子们就会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如学完了“小数乘除法”后,一位孩子在数学日记中写道:“小数点多神奇呀,每一次移动都能改变数的大小。前苏联的一位宇航员还曾因一个小数点的差错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小数点,真是不容忽视!”反思,让孩子们对小数点重要作用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老师的教学,最终都要落实到孩子们的成长上。培养孩子们的反思,也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深入,更明了。
3、反思,创造精彩
关键词:反思;数学归纳法;通性通法;理解力
问题:已知n个正数a1,a2,a3,…,an(n∈N*)满足a1a2a3…a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1+a2+a3+…+an≥n。
这是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高三期中调研测试一道试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当n=1,a1=1,a1≥1显然成立;
②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若a1a2a3・…ak=1,则a1+a2+a3…+ak≥k,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1≤a2≤a3≤…≤ak≤ak+1,则a1-1≤0,ak+1-1≥0,
(a1-1)(ak+1-1)≤0,即a1+ak+1≥a1ak+1+1,a1+a2+a3+…+ak+ak+1≥
一、“镜面反思法”的产生背景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增长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但是,以往的教研活动课一般都是上午第一节或第二节上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评课一般都选在放学之后再进行,不能趁热打铁。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听课老师对这堂教研课的印象已没有那么清晰深刻了,所以评起课来较简单而不全面。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因课务繁忙常有授课与听课时间相冲突的矛盾,有时为了教学,只好忍痛割爱,放弃听课学习的机会,评课时也就不好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浑然忘我,所以对自己课堂的表现不甚了解,特别是有些习惯性的动作和用语,是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而不能发现,评课老师觉得是小事,也不指出。俗话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同样,我们认为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己,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那怎样让教者全面了解自己的课,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每天人们起床后一般都会照镜子,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仪容是否整洁、美丽这一生活方式受到启发,想到了用摄像机对教研课进行全程拍摄,在评课时将录像回放,使未能听课的老师也能看到录像课而参与评课和学习,然后将录像刻制成光盘积累资源,这样授课老师平常看光盘就能像“照镜子”一样了解自己的课,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我们称这种校本教研模式为“镜面反思法”。
二、“镜面反思法”的操作方法
“镜面反思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是:
⑴树镜子。“树镜子”指的是教师展示自己最成功的课。我们要求:每一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要推出自己的两堂以上的公开课。对教师树立的镜子,我们进行全程录像。“公开课――课堂录像――刻录光盘”三个程序的完成,标志着课堂教学镜子的树立。学校和教师自己共同树立的课堂教学镜子,为学校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共用资源。
⑵照镜子。课堂教学光盘刻录出来以后,教师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光盘,写出“课堂教学实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的过程中,主要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彩片段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发扬光大;二是“弊端片段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在反思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也变得很有针对性了。
⑶借镜子。学校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光盘集中存档,当某个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某一个教师的某一堂教学设计时,或者当某一个教师需要进行理论总结时,可以到学校借别人的课堂教学光盘,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借镜子”。现在我们已经积累的教师授课光盘中,除授课老师自己借去观看以外,其他老师借出的也很多,其中有16个光盘已经各借出5次以上了。
⑷.美化镜子。无可否认,教师的每一堂课,不但有其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形成了共享资源的课堂教学光盘,我们进行了最后一道工序:美化镜子。美化镜子时,不可能对课堂教学光盘进行修改了,我们便采用了文字补充的形式:达成教学共识。我们要求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要形成大家公认的教学共识,并且通过资料记录下来。
三、“镜面反思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我们创设的“镜面反思法”教研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听课――评课”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措施。
⑴“镜面反思法”以“个人的反思”为主体。而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个人反思”这一环节,上课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同伴的“好”与“不好”的评价中,这对于教师的业务提高起到的作用有限。
⑵“镜面反思法”由于用音像特征记录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整的细节流程,这就给细节流程评价创造了便利条件。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细节流程的再现。由于上课资料转化成文字信息,是由听课教师的听课笔记实现的,这就造成了细节流程的丢失。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如果没有对细节流程的评价,往往没有细致、深入的诠释。
⑶“镜面反思法”用音像记录教师不同历史时期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师只要打开音像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就能准确地把握进步。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完整记录。教师上完一堂课,老师给予了评点,第二节课和后来的课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传统的“听课――评课”很难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形成进步的历史资料比较。
(二)通过“镜面反思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工作有了四个突破:
⑴教研有了密度。“教”与“研”一直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对矛盾。教师教学任务重,这给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往安排教研活动,学校总要考虑是否与教师的教学产生矛盾,思来想去,只好压缩教研量。“镜面反思法”教研活动一推行,教师自行准备,上课时只要通知摄像的老师,两个人便能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了。一个学期,我们以“镜面反思法”为主题,开出了40多堂教学研究课,与过去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⑵教研有了广度。“个别人参与”“部分人参与”一直是学校教研难于解决的问题。我们推行“镜面反思发”,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树立自己的镜子”,每一个教师都参与“照镜子”,这就使教研成为了全体老师的活动。
⑶教研有了梯度。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分成长型、成熟型、效仿型和转舵型。教龄较短、课堂教学阅历不足的年青教师为成长型,对他们进行定期课堂教学过程的摄像,以便课后直观地面对面辅导,以促进其迅速成长。教学阅历较长,课堂教学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为成熟型,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不定期摄像,把他们的课作为示范课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以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年龄较大的老年教师为效仿型,因为他们年龄偏大,课堂模式较旧且基本固定,接受新理论较难,所以要求他们上模仿课,根据他们自己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摄像,在课后凭借镜面反馈而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模仿程度,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每年从中学分流下来的教师为转舵型,因他们长期在初中岗位从事教育教学,所以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有诸多的不适应,在一段时间内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摄像,一是便于自己与别人对照反思;二是便于与他人切磋交流,从而调整教法。由逐步适应到完全适应。
【关键词】教师成长;听课;评课;上课;反思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站稳讲台是第一步。青年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下,做好听课工作,向同行学习;参与评课活动,聆听行家评课,反思课堂教学,其中听课是基础,评课是延续,上课是核心,反思是成长。
一、听课
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听课,就会听出每一节课的精彩。汲取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听课可以看录像课和现场听课,也可听展示课、研讨课和随堂听同事“原生态”的课。
(一)听老师上课.关注上课过程。结合不同课型,观察教者教学环节设计是否流畅,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以及教态、表情、板书、肢体语言、课堂的调控、细节的处理、教具的使用;边听边认真思考,思考教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是否紧凑。关注能力培养。要关注教法与学法,关注教师是怎样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如何全方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学”为中心转移,创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是否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拓展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和提升的机会,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观察学生上课。观察学习过程。要观察学习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想学、愿学、乐学;看有多少学生在学习状态中,能跟上学,多少人不在学习状态中,老师是怎么关注解决的?要观察学生情感体现,看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是否动手操作,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观察上课效率。要观察学习方式效果。是否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否学会了,听懂了,会操作了。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看有多少学生达到有效学习或基本有效学习。
二、评课
(一)评课的内容。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并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并为之服务。评教材处理,要看教者知识传授否准确、科学。是否准确把握重点、突出重点,难点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评教学程序,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法是否多样化并有创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评教师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板书美观;教态庄重、举止从容、态度热情、仪表端庄、热爱学生。语言准确、清楚、精炼,教学氛围宽松、民主。
(二)评课的效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的效用最终落实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上,学生是否主动积极,是否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回答?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有效。学习方式上,学生学习能否体现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能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否积极发展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学生学习能否体现出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主动探究、感悟、反思,能否从学习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上课
课堂是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的双边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师生相融,实现“学会、会学、会用”,获得教学成功。
(一)潜心上课。树立五大意识,潜心上课。即具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合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做好媒体、网络等资源的开发。具有学生主体意识,要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互动,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具有问题意识,要有发现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智慧与实践能力。具有“预设”与“生成”意识,做到课前精心预设,课中动态生成,课后智慧形成。落实质量效率意识,注意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地课堂训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策略有效。实施“新、趣、活、实”的教学策略,服务于教学。其中“新”要体现在教师有开拓精神,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常教常新,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趣”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活泼;“实”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充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四、反思
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亮点与漏点、经验与遗憾,进而能提炼亮点、激发智慧,完善教学。
(一)反思教师的教。教学反思的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策略、师生互动等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如何通过学法指导让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反思不足之处:如学生为何听不懂、不理解、不会操作,为何不能借用生活事例来认识,为何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等,正视教学失误,引以为戒。反思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反思学生的建议。反思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然后而知困”,听课后采用对比反思,将执教者的教与自己的构思、课堂设计、问题生成和解疑、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等进行反思,做到取长补短。
(二)反思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反思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学生眼中反思,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以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像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同时使用“批判事件(问卷)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定期反馈意见和建议,并由教师作出回答,回答的内容即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果。使教师及早地发现教学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情感。
青年教师认真听课,听出特点,抓住实质,通过评课进行对话、交流、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适应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更好地专业化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质,陈海滨.今天我们应怎样评课[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