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实不是童话

现实不是童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1篇

受伤了不会有人自杀

你做不成公主

没有人会因为你痛苦

王子生活在童话城堡

而我们却无法抵达

童话它很美好

现实却是这样伤害

南瓜永远变不成马车

王子也永远不会亲吻

现实它不会是童话

我们也不是会变的丑小鸭

白雪公主她可以复活

现实中她就是死了

灰姑娘的水晶鞋

放出耀眼的光芒

慢慢的

融合成了现实

我们执着的寻找

那一片华丽天堂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坚定

努力付出到一无所有

我们不是命苦

是妄想当上公主

其实旅途不是想象中的无助

只要我们放弃童话

我们头上顶着光环

并不代表我们

就是公主

放弃吧

离开吧

不要再这么坚持

你到不了童话中的城堡

我们终究还是孩子

受不了寻找的泪

即使找到了又怎样

还不如做自己的公主

自己疼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热闹派;儿童本位;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十二生肖童话”是郑渊洁从1986年到1992年历时七年创作的一部系列童话故事,我国民俗文化中有十二生肖,郑渊洁根据十二生肖创作的生肖童话故事也共有十二本书――《鼠王做寿》《牛王醉酒》《虎王出山》《兔王卖耳》《龙王闹海》《蛇王淘金》《马王登基》《羊王称霸》《猴王变形》《鸡王画虎》《狗王梦游》《猪王照相》,这些生肖故事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生肖动物作为主要艺术形象,然而并不同于民俗生肖文化对于十二生肖动物性格的定位,童话以大胆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编织出一个个全新而生动的故事。郑渊洁的童话故事不仅仅适于儿童阅读,还往往能给成人读者一些人生启示。

郑渊洁的童话有一种热热闹闹的喜剧效果,其故事想象丰富、奇特,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由于不被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所牵制,其童话故事滑稽怪诞,人物与环境多因极度的夸张而产生形变,给人一种诙谐幽默、戏谑有趣之感。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趣味性极强的童话作品往往需要借助曲折热闹的情节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在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里,故事情节往往紧张热闹甚至是稀奇古怪,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艺术的变形和夸张,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然而,仔细体味,往往又能发现作者潜藏于夸张之下的现实关怀。如在《蛇王淘金》中,蛇王投胎为凡人阿奔,并作为凡人上幼稚园、学前班、被绑架、成为明星……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曲折趣味甚至还有一丝惊险。在这些激发阅读兴趣的曲折情节之下,作者还为儿童发出了呼声,指出现实中家长以及学校教育给儿童带来的种种束缚。郑渊洁童话的热闹不仅得益于曲折有趣的情节,同样得益于幽默快乐的语言。童话故事的表述、情节内容的传达无不依靠语言这一载体,适合儿童审美趣味的语言对于儿童的阅读很有裨益。郑渊洁在其生肖童话中运用了一系列快乐活泼的语言,让孩子们能够津津有味地获得知识。如在《牛王醉酒》中,牛王喝醉以后说话时变得断断续续,说话不清:“现。……现。……现在。……我。……是全。……全世界。……界的。……的大。……王,大。……大牛王。如……果。……有谁。……对。……对咱们。……牛。……不尊重。……重,立,……即。……禀。……报。……”在这些断断续续的话中人们不难想象到牛王东倒西歪的情状,再加上像人一样的酒话,令人不禁捧腹。再如,在《蛇王淘金》中,记者采访妈妈在怀神童时爱吃什么时,写到“妈妈一通乱侃,恨不得说自己是圣母再生,怀孕时天天吃星星,喝银河”,讲妈妈自得骄傲渴望出名的心情刻画地淋淋尽致。

郑渊洁童话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完全在于其热闹的风格,它的魅力还同样得益于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完全地体现出了其教育思想的人性化、个性化特色。郑亚旗小学毕业之后,厌恶大陆教育方式的郑渊洁就决定自己教育他,给他编纂了有趣的教材,通过童话故事、讨论等方式完成了中学的课程。郑渊洁的童话故事同样体现了他的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目的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在他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里,郑渊洁非常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从儿童的心态与自然交往,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自然的奥秘。《小老虎进城》写一只充满儿童天真无畏心理的小老虎进城游玩,来到了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老虎在和亚旗等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孩子们和幼儿园长的真挚友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小老虎的单纯可爱,成人世界中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小老虎伤害,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想把小老虎捉进动物园……这些成人以固有的陈旧而残忍的方式对待小老虎,遭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反对,最终儿童天真纯洁相信善良的本性战胜了世俗固有的思维,小老虎在尽兴地游玩以后回到了山林。这篇故事以儿童的思维和眼光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抛去了成人世界附加的人与自然对立的模式,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儿童天性的自然属性。在十二生肖童话故事中我们发现,作者不仅主张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而且主张维护儿童的权益。孩子们并不是学习的工具,也不是家长获得尊重的手段,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玩耍、游戏,也需要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同家长老师等成人平等相处。在《蛇王淘金》中,作家旗帜鲜明地主张维护儿童的权益。投胎凡人的蛇王享受到了家长们的疼爱,同时也受到了家长们带来的种种束缚,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想要阿奔学外语,学书法,学音乐,他们“生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而阿奔的反抗代表了作家的立场,他让阿奔想着法改变家长的心态,反抗家长,从而争取自己应有的尊重与权利。十二生肖童话在内容上充满了现代意义的生活内容,在艺术手法上却很少追求怪诞的表现手法,童话故事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审美倾向与审美能力,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同时也体现了作家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本位思想。

之所以说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不只适于儿童阅读,同样适于成人阅读,是因为小说的一些内容体现出了作家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童话中令人发笑的现象其实正是现实社会的现状,动物们性格上的缺陷也正是现实中人类言行心态的缺陷。如《鼠王做寿》中,鼠王为了自己长生不老,通过闹钟偷时间,然而最终仍是老死了,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君王,作者以鼠王的失败讽刺了人类的贪婪。《虎王逗鼠》虎王屡次被老鼠欺骗却不自知,只是因为老鼠满足了虎王的虚荣之心,虎王的无知与昏庸令人发笑,在发笑之余不难发现虎王的无知正是人类虚荣的投影。《放弃兔年》中世界上的兔子不远万里聚集一起开会,因种种顾忌没能开成会,却在外界得到了良好的名声。故事以极具讽刺性的笔调写兔子们只慕虚名,无所作为,实际上批判了不务实际、徒慕虚名、把胆小懦弱当作韬光养晦的当权者。这些充满哲理性和寓言性的故事,带有浓郁的黑色幽默的色彩,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反思。

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以非凡的创造力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世界、童话王国与传统民俗、儿童激情与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童话创作的主题。他的童话摆脱了传统说教的模式,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以满足儿童阅读兴趣、张扬儿童个性、保护儿童权益为旨归,体现出了作家对于儿童读者的关怀。同时,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也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类发展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郑渊洁.十二生肖系列童话[M].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7

[2] 周小波.《“热闹派”童话源流琐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3篇

Abstract: Scienc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walk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wonderful stories, the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help children know the mysteries of science, and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form their good habit of reading. The combination of plots and science makes children's reading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Science fairy tales perform distinguishing informative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The presence of fairy-tale elements in scienc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it might b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younger readers.

关键词: 科学童话;特点;影响

Key words: science fairy tales;features;influences

中图分类号:I2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69-04

0 引言

文学把情感注入孩子的灵魂,而科学则把理性融入孩子的心智。科学童话是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与童话的“联姻”[1]。在文学的花园中,它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在科学的绿地里,它又是一丛葱郁的异草。

科学童话是科学时代的文学。它的产生以科技发展为前提。随着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科学童话也就应运而生了。科学童话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童话的题材,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回避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于当今少儿的眼光和思考日趋高远,他们不仅关注着自身的发展,也关注着社会和自然万物,关注着世界的合理性。也正是因为少儿读者的视野改变,科学童话的创作和研究才变得更有意义,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关系

1.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共性 科学童话首先是童话。童话是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对少儿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童话的故事情节常常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性格习性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妖怪、神仙等,也可进入童话。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样人物的社会性格。当然,童话中常常少不了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人和超自然人,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构建的童话环境中。因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童话这种文学形式很适合少儿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区别 科学童话是童话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又称知识童话、科普童话,是科学文艺的一个分支,它在文学性方面具备一般童话的各种特点。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重视知识性、强调科学性,它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科学紧密相关。比如,《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简单,它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当起普及科学的重任,但确实能培养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儿的智慧。[2]它的优势在于普及科学理性,而科普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普及科学理性,因为科学理性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所在。少儿读者是科普的主要对象,他们天性喜欢求知、新鲜、有趣、幻想,科学童话形象地普及浅显的科学知识,最能迎合他们的趣味。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就是属于此类童话。科学童话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科学童话中的科学成分,让受众获得知识和启示,引导受众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科学童话的科学性与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也是有区别的。科学童话强调所包含科学知识的已知性和准确性。它与科学知识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科幻文学中的科学内涵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较多的幻想成分,在已知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和突破。[1]

科学文学中童话元素的呈现对少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虽然科学童话故事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但它是一种趣味性强、传播面广、影响时间久的科普教育资源,它既符合科学特质又具有普及性特点。这种既符合科学又体现少儿文学特点的童话故事容易在广大少儿读者群内传阅,便于所承载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培养和提高广大少儿的科学意识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老少皆知的《小蝌蚪找妈妈》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天真、淳朴、清新以及温馨的幽默,使小读者感知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安徒生的《癞蛤蟆》介绍了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以及青蛙与蟾蜍的关系。

1.3 科学童话的分类 科学童话的类别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从内容上划分,科学童话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童话和社会科学童话。从形式上划分,则可以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科学童话。目前国内的科学童话作品多属自然科学童话和短篇科学童话。社会科学童话和中、长篇科学童话还较欠缺。

2 科学童话的特点

2.1 科学童话的一般特点

2.1.1 幻想性 首先,科学童话具有普通童话的特点。丰富奇妙的幻想色彩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各种关系。

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3]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4]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1.2 荒诞性 在科学创作领域,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而童话则恰恰相反。童话注重的是神奇的幻想色彩。奇异与荒诞是幻想的童话王国中重要的审美指标。作者的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欲。《格利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名著都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儿读者。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荒诞感,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是有区别的。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可笑、不可能、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5]

2.1.3 逻辑性 童话的逻辑性是指童话中的幻想成分与其所反映的现实成分相结合的规律。童话无一不是虚构的,但有的让读者觉得合乎情理,而有的却让读者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的逻辑性好,而后者的逻辑性差。童话的逻辑性建构在假定之上,作者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幻想的故事情节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定的生活意境中,合理地自然地活动。[5]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但夸张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夸张是为了表现幻想,同时,它又是幻想的产物。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童话形象的特征,给少儿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能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使小读者获得美的享受。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使作品获得明显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这种幻想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不能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5]童话将想像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以“幻”为特征的童话和以“真”为特征的科学是一对奇特的伴侣。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科学童话将童话故事和科技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增长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奥秘,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童话和科学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因为彼此不同而彼此适合。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些杰作的灵感正是来自科学界的奇迹。科学童话可以激发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向往。它以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满足好奇心、丰富想象力为目标。科学童话故事由诸多元素组成,除了科技成分外,还有玄幻成分、魔幻成分、科幻成分、文化成分、社会成分等。

2.1.4 现实性 首先,童话具有现实性。虽然童话最明显的特征是幻想,但无论怎样神奇莫测地变幻,无论幻想的意境如何脱离现实世界之外,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不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但仔细琢磨思量,仍不难找出现实世界的痕迹。比如,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用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什么踢什么,这荒诞的幻想情节离不开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真实特征。

童话虽然具有幻想和夸张的特点,有些童话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越了现实,但童话创作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透过表象看本质,童话中的人、动植物、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孩子们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奇异的童话世界中处处充溢着现实生活的物质、哲理、思想和情感。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巧妙结合。童话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现实的影子。

无论是安徒生《海的女儿》里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还是张天翼《大林和小林》里的“唧唧王国”,或是郑渊洁《魔方大厦》里所畅想的“魔方城”,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寓意。变化多端的“魔方城”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焦点,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真实化了。[5]

2.2 科学童话的突出特点 除了具有童话的普遍特点外,科学童话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特点更为突出。少儿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可以从童话中了解自然万物的特点,了解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了解水中的鱼儿如何呼吸和游动,了解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换。他们也可以从童话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简单的人际关系,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许多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了少儿,并教给少儿应对某种邪恶行为的办法。[6]

比如,《爸爸当保姆》这个故事让小读者知道了企鹅如何生育下一代,企鹅与人类的不同,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生养孩子的艰辛,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与珍惜。《我的爸爸在哪里?》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螳螂的生态:为了延续下一代,雄性螳螂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通过读此故事孩子们会更懂得生命传承的可贵。《小兵的故事》可让孩子们认识蚂蚁的群居生活以及生活型态,也可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辛勤工作态度,并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小壁虎借尾巴》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故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的礼貌和真诚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故事《小时候的相本》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让小读者们知道了毛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蝴蝶的。通过读此故事,小读者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故事《四个胖子》告诉小读者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在条件,教育小读者们学会尊重别人,并且保持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7]

尽管童话的内容常常是离奇的,但主题往往是鲜明而积极的。由于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往童话中输入了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读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8]

3 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影响

3.1 科学童话的一般作用

3.1.1 培养阅读兴趣 少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象性和情趣性,即他们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比较容易认知。快乐是少儿的共同需求,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是促进快乐的因素。少儿的想象力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强了快乐的感受。而且,丰富多彩的童话内容可以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9]

3.1.2 促进感知能力 童话中的形象角色是相当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故事中。少儿对这些角色的特点和属性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故事中读到的知识,在童话内容的诱导下,他们甚至会到大自然中亲自去观察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山水沙石的特点,记住它们的表象,思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到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某些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童话的内容促进了少儿对现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会加深他们对童话所蕴涵意义的理解。[9]

尤为重要的是,童话是激发少儿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本是少儿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科学童话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过精辟的论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0]读童话、讲童话、表演童话等活动,可以使少儿的想象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童话对少儿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3.1.3 促进情感发展 童话有利于少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消极情感的疏导和缓解。少儿时期是情感培养的最佳期,童话在少儿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由于少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童话所反映的是少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少儿处在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的良好状态。比如,安徒生的《一年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更替,用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了各个季节的特点,这无疑有利于小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11]由于少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郁闷、厌烦、紧张、愤怒、恐惧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疏导和缓解。而且,童话的结局往往是快乐圆满的,体现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有利于孩子们乐观情绪的培养。

童话可以丰富和深化少儿的情感,培养少儿的道德感和审美情趣。例如,在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里,作家按照各种动物的形态习性,相应地赋予各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通过它们的语言、行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象征性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愿望。在这些动物形象中,有的是作家歌颂与赞美的对象,有的是作家批判与谴责的对象,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受作者情感的引导。童话中美丽或奇异的景色,善良或勇敢的人物,感人或怪诞的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小读者愉快的体验和活跃的思考。即便是童话中存有反面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惊险,但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超人的力量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等等。

3.2 科学童话的独特作用 丰富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突出作用。少年儿童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常爱向大人提问各种问题。科学童话以讲故事形式向少儿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可以启发少儿读者思考问题,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激发少儿读者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12]科学童话可以引导小读者逐渐接受、理解和运用科学,或许会成为无数少儿走向科研之途的启蒙者和引路者。

首先,科学童话无疑有助于读者增长科学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童话寓纷繁复杂的知识于简洁生动的故事之中,既贴近少儿情趣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少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感悟社会生活中各种浅显的社会关系和各种人物的行为价值。

科学童话作为少儿喜爱的文学样式,对少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持久而深广的影响。如孙寅贵先生的《动物天堂》,故事以环保主义、道德诚信、爱与付出、自我认同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可喜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以天为屋顶,以地为床铺,风雨是它们的朋友,相互帮扶和团结是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13]

科学童话有助于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向他们传播科技知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比如,安徒生的《海蟒》把海底电缆描绘成了海蟒,借海底生物看到海蟒时的惊慌和惊奇的神情,赞美了人类神奇的科学发明,激发了小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科学童话把科学的理性与想象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巧妙地使读者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相交融,有助于培养少儿读者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论

少儿读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童话这种富于幻想的文学形式。童话的拟人化手法和幻想的艺术手段,特别符合少儿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他们总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动植物想像成有言语能力的、有感情、有知觉的人。少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发少儿智力,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尤为重要。科学童话是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的好形式,它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传载科学知识;它将神奇的科学世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和遐想。科学童话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扩大少儿的科学视野,丰富少儿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少儿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激发少儿的求知欲望,发展少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景行.略谈科普童话的创作.《写作》,1996年第08期.第9页.

[2]童话的概念及分类.惠童幼儿教育网..

[9]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惠童幼儿教育网.http://

/zqyd_detail.asp?keyno=3366.

[10]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江晚报》.2009年6月22日. http://.cn/djwb/html/2009-06/22/content_37438930.htm.

[11]林庆扬.安徒生科学童话的魅力.《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5页.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童话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童话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童话主要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很少功利心,乐于追求快乐。童话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童话利用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塑造超现实的艺术形象,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欲望。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将童话内容与生活和现实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这对小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有提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夸张、变形的形象传达,让小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思考。通过观察比较,提出质疑,形成求异思维,从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现实的结论,有思考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之一。

二、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童话的幻想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是通过幻想反映生活,是主观幻想和现实生活交流的文学样式。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虚构,童话反映的生活真实是通过幻想间接地反映出来。童话中的人物、事件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大胆夸张与浪漫概括。童话的幻想是奇异、自由的,也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是比小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大胆、更高度的发散性思维。童话可以激发小学生想象能力,唤起小学生各种感观的多重印象,运用联想再造作品中的形象,用场景引起形象感,理解、体会童话的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内化小学生的想象深度。

三、提高小学生表达、陈述能力

童话情节有完整和反复的特点,教学中通过朗读与复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明白,富于故事性,也适于讲述。教师通过讲述和有目的地让学生朗读、复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而小学生也喜欢讲述童话,通过复述,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童话中词句,领会语言的色彩,展现作品艺术形象,由此提高小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生复述童话可以提高小学生“说话与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形式表演能力

有很强故事性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快速记忆知识。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形象。教学中,还可以将童话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五、培养小学生分析、综合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童话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并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扩散思维,小学生通过对童话中各种形象的再创造,锻炼想象能力,使小学生在思考、质疑、学习、朗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想象,最终引导小学生去判断事物和思考决策。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集中思维的素质培养,即思考、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最终形成生活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总之,正如德国著名童话作家威廉・豪夫说过的一样:“童话是美丽可爱的仙女,是想象王国的大公主。”好的童话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真切向往和热烈追求,是人们内在善良愿望的直观的反映。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童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童话更能让小学生增加知识,快乐健康,顺利成长,让学生从快乐学习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参考文献:

[1]赵淑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黄全愈.小学生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黄全愈.玩的教育在美国[M].沈阳出版社,2001年.

[4]李幼穗.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6]吴其南.童话的诗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5篇

??开头

我是一个看书长大的丫头,却没有那种小家碧玉的感觉。按别人的话说,纯粹就是一个野人,别人说我可以和泰山大哥义结金兰,但我想不至于,因为自以为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童年就是这样,认为一切都很完美,就像童话的结局一样充满了温暖也充满了感慨,我想我不是那种可以进入童话的人,就算可以我也可能是那种匆匆而过的路人罢了。但不管怎么样,心中对童话的向往依然执着。总是希望一切事物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所以常常幻想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像童话。

希望梁山泊是假死,在坟墓中设置一个机关,等到祝英台一头撞去,按动机关放她进去,随后放出两只电动蝴蝶。

童话童话

现实生活中没有童话。

小时侯同院子里的小孩一起去后山玩,疯了一个下午后回家,路上要经过一所中学,于是便停了下来,因为恰好有一些中学生在上体育课,就走了过去,一屁股坐在一个用来做仰卧起做的软垫上歇脚,不一会儿便有一个高中女生跑了过来坐在我们旁边打量起我们来,我们也不甘示弱,还其以“眼”色。她咧开嘴笑了,问:“上小学了?”“还没有,明年吧,我可就是一个小学生了”(很骄傲的样子),她一下子笑了说:“那好我,我以后来当你的老师,让你当班长怎么样?”我兴奋的说好啊。

后来我真的幼稚地等着她来做我们的老师,直到一个面无表情的男老师和一个凶神恶煞的女老师走进教室,才知道她大概是说笑的,但又一直幻想她真的会某一天突然出现,就像童话里说的一样。就这样,在我入学的第一天的第一堂课上发了一节课的呆,随后被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才知道学校里传闻的“黑风双煞”的厉害。

这就是我幻想的第一个童话,没有童话应有的结局吧。

有一天晚上睡不着,奶奶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院子中生活了几十年的一个才女的故事。

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如百合一样清逸,却最终承受不了生命施加给自己的沉重而自杀身亡。我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了,于是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她,坐在窗前,一袭白裙,轻声吟唱着自己最爱的那首歌:“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童话童话

原来在现实生活中童话成活的几率是那么小啊。如果是在童话中,她一定会遇见自己的王子,找到自己的幸福。按照我的想法,结局就应该是这样,不过我想我错了。

没有人可以无休止地遇到童话,也没有人可以无休止地制造童话,只有面对现实。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6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会渐渐出现定势和理念化。儿童年幼,其想象不受习惯思维框框的影响,不失时机地加以保护和开发,使儿童想象的活跃性得到深化和发展,就可以构成创造能力的基因,使儿童成为创造性人才。

童话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影响和塑造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品质,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培养儿童的质疑能力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童话通过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塑造了超现实的艺术形象,能够满足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激发儿童对自然和社会探知的欲望。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将幻想内容和现实世界的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培养儿童的观察发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这些变形、夸张的形象,看到想象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提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问题。儿童通过观察比较后,发现意外的特质,提出质疑,进行求异思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结论,这也是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童话的本质的象征性含义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童话作者的幻想是奇异、自由的,但却是围绕一定的创作目的进行,是在一定目的下的较之儿童更为广阔和大胆的高度的发散思维。用童话的幻想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儿童文学体裁的特殊功能。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正确把握作者的想象空间,善于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唤起儿童各种感观的相关印象,运用联想自觉地再造作品形象,尤其是场景,引起形象感,从而理解和体会童话作品的艺术美,使儿童的思维广度得以拓展,想象的深度得以内化。正因为社会有贫富悬殊,安徒生才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有剥削阶级的虚伪和贪婪,才有《皇帝的新装》的诞生;正因为现实的孩子依赖性强,才有《小马过河》的出现……这些童话形象可成为儿童再现想象的素材和创造想象的典型,使他们的想象多层次多角度的扩散。这些创造想象,既保持和发展了儿童想象的活跃性,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出现,又激发他们对不幸者的同情感,对自身幸福生活的珍惜感,以及学知识、求本领的强烈欲望。

要在童话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朗读训练是必要的教学环节。童话是以亲切、简洁、优美、有趣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童话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加深童话故事的印象,理解故事内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因此,以朗读制造气氛,把儿童带入童话世界中,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手段。

说话是发展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手段之一,童话突出的特征是想象丰富,课上课后的说话活动自然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地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际和个人生活经验,去变换童话形象的位置,或作童话形象的重新组合,使这些再造的童话形象构造新的童话故事。这不但使儿童的创作性想象通过说话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对儿童真、善、美的品格发展也有益处。

三、培养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个方面。在童话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创造想象培养儿童的扩散思维能力。但是,如果只注意扩散思维素质培养而忽视集中思维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健全的。因为集中思维是对扩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判断和决策,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引导儿童对童话形象再创造的想象,引导儿童在质疑、朗读、说话过程中发散性的想象,最终,还是要引导儿童去判断或决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种想象思维结果,这实际上就是集中思维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真正理解童话故事的蕴含,就必须对童话的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如《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决意找妈妈,不放弃的执着,小蝌蝌在询问、请教中的有礼貌等等,这些都是童话给儿童的教益。再如在《小马过河》中,儿童可以获得这些认识:马妈妈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让孩子有依赖习惯,对孩子教育应有耐心;小马爱劳动、有礼貌,或小马胆小、轻信。但童话的根本主旨是说明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辩证法和相对性联系,实践在认识过程中非常重要。显然,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儿童去领会作品的主题和童话形象,透过这些童话形象去概括理解生活的真谛;再结合儿童个人实际,使之获得独特感受。儿童的思维在这种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循环往复形成创造思维。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7篇

在读什么/《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打开书柜,微尘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雪花一样飞舞着。是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在这里享受宁静了――这记录着我成长足迹的角落。最顶层的书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微微泛黄。我的指尖随着阳光滑过每一本书,却在那里停留。

《安徒生童话》,我的第一本书。

小时候的每个夜晚,妈妈抱着我,我抱着它,闻着淡淡的书香,开始在梦中幻想。幻想着我是在花瓣中玩耍的拇指姑娘,幻想着我是在严寒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着我是遭人鄙夷的丑小鸭……

如今,我的知识已经不能让我相信现实中真的有像拇指大小的人,有着能用双腿走路的美人鱼。可我还是情不自禁地翻看起来,回忆起那个肆无忌惮的童真年代。

很奇怪,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那样的幸福,幸福得让我这个沉浸在现实中的人感觉到不真实。王子总是能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坏蛋每次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小时候总是觉得,王子就应该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大之后,却觉荒谬。

再细想,也许童话并不只是童话。

有一句说得很滥的话――“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童话虽然很美好,但现实生活中远不是这个样子,所以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不要妄想像童话那样。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其实在大多数的童话中,主人翁在幸福前是充满了苦难的,就比如“丑小鸭”。它长得不美丽,处处遭到鄙夷和蔑视,但是到后来,却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悲惨,在新年的夜晚,饥寒交迫,在风雪中卖火柴,直到最后被严寒夺去生命,才在天堂里见到了自己的外婆,过上幸福的生活。

还有很多。小人鱼变鳍为脚的痛楚,艾丽莎和主教、王后作斗争的重重险恶,雪人融化在炉子里的痛苦……

也许是因为童话都伴随着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使人们忽略了过程中的那些艰辛。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第8篇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童话。王子与公主在藤蔓缠绕的城堡中相遇,永永远远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喜欢开到公主的到幸福,喜欢看到王子与公主在一起,童话里的城堡永远不会有墙色剥落,童话里故事的发展,结局永远绚丽完美。我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了。

不知何时,开始厌倦童话。讲述王子公主携手步入教堂的故事,早被我扔进了垃圾箱。世界上没有永永远远的邂逅,世界上没完完美美的结局,城堡里没有公主,王子也不会为公主舍弃权位。童话并不是现实。

不知何时,选择逃避童话。王子公主的永远完美,开始有了诱惑力。不羁的说:现实是残酷的童话,童话是完美的现实,却暗自为完美的现实而感动。表现着太多太久的厌倦和麻木,却仍执著地相信着完美,因为心底,还有最初的那个梦。希望童话,成为现实的镜像。

迷路和寻路,这两件事花费了我许多的时间。

我会在安静的日子里独自走那走过一遍有一遍的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迷失,然后停在原地,耳边的时光无语自流。我在思考我做过的路,以及,眼前的路。

似乎以前做过的路并没有错,而以后要走的路也将通向目的地,而我站在中间,不解,为何会迷路。

只可惜,思想是没有嘴巴的,无法解释什么,也无法要求什么。当我向路人寻路时,他们只能看到我的嘴唇在张合,却无法听到我在索求什么。这时,他们笑起来,挥挥手让我不要开玩笑了。是的,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个奇怪的路人,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怪异而哗众取宠的路人。听到他们笑声的一瞬间,我感到一阵隐痛。既然没人了解,何必在巡回往复地解释。我低头与路人擦肩而过,继续忽匆匆找我的出路。

我知道我来的方向,我知道我要去的目标,我却在从起点通向终点的唯一的路径上迷失了。

我在安静的日子里独自走这一天路。沙漏,细沙从瓶颈间慢慢地泻去,给人一种具像化的时间。仔细倾听时间流过的声音,让我学会了孤独,我不喜欢安静被打搅。

下一场暴雨,重温一部小说。下雨的时候,很容易思考出一些事情。喜欢在重温小说的时候,刻意剖析一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就看出初读时没有察觉的性格特点。就因为这种小小的成就感,凡事就都回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

诗意的人学会了卧枕听松涛,而我学会在旁细致入微地观察。当我告诉别人我的发现,仅有的成就感也随之灰飞烟灭,他们只是挥挥手一笑了之,挥挥手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什么吧。

有时对自己说,知道了就知道了吧,其实并没有人想知道你知道了什么,当他们知道了你怎么知道的之后,他们就惟恐自己会知道什么了。

敏感,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我依在安静日子里独自走着,在流离失所中寻找出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其实,成功也只是另一次失败的开始。然后,重新迷路,重新寻找,以此往复。

当我匆匆与路人擦肩的时候,我开始想,为何会迷路。

我以为自己能够很了解这条路,从起点到终点,我在路上,把目光不时地停留在上坡,下坡和交叉口上,反复思考以确定自己是在走这条熟悉的路。

你看到沿路的阳光了吗?我问自己。

我忘记了,我是在安静阳光的日子里独自走,路旁的风景在没有嘈杂的环境下酝酿。我注意路上的一个个突变却忘记了认路。在我脚下的只是一条曾被我陌生了的熟悉的路,而已。

我在安静的日子里独自走着一条路。沙漏,细沙从瓶颈间慢慢地泻下去,给人一种具象化的时间。我仔细倾听着,静静的走着,倾听时间流过个声音,以及,一路的风声。

什么是童话,什么是现实,童话和现实之间的异同,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后来我发现了,童话里有希翼,现实里也有梦想;童话里有艰难,现实里也有险阻。只是,童话里,艰难后总有希翼的实现;现实中,险阻过后并不总能圆梦。

一样无怨无悔地寻觅,一样不计代价地追求,最后每个人都有一个结局,无论残缺或是完美,我注重的,只有过程。

一切何必太在意。

我不会忘记在这段路中曾有过的期盼。